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三步法創造性

三步法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2-08-15 23:25:01

㈠ 在發明專利申請創造性評價中如何選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創造性是發明專利申請能被授予專利權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國目前采內用「三步法」來判容斷發明專利是否具備創造性,而「三步法」中的第一步就是選取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可見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選取對於創造性的判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結合我國現行《專利審查指南》的相關規定,對如何選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進行了闡述。

㈡ 方法型專利怎麼用三步法來評價創造性

你的題目和內容似乎有點對不上號啊……?
--------------------------------------------------------------------------
專利中的「三步法」通常指的是用來答辯創造性的方法,詳見《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172頁:
先確定最接近對比文件;
確定區別技術特徵(解決的技術問題);
論述是否「顯而易見」。
--------------------------------------------------------------------------
你的「為了保護范圍變大,忽略前後順序,聽說步驟前面的1,2,3.。。都可以省略?」是什麼意思??

是在說寫主權嗎?
如果你是這個意思的話,回答如下:
是的。因為一些方法類的專利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
如果你寫了,1,干什麼,2,干什麼……就會給審查員一個印象,那就是,只有1完成了,才會繼續實施2.
--------------------------------------------------------------------------
但是,如果你不寫1,2,3這些標號,就等於給自己留了餘地,表示寫在前面的一步不一定是絕對要先進行的,步驟之間存在可以互換順序的餘地,也就是范圍變大了。
--------------------------------------------------------------------------
懂了嗎?

㈢ 方法型專利怎麼用三步法來評價創造性

專利創造性的評價對象是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而創造性評價的過程中,一內般都容需要針對技術方案中的技術特徵進行分析,以得出技術方案是否具備創造性的結論。

通過實踐,筆者發現在專利創造性評價的過程中,經常存在的一個誤區是不能清楚地把握技術方案與特徵之間的關聯,從而導致得出的結論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㈣ 專利有什麼申請標准

在專利申請、復審及無效宣告實務中,對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標準的評判要求一般要低於對發明專利,主要體現在:評價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不需要像發明專利必須具備「突出的」、「顯著的」進步;評判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一般為該技術方案所屬或者直接應用的具體技術領域,評判發明專利不僅要考慮該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還要考慮其類似、相近或相關的技術領域;關於站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准確理解最接近的現有技術,評價發明專利可以引用一篇、兩篇甚至多篇現有技術評價其創造性,而對於實用新型而言,一般情況下僅引用一篇或者兩篇現有技術評價其創造性即可。

一、評價發明專利創造性的標准

發明專利分為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大類,主要是針對產品、方法的改進所提出的新技術方案。產品發明包括對機器、儀器設備等用具的新技術方案,方法發明包括製造方法、生產工藝、操作流程以及配方的新技術方案。判斷該新技術方案在本領域范圍內是否顯而易見是判斷該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的決定性因素,現行《專利審查指南》給出了判斷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的三個步驟,即通常所說的「三步法」:第一步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什麼;第二步確認該發明的區別特徵和該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什麼;第三步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運用「三步法」進行創造性判斷的關鍵在於:「站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准確理解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包括背景技術和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該本領域技術人員,是指一種假設的「人」,假定他知曉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能夠獲知該領域中所有的現有技術,並且具有應用該日期之前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創造能力。如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能夠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其他技術領域尋找技術手段,他也應具有從該其他技術領域中獲知該申請日或優先權日之前的相關現有技術、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

而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則要從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判斷過程中,要確定的是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某種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中是否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徵應用到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即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有動機改進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並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如果現有技術存在這種技術啟示,則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下述情況,通常認為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技術啟示:

(1)所述區別特徵為公知常識,例如,本領域中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慣用手段,或教科書或者工具書等中披露的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2)所述區別特徵為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關的技術手段,例如,同一份對比文件其他部分披露的技術手段,該技術手段在該其他部分所起的作用與該區別特徵在要求保護的發明中為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所起的作用相同。

(3)所述區別特徵為另一份對比文件中披露的相關技術手段,該技術手段在該對比文件中所起的作用與該區別特徵在要求保護的發明中為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所起的作用相同。

二、評價實用新型專利創造性的標准

實用新型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授予實用新型專利不需經過實質審查,手續比較簡便,費用較低,因此,關於日用品、機械、電器等方面的有形產品的小發明,比較適用於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關於實用新型專利創造性的評價標准問題,一直是審查實踐中的難點,也是各方意見爭論的焦點。其難點在於實用新型與發明兩種專利在創造性高度上是否存在差別,即在評價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時,是否可以結合兩項以上的現有技術,其原因主要在於對中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中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與「實質性特點」、「顯著的進步」與「進步」之間的差異,一直沒有能夠給予足夠明確地闡明。在現行審查指南中對實用新型專利創造性的審查標准進行了具體規定:「對於現有技術的領域,實用新型專利一般著重於考慮所屬的技術領域,可以引用一項或者兩項現有技術評價其創造性」,例外情況是現有技術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啟示,例如現有技術中已有明確的記載,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到相近或者相關的技術領域尋找有關技術手段的,或者是對現有技術通過「簡單的疊加」而成的實用新型專利,才可以考慮其相近或者相關的技術領域,根據情況引用多項現有技術評價其創造性。對於審查指南中所述的「簡單的疊加」應當理解為多個相互之間無關聯的技術特徵的拼湊,拼湊後的各技術特徵之間無相互作用、彼此不支持、且沒有相互配合或影響的情況。這種情況在保護客體是產品的實用新型專利中是較常見的。例如將公知的多個部件統統加裝,到一個殼體上,使各個部件發揮自己本身的功能或作用,所述加裝並不產生如同系統集成所產生的協同作業,也並沒產生新的功能和作用。又比如將相互無關聯的多個部件進行簡單的連接,聲稱連接後的多個部件在使用時取得了比之前單個使用更方便的技術效果,以強調所述實用新型專利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創造性。然而,對於上述兩種情況,由於這種拼湊後帶來的所謂「新產品」的各部件間並沒有發生任何功能上的聯系,也沒有發生相互作用或配合,所以這種拼湊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很簡單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很輕易就想到的,其所謂「更方便」的技術效果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眾所周知的,而且這種「便利」只是將多個部件集中起來帶來的便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技術性進步帶來的便利,因此對於這種「拼湊」或「簡單的疊加」獲得的技術方案,應當認為不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即不具備創造性。

三、評判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創造性的區別

經過前面兩節分別對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創造性審查標准進行了闡述,現總結區別如下:

(1)法律規定方面的區別

中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中明確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並且進一步指出,中國專利法中所稱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從上述專利法對於發明和實用新型創造性規定的相關條文中可以看出:實用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的創造性標準是存在差別的,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不需要「突出的」、「顯著的」,即對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高度的要求低於對發明專利的創造性高度的要求。即在實施創造性判斷時,對一項發明專利是否具有專利法所稱創造性的掌握尺度,應該比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是否具有創造性掌握的更嚴格一些。

(2)現有技術領域的區別

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2節指出,技術領域,應當是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屬或者應用的具體技術領域,而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鄰的技術領域,也不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本身。實踐中,通常會以專利的IPC分類號作為輔助判斷方式。但由於IPC分類有相當大的主觀性和不一致性,所以,僅具有參考意義。

對於發明而言,不僅要考慮該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還要考慮其類似、相近或相關的技術領域,以及該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能夠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到其中去尋找技術手段的其他技術領域,比如對「轉用發明」創造性的評判。《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實質審查第四章創造性中的第4.4節明確規定,「轉用發明」是指將某一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轉用到其他技術領域中的發明。在進行轉用發明的創造性判斷時通常需要考慮:轉用的技術領域的遠近、是否存在相應的技術啟示、轉用的難易程度、是否需要克服技術上的困難、轉用所帶來的技術效果等。如果轉用是在類似的或者相近的技術領域之間進行的,並且未產生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則這種轉用發明不具備創造性。換言之,當技術領域較近的情況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轉用的技術啟示較為明顯,因而對於評判發明創造性成立的必要條件不再是具備一般的,而是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

對於實用新型而言,一般著重於考慮該實用新型專利所屬的技術領域。如果現有技術中給出明確的啟示,例如現有技術中有明確的記載,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到相近或者相關的技術領域尋找有關技術手段的,可以考慮其相近或者相關的技術領域。實踐中,所謂「現有技術給出明確啟示」的情形很難遇到,對此,可以不予考慮。

綜上,合理掌握「相近或者相關技術領域」是評價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創造性標准重要區別。其中,「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包括該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屬或者直接應用的具體技術領域,對於「相近或者相關技術領域」只要掌握到所屬具體技術領域功能或用途相近或相關即可。而對於發明的創造性判斷上就要嚴格很多,原因在於對於發明專利最接近現有技術的選取並非在相同的技術領域,在發明創造性評判中,還需要從另一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作為創新改造的起點,進行類似「重塑發明」的評判。

(3)現有技術的數量的區別

對於發明專利而言,需要站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准確理解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可以引用一篇、兩篇甚至多篇現有技術評價其創造性;包括尋找背景技術和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從而確定背景技術和現有技術是進行發明創造性判斷的比較基準和重構發明的起點,然後再通過對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實質進行分析,客觀比較二者在技術構思以及具體手段上的異同,新的技術方案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採取了哪些手段、實現了哪些技術效果,在此基礎上綜合判斷該發明是否顯而易見。

對於實用新型而言,一般情況下僅引用一篇或者兩篇現有技術評價其創造性即可,對於由現有技術通過「拼湊」或「簡單的疊加」獲得的技術方案,應當認為不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即不具備創造性。但在實務中,由現有技術通過「簡單的疊加」而成的技術畢竟少見,多數情況下,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的技術特徵之間都會有具有一定的協同關系。因此,將「現有技術的數量」作為判斷是否存在技術啟示的標准之一,作用十分有限。

總體來說,對實用新型專利創造性的基準要比發明創造性高度低,只有在無效請求人提出的對比文件超過兩篇的,其技術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而言,屬於功能組合疊加的,可以靈活掌握對「簡單的疊加」的理解,用於宣告專利權無效。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效請求人提出的公知常識性證據作為對比文件的,也要將其納入「現有技術的數量」。

㈤ 三步法是專利創造性唯一標准嗎

三步法是專利審查指南中提到的,這本書本意是指導審查員的專利審查事務,所以首先,目前的游戲規則是這樣的;其次,三步法的判斷方法簡單科學易比對,不認為目前有更好的評判標准。

㈥ 論述授用專利的條件

專利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分別對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條件作了明確規定:
「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應當被授予專利權。
什麼是所述的「駁回理由」?在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三條中,對此作了具體規定。其中既包括申請文件中形式方面的缺陷,也包括實體方面的缺陷。
在審查過程中,原始專利申請文件撰寫方面的缺陷有些是可以通過修改的方式予以克服的,例如:「權利要求書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獨立權利要求缺少必要技術特徵」等缺陷,這些都可以通過修改權利要求書得以彌補;但也有一些缺陷是無法通過修改的方式加以克服的,例如:說明書如果存在「公開不充分」的缺陷,就無法通過修改的方式予以克服。
實體方面的缺陷,多指一項專利申請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三、四款的規定,即所述的技術方案缺乏「三性」——「新穎性」、「創造性」或「實用性」。
「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是專利法中三個重要的基本概念,在人民法院審理的專利行政訴訟案件中,也以涉及「新穎性」、「創造性」或「實用性」的案件居多。所以,我們首先應當對這三個基本概念有正確的理解。以下對專利的「三性」分別作簡要解釋。

(一)新穎性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對於「新穎性」作了如下規定:
「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就文字而言,上述規定並不難理解。但如何正確把握該文字所表達的法律含義,以及如何將此判斷標准恰當的運用到具體案件中卻並非一件易事。德國專利局的一位資深審查員就曾經說過:「新穎性」是「三性」判斷中最容易的、但也是最難的問題。
在上述新穎性的定義中,包含了以下三個重要的內容:
1. 判斷新穎性的標準是:看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中的某一個方案是否屬於「同樣的」技術方案;
2. 「現有技術」的范圍包括:申請日之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已經被公開的技術,以及申請日之前在國內已經被公開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技術(「相對新穎性」);
3. 如果在中國還存在他人的一份同樣的專利申請,其申請日早於某一申請的申請日、但公開日卻晚於某一申請的申請日,則他人的這份專利申請可以影響某一專利申請的「新穎性」(但不能影響其「創造性」),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抵觸申請」。
對於以上三項內容,有兩個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
(1)什麼是「新穎性」中所稱的「同樣的」?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的《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中,對「同樣的技術方案」作了如下的解釋:
「被審查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與現有技術或者申請日前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申請並在申請日後(含申請日)公布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相關內容相比,如果其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預期效果實質上相同,則認為兩者為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
請注意「實質上相同」這幾個字。什麼是「實質上相同」?審查指南又以舉例(非窮舉)的方式作了進一步解釋:
上位概念與下位概念相比,下位概念可以破壞上位概念的新穎性(下位概念與上位概念「實質上相同」),但上位概念不可以破壞下位概念的新穎性(例如「金屬」與「銅」的關系,銅可以破壞金屬的新穎性,但金屬不能破壞銅的新穎性);
慣用手段的直接置換不具備新穎性(例如用螺釘替代螺栓的方案不具備新穎性);以及
不同的數值范圍也可能影響新穎性(例如厚度范圍180-250毫米可以破壞厚度范圍為100-400毫米的新穎性)等。
藉助於審查指南的上述解釋使我們理解到:專利法中所稱的「新穎性」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相同」與「不相同」並不是一回事。如果兩個技術方案「完全相同」,自然不具有新穎性;如果兩個技術方案「不完全相同」,只要兩者的「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預期效果實質上相同」,也會影響新穎性。
由此不難看出: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用「同樣的」一詞對專利的「新穎性」進行定義並不準確,審查指南已經賦予其一種新的含義了。
為了便於我們正確理解專利法中「新穎性」的內涵,在此不妨參考一下歐美專利法中對「新穎性」的定義。
在美國專利法第102條中,將「新穎性」定義為「發明在國內(不)被他人所知或所用,在國內外未被授予專利或在出版物中被公開」;
歐洲專利公約對「新穎性」的定義是:「發明未構成現有技術的一部分則被認為具有新穎性」。
相比之下,國外的定義方式與我國的定義方式存在明顯差異,它們並不以 「同樣的」作為「新穎性」的判斷標准。
我們可以藉助於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屬於現有技術」與「同樣的」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
現有技術中在先公開了一種帶蓋的杯子,它由杯體、杯把和杯蓋組成(即該杯子包括A、B、C三個技術特徵);
申請專利保護的杯子不帶蓋,僅由杯體和杯把組成(該杯子包括A、B二個技術特徵)。
帶蓋的杯子與不帶蓋的杯子相比,兩者應當屬於「不相同」的杯子。但是不帶蓋的杯子只不過是帶蓋的杯子中的一部分,隨著帶蓋杯子的公開,不帶蓋的杯子也已經處於被公開的狀態了。所以盡管帶蓋的杯子與不帶蓋的杯子並「不相同」,但我們卻可以說不帶蓋的杯子已經「被現有技術(帶蓋的杯子)公開了」或者說不帶蓋的杯子已經「屬於現有技術」的范疇了,故不帶蓋的杯子不具有新穎性。
為了使我國專利法對「新穎性」的定義更加嚴密准確,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第三次「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中,對「新穎性」的定義作了重要修改,用「不屬於現有技術」取代了「同樣的」這一判斷標准。
(2)關於上述第3項內容中的「他人」
對於「抵觸申請」,我國的規定也與國外大多數國家不同——「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一語中的「他人」就是我國專利法中所特有的。用「他人」將專利申請人「本人」排除在外,就意味著專利申請人本人的在先專利申請(例如一項實用新型申請)只要尚未被公開,就不影響其就該申請的內容繼續提出其它專利申請(例如一項發明專利申請)。
基於專利法中的這一特殊規定,在我國不少申請人出於實際利益考慮往往就同一項發明創造既申請了實用新型也申請了發明專利。為了防止「重復授權」,在審查指南中也作了相應規定——如果申請人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在先已經被授予了專利權,隨後其發明專利申請要想獲得專利權,申請人必須放棄在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以符合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的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被授予一項專利」)。
目前,業界對於實施細則第十三條存在兩種不同的理解:
一種觀點認為:「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被授予一項專利」是指「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被授予一次專利權」,即一項專利不能二次授權。按照這種觀點,即使申請人就同一項發明創造提出了實用新型和發明兩項專利申請,他也只能有一次授權機會——其實用新型一旦被授予了專利權,其發明專利申請就不可能再獲得專利權;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被授予一項專利」是指不允許「兩項權利並存」,即這兩項專利申請可以先後被授予專利權,但是不允許兩項專利權同時存在。
前一種觀點的提出,主要是考慮到「二次授權」有可能導致「專利保護期不合理的延長」,但這種觀點缺少相關的法律依據;後一種觀點目前被專利申請人及國家知識產權局所普遍接受,其法律依據就是專利法第二十二條對於「新穎性」所作的規定——「他人」的引入就是為現行的操作方式所開的綠燈。
上述矛盾的最終解決恐怕還有待於專利法的進一步完善和修改。

(二)創造性
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二條對於「創造性」作了如下規定: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什麼是「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什麼是「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它們兩者有何關系?與國外所稱的「非顯而易見性」又有什麼關系?在操作過程中這始終是一些困擾大家的難題。
《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中對「突出的實質性特點」作了如下的解釋:
「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是要判斷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如果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顯而易見的,則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反之,如果對比的結果表明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則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由此可見,我國專利法中所稱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應當等同於國外專利法中的「非顯而易見性」,只不過用詞不同而已。所以,在判斷發明專利申請「創造性」的時候,其判斷標准完全可以借鑒國外「非顯而易見性」的判斷標准。
為了便於「創造性」的判斷,各國都制定了一整套的審查原則和判斷標准。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專利局於90年代末引入了一種「問題——方案」的判斷方法。這種判斷方法經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該方法業已被我國專利局所接受,並被寫入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指南中,即簡稱的「三步法」。
「問題——方案判斷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 從現有技術中選擇一篇最接近的對比文件,該對比文件應當與該發明屬於相同的技術領域、與之有相同或相似的發明目的,即解決的「問題」是相同的,並且包含了該發明最多的技術特徵。
2. 將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與最接近的對比文件進行比較,找出其區別技術特徵。再對這些區別技術特徵進行分析,看它們分別帶來了哪些技術效果,即解決了哪些技術「問題」。
3. 從這些「問題」出發,以現有技術中的其它對比文件為依據,對該技術方案是否具備「創造性」進行判斷。這時,著重要考慮現有技術是否分別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相同「技術方案」,通過「問題」與「方案」之間的關聯性,判斷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是否很容易想到用現有技術中的「方案」來解決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即判斷將這些對比文件組合在一起是否「顯而易見」。
下面結合一個實例,對「問題——方案判斷法」作進一步解釋性。
案例
一項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阻止離子射線對一集成電路的影響,其技術方案是將一集成電路密封在環氧樹脂中,為了增加環氧樹脂的防輻射能力,在環氧樹脂中又添加了氧化鉛的粉末。
其權利要求1為:
「1. 將一集成電路密封在環氧樹脂之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樹脂中含有氧化鉛的粉末,所述密封層的厚度大於2毫米。」
現有技術中存在二份相關的對比文件:
對比文件A:為了改善集成電路熱量的向外傳導,在密封集成電路的環氧樹脂中使用了鋁粉或任何其他具有良好導熱性能的惰性的粉末,所述的密封層的厚度小於2毫米。
對比文件B:使用一個鉛盒對含有集成電路的電路板進行屏蔽,以防離子射線的影響,所述的鉛盒也可以用含有氧化鉛的塗層代替。
首先,按照「問題——方案判斷法」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評判:
(1) 乍看起來,對比文件A可能更接近該發明,因為它的整體結構與該發明相近似。但是該對比文件A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與該發明並不相同——前者要解決的問題是改善集成電路熱量向外傳導的問題,而後者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集成電路的防離子輻射問題。所以,從「問題」出發,最接近的對比文件應當選擇B而不是A。對比文件B不僅涉及到對集成電路進行屏蔽、防止離子輻射的問題,而且公開了該發明的重要技術特徵——以氧化鉛為屏蔽劑。
(2)將該發明與對比文件B相比不難看出,雖然它們解決的「問題」是相同的,但它們卻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方案。對比文件B是將集成電路放入一個帶有氧化鉛粉末塗層的盒子中,而該發明則是將氧化鉛粉末摻入環氧樹脂中,用環氧樹脂密封層代替盒子,這是該發明與對比文件B之間的區別技術特徵。
(3) 以對比文件A和B為依據對權利要求1的「非顯而易見性」進行判斷。當一集成電路受到離子射線時,如何防止粒子射線對該集成電路的影響是該發明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該「問題」,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很容易檢索到對比文件B。採用對比文件B的技術方案,雖然可以解決「防輻射」的問題,但是採用鉛盒來密封集成電路,「體積過大」將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新「問題」。這樣,「密封體積過大」就成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從該「問題」出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會檢索到對比文件A。在對比文件A中公開了一種用環氧樹脂對集成電路進行密封的方式,採用「環氧樹脂密封」顯然可以縮小體積,由此解決對比文件B中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
由於對比文件B可以解決「防輻射」的問題,而對比文件A又可以解決對比文件B中「密封體積過大」的問題,所以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將它們兩者結合在一起應當是顯而易見的。而兩者相結合之後的技術方案正是該發明權利要求1所述的技術方案。所以該發明權利要求1不具備「創造性」。

(三)實用性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四款對「實用性」所作的定義是: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我國對「實用性」的定義也與眾不同。以「專利合作條約(PCT)」為例,與國外多數國家一樣,在該條約中「實用性」被定義為「工業實用性」,「要求保護的發明若據其性質可以在任何一種工業中製造或者使用(從技術意義上來說),則認為其具有工業實用性」。(見《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第十四章14.01節)
相比之下,我國專利法對「實用性」的定義,除了強調在工業中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之外,還要求「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什麼是「能夠產生積極效果」?實踐中不少人將其與「技術進步」混同在一起,而且對「技術進步」作了狹義的理解。
例如,有人曾對一項「手動插秧機」的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現有技術中已經有機械式插秧機了,與機械式插秧機相比,手動插秧機屬於技術上的退步,由於其未產生積極效果,所以不具有「實用性」。
這顯然是對「積極效果」的一種誤解。就工作效率而言,手動插秧機可能不及機械式插秧機,但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在缺少外界能源的情況下手動插秧機卻具有它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也是一種「積極效果」。
還有人根據一項專利實施後所存在的缺點或帶來了一些不利後果,請求宣告該專利權無效,其理由也是這些缺點導致該專利不具有「積極效果」,所以不具有「實用性」。這也是對「實用性」的一種誤解。任何一種發明創造,有其利必有其弊,「求全責備」是對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四款中「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的一種錯誤解讀。
為了消除誤解,在審查指南中又對「積極效果」作了如下解釋:
「具備實用性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技術方案應當能夠產生預期的積極效果。明顯無益、脫離社會需要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技術方案不具備實用性。」
這實際上是對「產生積極效果」的一種淡化。在判斷一項專利申請是否具有「實用性」時,主要看其是否「可以在任何一種工業中製造或者使用」,這是國際上普遍被採用的標准。

(四)關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是專利法中引入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是一個假想的人。專利法中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作為「創造性」的判斷主體。除此之外,在其它若干問題的判斷中也要用到此概念。例如:在判斷專利說明書是否「公開充分」、以及判斷專利等同侵權時也都要用到它。所以,我們應當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有正確的理解。
2001年之前,在中國專利局的《審查指南》中對這一概念的解釋存在偏差,並由此產生了一些誤導作用。雖然在2001年的《審查指南》中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的解釋進行了糾正,但目前在專利界,包括在專利局的審查員中,仍有不少人對此持有錯誤的理解,故有必要對此概念予以強調和澄清。
在中國專利局1993年修訂的《審查指南》中,曾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定義為:「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與審查員不同,他是一種假想的人。他知曉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現有技術,具有該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所具有的一般知識和能力,他的知識隨著時間的不同而不同」。
在上述規定中,「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被定義為「知曉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現有技術」的人,用當時審查員中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申請日之前的所有現有技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九十年代末曾經有一件名稱為「汽缸串聯四沖程往復式活塞內燃機」的發明專利申請,該專利申請涉及一種新式內燃機——將傳統的並聯式汽缸改為串聯式汽缸。其說明書對技術方案的說明極其簡單,僅僅說明了該內燃機採用的是一種串聯式汽缸以及採用串聯式汽缸後所帶來的優點,而對這種內燃機其餘部分與傳統式並聯汽缸內燃機的差別未作任何說明。其附圖也僅為一幅極簡單的示意圖。在該專利申請的實質審查審過程中,實質審查員以「公開不充分」為由駁回了該申請,認為汽缸串聯這一新的汽缸排列方式必然給這種內燃機的其他部分帶來一些不同於傳統汽缸並聯內燃機的結構變化,例如發動機的配汽設計等,申請人應在說明書中對這些具體技術內容進行說明。收到駁回決定後,申請人即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復審請求。審查後專利復審委員會維持了原駁回決定。
申請人不服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復審決定,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在人民法院審理期間,申請人提供了一篇新檢索出來的專利文獻,用以證明技術人員可以採用該現有技術來解決該機配汽系統的設計問題,故不存在說明書公開不充分的問題。
經審理,一審法院認為:由於專利復審委員會所認定的「公開不充分」的內容已經被記載在其申請日之前的現有技術中,故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完全可以使用該技術來實現本發明,不存在「公開不充分」的問題。據此,人民法院撤銷了專利復審委員會的駁回決定。
問題的關鍵在於:申請人在後提交給人民法院的是一份申請日之前公開的專利文獻,該文獻所記載的內容究竟是否屬於該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知曉」的?或者說申請日之前公開的專利文獻是否可以用來作為「充分公開」的依據?
判斷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的主體應當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按照上述《審查指南》對「技術人員」所作的定義,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知曉」申請日之前所有的現有技術。該案中雖然申請人未將相關的配汽問題在說明書中寫清楚,但由於解決配汽問題的方案在現有技術中已經被公開了,就應當屬於「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知曉的內容。既然知曉,就不必公開。所以該發明不存在「公開不充分」的問題。這也許正是人民法院所作判決的基本依據。
如果上述結果被認可,那麼任何一項專利申請,其說明書中只需寫入那些現有技術中沒記載的技術內容,或者說在描述一項發明創造時,凡被申請日之前公開的現有技術包含的內容都可以不寫入專利說明書中,可以想像,其後果將是何等荒唐。
專利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 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
對此,審查指南所作的解釋是:
「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按照說明書記載的內容,就能夠實現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解決其技術問題,並且產生預期的技術效果。
說明書應當清楚地記載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詳細地描述實現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完整地公開對於理解和實現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必不可少的技術內容,達到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程度。」
顯然,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解釋成「知曉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現有技術」的人,並以其作為判斷說明書「充分公開」的主體是錯誤的。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2001年修訂的審查指南中,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重新進行了定義和解釋:
「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稱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指一種假設的人,假定他知曉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能夠獲知該領域中所有的現有技術,並且具有應用該日期之前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創造能力。如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能夠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其他技術領域尋找技術手段,他也應具有從該其他技術領域中獲知該申請日或優先權日之前的相關現有技術、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
按照這種解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不再是對申請日之前的現有技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了。它所知曉的僅限於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至於現有技術中的其它知識,包括專利文獻所記載的內容,它只是具有「能夠獲知」的能力。在一項專利說明書中,如果其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中的某些技術內容相關,申請人應當把該相關的技術內容寫入說明書中。即使不詳盡的寫入,至少也應當寫明該技術的出處,以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獲知」該技術內容。
審查指南的上述修改,字數不多,不太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如果我們對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不予糾正,勢必會影響對一些重要問題的判斷。

㈦ 在發明專利申請的創造性評價中如何選擇最接近的現有

創造性是發明專利申請能被授予專利權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國目前採用「三步法」來判斷發明專利是否具備創造性,而「三步法」中的第一步就是選取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可見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選取對於創造性的判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結合我國現行《專利審查指南》的相關規定,對如何選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進行了闡述。

㈧ 專利新穎性,創造性問題

首先應當明確什麼是專利的新穎性,什麼又是專利的創造性。

根據《專利法》第22條第2款和第3款的規定,新穎性和創造性的定義如下: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而根據《專利審查指南2010》的規定,在判斷新穎性應當以這兩個原則進行:

1.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

2.單獨對比

在你這個問題中,前案是否影響新申請的新穎性,關鍵在於前案和新申請是否屬於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新申請相對與前案缺少技術特徵C,如果該技術特徵是可有可無的,那麼新申請和前案實質相同,這個時候就新申請就不具備新穎性,而如果C是某個很重要的技術特徵,在缺少了C的情況下,新申請能解決不同的技術問題,那麼這個新申請就是具有新穎性的。

同樣根據《專利審查指南2010》的規定,在判斷創造性的時候就比較復雜了,一般根據三步法進行,首先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由於本題中只有前案和新申請,因此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就是前案,其次是確定新申請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最後判斷新申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否具有顯而易見性。

在三步法中,如果第二步確定新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前案相同,這個時候具有創造性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但也不排除具有創造性可能性,比如缺少了C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步判斷是否具有顯而易見性則比較復雜,一般會考慮本領域技術人員是否會想到,在不同的案例里有不同的判斷標准,並沒有不變的程式。

綜上所述,就您給出的信息而言,並沒有標准答案,具體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給出更多的信息來進行判斷,上述只是一個總的判斷原則和方法。

㈨ 如何進行創造性判斷

與新穎性的單獨對比原則不同,採用組合對比的原則,採用三步法進行創造性判斷專:
第一步,確定與本發屬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第二步,找出權利要求技術方案中與最接近現有技術之間的區別特徵;
第三步,判斷現有技術中是否存在結合啟示,即是否顯而易見。

㈩ 如何判斷一項專利申請有無創造性

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參照下文。創造性的判斷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判斷,當然有模稜兩可的情況了。 在國內外的專利法中,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均是定性的描述,沒有一個完全客觀的定量標准,各國現行的專利判斷方法都是只能盡量將判斷標准客觀化。因此在專利的審查過程中,創造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審查員的主觀判斷。但是,審查員的主觀判斷又是在對技術方案和專利法的理解基礎上,進而採取某種判斷方法得出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造性的判斷方法就是判斷標準的體現。如果審查員所採取的判斷方法不能客觀的體現一項發明創造的創造性高度,對專利制度的發展非常不利。 為了盡量消除創造性判斷中的主觀成分,各國在多年的專利實踐中均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斷方法。例如美國在其1952年修改的專利法中首次規定了創造性的非顯而易見性標准,該法增加了第103條:「一項發明雖然沒有像本法第102條所規定的那樣被相同地披露或記載過,如果要求專利保護的發明主題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使得在該主題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做出該發明的時刻來看,該發明作為一個整體是顯而易見的則不能獲得專利權。可專利性不因做出發明的方式而被否定。」而在196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Graham v.John Deere CO.案的判決中對第103條的適用做出了司法解釋,該判決得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認同,並總結出了「Graham四要素——即:現有技術的范圍和內容;現有技術與所審查的權利要求之間的區別;相應領域的普通技術水平;輔助性考慮因素,包括商業上的成功、長期渴望解決的需求、他人的失敗等」,並要求審查員按此標准進行創造性的審查。而歐洲專利局的審查指南則規定,為了客觀地、可預期地判斷是否具有發明步驟,審查員應採用所謂「問題——方案法」,也稱作「三步法」:第一步、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第二步、確定要解決的「客觀技術問題」;第三步、考慮所申請發明,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客觀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來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我國在從外國引進專利制度的同時,也對西方國家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方法進行了吸收,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的修改。目前對於專利創造性的判斷方法採用的是最早於2001年版《審查指南》中提出的「三步法」。所謂「三步法」,在我國現行的2010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小節有詳細介紹,即:(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誠然,該判斷方法簡便易行、條理清晰,是我國的專利工作者在參考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專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專利工作的實際而總結出的一套比較合理的創造性判斷方法,該判斷方法的精神也與世界上主流的判斷方法大體相同。在我國的專利審查過程中,該方法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閱讀全文

與三步法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