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業工程與創新論文
IE+IT:工業工程與信息化集成的企業增效管理創新模式
齊二石,陳君彥 工程機械 2009年11月
摘 要:工業工程和企業信息化是我國製造企業和整個產業經濟邁向「中國創造」、贏得競爭優勢的兩種最有效的手段。實現工業工程與信息化(IE+IT)的集成創新,對實現我國製造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分析我國工業工程應用現狀及需求,從信息化建設的數據電子化、流程電子化、決策支持等層面,闡述工業工程在信息化中的微觀基礎作用,提出工業工程與信息化集成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增效管理創新模式,造企業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精益設計就是其典型應用之一
我國製造業在較低的勞動成本、較強的柔性生產能力和廣闊的消費市場等幾大因素的推動下,已成為全球同行業增長最快的區域,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正在朝「中國創造」邁進。然而,我國的製造業管理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體現在資源利用率低、質量效益不高、信息化水平低等多方面。因此,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現有企業以信息化為主的技術改造,是我國產業界的緊迫任務,同時也是落實「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所在。工業工程(Instrial Engineering,IE)作為一門具有較好適應性、系統性、綜合性的管理方法論和工程技術的綜合體,對提高企業整體的系統素質、綜合創新能力乃至國際競爭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實上,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就開展了IE活動,為後來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礎,其實質就是「IE+IT」。
可見,工業工程和企業信息化是製造業企業和整個產業經濟邁向「中國創造」,贏得競爭優勢的兩種最有效的手段。我國企業在信息化項目中如何運用工業工程技術,形成工業工程與信息化的集成創新,對我國製造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 我國現階段工業工程應用現狀及需求分析事實上,工業工程在發達國家的應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實現工業化目標的基本技術支持體系。目前較為權威的定義是美國工業工程學會於 1995年制定的:「工業工程是對有關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並且運用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對上述系統可能獲得的效果給與分析、預測和評價。」同時,工業工程被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列為八大類工程學科之一,涉及整個工業生產過程的資源、成本、計劃、質量及庫存等。
結合中國國情,近年來工業工程在不斷實踐及發展中,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工程理念
(Chinese Instrial Engineering,CIE),中國工業工程
(CIE)是應用分析、設計、控制和評價等工程技術手
段來解決多種產業部門的效率、質量及成本等管理
問題的理論和技術體系,即CIE是用工程方法解決
管理競爭力問題。中國工業工程基本功能與內容包
括6個方面,如圖1所示。目前,我國工業化和企業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
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如近期我們對天津市136
家實施信息化的企業調查顯示(如圖 2),工業工程
應用實施的比例還較低,仍有33%的企業不了解工
業工程,初步實施的企業占 46%,全面實施的只有
11%。企業全面實施了標准作業的只有32.1%,而企
業在生產效率、成本、質量方面有改善需求但無從下
手的佔到了33.6%,可見工業工程在我國企業中亟
需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其中,如圖3所示,企業最
需要工業工程解決的問題前幾位依次是:生產計劃調度方法、製造系統精益管理、生產現場改善和物流
系統優化。
2 工業工程在企業信息化中的微觀基礎作
用分析
企業信息化就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對企業生
產管理各環節資源進行開發,是實現提高企業競爭
力和經濟效益的一個過程。企業信息化主要包括3
個層面的內容:
(1)數據的電子化。即把庫存信息、銷售憑證、費
用憑證、采購憑證等,都以一定的資料庫格式錄入到
計算機中,以數字的形式保存,可以隨時查閱。
(2)流程的電子化。把企業已經規范的流程用軟
件固化下來,使得流程所涉及崗位員工的工作更加
規范高效,減少人為控制和「拍腦袋」的行為,提升客
戶滿意度。
(3)決策支持。通過對電子化的原始數據進行科
學加工處理,數據挖掘,得出有效信息,為管理和決
策提供支持。
信息化的實施使得企業對信息在採集、處理、存
儲及應用等方面的效率大幅提高,同時可改變企業
管理的方式及效率。對天津市136家實施信息化的
企業調查顯示(見圖 4),有 76.9%的企業認為信息
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其他超過 60%的企業認為信息
化的積極影響方面依次為: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改善財務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改
善客戶關系管理水平、改善進銷存管理,以及支持管理服務與創新。但同時,有超過20%的企業認為過
去的信息化建設項目效果不明顯,進一步實施的信
心不足。另有16%的企業認為信息化服務商針對本
企業專門需求提供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不足。通過以上調研分析,我們認為我國企業實施信息化不力關鍵在於企業管理基礎累積水平不能適應
實施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工業化所必需的基
礎管理工作不到位,如對基礎工業工程研究應用的
忽視,企業組織機構設置和工作程序的不規范,基礎
數據的准確性和及時性不夠,這樣的運行環境難以
給信息化實施提供適合和有效的支持。並且中國企
業實施的信息系統更多是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製造
系統水平開發的,而我國現階段還沒有完成工業化
進程即進入了幾乎與發達國家同步的信息化階段,
所以工業工程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不容忽視。
我們可以從信息化三個層面角度
分析工業工程技術對信息化的支撐作用。數據電子化是信息化實施准備的關鍵階段,其中重要工作就是對基礎數據的採集、錄入。這些基
礎數據將為 CAD、CAE、CAPP、CAM、PDM、ERP 等
信息系統提供運行支持。任何不準確的基礎數據,
對系統來說都將產生深刻的,甚至是致命的影響。
而工業工程技術則為這些數據的及時、准確獲取提
供了保障。
流程的電子化是信息化過程中最為復雜的階
段,涉及到整個企業的人員、崗位和組織。因為信息
化過程中必然要改變原有的業務流程,首先是與信
息流相關的崗位的職責變動,其後進一步涉及人
員、技術及資源與之的匹配性變動。這些變動的大
小將影響企業組織的進一步變革。因此,在信息化
項目實施前中期,企業應根據自身戰略,運用工業
工程理念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改善(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BPI) 或 再 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主要包括:對組織架構的改善
或重新設計;對新工作崗位的工作分析;對相應的設
施以及物流系統進行優化或規劃設計;對相關人員
的工作績效與考核標準的重新審定,等等。如果條
件允許,還應對人員在崗位及環境變化前後的狀況
進行人因工程方面的預測評估研究,從而達到
「人—機器—環境」三者更好的匹配,使企業員工能
夠高效、安全、健康、舒適地工作和生活,從而提高企
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註:人因工程學是一門新興
的正在迅速發展的交叉學科,涉及多種學科,如:生
理學、心理學、解剖學、管理學、工程學、系統科學、勞
動科學、安全科學、環境科學等,研究人和機器及環
境的相互作用,著眼於提高人的工作績效,防止人的
失誤,以實現統一考慮人—機器—環境系統總體性能的優化,使處於不同條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
地、健康和舒適地進行工作與生活的科學,應用領域
十分廣闊。)
決策分析是信息化項目通過決策支持信息系統
提供的重要功能之一,而決策支持信息系統所蘊含
的決策分析和控制管理原理及原則同樣是工業工程
技術體系的核心內容。例如:① 在人力資源管理系
統中,需依照績效考核規則對人員工時工效進行統
計考評;② 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ning,ERP)中,需要根據生產計劃(Master Proction
Schele,MPS) 確定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
quirements Planning,MRP),繼而產生全部製造件、采
購件的生產作業計劃和物料采購計劃;③ 客戶關系
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中,需要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運用數據管理與數據
分析工具來進行銷售過程定製、銷售預測等。而對市
場的預測和分析,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進行能力平
衡和優化排序,是工業工程技術的經典內容之一。
同時,在信息化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中,企業在前
期需要對項目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尤其要進行工
程經濟分析,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從而更好地對項目
投資、軟體選型、實施方選擇進行決策;企業在實施
過程中,需要對信息系統的可靠性及質量進行測評,
對項目全過程的成本進行現場管理控制。而要對這
一過程實現科學管理和監控,工業工程提供了最佳
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技術體系。
3 工業工程與信息化集成的企業增效管理
創新模式:IE+IT
創新性是工業工程的核心思想,是精髓和職業
精神。工業工程從一誕生就強調科學化的創新與不
斷改進,它是解決各種復雜矛盾的創造性的方法。加
里·哈默在《管理大未來》(2008)一書中提及科學管
理精神的復興就是創新,並重提「工業工程之父」泰
勒的創新思想。管理的長遠未來在於不斷創新,只
有創新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
21 世紀廣泛運用的信息技術為企業管理創新
將起到更大的帶動作用。通過之前的分析可知,結
合工業工程技術,信息化過程必將是伴隨管理累積
與管理創新的過程。而創新的路徑將來自於信息化
與工業工程結合的過程中的信息化引導創新與工業
工程技術的改善創新。
管理具有不可復制性,邯鋼模式、海爾模式都具
有很深的企業文化烙印與企業個性化內容,其他企
業只可能間接借鑒,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管理創新模
式不能照搬國外,必須結合中國國情以及時代發展
需求,在引進國外管理模式、先進技術的同時,進行
必要的本土化改造,消化、吸收和創新,建立適合中
國企業發展與競爭需要的中國管理創新模式與理論
技術體系。通過長期的研究並結合國情實際,我們認
為應該考慮將信息化與工業工程集成,走一條適合
我國企業發展的管理創新之路。這種模式將以工程技術為基礎來
規劃設計企業的資源,以規劃、設計、計劃及控制為
手段,通過具有工業工程技能的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採用以工業工程為技術支持的持續改善的管理思
想,藉助信息化與信息系統的輔助引導,實現創新管
理,使得企業進入高效率、低成本的經營運作狀態,
最終實現企業目標。這種模式,在初期建設中,強調企業面向全生命
周期整體規劃的重要性;在運行時,注重具有工業工
程技能的人員從企業改善入手,不斷提升管理基礎
累積,從而最終順利實施信息化,並藉助信息系統實
現引導創新;而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工業工程技術的
運用將體現改善創新。
4 「IE+IT」管理創新模式在現階段我國制
造企業的應用
中國企業應在企業管理中全面推行工業工程
與信息化集成的管理創新模式,必須遵循「總體規
劃、分步實施、有限目標和效益驅動」等四方面的實
施策略,才能達到管理創新,實現整體競爭力提升
的效果。據此模式,我們提出了面向製造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精益設計方法這種設計方法突破以往工業工程管理改善應
用大多隻是局部應用單項技術的局限,從企業產品
開發設計初期,即引入工業工程中的精益思想,把
企業作為整體系統來進行管理規劃,前端考慮顧客
及市場需求,結合時代科技發展,涉及產品創意、概
念設計、產品原型設定、投資決策、產品設計、工廠
設計、設施設計、組織流程設計、信息系統設計等流
程,後端一直到產品銷售給顧客,貫穿從開發、製造
到銷售的全過程,實現企業的整體化設計及改造的
管理模式。這種設計方法按照信息化與工業工程集
成的理念,給出「系統分析—應用規劃—系統設
計—企業實施與改造」的全過程技術,為我國製造
企業運用「IE+IT」增效管理模式提供了參考。
❷ 工程論文的工程論文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工程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范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工程論文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二)題目的寫法
工程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准確。
(三)摘要的寫法
工程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閱讀工程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工程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1.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3.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4.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5.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里不需要再重復。
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系,符合邏輯順序。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工程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准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❸ 「工業工程」專業有什麼論文題目
1、應用工業工程技術提高洗衣機生產效率
2、工業工程課程體系設置優化研究
3、淺談專工業工程的發展現狀與展望屬
4、工業工程在台灣產業界的典範移轉
5、工業工程綜合實驗平台規劃設計研究
6、工業工程與創造學的關系分析
7、工業工程及其在中國企業中的應用
8、淺談工業工程與經濟發展之關系
9、工業工程在當代世界的發展趨勢
10、工業工程在生產效率方面改善之應用
❹ 創業時代為題的論文
隨著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不斷深化,圍繞企業改革和發展為目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尤為重要。面對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不斷變化,工會組織的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創造發明等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著重點,要轉移到以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提高職工素質上來。工會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科學技術變化和鐵路跨越式發展,使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再上新台階,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新課題。推動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技術創新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與市場相連接的創新。技術創新是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前提,是企業的生存工程、發展工程。組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啟動技術創新對推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優化經濟結構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企業的必然選擇和緊迫任務,也是事關強企富民和民族振興的大事。企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推動技術創新對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加強宣傳,提高職工技術創新意識。近年來,中國中鐵電氣化局積極利用各種宣傳陣地,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加強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宣傳,深入開展「發揚優良傳統、再創世紀輝煌」的二次創業教育,樹立取得二次創業勝利的信心和勇氣。引導和教育職工充分認識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增強市場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企業創新氛圍。積極開展創新主題教育,組織職工開展「企業創新與發展」、「立足崗位創新,為企業發展作貢獻」的演講活動和「加入WTO後,企業如何生存發展」大討論。通過演講、討論,不斷增強職工的創新意識、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開展創新憂患意識教育,組織職工到「海爾」、「新飛」集團參觀學習,進一步認識技術創新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活力以及市場激烈競爭的殘酷性,增強了職工的責任感。開展競賽,積極為職工技術創新提供平台。針對鐵路跨越式發展和重點工程秦沈線、青藏線、京滬線、浙贛線等電氣化鐵路建設的相繼,中國中鐵電氣化局工會面對鐵路大幹快上的新局面,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圍繞重點工程建設找准落腳點,以安全、優質、高效、按期建成一流電氣化鐵路工程為目標,以設計、施工、工業生產為主體,開展愛企立功勞動競賽活動,積極發揮和調動施工生產一線職工,充分展示職工在競賽活動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組織施工生產一線職工開展愛企立功勞動競賽,重點抓好項目部、作業隊職工的勞動競賽活動,緊密圍繞技術創新、加強管理、確保安全、保證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塑好形象,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多工種、多形式的競賽活動。充分調動了參建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了重點工程秦沈線、青藏線、京滬線、浙贛線等電氣化鐵路建設任務的按期完成。強化培訓,提升職工技術素質和創新能力。職工是實施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為了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發揮職工的創新積極性,中國中鐵電氣化局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在提高廣大職工的生產技能、技術水平創新能力上下功夫,舉了組建公司以來規模較大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幹部、工人學習班,組織他們學習「創造學」。聘請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授課,與北方交大和蘭州大學聯合學,舉「計算機應用」、「接觸網牽引變電新技術」、「通信新技術」、「信號新技術」、「工民建新技術」和「隧道工程技術」、「混凝土技術」、「電焊技術」等學習班,以此來開闊職工視野,提高技術素質,增強創新能力。完善激勵,建立健全創新獎勵長效機制。為使職工的創新成果得到認可和推廣,中國中鐵電氣化局每年進行一次職工合理化建議和技術創新成果評審及QC成果評定、發布工作,對提出來的創新項目除參加每年正常的評審獎勵外,對優秀創新成果給予重獎。同時,規定每年評選一次經濟技術創新競賽標兵單位(集體)和標兵個人,每兩年表彰評選一次崗位創新標兵和工程技術拔尖人才,還規定凡是在參加中國中鐵電氣化局以外各種技術比武、技術競賽中取得優秀成績的,都給予重獎。目前已對127名在參加局級以上單位組織的職工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者給予重獎。2006年中鐵電氣化局在北京召開了京滬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和青藏鐵路及牛頭河大橋搶建工程建設表彰大會。對在重點工程建設中涌現出的282名技術創新能手、能工巧匠和建設功臣頒發了獎章和獎金,極大地鼓舞了全體職工的士氣和施工生產工作熱情。管理創新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讓企業長盛不衰的出路在於:在分析企業生命周期所處階段的基礎上,根據特定階段的特點,通過企業管理創新活動來實現。經營創新出市場。在經營戰略實施過程中,中國中鐵電氣化局堅持以「集團攻關為重點,各單位輔助、有重點、分層次、全方位、強化區域經營」的經營戰略。從單一的經營開發活動,變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經營系統工程,把每一個項目施工現場都變成一個二次經營的主戰場,樹立精品意識,以優質的工程、良好的信譽、開創新的起點,承攬了許多後續工程。在經營機制上改變了過去只有經營部門參與的狹小經營格局,創立了以集團本部為中心,以各工程公司為支撐,以每個段、廠、項目部為觸角,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大系統經營的新經營機制。通過實施經營創新工程,中國中鐵電氣化局的經營成績喜人。5年來,新簽合同額312億元,完成企業營業額193億元。經營領域沖出鐵路市場,打入了城市軌道、地方建築、網通、高速公路和鐵路運營維護等市場,實現了經營任務和經營市場的歷史性突破。技術創新出成績。各級組織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實施技術創新中的聰明才智,組織職工圍繞施工生產提出了大量的優秀合理化建議和開展技術創新,取得可喜成績。5年來,全局累計科技投入11934萬元,其中直接用於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經費1861萬元。完成科技攻關項目164項,其中20項通過了省部級以上鑒定,58項通過中國中鐵電氣化局評審;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36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中國中鐵電氣化局科技進步獎24項;開發施工工藝196項;開發應用工法1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6項;獲得國家有效授權專利43項,其中發明創造型2項,實用新型32項,外觀設計型9項;優秀QC成果283項,其中國家級優秀成果36項,省部級優秀成果111項,中國中鐵電氣化局優秀成果136項。管理創新出效益。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的需要,中國中鐵電氣化局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實施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的聰明才智,加強施工生產的組織管理,不斷創新。在西南線、秦沈線、青藏線、京滬線、浙贛線和重慶輕軌、北京奧運地鐵施工中,廣大職工結合施工生產提出了「變電所網柵製作工藝的改進建議」、「優化電氣化接觸網施工設計的建議」、「車站岔區接觸網改造施工方案優化、通信信號聯調施工方案建議」等合理化建議,不僅解決了施工生產中的難題,節約了大量的材料、人力、機械台班費用和股道佔用的封閉時間,而且保證了施工安全,提高了工程質量,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5年來,共採納職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4863條,創經濟效益3509萬元。通過創新活動的開展,實現了企業資質全面升級,母子公司共擁有鐵路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在內的各類總承包資質15項,各類專業承包資質36項,為企業擴大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審計監督、效能監察、法律事物工作不斷加強。財務管理不斷強化,資金籌措、運用管理效益顯著,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連續保持了AAA資信等級,榮獲了「A級納稅誠信企業」稱號。工程質量穩中有升,神朔線電氣化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銀獎,哈大線電氣化等多項工程榮獲鐵道部優質工程獎;連續多次榮獲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中國中鐵電氣化局3次榮獲「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3次榮獲了「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稱號,並獲得「全國用戶滿意施工企業」,「中關村科技園豐台區十佳企業」稱號,「北京市質量管理卓越獎」等榮譽。深入開展技術創新,不斷強化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新時期工會組織圍繞中心,發揮作用的具體體現,對於提高企業職工素質,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抗禦風險能力,推動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戰略任務,問題較多、困難較大。我們只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才能使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❺ 創造學論文很煩嗎要自己寫
自己寫肯定煩,上網搜就是了,本人剛剛「寫完」,全是粘貼復制,東拼西湊……都是那樣的,樓主別自責了……
❻ 工程技術論文的工程技術論文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工程技術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范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工程技術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二)題目的寫法
工程技術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准確。
(三)摘要的寫法
工程技術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閱讀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工程技術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1.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3.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4.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5.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里不需要再重復。
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系,符合邏輯順序。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准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❼ 工程師相關論文
工程師相關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工程師相關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 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等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如何讓建築電氣能真正滿足節能的要求,已經成為了相關人士所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而要想讓建築電氣滿足節能要求,一方面必須使其運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能源方面的損耗。本文主要結合自己多年的建築設計經驗,以及關於建築電氣節能方面進行的思考,最終總結出了一些建築電氣在節能方面的有效措施,讓建築電氣真正滿足節能的要求。
關鍵詞: 建築電氣;節能設計;節能措施
眾所周知我國屬於人口大國,在資源消耗上可謂是非常巨大,然而面對有限的能源儲備情況,國家不得不加大節能的宣傳力度,並且要想讓可持續發展成為現實,節能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由於建築電氣的節能問題關繫到每個住戶的切身利益,因此,建築電氣的設計人員在進行相關設計時,必須充分將節能問題考慮進去,下面針對建築電氣在節能設計方面的一些有效措施進行探討,以便讓建築電氣能真正實現節能。
1 讓供電系統能保持較高的運行效率
1.1減小線路中的能源損耗
這里所說的線路指的是供電線路及配電線路,為了滿足節能的要求,兩種線路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供電線路中的節能方法主要是減小其線路中的電阻,一般當電纜截面增大以後,電阻的阻值就會相應減小,這樣雖然會增加一些成本,但是為了滿足節能的要求,也只能藉助電腦軟體對截面的最佳值進行計算,從而以最少的成本創造出最佳的節能效果。而配電線路則應盡量避免進行遠距離傳輸。因此,在設置變配電站的時候,應盡量選擇離負荷中心不遠的地方,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因遠距離傳輸而發生的能源損耗。
1.2降低變壓器有功功率的損耗
要想降低變壓器有功功率的損耗,首先在選擇變壓器時就應考慮使用節能效果好的變壓器,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如今使用較多的為非晶合金變壓器,其節能效果經實踐證明還是非常不錯的;其次,變壓器配置的台數以及容量也很關鍵,因為只有當電力負荷與容量相匹配時,才能使運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1.3盡量避免諧波污染
因為諧波污染將會使供電質量有所降低,同時增大功率的損耗,最終使電能出現極大的浪費,所以在設計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避免諧波污染。一般的解決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預留諧波補償裝置,以便在發生諧波污染時進行諧波補償;另一種是改造諧波源的相關裝置,使其在最大限度上減小諧波的產生。
2 讓照明系統更加節能
要想讓照明系統更加節能,設計人員就必須在不影響住戶的正常視覺,以及住戶的照明質量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好光能,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照明系統中出現的光能損耗,通常在照明系統中採取的節能措施有以下幾種。
2.1讓照明方式更科學合理
在倡導綠色環保的今天,照明方式的設計也必須滿足綠色環保的要求,其中自然採光就屬於其中的一個典型。為了保證自然採光能取得良好的照明效果,建築電氣的設計人員在進行照明設計時,可先和建築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從而實現室內採光和自然採光的完美結合,同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照明標准,並有效控制一般照明的使用率,盡可能採用其它照明系統來對其進行補充,例如:混光照明、非均勻照明以及靈活照明等,最終讓照明方式變得更加科學合理。
2.2選擇最合適且高效的光源
要想讓照明系統變得更加節能,光源的選擇也是設計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場所,無論是照明功率、照明標准還是視覺上的要求在照明設計規范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其中照明標準是不能隨意進行修改的,因此,就必須在不影響照明效果的情況下,為各種場所選擇最為合適且高效的照明光源。若使用場所空間高、很空曠或是使用面積大時,應選擇高效氣體放點光源,如高壓鈉燈或金屬鹵化物燈。若是一般性使用場所,則可選擇高光效熒光燈或是緊湊型熒光燈。只有針對不同的場所特點來選擇合適高效的光源,才能最大程度上實現照明節能。
2.3以照明控制的設置來節能
在進行照明設計時,照明控制的設置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照明節能的效果。首先,可讓照明控制系統實現智能化控制以及自動化控制,以有效控制無效照明的方式來實現節能;其次,燈具開關的控制應盡量避免使用一控多(即一個開關控制多個燈)的形式,盡量將開關進行分組控制,以便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燈具的照明亮度。
3 增強運行管理力度,提高電氣節能效果
3.1將運行管理系統運用於低耗能設備中
對於低耗能設備與高耗能設備的界定來說,其實它是相對而言的,比如相對於電梯或是空調等耗能較高的設備來說,電腦、電視、飲水機、樓道燈具以及列印機等設備,則屬於耗能較低的設備。但是這些設備雖然耗能較低,但是其使用頻率卻很高,因此,長期使用的話其節能問題也非常重要。通常我們都是以自動管理系統來實現節能的目的,例如電腦、電視及列印機等,都可以通過功能設置來控制其關閉時間,此外,還可以將樓道燈具開關改成聲光控制型的,這樣不但能有效避免資源浪費、增加設備的使用時間,還能把能源消耗控制在最低范圍,同時也能降低設備維護人員的工作強度。
3.2以運行管理系統來調整用電負荷
對於變壓器來說,一般情況下其負荷都應該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當用電負荷處於高峰時,則應將用電設備的運行管理系統進行優化處理,然後藉助這一管理系統,將建築內所有的用電設備根據其運行情況來設定時間段,從而確定其優先運行的順序。這種管理方式不但能讓設備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同時還能將其運行的時間及狀態進行優化處理,從而讓設備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3增強管理人員素質,合理運用用能制度
想要使運行管理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是必須增強管理人員的素質,另一個則是必須合理的運用用能制度。之所以必須要增強管理人員的素質,其原因是因為只有當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之後,他才能讓諸多的節能系統充分發揮其節能優勢。因此,對於運行系統的管理人員來講,必須定期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並採用持證上崗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增強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用能制度在建築電氣節能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它首先應對一年能耗總量進行計算,然後再將其與上一年能耗總量的數值進行比對,當發現異常情況的時候,必須及時對故障進行快速有效的排除。其次,用能平均桿值也必須在同類建築中定期進行計算,若計算結果較用能標桿值偏高時,應及時對其在節能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改善。特別是某些重點用能單位,更應該組織專門的能源審計人員對其進行審計,然後再有針對性的給出有效的節能方案,這種方法經多方驗證,確實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且經濟實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環保節能就必須深入到每一個領域,而建築電氣在節能方面還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因此,建築電氣的設計人員在進行電氣設計時,必須在不影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充分考慮到節能問題,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用且高效的設備,以及專業的管理人員,來保證建築電氣的節能。建築電氣節不但能有效的降低能源損耗,而且從長遠來看還能有效降低經濟成本,因此,建築電氣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節能問題,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及環保節能的目標,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朱錦鋒.建築電氣節能設計技術要點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8.
[2]任成德.實現建築電氣節能的多種措施探討[J].建築與工程,2012,29.
[3]林勇.淺析建築電氣節能設計的方法[J].工會博覽,2011,8.
摘要 :鉗工是使用鉗工工具、鑽床等,按技術要求對工件進行加工、修整、裝配的工種。鉗工操作技能中,銼削是應用最多,要求最高,保證加工精度最重要的操作,也是訓練中較以難掌握的操作。提高銼削質量,應從操作姿勢、銼削方法、銼刀選擇和測量方法等四個方面加以綜合考慮。
關鍵詞 :鉗工銼削方法銼削質量
鉗工是使用鉗工工具、鑽床等,按技術要求對工件進行加工、修整、裝配的工種。它的特點是靈活性強,工作范圍廣、技藝性強,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響加工質量。在機械自動化的今天,鉗工則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應用於單件或精密零件、模具、樣板等的加工。在國民經濟建設中,鉗工工種佔有重要的地位,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如裝配調試、安裝維修、工具製造等都離不開鉗工。
鉗工工作的基本內容有:劃線、鏨削、鋸割、銼削、鑽孔、擴孔、鍃孔、鉸孔、攻螺紋和套螺紋、矯正和彎曲、鉚接、刮削、研磨、技術測量、簡單的熱處理等,並能對部件或機器進行裝配、調試、維修等。
鉗工操作技能中,銼削是應用最多,要求最高,保證加工精度最重要的操作,也是訓練中較以難掌握的操作。在十幾年的教學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鑽研,總結了一些操作要點:
1 掌握正確的操作姿勢,苦練基本功
平面銼削中,銼刀的運行軌跡是一條水平線,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短時期內很難掌握。這一階段採用同組同學互相檢查,通過糾正對方的錯誤姿勢和聽取對方給自己的指正,盡快摒棄銼削中的缺陷,將正確的銼姿身體感覺培養起來。
2 銼削方法有交叉銼、順向銼、推銼
順向銼是最基本的銼削方法,不大的平面和最後銼光都用這種方法,以得到正直的刀痕。交叉銼時銼刀與工件接觸面較大,銼刀容易掌握得平穩,且能從交叉的刀痕上判斷出銼削麵的凸凹情況。銼削餘量大時,一般可在銼削的前階段用交叉銼,以提高工作效率。推銼,當銼削狹長面或採用順向銼受阻時,可採用推銼。推銼時的運動方向不是銼齒的的切削方向,且不能充分發揮手的力量,故切削效率不高,只適合於銼削餘量小的場合。這三種銼削中順向銼應用最多,在平面銼削中,如何保證銼削麵的平面度是銼削的一個難點。銼削方法不正確或測量不準確就會造成盲目銼削,很難達到圖紙要求的精度,這時好多同學就會失去信心,導致教學效果差,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發現造成盲目銼削的原因是對銼削上高點的判斷和觀察困難。針對這一現象,我聯繫到刮削中的研點,用銼刀代替標准研具,用垂直方向的交叉銼,顯示出銼削麵的高點,反復操作:顯點――去除高點――這一步驟,使同學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掌握平面銼削中平面度的控制。
對於尺寸精度的銼削是在平面度銼削掌握熟練的基礎上進行的。尺寸精度的控制重要的是對常用的銼刀每銼的銼削量有所了解。例如:12英寸1號紋銼刀在正常順向銼的情況下(材料為Q235厚度為10mm)每銼的銼削量大約是0.01-0.03mm。這個數據是通過1mm的加工餘量記錄下來的銼削層數計算出來的。
在訓練中讓同學們反復銼削1mm量,並記錄下銼削的.層數,這個數據會因學生的個人差異而不盡相同,然後通過簡單計算就能得出每銼的銼削量,有了這些數據在銼削中我們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從容應對。這個方法在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應用,也使同學們盡快掌握尺寸精度的控制,從而激發學習鉗工技能的興趣。
3 銼刀粗細的選擇要合理
銼紋有1號紋―5號紋五種粗細規格,1號紋最粗,5號紋最細,操作者要根據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要求來選擇不同粗細的銼紋號,分別在粗加工、半粗加工和精加工中使用。這一過程為下道工序留下合適的加工餘量是關鍵,餘量太大就會影響效率,太少就會影響表面粗糙度,上道工序的銼紋去除不掉,達不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選擇的方法是先粗後細,在粗加工階段,盡可能使用1號紋銼刀,能夠快速去除大部分餘量,提高加工效率,粗銼接近劃線時改用2號或3號銼紋的銼刀,當剩餘0.1mm左右餘量時,根據圖紙上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選擇4號或5號紋銼刀加工。
4 測量方法要正確,測量時機要把握准確
測量是鉗加工中檢測加工質量的重要步驟。銼削中各種精度的要求很高,有時多一銼或少一銼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可謂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因此,要使銼削技能上水平,就必須加強尺寸意識和精度意識的培養。這種意識也是在反復地訓練、實踐中逐步培養出來的,包括觀察、判斷、決策的能力。觀察是一種感覺技能,也可以說是一種經驗技能,正確地觀察能及時發現問題。判斷時,要藉助各種測量工具,如刀口尺、塞尺、直角尺、游標卡尺、千分尺等,首先測量前要保證量具的准確性,通過調零或記錄誤差使測量有保障。測量時正確使用量具,工件要放置牢固,將被測量位置安放在便於檢查的方位上。讀數時要既快又准。反復的測量又會增加不必要的輔助時間,所以測量時機的把握尤為重要,在實際的工作中,必須適時檢驗:工件的精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形狀和位置精度:要檢測平面的直線度和平面度,用刀口尺以透光法來檢查,要多檢查幾個部位,並進行對角線的檢查;要檢測平面的垂直度、平行度公差,用直角尺採用透光法檢查,應選擇基準面,然後對其它面進行檢查。檢查時,角尺不能斜放,否則就會導致檢查的結果不準確;二是要檢查尺寸精度,要根據尺寸要求,用鋼尺、游標卡尺或千分尺在不同位置上多測量幾次;三是要檢測表面的粗糙度,一般用眼睛觀察即可,但也可用表面粗糙度樣板進行對照檢查。此外,在檢查的基礎上,還要進行科學決策,每做出下一步的操作時,就要經過認真思考,對之前發現的問題要找出解決的方案,決策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工件的加工,如果決策失誤,會使工件的加工工藝變得復雜,有時甚至會造成廢品。由此可見,決策的培養也就是技能的升華,它是打造精準工件的核心。
筆者認為兩個環節必需把握住,一個是劃線後的尺寸復查,這樣可以避免劃線尺寸錯誤而導致後續加工中的必然失敗。二是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階段增加測量次數,而在粗加工階段基本靠劃線來確定加工餘量,盡量少測或不測,這樣會使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銼削質量的提高還必須與操作者的細心觀察、刻苦訓練相結合,從而不斷樹立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以上是我在多年來教學活動中總結出的一些小小經驗,如有不妥請同仁們多提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徐冬元主編.
;❽ 工業工程畢業論文選什麼題目好
1、應用工業工程技術提高洗衣機生產效率
2、工業工程課程體系設置優化研究
3、淺談工業工程的發展現狀與展望
4、工業工程在台灣產業界的典範移轉
5、工業工程綜合實驗平台規劃設計研究
6、工業工程與創造學的關系分析
7、工業工程及其在中國企業中的應用
8、淺談工業工程與經濟發展之關系
9、工業工程在當代世界的發展趨勢
10、工業工程在生產效率方面改善之應用
❾ 創造學結課論文
創新要有什麼樣的條件?——關於培養創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學會表達和交流看得很重,認為這也是最基本的「基礎」。因為現代社會無論做成一件什麼事,都要與人合作,與人共事,就要組織。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使大家明白,並同心協力一起去做。北大總結過一位優秀博士生的經驗,他畢業後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為正研究員,不久又被國外大學聘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學習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於學習,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善於請教人、與人打交道,動員了很多人為完成自己的任務出力。這是很聰明的。這里,一要有好態度,真誠虛心,不怕丟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國學生這方面表現比較差,我們的知識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學校里組織交叉學科項目是很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學科、行業的人不願交流,不善交流,「語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這里所說的「語言」,是指「行語」。比方學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學地質的叫「偏光」,學物理的就會看不起學地質的,說是「概念不清」。對學者,這是最大的「帽子」,其實是語言不通。不同專業的人思維方法、治學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這也可說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學科合作,就要大家學會「跨文化交流」。這種跨文化交流有利於打破人的思維定勢,促進創新。
21世紀是國際化的世紀,要走出國門,進行國際交流,沒有外語能力不行。現在大家都很重視外語了。我覺得,學外語還是取得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只會一種語言,就只能用一種方法思考。用不同語言思維,腦子里的活動區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腦子患病,用漢語不會說話了,卻還能用英語表達意思。可見漢語和英語在腦子里是兩個不同區域操作的。用雙語教學出來的孩子比較聰明,其道理可能就在這里。前一段時間聽說美國學生不想學外語,有的學校也不重視外語,認為用英語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國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為他博採各種文明的優勢要丟失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很聰明的。最近,美國高教協會對美國大學生提出要求,強調要掌握英語和第二種語言,要學會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對外來文化的了解。看來美國非常重視這種優勢。
我還把數學和計算機工具看成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數學不僅是處理數量關系的科學,而且是使任何學科和思維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說過:「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紀數學將會滲透到各種學科。而計算機更是信息化時代的必要工具,不會計算機等於文盲。
以上是說創新的基本基礎。這些基礎不打好,談不上創新。
其次,要學會創新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方面。現在有很多「創造學」、「創新學」方面的書籍,在討論創新思維問題;還有許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腦功能開發問題。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會有幫助,是十分必要的。開設一些這類課程對學生進行有關思維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總覺得,培養正確思維最主要還是靠思維的實踐。知道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等等名詞,讓學生有些思維科學意識,自覺地運用這類思維方式去思維當然很好。而根本的還是要從各學科科學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體探索科學規律的實例中來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並且以解決各學科的實際問題來訓練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正確思維也是「學習」的一個主要內容。
第三,要學會選擇。人生道路上關鍵時刻的選擇合適與否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就至關重要。要是當年居里夫人去從事理論研究,楊振寧去搞實驗,大概他們不會有後來這樣的偉大成就。做科研,選題恰當就是成功的一半。選擇並非易事,起碼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及弱點有清醒的認識;「知彼」就是對被選擇的對象有明白的了解,還要對社會、國家發展的走勢有大致的認識。選擇適當就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而這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學校要提供給學生廣泛選擇的自由和條件。「學分制」就是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次選擇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充分發展個性,發揮聰明才智。「多次」是因為「學會選擇」有個過程,允許失誤。在學校里失誤還可補救,到社會上,一次失誤就無法挽回了,學校是選擇的實習場所。學校還要提供導師給以輔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選擇是個性化學習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很有影響。
第四,要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一直只提「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提「提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挖苦地說,這是「仆從教育」而不是「主人數育」。主人提出問題,仆從去解決就是了。科學創新首先就要能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提問題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關鍵,這個問題一解決,一大批問題就迎刃而解,從而推動科學的大步前進;二要提得恰當、及時,已經准備了必要的條件,到了可以解決的時候。屈原在「天問」中提出了一百多個自然和社會問題,卻根本不能去解決,就不能算科學,只是詩人浪漫的想像。所以,學校要創造讓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的環境。我們這輩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是處在「勇於接受任務,拚命完成任務」的環境中,卻自己從來不提出任務。對於一個科學工作者,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這種缺陷。擺在當代中國青年面前的是要發揚首創精神,就不能光聽別人安排了。
❿ 誰給我個創造學的論文啊
我幫你貼個,雖然是貼的,但是總比沒有好!
創新要有什麼樣的條件?——關於培養創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學會表達和交流看得很重,認為這也是最基本的「基礎」。因為現代社會無論做成一件什麼事,都要與人合作,與人共事,就要組織。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使大家明白,並同心協力一起去做。北大總結過一位優秀博士生的經驗,他畢業後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為正研究員,不久又被國外大學聘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學習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於學習,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善於請教人、與人打交道,動員了很多人為完成自己的任務出力。這是很聰明的。這里,一要有好態度,真誠虛心,不怕丟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國學生這方面表現比較差,我們的知識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學校里組織交叉學科項目是很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學科、行業的人不願交流,不善交流,「語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這里所說的「語言」,是指「行語」。比方學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學地質的叫「偏光」,學物理的就會看不起學地質的,說是「概念不清」。對學者,這是最大的「帽子」,其實是語言不通。不同專業的人思維方法、治學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這也可說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學科合作,就要大家學會「跨文化交流」。這種跨文化交流有利於打破人的思維定勢,促進創新。
21世紀是國際化的世紀,要走出國門,進行國際交流,沒有外語能力不行。現在大家都很重視外語了。我覺得,學外語還是取得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只會一種語言,就只能用一種方法思考。用不同語言思維,腦子里的活動區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腦子患病,用漢語不會說話了,卻還能用英語表達意思。可見漢語和英語在腦子里是兩個不同區域操作的。用雙語教學出來的孩子比較聰明,其道理可能就在這里。前一段時間聽說美國學生不想學外語,有的學校也不重視外語,認為用英語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國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為他博採各種文明的優勢要丟失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很聰明的。最近,美國高教協會對美國大學生提出要求,強調要掌握英語和第二種語言,要學會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對外來文化的了解。看來美國非常重視這種優勢。
我還把數學和計算機工具看成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數學不僅是處理數量關系的科學,而且是使任何學科和思維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說過:「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紀數學將會滲透到各種學科。而計算機更是信息化時代的必要工具,不會計算機等於文盲。
以上是說創新的基本基礎。這些基礎不打好,談不上創新。
其次,要學會創新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方面。現在有很多「創造學」、「創新學」方面的書籍,在討論創新思維問題;還有許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腦功能開發問題。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會有幫助,是十分必要的。開設一些這類課程對學生進行有關思維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總覺得,培養正確思維最主要還是靠思維的實踐。知道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等等名詞,讓學生有些思維科學意識,自覺地運用這類思維方式去思維當然很好。而根本的還是要從各學科科學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體探索科學規律的實例中來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並且以解決各學科的實際問題來訓練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正確思維也是「學習」的一個主要內容。
第三,要學會選擇。人生道路上關鍵時刻的選擇合適與否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就至關重要。要是當年居里夫人去從事理論研究,楊振寧去搞實驗,大概他們不會有後來這樣的偉大成就。做科研,選題恰當就是成功的一半。選擇並非易事,起碼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及弱點有清醒的認識;「知彼」就是對被選擇的對象有明白的了解,還要對社會、國家發展的走勢有大致的認識。選擇適當就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而這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學校要提供給學生廣泛選擇的自由和條件。「學分制」就是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次選擇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充分發展個性,發揮聰明才智。「多次」是因為「學會選擇」有個過程,允許失誤。在學校里失誤還可補救,到社會上,一次失誤就無法挽回了,學校是選擇的實習場所。學校還要提供導師給以輔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選擇是個性化學習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很有影響。
第四,要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一直只提「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提「提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挖苦地說,這是「仆從教育」而不是「主人數育」。主人提出問題,仆從去解決就是了。科學創新首先就要能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提問題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關鍵,這個問題一解決,一大批問題就迎刃而解,從而推動科學的大步前進;二要提得恰當、及時,已經准備了必要的條件,到了可以解決的時候。屈原在「天問」中提出了一百多個自然和社會問題,卻根本不能去解決,就不能算科學,只是詩人浪漫的想像。所以,學校要創造讓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的環境。我們這輩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是處在「勇於接受任務,拚命完成任務」的環境中,卻自己從來不提出任務。對於一個科學工作者,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這種缺陷。擺在當代中國青年面前的是要發揚首創精神,就不能光聽別人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