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模仿創新 舉例說明
即通過模仿而進行的創新活動,具體包括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完全模仿創新。即對市場上現有產品的仿製。一項新技術從誕生到完全使市場飽和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創新產品投放市場後還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使技術模仿成為可能。但完全模仿本質上也帶動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很多企業發展都從模仿其他企業技術開始。
第二種是模仿後再創新。這是對率先進入市場的產品進行再創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術後,經過消化吸收,不僅達到被模仿產品技術的水平,而且通過創新,超過原來的技術水平。要求企業首先掌握被模仿產品的技術訣竅,在進行產品功能、外觀和性能等方面的改進,使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
② 什麼是模仿創新
就是盜版後進行一些改變,
具體的說就是:你跟著別人的路走,但是要換湯不換葯,具體的實施辦法可按實際情況而定。
③ 你如何看待模仿與創造之間的關系
你好朋友,你目光和長草之間他們之間應該是有相互的關系,再好的作品沒有人模仿也是會讓你不知道,只要是真正的模仿你不是唱歌應該還是不錯的。
④ 世界上還有哪些人通過模仿大自然生物發明創造,除了魯班
模仿蜻蜓發明直升機,模仿鴿子發明鴿眼系統,模仿象鼻蟲發明自相關測速儀專,模仿屬蝙蝠發明雷達,模仿海豚發明聲吶,模仿蛇發明熱眼,模仿螢火蟲發明冷光礦燈,模仿蒼蠅發明氣味分析儀,模仿豬發明防毒面具,模仿野草發明鋸,模仿蒼耳發明粘扣。
⑤ 模仿和創造的異同
柏拉圖認為文藝的本質在於模仿,但是模仿的對象是感覺世界,是理式的摹本或者影子,由於文藝模仿的對象不是理式而是理式所派生出來的現實,所以文藝模仿的基礎是迎合人性中低劣的情緒,那麼模仿出來的藝術品也就是低等的。他貶低了現實以及現實的模仿者、藝術家和現實的模仿作品,但是並沒有完全否認現實中有美的存在。對於模仿的主體,他認為藝術品就是由感性事物引起人的靈魂對美的理式的回憶而產生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文藝的本質是模仿,他的模仿說是創造性的模仿說,在他看來,宇宙間的事物都是物質與形式的統一,模仿不是抄襲事物的外形,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藝術就是創造。他在自然過程的基礎上探究藝術,說藝術是一種從質料發展成為形式的有機過程。模仿是對運動萬物過程本身的模仿,與認識的過程相同,又在深層上與自然本身過程統購。亞里士多德以模仿得出了不同於柏拉圖的關鍵性結論:藝術不僅可以表現真理,而且詩歌比歷史更加真實。他認為認識過程與藝術模仿是相平行的,他的或然律和必然律成為藝術真實的兩大標准。他拋了柏拉圖以歷年為核心的邏輯結構,將理論劃界為普遍和一般等概念,並指出這些概念不是先驗的,而在於感性的個別之中,在藝術的創造之中。
柏拉圖在「文藝摹仿說」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影子摹仿論」,並以理式論對其作了闡述。他把世界劃分為理式世界、現實世界和藝術世界三種,認為理式世界有一系列理式構成,它們永恆不變,絕對同一,是唯一真實的本體。在這一基本論述上,其弟子亞里士多德幾乎全盤接受,與其師保持一致。
但是,柏拉圖對文藝創作活動的認識是從哲學家的眼光出發,他所謂的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都不過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是「分有」理式世界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邏輯推而論之:摹仿,只不過是「那一面鏡子四面八方地旋轉」,只能是現象外形的再現,根本達不到真實體。在這樣的論述下,柏拉圖提出了他的文藝創作活動論點,即:影子摹仿論。
亞里士多德在繼承文藝摹仿論後並沒有沿襲柏拉圖的邏輯,而是另闢蹊徑,從「文藝創作活動」中提出人的「摹仿」和「求知」本能同為文藝起源。這種以人性本能為主要依據的分析論證,具有豐富的人本主義和經驗主義內容,最終促使他提出了著名的「文藝本質論」。
柏拉圖的「影子摹仿論」其實是對文藝創作的曲解,是對人的主觀能動的漠視,他甚至於認為所有優秀的文藝創作,都是由作者本身的迷狂而激發出來的,而這種「迷狂」來自於人的疾病(精神病)或是神靈附體,顯然,柏拉圖的文藝思想還沒有完全擺脫古老的巫術觀念和原始思維的影響。而亞里士多德的「文藝本質論」從人的本性出發,在「摹仿」的表層「復制仿造」下,極力肯定人的「創造性製作與再現」,換而言之,是充分肯定了現實人真實的客觀存在,並把模仿現實人確立為文藝的根本原則,在這根本原則上他提出了「個別」與「普遍」的著名論述,指出了文藝創作中摹仿的可然性與必然性,因此他認為:藝術完全可以高於現實,也應該高於現實。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柏拉圖用「鏡子摹仿論」來貶低一切文藝創作和文藝創作者,以維護他哲學家的權威,藉此維護其創造的「偉大理想國」,而漠視了現實的人生,所以,柏拉圖的「影子摹仿論」是一種狹隘的客觀主義唯心論。
⑥ 模仿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一、表達意思不同
1、模仿:指個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重復他人的行為的內過程,模仿是容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兒童方面;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
2、創新: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二、方式不同
1、模仿: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做,模仿的內容包括聲音、樣貌、風格、格式等。
2、創新: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常規戒律。
三、特點不同
1、模仿:可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等多種類型。
2、創新:創新活動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產品的結構、性能和外部特徵的變革,或者是造型設計、內容的表現形式和手段的創造,或者是內容的豐富和完善。
⑦ 如何看待「模仿是創造的開始」這一觀點
創造離不開模仿,任何人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創造出來一個新事物來。就比如我們學校前段時間有一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我們一開始也是借鑒別人成功的案例,然後通過模仿逐步有自己成功的創造。
⑧ 什麼是「模仿創新的捷徑
創業靠善於模仿而迅速成功,成功之後再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這就是溫州人致富的捷徑。
創業在模仿中起步
創新是可貴的,但卻是異常困難的;一味追求創新只會延誤時機也許會殘敗。因此溫州人學會了模仿,從模仿中開始起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溫州人創業就是以模仿、抄襲、復制人家的產品開始起步的。當時,很多溫州人在外面經營的時候,觀察市場、尋找新的產品。一旦市場上有新產品,他們很快就開始模仿製造。而那個時候,知識產權的概念並沒有深入到人們的心中。也給模仿創造了條件將人家的好東西拿過來,模仿著做。這是絕大多數溫州人不得不經歷的一個階段。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資源的背景下,精明又膽大的溫州人,最初正是靠了「模仿」,才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市場。曾經是溫州「四大經濟支柱」的紐扣、皮鞋、服裝和打火機產業,無不從模仿開始。
紐扣只要從外地或國外買來的衣服上拆下幾顆、仔細研究一番就能夠生產出來;皮鞋仿義大利的,服裝仿法國的,打火機仿日本的。溫州有很多的同胞散居在世界各地,當他們回到了家鄉,穿著和日用品就成了生意有心人的目標。到手以後,用一夜的時間就可將它解剖完畢,當這個同胞返回的前夕,他已經看見跟自己使用的東西一樣逼真、一樣精美的仿製品擺在了櫥窗上。這往往使他們驚嘆不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當然,在創業成功之後,他們就會創立自己的品牌。溫州人看來「模仿」並不可恥,反而正是溫州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精明之處,他們很好地踐行了魯迅先生所提倡的「拿來主義」。
當巴黎或義大利時裝周展示了最新時裝,不久之後,溫州市場上就會出現式樣相似的時裝,並銷售到全國各地。原來他們是委託國外的朋友馬上以高價購得新產品,坐飛機帶回溫州,連夜研究,然後根據中國人的習慣加以改進。沒幾天,嶄新的樣式便可投放市場。這樣縮短了研究設計的時間。為了使模仿更快更時效,溫州人乾脆把工廠搬到了大城市的郊區。香港和南方城市一有新式樣出來,他們馬上通過傳真或用飛機帶去樣品,幾天以後,與世界同步的時裝就生產出來了。與長途販運相比,他們既節省了運費也節省了時間。現在,在北京的西單、前門、阜成門等一些大服裝商場,無論哪一樓層,隨便一打聽,都可以見到精明的溫州人。他們就是信息傳遞員。
20世紀90年代,溫州眼鏡企業發展到100多家,並以式樣新穎、質優價廉吸引了外商。據統計,1997年溫州眼鏡業產值突破10億元,1999年上升為15億元,佔全球銷量的1/3,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洋眼鏡公司老闆葉子健就是通過模仿而成為「眼鏡大王」的。1982年,高中畢業的葉子健還在溫州蜜餞廠當工人,當時有許多走私的「金絲」眼鏡流人市場。葉子健用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副金絲眼鏡,然後將鏡架拆卸,憑著自己對金工的了解,分頭到其他配件廠加工,再自己塑型裝配,終於生產出第一批「金絲」鏡架。時間短速度快就是他們模仿成功的關鍵。
溫州大隆機器有限公司採用的則是與外商、台商合作,引進模仿義大利鞋機生產廠商的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他們把這稱為「與巨人同行」。1994年他們與台灣鞋機生產商益鴻公司合作,為其生產配件,兩年後大隆將自己研製生產的鞋機推向市場;其後大隆又瞄準了義大利技術。他們選擇了義大利的沙巴和BC作為合作夥伴,由意方提供具有國際水平的鞋機圖紙,而大隆負責鞋機的生產和銷售,很快躋身於世界一流的鞋機生產廠商行列。
模仿就要學到家
溫州人的模仿不是簡單「畫虎不成反類犬」,而是用心模仿,下功夫研究,不僅學到了家,而且還青出於藍色而勝於藍。溫州產的打火機風靡世界就是這樣一個成功模仿的例子。
1985年初,一些旅居海外的溫州人回鄉探親,都會饋贈日本打火機給親戚。這種小巧玲瓏,一打就冒出藍色火焰的打火機要賣三五百元人民幣。一些機靈的溫州人動起了腦子,他們將打火機拆開,一個一個零件仔細地研究;其他部件模仿都不是問題,然而關鍵的電子打火器卻不是輕易能仿製成的。
於是溫州人就來到當時電子業最發達的上海尋找出路。也是天助溫州人,東風電器廠剛在一個星期前攻克了這一難題。因為有了國產的4.7伏電容器,世界暢銷的這種時髦的「貓眼」打火機很快在溫州生產問世了。
時隔不久,不再冒明火的日本防風打火機又出現了。這種打火機的外殼不是沖壓而成的,連手工製作也難以達到如此精緻。被稱為溫州第二代打火機的「王中王」防風打火機,是溫州人李堅的模擬之作。原來李堅將其拆下反復琢磨,最終發現打火機的外殼是「鋅合金」必須通過壓鑄而成。他與幾個朋友買來相關設備和材料,經幾個月努力終於獲得成功。
「打火機大王」周大虎也是靠模仿起家的。10年前,周大虎的一個朋友出差到上海,回溫州的時候,帶回來一隻精緻的防風打火機。他見到周大虎,遞過來一根「萬寶路」,然後從口袋裡掏出一隻精緻小巧的打火機,「啪」地一聲打開金屬機蓋,頓時,打火機「嘶嘶」地叫著,冒出一股鋼藍色的火焰。「曉得吧,這可是防風的。不信,你用嘴吹吹看。」朋友得意地說。
周大虎的朋友是一名購銷員,溫州十萬購銷大軍中的一員。正是這一群像蝗蟲一樣全國各地滿天飛的人,將溫州的產品帶到了外面,又把外面的產品帶回了溫州。不喜歡他們的,稱其為「10萬細菌」;喜歡他們的,則稱其為市場英雄,正是他們,給更多的溫州人帶來了命運的轉機。
正在苦苦尋找發家門路的周大虎真切地看到,轉機就握在朋友的手掌心,轉機就是那隻「嘶嘶」作響的打火機。
在打火機的金屬外殼上,印著一行洋文「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朋友說,打火機是從日本進口的,在上海一隻要賣200多塊錢。
原來周大虎說:「你多少錢買來的,多少錢賣給我。」回到家中,他找來螺絲刀,在燈下仔細地將打火機拆成了一堆「零碎」,然後又一一拼裝復原。這一拆一拼,堅定了他的信心:我也能搞出同樣的防風打火機來。
過了一段時間,周大虎真的成立了自己的打火機廠。當然,當時它還只是一個簡陋的打火機作坊,靠著巧妙的模仿與復制,第一批打火機從生產線上組裝出來了,它們的金屬外殼上標明了「溫州出產」的字樣。
多年以後的今天,大虎打火機廠所生產的產品已經成功佔領了海內外市場,其中就包括了日本市場。誇張點說,如今只要溫州的打火機生產廠家打個噴嚏,日本的打火機市場就要感冒。
因為善於模仿,溫州做成了「世界打火機王國」,不僅是中國打火機的製造中心,還以價廉物美、品種繁多的優勢打敗了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壟斷了世界打火機市場的局面。目前,溫州擁有打火機企業300餘家,年產銷金屬打火機5億只,占國內市場的95%、全國出口總量的80%、全球金屬打火機市場總量的70%。
從模仿到創造
模仿是創業的本質,但並不是所有的模仿都能支持一個廠家長久的生存下去,在知識產權日益深入人心的時候,創新不僅是保護別人,也是在保護自己。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的唯一出路。有名美國學者,用三個「M」和一個「I」來總結溫州人成功的原因。所謂的三個M指的是大眾模仿和創造性(Mass initiatives)、流動性(Mobility)和市場(Markets),而「I」是指空隙(Interstices)。
這就是說,溫州人很早就走出溫州到了全國各地,並且進入了市場。當別人還沒有市場意識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各地的市場上努力打拚了。盡管那時候他們經營的是一些技術含量低的皮鞋、服裝等商品,但是當其他人開始參與市場時,他們卻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和市場經驗。利用這個空隙,溫州人打了一個很好的時間差。為自己贏得了發展時間。
在這三個「M」與一個「I」當中,善於模仿是溫州人起家的一個秘訣,也是一條捷徑。就是因為善於模仿,在服裝、皮鞋、電器、打火機、眼鏡、五金等行業里,有30多個世界名牌乾脆正式授權在溫州定點生產,其中包括花花公子、西門子、萬寶路等世界名牌。這也算是世界對溫州模仿能力的肯定。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偷師學藝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如果只靠偷師學藝,而沒有自己的積累、參悟,他是不可能成為一代宗師的。同樣,溫州人不但會模仿,還會創造,因此才會有今天的成功。
現在的溫州已經從最初的模仿製造階段到了品牌創新階段。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剃須刀生產基地、中國鎖都、中國印刷城、中國制筆之都、中國塑編之都、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塑料薄膜生產基地……都已落戶溫州。在全國新近評出來的28個皮鞋免檢產品中,溫州就拿到了14個,剛好佔全國的一半。
經濟學家說:模仿是原始積累階段必不可少的一個課程。但當一個企業已經走向成熟時,如果還不能離開模仿,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那就像無法擺脫搖籃的嬰兒一樣,永遠沒有長大的一天。這與周大虎所說如出一轍:模仿並不令人羞恥,令人羞恥的是僅僅滿足於模仿,從而裹足不前。關鍵是要賦予你所模仿的東西以新內涵,賦予它嶄新的生命力。所以在大環境已經變換的今天,人們創業就不能走溫州人模仿的老路,而是要盡可能縮短模仿時間,不斷從點滴開始加入新的元素,才能真正成功。
⑨ 什麼是運用創造性模仿的策略
中國有句成語叫"邯鄲學步",說的是跟在別人後面模仿走路,最後卻連自己回走路的方法也忘了,答只好爬著回去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模仿似乎是沒有創造力的,但在創業過程中卻是個例外,因為創造性的模仿已被人們證明是一種成功的策略。
創造性的模仿聽起來好像是個自相矛盾的說法。創造性就是從無到有的發明,而模仿則恰好是它的反義詞,但這兩個同放在一起卻是合適的。它描述了一種實質上是"模仿的策略"。創業者所作的恰恰是在重復別人已干過的工作,但之所以又是一種"創造性"的,是因為使用這策略的創業者比某項創新的當事人更能理解這項創新所代表的含義,更好地使用了這項創新活動。
最早而且最善於使用這項策略的是美國著名的IBM公司。普羅克特一甘布爾公司也常以此來保持其在肥皂、清潔劑、盥洗用品等市場上的地位。日本服部集團之所以能夠以其成為世界之冠的精工表佔領市場,也歸功於這一創造性模仿的策略。
⑩ 怎樣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編者的話: 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模仿與創造在幼兒學習中的特殊性何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怎樣的模仿與創造才是適合老師的也是適合幼兒的?本期話題,就此模仿與創造的理論探索開始,然後結合幼兒教育具體實踐談談與之相關的策略。 謅議幼兒的模仿與創新 魏峰 南京師大教科院 這是一個需要創新的時代,但又是一個充斥著模仿的時代。 創新產生於好奇。出於好奇而產生探索的慾望、擺脫束縛的慾望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喜歡提出一些新的問題。他們試圖從大人們那裡得到解釋。他們總是努力打破大人為他們制定的框框,重新建構他們喜歡的東西。出白天性的東西大多是有價值的,而大人們由於在社會上受到的程式化訓練太多,已經不能發現孩子們的天性中體現出來的價值。有的教師嘴上鼓勵創新,其實心中期望的還是模仿;有的教師表面上鼓勵創造,可是當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東西出現時,卻不能接受,不會欣賞。於是,當新事物出現時,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呵斥:「誰叫你這么做的?」「誰教你這么做的?」言下之意。只有「聽命為之」或「學而習之」才是正途。 模仿來自外力的引導。我們的教育鼓勵標准化,學校像麥當勞生產一樣培養兒童。標准化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在逐漸扼殺幼兒的想像力,這種教育是創新最大的敵人。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時候,看到每堂課都是以師生共同說「小小手,放放好」開始,然後每個孩子都正襟危坐,感到特別不能理解。今天的玩具也是成套的,有的還配上「使用說明」,看似豐富多彩並且更加「科學」,卻限制了孩子們的想像力。農村的孩子沒有奧特曼和積木,但是一塊泥巴就能玩半天,每個孩子都以能夠標新立異,捏出新的形狀為自豪;一根玉米秸稈就能做成機槍、長矛或是一桿秤。那是憑自己的想像力創造新事物。 「壓制創新、鼓勵模仿」的現象出現在學校,這不能僅僅怪老師,其根子在文化。我們的文化是一種小農經濟狀態下形成的「阿波羅」文化。這種文化追求穩定的結構,結構中的人服從並維持外部秩序,而不去追求打破秩序、超越秩序。可喜的是,隨著外部的沖擊和內部的變革,打破秩序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超越秩序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另外,在大張旗鼓「創新」的時候,需要警惕並非所有的新東西都是好的。創新必須有價值向度。否則,新東西越多,我們失去的也就越多。 從心理學角度談兒童學習的模仿與創造 夏春 南京師大教科院 模仿是觀察學習的一種形式,也是兒童的重要學習方式。根據艾曼貝爾提出的創造力理論,創造力的組成成分包括:與領域有關的技能、與創造有關的技能和任務動機。領域知識是與領域有關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力的基礎。因此,模仿習得的知識,對兒童將來創造力的發展和運用是有促進作用的。 不過,模仿與創造的關系並非如此簡單,模仿的對象和模仿的內容都會影響到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兒童在控制智力水平之後,隨機分為四組,每組都看一段錄像,然後進行一個創造力的測試。第一組看到的是一位女性在創造力測驗中表現出低靈活性一低獨創性;第二組看到這位女性在創造力測驗中表現出高靈活性一低獨創性;第三組看到這位女性在同樣測驗中表現出高靈活性一高獨創性;第四組只看到這位女性在進行測驗,但沒有看到測驗的結果。結果發現,第一組兒童在隨後的測驗中表現出比其他三組都要低的靈活性分數,但是前三組兒童的獨創性分數都要低於第四組的兒童。從實驗結果我們可以推論,模仿創造力低的對象不利於兒童思維的靈活性發展。模仿不利於兒童的獨創性發展。 模仿是否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孩子獨創性的發展?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實驗。將兒童分為三組:第一組讓兒童使用新奇材料自由玩耍,即自由游戲組;第二組,讓幼兒模仿實驗者運用該材料的方法,即模仿組;第三組,讓幼兒對實驗者使用該材料所用方法進行觀察,即觀察組,然後測量三組兒童列舉該材料獨特性用途。結果發現,游戲組兒童優於其他兩組。其實第二組和第三組都可以看作是模仿組(只不過第二組強調了對實驗者的模仿),由此可見。自由游戲比模仿更能促進孩子的獨創性和想像力;反過來說,模仿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限制了孩子的獨創性和想像力。 總結一下,模仿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但教師和家長要教會孩子不要表面的模仿,而要理解模仿對象的深層規則,並恰當地運用到其他地方。為了提高孩子的創造性,模仿的對象最好也要有較高的創造性。此外,對游戲材料進行介紹和示範不要過多,多給孩子使用新穎的材料自由玩耍的機會。 幼兒藝術教育中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季琴 南京師大教科院 一、模仿與創造 模仿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學習新行為的有效方式。對兒童來說,模仿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斷的模仿中,兒童完成了自我建構。語言,最初也是通過模仿習得。但是如果僅僅停留於模仿階段,不進行體驗、重組,那麼語言僅僅是語句的重復。人無法理解詞語的意義,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意向。所以,我們要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才能達到自我表達的目的。 何為創造?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說法,創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創造並不是高不可攀的,當你已經開始從事一項工作或是想像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就是創造過程的一部分,因為這里有你的發現和冒險。創造也並非憑空產生,是需要廣闊的認知基礎的。而模仿提供了人認識世界的基礎。所以說,模仿是創造的前提。但是創造的真正實現,不僅需要模仿來積累知識技能,更需要自由的探索和足夠的試錯空間,需要創造的慾望和創造性思維。 二、如何在藝術教育中恰當處理模仿和創造的關系 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變得更富於創造力。在日常的藝術教學中,模仿是促進了還是阻礙了創造的產生,這直接受制於教師的價值取向——教師將兒童的創造活動作為自我表達的方法還是僅為模仿?自我表達,是根據兒童的現有經驗(包括認知、審美、情感的經驗)來表現,兒童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鼓勵和發展。如果教師將兒童的創造活動等同於模仿,就會以成人的標准為依據,使兒童的整個經驗變為視覺的經驗。 我們強調藝術教育要重視兒童的自我表達。但是如果對於要表現的經驗和表現的媒介缺乏認識的話,一切藝術創造將免談。藝術教育的一條重要的原則是——擴大經驗的范圍,這意味著我們應該以兒童個人的程度和發展的階段為本,在正確了解兒童的基礎上才能給予適當的指導。模仿是擴大兒童經驗的一種途徑。在模仿的過程中,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和理解力,讓孩子體驗到知覺的、情感的、審美等方面的經驗。我認為欣賞藝術作品對兒童藝術經驗的豐富是重要的。藝術欣賞不僅讓兒童體驗作者的表現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兒童體驗到作品的情感,提升其美感經驗。在保護兒童的創造慾望和能力中,教師還要關注評價的標准。我們不應該以「像不像」來評價兒童的藝術表現,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兒童是否有積極表現自己的慾望,關注兒童體驗其經驗和表現的程度。 創造需要以模仿作為前提。在藝術教育中,我們應該以模仿作為一種手段去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幼兒音樂學習中的模仿與創造 禹心悅 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兒園 在日常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教學模式一直被我們一線的許多教師應用,而這一模式也確實是簡單易行,且對幼兒音樂成長有益。但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進步,學習掌握某種音樂技能早已不是音樂活動的唯一目的了。在關注幼兒整體性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主體理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創造性的發展,並開始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活動環節。為了體現孩子的自主創造性,老師在設計活動中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了幼兒模仿環節,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隨便跳隨便唱。可是這樣的調整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疑惑:在隨便唱隨便跳中,幼兒的音樂技能如何得到提升?其實《綱要》已經有答案:在支持、鼓勵幼兒參加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見,技能與創造表現是和諧統一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孩子尤其需要教師適當的示範支持。 在音樂活動中,模仿和創造並不是矛盾的,它們統一於一個完整的活動中,都是為幼兒的發展服務的。如何把握幼兒模仿與創造的度,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師示範是提供操作的材料與規則,提供態度上的榜樣,為幼兒提供更長遠的追求目標,而不是讓幼兒機械地模仿。其次,幼兒模仿的對象不應該是老師,而應該是被模仿的事物、現象的本身。所以在活動中老師可以鼓勵幼兒先觀察現實中的事物、現象,再用各種方式進行模仿,最後再隨音樂表演。模仿與創造在一節課中所佔比例應當根據不同音樂活動的關鍵價值而決定,如:創造性韻律活動,它的關鍵價值就是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創造性參與機會,所以創造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所佔比例就應該大一些。又如集體舞活動,它的關鍵價值在於與同伴的合作,那麼對幼兒的動作要求就需要規范,以便於與他人合作完成舞蹈。這就需要幼兒模仿規范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