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石更強的創造者

石更強的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2-07-21 05:54:02

Ⅰ 豐子愷的散沙與沙袋

沙是最不可收拾的東西。記得十年前,我在故鄉石門灣的老屋後面劈一兒童游戲場,買了一船河沙鋪在場上。一年之後,場上的沙完全沒有了。他們到哪裡去了呢?一半粘附了行人的鞋子而帶出外面去,還有一半陷入泥土裡,和泥土相混雜,只見泥而不見沙了。這一船沙共有十多擔,講到沙的粒數,雖不及「恆河沙數」,比我們中華民國的人口數目,一定更多。這無數的沙粒到哪去了呢?東西南北,各自分散,沒有法子召集了。因為他們的團結力非常薄弱,一陣風可以使他們立刻分散。他的分子非常細小,一經解散,就不可收拾。

但倘用袋裝沙,沙就能顯示出偉大的能力來,君不見抗戰以來,處處地方堆著沙袋,以防敵人的炮火炸彈的肆虐么?敵人的槍子和炮彈一碰著沙袋,就失卻火力,敵人的炸彈片遇著沙袋,也就不能傷人,沙的抵抗力比鐵還大,比石更強。這真是意想不到的功用。

原來沙這種東西,沒有約束時不可收拾,一經約束,就有偉大的能力,中國四萬萬人,曾經被稱為「一盤散沙」。「抗戰」好比一隻沙袋,現在已經把他們約束了。

Ⅱ 名人發明創造的故事

轉:指南針

在發明指南針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會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是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使人類航行有了方向。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磁現象的發現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
漢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准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1325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羅盤定位

要確定方向除了指南針之外,還需要有方位盤相配合。最初使用指南針時,可能沒有固定的方位盤,隨著測方位的需要,出現了磁針和方位盤一體的羅盤。羅盤有堪輿用的羅經盤和水羅盤、旱羅盤。
方位盤仍是二十四向,但是盤式已經由方形演變成圓形。這樣一來只要看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斷定出方位來。南宋時,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了有關這方面的文獻:「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這是有關羅經盤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獻中所說的「地螺」,就是地羅,也就是羅經盤。文獻中已經把磁偏角的知識應用到羅盤上。這種羅盤不僅有子午針(確定地磁場南北極方向的磁針),還有子午丙壬間縫針(用日影確定的地理南北極方向)這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就是磁偏角。
盤面周圍刻二十四方位,內中盛水,磁針橫穿燈草,浮於水面。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地球的兩個磁極和地理的南北極只是接近,並不重合。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磁極而不是地理的南北極,這樣磁針指的就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略有偏差,這個角度就叫磁偏角。又因為地球近似球形,所以磁針指向磁極時必向下傾斜,和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稱為磁傾角。不同地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都不相同。成書於北宋的《武經總要》在談到用地磁法製造指南針時,就注意利用了磁傾角。沈括在《夢溪筆談》談到指南針不全指南,常微偏東。指出了磁偏角的存在。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使指南針的指向更加准確。

磁性質的應用

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被應用到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等方面,特別是航海上。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有一個逐漸發展過程。成書年代略晚於《夢溪筆談》的《萍洲可談》中記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文中指出,當時只在日月星辰見不到的時候才使用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剛開始使用時,使用還不熟練。二十幾年後,許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到了元代,指南針一躍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儀器了。不論晝夜晴陰都用指南針導航了。而且還編制出使用羅盤導航,在不同航行地點指南針針位的連線圖,叫做「針路」。船行到某處,採用何針位方向,一路航線都一一標識明白,作為航行的依據。

指南針的發明是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結果。古代先民對磁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質,並試圖更多地應用這些性質。傳說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製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兵當場捕獲。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晉書.馬隆傳》記載馬隆率兵西進甘、陝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兩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時,被牢牢吸住,不能動彈了。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對他們沒有什麼作用,可自由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東漢的《異物志》記載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暗礁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
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很多認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在矯志詩中也用了「磁石引鐵,於金不連。」的句子。可見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質。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提出了磁力測量的方法,他指出:優良磁石出產在南方,磁性很強,能吸引三、四根鐵針,使幾根針首尾相連掛在磁石上。磁性更強的磁石,能吸引十多根鐵針,甚至能吸住一、二斤刀器。陶弘景不僅提出了磁性有強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有關磁力測量的最早記載。
我國先民對磁石的性質的研究和認識是指南針發明和發展的基礎。
中國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了人工磁化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沈括所說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的方法,另一種是利用地球磁場的作用使鋼鐵磁化。

人們把經過磁化的鋼針,穿過幾根燈草,放在一個乘滿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為航船指明方向,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而許多動物已經在我們之前就學會了利用地球磁場來辨別方向。

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黃、硝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槍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發明人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紙的發明人。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發明地點
洛陽

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

Ⅲ 祖石和祖符哪個厲害

祖石更厲害。

祖石是符祖留下的手段,從林動將祖石撿起的那一刻開始,已經註定林動是天地選擇的人,在收服吞噬祖符之時,林動已經得到了所有祖符的認可。符祖在隕落前留下了冰主這個後手,顯然天元大陸的位面之靈不相信應歡歡有應對異魔的能力,這才選擇了林動。

天元大陸的位面之靈為了抵擋異魔的入侵,匯聚天地間的神力凝聚了八大祖符,祖符對異魔有著強大的剋制能力。

但是八大祖符是天地間最後的手段,符祖也創造了祖石,來掌控這種力量,對戰異魔皇之時,符祖宣布隕落,祖石也陷入了沉睡。

簡介

《武動乾坤》是一部東方玄幻小說,簽約授權首發連載於起點中文網,作者是天蠶土豆。小說講述了大炎王朝天都郡炎城青陽鎮,落魄的林氏子弟林動在山洞間偶然撿到一塊神秘的石符而走上的逆襲之路。

2017年7月12日,《2017貓片 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發布,《武動乾坤》排名第15位。

大炎皇朝天都郡炎城青陽鎮,一個落魄的林氏子弟——林動,在山洞間偶然撿到一塊神秘的石符,從此林動的命運開始改變。

Ⅳ 東京奧運會冠軍石智勇還獲得過哪些成就

哈哈哈哈哈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先說一下石智勇作為12金的得主,是值得所有人慶祝的,不僅如此石智勇專題被稱為 「石智勇=破紀錄+冠軍」

Ⅳ 當代花鳥畫家中,誰畫石頭最厲害

國畫大家吳蓬先生畫石頭有一百餘種,形狀各異,神態出奇。吳蓬先生為什麼能畫出這么多湖石?因為先生喜歡石頭,對石頭品質好壞的判斷,有自己的標准,對賞石的審美情趣,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當然,我只是列舉一位畫石頭的畫家,藝術沒有誰最厲害,只有欣賞和被欣賞。

Ⅵ 世界上偉人偉大的的發明

1,畢升(又作畢晟,約970年—1051年),中國發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從《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看到,畢升的活版印刷術並非空穴來風,是基於前人版印書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夢溪筆談》對於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對於後人的研究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關於畢升的籍貫,沈括也沒有交代,我們只知道畢升死後,他製做的泥活字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從這一點我們推猜畢升和沈家或者是親戚,或者是近鄰。沈括是杭州人,畢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當時雕版印刷較為發達的地區,活字版在這里發明,也是符合歷史規律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據傳,畢升後人因用活字膠泥偽造錢幣被朝廷發現,株連九族,僥幸逃脫之族人遂改姓田、萬。如今當地雖有地名叫畢家鋪,但田、萬姓多,畢姓無。

2,蔡倫(61?~121)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人。我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1]。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造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東觀漢記》和《後漢書》均記載蔡倫為「桂陽人」,但其籍貫長期存在爭議,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桂陽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陽縣人[2],一說為桂陽郡耒陽縣今湖南耒陽市人[3]。 永平末年(75)入宮為宦官。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省洋縣龍亭鋪鎮),食邑三百戶。蔡倫為人敦厚謹慎,關心國家利益,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 永元四年(92),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105),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贊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 蔡倫這一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人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排在第七位,遠遠排在我們熟知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和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奧 蔡倫畫像

3,鄭和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航海家。 鄭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項偉大事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智慧與才識。 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 在鄭和早期的航海活動中,鄭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 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亞洲非洲等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七次航行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不僅顯示了明朝國家的強大,也充分證明了鄭和統帥千軍的才能。

4,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 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 魯班--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5,,祖沖之 數學 南朝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祖沖之--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6,劉微 數學 225 ~ 295年 割圖術 劉微--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7,張衡 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8,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9,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年,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年,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的蓄電池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1日,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Ⅶ 拆字對: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強的下聯是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柴木生煙火,此木柴,因火煙。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好女生戀心,女子好,心亦戀。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明日照枯木, 日月明 ,木古枯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忠心進誠言,心中忠,言成誠。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妙女當優人,女少妙,人尤優。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煙火引焚林,火因煙,林火焚。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明日娶妙女,日月明,少女妙。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暮日添憂心,日莫暮,心尤憂。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大人生悔心,人一大,心每悔,

強弓射硬石,弓雖強,石更硬;
枯木生煙火,木古枯,火因煙

Ⅷ 宇宙上有沒有比金更穩定的物質,有沒有比金剛石更硬的物質

穩定的物質:

釕Ru



最硬的物質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兩名華裔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鉛筆石墨中一種叫做石墨烯的二維碳原子晶體,竟然比鑽石還堅硬,強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鋼鐵還要高上100倍。 鉛筆中的石墨是由無數只有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薄片壓疊形成的,石墨烯是一種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的單層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維結構。自從2004年石 墨烯被發現以來,有關的科學研究就從未間斷過。然而直到最近,美國科學家才首次證實了人們長久以來的懷疑,石墨烯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強度最高的材料!這一驚人的科學發現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兩名華裔科學家李成古和魏小丁(音譯)一起研究得出的。 這種物質不僅可以用來開發製造出紙片般薄的超輕型飛機材料、製造出超堅韌的防彈衣,甚至還為「太空電梯」超韌纜線的製造打開了一扇門,能讓科學家夢寐以求的23000英里長太空電梯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Ⅸ 四大發明分別是什麼時代什麼人發明的

我國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造紙術是由東漢蔡倫改進的。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指南針的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具體人不詳。火葯是中國漢族煉丹家孫思邈發明於隋唐時期。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9)石更強的創造者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的影響

1、造紙術影響

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

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印刷術的影響

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11世紀以後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

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修道士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3、火葯的影響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

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4、指南針的影響

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Ⅹ 李廣射虎弓雖硬石更強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昭君出塞,奇馬騎,龍衣襲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明皇尋夢,亡女妄,知病痴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柳郎簪花,西女要,合手拿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太白登臨,山高嵩,日月明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觀音垂目,非心悲,人言信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文姬悲律,女少妙,人尤優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嫦娥入夢,女子好,口勿吻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周郎赤壁,山石岩,古木枯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金蓮棄夫,女卑婢,人人從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明皇尋夢,亡女妄,知病痴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妙女待明日,女少妙,日月明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忠心進誠言,心中忠,言成誠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君子動口,手莫摸,口勿吻

李廣射石,弓雖強,石更硬
將軍動手,足易踢,手尚掌

閱讀全文

與石更強的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