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箱板紙是誰發明的

箱板紙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2-07-27 13:39:47

1. 紙的發展歷史,快!急用!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甲骨文,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造紙術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有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造紙術的關系,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因早在蔡倫200年前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1200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供應而得以迅速發展。

紙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記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1957年陝西省博物館在西安東郊灞橋附近的一座西漢墓中,發掘出了一批稱之為"灞橋紙"的實物,其製作年代當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之後在新疆的羅布淖爾和甘肅的居延等地都發掘出了漢代的紙的殘片,它們的年代大約比東漢建初至元興年間的宦官蔡倫所造的紙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紙的發明雖很早,但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政府文書仍是用簡牘,縑帛書寫的。至獻帝時,東萊人左伯又對以往的造紙方法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紙張質量。他造的紙潔白,細膩,柔軟,勻密,色澤光亮,紙質尤佳,世稱"左伯紙",其中尤以五色花箋紙,高級書信紙為上。 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紙面有明顯的紋路,其紙緊薄而勻細。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紙,紙質勻細光滑,潔白如玉,不留墨。東陽有魚卵紙,又稱魚箋,柔軟,光滑。江南以稻草,麥稈纖維造紙,呈黃色,質地粗糙,難以書寫。北方以桑樹莖皮纖維造紙,質地優良,色澤潔白,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稱棉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因當時把漁網破布劃為麻類纖維,所以統稱麻紙。 為了延長紙的壽命,晉時已發明染紙新技術,即從黃櫱中熬取汁液,浸染紙張,有的先寫後染,有的先染後寫。浸染的紙叫染潢紙,呈天然黃色,所以又叫黃麻紙。黃紙有滅蟲防蛀的功能。 公元8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這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1000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為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卷煙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了。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唐代寫經的硬黃紙,五代和北宋時的澄心堂紙等,都是屬於熟宣紙一類。嗣後宣紙一直是書寫,繪畫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後,中國書畫幾乎全用宣紙。 同時,由於發明了雕版刷術,大大刺激了造紙業的發展,造紙區域進一步擴大,名紙迭出,如益州的黃白麻紙,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紙,均州的大模紙,蒲州的薄白紙,宣州的宣紙,硬黃紙,韶州的竹箋,臨川的滑薄紙。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棧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韌皮纖維作為造紙原料,這種紙紙質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經過砑光,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還有一種硬白紙,把蠟塗在原紙的正反兩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摩擦,使紙光亮,潤滑,密實,纖維均勻細致,比硬黃紙稍厚,人稱硬白紙。另外政治家填加礦物質粉和加蠟而成的粉蠟紙;在粉蠟紙和色紙基礎上經加工出現金,銀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紙品,稱做金花紙,銀花紙或金銀花紙,又稱冷金紙或灑金銀紙;還有 色和花紋極為考究的砑花紙,它是將紙逐幅在刻有字畫的紋版上進行磨壓,使紙面上隱起各種花紋,又稱花簾紙或紋紙,當時四川產的砑花水紋紙魚子箋,備受文人雅士的歡迎。另外,還出現了經過簡單再加工的紙,著名的有薛濤箋,謝公十色箋等染色紙,金粟山 經紙,以及各種各樣的印花紙,松花紙,雜色流沙紙,彩霞金粉龍紋紙等。 五代制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此紙"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這種紙長者可五十尺為一幅,自首至尾勻薄如一宋代繼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紙傳統,出現了很多質地不同的紙張,紙質一般輕軟,薄韌,上等紙全是江南製造,也稱江東紙。紙的再利用開始於南宋,以廢紙為原料再造新約,人稱還魂紙或熟還魂紙,具有省料,省時,見效快的特點。 元代造紙業凋零,只在江南還勉強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紙業才又興旺發達起來,主要名品是宣紙,竹紙,宣德紙,松江潭箋。清代宣紙製造工藝進一步改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紙。各地造紙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種原料,製造的紙張名目繁多,在紙的加工技術方面,如施膠,加礬,染色,塗蠟,砑光,灑金,印花等工藝,都有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 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箋,如描金銀圖案粉蠟箋,描金雲龍考蠟箋,五彩描繪砑光蠟箋,印花圖繪染色花箋,三色紙上採用粉彩加蠟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銀畫出各種圖案。箋紙的製作在清代已達到精美絕倫的程度。 另外,我國從晉代開始朝廷就從鄰國接受貢紙,如南越進貢的側理紙(或稱苔紙),是以海苔為原料,加上味甘,大溫,無毒的側理製成的越南紙。朝鮮進貢的高麗紙,雞林紙為歷代統治者所喜愛。到清代則有朝鮮的麗金箋,金齡箋,鏡花箋,竹青紙,越南的苔箋,日本的雪紙,奉書紙,西方的金邊紙,雲母紙,漏花紙,各色箋紙,回回各色花紙等。 紙張、紙板及加工紙的統稱。是供書寫、記錄、印刷、繪畫或包裝等多種用途的片狀纖維製品。由懸浮在水中的紙漿,在造紙機成形網上沉積成錯綜交織的纖維層,再經壓榨、乾燥之後所製成。 石頭紙用石頭制紙的技術,原理就是將石頭的主要成分「碳酸鈣」研磨成超細微粒後吹塑成紙的。這個技術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但是在全球號召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這一「時尚」的環保概念重新被人們重視。 [編輯本段]技術簡介 石頭紙新技術,是以地殼內最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碳酸鈣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種無機物為輔助原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學原理和填充改性技術,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一種可逆性循環利用,具有現代技術特點的新型造紙技術。石頭紙技術,是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新技術。該技術的誕生,既解決了傳統造紙污染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問題,又解決了大量塑料包裝物的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大量石油資源浪費的問題。 [編輯本段]生產及其特性 生產過程 提取石灰石中的碳酸鈣,然後將礦石磨成高鈣1500-2500目的超細粉,隨後進行第二道工序,將85%改性碳酸鈣添加上15%的添加劑製成母粒,最後通過擠壓吹膜設備製成紙或袋。 特性 地球衛士石頭紙技術在整個生產過程無需用水,不需要添加強酸、強鹼、漂白粉及眾多有機氯化物,比傳統造紙工藝省去了蒸煮、洗滌、漂白等幾個重要的污染環節,從根本上杜絕了造紙過程中因產生「三廢」而造成的污染問題。同時由於以價格低廉的礦石粉為主要原材料,成本比傳統紙張低20%~30%,價格也低10%~20%。 種類 石頭紙產品應用領域極其廣泛,可應用於一次性生活消耗用品,比如垃圾袋、購物袋、食品袋、密實袋、餐盒、腳套手套、檯布、雨衣、防塵罩等;也可應用於文化用紙,比如印刷紙、書寫紙、廣告裝潢紙、道林紙、塗布紙、膜造紙、圖畫紙、招貼紙、打字紙、郵封紙、香煙紙、格拉辛紙、新聞紙等;還可應用於建材裝飾,比如裝飾壁紙等;還可應用於工業包裝等領域,比如化肥袋、水泥袋、米面袋、服裝袋、各種手提袋、紙盒紙箱等;還可應用於特殊用紙方面,比如野外作業用紙、水下作業用紙、礦下作業用紙、軍事特殊用紙等。可以說應用領域非常廣泛,而且隨著石頭造紙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升級,應用領域還將更大。石頭紙產品的成本比可替代產品低20%-30%,有著極強的競爭力,市場前景非常看好。 由於紙及紙板消費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GDP增速下降,將對紙及紙板消費增長將產生影響,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造紙行業景氣仍將下行,隨著預期中下半年大環境的趨暖將有所改善。文化紙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需求相對穩定;銅版紙的壓力來自出口減少、新增產能;白卡景氣受新產能沖擊影響景氣下滑最顯著;新聞紙走出低谷還待時日;箱板紙受經濟波動影響顯著,景氣下行仍將持續。 由於紙業需求萎縮、高庫存、運費下降及匯率因素,纖維原料價格9月以後出現回落,木漿價格回落15%,廢紙價格回落60%,預計漿價將在重心下移後趨穩。纖維原料價格下降利於企業降低成本。[1] 《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造紙行業產業政策》、新《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增值稅改革將有利於龍頭企業的發展。 展望2010年的中國紙業,將在走向世界的進程中進一步鞏固紙業大國的地位並更加接近於紙業強國的條件:行業平均經濟效益指標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出口量達到世界出口總量的5%。走向世界,既是中國紙業面向2010年的發展戰略,也將是中國紙業發奮圖強的必然結果。 防偽紙已成為紙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紙,如鈔票等。

2. 紙的用途及原材料和種類是什麼

一.紙的種類:
1.包裝用紙:
白板紙 白卡紙 牛卡紙 牛皮紙 瓦楞紙 箱板紙 茶板紙 羊皮、雞皮紙 卷煙用紙 硅油紙 紙杯(袋)原紙 淋膜紙 玻璃紙 防油、防潮紙 透明紙 鋁箔紙 商標、標簽紙 果袋紙
2.印刷用紙:
銅版紙 新聞紙 輕塗紙 輕型紙 雙膠紙 書寫紙 字典紙 書刊紙
3.工業用紙:
離型紙 碳素紙 絕緣紙 濾紙 試紙 電容器紙 壓板紙 無塵紙 浸漬紙 砂紙 防銹紙
4.辦公、文化用紙:
描圖、繪圖紙 其它 拷貝紙 藝術紙 復寫紙 傳真紙 列印紙 復印紙 相紙 宣紙 熱敏紙 彩噴紙
5.生活用紙:
衛生紙 面巾紙 餐巾紙 紙尿褲 衛生巾 濕巾紙 其它
6.特種紙:
裝飾原紙 水紋紙 皮紋紙 金銀卡紙

二.各種紙的特徵:
1.新聞紙
俗稱白報紙,其特點是松軟多孔,有一定的機構強度,吸收性好,能使油墨在很短時間內滲透固著,折疊時不會粘臟,用於在高速輪轉機上印刷報紙,期刊及一般書籍。新聞紙的定量為51克/平方米,捲筒新聞紙的寬度有1572毫米、1562毫米、787毫米、781毫米四種;平版紙幅面尺寸為787毫米w1092毫米。新聞紙印刷適應性,不透明,但白度較低,表面平滑度不同,印刷圖片時應使用較粗網目,日光後容易變黃發脆,不宜長期保存。
2.箱紙板
又名麻紙板,是比較堅固的紙箱使用的紙板,廣泛用於裝運書籍、百貨用品、收音機、電視機、機器零件及食品等。定量為200克/平方米,310克/平方米,420克/平方米和530克/平方米。表面平整機械強度好。
3.銅板紙
又名塗料紙,是在原紙上塗布一層由碳酸鈣或白陶土等 與粘合劑配成的白色塗料,烘乾後壓光製成的高級印刷用紙。由於細膩潔白,平滑度和光澤度高,又具有適度的吸油性,適合於銅板印刷或膠印,印製彩色或單色的畫報、圖片、掛歷、地圖和書刊,也是包裝印刷用紙。它分單面塗布和雙面塗布兩種,兩種中又分特號、1號、2號、3號,定量為80克/平方米至250克/平方米。銅板紙要求有較高的塗層強度,不掉粉,能適合60線/厘米以上細網目印刷。
4.膠版紙
舊稱"道林紙",是供膠印機使用的書刊用紙。適於印製單色或多色的書刊封面、正文、插頁、畫報、地圖、宣傳畫、彩色商標和各種包裝品。膠版印刷紙分為特號、1號和2號,定量從70克/平方米至150克/平方米。紙漿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適印性能。膠版印刷是比較高級的書刊印刷紙,對比度、伸縮率和表面強度有較高的要求,酸鹼性也應接近中性或呈弱鹼性,以免影響印刷用的紙張,定量為40克/平方米至80克/平方米。近年來又試製成功了低定量的膠印新聞紙和膠印書刊紙,供膠印紙和書刊使用。
5.凸版紙
一種適於凸版印刷機印刷各種書籍、文體用品和雜志正文的紙張。定量為52克/平方米和60/平方米,有捲筒紙和平板紙兩種,平滑度30米,不透明度不小於88%。凸版印刷紙是廣泛使用的書刊紙,比新聞紙平滑度稍高,保存期較長,但是容易出現掉毛掉粉,不適於用膠版印刷方法印刷書刊。這種紙寫字容易洇。

6.草紙板
又名黃紙板或馬糞紙,是黃色的包裝用紙板。它主要用於商品的包裝,制紙盒和書箱帳冊的封面襯里。定量為200克/平方米至860克/平方米。常用的是8號420克、10號530克、12號640克。草紙板要求質量緊密結實,紙面平整,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和韌性。
7.白紙板
又名馬尼拉紙,是白色的比較高級的包裝紙板。它用於印帽兒童教育圖片和文具用品、化妝品、葯品的商標。定量為200克/平方米至400克/平方米。薄厚一致,不起毛、不掉粉、有韌性、折疊是不易斷裂。
8.裝訂紙板
書箱裝貞的重要材料,有白紙板、黃紙板箱紙板等,主要用於製作精裝書殼和封套。以紙板為骨架的精裝書殼,具有堅固、美觀、有利於長期保存的優點。
9.鈣朔紙
外觀上於紙張很接近,能耐水浸、不吸濕、不易燃燒,具有較高的耐破度和抗撕裂度,生產成本低。它在160度強力捏和壓延而成,厚度與卡版紙相近,也可以製成較厚的紙板,對油墨有一定的滲透吸收能力,能印出清晰的圖畫和文字。可用於印刷書卡、證券、標簽和彩色印刷品,也可用製作瓦楞紙板箱,裝運需防潮、耐油的食品和貨物。
10.牛皮紙
是堅韌耐水的包裝用紙,呈棕黃色,用途很廣,常用於製作紙袋、信封、唱片套、卷宗和砂紙等。定量范圍為40克/平方米至120克/平方米,有捲筒紙和平板紙中、又有單面光、雙面光和帶條紋的區別。主要的質量要求是柔韌結實,耐破度高,能承受較大拉力和壓力不破裂。
11.玻璃紙
又名透明紙,是象玻璃一樣透明的高級包裝和裝飾用紙。它用於包裹糧果、食品、襯衫、卷煙、化裝品以及其他商品。定量為30克/平方米。除透明無色外還有金黃、桃紅、翠綠等多種顏色。玻璃紙具有不透氣、油和水,柔軟強韌,無色透明並有光澤,密封後可以防潮、防銹,但稍有裂口就裂。由於它縱向強度較大,可以造成紙繩。廢玻璃紙不能回收利用。
12.郵封紙

是一種極薄的單面光書寫類紙張,定量僅為20克/平方米,原來主要用於郵票襯紙和保價信件的封口用紙。現在則多用於化妝品,水果和食品的包裝和卷煙襯里。印刷並上蠟後可做糖果包裝紙,也可以代替打字紙和拷貝紙印刷單據、傳票或多頁復寫紙。質量要求薄而強韌,透明度好,搞張力大,透氣度小。
13.中國書畫用紙
是供用毛筆書寫和作畫用的紙張,有元書紙、宣紙、毛邊紙等。元書紙是以竹材、樹皮、破布、舊麻和稻草等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浸泡、蒸煮、自然漂白、磨碎製成紙漿,在用人工在竹簾上抄造成紙張,壓干後貼在火牆上烘乾,製成的紙顏色潔白(或微黃),均勻柔軟,易於吸墨,經久不變。宣紙是檀樹樹皮和少量的稻草漿為原料經過精工細作製成的書畫用紙,生宣紙適宜於寫意畫和書法,由它加工製成的熟宣紙適宜於工筆畫色白柔韌,經久不變,不易蟲蛀。因原產於安徽宣城地區而聞名。毛邊紙是用嫩竹為原料製成的毛筆書寫用紙,色澤淺黃,連史紙顏色潔白,兩者均以竹簾抄造,用於印刷古籍、碑帖、信箋和扇面等產品。
14.有光紙
是供書寫,辦公和宣傳標語用的單面光紙張。也可以用於裱糊紙盒,包裝商品,印刷日歷,信箋和發票等,用途廣泛,是一種常用的薄紙。過去曾稱之為辦公紙或雪蓮紙。分特號、1號和2號三種,定量從18克/平方米至40克/平方米。質量要求厚薄均勻,紙面平整,輕度施膠便於書寫,有一定抗水性,有色有光紙又稱標語紙,主要用於書寫標語!
15.打字紙
是供打字和復寫用的薄型紙張,目前也用來印刷單據、票證或信箋。分特號、1號和2號三個等級,定量為24克/平方米至30克/平方米,常用的是28克/平方米。它要求紙張厚度不超過0.05毫米,厚薄一致,能一次打字,復寫多頁,紙質強韌平整,書寫時不洇水有色打字紙是印刷多聯傳票或票證使用的。
16.書寫紙
是一種消費量很大的文化用紙,適用於表格、練習蒲、帳蒲、記錄本等,供書寫用,分特號、1號、2號、3號和4號五個等級,定量為45克/平方米至80克/平方米。
質量要求:色澤潔白致、兩面平滑、質地緊密、書寫時不洇水。
17.凹版紙
用於印刷各種彩色印刷品、期刊、連環畫、畫冊、郵票和有價證券的紙張。其規格和尺寸基本上與新聞紙、凸版紙和膠版紙相同,也分捲筒紙與平板紙兩種。凹版紙印刷要求有較高的平滑度和奪縮性,紙張白度應較高,有較好的平滑度和柔軟性。
18.鑄塗紙
又名玻璃粉紙,是一種表面特別光滑的高級塗布印刷紙。它是在原紙上經過二次或一次厚塗布量(單面20至39克)的塗布,在塗料處於潮濕狀態時,塗布面緊貼在高度拋光的鍍鉻烘缸上加熱烘乾,速度約100米或低一些即可得到,光澤度為85左右,不須進行壓光。將塗布紙用花紋輥進行壓花處理,可以製成布紙或雞皮紙。鑄塗紙主要印刷封面、插頁和高級紙盒,布紋紙和雞皮紙則多用於印刷掛歷和名片等。
19.啞粉紙
正式名稱為無光銅板紙, 在日光下觀察,與銅板紙相比,不太反光
三.紙的製造過程
1:伐樹做材料 2:裁切成適當的長度 3:剝去樹皮 4:切成碎片 5:切成薄片
6:將薄片集中處理,運往造紙廠 7:以葯水和蒸氣做成紙漿 8:用葯水沖洗
9:去除雜質 10:漂白紙漿 11:在紙漿中加入葯水 12:用網子瀝乾水分
13:放在氈子上吸水 14:以高溫烘乾水分 15:以壓光機做壓光處理
16:做成紙卷
在中國,紙的發明得歸功於漢朝的太監蔡倫(約公元105年;中文版編者按:近年的歷史考證顯示,這個時間還要往前推)。當時的紙是以竹子根、碎布、大麻等為原料製造的,製造過程是把這些東西搗碎、煮熬、過濾、將殘渣鋪開曬干而成。紙的製造和使用漸漸隨著絲綢之路的商貿活動向西北傳播開去。公元793年在波斯的巴格達建成了一座造紙廠。造紙術從這里傳到了阿拉伯諸國,首先傳到了大馬士革,然後是埃及和摩洛哥,最後到了西班牙的愛克塞洛維亞。公元1150年摩爾人建起了歐洲第一座造紙廠。後來於1189年在法國的何朗特,1260年在義大利的伐布雷阿諾,1389年在德國先後建立了造紙廠。此後,英格蘭有一個名叫約翰·台特(John Tent)的倫敦商人於1498年在國王亨利二世在位時開始造紙。19世紀,以碎布和植物為原料的紙基本上被以植物漿為原料的紙所替代。
與羊皮紙不同的是:紙相對便宜,能大量而快速地生產,這點對書籍的印刷很重要。第一本印刷得到的書是1457年德國出版的《古騰堡聖經》,此書用來紀念喬那斯古騰堡(Johnnes Gutenberg)。這位來自梅錫(Mainz)的金飾匠發明了第一個活用鉛字印刷板。印刷書的出現加快了職業文學家的創作。

3. 紙的演變過程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3)箱板紙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紙一般分為平板和捲筒兩種。平板紙主要用於逐張使用,如供平台印刷機印刷和書寫、繪畫等用紙。捲筒紙主要供連續性加工機械使用,如供輪轉機印刷,制袋機連續制袋,卷煙機連續包制卷煙等。

供印刷用紙的幅度一般要求與印刷機系列相匹配。捲筒幅寬過去以787和1092mm及其倍數為主,隨著印刷機印幅的改變,現逐步採用以880mm以其倍數為主。

平板紙的長寬比為0.72。習慣上以500張為一令,若干令紙打包成為一件,每件重量不超過250kg。其他紙張則由於各種使用要求不同,定有不同的規格標准,或按訂戶要求的特殊規格生產。

4. 紙的來源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這樣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4)箱板紙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紙的分類

1、按生產方式分為手工紙和機制紙。

手工紙以手工操作為主,利用簾網框架、人工逐張撈制而成。質地松軟,吸水力強,適合於水墨書寫、繪畫和印刷用,如中國的宣紙。其產量在現代紙的總產量中所佔的比重很小。機制紙是指以機械化方式生產的紙張的總稱,如印刷紙、包裝紙等。

2、按紙張的厚薄和重量分為紙和紙板。

兩者尚沒有嚴格的區分界限。一般以每平方米重200g以下的稱為紙,以上的稱為紙板。紙板占紙總產量的40~50%左右,主要用於商品包裝,如箱紙板、包裝用紙板等。國際上通常對紙和紙板分別進行統計。

3、按用途可分為:包裝用紙、印刷用紙、工業用紙、辦公,文化用紙、生活用紙和特種紙。

包裝用紙:白板紙、白卡紙、牛卡紙、牛皮紙、瓦楞紙、箱板紙、茶板紙、羊皮、雞皮紙、卷煙用紙、硅油紙、紙杯(袋)原紙、淋膜紙、玻璃紙、防油、防潮紙、透明紙、鋁箔紙、商標、標簽紙、果袋紙、黑卡紙、色卡紙、雙灰紙、灰板紙;

印刷用紙:銅版紙、新聞紙、輕塗紙、輕型紙、雙膠紙、書寫紙、字典紙、書刊紙、道林紙、米黃色道林紙、象牙白道林紙;

5. 瓦楞紙箱的歷史

1856年英國人愛德華·希利和愛德華·艾倫兄弟倆人發明了在紙上加壓成波紋瓦楞,作為帽子的內襯,用來透氣並吸汗。1871年美國人阿爾伯特·瓊斯(Albert Jones)發明了單面瓦楞紙板,用於包裝玻璃燈罩和類似的易碎物品,獲得美國第一個專利權。到19世紀末,美國開始研究用瓦楞紙板製作包裝運輸箱。
1920年雙瓦楞紙板問世,其用途迅速擴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瓦楞紙箱在運輸包裝中僅佔20%。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瓦楞紙箱在運輸包裝中已佔到80%。瓦楞紙箱現已成為現代商業和貿易中使用最廣泛的包裝容器,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採用最重要的包裝形式之一。

6. 箱板紙和瓦楞紙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箱板紙又稱牛皮紙、牛卡紙,是紙箱用紙的主要紙種之一。

2、瓦楞紙是由掛面紙和通過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紙粘合而成的板狀物,一般分為單瓦楞紙板和雙瓦楞紙板兩類,按照瓦楞的尺寸分為:A、B、C、E、F五種類型。

二、優點不同

1、箱板紙:牛皮紙的質地必須堅韌,耐破度、環壓強度和撕裂度要高,此外還要具有較高的抗水性。

2、瓦楞紙的發明和應用有一百多年歷史,具有成本低、質量輕、加工易、強度大、印刷適應性樣優良、儲存搬運方便等優點,80%以上的瓦楞紙均可通過回收再生,瓦楞紙可用作食品或者數碼產品的包裝,相對環保,使用較為廣泛。

(6)箱板紙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箱板紙的用途,主要是與瓦楞紙芯粘合後製成瓦楞紙箱,用來包裝家用電器、日用百貨、針棉織物、文化用品、中西成葯的外包裝等。

箱紙板所用的原料有硫酸鹽木漿、廢麻漿、棉桿漿、廢紙漿、稻麥草漿。對箱板的要求是應有一定的抗壓強度、堅韌耐破、抗撕裂、紙面平整,不許有漿疙瘩、節子和凹凸不平的外觀紙病。

7. 發明了瓦楞紙

談起瓦楞紙箱的起源,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包括一些專業的人士,因為它的發明是和帽子相關的。
1856年英國人愛德華·希利和愛德華·艾倫兄弟倆人發明了在紙上加壓成波紋瓦楞,作為帽子的內襯,用來透氣並吸汗。
想想用瓦楞紙做的帽子,你有沒有嘗試過。
而真正用於包裝使用的,則是1871年美國人阿爾伯特·瓊斯(Albert Jones)發明了單面瓦楞紙板,用於包裝玻璃燈罩和類似的易碎物品,並且獲得美國第一個專利權。

8. 紙的發展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早在西漢,我國已發明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宋蘇易簡《紙譜》:「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造紙,舊用人工製造,先取植物類纖維質之柔韌者,煮沸搗爛,和成粘液,勻制漉筐,使結薄膜,稍干,用重物壓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紙,多為機制。
造紙術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有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造紙術的關系,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因早在蔡倫200年前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1200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供應而得以迅速發展。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編輯本段]附:紙的歷史
紙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1957年陝西省博物館在西安東郊灞橋附近的一座西漢墓中,發掘出了一批稱之為"灞橋紙"的實物,其製作年代當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之後在新疆的羅布淖爾和甘肅的居延等地都發掘出了漢代的紙的殘片,它們的年代大約比東漢建初至元興年間的宦官蔡倫所造的紙要早150年至200年。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紙的發明雖很早,但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政府文書仍是用簡牘,縑帛書寫的。至獻帝時,東萊人左伯又對以往的造紙方法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紙張質量。他造的紙潔白,細膩,柔軟,勻密,色澤光亮,紙質尤佳,世稱"左伯紙",其中尤以五色花箋紙,高級書信紙為上。
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紙面有明顯的紋路,其紙緊薄而勻細。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紙,紙質勻細光滑,潔白如玉,不留墨。東陽有魚卵紙,又稱魚箋,柔軟,光滑。江南以稻草,麥稈纖維造紙,呈黃色,質地粗糙,難以書寫。北方以桑樹莖皮纖維造紙,質地優良,色澤潔白,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稱棉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因當時把漁網破布劃為麻類纖維,所以統稱麻紙。
為了延長紙的壽命,晉時已發明染紙新技術,即從黃櫱中熬取汁液,浸染紙張,有的先寫後染,有的先染後寫。浸染的紙叫染潢紙,呈天然黃色,所以又叫黃麻紙。黃紙有滅蟲防蛀的功能。
公元8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這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1000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為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卷煙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了。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唐代寫經的硬黃紙,五代和北宋時的澄心堂紙等,都是屬於熟宣紙一類。嗣後宣紙一直是書寫,繪畫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後,中國書畫幾乎全用宣紙。
同時,由於發明了雕版刷術,大大刺激了造紙業的發展,造紙區域進一步擴大,名紙迭出,如益州的黃白麻紙,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紙,均州的大模紙,蒲州的薄白紙,宣州的宣紙,硬黃紙,韶州的竹箋,臨州的滑薄紙。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棧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韌皮纖維作為造紙原料,這種紙紙質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經過砑光,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還有一種硬白紙,把蠟塗在原紙的正反兩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摩擦,使紙光亮,潤滑,密實,纖維均勻細致,比硬黃紙稍厚,人稱硬白紙。另外政治家填加礦物質粉和加蠟而成的粉蠟紙;在粉蠟紙和色紙基礎上經加工出現金,銀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紙品,稱做金花紙,銀花紙或金銀花紙,又稱冷金紙或灑金銀紙;還有 色和花紋極為考究的砑花紙,它是將紙逐幅在刻有字畫的紋版上進行磨壓,使紙面上隱起各種花紋,又稱花簾紙或紋紙,當時四川產的砑花水紋紙魚子箋,備受文人雅士的歡迎。另外,還出現了經過簡單再加工的紙,著名的有薛濤箋,謝公十色箋等染色紙,金粟山 經紙,以及各種各樣的印花紙,松花紙,雜色流沙紙,彩霞金粉龍紋紙等。
五代制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此紙"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這種紙長者可五十尺為一幅,自首至尾勻薄如一宋代繼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紙傳統,出現了很多質地不同的紙張,紙質一般輕軟,薄韌,上等紙全是江南製造,也稱江東紙。紙的再利用開始於南宋,以廢紙為原料再造新約,人稱還魂紙或熟還魂紙,具有省料,省時,見效快的特點。
元代造紙業凋零,只在江南還勉強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紙業才又興旺發達起來,主要名品是宣紙,竹紙,宣德紙,松江潭箋。清代宣紙製造工藝進一步改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紙。各地造紙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種原料,製造的紙張名目繁多,在紙的加工技術方面,如施膠,加礬,染色,塗蠟,砑光,灑金,印花等工藝,都有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 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箋,如描金銀圖案粉蠟箋,描金雲龍考蠟箋,五彩描繪砑光蠟箋,印花圖繪染色花箋,三色紙上採用粉彩加蠟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銀畫出各種圖案。箋紙的製作在清代已達到精美絕倫的程度。
另外,我國從晉代開始朝廷就從鄰國接受貢紙,如南越進貢的側理紙(或稱苔紙),是以海苔為原料,加上味甘,大溫,無毒的側理製成的越南紙。朝鮮進貢的高麗紙,雞林紙為歷代統治者所喜愛。到清代則有朝鮮的麗金箋,金齡箋,鏡花箋,竹青紙,越南的苔箋,日本的雪紙,奉書紙,西方的金邊紙,雲母紙,漏花紙,各色箋紙,回回各色花紙等。
紙張、紙板及加工紙的統稱。是供書寫、記錄、印刷、繪畫或包裝等多種用途的片狀纖維製品。由懸浮在水中的紙漿,在造紙機成形網上沉積成錯綜交織的纖維層,再經壓榨、乾燥之後所製成。
分類 紙的品種很多,分類方法也不一致。習慣分類方法有3種。
①按生產方式分為手工紙和機制紙。手工紙以手工操作為主,利用簾網框架、人工逐張撈制而成。質地松軟,吸水力強,適合於水墨書寫、繪畫和印刷用,如中國的宣紙。其產量在現代紙的總產量中所佔的比重很小。機制紙是指以機械化方式生產的紙張的總稱,如印刷紙、包裝紙等。
②按紙張的厚薄和重量分為紙和紙板。兩者尚沒有嚴格的區分界限。一般以每平方米重200g以下的稱為紙,以上的稱為紙板。紙板占紙總產量的40~50%左右,主要用於商品包裝,如箱紙板、包裝用紙板等。國際上通常對紙和紙板分別進行統計。
③按用途分為:新聞紙,是一種主要供新聞出版用的特種印刷紙,由於所佔比重較大,習慣上單列一類;印刷紙、書寫紙,供印刷及書寫用並包括繪畫和制圖用紙;包裝紙;技術用紙(工農業技術用紙);生活衛生用紙;加工原紙,供進一步製造加工紙用;紙板;加工紙等。
規格 一般分為平板和捲筒兩種。平板紙主要用於逐張使用,如供平台印刷機印刷和書寫、繪畫等用紙。捲筒紙主要供連續性加工機械使用,如供輪轉機印刷,制袋機連續制袋,卷煙機連續包制卷煙等。
供印刷用紙的幅度一般要求與印刷機系列相匹配。捲筒幅寬過去以787和1092mm及其倍數為主,隨著印刷機印幅的改變,現逐步採用以880mm以其倍數為主。捲筒紙外徑一般為750~850mm。平板紙的長寬比為0.72。習慣上以500張為一令,若干令紙打包成為一件,每件重量不超過250kg。其他紙張則由於各種使用要求不同,定有不同的規格標准,或按訂戶要求的特殊規格生產。
性能指標 對不同品種的紙張要求具有與其主要用途相適應的性能指標。根據不同用途,分別以專用儀器按標准檢測以下各類性能。
物理性能指標 ①定量:每平方米的重量,以g/m2表示。如文化印刷用紙定量一般為32~80g/m2,紙板的定量一般為200~400g/m2。②厚度:在兩測量板間,施加100kPa壓力下,直接測量的厚度,以mm表示。③緊度:表示紙張結構松緊的程度,每立方厘米紙的重量,以g/cm3表示。同一定量的紙,厚度大的紙質就疏鬆。④多孔性和透氣度:一般紙張中含有70%的孔隙。透氣度是以一定面積的紙張在一定真空度下,每分鍾透過的空氣量或透過一定空氣量的時間,分別以ml/min或s/100ml表示。⑤伸縮率:紙張浸水後或在不同溫度下增濕或減濕後,紙張尺寸相對的變化,以尺寸的增或減對原試樣尺寸的百分率表示。膠印紙對伸縮率要求較高。⑥強度:紙張受外力作用,達到破壞點所反映出的一些具體數值。主要有抗張強度及其斷裂時的伸長率、耐破度、耐折度、撕裂度、剛度等。各項強度指標對包裝紙尤為重要。
光學性能指標 ①白度: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紙表面對藍光的反射率,以相對於標准氧化鎂板反射率的百分率表示。②不透明度:以單張試樣在「全吸收」的黑色襯墊上的反射能力,與完全不透明的若干張試樣的反射能力的百分比率表示。③透明度:光線透過紙的程度。以試樣能看清楚墨汁線條的最多的層數表示。光學性能指標對印刷紙和描圖等比較重要。
化學性質指標 ①水分:紙中含有在100~105℃下可蒸發的水分重量,以對紙重的百分率表示。②灰分:紙經灼燒後的殘渣重量對紙樣絕干試樣重量的百分率表示。③pH值:紙樣在95~100℃的蒸餾水中浸泡1小時後,其水抽提液得的pH值。這些化學性質指標對電氣及技術用紙尤為重要。
表面性能 ①施膠度(耐水度):紙張表面防止書寫時墨水滲透擴散的性能,對書寫紙很重要。以鴨嘴筆蘸特製的墨水,在紙上劃線,以不擴散和不滲透的線條的最大寬度(mm)表示。②平滑度:在一定真空度下,一定容積的空氣通過在一定壓力下的試樣表面與玻璃面之間的間隙所需的時間,以秒錶示。③表面強度:膠版印刷紙為防止紙張掉毛糊版,要求具有較好紙頁表面強度。以蠟棒加壓紙張至拉附纖維為止的蠟棒級數,也可用印刷適用儀測量其拉毛速度表示。繪圖紙、描圖紙則測其耐擦力,均系對紙張表面組織結合強度的檢測。
除以上諸性能外,其餘技術用紙中還有許多特殊性能的檢測要求。如電氣工業用紙的介電常數、介電強度、介質損耗,卷煙紙的燃燒速度,隔熱紙的導熱系數,過濾紙對流體的阻力系數及對過濾物的截留系數,生活衛生用紙的柔軟度、吸收性等均為質量的重要性能指標,需按規定標准進行檢測以評價其使用性能。
[編輯本段]紙業發展前景
由於紙及紙板消費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GDP增速下降,將對紙及紙板消費增長將產生影響,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造紙行業景氣仍將下行,隨著預期中下半年大環境的趨暖將有所改善。文化紙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需求相對穩定;銅版紙的壓力來自出口減少、新增產能;白卡景氣受新產能沖擊影響景氣下滑最顯著;新聞紙走出低谷還待時日;箱板紙受經濟波動影響顯著,景氣下行仍將持續。
由於紙業需求萎縮、高庫存、運費下降及匯率因素,纖維原料價格9月以後出現回落,木漿價格回落15%,廢紙價格回落60%,預計漿價將在重心下移後趨穩。纖維原料價格下降利於企業降低成本。[1]
《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造紙行業產業政策》、新《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增值稅改革將有利於龍頭企業的發展。
展望2010年的中國紙業,將在走向世界的進程中進一步鞏固紙業大國的地位並更加接近於紙業強國的條件:行業平均經濟效益指標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出口量達到世界出口總量的5%。走向世界,既是中國紙業面向2010年的發展戰略,也將是中國紙業發奮圖強的必然結果。

9. 拿紙箱發明

1856年英國人愛德華·希利和愛德華·艾倫兄弟倆人發明了在紙上加壓成波紋版瓦楞,作為帽子的內權襯,用來透氣並吸汗。1871年美國人阿爾伯特·瓊斯(Albert Jones)發明了單面瓦楞紙板,用於包裝玻璃燈罩和類似的易碎物品,獲得美國第一個專利權。到19世紀末,美國開始研究用瓦楞紙板製作包裝運輸箱。 1920年雙瓦楞紙板問世,其用途迅速擴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瓦楞紙箱在運輸包裝中僅佔20%。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瓦楞紙箱在運輸包裝中已佔到80%。瓦楞紙箱現已成為現代商業和貿易中使用最廣泛的包裝容器,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採用最重要的包裝形式之一。

10. 需要相應資料1、 探究紙的歷史(你知道古時候的人把字寫在什麼上面嗎紙是誰發明的,紙是怎樣發展演變的

紙,是漢族的一個偉大發明,現在世界上紙的品種雖然以千萬計,但「宣紙」仍然是供毛筆書畫用的獨特的手工紙,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色澤耐久、吸水力強,在國際上「紙壽千年」的聲譽。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1]之一。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
造紙術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有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造紙術的關系,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因早在蔡倫200年前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1200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供應而得以迅速發展
包裝用紙:白板紙 白卡紙 牛卡紙 牛皮紙 瓦楞紙 箱板紙 茶板紙 羊皮、雞皮紙 卷煙用紙 硅油紙 紙杯(袋)原紙 淋膜紙 玻璃紙 防油、防潮紙 透明紙 鋁箔紙 商標、標簽紙 果袋紙 印刷用紙:銅版紙 新聞紙 輕塗紙 輕型紙 雙膠紙 書寫紙 字典紙 書刊紙 工業用紙:離型紙 碳素紙 絕緣紙 濾紙 試紙 電容器紙 壓板紙 無塵紙 浸漬紙 砂紙 防銹紙 辦公、文化用紙: 描圖、繪圖紙 其它 拷貝紙 藝術紙 復寫紙 傳真紙 列印紙 復印紙 相紙 宣紙 熱敏紙 彩噴紙 菲林紙 硫酸紙 生活用紙: 衛生紙 面巾紙 餐巾紙 紙尿褲 衛生巾 濕巾紙 特種紙: 裝飾原紙 水紋紙 皮紋紙 金銀卡紙 花紋紙

閱讀全文

與箱板紙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