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叫什麼醫療設備
全球十大醫療設備巨頭有哪些?
醫療器械行業,是涉及到醫葯、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並且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此,是全球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介入門檻較高。某些角度來看,醫療器械代表了一個國家醫療行業的科技水平及實力。
國外權威的醫療器械第三方網站Medical Design and Outsourcing之前在2020下半年發布了《全球醫療器械100強》以及全球十大醫療器械公司名單。
綜合來看,全球100強醫療器械公司最近一個財政年度的銷售額為4204.86億美元。值得一提的,全球排名前20的醫療器械企業,相比2019年的排名基本未發生變化或略有上調。
第一名 美敦力醫療(美國)
美國的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成立於1949年,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是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公司致力於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終身的治療方案。美敦力主要產品覆蓋了:心律失常、心衰、血管疾病、心臟瓣膜置換、體外心臟支持、微創心臟手術、惡性及非惡性疼痛、運動失調、糖尿病、胃腸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脊椎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五官科手術治療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美敦力曾經於1957年製造出第一台攜帶型體外心臟起搏器,並於1960年製造出第一台可靠的可植入式心臟起搏系統。由此奠定了美敦力世界起搏技術領導者地位。美敦力已成為世界上佔領導地位的醫療技術公司,且為各種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終身的解決方案,1971-1980 60年代,美敦力曾經與法國阿爾卡特合作,設計一個原子能驅動的起搏器。1970年,第一個人體心臟起搏器在巴黎植入。由此開創了全球起搏器技術數十年的長足進步。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十分龐大,並且種類龐雜,個性化程度要求高,市場高度細分。比如美國FDA曾經將1700多種類型的醫療器械分成了17個醫療領域。按照收入規模來看,其中最主要的類別包括骨科器械、手術器械、診斷儀器、支架和導管(心血管介入器械)、注射器及耗材、輸血及靜脈注射設備、牙科設備等。
據美國GAO早在2014年的統計,美國醫療器械工業總銷售額達到1360億美元,占據了全球市場45%的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美敦力首席執行官傑夫瑪莎一直在推進一種「新美敦力」(new Medtronic)的計劃,因為該計劃更靈活、更具競爭力。
特別是這家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已經啟動了一項重大的重組計劃,預計到2023年,公司每年將節省4.5億至4.75億美元。其目標是將公司現有的團隊重組為授權運營單位(OU),每個部門都專注於特定的治療領域。
美敦力計劃在未來申請CE-Mark和美國IDE批准其新的Hugo系統,該系統旨在與直覺外科公司的達芬奇機器人相抗衡。公司已經開始從FDA批準的Micra-AV中獲益,無疑這大大增加了可能受益於無鉛起搏器技術的人數。
二、強生醫療(美國)
美國強生(英文名稱Johnson & Johnson),成立於1886年,是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據《財富》和《商業周刊》97年公布的結果,強生公司市場價值指標評比名列全球第20位,並位居全美十大最令人羨慕的公司之列。
強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綜合性、分布范圍最廣的衛生保健產品製造商、健康服務提供商。強生作為一家國際性大型企業,在全球57個國家建立了230多家分公司,旗下擁有:強生嬰兒、露得清、可伶可俐、嬌爽、邦迪、達克寧、泰諾等眾多知名品牌。
十九世紀末,美國內戰期間,一位著名的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發現了手術室內通過空氣傳播的細菌,並且率先創立了"看不見的細菌"這一學說。在當時,擔任過戰地醫療工作的羅伯特·伍德·強生將軍,成為最早慧眼認同李斯特這一理論學說的人。
到了1886年,強生和他的兩個兄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新布魯斯威克,共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事業--生產無菌外科敷料,並正式創建了強生公司。他們僱傭了14名員工,並在全球同行業中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強生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陸續於美洲、歐洲、非洲、亞洲與澳大利亞等地區相繼成立新國際性公司,生產高品質的健康產品,推動著全球的健康發展。
美國強生已成為世界上最具綜合性、分布范圍最廣的健康護理產品製造商和相關服務提供商,生產及銷售產品涉及消費品及個人護理產品、醫葯產品和醫療器材及診斷產品市場等多個領域。
美國強生取得的突出的成就,比如:
強生的醫葯設備創新、市場銷售與發展速度皆在世界同行業領域中遙遙領先。
強生視力健商貿有限公司是世界隱形眼鏡生產的領導者。
強生曾經榮獲《財富》2006年度評選最受贊譽公司,並且在醫葯品領域獲得全球排名第一。
由哈維斯商業雜志在《華爾街之旅》2005年度評選中發表文章,稱強生公司連續七年被評為最具聲譽合作夥伴企業。
強生被西班牙女性、職業女性、殘疾人、制葯業工作者視為最佳僱主之一。
2011年《福布斯》網站評出最受美國消費者歡迎的企業品牌100強,強生排名首位。
三、飛利浦醫療(荷蘭)
飛利浦,1891年成立於荷蘭,主要生產照明、家庭電器、醫療系統方面的產品。飛利浦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享譽世界的全球大型跨國公司,飛利浦在全球擁有8萬項專利,實力超群。飛利浦在是球第一大液晶電視生產商(2008),飛利浦位居醫療病人監護系統全球第一,影像診斷系統全球第三。在業務涉及的市場中,位居全球消費電子公司前三位。
飛利浦在男士剃須、美姿產品、口腔護理、食品加工系列和衣物護理領域位居世界前2位。飛利浦在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排名中,位列全球行業領導者。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最頂級的50家醫院中,70%選擇了飛利浦心臟病學解決方案。另外,飛利浦的地位及成就還包括:
全球第一大醫療系統公司(2010)
全球第二大申請國際專利公司(2009)
全球第一大電動剃須刀品牌(2010)
全球第一大照明公司(2010)
藍光DVD的主要支持者
全球第三大電話公司
全球第一大小家電公司
全球十大IT公司
荷蘭飛利浦是個綜合性大集團,旗下部門有:飛利浦優質生活,飛利浦照明,飛利浦醫療系統。其中飛利浦公司以生產家用電器、軍用和民用通訊設備、醫療設備、電腦、儀表和顯示系統等著稱於世。它是西歐最大的軍火企業之一,從人造衛星、「阿波羅」登月飛船到最新的太空梭,都有飛利浦的產品。美國軍艦也曾經使用飛利浦的雷達。
飛利浦是歐洲最大的電子跨國公司,歷史上,飛利浦曾對世界家電工業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比如50多年前飛利浦公司就發明了電動刮鬍刀,60年代初期發明了盒式磁帶錄音機,而且飛利浦盒式磁帶標准成為了世界標准,以後,飛利浦又發明了錄像機,80年代初與日本SONY公司共同研製出CD機,後又聯合SONY推出DVD和藍光DVD。
飛利浦公司也推出了數字盒帶和激光音像盤兩種新產品,公司還計劃在歐洲推廣超寬屏幕高清晰彩電系統。飛利浦公司在這些數字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產品已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
飛利浦公司有很多投資項目,飛利浦的照明設備點亮了全球65%的機場、30%的辦公室和醫院,其中包括巴黎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埃及金字塔等眾多世界標志性建築。根據統計,世界上1/3的汽車使用飛利浦汽車照明。
飛利浦醫療保健事業部致力於提供滿足臨床醫護人員和患者需要的解決方案,在全球具有與眾不同的優勢。飛利浦的主要產品:256-排 Brilliance iCT 機、綜合性介入手術室、Avaion FM 20 & FM 30 重症監護儀、周邊環境體驗核磁共振和CT系統、飛利浦Lifeline個人急救警報服務。
隨著COVID-19流感大流行,飛利浦對其聯網醫療業務中的病人監護儀、呼吸機和數字健康產品的需求增加,飛利浦的戰略在2020取得了成效。特別是在2020年前9個月,飛利浦的收入增長了五分之一以上。
飛利浦不僅僅是利用並購來進行創新;該公司去年的研發支出占其收入的十分之一。在致力於有機研發方面,飛利浦的高級副總裁兼圖像引導治療設備業務主管克里斯·蘭登(Chris Landon)曾經說:「公司在致力於有機研發方面確實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四、GE醫療(美國)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是全球最大的跨行業經營的科技,製造和服務型企業,簡稱GE,創立於1892年,又稱奇異公司,NYSE:GE),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歷史上,自從托馬斯·愛迪生創建了通用電氣公司以來,GE在公司多元化發展當中逐步成長為出色的跨國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的塑料,GE公司致力於通過多項技術和服務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通用電氣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費爾菲爾德市(fairfield, CT)。其公司的電工產品技術比較成熟,產品品種繁多。它除了生產消費電器、工業電器設備外,同時還是一個巨大的軍火承包商,製造宇宙航空儀表、噴氣飛機引航導航系統、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比如聞名於世的可載原子彈和氫彈頭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號火箭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
通用電氣旗下公司包括: GE資本、GE航空金融服務、GE商業金融、GE能源金融服務、GE金融、GE基金、GE技術設施、GE航空、GE企業解決方案、GE醫療、GE交通、GE能源設施、GE水處理、GE油氣、GE能源、GE消費者與工業、GE器材、GE照明、GE電力配送
在美國之前科技股中, 通用電氣歷史市值曾經是除微軟之外的第二大市值股票, 通用電氣市值一度超越5800億美元以上, 盤中交易最高峰突破過6000億美元, 是歷史上與微軟及蘋果僅有的三家突破6000億美元的公司,
通用的成就十分突出:比如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在財富美國500強中,GE排名第6位。在財富全球500強中,GE排名第12位。
在財富全球最受贊賞的公司中,GE排名第2位。在財富美國最受贊賞的公司中,GE排名第3位。
在財富全球最有責任的公司上,GE名列第13位。
在美國《福布斯》雜志2012年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全榜單中,GE名列第3位。
通用電氣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第四。
2016年10月,通用電氣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十名。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通用電氣公司位列41位。
GE公司的四個業務集團已經全部進入中國,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GE醫療集團是通用電氣公司四個業務集團之一,全球年銷售總額達160億美元,是醫療影像、信息技術、醫療診斷、患者檢測監護、疾病研究、葯物研發以及生物制葯等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GE醫療是GE集團旗下(NYSE: GE)的醫療健康業務部門,年營收超170億美元。公司致力於成為引領精準醫療的創新者,GE醫療提供智能設備、數據分析、軟體應用和服務,實現從疾病診斷、治療到監護的全方位精準醫療生態體系。GE醫療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GE擁有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隨後成立的華倫公司 – 致力於打造中國自己的倫琴,與海鷹集團公司合資成立了無錫工廠。
GE首席執行官拉里·卡爾普曾經表示:「隨著我們的發展,GE保留了世界領先的醫療保健公司之一,利用我們的全球規模和技術領先地位,為一個追求精準健康的世界提供更好的成果和更大的產能。」
GE曾經宣布FDA批准了其關於生動心血管超聲系統的超版本軟體包,其中包括基於人工智慧的功能,使臨床醫生能夠持續獲得更快、更可重復的檢查。GE還努力使健康專業人士能夠方便地從病人掃描的CT和MRI上列印模型,這些模型顯示在公司的Advantage工作站上。該公司還是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所需呼吸機的主要生產商。
五、EssilorLuxottica(法國+義大利)
依視路(Essilor)源自法國,作為全球領先的視光企業,其歷史可追溯至170年前。依視路專注於設計、製造並銷售品類豐富的鏡片產品,幫助人們矯正和保護視力。依視路秉承"改善視力,改善生活"的企業使命,每年投入2億歐元用於研發,不斷推出提升消費者戴鏡體驗的新產品。依視路集團的旗艦品牌包括:萬里路、鑽晶、全視線、 愛贊、X-動力和暴龍等。依視路集團還開發並銷售設備、儀器,並提供相應服務。
依視路集團專注於鏡片技術的發展,產品與服務已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9,000多名員工,為約35萬個客戶提供鏡片和鏡片製造機器等。依視路在全球范圍內設有五大研發中心、超過500名科研人員, 迄今為止已擁有超過9500多項專利(含申請中專利)。2011年至2018年,依視路連續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100家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持續創新始終是依視路的核心基因,1959年依視路創造了樹脂鏡片,並在同年發明了全球第一片漸進鏡片,將其命名為"萬里路"。依視路集團每年投入1.5億歐元用於產品研發。全球設有4個研發中心,擁有超過5600多項專利。
陸遜梯卡(Luxottica)是一家義大利眼鏡公司,也是全球眼鏡行業最大的公司,總部位於義大利米蘭。
作為一家垂直整合的公司,陸遜梯卡設計,製造,分銷和零售其眼鏡品牌,包括LensCrafters,Sunglass Hut,Supelass Hut的Apex,Pearle Vision,Sears Optical,Target Optical,Eyemed視力保健計劃和Glasses.com。最著名品牌是Ray-Ban,Persol和Oakley。陸遜梯卡為Chanel,Prada,Giorgio Armani,Burberry,Versace,Dolce和Gabbana,Miu Miu,DKNY和Tory Burch等設計師品牌生產太陽鏡和處方鏡架。
依視路獲評《金融時報》 "2020年多元化領導者"
依視路陸遜梯卡入選《財富》2019"改變世界的企業"名單
EssilorLuxottica這家法國-義大利眼鏡巨頭曾經宣布與Facebook合作生產下一代智能眼鏡。第一款產品將於2021年推出雷朋品牌。
EssilorLuxottica首席可穿戴設備官Rocco Basilico曾經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正在為新一代產品鋪平道路,新一代產品註定要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最近發布的其他消息還包括Stellest在中國的上市。EssilorLuxottica將Stellest描述為治療兒童近視的革命性新鏡片。「將一個深受全球數百萬消費者喜愛和佩戴的品牌與讓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技術相結合,我們可以重新設定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期望值。
六、西門子醫療(德國)
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創立於1847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西門子自1872年進入中國,140餘年來以創新的技術、卓越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堅持不懈地對中國的發展提供全面支持,並以出眾的品質和令人信賴的可靠性、領先的技術成就、不懈的創新追求,確立了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西門子曾經在1848年,公司建造了歐洲第一條遠距離電報線,從柏林到法蘭克福跨度為500公里。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S西門子開始生產計算機、半導體設備、洗衣機和心臟起搏器。西門子的發展歷程,其中包括:
1967年,西門子股份公司和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白色家電的合資企業博西家用電器公司(BSH),後成為德國和西歐家電市場的領導者。
1980年,公司的第一台數字電話交換機下線。
1872年,西門子在中國的第一筆訂單:提供指針式電報機,標志中國現代化電信事業的開端。
1879年,西門子在上海的第一筆訂單:為上海港提供一台10馬力蒸汽發電機。
1899年,西門子在北京建設了中國第一家發電廠、中國第一輛有軌電車,在中國安裝了第一台X光機。
1904年,西門子在華業務迅速拓展,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家永久辦事處。
1910年,西門子為中國首座水電站石龍壩提供兩套發電機組。
1921年,西門子在山東棗庄實施中興煤礦公司電氣化工程,被稱為中國第一個現代化采礦工程。
1984年,西門子為中國建設了第一條高壓直流輸電線,將電力從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站--葛洲壩水電站輸送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上海。
1989年,西門子參與建設上海第一條地鐵線路--上海地鐵1號線。
1990年,西門子在中國建立第一家生產型企業--北京國際交換系統有限公司,生產公共電話交換系統。
1992年,上海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成立,這是西門子在德國以外開辦的第一家生產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的公司。
1995年,西門子為三峽工程提供變壓器、發電機和渦輪機。
1996年,西門子接到在山西陽城、福建福州和河北邯峰建立電廠的合同,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力設備供應商。
1998年,西門子中國研究院正式成立,該研究院和西門子美國研究院成為西門子在德國以外的兩個最大和最重要的研發基地。
1999年,西門子為廣州地鐵提供了關鍵的電機設備和全面的項目管理,子為福建省南平市提供中國最快的報紙印刷機。
2001年,西門子為中國最現代化的廣州郵政中心提供郵件分揀設備。
2002年,西門子為中國提供了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安裝中國第一台16斷層CT掃描儀SOMATOM Sensation 16,以及在中國科學院安裝的第一台西門子Magnetom Trio 3T全身磁共振掃描系統
2004年,西門子參與建設世界首條投入商業運行的上海磁懸浮高速列車。
2005年,西門子醫療在深圳成立了西門子磁共振園。該磁共振園是西門子全球磁共振運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北京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提供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行李處理系統之一。
2006年,西門子與合作夥伴一起為中國京津高鐵提供了信號和通信設備以及供電系統。
2009年,用西門子技術的超大規模及容量的雲南-廣東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投入單極運營,該系統是世界上第一條±800千伏高壓直流輸電系統。
2010年,西門子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夥伴,用先進的節能環保科技助力打造綠色低碳世博,並獲得了"特別貢獻金獎"和"最佳世博營銷明星獎"。
2011年,公司華東地區總部西門子上海中心投入運營,該綠色樓宇獲得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頒發的"LEED金獎" 和上海市節能建築辦公室頒發的"新建高標准節能建築示範項目"。
2012年,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及研發基地在四川成都開工建設。這是西門子在中國設立的最大的現代化數字工廠,西門子員工志願者協會(SEVA)正式成立。
西門子醫療集團正在以164億美元收購瓦里安醫療系統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以創建兩家公司所稱的業內最全面的癌症護理投資組合。
七、Cardinal Health(美國)
美國卡地納健康集團(Cardinal Health)是全球百強企業,專業從事健康營養品、保健食品科研、生產及醫療健康的全球性銷售的跨國集團。卡地納國際集團是美國90%醫院葯品及營養食品為供應商。現在全球健康營養食品、生物學領域頂尖科學院和世界著名的國際生物學家進行廣泛的技術合作,開發出了享譽全球,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一代健康營養品系列。
卡地納健康集團採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生物基因提純技術,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提取營養物的活性。該系列產品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銷售網點,主要有美國、歐盟國家、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卡地納產品榮獲最高國際品質評監:全球最大的營養保健品製造商、銷售商;全球銷量冠軍,早在2004年營業額達569億美元;全球營養保健產品市場佔有率達40%;曾給予AAAAA+1最高國際信貨評級。它擁有全球最大的營養產品研發中心和1000位以上專責產品研究及開發的科學家,其中過半數擁有博士學位。
美國卡地納保健食品系列產品獲全美著名營養食品專業評監雜志Nutritiona1 0utlook評選為2004年度全美唯一營養食品最佳製造商年獎、銷售商年獎;獲全美著名保健食品獨立評監機構Shuster Laboratories Inc,依美國食品及葯物管理局FDA優良產品製造標准,評監為有史以來最高等級;連續五年(2000-2004年)被財富雜志(Fortune Magazine)評為全球100強公司之一;是集團資產市值達1000億美元美國的上市集團公司。
Cardinal Health在中國正式啟用全新品牌中文名稱 ——嘉德諾。「嘉」代表美、善,「德」即品德,「諾」則是承諾,意在表達嘉德諾充分考慮客戶意願、遵守商業道德,以及對全力滿足中國醫生和患者需求的堅定承諾。
嘉德諾(Cardinal Health),總部位於俄亥俄州都柏林市的嘉德諾健康集團(紐交所股票代碼:CAH)是一家全球性綜合醫療服務提供商與產品生產商,為世界各地的醫院、醫療系統、葯房、門診手術中心、臨床實驗室和各類醫療機構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嘉德諾健康集團通過提供經臨床驗證的醫療產品、葯品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致力於提高從醫院到家庭的供應鏈效率。
八、史賽克(美國)
史賽克(Stryker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及醫療科技公司之一,總部設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卡拉馬祖市,在全球有14個生產研發及銷售分部,員工超過一萬六千多人。史賽克產品涉及關節置換、創傷、顱面、脊柱、手術設備、神經外科、耳鼻喉、介入性疼痛管理、微創手術、導航手術、智能化手術室及網路通訊、生物科技、醫用床、急救推床等。
由於業績出色,史賽克公司曾經分別被美國著名的《財富》雜志及《Business Week》 評為財富500強公司及全美50大醫療公司之一。在2005年更被評為在醫療業界中最受景仰的公司。美國史賽克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從史賽克醫生1941年開始出售自己發明的產品起,他一直以服務病患、減輕病患的痛苦為出發點,致力於提高醫療專業人員為病人提供護理的能力。
史賽克多次榮獲蓋洛普公司評定的「工作場所獎」
史賽克曾於2005-2008年連續4年獲得醫療產品和醫療器械行業「最受尊敬企業」榮譽;
史賽克曾於2007-2009年連續3年被授予蓋洛普「***僱主獎」
史賽克被《中國醫療設備》評選為「2010年優秀售後服務商第2名」
史賽克於2011年被《福布斯》雜志授予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
史賽克於2010-2013連續4年被《財富》雜志授予美國「工作場所獎」。
史賽克在其廣受歡迎的Mako ortho手術機器人系統方面尤其享有重要的成功,它僅僅在之前的一個季度就安裝了第1000個機器人系統。
九、Medline Instries(美國)
美國Medline Instries曾經自詡為最大的私營醫療用品製造商和分銷商。事實上,這家家族企業提供超過55萬種醫療產品和臨床解決方案,從外科手套到輪椅,從面罩到溫度計。
隨著COVID-19流感大流行的加劇,Medline同意在其設施內每天重新處理數萬個N95口罩和其他口罩,並開始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感染預防產品工廠生產洗手液。即使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Medline Instries也沒有迴避並購交易,曾經斥資1.675億美元從AngioDynamics收購Namic流體管理業務,並斥資2900萬美元從ConvaTec收購SensiCare和Aloe Vesta系列護膚品系列。
十、丹納赫(美國)
丹納赫公司Danaher Corporation(NYSE:DHR),創立於1969年,前身是Diversified Mortgage Investors, Inc.,於1984年改為現用名,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全職雇員71,000人,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科學與技術創新產品與服務的設計商及製造商,早在2016年,丹納赫公司營收約為170億美元。在過去二十年,即1996-2016年,丹納赫股票價格漲幅比標准普爾高14倍,市場表現十分亮眼。
美國丹納赫集團以工業儀器及設備為主要業務的跨國公司,2011年銷售額達到161億美元,增長28%,在全球儀器公司排名中位列榜首。丹納赫發展迅猛,自2003年以來,投資者累計回報率高達229%,在工業領域中位列第一(第二為霍尼韋爾215%,第三為聯合技術210%)。
丹納赫主要有四個平台,包括生命科學、診斷、齒科、環境及解決方案。生命科學及診斷是丹納赫最大的兩個業務部門,去年收入都在50億美元以上。從丹納赫的視角,其旗下子公司運營非常獨立,在共同領域可以共同行動。從公司大的方向上,市場增值較快的方式會從丹納赫的角度去推廣。丹納赫公司從上游研發到下游生產都有解決方案的,會在公司水平產生協同效應。
丹納赫銷售業務主要分為由生命科學、診斷、環境與應用解決方案、牙科四大板塊構成,其中生命科學和診斷業務佔比較高。
丹納赫是全球最成功的實業型並購整合公司,被認為是「賦能式」並購之王。從1986年上市至今,丹納赫累計收購600多家實業公司,從一家不起眼的信託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百強的綜合性製造業集團。通過兼並、收購,丹納赫的總市值已高達926億美金,在過去的30年中,丹納赫的股價表現超過標准普爾指數將近2000%。
丹納赫公司並購後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業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的豐田汽車,並發展出獨特的DBS並購管理體系。本文將解析丹納赫並購之路的成功經驗,分析DBS在並購管理和生產管理中的運用。
即使沒有COVID-19大流行,這一年丹納赫也發生了變化。去年年底,該公司完成了牙科業務的分拆,成立了一家名為Envista的新公司;3月份完成了200億美元收購GE生物制葯業務。9月1日,Thomas P.Joyce Jr.退休後,執行副總裁Rainer M.Blair被任命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附全球醫療器械100強,如圖:
B. 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文字資料
1、塑料
在本世紀前不存在的塑料已成了我們這個世紀不可少的東西,它始於1909年美國人L·貝克蘭發明的酚醛塑料的製作方法。在得知塑料的發明之後,全世界最開心的莫過於大象了。幾百年來,從小刀的把手到檯球,一切都以象牙為標准原料。19世紀80年代,象牙供應的逐步減少與檯球運動的興起就曾引發了一場危機。美國最大的檯球生產商費蘭與考蘭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懸賞價值1萬美元的黃金,這是一筆很可觀的獎賞,招募任何能夠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發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奧·貝克蘭,一位曾因發明了用於拍攝快速運動照片的相紙而獲豐厚利潤的比利時籍發明家,無意中發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這種首創的純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熱、防電和防腐蝕的功能。它不僅使檯球游戲獲益,塑料的一大好處在於其用途的多面性,從電話機到馬桶,從煙灰缸到飛機零件,一切東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輕的畢業生若要在一個有前途而又會成功的行業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聽從一個詞——塑料。
2、DNA
1953DNA,2月28日,英國著名遺傳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發現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國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終於從細胞核中發現了決定生命遺傳的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分子結構,破譯了人類、植物和動物的遺傳密碼。這個發現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進對各種疾病的研究和醫治,也促進了人類對改善食物結構的研究。
在下世紀的前20年,人類就可能通過採用基因治療的辦法消除遺傳缺陷,進而攻克癌症、心臟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機能失調症。人類對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對人類研究生命、治療疾病具有極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們面臨著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機,比如克隆技術的發展,就給人類自己出了個難題。
3、核能
1939年實現,1956年始用於發電。彩色相片上個世紀就有了彩色照相的原理,但直到本世紀1940年才有了第一批彩色膠卷,彩色相片走過了漫長的跨世紀之路。
4、核武器
1942年核武器:原子時代開始於1942年。為了打敗軸心國法西斯,美國最高當局決定啟動旨在研製原子武器的「曼哈頓工程」。年底,作為「曼哈頓工程」的一部分,第一個核反應堆在芝加哥大學一個體育設施下面建成並開始運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團蘑菇雲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子彈似乎為贏得二戰的勝利立了大功,但是人類從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陰影中。
5、計算機
1943年計算機:計算機是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基礎,但它是因戰爭而誕生的。1943年,為破譯德國的密碼,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設計了第一台名為「巨人」電動機械式計算機,雖然這僅僅是一台用於解碼的假想計算機,但卻開創了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先河,從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1947年,晶體管計算機問世;1959年,集成電路計算機誕生;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產生;從80年代開始,新一代微型計算機異軍突起。在此基礎上,人類迎來了網路新時代。
6、人造衛星
1957年人造衛星:10月4日,蘇聯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志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1年4月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衛星可以傳輸電視、廣播節目信號,還可以為航空、海航、天氣預報、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務,從而把地球大大地「縮小」了。為了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人類在太陽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許多探針,並且一個建立國際太空站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7、器官移植
1967器官移植,1967年,南非外科醫師克里斯蒂安.巴納德成功地進行了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此後,隨著醫葯和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醫學家們逐漸解決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難題,成功地進行了手肢、肝臟、皮膚、視網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術。醫學界認為,器官移植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就是腦細胞移植,來根治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醫學頑症。下世紀,醫學家們將致力於攻克異種器官移植難題,將其它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8、試管嬰兒
1978試管嬰兒:英國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現在31歲。當年,她的母親的卵子和她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後,體外孕技術不斷發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凍技術試驗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術試驗成功。試管嬰兒的培育成功,給了那些不育夫婦很大的希望,但是這也引起了人們對一個道德問題的憂慮,比如說,一個婦女在50多歲甚至60歲時通過體外孕技術生一個孩子,有可能在孩子還未成年時,老人就會去世,那麼誰來撫養這個孤兒呢
C. 醫療器械 發展史 誰知道資料,越詳細越好.
電動產床演繹著我國醫療器械發展史
--------------------------------------------------------------------------------
戴鈞祥 2006年7月12日 醫療保健器具2006年第5期
[醫路網訊:]
電動產床演繹著我國醫療器械發展史
佛山市南海新華豐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戴鈞祥
摘要 :2006年4月26~29日,第55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展出。作為亞太區醫療行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品牌最強的專業盛會,本屆醫博會參展企業有2000餘家,參展展品有40多個門類,上萬個品種,幾乎覆蓋了所有的醫療器械、醫院設備、康復保健器材,名企雲集,精品薈粹。在眾多產品中,電動產床可以說是演譯著我國醫療器械的發展史。
關鍵詞: 醫療器械 博覽會 電動產床 應用 展望
一、產床製造史回顧
翻開我國產床製造的歷史,解放前,可以說產婦分娩都是在家完成的,根本談不上產床的概念,解放後,我國的醫療水平逐漸提高,產婦分娩開始逐步在醫院進行,但到八十年代初,醫院才逐漸取締家庭接生。產床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應運而生。回想二OOO年春季在福州市舉行的第4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到今年的深圳會,產床已從最初的簡單使用型到現時的功能型和豪華享受型轉化,即從木製產床-----鐵噴塑手提式產床----不銹鋼手動產床-----液壓產床----電動產床------全功能豪華電動產床轉變。
二、代表性產床類型
1、 鐵噴塑可卸式產床:屬於圖片1的類型,背板和腿板都採用手提式升降,背板背部0--800,腿板0--900,座板不能調節角度。醫療水平較落後的地區仍使用。通常亦作為計劃生育、婦科檢查用。
2、不銹鋼手動產床:屬於圖片2的類型,背板和座板都採用手搖式升降,背板背部0--800,座板0--300,座板能調節角度,方便產婦分娩。活動式輔助台,輔助台上設有腳踩,方便產婦分娩時發力,床面為不銹鋼,便於清潔。目前區、鎮級的醫院仍使用。也作為計劃生育、婦科檢查用。
3、電動產床:屬於圖片3、4的類型,. 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患者的體位 (平卧式或坐姿體位),另外該產品更加註重工作人員操作的舒適性,配合整體升降功能、坐墊與背部旋轉功能,輔助護工調節背部床板角度,座板可上翹,下傾, 阻擋產婦下滑。兩側腳托配備兩種擱腳方式,可方便向兩側擺開以調節產婦的兩腿高度及擴張度。令工作人員與病人可以非常自如地進行各種醫療操作。
4、電動產床:屬於圖片5、6的類型,.該床的整體水平升降、背板折轉、前後傾由微型觸摸控制操縱,使用方便,(另可配腳踏開關)靈活。動力系統全部採用進口線性電機,噪音低、性能穩定、使用環境好;背板採用線性調節,角度任意;配有隱藏式活動輔助檯面、方便醫生和助產人員操作。底座的固定與移動採用手動控制。所有外罩,污水盆,均為不銹鋼製成,外表美觀,易於清潔。供產婦分娩、施行一般產科手術用,也可以作為門診婦科檢查用。
5、豪華智能型產病床:屬於圖片7、8的類型,集微電腦控制、電動液壓、機電一體化於一身,完全根據產婦在待產、分娩、哺乳時的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既有觸摸式操作系統、整體傾斜裝置、心肺復甦搶救功能和隱藏式扶手,又配有聚氨酯護欄、感應式照明、電子感應秤和音樂播放設備。
分娩時,醫生可用手或腳雙重控制電動按鈕,即可上下左右靈活地調節床的位置、高度,且對產後恢復好能發揮多項功能。該產床可根據需要隨時拆卸拼裝。對於常規姿勢分娩的產婦,操作方便靈活,產婦只需用手輕觸按鈕,該產床靠背高度可從-10度調節到82度,產婦手臂的安置、膝蓋的彎曲、身體擺放的合適體位,都可根據產婦自己的需求自由移動,產床設計就像一張活動的沙發,可以根據產婦身體的需要隨時調節,這樣能使產婦肌體放鬆,減輕分娩過程中的疼痛不適感,為產婦生產時節省很多力氣。需要採取坐式分娩的產婦,隨時調節產床的上下高度,體位姿勢的變化可使胎兒的頭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進入骨盆,有利於胎兒的順產,減少胎兒呼吸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的可能性,以減輕分娩的痛苦。針對坐式分娩,產床設計還人性化地在床底部安置了嬰兒托盤,以防胎兒突然娩出等意外情況的發生;對醫生及助產師而言,用腳踩按鈕,把產床調到合適的高度,不僅方便了產婦,也便於接產;該產床移動方便,產婦分娩以後,可作為推車把產婦送至病床。
三、分析與展望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個地區經濟實力不平衡,導致有部分醫療單位使用的產床功能仍然是六七十年代的產品,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醫療技術產床發展的需要。全國現有各級大中小衛生院(所),計生、婦保站等醫療機構約40餘萬個。全國產床功能需求量約數十萬張以上。國際大買家紛紛進場采購,必定對廣闊的產床市場前景有利好的作用。據了解,今屆展會所展出的電動產床在1—3萬元的報價,而進口的同類型產品報價達6--20萬元,因此,國內廠家的競爭力非常大,若在提高了產品的技術質量方面下苦功的話,一定有豐厚的回報。產品出口外銷,打入國際市場,增加外匯收入,無疑給眾多的國內醫療器械廠家注入生機,不同的國家對產品的要求也不同,產品還銷往中東、非洲等地的話,講究的是經濟實用型,而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所要求的是功能豪華型,因此,只有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力量,洞察市場的發展方向,才能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D. 中國醫療器械發展歷程
醫療服務市場的逐步開放,使國內外資本投資中國醫療服務產業的速度加快,從而直接導致醫療器械市場需求的增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的選用會越來越先進,其產品結構會不斷調整,功能更加多樣化,市場容量會不斷擴大。醫療器械產業作為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國民福利的重要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不斷增強,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將會獲得更快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09-2013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快速增長,2013年達到149.75億美元,同比增長20.07%。
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將不會再現往年動輒30%的高增長速度,但與歐美發達市場相比,仍有巨大增長空間。在移動互聯時代,醫療器械可以與互聯網結合,做一些小型監護設備、健康大數據的開發等,前景都很廣闊。
目前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也在復制外資巨頭的成長路線,不斷做大做強主要就是走重組並購的路線。特前瞻網預計,別隨著國家鼓勵國產醫療器械提高性能、升級換代,將給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帶來更多快速發展的機會。
E. 電解水機的發展歷史
世界上的某些區域與其它地方相較有明顯的高齡化現象,人們很少生病,過著健康的生活,平均壽命也比較高,人們把這些地方叫長壽村。代表地區有:俄羅斯南 部的高加索、日本山梨縣、巴基斯坦的芬扎、我國新疆吐魯番、廣西巴馬等,在這些地區中,超過100歲的老人比比皆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相關機構的 科研人員,為了解長壽村的秘密,紛紛前往調查,結果發現健康長壽的秘訣在於飲用優質水。歷經20年的研究,人們終於成功利用電解的方式製造出類似長壽村, 甚至更優質的健康好水。 電解水-電解水機歷史:電解水是目前世界先進國家公認最安全、最先進的水,也是唯一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好水六大標准」的水。它以自來水為原料,自來水在通過電解水機時,水 在電解過程中被功能化。電解水行業面市至今,已在歐、美、日、韓、台和東南亞等地得到了極大發展。以日本為例:日本是電解水機的發源地,也是目前發展最好 的國家。
1931年,根據長壽地區的水質特點,日本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解水機。
1966年日本厚生省(相當於國家衛生部)將電解水機作為醫療器械,並承認它對於胃腸疾病的療效。
1994年日本厚生省(相當於國家衛生部)成立「電解水研究委員會」。
1994年日本癌症防治中心發表報告「自由基是致癌的誘因」。並證實電解水確實能祛除人體內的自由基。
目前,日本已有近百家電解水機生產廠家,松下、東京、三洋、日立等著名家電公司都有各自品牌的 電解水機,電解水機已成為日本家庭必備的保健家電;台灣七十年代末期引入電解水產品,今天從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品牌推廣和市場發育等各方面已經發展成為可以與日本相媲美的地區。台灣不僅本土市場發育很好,而且成為大量向日本和東南亞輸出產品和技術的地區。
1974年電解水機引入韓國;
1976年引入美國; 電解水-我國電解水機歷史:1994年,我國開始涉足電解水領域,廠家結合我國地域廣闊、水質差異大及污染嚴重的實際情況開發生產出了更適合我國國情的電解水機。
1999年,中國功能水研究促進會在北京成立;
2001年,首屆「亞洲功能水論壇」在昆明舉行,我國的電解水事業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2004年,我國各品牌電解水機銷量增幅近100%;
2005年1月,我國最系統的電解水專著《電解水挑戰亞健康》由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2005年7月,中國國際功能水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同年10月,國家衛生部組團赴日本考察電解水發展現狀;
2005年11月,中國功能水科研基地在深圳市好美水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3月22日,我國電解制水機行業標准正式出台。至此我國電解水事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2007年7月,廣州藍態公司的張華參加中央電視台2套《贏在中國》比賽,奪得第5名!結實的在央視宣傳了半年電解水知識,並吸引了馬雲、熊曉鴿等VC大腕的青睞和投資,這是多年來保健行業內 正面宣傳電解水最成功的典範,漂亮!
也充分說明了電解水機行業贏在了中國這條起跑線上,短短幾年的高速發展。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可,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黃金產業!!
F. 聽診器是誰發明的
聽診器是1816年由法國醫師林奈克發明的。當時,林奈克為一胸痛的肥胖病人看病,他將耳朵貼在病人的胸前,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強了,聽不到從內部傳出來的聲音。林奈克非常懊惱,在小路上漫步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兩個小孩蹲在一條長木樑兩端游戲,一個小孩敲他那一端木樑,另一端的孩子則把耳朵貼在木樑上,靜聽彼端傳來的聲音。林奈克思路頓開,立刻返回醫院,用紙捲成圓錐筒,用寬大的錐底置於病人的胸部,傾聽了一陣,驚喜地發現,可以聽到病人胸部內的聲音了。
經過多次試驗,試用了金屬、紙、木等材料不同長短形狀的棒或筒,林奈克最後改進製成了長約30厘米、中空、兩端各有一個喇叭形的木質聽筒。由於聽筒的發明,使得林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林奈剋死於1826年,年僅45歲。
1840年,英國醫師喬治.菲力普.卡門改良了林奈克設計的單耳聽筒。卡門認為,雙耳能更正確地診斷。他發明的聽診器是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上,聽筒是一中空鏡狀的圓椎。卡門的聽診器,有助於醫師聽診靜脈、動脈、心、肺、腸內部的聲音,甚至可以聽到母體內胎兒的心音。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第二個可與身體接觸的聽筒,可產生立體音響的效果,稱為復式聽診器,它能更准確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凱爾的改良品未被廣泛採用。近來又有電子聽診器問世,它能放大聲音,並能使一組醫師同時聽到被診斷者體內的聲音,還能記錄心臟雜音,與正常的心音比較。雖然新型聽診器不斷問世,但是醫師們普遍愛用的仍然是由林奈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型聽診器。
G. 碧迪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的BD百年歷史
1897 BD在紐約創立,其舊址現作為文物被美國政府保存。
1898 BD就開始生產玻璃、金屬注射器和體溫計。
1924 BD開始生產胰島素專用注射器。
40年代BD創造性的發明了靜脈血液專業採集系統及其他一系列標本採集產品。
1961 BD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一次性醫用針頭,引導全球進入一次性醫用產品階段。
1966 BD首次被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為美國500強企業,並在以後多次躋身《財富》五百強之列。
1973 BD推出全球第一台商業化流式細胞儀,確立了在細胞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1975 BD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BACTEC110血培養儀。
1986 BD推出細胞分析史上第一個雙色熒光直接標記的試劑。
1992 BD率先推出了自毀型疫苗注射器和新一代安全注射一次性針頭,大力支持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安全注射項目。
1995 BD生產出當今世界唯一的全自動四色流式細胞分析分選儀。
2003 BD推出新型病患識別系統,降低樣本採集過程中出現醫療失誤的潛在可能性。
2005 BD診斷公司通過其他公司業務的技術和其他資產得以進入蛋白組學這一新興行業。
2006 BD被列入「全美最佳大公司」福布斯白金榜中的醫療衛生設備和服務目錄。
2007 BD推出FACSCantoll系統,實現多至8色熒光分析和幹細胞SP檢測
2007 BD診斷增加用於婦女宮頸癌快速復查診斷的TriPath系列產品
2008 BD推出升級型流式細胞分選儀BD FACSAria II
2005-2012 BD被美國《財富》雜志聯系評為「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
2007-2012 BD連續被美國《Ethisphere》雜志評選為「世界最具道德規范公司」之一。
2010-2012 BD公司榮獲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的「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H. 醫療器械的發展歷史
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葯、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介入門檻較高。即使是在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業也會不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現,並從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因此行業總體趨勢是高投入、高收益。
醫學影像設備是醫院醫療設備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醫院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不僅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重要保障,同時為臨床科學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影像設備作為一個綜合平台,對醫院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和部分醫院設備的更新換代,最近幾年,我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的市場需求急劇增長,客觀上推動了我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行業的發展,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企業不斷地成長壯大,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國內自主生產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市場佔有率有所提高。
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器械,有15%左右都是20世紀70年代前後的產品,有60%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又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保證未來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更是突飛猛進的發展。
醫療器械作為醫葯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消費者來說,醫療機構中醫療機械的配置情況是僅次於醫師配備的用來評判醫療機構的標准。國家對於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也是傾注了大量心血,但時至今日,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在高端產品領域中,本土企業的競爭力仍是不堪一擊。
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進入門檻較高。中國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在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器械和設備中,有15%左右是20世紀70年代前後的產品,有60%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又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將會保證未來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 》顯示,2005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在2006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額首超百億美元大關,進出口總值為105.52億美元,同比增長17.57%,累計順差額31.90億美元。2007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為12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33%,全年貿易順差41.33億美元。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速度令世界都為之側目。中國最新研發的醫療器械產品也走在了國際醫療器械行業的尖端。未來幾年內,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設備市場。到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總產值將達1000億元,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上的份額將佔到5%,到2050年這一份額將達到25%。
隨著國內企業研發力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市場重心從高科技向普及型轉移,國內產品的競爭力正逐步增強,為國內廠商拓展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可以預見,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另外,在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2008年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台十項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的措施。2008年11月23日,衛生部發布通報,在國家的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安排里,安排專項投資48億元,用於支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08年48億新增投入」新增農村醫械投資15億,加上「06年《規劃》」新增農村醫械投資67.71億,兩部分增量合計82.71億。這增量的82.71億主要投向農村醫療器械的采購,時間主要集中在2008年-2010年。低端醫療設備將面臨巨大需求,成為率先受益的行業。
醫療器械方面的專業性人才在我國的缺口還中比較明顯的,如一些高端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基本都是國外的技術,而國內這方面所佔有的市場份額是微量的一部,導致這些原因主要是的國內這方面的高級人才欠缺使得這方面我國和歐美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國內的醫療方面的人才主要是:醫療器械銷售,醫療器械維修,醫療器械注冊,醫療器械設計,結構工程師,硬體及醫用電子工程師和高分子方面的人員等.
我國醫療器械企業數以萬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近900家,其中大型企業不到2%,中型企業148家,小型企業近700家,而規模以下企業更是不計其數。
主要的人才流動平台有現場招聘會,人才市場,和網路等,而網路如今成為了求職者的主要求職途徑如:綜合性的:51job、中華、智聯;專業性的如: 醫葯英才網是當代求職者的首選.
截止到2010 年,國家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中總投資額將達200 多億元人民幣,其中用於設備配置的投資額約佔30%。另外全國17.5 萬家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儀器和設備中,有15%左右是20 世紀70 年代前後的產品,有60%是上世紀80 年代中期以前的產品,它們更新換代的過程是一個需求釋放的過程,將會保證未來10 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齒腔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
我國醫療器械工業是在建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期間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 大的發展過程,其特點是起點低,發展快。經過30多年發展,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經有 了相當的規模,並且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2005-2010年間,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27.4%。2010年醫療器械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100億元左右,分析師預計到2015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達到1900億元左右的產業銷售規模。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的 選用會越來越先進,其產品結構會不斷調整,功能更加多樣化,市場容量會不斷擴大。
隨著醫療器械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醫療器械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醫療器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醫療器械行業中的翹楚!
利用長期對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採用國際先進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醫療器械行業的背景以及所處階段;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生產運營與發展現狀;醫療器械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企業競爭力;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需求特徵;醫療器械行業的進出口市場;醫療器械行業的競爭格局、競爭趨勢;醫療器械主要細分產品市場需求狀況;醫療器械市場的領先企業經營情況;醫療器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同時,總之以全行業5年的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准確地把握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超聲圖像是醫生對病人病情做出診斷的重要依據,因此,超聲圖像的質量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全數字化技術與傳統意義上的延遲線的模擬技術的最大差別,是數字延遲線的延遲精度可以比模擬技術獲得數量級上的提高,可以從根本上改善超聲圖像的准確性和清晰度。同時,數字化平台可以提供豐富、快捷和高效的後處理功能,為超聲大夫帶來工作上的便利。在數字化的基礎上,系統升級的問題也可獲得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而在與醫院信息化接軌方面,由於終端數字化問題的解決,從而扭轉了整個超聲科室作為信息孤島的被動局面。
全數字超聲診斷系統採用了先進的高精度數字化技術、專業計算機平台、圖像真實、細節豐富、功能強大、操作輕松,能夠滿足臨床上不斷提高的診斷要求。該系統是工程技術專家與醫學診斷專家通力合作的結晶,其清晰的圖像、體貼的設計、優雅的造型,將B超設備帶入了超聲影像的新境界,是衛生系統超聲診斷設備的最佳選擇。
I. 世界醫葯產業發展有哪些階段和特點
世界醫葯發展史
引
制葯工業開始於19世紀中葉,從醫療事業的邊緣進入了醫療事業的核心,並成為全球的工業行業。制葯工業獲得了現今顯著的地位,政府一方面支持葯品的研究開發,以提高人類壽命,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預防疾病;同時,也強化了監管,包括其安全性和葯效。政府還要採取措施平息民眾對於制葯企業通過新葯產品和促銷得到高額回報的怨言。醫療體制改革在全球都在展開。
醫葯行業面臨的挑戰是科學家、工業界、政府相關部門、醫生、病人在新葯從實驗室走向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復雜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作為政府批准部門也處於兩難的境地,如果不批准,很多人的心血將白費,如果批准,可能在上市後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甚至訴訟。最近發生的COX-2抑制劑事件、抗抑鬱葯物自殺傾向不良反應等就是很好的例證。而對於FDA的職員審查近5萬頁的注冊資料又談何容易。
制葯界面臨同樣的困難,投資者需要及早的投資回報,高的投資回報率,希望制葯企業研製和上市所謂「重磅炸彈」葯品,但是,實際上,葯品開發難度越來越大,新葯往往後繼無產品,隨著FDA等葯品監管部門的謹慎態度和病人對於不良反應的自覺認識提高,對於制葯企業開發HIV/愛滋病、瘧疾等預防葯物,病人反應是不能治根,價格昂貴。Harris
Poll咨詢公司最近的民意調查發現人們對於制葯企業的滿意度從1997那的79%降到2004年的44%,下降幅度之大達到35%。其實中國的病人和消費者對於制葯企業和保健品行業,包括衛生部門的支持率可能也在下降。只是缺乏統計數據。這可能是公眾的道德標准和制葯企業作為企業要最大化盈利之間的矛盾。
1870-1930
在這個階段,早期的葯劑師在實驗室開始成批生產當時常用的葯品,如嗎啡、奎寧、馬錢子鹼等;同時在1880年,當時的染料企業和化工廠開始建立實驗室研究和開發新的葯物。例如,默克制葯公司開始時就是1668年在德國Darmstadt建立的一個小葯房,它開始批發葯品始於1840年代。在1830年代到1890年代從葯房成長為葯品批量生產商的類似的企業還有德國先令制葯公司、瑞士的霍夫曼-拉-羅氏制葯公司、英國的威康制葯公司(Burroughs
Wellcome)、法國的Etienne
Poulene制葯公司、美國的亞培制葯公司、史克制葯公司、禮來制葯公司、普強制葯公司和派德葯廠(Parke-Davis)等。有的現今的制葯企業過去是化工廠和染料廠,如德國的阿克發公司、拜爾公司、赫斯特公司;瑞士的汽巴制葯公司、嘉基制葯公司和山道士制葯公司;英國的卜內門公司,以及美國的輝瑞制葯公司。19世紀末,這些企業開始兼並成真正的制葯企業,其科學基礎是葯物化學和葯理學。合成化學和葯理學的應用,特別是對化合物適應症的研究,使得制葯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制葯行業應該說始於德國,但是,現在領先的是美國和英國。在19世紀末,有的染料工業和化學工業合並成為制葯工業,並有科學家開始研究葯物的構效理論,新生的制葯企業研究方向是鑒別和制備合成葯物,研究其在治療方面的作用。制葯企業在德國開始和學術界合作,如同現在在歐美一樣。當時的研究用染料、免疫抗體、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質,以了解它們對於致病菌的作用,1906年Paul
Ehrlich發現有的合成化合物可以選擇性的殺死寄生蟲、病菌和其他致病菌,從而導致了大規模的工業研究,延續至今。19世紀初,化學家已經能夠從植物中提取和濃縮有效成分,用於治療目的。如嗎啡和奎寧,20世紀初則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從動物體內提取有效成分,如腎上腺素,應該說,這是第一個用於治療目的的激素。當時,人們已經學會從焦炭中提取染料,並且通過染色,殺死細菌,這已經可以從顯微鏡的觀察得到證實。化學家很快地對於這些染料進行了結構改進,包括其副產物,使新的化合物更有效果。合成化學在這時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很多產品至今仍然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泰諾、百服寧、白加黑等葯品中使用的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它是N-乙醯苯胺和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謝產物。另一個例子是拜爾公司化學家Felix
Hoffmann從柳酸合成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仍然是產量最大的葯物之一。19世紀後期,疫苗也得到了應用,包括卡介苗疫苗和白喉疫苗。
構效理論開始研究時就使用了動物和人做疫苗、抗毒素、抗體試驗,試驗中利用了當時在染料方面的化學知識和分子結構方面的知識。構效理論使Ehrlich合成了梅毒治療葯物Salvarsan(灑爾弗散),它被認為是第一個通過系統方法合成的葯物。
1909年美國化學學會成立了制葯化學分會,反應了當時對於在制葯行業化學家和化學科學的重視。1906年公布的美國食品葯品法也促使制葯企業僱傭更多的化學家以精確的分析葯品。當時,美國的化學家沒有自由合成新的化合物,葯廠也僅僅生產簡單的化合物葯品。德國的化學家處於壟斷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德國的技術沒有辦法到達美國,促使美國開始重視自己開發生產阿司匹林、灑爾弗散、弗羅那(Veronal)等葯物,弗羅那可以在戰爭中用於治療受傷人員的傷痛。1920年該分會更名為葯物分會,1927年又更名為制葯分會,該名沿用至今。
過去,處方可以申請專利,但是實際上,處方沒有辦法保護,因為在法規中要求說明書和標簽中要有處方組份說明。根據法規,葯品管理部門有權要求產品退出市場和廣告限制。
在1930年代前,大部分葯品銷售不需要處方,一半的葯品是由葯劑師配製的,有時醫生自己也為病人配葯,制葯企業也提供醫生常用的一些處方葯物,處方由醫生提供。這和中國長期以來的情況一樣。由於當時在歐美醫生的力量很強,葯廠僅生產一些通用的葯品,如治療疼痛、感染、心臟病等的葯物。雖然,用化學合成研究得到的葯物治療疾病已經很令人鼓舞,但是,當時可以使用的僅僅是維生素和胰島素等少量化合物。葯物化學的發展是隨著醫葯科學、葯品市場的發展而壯大的。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制葯行業的黃金時代
之所以說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制葯行業的黃金時代是因為在這段時間發明了大量的葯物,包括合成維生素,磺胺類葯物,抗生素,激素(甲狀腺素,催產素可的松類葯物等),抗精神病葯物,抗組胺葯物,新的疫苗等。其中,有很多是全新的葯物種類。在這期間,嬰兒的死亡率下降了50%以
上,兒童因為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下降了90%。很多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如肺結核、白喉、肺炎都可以得到治癒,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當然,在另一方面,戰爭也加速了葯物的研究開發,有的與戰爭相關的項目得到了政府的資助,如抗瘧疾葯物治療,可的松(可以使飛機上的人員在高空時沒有暫時性眩暈現象),特別是青黴素。有11家美國葯廠參與了青黴素的開發工作,這項工作由戰時生產部直接領導。二次大戰後,美國成為了世界制葯工業的領導,到1940年代末,美國生產世界幾乎一半的葯品,在葯品國際貿易中佔1/3強。
由於在葯品研發、市場的投資增加,美國、歐洲、日本的制葯企業得到了迅速的壯大。研究開發和學術界的合作也加強了。葯物發明的方法也有很大的改變,如在抗生素開發中,制葯廠等篩選了成千上萬的土壤樣本,尋找抗菌劑。這個時期典型的化合物有:默克制葯公司的鏈黴素,力達制葯公司的金黴素,培達公司的氯黴素,亞培制葯公司和禮來制葯公司的紅黴素,輝瑞制葯公司的四環素等,從這些葯品市場的利潤回報,促使制葯企業更重視科研工作,並開始建立專門的科研園區。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制葯企業從研究天然物質發現新葯,轉向天然物質修飾,到合成化學合成全新化合物,從篩選化合物中得到新葯。順應這個歷程,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因為要測定化合物、甾體激素、抗生素的化學結構。其中包:X-衍射技術,紫外光譜技術和紅外光譜技術,從使用燒瓶、試管的濕法化學時代逐步向使用微量樣本和分子模型的干法化學時代發展。這些技術的發展使化學家可以更科學的解釋構效理論,了解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這導致了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葯物、催眠葯物、抗抑鬱葯物和抗組胺葯物的產生。
在這個時期,葯物安全性受到重視。1937年發生的磺胺葯導致100多人,多數是兒童死亡事件使美國葯品管理部門意識到葯品安全性在法規上的缺失。當時,S.E.Massengill公司的科學家使用帶一點甜味的二乙醇制備磺胺葯糖漿,盡管標准中有外觀、味道、氣味等指標,但是沒有經過動物試驗,也沒有對照已經發表的關於溶劑的文獻資料,結果導致慘劇發生。這也很快使得1938年的食品葯品化妝品法得到通過。其中主要的修改是葯品管理部門批准新葯的責任。要求官員審查臨床前試驗數據和臨床試驗數據,有權要求申請者增加試驗項目,有權拒絕批准上市。
美國當時在葯物安全性方面屬於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因為德國作為戰敗國,在1950年代仍然適用新葯戰時禁令,英國到1956年才有葯品法(TSA),政府才比較重視葯品管理,如測試和生產的標准。類似的OTC法規出台,使得病人比較容易得到一般性的治療葯物,即自我治療葯物,但是,也使得處方葯物的利潤增加。逐步出現所謂「研究開發型制葯企業」。
在臨床試驗中,開始要求雙方對照試驗,由於需要臨床試驗數據,葯物的使用范圍得到控制,防止了葯物的濫用,盡管葯物濫用問題至今在西方國家也沒有得到解決,美國每年的葯物濫用數量達到數千萬次。
盡管政府部門加強了葯物安全性監管,但是事實上,葯物的臨床試驗責任仍然由制葯企業負責,而不是政府或第三方。臨床試驗數據使得制葯企業了解市場的目標受眾,有利於葯品的銷售。由於制葯企業的目標受眾不是病人,而是醫生,醫生開處方,葯房發葯,所以病人仍然在盲目地吃葯。世界
各國都有這種情況。最近的華盛頓郵報稱美國有1510萬人濫用葯物,醫生中有4%沒有受到葯物方面的培訓。
二次大戰以後的一段時間,歐洲社會民主黨的理念使歐洲的福利國家理念深入人心,醫療也成為一種福利,美國則實施醫療保險制度,從而使民眾對於葯品價格持莫不關心的態度,包括醫生和病人。
對制葯行業的重新評估,法規修正和制葯行業增長(1960-1980)
這個時期其實最重要的是葯品生產GMP的公布和將驗證放入GMP法規的要求中,使得葯品生產更加規范。
這個時期制葯工業受到科學、醫學、政治、市場等多方面的撞擊,新化合物的發現和早期試驗使得一批新產品問世,而且,在科學上已經有可能選擇性的阻滯生理過程,治療疾病。特別在心血管葯物方面出現了60年代以普奈洛爾為代表的倍他阻滯劑,70年代-80年代以卡托普利為代表的ACE抑制劑和以硝苯吡啶為代表的鈣拮抗劑,以及一些降脂葯物;不良反應比較少的新安眠葯、抗抑鬱葯物、抗組胺葯物;以布洛芬為代表的非甾體解熱鎮痛葯;口服避孕葯;抗癌葯物;以多巴胺為代表的治療帕金森氏症葯物;治療哮喘的葯物等。美國FDA強化了對於臨床試驗的管理,而相對美國,歐洲政府對於葯物臨床試驗的管理比較松,要求醫生監督病人用葯後不良反應的情況。所以,歐洲的新葯上市速度比美國快,但是,歐洲葯物不良反應的情況也比美國嚴重。如由於美國FDA沒有批准反應停,在美國就沒有造成嚴重不良反應。美國的制葯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多種經營,如涉足香料、化妝品及其他消費品行業。
這個時期,在科學上理論設計(rational
design)比較有所發展,因為和一些疾病相關的酶、激素、神經傳遞物質的受體和底物的知識已經成為研究人體生物化學過程和生理過程的基礎知識;同時期的科學發現還涉及阻滯目標分子的功能。天然資源的研究方麵包括微生物產生的具有生物化學作用的物質。分子結構改變,即所謂me-too化合物的合成成為這個時期的特點。分子結構修飾的典型是卡托普利,代謝產物的典型是抗組胺葯特非那定。
1960-1970時代在儀器分析方面的突破有核磁共振譜,高效液相色譜,它們對於葯物發明也有很大的貢獻。計算機的發明也使復雜計算變得簡單。例如,傅立葉變換的計算。資料庫的建立也使得生產、臨床試驗、分析等對照品數據貯存,並可以進行結果的比較和分析。
因為使用了新的儀器設備和計算機,葯品管理部門也制定了相應的法規。
在這個時期,葯品價格也提到了議事日程上,因為原料價格和成品葯品價格差距很大。這個提案是由參議員Estes
Kefauver提出的。幾乎在同時,1961年歐洲傳出了反應停(沙利度胺)事件,全球,包括歐洲、南美洲、亞洲有約10000兒童畸胎,原因是臨床試驗不適當及葯品審查不嚴。該產品是德國Gruenenthal制葯廠生產的。盡管1964年修改了1961年聯邦新葯審批辦法,最後的德國法規到1976年才實施,對新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加強了控制。英國為了應對類似危機,衛生部在1963年成立了葯物安全委員會(CSD)。它和政府密切配合,但是,不是一個立法機關,在臨床試驗前和臨床試驗中也不管理醫生和制葯界的行為。在1968年制定的葯品法中,規定了由葯品安全委員會控制
葯品新產品進入市場。
盡管沙利度胺沒有對美國造成傷害,但是,Kefauver等仍然提出提案,要求國會研究通過新法規,交叉批准葯品專利、葯品價格限制、葯品促銷等,以降低葯品價格;法規還應該涉及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標准。1962年國會通過了FDA食品葯品化妝品法的Kefauver-Harris補充法規。要求用定量的方法評價葯品的使用,FDA可以用新法規延期或不批准NDA新葯申請。制葯企業則因此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臨床前試驗和臨床試驗。試驗病例數從原來的10例-100例增加到上千例以上。大型制葯企業在此時,抱怨新葯上市數量快速減少。有的制葯企業改變業務領域,轉行到諸如醫療器械、診斷試劑、光學儀器、化妝品、食品,甚至家用日常用品領域。美國制葯企業開始強化海外葯品銷售以及國際間科研合作,如與歐洲、南美和亞洲的合作。
市場競爭和企業兼並及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時期,1980-現在
過去20年,制葯工業又有一系列新產品帶給市場,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葯物,抗病毒和逆轉錄病毒感染的葯物(特別是治療HIV和愛滋病的葯物),治療癌症的葯物等,在這個時期,生物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干擾素、白間素、促紅細胞生長素、單克隆抗體葯物等,可以模擬或支持人體免疫系統,過去從動物身體提取的胰島素已經可以用基因修飾的微生物中獲得高純度產品。
在科研方面有很多新方法產生,如計算機化學,組合化學,用生物技術高速化合物篩選方法等,已經改變了傳統的葯物研究,很多制葯企業都有自己的化合物資料庫。由於新葯物預測很困難,政府也通過法規控制進入制葯行業,所以新的制葯企業很少,而生物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已經成為制葯行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致力於結合生物學、遺傳學、基因組等新技術,根據最近的統計資料,近年上市的新葯中超過30%是生物技術產品,在開發中的新葯項目有50%是生物技術產品,而且,經過1999-2002年的新經濟浪潮低谷後,生物技術企業已經進行了重新洗牌,有的生物技術企業已經成為新的巨人,如安進公司,Genentech公司等。在生物技術領域美國仍然處於領先地位,歐洲正在計劃增加研究開發投資。一些歐洲企業和美國制葯企業建立合資企業,或者在北美成立研究開發機構。新葯的開發盡管有很多手段,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運氣,所以可以說,新產品的產生是理論研究和運氣的結合,現今仍然沒有改變。
很多化合物的發現是先合成一系列可能有用的化合物,然後進行快速篩選,如物理分析,生物分析方法等,快速分析在體內的代謝過程,是否和標的物結合和反應,毒性反應等。在這方面,制葯企業已經投資了很多錢,但是其功效仍然眾說紛紜。
另一個很大的發現是遺傳工程師已經可以用DNA重組的方法制備目標微生物,可以產生所需要的化合物分子。這個方法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今後的發展方向可能包括用工程細胞進行基因修復。
在政策面上,1980年美國高等法院裁定遺傳技術得到的微生物可以申請專利;國會通過了Bayh-Dole法案,允許聯邦資金資助的受益人也可以得到專利保護;同時,允許生物技術企業融資,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家上市的生物技術企業Genentech公司在上市2分鍾,股票就從35美元彪升到89元,可見當時市場對於生物技術企業的期望。
在這期間,有數以千計的生物技術企業獲得融資,包括上市、風險基金,歷史上從來沒有的現象包括終生科學家進入董事會,投資者深信生物技術企業承諾的將來的銷售和利潤,一些沒有經過測試的化合物都申請了專利。生物技術企業聲稱其產品可以治療現在的技術無法治療的諸如癌症、糖尿病、愛滋病等疾病。生物技術企業不斷有關閉,又有新企業誕生,2005年的今天,美國仍然有生物技術企業1500家。
歐洲在這方面仍然比較保守,生物技術企業誕生主要在1990年代中葉,至今歐洲仍然落後於美國,但是,在努力之中。
這時期的另一個特點是2000年起,很多所謂重磅炸彈式的產品專利到期,仿製葯制葯企業開始乘機發展,其中包括跨國制葯企業,如諾華制葯公司,它在大規模收購仿製葯企業;包括印度的制葯企業,已經走向世界,雖然道路並不平坦。2005-2008年還有350億美元商品名市場將換手,因為專利到期。美國2004年版桔皮書中收載的醫葯產品有10375個,其中7602個有仿製葯。
這個時期也是企業兼並的時代,1994年美國家用產品公司加入惠氏制葯公司;1995年葛蘭素制葯公司收購威康制葯公司,法瑪西亞制葯公司和普強制葯公司合並;1996年諾華制葯公司成立,原來是汽巴制葯公司和山道士制葯公司;1999年成立安萬特製葯公司,由赫斯特製葯公司和羅納普朗制葯公司組成;2000年,輝瑞制葯公司收購瓦納蘭百特製葯公司,2003年又收購法瑪西亞制葯公司;2004年安萬特製葯公司和賽諾菲制葯公司合並。世界前10位制葯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47%,而輝瑞制葯公司接近10%。說明制葯行業的壟斷性。但是,大企業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可能,傳統制葯企業的黃金時代已經不會再來了。
制葯行業的將來
制葯企業和生物技術企業將加強合作和並購。
社會效益和企業利益仍然會有沖突,政府將協調這些問題。包括葯價控制,鼓勵使用仿製葯,加強葯物不良反應監管,防止葯品濫用等。醫療體制改革仍然將繼續進行。
生物技術企業逐漸成熟,有的生物技術企業已經具備自我融資能力,以後部分生物技術企業將和跨國制葯企業在同樣的起跑線上競爭。
制葯企業將更加專業化,致力於專門的治療領域或適應症。
研究開發的難度增加,臨床試驗的可靠性和准確性將顯得尤為重要,不然將遭遇訴訟。GMP和財務管理的法規符合性將受到企業的重視,管理部門如FDA、EMEA及SEC(美國證券委員會)將強化監管和管理,處罰力度也會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