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加強和創造

加強和創造

發布時間:2022-08-23 19:28:50

Ⅰ 在轉變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主要做法包括

1)評估企業現有業務及技術能力的指標。從市場或技術方面看,如是企業所熟悉了解的創意,在短期內能創造發展機會,准以優先開發;如是企業新發展的業務,則予以試驗。
2)評估所需財務及人力來源的指標。企業新業務的發展需要財務和管理人員。因為現有管理人員都忙於處理日常業務或眼前的短期性問題,很少有時間用於新業務的開發。該項評估主要是考核稱職的各類管理人員。
3)評估技術開發至產品上市的時間短,是決定產品滯銷的重要方面。如果企業有關方面預計技術開發至產品上市有足夠的時間,則所需技術和有關人員可在企業內部開發為宜;相反,則通過借調,技術轉讓和聯合投資的方式加快發展。
3、創新環境是創新人才,創新方法的土壤,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創新管理旨在創新環境不斷地得到改善,對有創新能力的人,團體和部門賦與更獨立,更自由的開發環境。其主要方法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盡一切可能向企業員工提供發散性思維的環境,使有創意的人獲得贊賞,聲譽以及參與管理的機會。而對那些有知識,有經驗,但不一定有創意的人,也提供參與完成計劃和積極工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本職工作的好壞與企業經營的成敗是密切結合的,從而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同時,想方設法形成企業精神,建立整體的創造氣氛,摒棄官僚干預,繁文縟節等弊端,使每個人朝著企業規定的方向和目標前進。

Ⅱ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主要應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擴大公共服務向社會資本開放。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放寬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多樣化需求。加快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對社會資本公平開放基本公共服務准入,完善對社會資本投入的扶持和監管政策,充分發揮公共投入的引導和調控作用,逐步有序擴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提升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效率。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強化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供給決策及運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需求表達、服務供給與監督評價等方面的作用,把適合由社會承擔的公共服務事項,以購買服務等方式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推動志願服務與政府公共服務優勢互補、有機融合,發揮慈善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和籌資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基層政府的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強化鄉鎮(街道)社會管理服務職責,完善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基層經費保障機制。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建立面向社區內所有常住人口的社會管理服務體制。建立健全以城鄉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社區管理服務機制。不斷深化村(居)民自治,增強基層群眾自我管理和服務能力。促進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政府及其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充分保障村(居)委會依法組織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各項權利,不強行干預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自治范圍內的事情;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既要依法組織村(居)民開展自治活動,也要積極協助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關開展工作,推動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覆蓋到城鄉社區。還要進一步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性作用。


三是進一步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完善管理法規和相關政策。加快完成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法規修訂工作。推進行業協會、境外社會組織代表機構管理法規研究制定。落實和完善對社會組織的財稅扶持和相關配套政策。完善工作體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建立法律監督、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監管體系。加強分類指導和分類管理。促進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完善為社會組織履職和發展提供資金、智力、人力和信息等方面支持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組織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誠信和自律機制。


四是進一步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健全群眾訴求表達機制。發揮人大、政協、人民團體、行業協會以及大眾傳媒等的社會利益表達功能。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落實信訪制度,拓寬信訪渠道,規范信訪程序,提高信訪效能,推進信訪改革,把涉法涉訴信訪從普通信訪中分離出來,符合條件的導入司法程序。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機制。健全公共決策合法性審查、社會公示、公眾聽證、專家咨詢論證、民主集中等制度,完善重大事項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決策效果評價、反饋糾偏和決策過錯責任追究等制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建立基層調處化解矛盾綜合性平台。健全糾正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長效機制。加強政府機關反腐倡廉建設和作風建設,深入開展糾風和專項治理,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五是進一步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監管。改革和健全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體制,完善食品葯品安全標准,深入推進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轉變食品葯品監管方式,加快形成符合國情、科學合理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體系,健全食品葯品安全應急體系。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政府和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安全管理和監督;突出重點行業領域,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深入開展「打非治違」行動;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強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增強事故應急救援能力,著力構建安全防範體系;嚴格查處並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及時、准確公布事故信息和調查處理情況,主動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把專項整治和整體防控有機結合起來,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組織開展社會治安整治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治安排查整治行動,及時消除各類治安盲點;積極穩妥地改革勞教制度,嚴格落實對特殊人群的教育、幫扶、矯治、管理措施,加強對重點物品的安全監管,全面強化重點場所部位安全防範,有效整治公共安全隱患;加強互聯網管理,營造良好網路環境,搭建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有機銜接的防控網路,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動。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工作機制,確保國家安全。加快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Ⅲ 如何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

保護好奇心 激發求知慾

好奇心是人對新異事物產生詫異並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求知慾又稱認識興趣,是好奇心的升華,是人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心理狀態。

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人們主動積極觀察世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對事物有著執著的追求與迷戀,不會感到學習和創造是一種負擔,而會在活動中獲得極大的精神鼓舞和滿足。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啟發式教學或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疑難,產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慾望,主動質疑和提問,有意識地強化他們對一切事物的興趣,以保護好奇心和求知慾。

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好奇心是人對新異事物產生詫異並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求知慾又稱認識興趣,是好奇心的升華,是人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心理狀態。

好奇心和求知慾是人們主動積極觀察世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對事物有著執著的追求與迷戀,不會感到學習和創造是一種負擔,而會在活動中獲得極大的精神鼓舞和滿足。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啟發式教學或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疑難,產生求知的需要和探索的慾望,主動質疑和提問,有意識地強化他們對一切事物的興趣,以保護好奇心和求知慾。

豐富知識經驗和想像力

豐富的知識經驗積想像力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各種新異念頭從頭腦中涌現出來,絕非無中生有,創造性思維過程是對頭腦中已有知識經驗的重組過程,有時以從未有過的組合形式表現出來,但任何形式的組合都不會脫離一個人已有知識經驗的范圍。

並不是有知識經驗的人就一定有創造力,對於一個不善於調用和重組頭腦中的儲存材料,又缺乏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的人來說,既使有豐富的知識,也不能表現出創造性思維。因此想像力是創造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豐富學生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想像力的訓練,使其大膽想像,敢於「異想天開」,創新進取。

Ⅳ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什麼方面的創新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構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理順了、和諧了,社會才能安定有序,才能和諧穩定。因此,社會治理要緊緊抓住人這個核心。



(4)加強和創造擴展閱讀

體制創新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一是建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這是提高市場化程度的主要內容。

二是合理的所有制結構體制。現在所有制單一,國有資產比重太大,要大力推進調整,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般競爭性的待業國有資產盡快退出,讓市場去選擇投資者,在市場中實行優勝劣汰。

三是營造非公有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市場准入、審批辦照、待遇、服務等方面,都要創造寬松、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非公有經濟的發展。

四是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制、政策、法律環境上,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法規,改善市場環境,加強市場硬體建設,拓展市場運作領域,營造有競爭力的投資、創業和發展環境。

Ⅳ 如何增強執行力和創造力!

如何提高執行力
執行力: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而衡量執行力的標准,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對企業而言就是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
執行力要成為一種強勢,必須要把握執行制勝的二十四字真經:認同文化、統一觀念、明確目標、細化方案、強化執行和嚴格考核。
1、認同文化。就是認同企業的文化,並掌握該企業歷史沉澱下來的好的工作方法、做事原則、信仰追求,概括來說就是認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有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在此特指精神財富。
2、統一觀念。是針對世界觀和價值觀取向問題。一個團隊的價值觀不統一,無從來談凝聚力。讓你的員工與你具有相同的價值觀,讓他們成為你工作流程中的關鍵領域,這樣你的員工就會以企業為榮,並充滿自信和快樂的將執行力進行到底。
3、明確目標。就是明確我們將去哪裡。這個目標是符合SMART原則的,即:目標是具體的、可衡量的、具有挑戰性的、切合實際的和有時間限制的。目標是團隊和執行者得以發展的動力所在,沒有目標的企業會在市場的大潮中成為泥沙被淘汰出局。明確的目標是執行的方向,同時也是執行力前進的牽引力。
4、細化方案。細化方案是解決通過什麼方法到達目標的問題。策劃方案確定後必須要配備執行細案,即執行工作的標准和規范,要保證員工做正確的事,並把正確的事做正確。
5、強化執行。就是強制性的去干、去做。思想對頭了,價值觀統一了,又明確了目標,還有系統的方案可以去操作,如果不幹,一切為零。要建立檢查體系,通過目標體系書、工作計劃達成表、月度績效考核表以及過程質量控製表等工具行使監督職能。要求員工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標准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項細節工作。
6、嚴格考核。企業要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則。考核制度、激勵制度是規范行為,激勵戰鬥力的有效手段。

創造力的培養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②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③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④培養急驟性聯想能力。急驟性聯想是指集思廣益方式在一定時間內採用極迅速的聯想作用,引起新穎而有創造性的觀點。
創造力行為表現特徵
創造力的行為表現有3個特徵:
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 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心強,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與創造能力關系緊密的另外5個重要的能力分別為:敏覺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和流暢力。具體來說,就是: (一)敏覺力(sensitivity) 「敏覺力」就是指極其敏銳的覺察能力,當別人變換了你房間的布置,你可以馬上就發現發生改變的地方,而且絲毫不差,這就表示你的「敏覺力」相當強。 (二)流暢力(fluency) 當被問到「茶杯」有什麼用途?」的時候,在限定時間內,能夠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比較優秀的「流暢力」。 (三)變通力(flexibility) 以一種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個問題. 我們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隨機應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容變通能力. (四)獨創力(originality) 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所想不來的觀念.獨特新穎的能力. (五)精進力(elaboration) 精進力是指能從更精緻、更細密的角度來進行思考的一種能力。例如,在放紙船的時候,有些人懂得在紙船底面塗一層蠟,以防止被水浸壞,這種「多塗一層蠟」的思考,就是精進力的表現。

Ⅵ 如何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社會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鄉鎮是政權的基礎、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和穩定的關鍵,其職能作用發揮如何,直接影響民心向背和黨的事業興衰。

解放思想、轉變職能,創造鄉鎮工作新機遇
當前基層形勢正呈現出三個重大變化:一是過去以「取」為特徵的基層分配關系已經逐漸向「予」轉變;二是過去以「混」為特徵的干群關系正在逐漸向「和」轉變;三是過去以「補」為特徵的城鄉關系開始逐漸向「哺」轉變。我們將根據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及時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加強鄉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正確定位、緊扣重點,謀求鄉鎮工作新突破
鄉鎮政府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處於國家權力和鄉村社會的中間,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上級政府和部門的各項工作都要通過鄉鎮這級來實施完成。轉變職能後,當前工作的重點是緊緊圍繞上級部門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新型鄉鎮。
改革創新、科學施政,贏取鄉鎮工作新跨越
一、在隊伍上致力激勵約束,完善基層幹部管理新方式,走負重奮進之路。
一是用考評與目標管理加壓力。建立健全機關干職工個人效能考評體系和政府目標管理責任體系,強化各部門協調配合意識,提高幹部執行力,確保政令暢通,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二是用評分與保障手段強基層。積極探索村、社區「兩委」幹部工作目標責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社區幹部工資保發、養老保險、醫療保障「三保」機制,解決基層幹部後顧之憂。三是用培訓與鍛煉方式優素質。加大對鄉鎮幹部「充電」、「輸血」力度,使之不斷掌握新知識,增長新本領。四是用選拔與交流機製造平台。推行幹部選拔「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制,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動態交流模式。五是用問責與監督措施保本色。組織幹部經常學習《問責辦法》,在問責查處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強鄉鎮幹部的紀律監督、審計監督和群眾監督。
二、在主體上全力創造優勢,探索培育新型農民新辦法,走全民創業之路。
建設新農村和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農民是主體,也是內動力,只有提升農民素質,調動全民創業激情,才是抓住了鄉鎮工作的「牛鼻子」。為此,一要創造人文優勢,增強農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民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和諧。二是創造技能優勢,增強農民的適應能力。採取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外出取經、典型觀摩、現身講述等途徑,引導農民學得會、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創造產業優勢,增強農民的致富能力。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培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並把農民組織起來,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四要創造管理優勢,增強農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護好、引導好、調動好農民的民主權利,讓農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中增強參政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大局意識。
三、在管理上傾力保障服務,開創農村社會事業新局面,走和諧發展之路。

圍繞關注民生,抓好以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低保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建設,促進老有所養、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圍繞傾聽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訪的工作機制,組織鎮、村(社區)幹部分點包干,入戶走訪,深入了解群眾疾苦,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圍繞解決民憂,建立鄉鎮政務中心,推進「一站式」便民服務,推行辦點幹部下村領辦、代辦、協辦、督辦制。圍繞溫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諧,深入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推行留守兒童「代理家長制」;突出計生和諧,深入開展誠信計生和生殖健康優質服務,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確保計劃生育率。圍繞促進民安,落實人防技防物防設施,創建安全文明鄉鎮。

Ⅶ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有什麼重大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講話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指導思想、基本任務、重點工作。如何深刻領會講話精神?日前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陸學藝。

陸學藝的第一句話就直奔主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他說,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所謂新形勢,是指我們前30年以經濟發展為主的階段轉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階段。新任務,就是我們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會事業建設,把構建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陸學藝指出,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不同階段,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會呈現出階段性變化。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滿足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是發展要解決的首要任務。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人們對物質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發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經濟發展本身也對科技、教育、社會環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社會建設、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就成為新階段的主要任務。

陸學藝強調,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有了極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和矛盾。對此,我們黨十分重視。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繁榮,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十七大報告還專門論述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十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中,把黨的奮斗目標由原來的「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改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總體布局。這標志著,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主要內涵和主要任務

陸學藝指出,什麼是社會建設?怎樣在現階段中國特有的國情下進行社會建設、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這是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大問題,也是進行社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前提。他介紹了目前國內關於社會建設的四種主要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社會建設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推進就業、社會保障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大收入分配調整力度,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稱為「社會事業建設派」。

第二種觀點,認為社會建設當前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應以維系社會秩序為核心,通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規范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認同、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治安、應對社會風險,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創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礎運行條件和社會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稱為「社會管理派」。

第三種觀點,認為社會建設是適應我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適應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的變化,面對由此產生的社會矛盾和問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各種有利於改善和保障民生,建立新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進步的社會行動。同時,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政策,調整和優化社會結構,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經濟結構相協調的社會結構。稱為「社會結構派」。

第四種觀點,認為我國目前社會建設的根本目標是要建設一個能制約權力、駕馭資本、遏制社會失序的社會主體,建立一個與政府、市場三足鼎立的社會。認為在工業社會條件下不僅要有市場,有政府,還要有發育良好的社會環境。認為健全的社會是市場經濟的基礎。稱為「社會重建派」。

陸學藝認為,這四種觀點都有可取之處,可以看作是社會建設的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先從目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要求解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業和社會事業做起,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入手,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加強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盡可能防止和減少社會矛盾與社會問題的產生,使社會更加和諧。

第二階段,著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社會政策,完善社會管理,推進新型的城鎮化,拓寬社會流動渠道,培育壯大中產階層,構建一個合理穩定的社會結構,使之與經濟結構相協調。這應是2020年實現的重要任務。

第三個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建設也不斷前進,形成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現代型經濟結構相協調的現代型社會結構,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也是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基礎。

陸學藝強調,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是交叉進行的。目前全國各地創造了很多好的經驗,經過一段實踐之後,一定會涌現出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的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模式。

社會建設的核心任務是調整和優化社會結構

陸學藝認為,在社會建設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中,應以調整和優化社會結構作為推進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

他說,所謂社會結構,是指資源與機會在社會成員間的組成方式與關系格局。一個國家或地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結構是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這兩個結構一定要協調,相輔相成。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結構已是工業社會的中期水平,但由於資源與機會配置不合理等因素,社會結構還處於工業社會的初級階段。這是當前產生諸多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結構性原因。而社會結構的核心結構,是社會階層結構。當前,在我國社會階層結構中,農業勞動者階層所佔規模過大,社會中產階層較小,整個社會階層結構沒有達到現代社會階層結構所呈現的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特徵,這就使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結構性支撐。

陸學藝強調,當前開展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加快社會結構調整步伐,構建與經濟結構相適應的現代社會結構。

當前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應開展的重點工作

陸學藝說,社會建設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既要進行保障改善民生、開展社會事業的建設,又要進行包括社會事業體制在內的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既要加強社會管理、社會安全體制的建設,又要進行社會規范、社會倫理的建設;既要加快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扭轉地區、城鄉、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差距擴大的趨勢,又要加快調整社會結構步伐。陸學藝認為,當前應特別注意推進以下工作:

第一,要大力開展關於社會建設的研討活動,讓人們弄清楚什麼是社會建設,為什麼要進行社會管理體系建設,以及怎樣進行社會建設和管理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並在全黨、全國取得共識。這是因為,「十二五」規劃建議公布後,許多地方的發展規劃強調五年內GDP翻一番目標,但社會建設目標則較空泛。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第二,要從組織上落實。現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組建了社會工作委員會、社會建設辦公室,並開展了很多工作,但仍局限在開展社會服務、城鎮管理和引導社會組織等幾個方面。應組建社會建設委員會,進行宏觀統籌、規劃、組織、調控、監督等,使各項社會建設有序進行。

第三,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社會團體、民間組織。

第四,加大投入,使民生事業、社會事業、公共服務方面的工作越做越好,惠及廣大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陸學藝最後說,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指導性,對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用講話精神指導社會建設,一定會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管理之路。

陸學藝 1933年生於江蘇無錫。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Ⅷ 大學生如何培養和提高創造力

我認為可從教育和個人自身方面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
首先從教育方面來說,專學校要轉變觀念,充分屬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創造精神。首先應當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即不把學生看作消極的被管理的對象,不把學生當作灌輸知識的容器,而是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具有創造潛能的主體,具有豐富個性的主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讓學生真正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在學校里如果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尊重,就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其次,從個人自身來說,培養和強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現在和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就業是中國及待解決的難題。大學生不應該僅僅是現有就業崗位的競爭者,更應該是新的就業崗位的創造者。作為有較多知識積累的高素質群體的大學生,應把創業看作是自己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

閱讀全文

與加強和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