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感人

發明感人

發布時間:2022-07-27 07:57:43

『壹』 誰知道愛迪生的生平感人事跡,科學發明啊!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利堅合眾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他1890年組建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其兩個主體業務組成了大名鼎鼎的通用電氣公司(GE)。

生平

愛迪生於1847年 2月11日誕生於美利堅合眾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的米蘭(Milan)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7歲時,父親經營屋瓦生意虧本,將全家搬到密歇根州(Michigan)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里不久,愛迪生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從此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 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 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10歲時酷愛化學。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葯品和設備,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於休倫港(Port 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間。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他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驅報》,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不幸有一次化學葯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設備全被扔出車外。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只耳朵助他上車。這一行動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1862年8月,愛迪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魄救出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即將遇難的男孩。孩子的父親對此感恩戴德,但由於無錢可以酬報,願意教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秘的電的新世界發生了關系,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1863年,愛迪生擔任大幹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信報務員。從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擔任報務員,過著類似流浪的生活。足跡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韋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Indianapolis)、辛辛那提(Connecticut)、那什維爾(Nashville)、田納西(Tennessee)、孟斐斯(Memphis)、路易斯維爾、休倫等地。

1868年,愛迪生以報務員的身份來到了波士頓(Boston)。同年,他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一台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愛迪生認為這台裝置會加快國會的工作,它會受到歡迎的。然而,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說,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從此以後,愛迪生決定,再也不搞人們不需要的任何發明。

1869年6月初,他來到紐約(New York)尋找工作。當他在一家經紀人辦公室等候召見時,一台電報機壞了。愛迪生是那裡唯一的一個能修好電報機的人,於是他謀得了一個比他預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與波普一起成立一個「波普——愛迪生公司」,專門經營電氣工程的科學儀器。在這里,他發明了「愛迪生普用印刷機」。他把這台印刷機獻給華爾街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本想索價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氣說出口來。於是他讓經理給個價錢,而經理給了4萬美元。

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New Jersey)紐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廠,專門製造各種電氣機械。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培養出許多能乾的助手,同時,也巧遇了勤快的瑪麗(Mary Stilwell),他未來的第一個新娘。在紐瓦克,他做出了諸如蠟紙、油印機等的發明,從1872至1875年,愛迪生先後發明了二重、四重電報機,還協助別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機。

1876年春天,愛迪生又一次遷居,這次他遷到了新澤西州(New Jersey)的「門羅公園」。他在這里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志著集體研究的開端」。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他還發明了他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電話和電報「是擴展人類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一,「從發明的想像力來看,這是他極為重大的發明成就」。到這個時候,人們都稱他為「門羅公園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他在純科學上第一個發現出現於1883年。試驗電燈時,他觀察到他稱之為愛迪生效應的現象:在點亮的燈泡內有電荷從熱燈絲經過空間到達冷板。愛迪生在1884年申請了這項發現的專利,但並未進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愛迪生又企圖為眼睛做出留聲機為耳朵做出的事,電影攝影機即產生於此。使用一條喬治伊斯曼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將它們迅速地、連續地放映到幕布上,產生出運動的幻覺。他第一次在實驗室里試驗電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請了專利。1903年,他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建和標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愛迪生把他的實驗室遷往西奧蘭治以後,為了他的多種發明製成產品和推銷,他創辦了許多商業性公司;這些公司後來合並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後又稱為通用電氣公司。此後,他的興趣又轉到熒光學、礦石搗碎機、鐵的磁離法、蓄電池和鐵路信號裝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製出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

1929年10月21日,在電燈發明50周年的時候,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法蘭西共和國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紛紛向他祝賀。不幸的是,就在這次慶祝大會上,當愛迪生致答辭的時候,由於過分激動,他突然昏厥過去。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31年10月18日,這位為人類作過偉大貢獻的科學家因病逝世,終年84歲。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這里的「秘訣」是什麼呢?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發明工廠」,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性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愛迪生發明創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69年10月與友人合設「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 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

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 12月底美利堅合眾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

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蓄電池的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

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發明大王 愛迪生

好奇的天性

愛迪生是世界有名的「發明大王」。他一生發明的東西大約有兩千種,像留聲機、電燈、電影、蓄電池等等。愛迪生對人類的貢獻可大啦!在世界科學發展史上,他的名字好像一顆明亮的星,永遠閃耀著光輝。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市。

他小時候,身體比較瘦弱,也不愛講話,很文靜,愛動腦筋,愛思考問題,對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總是充滿著一種好奇心。他常常一個人坐在村莊的十字路旁,看大榆樹怎麼冒出了綠芽,看秋風怎麼染紅了楓葉。他還久久地思索著:為什麼清晨太陽總是從東方慢慢升起來,傍晚又躲到西邊的山後去?為什麼藍色的天空里會有朵朵白雲在飄浮……

在他5歲那一年,有一天,愛迪生突然不見了。爸爸急得四處尋找,最後發現他在雞窩里蹲著呢!

「你在這兒干什麼呀?」爸爸奇怪地問。

「我在孵小雞呢。」愛迪生認真地回答著。原來前一天,他看見母雞卧在雞蛋上孵出了小雞,就想自己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雞來。

爸爸又好氣又好笑地拉起他來,對他說:「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快走吧!」

小愛迪生皺起眉頭,不滿意地問:「為什麼我不能孵出小雞,母雞能呢?」

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好奇的孩子,他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親自試一試。

還有一次,他發現花園的籬笆上有一個野蜂窩。啊,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呢?他小心翼翼地探頭往裡看了看,似乎蜂兒都不在家。真是好機會!他想:今天我倒要看看野蜂窩里部有些什麼東西。他抄起一根棍子就往裡邊捅。這下可糟啦!一群野蜂「嗡」的一聲從窩里飛出,直向他撲來。頓時,愛迪生的臉就腫得跟麵包一樣,痛得他丟了棍子就跑。

他常去鄰近的鋸木廠、船廠,對那裡的各種工具特別感興趣,他總愛纏著工人師傅問這問那,有時問得別人無法回答,只好說「不知道」。他還不罷休,非追著問「為什麼你不知道」。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愛迪生7歲的時候,全家搬到密執安州的休倫港。在那裡,他上學了。

當時學校里只開讀書、寫字、算術三門課。在課堂上,老師講得枯燥無味,卻常用木板懲罰學生。偏偏愛迪生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經常問得老師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老師惱羞成怒,常常當眾罵他是「傻瓜」。

愛迪生受不了這樣的侮辱,眼淚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媽媽訴說自己的委屈,並表示再也不進學校的大門了。

他媽媽當過教員,比較懂得教育方法。她很同情兒子的處境,生氣地說:

「老師不能這樣對待學生!」她拉著兒子的手,找到學校,責備老師說:「你教不好這樣的學生,只能說明你自己無能!我要自己教育他,讓你看看,他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媽媽一怒之下,給愛迪生退了學。從此,愛迪生就離開了學校。

回到家裡,媽媽叫著他的小名,嚴肅地對他說:「湯姆,從今以後,我教你讀書,你有沒有決心學好?」

媽媽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愛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嚴肅神情,回答說:「媽媽,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長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業!」

愛迪生非常勤奮好學。他在媽媽的具體指導和耐心幫助下,認真學習了英語、算術、化學、地理、歷史……其中最吸引他的還是化學。他想方設法找化學書看,並且把自己攢下的零用錢全去買了實驗的儀器和葯品。

家裡的地窖,成了他的「實驗室」。在他自製的木架上面,有二百多個瓶子,裡面裝著各種的葯品。每天他在媽媽那兒上完課以後,便飛快地跑進地窖,做他心愛的實驗。這對愛迪生來說,是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有一天,愛迪生抬頭看見飛鳥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於是,腦子里就浮現出一個念頭: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讓人也飛上天去?他思索著,忽然想到:如果人的身體里充滿了氣體,不也會像氣球一樣升上天去嗎?經過仔細觀察,愛迪生發現,有一種葯粉能產生氣體。他高興極了,就去動員小夥伴米吉利來做一次試驗。愛迪生把一份大劑量的葯粉讓米吉利喝下去,不多一會兒,米吉利肚子痛得在地上直打滾,大聲哭喊著,把全家人都驚動了。爸爸媽媽問明了情況,非常驚慌,趕緊請來醫生,搶救了米吉利的性命。爸爸氣得用柳條鞭狠狠地抽了愛迪生一頓。可是愛迪生一邊挨打,一邊心裡還在想:「米吉利已經試驗到一半,但他不肯忍耐,真可惜!」

愛迪生的魯莽,使媽媽很惱火,她想,這些化學葯品,大都有毒,隨便吃下去會有生命危險的,小湯姆太胡鬧了!於是,她生氣地責備說:「這地窖不許你再用了,也不許你再搞實驗了。」愛迪生一聽急得都要哭了。他感到自己是做錯了,怕媽媽真的不讓做實驗,所以他苦苦地哀求媽媽:「我要是不做實驗,怎麼能研究學問?怎麼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呢?」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不禁暗暗地吃了一驚。原來孩子的誓言,不是隨便說的,這是他銘刻在心裡的志向。媽媽收回了禁令,愛迪生的第一個化學實驗室就這樣存在下去了。

特殊的實驗室

愛迪生12歲的時候,新修的從休倫到底特律的鐵路通車了。他不想讓爸爸媽媽為自己的實驗經費增加開支,決定到火車上去賣報,掙點錢來貼補家用。

愛迪生一邊賣報,一邊讀書。他每天早晨七點鍾出門,晚上九點半回家。火車在底特律要停幾個小時,他就利用這個機會到市裡最大的圖書館去看書,無論刮風下雨,從未間斷。

有一天,忽然有位先生問他:「我常常在圖書館里看見你,你讀過多少書了?」

「我已經讀了15英尺書了。」

聽了這奇特的回答,這位先生笑了起來,他嚴肅地問:「你剛才讀的那本書,和你現在手裡拿的這本書,內容完全不同,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

愛迪生不明白問話的意思,他說:「我是按照書架上的次序讀的,我想把這圖書館里所有的書,挨著個兒都讀完!」

這位先生更驚訝了,他說:「哎呀!你的志向真偉大!不過,讀書如果沒有目的,什麼都看,效果卻不會很大。希望你先選定一個目標,然後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才會有收獲。」

這次偶然的談話給愛迪生的啟發很大,對他的讀書、學習和成長,都有著十分深刻的指導意義。

在火車上,愛迪生除了賣報,還有一些空餘的時間。他不願意讓時光白白流逝,就向老車長請求借用行李車上的一個角落來做實驗。老車長雖然脾氣暴躁,心地卻很善良。他同意了這個少年的懇切要求。愛迪生高興極了,他拿來了許多化學葯品和器具。於是,這節小小的行李車廂很快就變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火車實驗室。

突然,災禍降臨了。

那天,列車在高低不平的軌道上飛快地賓士著,震得車廂左右搖晃。只聽見「叭」的一聲,一瓶白磷被震翻在地上。白磷是一種化學元素,它有兩個怪脾氣:一是容易氧化,一遇到空氣就和空氣中的氧化合,而且馬上發熱,使溫度不斷升高。二是燃點低,就是可以著火的溫度很低,大概達到攝氏50度,它就自己燒著了。因此,當這瓶白磷被震翻在地時,頓時著起火來,這間小小的實驗室里煙火彌漫。愛迪生見勢不好,趕緊脫下外衣,使勁撲打,一面大喊:「救火啊!救火!」

老車長和工人們聞訊趕來,顧不上查明起火原因,趕忙滅火。經過一場搏鬥,火總算撲滅了。但是,老車長卻火冒三丈,他扯高了嗓門,把愛迪生罵了一通,還重重地打了他幾個耳光。當時,愛迪生只覺得「嗡」的一下,耳朵就什麼也聽不見了。原來他的右耳膜被震破了。這位未來的發明家,為他心愛的實驗付出了一隻耳朵的代價。

不幸的遭遇並沒有使愛迪生一蹶不振。他不能在火車上搞實驗,就打算賣完報紙以後,回到家裡去搞。這時候,他的興趣已經轉移到電學方面來了。

愛迪生和鄰居的孩子合夥,安裝了一架簡單的收發報機。他們在兩家之間支起竹竿,拉起鐵絲當電線,還找了一些玻璃瓶,當絕緣子,兩個孩子常常從晚上練到深夜,有時候,一直練到清晨。

說來也真湊巧,車廂著火以後不久,愛迪生忽然得到一個學習電學的好機會。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62年8月,一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一抬頭,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一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一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沖下站台,一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著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著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一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台上等候著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麼可以酬謝你的。聽說你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你願意,我可以教你收發報技術,使你成為一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著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為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探求學問

在愛迪生16歲到21歲的5年之中,為了尋找職業,他被迫離開故鄉,到處流浪,經常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但是,只要他有一點多餘的錢,馬上就去買書和實驗用品。

有一次,愛迪生在美國南方的一個城市裡當夜班報務員白天,他在舊書店裡買了幾十本書,准備下班以後帶回家去。

清晨,三四點鍾,愛迪生下班回家了。他扛著沉甸甸的一大包書低頭走著。夜間巡邏的警察遠遠看見他打著大包,走路匆忙,疑心是賊,大聲喊他停步。可是愛迪生因為耳朵聾,根本沒有聽見,還在忽忽忙忙地趕路。警察誤認為他要逃跑,舉起槍就放,直到呼嘯著的子彈掠過他的耳旁,他才站住,並立即卧倒。這時候,警察趕來把他抓住了。

經過盤問以後,警察才知道他是個聾子。再打開包裹一看,裡面全是舊書。警察說:「孩子啊,算你有運氣!要是我的槍法准,那你就白送了一條命!」

1868年的初冬,愛迪生經朋友介紹,到波士頓城的西方聯合電報公司當報務員。這里的報務工作十分繁忙,電報經常大疊大疊地積壓著,不能及時發出去。愛迪生想:要是能在一條線路上同時發送兩份電報,效率不就提高了一倍?但是,他試驗了許多次,都沒有成功。有一次,他得到公司經理先生經濟上的支持,於是,便日夜鑽研起這個雙重發報的方法。

他的生活是多麼緊張啊!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全花在工作上。一天晚上,他買到一部《法拉第全集》。等夜裡一下班,他就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從半夜一直讀到第二天上午。同屋的朋友問他:「你肚子不餓嗎?」愛迪生抬頭看了看,搖搖頭,說:「人生太短促了,要乾的事情那麼多,我怎麼能不分秒必爭呢!」

法拉第的著作打開了愛迪生的眼界,使他得到極其豐富的電學知識。他曾對人說,這是他讀的書當中受教益最多的一本。從此,他搞實驗的勁頭更大了。終於,當春雪還未全部融化的時候,他成功地製造了一架雙重發報機。愛迪生的名字開始在報紙上出現了。

窮苦的生活

1869年的一天,愛迪生坐汽船到紐約,想找一份職業。他身無分文,在紐約的第一頓早餐是乞討來的一杯紅茶。

奔波了一天,他總算找到一位朋友,借了一元錢,得到一個歇腳的地方。朋友介紹他到金價交易所的機器房裡借宿。在機器房的角落裡鋪上幾個麻布袋。這就是愛迪生的床鋪。

交易所里有一架電動金價標示機,能自動顯示當時當地的黃金牌價。標示機的樞紐部分就在這間屋子裡。愛迪生對它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他都仔細地研究這架機器。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他到紐約已經三天了,還沒有找到職業。他只好每天靜坐在機器房的屋角里,兩眼注視著那些機械的動作。

當時的美國金融界十分混亂,黃金價格的漲落能直接支配全市的物價,因此金價標示機自然就成為人們注意的中心。偏巧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金價標示機壞了。報道黃金牌價的通訊聯絡切斷了。頓時,人群潮水般地擁到交易所門前,連叫帶罵,嚇得管理機器的技師連故障出在哪兒都不知道,急得經理勞斯在一旁直跳腳。這時候,聰明的愛迪生卻在一旁沉著地觀察著,他已經看出了毛病所在,便插嘴說:「機器裡面有一個接觸彈簧折斷了,掉進了兩個齒輪中間。」

勞斯聽見有人找出了原因,雖然他並不認識愛迪生,卻連忙說:「裝好它!裝好它!趕快!」

愛迪生趕快拆開機器,按正齒輪,把斷了的彈簧取出來。他整整忙了兩個小時,機器又正常地運轉了。

勞斯非常感激愛迪生,他打聽了愛迪生的來歷後,馬上在一堆化學、物理書旁,對愛迪生進行了嚴格的考試。勞斯很欣賞這個青年人,發現他不僅對這架機器的構造了如指掌,而且還想了許多改善的辦法。勞斯決定僱用愛迪生,負責管理機器的全部技術工作,月薪300元。愛迪生喜出望外,因為他從來沒有掙過這么多錢。從此,他就可以買到更多的書籍和實驗用品。而且這個工作還能使自己的聰明才智進一步得到發揮。後來,愛迪生又發明了一種新式的商情報價機,報酬是4萬美金。愛迪生沒有被金錢引誘去過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用全部錢開了一家工廠,一心一意地從事發明工作。

發明家的生涯使愛迪生更加辛苦,他常常日以繼夜地工作。他曾經對別人說過:「睡眠是對研究工作的最大妨礙。人反正都有一死,死了以後就可以長眠,所以生前用不著多睡,活著的時候應該多做一些工作。」

發明留聲機

隨著歲月的推移,愛迪生的發明事業也逐漸擴大,1876年他創立了門羅公園研究所。一些重大的發明如炭素電話機、留聲機、電燈……

『貳』 科學家們的發明故事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1):

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

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

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

一次,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善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

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

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有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善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他是耳聾之人,能發明這樣一個發聲的機器已是令人驚異了。

當我們看到這天的留聲機時,不要忘記這上頭滲透著愛迪生無數辛勤勞動的心血。實質上,在一個多世紀以來,留聲機所掀起的禮貌和發明巨浪影響是十分深遠的,電唱機、磁帶錄音機、磁帶錄像機、激光聲像機……相繼問世,追溯其源頭,不都是來自愛迪生的偉大發明嗎?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2):

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

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3):

避雷針的發明

歷史上關於避雷針的發明,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

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2)發明感人擴展閱讀: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主要成就

留聲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

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電燈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參考資料:網路—愛迪生

『叄』 發明的創造事跡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身高183厘米,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位偉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學大師,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為祖國奉獻出一生的前輩,他在艱苦的環境下成功的為中國造出了第一枚原子彈和第一枚氫彈.
[編輯本段]鄧稼先個人概述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身高183厘米,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位偉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學大師,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為祖國奉獻出一生的前輩,他在艱苦的環境下成功的為中國造出了第一枚原子彈和第一枚氫彈.
1948年至1950年去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編輯本段]鄧稼先生平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鄧以蟄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曾擔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哲學教授。1925年,母親帶他來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
他從青少年時代就有了科技強國的夙願,將個人的事業與民族的興亡緊密相連。
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七·七」事變後,全家滯留北京,他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16歲的鄧稼先隨大姐去了大後方,在四川江津讀完高中,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受業於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抗日戰爭勝利時,他拿到了畢業證書,在昆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京大學教職工聯合會主席。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麼回來。他說:「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是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6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中國研製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常飢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裡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干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日夜加班。「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准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道他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10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編輯本段]鄧稼先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系於一發的危險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鄧稼先詞是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連克千重關,
群力奮戰自當先,
捷音頻年傳。
蔑視核訛詐,
華夏創新篇,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功勛澤人間。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後,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中國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和那樣差的基礎上研製成「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和衛星),西方人總感到不可思議。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請示了周恩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看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正是由於中國有了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知識分子,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
1950年,鄧稼先從美國普渡大學回國,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數學學部委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等職,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全國勞動模範。他簽署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總體計劃。
1948年,鄧稼先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在普渡大學當研究員,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鄧稼先婉言謝絕了。1950年10月,他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和二百多為位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1956年,鄧稼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時,中央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原子彈。當鄧稼先得知自己將要參加原子彈的設計工作時,心潮起伏,興奮難眠,這是一項多麼光榮而又神聖的職業!但同時他又感到任務艱巨,擔子十分沉重。
從此,鄧稼先懷著以最快速度把事業搞上去的決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任務中去。
首先,他帶著一批剛跨出校們的大學生,日夜挑磚拾瓦搞試驗場地建設,硬是在亂墳里碾出一條柏油路來,在松樹林旁蓋起原子彈教學模型廳......
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況下,鄧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彈理論的重任。為了當好原子彈設計先行工作的「龍頭」,他帶領大家刻苦學習理論,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學研究。鄧稼先向大家推薦了一攬子的書籍和資料,他認為這些都是探索原子彈理論設計奧秘的向導。
由於都是外文書,並且只有一份,鄧稼先只好組織大家閱讀,一人念,大家譯,連夜印刷。
為了解開原子彈的科學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學家們決心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研製出我國的「爭氣彈」。那時,由於條件艱苦,同志們使用算盤進行極為復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9次,要花費一年多時間,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為理論部負責人,鄧稼先跟班指導年輕人運算。每當過度疲勞,思維中斷時,他都著急地說:「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為了讓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輕人也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餘的稍許娛樂,他總是抽空與年輕人玩十分鍾的的木馬游戲。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見了他們在玩這種游戲,老教授又好氣又好笑,斥責說:「這是什麼玩法,你還做兒戲呀。」 鄧稼先笑說:「這叫互相跨越!」
互相跨越,這是一種多麼親密的同志關系啊!正是靠著這種關系,鄧稼先和同事們一起克服了一個個科學難關,使我國的「兩彈研製」以驚人速度發展。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橫空出世......
不久,我國第一顆氫彈威震山河......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不幸逝世,享年62歲。人民將永遠懷念這位被稱做「兩彈」元勛的這位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編輯本段]鄧稼先貢獻簡述及後人評價
研究了原子彈和氫彈
鄧稼先的光輝一生(徐焰)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系於一發的危險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後,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選自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報》)
三、楊振寧與鄧稼先的友誼(徐勝藍、孟東明)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灘上空升起了一團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年之後,第一顆氫彈又放出炫目的光芒。這曾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人們都知道奧本海默是美國的「原子彈之父」,薩哈羅夫是前蘇聯的「氫彈之父」,然而,中國的「兩彈」元勛是誰?
1986年6月,中國各大報紙均在首要位置介紹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
名字鮮為人知 功績舉世矚目
「兩彈」元勛——鄧稼先
1986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國務院授予鄧稼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和獎章。
核工業部為表彰鄧稼先20多年來為發展我國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貢獻,為使他那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和艱苦奮斗、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號召廣大科技人員向他學習。
鄧稼先可歌可泣的優秀事跡,他那偉大的抱負和精忠報國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外國有一本書,題為《比一千顆太陽還亮》。鄧稼先獻身的事業,亮過一千顆太陽!他從34歲接到命令研製中國的「大炮仗」以來,告別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兒女,隱姓埋名進入戈壁灘。20多年來,他和他的同事們沒有任何人在報刊上占過巴掌大的版面。他們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愛埋在祖國最荒涼最偏僻的地方。人們常常忘記他們,只有當「大炮仗」的沖擊波沖擊各國地震監測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矚目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他們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為中國核武器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元勛鄧稼先病逝於北京。

『肆』 關於諾貝爾的感人事跡

他一直過著單身的日子,拔眾生都獻給了科學,他死後,他的墳墓十分簡朴

『伍』 中學生發明阿爾茨海默病認人神器,他發明的初衷為何令人感動

在杭州有一名初二的中學生發明了一個神器,叫做阿爾茨海默病認人器,這名學生本身就對編程的知識十分感興趣,所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明了這項神器。該神器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幫助阿爾茨海默病的病人記得眼前這個熟人的名字,他將神器製作成了項圈的樣子,可以戴在脖子上方便攜帶,當有熟人靠近時,這個小小的神器就會發出提示音,告知老人此時站在眼前的這位是誰。阿爾茨海默病人往往對所有的事情都不能記住,即便是十分熟悉的人,也會轉身就忘記,這個神器可以時刻提醒他們,功能真的太棒了。發明這個神器的初衷感動了無數人,具體有以下原因:

①表達對大外婆的愛

這名陸同學的大外婆就有阿爾茨海默病,總是會對前一秒的事情就會忘記,陸同學就想著可不可以發明一樣物品來使自己的大外婆可以記得一些事情。而後,他加入了學校的編程社團,從此對編程十分感興趣,由於一直想著大外婆,就想發明一些物件可以幫助她,經過一段時間終於研製出了這個神器。

總之,陸同學通過這一項發明,向老人表達了自己的愛,默默關心著老人,實在令我們感到。

『陸』 諾貝爾的感人事例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年),瑞典化學家發明家和工業家,諾貝爾獎金創立人。 1833年10月21日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1841年至1842年間,他在斯德哥爾摩聖雅可比教會學校學習。1843年至1850年間,在俄國首都聖彼得堡跟俄羅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師學習。1850年至1852年,諾貝爾先後到歐美諸國進行廣泛的旅遊、學習,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年僅16歲的他已精通英語、德語、法語、瑞士語、瑞典語和俄語,為他今後的創造發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明家,在俄國擁有大型機械工廠。1840—1859年其父在聖彼得堡從事大規模水雷生產,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於克里木戰爭。他發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設計了一種製造木輪的機器、設計製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勛章。在父親永不停息的創造精神影響和引導下,諾貝爾走上了光輝燦爛的科學發明道路。
諾貝爾在聖彼得堡長大和求學後去法國和美國深造。學成返回瑞典從事化學,尤其是炸葯的研究與發明。諾貝爾父子在斯德哥爾摩市郊建立試驗室,首次研製出解決炸葯引爆的雷汞管。1863年開始生產甘油炸葯,由於液體炸葯容易發生爆炸事故,1866年他製造出固體的安全猛烈炸葯「達那馬特」,這一產品成為以後諾貝爾國際性工業集團的基石。1867年又發明安全雷管引爆裝置,隨後又相繼發明威力更大的炸葯多種。他畢生共有各類炸葯及人造絲等近400項發明,獲85項專利。這些發明使諾貝爾在世界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諾貝爾通過製造炸葯積累大量財富,他購入瑞典B.哥爾斯邦軍火化工廠性大部分股權,創建了諾貝爾化工公司,在西歐各國開設生產炸葯性兩個托拉斯,擁有在俄國巴庫開採石油的諾貝爾兄弟公司。
去世前於1895年立下遺囑,將其財產性大部分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萬美元)設立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事業 5種獎金(1969年瑞典國家根行增設經濟學獎金),獎勵當年在上述領域內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從1901年開始,獎金在每年諾貝爾逝世日12月10日頒發。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不願意寫傳記,他認為不會有人去讀那些關於一個人的文章。
諾貝爾對自己個人的評價是——「最大的優點:保持他的指甲干凈,對任何人都從不構成負擔。最大的特點:沒有家庭,缺乏歡樂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請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惡:不拜財神。生平重要事件:無。」
諾貝爾一生在死神的威脅下為人類向大自然索取動力,在講述自己一生的科學技術成就時他只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本文作者生於1833年10月21日,他學問從家庭教師處得來,從沒有進過高等學校。他特別致力於應用化學的研究,生平所發明的炸葯有:猛炸葯、無煙火葯、『巴立斯梯』或稱C89號,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的皇家學會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師學會。1880年得瑞典國王創議頒發的科學勛章,又得到法國大勛章。」
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出生。按照瑞典人的命名習慣,阿爾弗雷德是名,諾貝爾是姓。不過按照後來約定俗成的叫法,諾貝爾家族的姓後來通常也就用以指阿爾弗雷德本人。
諾貝爾出生時家庭因一場大火破產,他父親曾擔心他活不長,因為他似乎連呼吸和吃奶的力氣都沒有,幼年一直生活在病弱的陰影中。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學校生活僅止於小學。他到了上學的年齡時,被送進了斯德哥爾摩的聖雅各布高級衛道士小學念了幾個學期的書。在這所小學里他所有的功課以及品德都得了最高分,是82個學生中得到最高分數的3個學生之一。
1842年,諾貝爾隨家人到俄國彼得堡生活,父親給三兄弟在家裡辦了一個諾貝爾家庭學校。此後的六七年內,愛好詩歌的諾貝爾一直做著「雪萊夢」,但父親很反感,認為詩歌不過是懶散女子的消遣,一個有出息的男子漢不應當也不屑樂於此道。在家庭學校內,對諾貝爾理科教育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師齊寧,他是俄國當時最著名的化學家。
1850年,諾貝爾17歲時,父親為了家族事業的發展,決定送諾貝爾到歐洲各國和美國去見見世面,同時考察歐洲國家和美國在機械、化工方面的現狀和進展。直至他21歲才回到彼得堡。這期間,他開始接觸硝化甘油炸葯的製造技術。1863年,諾貝爾返回瑞典,與父親及弟弟共同研製炸葯,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毀工場,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們再進行試驗。他因此一度把實驗室設在了斯德哥爾摩市外馬拉湖的一條駁船上。
1866年秋的一天,雷酸汞的爆炸試驗成功了,它即是今天用途廣泛的雷管。此後諾貝爾在炸葯方面的一系列發明使他成為「現代炸葯之父」。
諾貝爾於1891年因法國政府的排斥被迫移居義大利的聖雷莫,這時他已58歲了,到他1896年病逝於此的6年間,在聖雷莫他不斷致力於各種各樣的新發明,涉及到化工、機械、電氣、醫療等領域。
諾貝爾一生到底完成過多少發明、獲得過多少專利?據諾貝爾的助手索爾曼所作的不完全統計,諾貝爾一生所獲得的專利為351項。
1896年11月28日,諾貝爾跌倒在他的書房內,僕人見狀,立即把他抬上二樓的卧室。當請來的醫生趕到時,諾貝爾的大腦已局部壞死。他除了能用他的母語瑞典語嘟嘟噥噥講一些話之外,已完全不能用他熟悉的法語和義大利語講話。在場的助手、醫生和僕人全都是法國人和義大利人,他們除了聽懂了電報這個單詞之外,誰也聽不懂他的臨終遺言。同年12月10日凌晨2時,諾貝爾因腦溢血與世長辭,終年63歲。
諾貝爾臨終時,沒有一個親友在身邊,甚至連他喜歡的助手索爾曼也遠在瑞典。恰如他生前所擔心的:「在我臨終時,也許沒有一個親友在我身邊,好心地替我合上眼皮,在我耳邊最後說一句安慰我的話。」
一代科技巨星,就這樣在世紀之末的星空隕落了。

『柒』 最感人的發明之一,暖氣片是誰發明的

古羅馬皇室在大理石下面鑿槽,將溫泉的熱水引進來 這就是最原始的地暖方式
暖氣片也就是散熱器起步較早發展成熟,當屬歐洲,尤其是義大利.散熱器在歐洲成熟出現的年代大家公認為19世紀末,1890年在歐洲貴族宅邸興起,採用鑄鐵浮雕單柱形式,價格極其昴貴,作為一種生活中的奢移品流行於上流社會。1900 -1920年代,伴隨著散熱器取暖的方便性舒適性被廠泛認可和用於上流社會交際場所(如教堂、劇院)的需要,產生了散熱量較大的多柱、鑄鐵浮雕散熱器。滿足了較大空間的樓堂館所.1920- 1930年代間,散熱器第一次革命產生了單柱鋼質散熱器,明顯地提高了生產量,較大量滿足社會需求。1930—1950年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多數人放棄生火取暖的基本方式,追求更高生活水準。從而產生了大眾化的散熱器,即多柱鑄鐵和多柱鋼質散器.1950-1960年,人們已經 醫治完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產生了較為良好的工業革命成果,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們在滿足取暖舒適的同時,在節能環保、美觀裝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銅質板式散熱器以散熱量大、外觀簡潔、大方、價格適中,受到人們青睞,成為主流產品。1960-1980年人們考慮到鋁材傳熱系數高的特點,希望其能取代鑄鐵和鋼質散熱器。但由於鑄鋁型材粗曠簡單及不能很好解決鹼性水質腐蝕問題,故而在1980-1990年期間散熱器主流又回歸到鋼質。可人們要求其外觀必須能和現代的家居格調相一致,滿足人性化、個性化的要求。依據當時的生產工藝水平,大多數生產廠商普遍採用氬弧焊工藝插接式焊接,生產線條流暢的圓管式散熱器。1996年以後隨著超聲波自動焊接(激光焊)工藝在歐洲普及和焊接成本降低,部分生產廠商經過生產設備改造,大膽採用色彩,運用文化底蘊和卓越的創造力,以專業的國際化設計理念,創造出裝飾性與採暖功能完美結合的現代鋼質散熱。

閱讀全文

與發明感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