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望遠鏡是誰發明的
望遠鏡的發明有點偶然性。第一個望遠鏡是荷蘭一位眼鏡製造師利佩希於1608年做成的專。有一天利佩希無意地將屬一塊雙凸透鏡和一塊雙凹透鏡組合在一起,對准附近的一座教堂尖頂上的風標,只見風標明顯地放大了,距離似乎也近了,他又驚又喜,還為此申請專利,引起了一場發明權之爭。
幾百年前荷蘭在研磨玻璃和寶石方面已掌握了一套全面技術,為望遠鏡的發明准備了條件。
B. 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由誰發明的
第一抄架天文望遠鏡是伽利略發明的,襲1609年,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厘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為物鏡,凹透鏡作為目鏡,這種光學系統稱為伽利略式望遠鏡。伽利略用這架望遠鏡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天文學從此進入瞭望遠鏡時代。
(2)中國誰發明的望遠靜擴展閱讀:
其他類型的天文望遠鏡:
1、馬克蘇托夫式
1940年馬克蘇托夫用一個彎月形狀透鏡作為改正透鏡,製造出另一種類型的折反射望遠鏡,它的兩個表面是兩個曲率不同的球面,相差不大,但曲率和厚度都很大。
它的所有表面均為球面,比施密特式望遠鏡的改正板容易磨製,鏡筒也比較短,但視場比施密特式望遠鏡小,對玻璃的要求也高一些。
2、雙子望遠鏡
是以美國為主的一項國際設備(其中,美國佔50%,英國佔25%,加拿大佔15%,智利佔5%,阿根廷佔2.5%,巴西佔2.5%),由美國大學天文聯盟(AURA)負責實施。
它由兩個8米望遠鏡組成,一個放在北半球,一個放在南半球,以進行全天系統觀測。其主鏡採用主動光學控制,副鏡作傾斜鏡快速改正,還將通過自適應光學系統使紅外區接近衍射極限。
C. 中國 最早望遠鏡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
17世紀初的一天,荷蘭密特爾堡鎮一家眼鏡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為檢查磨製出來的透鏡質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鏡排成一條線,通過透鏡看過去, 發現遠處的教堂的塔好象變大而且拉近了,於是在無意中發現瞭望遠鏡原理。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密特爾堡鎮好幾十個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不過一般都認為利比赫是望遠鏡的發明者。
望遠鏡發明的消息很快在歐洲各國流傳開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自製了一個。第一架望遠鏡只能把物體放大3倍。一個月之後,他製作的第二架望遠鏡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遠鏡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遠鏡。
中國大約是明代才開始使用望遠鏡的。
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啟(1562年-1633年)於1631年使用望遠鏡觀察日食,比伽利略遲22年。他是中國最早使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科學家。
徐光啟, 字子光,號元扈,謚文定,上海徐家匯(今屬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可謂我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
元朝甚或更早期的鐵木真時代,望遠鏡還沒有被發明。
D. 我國第一個發明天文望遠鏡的人是誰
望遠鏡應該說是傳入中國的,而非中國某位科學家的獨立發明:
「伽利略在1609年製造出天文望專遠鏡後屬不久,消息就傳到了中國。正如開頭所說,1626年,湯若望和李祖白率先翻譯了《望遠鏡》一書介紹瞭望遠鏡的使用,原理,構造和製作方法。根據中德科技交流中心的說法,望遠鏡是在1619年有德國人鄧玉函首次帶入中國。」
E. 誰發明瞭望遠鏡呢
漢斯·李波爾發明瞭望遠鏡。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眼鏡師漢斯·李波爾(Hans Lippershey)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一次,兩個小孩在李波爾的商店門前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兩人興高采烈。李波爾賽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跑回商店,把兩塊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經過多次試驗,漢斯·李波爾發明瞭望遠鏡。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望遠鏡眼鏡匠都聲稱發明瞭望遠鏡。
伽利略驗證製作望遠鏡
望遠鏡的真正價值,是由大科學家伽利略的科學實驗加以證實的。1609年,正在威尼斯的伽利略,從朋友的信中了解到利珀希製造望遠鏡的消息後,他回到帕多瓦就動手製作了第一架天文望遠鏡。
這個用一片凸透鏡和一片凹透鏡構成的望遠鏡,最初只能放大3倍,以後又改進到可以放大33倍。這就是有名的伽利略望遠鏡。從此,一扇通往字宙奧秘堂的大門在天文學家面前打開了。
1609年12月,伽利略用他自製的望遠鏡觀測月球。他發現月球表面並非像亞里土多德說的那樣完美無缺,而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月球上布滿了一些四周高、中間低的環形結構,這就是後人所稱的「環形山」。
F. 中國5百米口徑天文望遠鏡是誰發明的
由我國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是現在世界上最大單徑口、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G. 中國的第一個望遠鏡是誰設計的
中國大約是明代才開始使用望遠鏡的.
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啟(1562年-1633年)於1631年使用望遠鏡觀察日食,比伽利略遲22年.他是中國最早使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科學家.
徐光啟, 字子光,號元扈,謚文定,上海徐家匯(今屬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可謂我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
H. 中國天眼是誰發明的
中國天眼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1993年,東京召開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10國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他們期望,在全球電信號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獲一些射電信號。建造FAST的動機肇始於此。
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在這一背景下,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國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型LT的中國方案,最初起名為KARST。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最後一塊反射面單元成功吊裝,這標志著FAST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2016年9月25日,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啟用,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天眼」方圓5公里將成為「靜默區」。
(8)中國誰發明的望遠靜擴展閱讀:
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
它將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學、物質深層次結構和規律等方向提供發現和突破的機遇,也將在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設將推動眾多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FAST的天線口徑為500米,將是國際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其靈敏度提高約10倍。如果天體在宇宙空間均勻分布,FAST可觀測目標的數目將增加約30倍。
與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相比,FAST靈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頂角的工作極限,限制了觀測天區,特別是限制聯網觀測能力。可以預測FAST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並將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課題,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