A. 乘法口訣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九九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項積。明代珠算也有採用81組積的九九表。45項的九九表稱為小九九,81項的九九表稱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瑪雅乘法表須190項,巴比倫乘法表須1770項,埃及、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乘法表須無窮多項;九九表只需45/81項。
4、朗讀時有節奏,便於記憶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用在籌算中運算,到明代則改良並用在算盤上。九九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
(1)乘法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張家界古人堤遺址驚現「九九乘法表」
據新華社電(記者明星)「一九而九,二九十八……」中國考古專家最近在湖南張家界古人堤漢代遺址出土的簡牘上發現的漢代「九九乘法表」,竟與現今使用的乘法口訣表有著驚人的一致。
這枚記載有「九九乘法表」的木質簡牘殘損嚴重。專家推斷,這枚九九乘法表的排列順序始於九九八一運算。據悉,2002年6月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簡上發現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訣表。
專家介紹,與張家界這枚簡牘樣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還曾在樓蘭文書中出現過。來源:北京晨報
B. 最早的「九九乘法表」是由誰發明的
它在中國古代早已存在。《韓詩外傳》雲;「齊桓公將設立一個宮廷來宴請和點燃草原大火。如果人們沒有到達,將會有人在99年看到他們。」古老的乘法公式是從上到下,從「9981」到「一體」。它的順序與葬禮的順序相反。古人用乘法公式開頭的兩個字「999」作為公式的名稱,所以他們稱之為999乘法表。
實際上,乘法表並非中國獨有,在西方國家也是同樣擁有。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乘法表出土於在4000年前的古巴比倫,不過它並非是十進制的,而是六十進制而非十進制的。兩河文明是六十進制的發明者,他們把一年化為360天,把圓的角度設為360度,至今影響著天文學、幾何學和時間領域。
C. 乘法是誰發明的請說出哪國的誰與他怎麼發明的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從小學就開始使用的+、-、×、÷四種法則符號,簡稱四則.使用雖普通,多不知道其由來.
一(減)的符號,是船員使用桶中的水時,為表示當天用水的份量,而以橫線做的記號,藉以表示減少水量,後來減法便以「-」作為減法符號.
船員重新在使用過的桶內加水時,便在原來「-」的記號上加一縱線,所以加法便以「+」作為符號.
-和+的符號,於一四八九年,首度出現在德國偉德曼所著的算術相關的讀物中.
一六三一年英國歐烈特,在自己撰寫的「數學之鑰」中使用「×」(乘)的符號,他把斜放的十字當作乘法符號.「÷」(除)的符號有兩種說法.一是該符號代表除法以分數的形式來表示,一的上方和下方各加「‧」,分別代表分子分母.另一種說法,以分數表示時,橫線上下的「‧」是用來與「-」區別的符號.
德國知名科學家萊布尼茲,則認為「×」的符號,雖然使用普遍,卻容易和代表未知數的「X」混淆.所以他主張採用「^」符號來代替.他還主張以「:」替代「÷」的符號.不過這兩種符號,迄今並未實施.
D. 乘法是誰發明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2
E. 九九乘法表是誰發明的
九九乘法表就是中國人發明的,根據劉徽的「九章算術」中記載,伏羲氏根據八卦,作九九之合爻之變,說明九九乘法的起源相當早。此外在管子、老子、戰國策等先秦典籍中,也有書中有二七十四、六七四十二等字句,足見九九乘法表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相當普及,甚至還傳唱「九九歌」。 齊恆公納賢的故事說明,到公元前7世紀時,九九歌訣已不希罕。也許有人認為這種成績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埃及作乘法卻要用倍乘的方式呢。舉個例子。如算23×13,就需要從23開始,加倍得到23×2,23×4,23×8,然後注意到13=1+4+8,於是23+23×4+23×8加起來的結果就是23×13。從比較中不難看出使用九九表的優越性了。 根據考古專家在湖南張家界古人堤漢代遺址出土的簡牘上發現的漢代"九九乘法表",竟與現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訣表有著驚人的一致。這枚記載有"九九乘法表"的簡牘是木質的,大約有22厘米長,殘損比較嚴重。此前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一枚秦簡上也發現了距今2200多年的乘法口訣表,並被考證為中國現今發現的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 除了里耶秦簡外,與張家界古人堤遺址發現的這枚簡牘樣式基本一致的"九九乘法表"還曾在樓蘭文書中見到過,那是寫在兩張殘紙上的九九乘法表,為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上個世紀初期發掘。 乘法表在古代並非中國一家獨有,古巴比倫的泥版書上也有乘法表。但漢字(包括數目字)單音節發聲的特點,使之讀起來朗朗上口;後來發展起來的珠算口訣也承繼了這一特點,對於運算速度的提高和演算法的改進起到一定作用。
F. 九九乘法表是誰發明的
具體誰發明的不詳,產生年代在春秋戰國時期
其內容最早見於《演算法大成》
乘法口訣回
乘法口訣(也答叫「九九歌」)在我國很早就已產生。
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口訣。
大約公元5~10世紀間,「九九」口訣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宋朝(公元11、12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代用的一樣,即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元朱世傑著《算學啟蒙》一書所載的45句口訣,已是從「一一」到」九九「,並稱為九數法。現在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G. 乘法口訣是誰發明的
乘法口訣,即九九乘法歌訣,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管子·輕重》雲:「濾戲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韓詩外傳》雲;「齊桓公設庭宴燎,待人士不至,有以九九見者。」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它的順序與後事相反。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所以又稱九九乘法表。
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大約到13、14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成為我們的九九口訣「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到今日,已有兩千多年。小學初年級學生、一些學齡兒童都會背誦。不過歐洲直到十三世紀初不知道這種簡單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國的希臘和巴比倫,也有發明的乘法表,不過比起九九表繁復些。巴比倫發明的希臘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項,而且不夠完全。由於在十三世紀之前他們計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夠除一個大數的人,會被人視若數學專家。十三世紀之初,東方的計算方法,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歐洲人發現了他的方便之處,所以學習這個新方法。當時,用新法乘兩個數這類題目,是當時大學的教材。
H. 乘法是誰發明
一點都不喜歡,嗯後被男背到第六個不會被
I. 乘號是英國數學家誰發明的
乘號是英國數學家歐德來發明的。
運算符號最早是起源在希臘,只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符號而已。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到了十八世紀,英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數學符號的形成一般都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文辭式(或文字式、文詞式)、縮寫式(簡字式、文辭縮寫式)和最終為人們所接受的簡潔的符號式。+」、「一」的歷史也是如此。隨著數學符號體系的不斷進步,「+」、「-」被15世紀的德國人引入。
據說是從商業實踐中借用的。酒商在從大桶里售酒時,用橫線條表示從酒桶里減少了酒;當酒桶里的酒恢復原狀時,為了表示原來被取走的酒又補齊了,就在前畫的橫線上加一條豎線。
這樣的結果是,在酒減少的時候,即把酒倒出的時候就出現符號「-」;而酒增加的時候,即把酒加人的時候,就出現了符號「+「。現在認為是德國數學家維德曼最早在其著作中運用「+」、「-」的。
J. 乘法數字是誰發明的
九九乘法表是中國對世界貢獻很大的發明。 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人發明了十進位制專,之後還發明九九表屬。雖然九九表的最初創始人還難以考證,但是在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