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性模仿的積極意義在於

創造性模仿的積極意義在於

發布時間:2022-09-02 06:22:00

① 什麼是運用創造性模仿的策略

中國有句成語叫"邯鄲學步",說的是跟在別人後面模仿走路,最後卻連自己回走路的方法也忘了,答只好爬著回去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模仿似乎是沒有創造力的,但在創業過程中卻是個例外,因為創造性的模仿已被人們證明是一種成功的策略。

創造性的模仿聽起來好像是個自相矛盾的說法。創造性就是從無到有的發明,而模仿則恰好是它的反義詞,但這兩個同放在一起卻是合適的。它描述了一種實質上是"模仿的策略"。創業者所作的恰恰是在重復別人已干過的工作,但之所以又是一種"創造性"的,是因為使用這策略的創業者比某項創新的當事人更能理解這項創新所代表的含義,更好地使用了這項創新活動。

最早而且最善於使用這項策略的是美國著名的IBM公司。普羅克特一甘布爾公司也常以此來保持其在肥皂、清潔劑、盥洗用品等市場上的地位。日本服部集團之所以能夠以其成為世界之冠的精工表佔領市場,也歸功於這一創造性模仿的策略。

② 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有什麼重要意義

發揮職來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自動企業不斷發展

現代企業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業管理要以人為中心,尊重人、關心人,調動人的積極性,依靠全體員工發展企業。

(2)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提高員工的執行力,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目標應始終圍繞「顧客」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說,企業應使其提供的產品或勞務讓顧客滿意。企業管理者是否遵從這一管理之「道」,將是企業成敗的關鍵。與顧客直接接觸的是企業的員工,因而企業員工的表現直接影響顧客的滿意程度,從而影響企業經營狀況。

(3)企業的成功,取決於把職工的積極性和才幹與企業的目標結合起來。

③ 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書筆記

德魯克對創新的分類有三:1.產品或服務的創新。  2.管理的創新,就是把產品和服務如何更有效的是社會接納的創新。 3.社會的創新,即市場,消費者行為和價值的創新。

新事業的 創業型管理需要具備四個要件 :2,需要有一個前瞻性的財務計劃,特別是現金流和未來資金需求的規劃。 3,建立一個最高管理團隊。 4,創始事業的創業家必須設定自己的角色,工作范圍,以及工作,角色的關系。

德魯克提出的 創新來源的七大機遇 :1.意料之外的事件。 2,不協調的事件。 3,基於程序需要的創新。 4,產業和市場結構上的改變;5,人口統計數據; 6,認知,情緒 以及意義上的改變; 7,新知識,包括科學的和非科學的。

如果一個產業的運營方式正在發生迅速改變,那麼這意味著,該產業的基本結構上的變化時機也已經成熟。

以認知為基礎的創新必須從較小且非常具體的地方做起。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需要很長的間隔時間,這一特徵並不僅僅局限於科技知識的創新,也同樣存在於那些基於非科學和非技術性知識的創新中。換言之,知識變成可應用的技術,進而開始被市場接受,所需要的時間大約是在25-30年之間。

基於知識的創新的要求有以下三點:1,對所有必要的要素(無論是知識本身,還是社會,經濟或認知方面的要素)進行深入分析;2,要有清晰的戰略定位;3,需要學習並實踐企業家管理--尤其是基於科學或技術知識的創新者。

聰明的創意是風險最大,成功幾率最小的創新機遇來源。

成功的創新者左右大腦並用,他們既觀察數字,又觀察人的行為。他們先分析出要滿足某個機遇所必需的創新,然後,他們走進人群,觀察客戶和用戶,了解他們的期望,價值觀和需求。

創新需要做的事情:1,有目標,有系統的創新始於對機遇的分析,而對機遇的分析則始於對創新機遇的來源進行徹底思考;2,創新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3,創新若要行之有效就必須簡單明了;4,有效的創新始於細微之處,他們並不宏大,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體的事而已;5,成功創新的目標事取得領導地位。如果某項創新從一開始就不以獲得領導地位為目的,那麼它就不可能具有足夠的創新性,因而也不可能有所建樹。所有企業家戰略,都必須在某一特定環境中奪取領導地位,否則其結果就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

創業的禁忌:1,不要太聰明。創新必須能由普通人來操作;2,不要過於多樣化,不要分心,不要一次想做太多的事情,要專注。3,不要嘗試為未來創新,要為現在進行創新。

成功的創新者都相當保守,他們不得不如此。他們不是專注於冒險,而是專注於機遇。

一般而言,重視企業家精神的公司會舉行兩次經營會議:一次專注於問題的解決;一次專注於機遇的探討。

新企業應該首先關注現金流,資本和控制。如果一個成長中的新企業顯示出創造利潤的跡象,這只不過是一種假象,因為利潤只不過是一種用來平衡賬目的會計手法而已。由於大多數國家都是依據這種虛幻的利潤抽稅,因此它反而造成了企業的負債和現金耗盡的局面,而非盈利。

新企業需要進行現金流分析,現金流預測和現金管理。

「孤注一擲」戰略

孤注一擲戰略,採用這種戰略的企業家,通常是為了贏得一個新市場或新產業的領導地位。其目標不一定是馬上建立一個大企業,但是這是它的最終目標,該戰略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獲取永久性的領導地位。該戰略不僅限於企業,公共服務機構也可用此戰略。孤注一擲戰略通常要求其實施者擁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否則註定會失敗,一般他瞄準的是建立一個新產業或是新市場。同時,該戰略碧璽擊中目標,否則一切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採用這種戰略需要進行周密的思考和審慎的分析。它要求企業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必須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後為之傾注全部努力。在創新已經成為一項成功的事業後,工作才真正開始,這時該戰略需要大量和持續的努力來保持領導地位,否則它所做的一切就是為競爭對手創造市場。創新者必須比以前更努力的工作,並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創新努力,才能保持其領導地位。此外,企業還必須探索新產品的新用途,確定新的客戶群,說服顧客試用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完成該戰略的企業家,必須在競爭對手能製造新產品之前,就淘汰自己的產品和工藝。對成功產品或工藝的後續產品的研製必須立即著手進行,而且必須投入與以前相當的努力和資源。 最後,該戰略取得領導地位的企業家,必須有系統地下調其產品和工藝的價格。保持高價無疑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撐起一把保護傘,無形之中助長了他們的競爭能力。

創造性模仿

它描述了一種本質為「模仿」的戰略。企業家所做的事情,乃是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但這件事情又具有「創造性」。這是因為運用「創造性模仿」這一戰略的企業家,比最初從事這項創新的人,更了解該項創新的意義。最早採用這一戰略並獲得極大成功的企業就是IBM。寶潔公司為獲得並保持自己在肥皂,清潔劑和化妝用品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也廣泛採用這一戰略。該戰略總是等到別人創造了新的事物,但還差一點火候的時候,才開始伺機行動。這樣,在短時間內,這個真正的新事物就會完全滿足顧客的需要,做顧客想要,並願意為之付錢的工作。創造性模仿戰略從此就為新產品設定了業界標准,並奪取市場。與「孤注一擲」戰略一樣,創造性模仿戰略的目標也是成為市場或行業領袖,甚至控制整個市場或行業。但與前者相比,該戰略的風險較小。因為在創造性模仿者開始行動之前,市場早已形成,人們已經接受了新企業。事實上,市場的需求往往遠超過最初創新者的新產品的供應能力,市場的劃分也已經形成或者正在形成。而且等到這個時候,市場研究可以發現顧客購買的是什麼,他們如何購買以及哪些價值能夠滿足他們,最初的創新者所遭遇的大部分不確定因素已經消失,或者至少能夠被分析或者研究出來。

採用創造性模仿有幾個前提要求:它需要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創造性模仿者並不是靠從最先推出新產品或服務的創新者手中搶走顧客而贏得成功的,而是要服務於那些創新先驅者製造的,但沒有提供服務的市場。創造性模仿戰略是要滿足一個已經存在的需求,而不是創造一個需求。採取此戰略自然有它的風險,而且風險還很大。創造性模仿者為了試圖規避風險很容易分散自己的力量,另一個危險是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食物,對那些最後根本不會贏得未來市場 的創新進行模仿。

企業家柔道

首先瞄準的是占據一個穩固的灘頭陣地。通常這個灘頭陣地是那些已經獲取領導地位的企業沒有設防或不予以重視的環節。一旦戰據了這個灘頭陣地,也就是說一旦新進入企業擁有了一個適當的市場和較好的收入來源以後,他們就開始向另一片「海灘」進軍,直至佔領整個島嶼。

下列五種常見的壞習慣可使行業的新進入者成功地採用企業家柔道戰略,與已有的實力強大的企業對抗,並獲得業內的領導地位。

1,第一個壞習慣是美國俚語所稱的"NIH"(Not Invented Here),意味「不是業界發明的」。這種自負會使一個企業或行業深信,除非是它們自己想到的,否則任何發明都不可能有什麼價值。美國電子生產商對晶體管所採取的態度就是如此。

2,第二個壞習慣是眼睛只盯著那些能使公司獲取高利潤的客戶。施樂公司採取的就是這種做法,這使得日本模仿者在復印機商有機可乘。施樂公司只把目光瞄準那些大客戶,也就是那些肯花大價格購買高性能設備或大批量設備的大買家。雖然它並沒有刻意去尋找他們,也沒有向他們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說的具體些,施樂公司認為向這些人提供服務不合適。久而久之,這些小客戶對施樂所提供的服務感到失望,因而紛紛轉向競爭對手。 「撇脂」的做法違背了基本的管理和經濟規律,而它所得到的懲罰就是丟失整個市場。 施樂嘗到勝利的成果後就止步不前,安於現狀。它的確獲利頗豐,但過去的成就並不能保證公司今後可以以此生存。「撇脂」的做法就是企業試圖以來過去的成就獲取利潤,一旦企業養成這個習慣,想改也難。這樣,其他人就能通過企業家戰略有機可乘。

3,第三個習慣更糟糕,就是迷信質量。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並不是生產商賦予的,而是由客戶所發掘並願意為之付錢購買的東西。具體來講,客戶只會對給他們有用,為他們帶來價值的產品買單。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因素可以構成產品的「品質」。

4,第四個習慣就是與前述的「撇脂」和「質量」這兩個壞習慣相關聯,就是對「高價格」的錯覺。「高價格」總會引來競爭對手。自19世紀早期法國薩伊和英國大衛·李嘉圖以來的200年間,經濟學家都認識到了除壟斷外,獲得高利潤的唯一途徑就是降低成本。企業企圖通過高價格來獲得較高利潤的做法往往是自食其果,這種做法如同為競爭者撐起一把保護傘。

5,最後一個壞習慣就是追求最大化而不是最優化。

以下三種情況,運用企業家戰略總能取得特別的成功。

第一種情況比較常見,就是原先確立領導地位的企業拒絕對意外的成功或失敗時間採取任何舉措,它們不是完全忽略它,就是將它摒棄門外。索尼公司就是再這種情況下抓住機遇。

第二種情況是施樂公司遇到的情況。一項新技術出現了,並且發展迅猛。但是,將它推向市場的創新者卻以一個傳統「壟斷者」的姿態行事,他們利用自己的領導地位從市場"撇脂「,制定」高價格「戰略。他們不知道,或許不願意承認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 只有」仁慈的壟斷者「,才能保住自己的領導地位。 一位「仁慈的壟斷者」會在競爭對手降價之前就自行削減價格,而且,它會在競爭對手推出新產品之前,就主動淘汰自己的舊產品,同時推出新產品。如果業界領導者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利用其領導地位提高價格或者利潤率,那麼任何一個使用 企業家柔道戰略 的人都可以將其擊倒。

最後一種情況是,當市場或者產業結構快速變動時,採取企業家柔道戰略也非常奏效。企業家柔道戰略總是以市場為中心,並以市場為導向。使用企業家柔道戰略,首先需要對所處的行業進行充分分析,要分析行業的生產者以及供應商關系,他們的習慣(特別是壞習慣)以及他們的政策。然後再研究整個市場,設法找到能取得最大成功,遭受最小抵制的突破口。企業家柔道戰略亦要求一定程度的創新。一般而言,只是以低價格提供相同的產品或服務是不夠的。與「孤注一擲」和「創造性模仿」戰略一樣,企業家柔道戰略旨在取得業界的領導地位,繼而獲得市場的控制權。但是,它並不是與原有的領導者展開正面交鋒,或至少不會在原先的行業領導者意識到有競爭存在的領域展開競爭。相反,企業家柔道是「攻其軟肋」。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討論了』孤注一擲「,」創造性模仿「和」企業家柔道「這三種戰略。三種戰略的目標都是奪取市場或產業的領導地位,甚至取得統治地位;而」生態利基「戰略的目標則是取得控制權。前面的三種戰略主要是針對企業如何在一小范圍內獲得實際的壟斷地位,前三個戰略都是競爭性戰略,而」生態利基「戰略旨在使企業免遭競爭和他人的挑戰。以前三個戰略而獲得成功地位的企業最終會發展成為大公司,而且知名度很高,甚至家喻戶曉;而採用成功的」生態利基:戰略的企業是享有實惠,不圖虛名,他們默默無聞。事實上,最成功的「生態利基」戰略的整個著眼點就是盡量讓自己顯得不起眼。由於其產品已經成為某個程序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因此,無人願意與它競爭。

以下,我們將討論三種不同的「生態利基」戰略,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獨特要求,局限性和風險。

收費站戰略

當市場價格降低後,並不會使需求增加,這時候就適用於該戰略。

從許多方面來看,收費站位置是企業最渴望獲得的位置,但是,他又有幾位嚴格的先決條件。首先,該產品必須是某個流程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不使用該項產品的風險必須遠遠超過產品本身的成本。另外,它還必須是個真正的「生態利基」,也就是說它只容納一種產品,而且又因它是又小又低調的,因此不足以招來其他競爭對手。

不過,這種收費站的位置很難找到。一般而言,它們只會在不協調的情況下(見第4章)才會出現。

收費站的位置也有非常嚴重的局限性和風險,基本而言,它是相當平穩的。一旦占據了這個生態利基,公司就不會有多大的發展。採用收費站戰略的公司一旦達成了它的目的,公司就已經「成熟」了,它的發展速度只能與自己產品的最終用戶的增長速度一樣快,但是同樣,它也可能迅速衰敗。

專門技術戰略

專門技術戰略並不僅僅局限於製造業領域。在過去的十年中,不少私營貿易公司(其大部分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也建立了一個相似的利基。

時機是建立專門技術利基的基本要素。 它必須要在一個新產業,新習慣,新趨勢剛開始形成之時,就立刻開始行動。若要獲得這種專門技術利基,往往需要一些新東西,或增加一些新東西,或者一種真正的創新。

專門技術戰略有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在新產業,新市場或新趨勢形成的早期,就必須抓住實際,有系統的尋找有關專門技術的機遇,然後充分利用時間研發這一專門技術。第二個要點是,專門技術戰略必須擁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技術。第三個要點是,採用專門技術戰略的企業必須不斷改進自己的技術,必須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該戰略的不足:首先,占據專門技術利基的廠商往往眼光狹隘,要保持它們的控制地位,公司就不能左顧右盼,必須直接專注於它們的狹窄的專業領域。其次,占據專門技術利基的廠商往往需要依賴他人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因此,這種產品和服務只能成為整個產品的組成部分而已。最後,對於佔有專門技術利基的廠商而言,最大的危險莫過於它擁有的專門技術不再是獨門秘訣,而變成一項普遍的技術。

在一個快速擴張的新技術,新產業或新市場中,它或許是最具優勢的戰略。 一旦企業獲得並保持了這個位置,專門技術戰略就可以避免競爭。在新技術,新產業或新市場中 ,專門技術戰略提供了最高的成功幾率和最低的失敗風險。

專門市場戰略

專門技術戰略和專門市場戰略之間的最主要區別是,前者圍繞產品或服務而建立,後者則圍繞 市場的專門知識 而建立。除此之外,二者基本相似。

採用專門市場和採用專門技術戰略有著同樣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對新趨勢,新產業和新市場進行系統分析;需要做出一種特殊的創新貢獻,哪怕只是一種新花樣。

到目前為止,本書所討論的企業家戰略,其目的是推出一種創新。而本章所討論的企業家戰略,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本章所討論的所有戰略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為 創造客戶。 可以通過4種不同的方式達到目的:

1,創造效用;2,定價;3,適應客戶的社會和經濟現狀;4,向客戶提供所需的真正價值。

創造客戶所需的效用

在創造效用的戰略中,價格通常並不重要。該戰略是否成功,應該看它是否復合顧客的需求,並且看它是否能回答:「對顧客而言,什麼是真正的服務和真正的效用?」

創造效用的概念,就是依照顧客「自己的方式」去滿足其需求和願望。

定價

定價一定要符合消費者實際所購買的東西。所以,價格應該反映消費者真正得到的「價值」,而不是供應商的成本。

客戶的現實情況

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的好:」只有懶惰的生產商「。我們應該假設顧客都是理性的,只不過他們的現實情況與生產廠商的現實情況大相徑庭。

向客戶提供所需的價值

我們知道,越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需要的效用,他們所看重的價值和他們所面對的現實情況,企業家戰略的成功幾率就越大。

我們需要一個企業家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平常,穩定和持續的活動。正如管理已經成為當代所有機構的特定器官,成為我們這個組織社會的整合器官一樣,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也應該成為我們的社會,經濟和組織維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動。

無效的政策

一般人所理解的「規劃」,實際上與企業家社會和經濟格格不入。當然,創新確實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而企業家精神也需要良好的管理。但是,從創新的定義上說,它必須分權,必須有自主權,必須具體而且要進行微觀經濟分析。創新最好是從小規模做起,一邊實驗一邊靈活地進行。事實上,就整體而言,創新機遇只有越貼近具體事件,方可發現。創新機遇不會出現在規劃者必須處理的大量事務性工作之中。相反,偏離常規的事務中,反而蘊藏著創新機遇。在意外事件當中,在不協調中,在杯子是半滿和杯子是半空的這兩種不同的認知當中,在程序的某個薄弱環節當中,我們都會找到創新機遇。等到偏離常規的事務可以用統計的方式表示出來,規劃者可以察覺時,就為時已晚了。創新機遇不會隨暴風雨來臨,他們總是在徐徐微風中悄然而至。

社會創新的需要

在一個企業家社會中,有兩個領域需要大量的社會創新。

1,第一個領域是制定政策以安置剩餘勞動力。如美國的汽車工人,大部分集中在固定的20個縣,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技術和社交能力,缺乏自信。另外就是英國「煙囪工業」的工人,德國魯爾區,法國洛林區或比利時波林內工業區的藍領工人, 情況都大致相同。在20世紀,發達國家的教育和知識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工人這一群體卻並沒有從中受益。如果現有的經濟能成為企業家經濟,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2,第二項所需的社會創新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徹底改革,但實施起來更加困難,那就是有組織,有系統地放棄已經過時的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機構。美國的「日落法則」,規定政府機構或公共政策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除非重新修訂,否則就自行廢除。

新任務

我們極有必要對政策,態度,尤其是對優先順序重新定位。無論是對機構還是對個人而言,我們都應鼓勵他們養成靈活應變,永續學習並 視變化為正常和機遇的習慣

稅收是一個重要的領域,因為它對人們的行為影響很大,同時也是社會價值和優先順序的象徵。在發達國家中,稅制對廢棄陳舊事物的做法處以重罰。

一個企業家社會所需要的,是一套能夠鼓勵公司將資本從保護昨天的舊事物轉變到創造明天的新事物的稅制,而不是我們現行的阻止,甚至懲罰這種行為的稅制。

我們還應該改進現行稅制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減輕新企業和成長中企業最緊迫的財務問題--現金短缺。

日本人成功的一個「秘密」,就是政府鼓勵資本形成過程中的「漏稅」現象

企業家社會中的個人

④ 什麼是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人們能過觀察別人的行為、活動來學習各種知識,然後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應的能力。

模仿不但表現在觀察別人的行為後立即做出的相同的反應,而且表現在某些延緩的行為反應中。模仿是動物和人類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如兒童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說話、表情;從電視中模仿演員的動作、服飾;從字帖上模仿前人的書法等。

(4)創造性模仿的積極意義在於擴展閱讀:

模仿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區別及其意義

這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動物能模仿,但不會創造;模仿只能按現成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創造力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人的模仿力和創造力有明顯的個別差異。有的人擅長模仿,而創造力較差;有的人既善於模仿又富有創造力。了解這一點對選拔和使用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模仿力和創造力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常常是先模仿,然後再進行創造。科研工作者先通過觀察模仿別人的實驗,以後才提出獨創性的實驗設計;學習書法的人先臨摹前人的字帖,以後才創作出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在這個意義上,模仿也可說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

⑤ 兒童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是模仿是否正確

您好。兒童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呀,小時候在不會的情況下只能去看別人怎麼做 一點一點的去積累
其一,社會模仿學習。大致有4種基本形式:
(1)即時的、完全的模仿或臨摹。
如一個孩子說:「我媽媽出差了」,另一個孩子也說「我媽媽也出差了」。
(2)即時的不完全模仿。
如老師讓孩子說「我要高高興興過六一兒童節」,兒童模仿成「我高高興興過兒童節」。
(3)延緩模仿,聽到范句後不立刻模仿,隔一段時間後,在一定的場合中把范句或與范句接近的話復述出來。
如在班車上看到有的聾兒哭了,另一聾兒說「小朋友哭,不好」。
(4)選擇性模仿或創造性模仿,即按照范句的句法結構,在新的情境中表述新的內容,這類模仿不是重復別人的原話,帶有自己的創造性。
比如聾兒在外出的路上看到「塞車」的情景,就說「車排隊」。
總的說來,模仿的發生往往受到兒童的言語技能的限制,對於超過他們技能的范型,或者表現為不能模仿,或者表現為不完全模仿。
事實上,兒童模仿語言的時間很長,除睡眠之外,幾乎都有語言伴隨著兒童生活的展開,只要兒童有興趣和需要,模仿學習可隨時隨地發生。
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應經常採用示範、模仿和強化的策略,引發聾兒的創造性模仿學習。
其二,在加工信息中學習語義。
成人每天都要用語言向孩子傳遞各種信息,兒童通過加工有關的詞語和語句,獲得很多的知識,而形成有關概念,也理解和儲存了一大批詞彙。
例如我們有計劃地向聾兒傳遞「貓」、「羊」、「狗」、「兔」的有關信息,聾兒在加工信息過程中有理解、有頓悟,就會有「動物」類的詞彙的儲存。
其三,在建構話語時學習。
兒童在每日的生活和做游戲、認知、交往活動中,需要將視覺信息、聽覺信息、動覺信息以及個人的感受、願望或需求轉換成語言,或者根據別人的意圖和要求做出言語應答,語言結構的調整和重新組織不斷發生,語義、句法、語用和主體認知水平之間不斷地進行著「同化」和「順應」,這就構成了語言學習的內部動力或策略,促使兒童不斷地進行嘗試、調整。這里有「創造」,也有「錯誤」,但都會引發周圍人的積極反饋。

⑥ 評價柏拉圖模仿說

柏拉圖是文藝史上對文藝和文藝家譴責最厲害的一個人,他的「模仿說」也必將導致對文藝的否定。他認為,存在三個世界:理念世界、現實世界和藝術世界。現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藝術世界則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因而文藝是「摹本的摹本」。另一方面,柏拉圖認為,文藝有巨大的感染作用,即「浸潤心靈」,並把它稱為「詩的魔力」,因而,他盡管將「模仿的詩」斥為「影子的影子」,但仍主張在起理想國中保留一部分「頌神的贊美好人的詩歌」。總的來說,他的觀點是唯心的。
亞里士多德繼承了柏拉圖藝術詩模仿的觀點,但卻對其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改造,並建立了自己的美學思想體系:
首先是模仿的原因,他認為,模仿是人的天性,是人皆有的,不應該受到譴責,而且因其能給人知識,還應給其應有的地位;
其次,他還認為模仿盡管是對現實的模仿,但卻比現實更高,而並不是像柏拉圖一樣給以否定;
對於模仿的特點,他認為文藝創作必須反映生活普遍性的觀點,涉及到了文藝創作中的普遍性與個別性之間的關系問題;
第四,模仿的方法,他提出了三種方法,即模仿「過去有的或現有的事」、「傳說中的或人們相信的事」和「應當有的事」;
最後,在模仿的文藝的社會作用上,他除了繼承柏拉圖的「效用說」以外,還針鋒相對的肯定了文藝的認識作用和快感作用。

⑦ 結合實際教學談一談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一、培養創造性人格的意義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在個體創造性的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創造性人格在創造活動中起著動力和監控的作用。只有具備創造性人格,個體才能不為各種環境因素所限制,堅持進行自己的創造性活動。具有創造性人格的個體,在創造性活動過程中會隨時監控自己的活動過程,運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技能,取得創造成就。因此,我們應特別注意創造性人格的培養,使創造教育得到全面的開展。

美國心理學家Terman從1921年起對智商在135以上的1528名超常兒童的成才情況進行跟蹤研究。30年後,他從研究對象中選出800名男性,就其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進行比較。結果,成就最大的一組成員的進取心、自信心、堅韌性等人格因素上與成就最小組的成員存在顯著差異[1]。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兩者的明顯差異不在於智力因素,而在於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

二、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原則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不是隨意的,而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綜合已有的大量的研究,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應該遵循如下五條原則:早期教育原則,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教育原則,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結合的原則,主體性原則和社會性原則。

(一)早期教育的原則

發展心理學的許多研究表明,早期的智力開發、情感培養和意志訓練等將對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如果忽視或耽誤了早期教育,將會給人格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也會影響到創造性人格的形成。早期教育可以追溯到嬰兒期的撫養、幼兒期和青少年期的教育,甚至胎教。不同階段的早期教育側重點也不一樣,例如,新精神分析學派特別強調早期的情感教育,而社會認知的培養和人生觀的確定則主要是青年期的教育重點。

(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教育的原則

教育的統一性原則認為,人們在教育思想上要樹立大教育的觀念,充分地認識到教育與學習是一項廣泛的社會活動,不僅是教師這類專業教育人員的言行舉止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家庭中的父母以及社會上的各類人和事,都可能對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教師、家長、親友以及社會人物的人格水平都會影響一代人的成長。另外,除了現實社會之外,歷史上所記載的人和事、媒體、文學藝術作品等也會給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帶來影響。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必須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同起來。如果三種教育的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心理沖突並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三)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原則

人格教育說到底是一種終生的自我教育。教育的效益是以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為前提的,只有通過自我教育才能不斷地建構個體健全的人格結構。教育成敗的關鍵是如何能將他控轉化為自控。一個過早中斷了學習,放鬆了對自己要求的人就不大可能建立起健全的人格結構。人格教育特別強調培養受教育者自尊、自愛、自重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因為只有這樣,受教育者才會根據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生存系統中要素的改變進行觀念更新、知識更新、態度更新這些心理的自我調節與控制,更好地為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民族的昌盛而奮斗。因此,實行人格教育必須堅持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原則,創造性人格特點的培養也必須堅持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原則。

(四)主體性原則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界上也沒有人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獨一無二,沒有雷同的。特別是在目前的社會關系中,人作為社會的個體,其突出特點就是主體性的凸現,這種凸現反映了每個主體不僅是作為社會或集體的主體,而且是作為個人的主體。每個人的人格都反映了他自身獨特的與他人有所區別的人格特點。現代社會給每個人以選擇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的機會,這是每個人所面臨的社會現實。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如果我們不注意培養主體的創造性人格,不幫助他們為適應社會的發展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這樣的個體在現代社會是很難發揮創造性,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在人格方面個體相互之間有些共同之處,這為我們找到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共同措施提供了可能。

(五)社會性原則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還必須遵循社會性原則。人是作為社會的人,每一個人都會在學習過程中、在生產勞動、各種社會活動中、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人格的社會屬性。任何一個個體的人格形成都是在生物因素的前提下,主要是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經過個體的主觀努力而形成的。社會性因素對個體形成創造性人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們這個時代,進行個體的人格塑造,也必須自始至終貫徹這一原則,要設法利用個體周圍的社會力量,去培養個體的創造性人格特點。

三、家庭及學校在創造性人格培養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最主要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結構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在現代社會中,家庭的普遍形式越來越趨向於夫妻與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在這種家庭形式中,家庭的經濟、政治等功能已逐步為社會所取代,而教育功能則不斷得到強化,內容也日益豐富。有關家庭持征、家庭教育方式、家長期望、出生順序對兒童創造力影響的實驗研究表明,家庭是影響兒童創造性人格發展的—個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在創造性人格培養中發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對兒童的智力、性格以及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關鍵期」的概念,兒童的一些行為如果錯過它們的「關鍵期」,就很難再在兒童身上出現。在對兒童的問題解決的研究中,研究者們發現,幼兒解決問題的特點在於他們以自己特有的認知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早期的創造性的萌芽,需要我們加以引導和培養。

學校是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是影響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環境條件。學校教育作為影響學生人格發展的環境條件,包括許多因素,如學校精神、班級氣氛、教師特徵、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風格、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等。教師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日常教學活動,教師本人的人格力量,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評價與獎懲,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等等。學校氛圍對於學生的人格發展也非常重要,學生長期處於學校的一個整體氛圍之中,長期受它的影響。此外,學生同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響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學生個人來說,同伴既是自己行為的強化者,又是一個可以模仿的示範者,還是將自己行為同別人進行社會比較時的參照標准。

當然,培養創造性人格必須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同起來。如果兩種教育的標准不統一,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心理沖突,增加混亂性,從而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四、家庭和學校教育中的創造性人格培養

家庭和學校在兒童和青少年的創造性人格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家長和老師怎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

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因為良好心理品質是創造性人格的基礎。

首先是意志的培養。意志是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動和行為都是意志活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動和行為中,意志的因素表現得並不明顯。但在創造性活動中,存在著巨大的障礙和困難需要去克服,目的性和方向性就表現得異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意志因素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創造性活動也就是復雜的意志活動。

第二是內部動機的培養。這是由心理學家阿瑪拜爾提出的創造性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有無創造意識和創造意識高低是與內部動機緊密聯系的。某些外力的作用引起創造意識活躍起來,這是外部動機的作用。與外部動機相比,人的內部願望更為重要。外部動機要發生作用,必須轉化為人的內在需要,如果外部壓力沒有變成個人的願望,創造意識不可能活躍起來。

第三是培養自信。自信是一種正確、積極的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是一種對自己認可、肯定和支持的態度。自信心是個體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識,它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自信的人,堅信自己以及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正確性,並堅信自己—定會取得成功。從事創造性活動尤其需要自信。

第四是心理安全這一心理素質的培養。Rogers提出心理安全這個概念,是針對個體創造性人格的發展所必需的條件表達出他的理解。個體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會影響其創造性人格的發展,而心理安全是內部環境的核心內容。

為了說明心理安全,羅傑斯用農夫和種子的關系來打比方。雖然農夫不能使種子生長,但它可以提供培育種子的條件,允許種子發展它自己的潛能。同樣的,教師、專家以及其他希望促進人的發展的人們都能夠建立心理安全的條件,允許個體發展。心理安全與三個過程相聯系:接受個體,減少對個體的外部評價,以及對個體的移情理解。其中,無條件地接受個體是心理安全的核心[2]。

最後是涌流(flow)這一心理素質。Csikszentmihalyi認為,涌流指一個人對某一項活動的專注狀態,這種專注狀態使這個人完全不在乎其他任何東西;對活動本身的體驗就是如此地令人愉快,以致從事這項活動純粹是為了享受這項活動帶來的愉悅,甚至不惜為此付出代價[2]。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這里有幾條具體的建議:每天帶著一個要追求的特殊目標;把事情干好,它會令人開心;為了能保持欣賞事物的態度,需要增加事物的復雜性[3]。

(二)尊重和鼓勵個體的個性和特點

任何創造性活動的成功與否都受個體個性的極大制約,個體具有創造性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具有創造的個性。個體的個性和特點是個體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基礎。

具有高創造性的個體往往具有鮮明突出的個性特點,而這些個性特點在傳統的教育中通常是不被重視,甚至是不受歡迎的。但是,任何一項創造活動都是對已有觀念、方法、理論的突破與創新。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應鼓勵個體擺脫「標准答案」的束縛,積極思考並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懷疑、反駁甚至否定前人的理論,要給他們發揮自己特點的機會。只有這樣,個體才會敢於質疑,樂於求異。有利於發展個體的創造性特點。

(三)正確運用評價機制

評價是教育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同樣,兒童也非常重視父母對其的評價。因此,父母及教師應慎用評價手段,使自己的評價有利於個體創造性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堅持以正評價為主。正評價即正面的表揚、鼓勵等評價方式,負評價則是指批評、指責等評價方式。正評價作為一種信息反饋,對個體的心理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當個體各方面表現較好,達到父母和教師的要求時,正評價並不困難。困難的是,當個體遭遇挫折、失敗,出現錯誤時,父母和教師還能否進行及時的鼓勵,此時的正評價最能給個體鼓舞,使他們恢復自信。父母和教師應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適度的評價。行為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期望值」,若父母和教師的評價等於「期望值」,則效果一般;若評價小於「期望值」,則效果差;若評價略大於期望值,效果最好,能使其發揮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所以,父母和教師既不要吝嗇對個體的表揚鼓勵,也要避免「過度的表揚」,使評價能恰如其分,真正有效地激勵他們,形成恰當的自我認識。

(四)營造創造氛圍

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種方式:壓制型、溺愛型和民主型。壓制型和溺愛型不能調動孩子自主性,易使孩子依賴、順從、無主見、創造水平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可激活孩子的創造動機,讓兒童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在其中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人格。因此,在家庭中創造民主氣氛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權威自古就受到頌揚,父母要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人格就應該民主地對待孩子,只有這樣兒童才會積極地和父母交流,父母才能發現孩子創造思想的閃現並加以挖掘和培養,才能使孩子成為獨特而具有創造性人格的人。

營造有利於培養創造性人格的教學氛圍,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這就對教師這一角色提出了要求。學校是以教師為主軸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人格品質的場所。教師應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就視為創造性活動。要想培養創造性的人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勇於創新。其意義在於,首先,教師將教育教學活動視為創造性活動,正是認清了教育的本質,立足於教育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活力所在,這樣的教育才可能達到培養新時代創造型人才的目標。其次,教師是學生進行認知活動的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品質對學生有重要影響。勇於和善於創新的教師將以最具號召力的榜樣,帶動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⑧ 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未來有哪些影響

創造意識是孩子創造性思維的起點,也是讓孩子進行新奇、搞怪或創造新事物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游戲是表達他們意識的最好方式。因為肢體運動和大腦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孩子不僅可以鍛煉肢體,還可以開發大腦的創造力。論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性創造性思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來說,有創造性思維的孩子喜歡探索、評論和嘗試一些東西。

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即使在父母眼裡是虛無縹緲的,如果父母引導而不是否定,也會激發孩子思考,在思考中找到成就感和幸福感。論發展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性在游戲中發展兒童創造力是兒童發展的主要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兒童的創造力。模仿是創造的基礎。孩子們的第一個游戲從模仿開始。隨著孩子對游戲模式熟悉程度的提高,為了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可以創造性地設計游戲情節或者自己製作玩具,讓游戲更有意義。

⑨ 創造性及其培養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激烈競爭的現代信息社會,一個民族能否創新,涉及到民族的存亡,當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將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在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形成中,創造性思維作為創造力和創造性的具體運作方式,可以說是抓手和橋梁」。
創造性思維區別於「再生性思維」。它是從某些事實中尋求新關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維過程,是用新方式處理某一問題的思維過程,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等三個主要特徵。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它是人們參加社會生活、從事生產勞動、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數學可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數學教育,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提高全民族的數學素養,培養跨世紀的建設人才,迎接新技術發展的到來都是十分必要的。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作為一個新課題,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重視。特別結合數學學科特有的思維特點,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何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很值得每位數學教師去研究和探討。在此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以知識為基礎。
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主要是藉助於知識(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同時人們所獲得的知識要經過思維的「過濾」。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構築知識結構,掌握基本技能,學會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為處理具體問題時思路的暢通、貫通及變換打好基礎。可見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傳授知識,並不是局限於大量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簡單的累積,而關鍵是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能自如地運用這些知識。這樣的知識才可以作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二、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重視對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科學思維主要採用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兩種形式」,創造性思維,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它是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的統一。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過去傳統的教學中只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智能的發展。直覺思維能力是科學創造的觸媒,是人的聰明才智的重要標志,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推測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因而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注重對學生的科學推測能力及對抽象內容作形象比喻能力的培養。這些思維能力的形成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特別要加強學生的數學美感教育,由於學生的數學修養有限,不能夠自覺地將數學作為審美對象,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就要自覺地揭示數學美,做好審美示範,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促進學生形成數學美感。教師還可以通過刻意求美來引導探求方程的化簡,為學生作出審美示範,讓學生感受數學美。其次,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提高審美意識。 還要鼓勵學生從數學美的角度出發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審美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強烈的審美意識,增強數學美感。
高科技在飛速發展,只有模仿、跟隨、術而不作不行,當今世界的經濟正在迅速走向知識經濟,創造性的活動正在逐步取代重復性的,模仿性的,非創造性的活動。當今的時代是用未來設計現代的時代,只憑過去的經驗辦事,是以自然經濟為特點的小生產的思維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知識經濟的需要,必須換以創造為最突出特點的現代化的、科學化的思維方式。
三、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自學能力是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能力,它包括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獨立觀察、獨立實驗等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對學好數學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素質也起很大作用。國外一研究機構曾調查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成長道路。發現他們的知識20%是在學校獲得的,80%的知識則是在離開學校後經過自學獲得的。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如果一個人掌握了它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學會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因此,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緊緊圍繞「學思結合」的自學途徑,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自己看書,而必須讓學生有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觀察提出問題,把實際發生的現象轉化為個人的思維任務。經過反復思考琢磨,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通過自己查找資料或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去探索答案。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徑。同時通過學生自己實踐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索新穎問題的能力,及創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識范圍的新思維成果的能力。使學生逐步養成不畏艱難、勇敢堅強的品質和冒

⑩ 創造性思維有哪些表現形式

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核心,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沒有創新的思維,便想不出創新的方法,沒有創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創新的活動,也就沒有創新的成果。下面我為你整理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形式,希望能幫到你。

創新性思維的表現形式

創新性思維的關鍵在於怎樣具體地去進行創新性的思維。創新性思維的重要訣竅在於多角度、多側面、多方向地看待和處理事物、問題和過程。具體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論思維。

理論一般可理解為原理的體系,是系統化的理性認識。理論思維是指使理性認識系統化的思維形式。這種思維形式在實踐中應用很多,如系統工程就是運用系統理論思維來處理一個系統內和各個有關問題的一種管理方法。錢學森認為,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創新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又如,有人提出“相似論”,也是科學理論思維的范疇,即人見到鳥有翅膀能飛,就根據鳥的翅膀,鳥體幾何結構與空氣動力和飛行功能等相似原理發明了飛機,有的也稱“仿生學”。還有在企業組織生產中,也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理論思維。因此說,理論思維是一種基本的思維形式。因此,為了把握創新規律,就要認真研究理論思維活動的規律,特別是創新性理論思維的規律。

(二)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也叫發散思維、輻射思維或擴散思維。是指對某一問題或事物的思考過程中,不拘泥於一點或一條線索,而是從僅有的信息中盡可能向多方向擴展,而不受已經確定的方式、方法、規則和范圍等的約束,並且從這種擴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規的和非常規的多種設想的思維。多向思維的概念,最早是由武德沃斯於1918年提出,以後斯皮爾曼、卡推爾作為一種“流暢性”因素而使用過。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智力結構的三維模式”中,便明確地提出了發散性思維,也即是多向思維。他認為,發散思維是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它的特點一是“多端”,對一個問題可以多開端,產生許多聯想,獲得各式各樣的結論;如怎樣將梳子賣給和尚?二是“靈活”,對一個問題能根據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如:如果第二次龜兔賽跑兔子又輸了,原因可能是方向相反,還可能是前面有條河等等。三是“精細”,能全面細致地考慮問題;四是“新穎”,答案可以有個體差異,各不相同,新穎不俗。在上世紀50年代後,通過對發散性思維的研究,進一步提出了發散性思維的流暢度(指發散的量)、變通度(指發散的靈活性)和獨創度(指發散的新奇成份)三個維度,而這些特性是創新性思維的重要內容。人的多向性思維能力是可以通過鍛煉而提高的,其要點是:首先,遇事要大膽地敞開思路,不要僅僅考慮實際不實際,可行不可行,這正如一個著名的科學家所說:“你考慮的可能性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訣竅。”其次,要努力提高多向思維的質量,單向發散只能說是多低水平的發散。其三,堅持思維的獨特性是提高多向思維質量的前提,重復自己腦子里傳統的或定型的東西是不會發散出獨特性的思維的。只有在思維時盡可能多地為自己提出一些“假如……”、“假設……”、“假定……”等,才能從新的角度想自己或他人從未想到過的東西。

(三)側向思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我們在一定的條件下解決不了問題或雖能解決但只是用習以為常的方案時,可以用側向思維來產生創新性的突破。具體運用方式有以下三種:

(1)側向移入。這是指跳出本專業、本行業的范圍,擺脫習慣性思維,側視其他方向,將注意力引向更廣闊的領域或者將其他領域已成熟的、較好的技術方法、原理等直接移植過來加以利用;或者從其他領域事物的特徵、屬性、機理中得到啟發,導致對原來思考問題的創新設想。魯班由茅草的細齒拉破手指而發明了鋸;威爾遜移入大霧中拋石子的現象,設計了探測基本粒子運動的雲霧器等。大量的事例說明,從其他領域借鑒或受啟發是創新發明的一條捷徑。

(2)側向轉換。這是指不按最初設想或常規直接解決問題,而是將問題轉換成為它的側面的其他問題,或將解決問題的手段轉為側面的其他手段等等。這種思維方式在創新發明中常常被使用。如在“網路熱潮”中,興起了一批網路企業,但真正最終贏利的是設備提供商,如思科等企業。

(3)側向移出。與側向移入相反,側向移出是指將現有的設想、已取得的發明、已有的感興趣的技術和本廠產品,從現有的使用領域、使用對象中擺脫出來,將其外推到其他意想不到的領域或對象上。這也是一種立足於跳出本領域,克服線性思維的思考方式。如將工程中的定位理論用在營銷中。總之,不論是利用側向移入、側向轉換還是側向移出,關鍵的竅門是要善於觀察,特別是留心那些表面上似乎與思考問題無關的事物與現象。這就需要在注意研究對象的同時,要間接注意其他一些偶然看到的或事先預料不到的現象。也許這種偶然並非是偶然,可能是側向移入、移出或轉換的重要對象或線索。

(四)逆向思維。

哲學研究表明,任命事物都包括著對立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又相互依存於一個統一體中。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同時與其正反兩個方面打交道,只不過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養成一種習慣性思維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如果逆轉一下正常的思路,從反面想問題,便能得出一些創新性的設想。如管理中的“鯰魚效應”、需改變傳統的“對固定路徑的依賴”。

逆向性思維具有以下特點:

(1)普遍性。逆向性思維在各種領域、各種活動中都有適用性,由於對立統一規律是普遍適用的,而對立統一的形式又是多種多樣的,有一種對立統一的形式,相應地就有一種逆向思維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維也有無限多種形式。如性質上對立兩極的轉換:軟與硬、高與低等;結構、位置上的互換、顛倒:上與下、左與右等;過程上的逆轉:氣態變液態或液態變氣態、電轉為磁或磁轉為電等。不論那種方式,只要從一個方面想到與之對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維批判性。逆向是與正常比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規的、常識的、公認的或習慣的想法與做法。逆向思維則恰恰相反,是對傳統、慣例、常識的反叛,是對常規的挑戰。它能夠克服思維定勢,破除由經驗和習慣造成的僵化的認識模式。

(2)新穎性。循規蹈矩的思維和按傳統方式解決問題雖然簡單,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擺脫不掉習慣的束縛,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答案。其實,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屬性。由於受過去經驗的影響,人們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對另一面卻視而不見。逆向思維能克服這一障礙,往往是出人意料,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聯想思維。

聯想思維是指由某一事物聯想到另一種事物而產生認識的心理過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現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的與之有關的事物、概念或現象的思維過程。聯想是每一個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維本能。由於有些事物、概念或現象往往在時空中伴隨出現,或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某種對應關系,這些聯想由於反復出現,就會被人腦以一種特定的記憶模式接受,並以特定的記憶表象結構儲存在大腦中,一旦以後再遇到其中的一個時,人的頭腦會自動地搜尋過去已確定的聯系,從而馬上聯想到不在現場的或眼前沒有發生的另外一些事物、概念或現象。聯想的主要素材和觸媒是表象或形象。表象是對事物感知後留下的印象,即感知後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頭腦中再現出來的形象。表象有個別表象、概括表象與想像表象之分,聯想主要涉及前兩種,想像才涉及最後一種。按亞里斯多德的三個聯想定律———“接近律”、“相似律”與“矛盾律”,可以把聯想分為相近、相似和相反的三種類型,其他類型的聯想都是這三類的組合或具體展開。

(1)相近聯想。這是指由一個事物或現象的刺激想到與它在時間相伴或空間相接近的事物或現象的聯想。

(2)相似聯想。這是指由一個事物或現象的刺激想到與它在外形、顏色、聲音、結構、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處的其他事物與現象的聯想。世界上紛繁復雜的事物之間是存在聯系的,這些聯系不僅僅是與時間和空間有關的聯系,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性的聯系。如學習中的“高原現象”與企業成長階段的“瓶頸”;“狐藉虎威”與“品牌聯盟”;戰場上的戰術與商場競爭中的策略等。相似聯想的創新性價值很大。隨著社會實踐的深入,人們對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認識越來越多,極大地擴展了科學技術的探索領域,解決了大量過去無法解決的復雜問題。利用相似聯想,首先要在頭腦中儲存大量事物的“相似塊”,然後在相似事物之間進行啟發、模仿和借鑒。由於相似關系可以把兩個表面上看相差很遠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普通人一般不容易想到,所以相似聯想易於導致創新性較高的設想。

(3)相反聯想。這是指由一個事物、現象的刺激而想到與它在時間、空間或各種屬性相反的事物與現象的聯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放大想到縮小等等。相反聯想與相近、相似聯想不同,相近聯想只想到時空相近面而不易想到時空相反的一面;相似聯想往往只想到事物相同的一面,而不易想到正相對立的一面,所以相反聯想彌補了前兩者的缺陷,使人的聯想更加豐富。同時,又由於人們往往習慣於看到正面而忽視反面,因而相反的聯想又使人的聯想更加多彩,更加富於創新性。

(六)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就是依據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選擇、分析、綜合,然後加以藝術塑造的思維方式。它也可以被歸納為與傳統形式邏輯有別的非邏輯思維。嚴格地說,聯想只完成了從一類表象過渡到另一類表象,它本身並不包含對表象進行加工製作的處理過程,而只有當聯想導致創新性的形象活動時,才會產生創新性的成果。實際上,聯想與形象的界限是不好劃分的,有人認為可以把形象看成是一種更積極、更活躍、更主動的聯想。形象的特點。不同類型的形象,其具體物質特徵可能不盡相同,但它們作為同一種思維方式,又有下面一些共同特點:

(1)形象性。這是形象的明顯的特點。人們通過社會生活與實踐將豐富多彩的事物形象儲存於記憶中形成表象,成為想像的素材。想像的過程是以表象或意想的分析和選擇為基礎的綜合過程。想像所運用的表象以及產生的形象都是具體的、直觀的。即使在研究抽象的科學理論時,人們也可以利用想像把思想具體化為某種視覺的、動覺的或符號的圖像,把問題和設想在頭腦中構成形象,用活動的形象來思維。如愛因斯坦在研究相對論時,就利用“火車”、“電梯”、“引力定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抽象的理論或概念在思維過程中往往帶有僵硬性,它的內容變化比較緩慢,常適應不了新的問題變化的要求。同時,在思維中概念的運演也要受邏輯框框的束縛,而直觀的形象在思維過程中較概念更靈活、較少有保守性。

(2)創新性。形象具有很大的創新性,因為它可以加工表象,多樣式性的加工本身就是創新。如人們可以按主觀需求或幻想分解或打亂表象、抽象、強化表象等。由於形象帶有濃烈的主觀隨意性和感情色彩,所以就表現出豐富多彩的創新性。

(3)概括性與幻想性。運用形象的思維活動並不是一種感性認識形式,而是具有形象概括性的理性認識形式,是由感性具體經過一系列的提煉和形象運演來進行的。與概括性互補的是形象中包含的猜想與幻想成份。它們是一種高於感知和表象的嶄新意識活動。它更能在不確定情況中發揮人們創新性探索的積極性,有助於突破直接的現實感性材料的局限。

創造性思維的概述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它往往表現為發明新技術、形成新觀念、提出新方案和決策,創建新理論。對領導活動而言,其表現在社會發展處於十字路口,為職業經理作出重大選擇等。這是狹義上的理解。從廣義上講,創造性思維不僅表現為作出了完整的新發現和新發明的思維過程,而且還表現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結論和見解上具有新奇獨到之處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廣泛存在於政治、軍事決策中和生產、教育、藝術及科學研究活動中。如領導工作實踐中,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職業經理可以想別人所未想、見別人所未見、做別人所未做的事,敢於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從多種原有規范的交叉處著手,或是反向思考問題,從而取得創造性、突破性的成就。

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是實現了知識即信息的增殖,它或者是以新的知識(如觀點、理論、發現)來增加知識的積累,從而增加了知識的數量即信息量;或者是在方法上的突破,對已有知識進行新的分解與組合,實現了知識即信息的新的功能,由此便實現了知識即信息的結構量的增加。所以從信息活動的角度看,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實現了知識即信息量增殖的思維活動。

閱讀全文

與創造性模仿的積極意義在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