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酸鹼體質之說科學嗎
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為什麼你經常得病,可能是酸性體質惹的禍!」。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爸媽深深地相信著……於是乎,家裡瓶瓶罐罐的鹼性水,鹼性食物,鹼性保健品堆滿桌子。那麼,「酸鹼體質學說」真的存在嗎?「酸鹼體質」本身就是一個偽理論。人體時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其中很多反應對酸鹼度十分敏感,但人體有一套有效的調節系統,使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波動。也就是說,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改變人體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人體變得酸性更強。至於「酸性體質生女,鹼性體質生男」,更是無稽之談。
在日常生活中,測人體酸鹼度需通過抽血檢查多項生化指標來判斷,如:血液PH值小於7.35為失代償性酸中毒,PH值大於7.45為失代償性鹼中毒。另外,還要檢查其他生化指標,進一步判斷是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鹼中毒還是代謝性鹼中毒。腎臟是調節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膳食條件下自尿液排出固定酸的量比鹼多,故尿液PH值一般在6.0左右。根據體內酸鹼平衡的實際情況,尿液PH值可降至4.4或升到8.2。此外,所謂過酸、過鹼,從醫學上來講就是酸鹼平衡失調,即酸中毒或鹼中毒,一般來說比較嚴重了,需要到醫院就醫或住院治療,不是通過吃保健食品可以調節的。
人體組織十分精密,對於酸鹼度有極強的調節能力,食物自身的酸鹼性和胃裡的酸、腸道里的鹼相比,弱得可以忽略不計,根本不可能改變原本穩定的酸鹼值。無論多吃酸性食物還是多吃鹼性食物,人體都會將其調節過來。同時,人體各器官的酸鹼程度都不一樣,不存在所謂的「酸性體質」「鹼性體質」。例如胃是強酸性,但是距離胃不到幾厘米的十二指腸卻是強鹼性。
因此,「酸性體質」之說是一個「偽學說」,其實,對於「酸鹼體質」這一類的謠言,分辨起來並不難,只要肯用心查閱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就能夠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之處。養生本意是好,但對於形形色色的養生理論,我們還是應該保持警惕。對於身體而言,均衡膳食勤加鍛煉就足夠了。另一方面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我們應該及時去正規的醫院檢查治療。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貳』 是誰發現"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他獲得了國際上什麼獎項
流言專家指出,採用合理的方法改善酸性體質,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
首先,多吃富含鹼性物質的食品。
英國最佳營養協會的創始人帕特里克在他的《營養聖經》中提議:日常飲食中,應該有80%的鹼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但是,事實上,我們在平常的飲食中很難將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的比例控制在1:4,這就需要通過補充一些高鹼性的功能性食品來進行調節。
其次,配合改變飲用水質,用微鹼性的水來代替自來水、純凈水,創造體內微鹼環境。
再次,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時進行適量的運動,杜絕不良嗜好。
體質的酸性化是萬病之源——千萬記住1:4。
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而基本上,所有的肉類都屬於酸性,絕大部分的蔬果類都屬鹼性。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RAGNAR BERG博士說:如果想維持健康的身體,每攝取20%的酸性食物,就需要80%的鹼性食物。可見,當你每一天吃進肚子內的食物都是酸性為多,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體質酸性過高,進而患上各種慢性瘓病。
大致上,您每吃一份肉,就需要吃至少四份以上的蔬果才能平衡其帶來的酸性,加上各種輻射、污染、壓力、壞心情等也會令身體酸性化。這就是為何只有10%的人體質是鹼性的。
日本醫學博士柳澤文正用實驗證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體質;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生物化學家Otto Warburg博士認為缺氧的環境使正常細胞癌變,而體液酸化是導致缺氧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
A)癌症不能在弱鹼性的人體中形成;
B)癌症只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
C)如果你有癌症,說明身體是酸性的;
D)癌症只能在一個酸性的身體擴展;
E)如果你的身體變成弱鹼性,癌症不能擴展;
F)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體PH值,讓你的身體轉變成弱鹼性,不管你得的是什麼癌症都有轉變和被治好;
G)不管你的情況多麼糟糕,哪怕只能活6個月,如果你能轉變你的身體PH值到弱鹼性,你的癌症就不會擴展,就會好;
H)不用擔心你的家族中你的媽媽、爸爸或任何人有癌症,只要你的身體是弱鹼性的,你不會得,如果你已經有了,它將會轉變;
J)癌症都是在酸性體液中生存的,沒別的。如果你的身體是酸的,你就會得癌症。如果是弱鹼的,你就不會得癌症。如果你已有了癌症,只要你能調整你身體的PH值到弱鹼性,癌症就會離你而去。
食物酸鹼一覽表 :(略)
★酸鹼體質自我測試 :(略)
展開
真相這個說法毫無科學道理。該流言中描述的「科學家」,要麼完全得不到科學界的認可,屬於「偽科學」;要麼是上個世紀中葉之前的「舊假說」,已經被完全推翻;要麼完全查無此人。
論證
流言當中提到的那些專家都是怎麼回事呢:
1 英國最佳營養協會的創始人帕特里克
Patrick Holford,英國營養學家、作家,在其著作中推廣諸如「正分子營養療法」的養生方法,主流科學和醫學認為其中許多觀點是偽科學觀點。「80%的鹼性食物、20%的酸性食物」的攝食建議廣為流傳,卻未見相關科研文獻論證。[1]
2 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
根據「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項信息,對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進行搜索,結果查無此人。因此也找不到相關言論。[2、3、4]
3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RAGNAR BERG博士
Ragnar Berg (1873-1956)確實是一位營養學家。但他並非美國人。他在瑞典出生,大部分時間在德國工作,文章也用的德語撰寫。[5]這是一位20世紀早期的營養學家,這個時代,人類認識自身的能力還比較有限。現在人類的知識已經大大刷新了當年的許多觀念。「如果想維持健康的身體,每攝取20%的酸性食物,就需要80%的鹼性食物。」出處疑似網友歸納,未找到原文描述。[6]
4 日本醫學博士柳澤文正用實驗證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體質
根據姓氏柳澤(柳沢,Yanagisawa)以及醫學博士身份進行查詢,查無此人。
「用實驗證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體質」這一說法,可能來源於對Herman Aihara的文章 《Acid and Alkaline》中「Dr. Yanagisawa observed the blood of two leukemia patients: one, a survivor of the atomic explosion on Hiroshima,and the other a fisherman who suffered from atomic bomb radiation near the Bikini Island inthe Pacific. He observed these patients to have blood low in calcium andmagnesium ions, which means an acidic con
『叄』 是誰發現「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他獲得了國際上什麼獎項
流言專家指出,採用合理的方法改善酸性體質,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 首先,多吃富含鹼性物質的食品。 英國最佳營養協會的創始人帕特里克在他的《營養聖經》中提議:日常飲食中,應該有80%的鹼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但是,事實上,我們在平常的飲食中很難將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的比例控制在1:4,這就需要通過補充一些高鹼性的功能性食品來進行調節。 其次,配合改變飲用水質,用微鹼性的水來代替自來水、純凈水,創造體內微鹼環境。 再次,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時進行適量的運動,杜絕不良嗜好。 體質的酸性化是萬病之源——千萬記住1:4。 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而基本上,所有的肉類都屬於酸性,絕大部分的蔬果類都屬鹼性。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RAGNAR BERG博士說:如果想維持健康的身體,每攝取20%的酸性食物,就需要80%的鹼性食物。可見,當你每一天吃進肚子內的食物都是酸性為多,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體質酸性過高,進而患上各種慢性瘓病。 大致上,您每吃一份肉,就需要吃至少四份以上的蔬果才能平衡其帶來的酸性,加上各種輻射、污染、壓力、壞心情等也會令身體酸性化。這就是為何只有10%的人體質是鹼性的。 日本醫學博士柳澤文正用實驗證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體質;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生物化學家Otto Warburg博士認為缺氧的環境使正常細胞癌變,而體液酸化是導致缺氧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 A)癌症不能在弱鹼性的人體中形成; B)癌症只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 C)如果你有癌症,說明身體是酸性的; D)癌症只能在一個酸性的身體擴展; E)如果你的身體變成弱鹼性,癌症不能擴展; F)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體PH值,讓你的身體轉變成弱鹼性,不管你得的是什麼癌症都有轉變和被治好; G)不管你的情況多麼糟糕,哪怕只能活6個月,如果你能轉變你的身體PH值到弱鹼性,你的癌症就不會擴展,就會好; H)不用擔心你的家族中你的媽媽、爸爸或任何人有癌症,只要你的身體是弱鹼性的,你不會得,如果你已經有了,它將會轉變; J)癌症都是在酸性體液中生存的,沒別的。如果你的身體是酸的,你就會得癌症。如果是弱鹼的,你就不會得癌症。如果你已有了癌症,只要你能調整你身體的PH值到弱鹼性,癌症就會離你而去。 食物酸鹼一覽表 :(略) ★酸鹼體質自我測試 :(略) 展開 真相這個說法毫無科學道理。該流言中描述的「科學家」,要麼完全得不到科學界的認可,屬於「偽科學」;要麼是上個世紀中葉之前的「舊假說」,已經被完全推翻;要麼完全查無此人。 論證 流言當中提到的那些專家都是怎麼回事呢: 1 英國最佳營養協會的創始人帕特里克 Patrick Holford,英國營養學家、作家,在其著作中推廣諸如「正分子營養療法」的養生方法,主流科學和醫學認為其中許多觀點是偽科學觀點。「80%的鹼性食物、20%的酸性食物」的攝食建議廣為流傳,卻未見相關科研文獻論證。[1] 2 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 根據「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項信息,對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名單進行搜索,結果查無此人。因此也找不到相關言論。[2、3、4] 3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RAGNAR BERG博士 Ragnar Berg (1873-1956)確實是一位營養學家。但他並非美國人。他在瑞典出生,大部分時間在德國工作,文章也用的德語撰寫。[5]這是一位20世紀早期的營養學家,這個時代,人類認識自身的能力還比較有限。現在人類的知識已經大大刷新了當年的許多觀念。「如果想維持健康的身體,每攝取20%的酸性食物,就需要80%的鹼性食物。」出處疑似網友歸納,未找到原文描述。[6] 4 日本醫學博士柳澤文正用實驗證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體質 根據姓氏柳澤(柳沢,Yanagisawa)以及醫學博士身份進行查詢,查無此人。 「用實驗證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體質」這一說法,可能來源於對Herman Aihara的文章 《Acid and Alkaline》中「Dr. Yanagisawa observed the blood of two leukemia patients: one, a survivor of the atomic explosion on Hiroshima,and the other a fisherman who suffered from atomic bomb radiation near the Bikini Island inthe Pacific. He observed these patients to have blood low in calcium andmagnesium ions, which means an acidic con
『肆』 酸鹼在人身體里起什麼作用
LZ你好:
現代科學是用PH值來表示食物、葯品以及其它生物體的酸鹼度。
PH值,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准。
這個概念是1909年由丹麥生物化學家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提出。P代表德語Potenz,意思是力量或濃度,H代表氫離子(H+)。
通常情況下,PH值是一個介於0和14之間的數,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酸性,當PH>7的時候,溶液呈鹼性,當PH=7的時候,溶液為中性。
現代醫學提出了人體的酸鹼性理論,但是這個理論一直在研究階段。
人體酸鹼性不同於其它物體的酸鹼性,人體各個器官、血液、體液各有不同的健康酸鹼度(標值):
·人體血液的PH標值在7.35~7.45之間,低於7.4的就開始偏離健康酸鹼度值。低於7.35的會引起酸性中毒。
·人體尿液的PH標值在6.0左右,低於這個標值的就是酸性尿液。比如一般的痛風病人尿液的PH值在4.4~5.0之間,個別嚴重的還會低於4.4。
·人體皮膚的PH標值一般在6.0左右,高於此值會降低皮膚的抗病能力。
·女性陰道的PH標值應在4.5以內,高於這個值就容易感染細菌。高於5.5就可以肯定是有炎症。
·人體胃內溶液的PH標值在1~3之間。
·人體唾液的PH標值在7.0左右。
美國BHL首席技術專家,美國著名科學家,安可健產品發明人Sang Whang先生提出了最新的人體酸鹼性的理論,其中有以下主要觀點:
1、人體體質確實有酸鹼性。這個結論目前在醫學界是大家公認的,並不存在分歧。
2、正常人體的體液正常pH值精確保持在7.35 ~ 7.45之間,也就是呈弱鹼性的時候是最佳狀態,而且要求非常嚴格,高一點低一點都不行。只有過量服用和接觸化學鹼或者化學葯物,才會形成人體過鹼,造成鹼性中毒(如痛風病人過量服用抗痛風葯,會造成秋水仙鹼中毒)。
3、酸性體質的三元酸性界定法:
人體血液PH值,尿液的PH值,唾液PH值(三元)都低於標值的人體稱為酸性體質人體(所以酸性體質並不是整個人體組織都是酸性)!
經檢測,如果人體血液PH值低於7.4,尿液PH值低於5.5,唾液PH值低於7那就可以判定為酸性體質。
4、酸性體質對人體非常有害,健康人體質呈鹼性。
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人的體質有沒有酸鹼之分
正因為有這么多復雜而強大的調節機制,所以人體的酸鹼度保持得相當穩定,僅僅依靠吃某些食物就產生明顯的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反過來說一旦體內pH值變化明顯超出了7.35-7.45這個范圍,往往就意味著機體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例如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產生酸中毒的疾病,如休克、心衰、呼衰、腎衰等,都是非常嚴重的疾病。相對來說發生鹼中毒的情況比較少見,臨床多見的有電解質紊亂、液體容量不足等。一旦人體出現明顯的酸鹼平衡紊亂,幾乎毫無例外需要進行積極救治,否則時間長了就可能產生危及生命的後果。而所謂的「鹼性體質」可以預防癌症、動脈硬化等等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依靠服用某些食物讓身體保持鹼性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那些食物或者葯物真有那麼大作用的話,那它對服用者的生命都可能造成危險,還談什麼保健作用呢。
作者: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急診危重病科
王學敏 主任醫師
『陸』 到底有沒有「酸鹼體質」之說
謠言:
人體分「酸鹼體質」,「鹼性飲料」能改變人的體質,治病防病。
辟謠:
人體酸鹼平衡是醫學中非常基礎並且重要的理論之一,其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1884年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提出酸鹼電離理論,認為凡是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都是H+的化合物是酸,電離出陰離子全是OH-的是鹼。
1923年丹麥化學家布朗斯特和英國化學家勞瑞又進一步提出質子酸鹼理論,指出酸鹼反應的實質是兩對共軛酸鹼對之間的質子傳遞,是由較強的酸與較強的鹼作用,生成較弱的鹼和較弱的酸的過程。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人體是一個精密而強大的酸鹼平衡系統,能夠將血液中的pH值精確的維持在7.35-7.45這么一個狹窄的范圍內,而且一旦偏離這個范圍,細胞和器官的功能就可能受到極大的影響,不能正常工作了。
人體調節酸鹼平衡的機制非常復雜。首先血中含有大量的化學緩沖對如碳酸氫鹽、磷酸鹽和蛋白質,它們通過化學反應快速發揮緩沖作用,隨時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或者鹼,維持體內pH值的穩定。其次肺臟也在維護體內酸鹼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它通過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減少碳酸的形成,調節體內酸鹼平衡。一些老慢支病人,由於肺功能下降導致體內二氧化碳蓄積,就可能產生呼吸性酸中毒。腎臟是體內維持酸鹼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它可以排出體內多餘的酸或者鹼,從而穩定機體pH值。嚴重的腎功能衰竭患者,往往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這種時候就必須藉助人工替代腎功能的機器來幫助患者排出酸性代謝產物,恢復人體正常酸鹼平衡。雖然腎臟調節作用起效緩慢,往往要幾天時間才見到明顯的效果,但是其調節能力卻相當強大。
正因為有這么多復雜而強大的調節機制,所以人體的酸鹼度保持得相當穩定,僅僅依靠吃某些食物就產生明顯的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反過來說一旦體內pH值變化明顯超出了7.35-7.45這個范圍,往往就意味著機體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例如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產生酸中毒的疾病,如休克、心衰、呼衰、腎衰等,都是非常嚴重的疾病。相對來說發生鹼中毒的情況比較少見,臨床常見的有電解質紊亂、液體容量不足等。一旦人體出現明顯的酸鹼平衡紊亂,幾乎毫無例外需要進行積極救治,否則時間長了就可能產生危及生命的後果。
而所謂的「鹼性體質」可以預防癌症、動脈硬化等等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依靠服用某些食物讓身體保持鹼性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那些食物或者葯物真有那麼大作用的話,那它對服用者的生命都可能造成危險,還談什麼保健作用呢。很多騙人的「理論」,往往就是利用大家對於科學知識的一知半解,借科學之名行謀財之實。
辟謠專家:王學敏,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急診危重病科主任
復核專家:楊衛彬,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2020 專家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辟謠
『柒』 如何分辨酸鹼體質
酸鹼體質是什麼?
酸鹼體質學說認為:人體體液的pH值應處於7.35~7.45 的弱鹼狀態才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數人由於生活習A及環境的影響,體液pH值都在7.35 以下,他們的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被稱為酸性體質。
目前這個理論已被證實為謠言,「人體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楊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並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
為什麼這個理論被否定?
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會產生酸性代謝物和鹼性代謝物,人體中有三個系統能夠進行酸鹼調節,使酸鹼度穩定在一定范圍之內。
體液能夠平衡酸鹼,腎臟可以使多餘的有機酸隨尿液排出,呼吸也會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因此,人體體質不可能呈酸性。
雖然在醫學臨床中確實有發生酸中毒的情況,但並不是因「酸」而起,而是由於某些葯物或疾病誘發了酸中毒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