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君儀創造

君儀創造

發布時間:2022-07-21 05:29:15

⑴ 中國文明古國的發明創造

10.火葯

首先說到的火葯,應該是中國古代發明中最傑出的一項了。傳說火葯是煉金術士在煉制長生不老丹葯的過程中偶然發明的。然而很諷刺的是,這一發明不僅不能讓人長生不老,卻能輕易地取人性命。
早期的火葯是由硝酸鉀(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而成的,最早記載於1044年曾公亮主編的《武經總要》一書中。此書中記錄了三種火葯,早在將火葯用於軍事用途、製作簡易手榴彈之前,中國人已經用其來製作信號彈和鞭炮,由此可推斷火葯的發明時間應該還要更早。
隨後,人們發現在火葯中加入一些金屬元素可以使其爆炸時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於是,嘭!嘭!嘭!現代煙花表演誕生了。除此之外,火葯的發明還催生了子彈之類的攜帶型彈葯。
9.指南針

如果沒有指南針,我們會在哪裡呢?應該已經迷路,不知身在何處了吧!在森林中遠足的背包客,還有穿梭在各航班之間的空中飛人,真要好好感謝古代的中國人,他們發明的指南針,指引著大家平安回家。
中國人發明指南針的初衷在於讓它指向正南,因為他們認為主位是正南,而不是正北。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公元前4世紀,由天然磁石磨製而成。
天然磁石的存在委實是上天的眷顧。天然磁石是一種被雷電擊中之後高度磁化的磁鐵礦石(帶有磁性的鐵礦石),可以自然指向南北兩極。是誰這么聰明,想出用天然磁石來辨別方向的主意,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據考古學資料顯示,是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杓,並使其能在占卜盤上平穩轉動;而杓也為中國古代的占卜者們指明了方向,助其走向內心的和諧與安寧。
8.紙

是誰首先想到用文字表達想法的主意,到現在我們還沒完全搞清。「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創造者」這一殊榮到底花落誰家,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的蘇美爾人(Sumerians)、位於今巴基斯坦(Pakistan)境內的哈拉帕人(Harappa)以及古埃及的科密特人(Kemites)進行激烈的角逐。我們知道語言文字的首次出現大約是在5000年前,但如果你把類似於洞窟壁畫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也納入文字范疇的話,「文字」的出現就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然而一旦文字開始發展,人們便開始在任何東西上書寫,只要它們鋪起來足夠長。泥板,竹簡,紙莎草和石頭僅僅是早期文字載體中的幾種。
自從中國人——特別是一個叫蔡倫的男子——發明了現代紙張的雛形,一切都開始改變了。在蔡倫的開創性發明之前,中國人在薄薄的竹簡和長長的絲帛上寫字。但是到了公元105年,蔡倫發明了一種木纖維和水的混合物,並將其按壓在織布上,稀漿混合物中的水汽會透過織布滲出,然後一張粗糙的紙就製作完成了。但蔡倫到底在他發明的第一張紙上寫了什麼,這依舊懸而未知。
7.麵食

對任何喜歡來一碗義大利面豆湯或者蛤蜊扁意麵的人來說,也許都需要對發明面條的古代中國人致敬——而不是義大利人,正如你所懷疑的一樣。
專家組仍在商討到底是誰率先發明面條這件事,但看起來似乎是中國人憑借著近2000年的優勢力壓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還不清楚是哪一個),成為最終的贏家。2006年(譯者註:原文是2006年,但是據求證,喇家遺址發掘於2001年,遺址中的面條發現時間為2002年),考古學家在發掘喇家遺址時發現了一隻倒扣的碗,深埋於十英尺厚的土中,碗內有細長而乾枯的面條。該遺址位於青海省境內,靠近西藏,距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 。
這一新發現的面條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由兩種在中國均已有7000年栽培史的穀物製成。並且,時至今日,中國人仍在用這些穀物來製作面條。
6.獨輪手推車

千百年來,中國人發明的獨輪手推車為減輕人類負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普遍認為,公元2世紀時,蜀相諸葛亮提出了發明獨輪手推車用來運載重物的構想。諸葛亮構思的獨輪手推車僅有一點點瑕疵,因為他沒有為其加上把手,不過這一問題被後人改進完善。盡管如此,諸葛亮的發明還是領先了歐洲人1000多年。
最初,獨輪車被用於軍事目的。正因認識到了獨輪車為我方軍隊戰勝敵軍帶來的先天優勢——獨輪車即既可被用來充當移動的路障,也能被當作運輸工具——古代中國人將這項發明保密了長達幾個世紀之久。
而民間的另一種傳說則認為早在公元前1世紀,一個叫柯宇(KoYu)的農民就發明了獨輪手推車。盡管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這個人還是個疑問,但諸葛亮和柯宇倒是有個共同點:和丞相一樣,據說這位農民也對獨輪車的製作流程守口如瓶。
5.地動儀

盡管古代中國人並不能准確地告知世人一場地震是里氏幾級(因為直到1935年裡氏震級才被發明出來),但他們卻設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地震測量儀——地動儀。早在公元2世紀前葉,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就創造出了地動儀,他發明的地動儀還巧奪天工、壯觀宏偉。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以青銅鑄成,四周鑲嵌以八條龍,龍頭朝下(譯者註:原文作者表述為9條金龍,系原文作者筆誤)。這八條龍等距離間隔,每條龍的正下方,都有一隻昂頭張嘴的銅蟾蜍。
地動儀的內部正中,有一支「懸擺錘」靜止不動。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懸擺錘」受到震動時,就會隨之運動。此時,「懸擺錘」來回擺動引發地動儀內部的杠桿活動,從而觸動機關,使得地震源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嘴中。這一最初的地動儀雖然有點簡陋,但比起西方發明的地震儀仍然早了1500多年。
4.酒精

你得感謝中國人創造出了乙醇和異丙醇,這里說的並不是啤酒、葡萄酒跟烈酒噢!當你想到酒時,也就明白只有極少數人類智慧的結晶能像酒那樣讓人歡喜讓人憂。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酒精發酵技術脫胎於其他相似的工藝。公元前3世紀前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釀造醋和醬油的技術,而這都是通過發酵和蒸餾來實現的。因而這些技術也很快就被運用到釀酒中。
最近的考古發現又使中國人利用發酵工藝制酒的時間向前推移。考古學家在河南省發現了9000年前的陶器碎片,並在其中覓到了酒的蹤跡。這一發現證實了中國人才是釀酒的鼻祖,因為曾經的釀酒先驅——古阿拉伯人直到1000年後才製造出含酒精的飲品。
3.風箏

風箏這一中國最重大的發明要歸功於兩個古人。公元前4世紀,能工巧匠公輸班(Gongshu Ban,即魯班)和哲學家墨翟(Mo Di,即墨子),各自製作出了能隨風自由翱翔的鳥形風箏,這對新奇的事物馬上流行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對風箏的初始設計進行了改進和加工,並發現除娛樂外,風箏還有其他新用途。風箏釣魚成為一種簡便易行的捕魚方式,且無需使用漁船,漁民們僅需在風箏上綁好魚線和吊鉤,然後再把風箏放飛到自己無法接近的水域即可。風箏也能變身為軍用器械,充當裝載火葯到敵軍軍事區的無人機。1232年,中國人用風箏向蒙古戰俘營地投放宣傳單,鼓動被俘虜的人抗爭,結果戰俘們成功地戰勝了他們的捕擄者。
不久,古人將想要高飛的夙願寓於風箏製作工藝中,從而推動了風箏製造技術的發展,創造出了另一個中國發明——懸掛式滑翔機(Hang Gliders)。
2.懸掛式滑翔機

如前所述,風箏是公元前4世紀被發明出來的。而在公元6世紀末的時候,中國人便已經可以成功設計出體積龐大的風箏,它能夠憑借足夠的空氣動力承載起一個中等體型人的重量。那麼有人剪斷風箏線進行新的嘗試不過是早晚的事。
中國古人們所用的「斷線風箏」就是我們現在的懸掛式滑翔機(Hang Gliders)。然而,這些「風箏」並不是用來尋求刺激的:君王們下令將罪犯和戰俘綁在風箏上,迫使他們跳下懸崖,並以此為樂。而這些可憐人需飛行兩英里才能平安落地。也正是因為這些早期的「飛機」,中國人在創造力上領先了歐洲列國1335年。
1.絲綢

蒙古人(Mongols)、拜占庭人(Byzantines)、希臘人(Greeks)和羅馬人(Romans)都極其厭惡中國古代的軍事發明,比如說火葯。然而,正是絲綢幫助古代中國與其他文化體之間和平共處。當時各國對絲綢的需求量非常大,也正是這一精美織物使得中國通過貿易的方式與外面的世界聯系起來。「絲綢之路」也因此形成,並從中國延伸到了地中海(Mediterranean)、非洲、中東和歐洲等地。
絲綢的製作工藝大約出現在4700年前,人們在一處建於良渚時期(公元前3300-公元前2200)的古墓里發現了一些卷軸,其中記載了絲綢的製作工藝。中國的古人們曾一度嚴密守護著絲綢織造技術和養蠶技術,防止其外傳,直至歐洲的僧侶得到蠶種並將其帶回西方,中國人才逐漸喪失在絲綢織造業中的壟斷地位。

⑵ 殿試的創造者是誰

1、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皇帝親臨殿廷,發策會試中式的貢士,稱殿試。也叫「廷試」、「廷對」。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製。宋開寶八年,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太平興國八年,將殿試後的進士分為五甲。元無殿試。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2、原指參加殿試的貢士,後泛用為對士人的敬稱。《宣和遺事》前儀式:「俺姐姐有命,請殿試相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張殿試。」

宋代是我國科舉考試走向正規化、制度化的朝代。就進士考試而言,宋初大抵沿襲隋唐五代的做法,幾乎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只是錄取人數很少,且不舉行殿試。自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宋准榜開始確立殿試及唱名制度,到淳化三年(992年)孫何榜時採用糊名考試的辦法,科考制度遂逐步完善。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又確立了3年一次會試,並嚴格執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南宋滅亡。
科舉考試是封建帝王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這一制度一開始就有失公允。宋初在沒有殿試時,一般情況下一切程序均由禮部主持,最後只是將結果告知太祖趙匡胤。自有殿試以來,每科狀元的確定,也並非公平競爭的結果,有的只是取決於皇帝的一人的意志或者說是迎合了當權者的政治需要,這在宋代科舉制度產生、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都有所反映。

一、 殿試始於宋准榜
開寶六年(973年)三月初七,新錄取的進士宋准等10人及其它諸科錄取的28人一起到講武殿謝恩。通過當面對話,趙匡胤覺得進士中的武濟川、「三傳」學究中的劉睿知識淺陋,回答問題時張皇失措,牛頭不對馬嘴,就下令將他們刷掉了。這科是翰林學士李昉擔任權知貢舉(即臨時負責科舉考試之事),而武濟川是他的家鄉人,因此趙匡胤很不高興。

事後,未被錄取的徐士廉等人又擊登聞鼓(古代帝王為了表示聽取臣下的冤情或諫議,懸鼓於朝堂之外,允許臣民擊鼓直接向皇帝反映問題),狀告李昉賣人情,取捨不公允。趙匡胤就這個問題征詢翰林學士盧多遜的意見,盧說:「我也聽到不少議論。」趙匡胤就命令貢院將考完了3場而落選的人造冊上報,結果進士及諸科共報上來360人。

三月十九日,將這些人全部召見,選了195人,其中包括徐士廉。加上宋准等已經錄取的38人都發給卷紙,另外再考一場詩賦,並另委考官主持其事。兩天後,趙匡胤親自到講武殿批閱試卷,共錄取進士26人,其他「五經」、「三禮」諸科共101人,都賜及第。宋准、徐士廉均在進士科錄取之列,仍以宋准為榜首。並且,賜給宋准制錢20萬以舉辦慶祝宴會。李昉則被貶為太常少卿,和他一起主持試事的其他官員也都受到了處罰。

從此,殿試就成了科舉考試的一道必須經過的程序。

二、 黜快手孫何成「三元」
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 (989年),頻頻舉行科舉考試,且多以最先交卷者為狀元。這種方式有意無意地沿用了30年,共產生了22位狀元。楊礪、宋准、王嗣宗、胡旦、蘇易簡、王世則、梁灝、陳堯叟等都是北宋前期著名人物,他們皆因搶先交卷而成了狀元。其中楊礪、王嗣宗、蘇易簡、陳堯叟後來還成了頗有政績的掌權人物。

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固然是人的才氣的一種體現,但僅以此確定名次高下,終究有失偏頗。再說,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狀元,而一當了狀元,不僅名氣大、入仕起點高,而且以後陞官也比別人快得多。這樣,繼起的讀書人准備考試就只在寫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質量,更不肯認真在積累知識上下功夫。有的士人甚至相互吹捧,哄抬那些草率成篇者的身價,以製造知名度。已經有了應試資格的舉子以此為榮,准備應試的學童也群起仿效,逐漸形成一種華而不實的文風,影響十分惡劣。一些有見識的朝臣看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就一再向太宗上奏章。太宗還算是個勇於納諫的君主,很快就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危害性,便立即改變做法,決定不再以行文的遲速作為決定名次的標准。

淳化三年(992年)二月,又要舉行會試了,太宗還採納了莆田人陳靖的建議,制定了「糊名考校」的辦法。這科應試者共1.3萬人,這不但是宋代開國以來的空前盛況,也是隋唐五代300多年來所未曾有過的。太宗深感這是個扭轉風氣的好機會,就命令考官們仔細閱卷,認真治一治爭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華之徒。

會試考3場,第一場考官們就來了個下馬威,出的題目冷僻。出題之後,許多考生都模不著頭腦,紛紛要求考官們加以說明。這在以前歷次都是允許的,可這次卻得不到回答。不少一向自詡「才思敏捷」的考生,這次竟也遲遲不能下筆。

不過,人那麼多,總還有快手。年僅17歲的江南考生錢易,不到中午已經做完答卷,第一個出了場。這次,他可撞在槍口上了。考官們心照不宣、矯枉過正地連卷子都不看,用紅筆一抹,當作廢卷子拋棄在一旁,並取消了他參加第二、三場考試的資格。

會試的結果是:一位已經頗有些名氣但文思相對遲澀的河南舉子孫何當了「省元」(「省」,乃唐宋時中央部門的名稱;唐宋會試由尚書省主持,故又稱省試,第一名稱 「省元」)。快手錢易被黜落,而速度較慢的孫何反而受重視,一些向來以快為榮的考生都還只當是偶然現象,根本沒有料到這是太宗有心要懲治單純求快的人。因此,以李庶幾為首的一批通過了會試的快手們對孫何奪取省元很不服氣。他們特意聚集在京城一個著名的餅子店裡進行寫作比賽。揚言誰在廚師烙好一張大餅的時間內完成一韻詩,誰就是高手。吵吵嚷嚷,呼呼叫叫,旁若無人。

他們哪裡知道,這件事很快就傳到朝臣們耳朵里了。大臣們對這些人更加厭惡。待到殿試時,太宗親自擬了一道更為冷僻的題目,從《莊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個字作為賦題,決心再給快手們一點厲害瞧瞧。

殿試開場了。李庶幾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題意,就急急忙忙胡亂湊了一篇,別人還在冥思苦想之時,他已搶先交了卷。他的同夥們一見,也就不敢細想,一個個隨意亂扯,紛紛成篇出場。李庶幾滿以為這回狀元是穩拿了。他的崇拜者也跟著一味地吹捧,更使他自我陶醉。還沒等傳臚(宣布殿試名次的儀式)、張榜,他就讓僕人大肆張羅,為慶賀自己狀元及第做准備。在確定名次時,朝臣們將他們在餅店搞比賽的事一五一十對太宗說了。太宗大怒,下令將他黜落,並且罰他兩科之內不許參加殿試。最後的結果是:搶先交卷者紛紛落榜,「文思苦遲」而「文理可觀」的孫何又中了狀元,而且在宋代狀元中首創了連中「三元」的奇跡。從此,以答卷的遲速決定名次的辦法也就取消了,這一改革是合理的。

李庶幾咸平元年、二年接連兩科都未能參加殿試(此前有5年停止科舉),直到咸平三年(1000年)陳堯咨榜才以省元及第。

錢易雖被黜落,卻因此出了大名。他後來重新參加開封府的選拔考試,又想爭第一而引起一場大爭論,驚動了朝廷。經過反復討論與復試,結果排名第三。這時蘇易簡在太宗面前極力稱贊他的才華,太宗很驚喜,打算招他為 「白衣卿相」,但很快因繁雜的政務而淡忘了。咸平二年(999年),他終於進士及第,在真宗朝很受重視,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負責起草朝廷文告、命令等)。

殿試,金元明清四代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兩榜。蒙古、色目為一榜,漢人、南人為一榜。前三人賜進士及第,為一甲;余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其程序大體如下:試前須復試,在紫禁城內的保和殿應試。復試畢,於四月二十一日應殿試,也在保和殿。殿試只考策問,應試者自黎明入,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制策題目,清初用時務策一道,題長二、三百字,所詢一二事;康熙以後,題長達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由讀卷大臣密議八條中圈出四道為題。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1」、「×」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為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二甲若幹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幹人,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後由填榜官填寫發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⑶ 我國古代的哪些科學家發明了什麼

一、畢升的發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畢升在宋慶歷年間(1041年-1048年)發明在膠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有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熔化,以平板壓字平面,冷卻,泥字即固著在鐵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樣印刷;

此外他還嘗試過木活字排版,但因為高低不平而未採用;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經濟方便。畢升的活字後來為沈括的門客收藏。

畢升的活字原料「膠泥」,指燒陶器用的黏土,製成活字後在陶窯中燒,燒成後的泥活字堅硬光滑。

二、蔡倫改良造紙技術

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所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制紙的費用很高昂;

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准備了條件。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贊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後來任職長樂太僕。元初四年(117年),漢安帝選調學者整理文獻,並令蔡倫監管負責。

同時蔡倫還有設計弩和劍,當時稱之為蔡太僕之弩,龍亭之劍,聞名天下。

三、墨子

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為當時諸子所望塵莫及。在《墨經》精到地闡述了經典力學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動」與「止」的定義。關於杠桿原理,亦提出了「重」、「權」(力)、「稱頭」(重臂)、「稱尾」(力臂)等概念。

《墨經》中提出了「端」、「尺」、「區」、「穴」等概念,大致相當於近代幾何學上的點、線、面、體。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針孔成像實驗,在當時就知道了光的直線傳播。他也提出了「粒子論」的雛形,關於「端」的論述,指出「端」是不佔有空間的,是物體不可再細分的最小單位。

墨子的科學成就被中外眾多學者稱贊。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為向墨子在光學領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國將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為「墨子號」。

四、石申

西漢以後《天文》被尊為《石氏星經》,原著已失傳,《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中引有此書有關五星運動、交食、恆星等方面的一些片斷,並且在唐代天文學家瞿曇悉達編撰的《大唐開元占經》中有大量節錄。

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最大貢獻,是他與甘德所測定並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石申還發現了日食、月食是天體相互掩蓋的現象。

《開元占經》中保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中,最重要的是標注為「石氏曰」的121顆恆星的坐標位置,是世界上第二早的星表,僅次於巴比倫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大約早一百多年。

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根據這些坐標考慮歲差的影響加以推算,證明大部分坐標值確系戰國時期所測。

今天可以通過《漢書·天文志》所引述石申著作的片斷來窺見他在天文學和占星術上的研究「歲星贏而東南,《石氏》『見彗星』,……贏東北,《石氏》『見覺星』;……縮西市,《石氏》『見檀雲,如牛』;……縮西北,《石氏》『見槍雲即天槍,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兩端尖銳,如馬』。

《石氏》『槍、檀、棓、彗異狀,其殃一也,『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餘殃不盡,為旱、凶、飢、暴疾』。」

石申和甘德各自在其本國進行天文觀測,並各有著作刊行於世,石申的著作名為《天文》,甘德的著作名為《天文星占》,都是八卷。石申與甘德的成就在戰國秦漢時影響很大,逐漸形成並列的兩大學派,石氏學派和甘氏學派。

5、張衡發明地動儀

132年,張衡發明和製造了世上第一部驗震器「候風地動儀」,形狀像圓形的酒瓮,斷面直徑八尺,其內中央置有一根很重的柱子,稱「都柱」,可以向八個方向傾側或傾擺;

酒瓮外部的八個方向各有一個龍頭,龍頭下各有一隻蟾蜍,張口對著龍頭,八條龍各口含銅丸一顆,當都柱向某一方傾側時,該方向的龍口張開,銅丸落下,掉入蟾蜍口中。地震發生時,只有震源方向上的龍頭張口,據此可知地震的方向。

范曄《後漢書》記載,地動儀放在雒陽,134年12月13日,隴西發生地震,當時雒陽並無震動,但一個龍口掉出銅丸,其後才傳來隴西地震的消息,證實其探測地震方向的功效。

而候風地動儀所謂的「候風」,是指測定風的變化,地震相信是因為陰陽兩氣相搏而形成,氣的變化會產生風;哪個地方有地震,哪個方向就有氣的變化,就有風來可以測到。候風地動儀流傳到隋代,北朝信都芳、隋代臨孝恭都研究過,到唐代失傳。

⑷ 鴻鈞,女媧,伏羲,蚩尤,刑天,誰最厲害,給排個名

洪鈞、女媧、伏羲、蚩尤、星田。這里誰最厲害?排名如何?


首先伏羲和女媧要先來,然後是蚩尤和星天。洪俊是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一個人物。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說:“虞雯先人說:伏羲至春後,造《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歷史地位。


據古籍記載,伏羲一畫太極,再一畫開天。世間萬物的創造,世界生命的誕生,都依賴於這幅畫。


那些有著所謂天根的人,帶著他們混沌的世界,黑暗而平淡,突然畫出一幅畫來,開天闢地,陰陽上下動,天地定位,日月運行,萬物無邊。伏羲的畫開天闢地,難道不是准太極哉?那麼,每一卦,不就是從此以後太極的形象嗎?


《易經》雲:抱石子大,幾乎一個團,和羅,已知一畫在此開天,人文開始。


詩人陸游對伏羲田凱: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的評價


1942年,楚帛書在長沙出土,這是最早、最完整的先秦時期神話創作的記錄。記載伏羲是最早的創世之神,所以伏羲排名第一。


二、女媧


女媧和伏羲一樣,是創世女神,是保佑國家的神。是創世之神和母神,被人們廣泛而長久的崇拜。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和母親。


很多先秦文獻,包括《史記》,也有關於女媧的記載,女媧和伏羲一樣重要。


《說文解字》 :古代的聖女,把一切變成現實的人。


三.蚩尤


蚩尤是古時候九里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同時作為黃帝之一的黃三,因為黃帝排在伏羲之後,蚩尤自然排在伏羲之後。


《初學記》 Yun:蚩尤來自羊水,八臂八趾。他爬九腦伐桑,黃帝在清丘殺之。


傳說蚩尤有八足三頭六臂,銅無堅不摧。他擅長刀斧虎鬥。他不朽而勇敢。黃帝打不過敵人。請幫助他打破它。在黑暗中被殺,血流成河。


蚩尤被黃帝殺死,黃帝把他的頭砍了埋了,把他的頭變成了血楓林。黃帝後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神。


《封禪書》,齊拜八神,三日兵士為師,拜蚩尤。


既然蚩尤能在黃三對抗軒轅,可見蚩尤的能力非同一般。


四.邢田


星天,古代的巨人,和黃帝、蚩尤屬於同一時期。蚩尤戰敗後,獨自用巨斧與黃帝交戰,後被殺。


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興田與帝爭神至此,帝破頭葬長陽山,以乳為目,臍為口,練干氣舞。


根據甲骨文和銘文的記載,星田是人類的象徵,是氏族部落的象徵圖騰。興田可能是華夏民族的一個無名神,但被斬斷後被稱為“天之形”。在《山海經》的原始記錄中,它被稱為“星天”。


但是星田,不管他的本性如何,一般都是一個有著大無畏精神的高超球員。比如胡小玲


是小說《封神演義》中虛構的角色,元氏天尊和太上老君的主人。在神的封印中,可以用統治地位來形容。屬於道教,但道教不承認這個人物的存在。這也是洪俊被放在最後的原因。


文獻中沒有關於洪鈞的記載,但在一些野小說中有,是三清天地之師。傳說在混亂之初,西昆侖有一個生物得到了該生物神器的一個碎片,這個碎片被改造成了一個混合的羅原金仙,名叫鴻鈞老祖。


伏和女媧也出現在沈峰。開場是女媧去火雲洞拜伏羲。在封神中,雖然女媧和但可以看出女媧的地位不亞於鴻鈞。洪鈞之間沒有正面的交流


紂王寫詩褻瀆女媧,女媧怒曰:不報,不見我靈感。被紅燈擋住後,他知道了其中的玄機,於是派了三個惡魔入宮,給朝綱帶來麻煩和混亂。這時候封神文書還沒發,可見女媧可以自己做主,不用請示別人。


伏羲的出現是在武王伐之路上,兩次被瘟疫阻斷。丁於和黃龍派楊戩帶信到火雲洞解葯。黃三在洞府,但他對外面的世界了如指掌。


風神:開幕


混沌初分盤古,太極二儀四象掛。


子天醜人陰出,忌除獸隨巢賢。


燧人取火避食,伏羲先畫卦,後畫陰陽。


神農以草葯治天下,軒轅禮樂聯姻。


王禹知水鴻博少昊五帝人民大廈。


從詩中可以看出,先有盤古,後有隨仁,後有黃三,後有五帝。可以說先有皇帝後有皇帝,所以不管是科學上的神還是其他的皇帝,都應該是在黃三之後。


鴻鈞在天理之下,不能超越黃三。既然黃三在科學上凌駕於上帝之上,能去崇拜的人自然地位和能力都不低。


當沈峰說洪鈞還在盤古面前時,這純粹是有意渲染洪鈞。

⑸ 秦王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儀帝號的皇帝這一名稱是怎樣來的秦始皇確定名號的目的何在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⑹ 有關創新的古代名人事例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魯班大約生於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輸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

他主要是從事木工工作。那時人們要使樹木成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還沒有什麼好辦法。魯班在實踐中留心觀察,模仿生物形態,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鋸子、刨子等。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呢?

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

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⑺ 道教創立的時間在哪一年

道教起源: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道教創立時間:東漢末年,距今1800年。道的思想起源於軒轅黃帝,道家創始人是老子,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

道歷的計算(一) 公元年間:

公元前2697年+公元之年-1年。如2017年為道歷4713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2017年-1年=4713年。

道歷的計算(二) 公元前年間:

例如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是道歷什麼年? 計算: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之年-1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551-1年=2145年, 即孔子出生為道歷2145年。又例如老子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按此計算,老子出生為道歷2125年。

(7)君儀創造擴展閱讀:

道教在東亞、東南亞廣泛流傳,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間信仰深受道教影響,是在道教基礎上形成的新興宗教,道教全真派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重要宗教。在歐美,《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在譯成外文的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

《道德經》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爾等哲學家,萊布尼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卡夫卡、托爾斯泰等文學家,里根、梅德韋傑夫等政治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啟迪。內丹養生、星相醫卜等道教文化也風靡全球,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練太極拳者達1.5億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帶給環保主義者很大的啟示和思考。全真教為世界道教的主流。

⑻ 秦國創始人是誰,秦國是哪個人建立的

秦始皇的先祖在堯舜益.夏商周時期就住在西漢水上游.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禮縣一帶.只有他們養馬突.就得到了西周王氏的賞識.在他們那個時代幾乎跟馬有關系的幾乎都跟他們有關系.像他們的祖先大業.…蜚蠊…非子…秦仲…秦襄公文公父子.就一直住在西垂(甘肅禮縣)還在這里留下了好多千古佳話.詩經秦風.天葭蒼蒼白露為霜所為伊人在水一方.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就產生在這里.由於他們的馬養的好.周天子才給給他們一塊地方.甘肅清水縣秦亭為周天子養馬.後來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賜秦為諸侯.秦國建立.直到後來佔領陝西.一統天下.在說說秦始皇的祖先為什麼姓嬴.因為他們在大禹時期幫忙治水才賜姓嬴.跟山東半島的嬴姓也是分馬牛不相及的.因為秦始皇的先祖一直住在西漢水上游.甘肅禮縣.在那裡生活了千年.才在那裡建立的秦國.三四千年以前甘肅也是水域茂盛.跟現在完全不同

⑼ 中國古代發明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專食之——日食屬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⑽ 人類的造物主是誰造的...

時間只是計量物質在距離上運動的計量單位,不能說時間就是物質

宗教所指的造物主是宇宙的源頭,是唯一的,也是第一個存在,第一種力量,第一種物質

所以根本不存在造物主的造物主,因為造物主創造世界,沒有他之前世界是不存在的

當然也許他只是這個世界的造物主,這個世界的第一存在和第一種力量

他創造這個世界,也就是說他身體之外還有更寬廣的世界,而那個更寬廣的世界當時那個世界的第一個存在第一種力量創造的

就像雞下了蛋,生了雞又下了蛋。。。
也許很難追溯到最初的源頭

沒有物質的地方叫做虛空

虛空中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距離、沒有能量、沒有質量

一切都在一點上,無分彼此

造物主是源頭,是力量,是存在,是物質的

他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物質的

所以物質才是真正的本體

意識是物質運動所造成的現象

造物主在創造世界時首先創造了光明源與黑暗源兩種存在

兩種存在有著相生相剋的屬性,形成兩種矛盾而統一的力量

兩種力量互相沖擊,以至於兩種源物質的分子交錯彼此

交織出了世界萬物

意識、聲音、色彩、味道、形態都是兩種源物質交錯運動中的現象

閱讀全文

與君儀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