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20世紀的偉大發明原子彈

20世紀的偉大發明原子彈

發布時間:2022-07-19 10:37:38

1. 二十世紀有什麼重大發明

二十世紀的重大發明有

1、飛機:1901年8月14日,第一架動力飛機開內始飛行。1933年,世界上第一條正規航線開通,大容大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

2、原子:1900年,德國科學家普朗克發現,原子在裂變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他把這種能量稱為「誇特」,這一發現被譽為世紀性發現。

3、無線電廣播技術:從19世紀收音機發明開始,無線電廣播技術的迅猛發展並配以動畫和影像科技,已大大改變 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4、阿司匹林:1897年,德國人費利克斯·霍夫曼合成乙醯水楊酸,兩年後登記的商品名為阿司匹林,一個世紀以來成了最大眾化的葯品。

5、計算機:裝配有晶體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的計算機帶動了數字科技的發展,使各種各樣的信息轉化為0和1 的二進制形式成為可能。

6、汽車:1913年,美國汽車製造商享利·福特正式啟用他的汽車組裝流水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成了這個世紀擁有決定性影響的一件大事。

7、激光: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誕生。

2. 列舉20世紀中國的重大發明創造

1、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神舟一號」,次日15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在激光技術方面從1961年中國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製成功,上世紀80年代華中科技大學建成了中國第一個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個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3、1975年1月29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試驗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原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4、中國第一架飛機是工程師馮如在1910年製造的一架雙翼飛機,此後中國只有零星製造飛機,並沒有大規模生產。直到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國產飛機初教5完成試飛,並於8月末開始大批生產。

5、1965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

(2)20世紀的偉大發明原子彈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以階級斗爭為綱、曲折前進的三十年(公元1949-1978)

新中國成立後,百業待興,從1949年開始了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

為了適應未來建設的需要,必須培養各種專門人才。

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以後,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這條路線的指導下,國家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方針,開展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同時把「引進技術」作為發展科學技術能力的方向。

「一五」計劃完成後,中國的工業技術力量已經比較可觀。1956年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也是同年,中共中央把「百家爭鳴」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方針。

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大躍進」時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調整時期科學技術發展標志的三大成就:核技術、航天技術、人工合成胰島素。

1961年提前完成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十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標志科學技術發展又步入了正常的軌道。

1966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及》,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是科學技術發展受到嚴重挫折的時期。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幾十年(1978-)

鄧小平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重提他在1975年就曾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從根本上澄清了理論是非,確立了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2年,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方針。

「文革」結束後,雖然也曾發生過關於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的爭論,但通過關於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大討論,在1984年已確立了「有限發展,重點突破」的戰略方針,並以此來發展我國的高技術。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繫上,確定了「注意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的方針,這些方針的確立,都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 20世紀重大的科技發明

20世紀重大的科技發明:

1、軍用飛機。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駕駛自己設計、製造的動力飛機飛行成功。1909年,美國陸軍裝備了第一架軍用飛機,機上裝有1台30馬力的發動機,最大速度68公里/小時。

同年製成1架雙座萊特A型飛機,用於訓練飛行員。至20世紀20年代,軍用飛機在法、德、英等國得到迅速發展,遠遠超過了美國。

2、青黴素。

近代,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1928年,英國科學家Fleming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黴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並沒有把青黴素單獨分離出來。

3、電視機。

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

4、互聯網。

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5、計算機。

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原子彈是如何發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流亡到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得知德國正在加緊研究核裂變的鏈式反應,並禁止被佔領的捷克出口鈾礦石,就馬上意識到德國可能正在研製原子彈。要是讓希特勒這樣的戰爭狂人擁有了原子彈,那人類的未來將不堪設想。

西拉德馬上和其他兩位物理學家找到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希望他憑借自己的威望給美國總統寫信,說服美國政府盡快開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愛因斯坦很贊同他們的看法,欣然在西拉德草擬的信上簽了名,並委託羅斯福總統的朋友和顧問亞歷山大·薩克斯將這封3位科學家聯名簽署的請求信轉交給羅斯福總統。信中針對德國研究鏈式反應的情況,3位科學家一致提出「美國政府應該和研究鏈式反應的美國物理學家們保持經常的聯系」。

據說羅斯福總統一開始並沒有在意此事,只說了一句「這倒是個有意思的想法,不過現在政府沒有精力考慮這個事情」。薩克斯看到總統無意支持此事,很是著急,一夜都在想如何才能說服羅斯福。次日,在與羅斯福共進早餐時,薩克斯說了這樣一席話:「在拿破崙執政時代,一個年輕的美國發明家富爾頓來到了這位法國皇帝面前,建議建立一支由蒸汽機艦艇組成的艦隊。他說這樣的艦隊,無論在什麼天氣下都能在英國登陸。軍艦沒有帆能走嗎?這對於那個偉大的科西嘉人(指拿破崙)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因此他竟把富爾頓趕了出去。根據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爵士的點評,這可以說是由於敵人缺乏見識而使英國得以倖免的一個著名的例子。如果當時拿破崙稍稍動一動腦筋,再慎重考慮一下,那麼19世紀的歷史進程也許完全會是另外一個樣子。」這個故事果然打動了羅斯福總統。他立即叫來了隨從,下令通知政府有關機構組成一個鈾咨詢委員會。

1941年12月6日,也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美國政府正式決定,實施製造原子武器的計劃。這項計劃因其第一總部的所在地而被命名為「曼哈頓工程」。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和陸軍准將萊斯利·格羅夫斯成為領導這個開辟了人類原子時代巨大工程的搭檔。格羅夫斯准將此前曾負責在極短時間里建成五角大樓的建設工程,雖然並不十分明確這項「曼哈頓工程」的性質和意義,但他被告知:「如果你的工作做對了,就將會贏得戰爭。」現在正要求他運用自己出色的工程協調能力來協調10萬名工作人員、13個州的37處設施及12所大學的實驗室的工作;奧本海默博士則負責科學上的領導,率領幾千名高級研究人員來到了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附近的一個用圍牆圍起來的秘密基地里。

因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國並定居下來的義大利傑出的核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也加入到了「曼哈頓工程」。他曾在芝加哥大學領導建造了美國第一個原子能反應堆,為原子彈的研製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數據。但製造核彈還存在著許多技術方面的困難,最主要的問題是鈾的提純問題。當時的科研人員普遍認為,最好的核裂變材料是鈾235。但這種鈾的天然含量很低,只佔0.7%,所以必須用某種方法進行化學分離,以獲得高含量的鈾235。美國政府決定不惜工本,採用多種方法同時進行試驗,以求盡快分離出足夠的高純度鈾235。但是,由於分離鈾的成本太高,再加上人們後來又發現了一種由鈾238嬗變而來的新元素鈈239,也是一種良好的核變材料。因此,可以將分離試驗中剩下的大量鈾238用來製造鈈。

1943年,「曼哈頓工程」進入了具體設計階段。1945年春,3顆原子彈被科學家們造出來了。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深處,在一聲閃耀著令人眩目的光芒的猛烈爆炸聲中,「曼哈頓工程」的工作達到了高潮。在一個離地面約10公里的地下觀測室里,奧本海默博士看到了世界上第一顆鈾原子彈試爆成功後升起的蘑菇雲,禁不住默默地慨嘆道:「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根據專家測算,這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相當於20000噸TNT炸葯。

美國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就成功地試制出原子彈,完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希特勒將一大批極有才華的歐洲核物理學家趕到了美國,為美國聚集了全球實力最強的科學家陣容;二是為了完成「曼哈頓工程」,美國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前後共動員了50多萬人參與實驗,耗費資金22億美元,佔用了全國近1/3的電力。原子彈的研製成功是20世紀在科學協作方面的典型範例。

1945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人們才了解到德國雖然一直在從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但離真正能製成原子彈還早著呢。他們研製核反應堆的設施屢遭盟軍和抵抗組織的破壞,根本無法集中全力製造原子彈。這時,從前建議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們又開始呼籲,要求禁止使用核武器。但科學理論一旦變成了現實,科學家們就根本無法改變它的命運了。6月,當初首倡研製原子彈的西拉德等7名科學家又聯名給美國國防部長寫信,指出原子彈的存在會引起世界各軍事強國的核軍備競賽;7月,西拉德又起草了給白宮(美國總統官邸,後成為美國政府的代稱)的緊急請願信……

但這一切都無助於事——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政府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從此,全世界幾個軍事強國間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核軍備競賽開始了!

5. 二十世紀誕生了很多具有革命性的技術其中最偉大的發明是

1、原子彈

原子彈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沖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內壞作容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2、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用來研究某星球的大氣、輻射帶、磁層、宇宙線、太陽輻射等,並可以觀測其他星體,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造衛星為人造地球衛星,另外有人造火星衛星等人造衛星。

(5)20世紀的偉大發明原子彈擴展閱讀:

和平利用核爆炸的前景確實是令人神往的。歷史將雄辯地證明:人民將徹底埋葬超級大國的原子彈;幾代科學家的辛勤勞動成果,必將完全用來造福於人類。

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公轉的過程如同一艘船在水中前進,所謂的弓形激波層顧名思義便是在太陽風形成的壓強為太陽系「吹起」了一層保護膜,在星際空間中穿行時速度方向上形成的新月形的沖擊波,而被稱為「太陽系的鼻子」的部分則位於天蠍座方向。

6. 第一顆原子彈發明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科技的進步有時卻意外地帶來了人性的退步。是誰發明了第一顆原子彈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帶給人們的是福音還是災難?

原子彈的發明給世界帶來了災難

在20世紀,人們利用鈾或鈈重原子核裂變發明了原子彈,其原理是由於裂變可以在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從而起到殺傷破壞的作用。當引爆爆炸裝置時,核原料超過臨界量,在中子的作用之下,引起核裂變的鏈式反應,在極短的時間內會釋放出巨大能量,發生猛烈爆炸,其殺傷力極強。1945年8月6日9時15分,日本廣島的大地劇烈震顫,一股颶風挾帶著震耳欲聾的吼聲呼嘯而來,瞬間,擁有幾十萬人口的廣島被夷為平地。這是因為美國空軍部隊在這里投擲了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原子彈爆炸時釋放的巨大能量造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巨大的災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各國為了取得戰爭的主動權,開始爭相研製新型武器。在當時,從原子核裂變中獲取巨大能量的實驗已經成功完成,哪一國能夠率先把它轉為實用,造出原子彈,就會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德國在早期核物理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在1938年時,德國物理學家便成功完成了中子轟擊鈾原子核的實驗。只要將這一技術轉為實用就能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納粹德國在1942年6月召開了有關研製發明原子彈的會議,會議由希特勒的軍備部長施佩爾主持,討論原子彈何時能製成。但由於缺乏金屬鈾和重水,研製工作難以順利完成。不久,為德國生產重水的挪威重水工廠還遭到了挪威抵抗力量和英國特工人員的破壞,生產設備嚴重受損。這使德國研製原子彈的工作受阻。外加希特勒對這一花費巨大的工作也缺乏興趣,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少,使得德國最終未能成為第一個發明原子彈的國家。

美國發明了第一顆原子彈

第一顆原子彈一般公認是美國發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搶在納粹德國前面造出原子彈,美國曾專門制訂「曼哈頓工程」計劃,聘請了數萬名科技、管理人員,耗費了20億美元的巨款,經過近六年的研究,終於將原子彈研製成功。

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的費米

當時流亡在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希拉德和義大利核物理學家費米意識到德國存在發明原子彈的危險性,於是他們與另外一些因躲避納粹迫害而流亡美國的歐洲科學家聯合起來,寫信給美國總統,由聞名遐邇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親自送交羅斯福總統。在白宮二樓的書房裡,羅斯福的私人顧問薩克斯講了一個有關拿破崙的故事,故事中由於他不重視發明家富爾頓提出的製造汽船的建議而使作戰計劃受挫,用此來引起羅斯福對研製原子彈的高度重視。促使了美國政府最終下定決心要趕在德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

1939年末,在羅斯福總統的指揮下,美國組成了一個代號為「S-11」的特別委員會。

委員會最初的兩年主要是以研究濃縮鈾以及實現核裂變的鏈式反應為主要工作。但科學家們所需要的鈾235是一種非常稀有的同位素,在當時,全世界的純鈾儲量只有幾克,因此根本問題是要解決如何可以生產10千克純鈾的問題。科學家發現可以採用化學的方法將鈾235轉變成為一種高度裂變的新元素——鈈。之後經科學家們證實,在中子轟擊下的鈈原子同鈾235的原子一樣易於裂變。這意味著用鈈做核炸葯同樣能制出原子彈。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促使美國加快了研製原子彈的進程。

1942年8月11日,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建築部副主任格羅夫斯將軍主持了「S-11」,並同委員會的科學家及高級行政管理人員商議,制訂了名為「曼哈頓工程」的計劃,並建立起一個研究中心。美國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在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上。在這個研究中心裡人才雲集,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排列成行,在有些部門里,博士比辦事員還要多。

在1942年底,科學家成功完成了鏈式反應實驗,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兩年之後,格羅夫斯將軍宣布:美國有望在1945年8月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

1945年7月,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一片荒漠中進行了首次原子彈實驗。原子彈爆炸時發射出耀眼的光芒,熔化了一座幾十米高的鐵塔。有一位雙目失明的婦女在很遠的地方高聲叫喊,說她看見了亮光。當地的報紙則稱:「有一處軍火庫發生了爆炸。」首批用於實戰的兩顆原子彈製造完成,由於這兩顆原子彈的外形一枚瘦長一枚短粗,故將它們命名為「瘦子」和「胖子」。

1945年8月6日,一架B-29轟炸機載著一顆新製成的「小男孩」從提尼安島起飛,將其投在日本的重要軍事港口廣島上空。45秒鍾之後,原子彈在距地面550米高的空中爆炸。在爆炸的中心地區,強烈的光芒使人雙目失明。10億度的高溫使地面上的一切都化為灰燼。城市中到處是死者的殘骸和呻吟的傷者。同年的8月9日,美國又在日本的長崎投下了「胖子」。

事後,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估算,約有三萬五千人死亡,近六萬人受傷。

「小男孩」和「胖子」這兩顆原子彈的投擲,加速了法西斯帝國主義的滅亡,縮短了戰爭的過程。但是美國帝國主義用原子彈殘忍地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這一行徑遭到了熱愛和平與正義的人民的強烈反對。

除了德國和美國在進行原子彈研製外,有些國家也進行了相關研究。1941年10月,英國成立了發明原子彈的政府機構,代號為「合金管」。但是在敵機頻繁空襲的環境下,這一工作很難在英國本土進行。後來,英國政府同意將這一機構並入美國的「曼哈頓工程」計劃。

前蘇聯研製了第一顆原子彈

近年來,有人對美國最先發明出原子彈的傳統說法提出了質疑。根據解密不久的相關檔案,他們提出了新的觀點,認為是前蘇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墨西哥的一家報紙上曾刊登一篇文章報道了這件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納粹德國正在進行鈾原子裂變的試驗時,斯大林也從一些本國的科學家那裡了解到,利用鈾的原子裂變可以研製出殺傷力極大的核武器。此時,前蘇聯研究核物理的主要科學家大部分因在肅反中受到牽連而被關在西伯利亞的集中營里。1938年初,斯大林派人到各個集中營找到了相關的科學家,將他們送往西伯利亞荒原中的實驗基地,由庫爾恰托夫和卡爾察主持原子彈的研製工作。雖然這些科學家曾身陷囹圄,但出於對祖國的熱愛,每天都在實驗室里工作12個小時以上。

1939年3月,希特勒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兵,與蘇聯的戰爭一觸即發。在此危急時刻,斯大林親自在克里姆林宮召開會議,對這些科學家說明:能否先於德國擁有原子彈是關繫到祖國安危的一件大事。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斯大林和科學家們計劃在四年內研製出原子彈。會議召開之後,西伯利亞實驗基地的研製工作更是夜以繼日地進行。斯大林派去的代表也時常提醒疲倦的科學家們牢記斯大林的叮囑。

1941年6月22日,300萬德軍突然向蘇聯發動襲擊。年底時,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前線告急。然而蘇聯政府在全國物資供應緊張的局面下,向西伯利亞實驗基地的供應卻有增無減。隨著蘇軍的頑強反抗,戰局完全扭轉。1943年夏天,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慘敗。蘇聯利用常規武器打敗了德國,因此斯大林對研製原子彈便不再那麼迫切了。在1943年9月,斯大林收到來自西伯利亞的急電,告知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成功,一切已准備就緒,將於9月10日在無人的湖心島上進行試爆。然而斯大林並未前往觀看,只是派了馬林科夫率人前去。

這顆原子彈的重量只有兩年後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小男孩」的1/10。啟動控制裝置後,科學家和觀看試爆的人大多都躲到很遠的地下掩體里。但是物理學家別特爾薩克卻低估了原子彈的威力,未進入混凝土掩體,其屍體被炸得不見蹤跡,成了原子彈的第一個受害者。後來因經費不足,蘇聯研製原子彈的工作被迫延緩下來,直到1949年才試爆了一顆與「瘦子」的威力相仿的原子彈。

但是,事情若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在前蘇聯出版的著作中對此事從未提起,這並不符合前蘇聯喜歡宣傳本國是世界第一的習慣。這就給「誰是發明第一顆原子彈的國家」的問題帶來了諸多疑問。

究竟是美國還是前蘇聯最先發明出原子彈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沒有發明第一顆原子彈,人們很幸運,否則,現在的人們將會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裡呢?

7. 20世紀中國的六項重大發明創造

1,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

2,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3,1965年,完成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它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由於蛋白質和核酸兩類生物高分子有生命現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人工合成了第一個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便突破了一般有機化合物領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領域之間的界限,在人類認識生命現象的漫長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後,合成胰島素工作的簡報發表於1965年《中國科學》(Science China)。

胰島素的全合成開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結構與功能研究、晶體結構測定等結構生物學亦從此開始。多肽激素與類似物的合成,在闡明作用機理方面提供了嶄新的有效途徑,並為我國多肽合成制葯工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4,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於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5,1943年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創立侯氏制鹼法,是將氨鹼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鹼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原料是食鹽水、氨氣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廠用水煤氣製取氫氣時的廢氣。此方法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純鹼的成本,克服了氨鹼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譽,得到普遍採用。變換氣制鹼的聯鹼工藝,是我國獨創,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侯德榜是我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純鹼工業的創始人。他發明的「侯氏制鹼法」使合成氨和制鹼兩大生產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人類化學工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學術界也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

6,1975年5月北京大學漢字信息處理研究室,由王選教授等主持工作,綜合運用精深的數學、計算機等多學科知識,歷經15個寒暑,研製開發成功「華光激光照排系統」,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漢字告別鉛字印刷開辟了通暢大道。對實現中國新聞出版印刷領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它引起當代世界印刷界的驚嘆,被譽為中國印刷技術的再次革命。

(7)20世紀的偉大發明原子彈擴展閱讀:

侯氏制鹼法的發展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從歐洲進口純鹼的道路被阻斷,而當時壟斷中國純鹼市場的英國卜內門洋鹼公司卻囤積居奇,鹼價暴漲。看到這種情況,范旭東先生於1917年在實驗室成功制出了鹼。1920年成立「永利制鹼公司」,1922年請來侯德榜先生作為技術指導,他全身心的投入制鹼工藝和設備的改進上,終於摸索出了索爾維法的各項生產技術。

1924年8月,塘沽鹼廠正式投產。1926年,中國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的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產品不但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日本和東南亞。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華戰爭,把工廠遷到四川,新建了永利川西化工廠。

制鹼的主要原料是食鹽,也就是氯化鈉,而四川的鹽都是井鹽,要用竹筒從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來。由於濃度稀,還要經過濃縮才能成為原料,這樣食鹽成本就高了。另外,索爾維制鹼法的致命缺點是食鹽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說有30%的食鹽要白白地浪費掉,這樣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侯德榜決定不用索爾維制鹼法,而另闢新路。

他首先分析了索爾維制鹼法的缺點,發現主要在於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鹼。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了氯化鈣,這個產物都沒有利用上。

後來他終於想到,能否把索爾維制鹼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制鹼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廠提供,濾液中的氯化銨加入食鹽水,讓它沉澱出來。這氯化銨既可作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為化肥,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食鹽的利用率,還可以省去許多設備,例如石灰窯、化灰桶、蒸氨塔等。於是他又帶領技術人員,做起了實驗。一直進行了500多次試驗,還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把試驗搞成功,使設想成為了現實。

這個制鹼新方法被命名為「聯合制鹼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環境的廢物氯化鈣成為對農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銨,還可以減少1/3設備,所以它的優越性大大超過了索爾維制鹼法,從而開創了世界制鹼工業的新紀元。

8. 原子彈是誰發明的呢

在軍史界都認為,美國在1945年7月試爆的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但是,近年來,有專家根據解密不久的有關檔案,認為蘇聯才是第一顆原子彈的製造國。1938年,斯大林知德國正在試制原子彈,便下令在西伯利亞荒原中設置原子彈實驗基地。1943年9月,他收到基地急電:將於9月10日在一個無人島上爆發第一顆原子彈。


受這場研究熱潮的影響,同時代的蘇聯也積極投身其中。1922年,蘇聯物理學家赫洛賓等人從鐳礦中提煉出了鐳。1935年,庫爾恰托夫發現了人工放射性原子的異構性,1930~1941年,謝苗諾夫創立了核裂變鏈式反應理論,為此他獲了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39年,哈里頓和澤里多維奇從理論上證明了鈾235鏈式裂變的可能性。1940年,弗廖羅夫和彼扎克發現了鈾核自裂變現象。此外,蘇聯科學家柴倫科夫、塔姆,弗蘭克由於其在1934~1937年的核研究而獲195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8年獲諾獎的皮卡察及1962年獲諾獎的朗道也是基於他們在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早期的研究成果。

9. 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歸納起來有四項發明應該是最突出的,他們是各個領域的代表,按時間先後分別是:1青黴素,它的發明挽救了很多生命,代表生物化學。2原子彈,這使得物理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具有劃時代意義。3人造衛星,人類第一次接觸外太空,催使航天技術日新月異。4電子計算機,這個偉大發明不用展開講啦,當然還有很多偉大發明,例如電燈,飛機,內燃機等

閱讀全文

與20世紀的偉大發明原子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