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干支是誰發明

干支是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2-07-17 00:55:30

1. 干支紀年法是誰的發明是從那一朝代開始實行的

干支紀年據說出自黃帝時代,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乾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2. 中國干支紀年法起源於何時 ,何人創立

干支紀年傳說出自黃帝時代。實際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以後。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干支紀年。可是,這就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此時,干支紀年也有使用,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由此知,西漢時期的干支紀年存在與太歲紀年轉換的一些混亂。到東漢時,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樣。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從此干支紀年固定下來,並一直延續至今未再混亂。但是用天乾和地支搭配紀日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何人創立,已無可考。

3. 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到底是誰發明的起源是什麼呢

而十二地支代表的是:子、丑、寅、卯、辰、巳、未、申、酉、戌和亥。子是孳,它是指萬物繁殖都是在陽氣之下;丑是紐,代表著系的意思;寅是移,是指萬物萌芽剛出來;卯是冒,它是指萬物都在茁壯的生長;辰是震的意思,是指萬物經過震動而生長;巳是起,是指萬物在這個時候不得不都反抗起來了;午是仵的意思,是指萬物都已經枝繁葉茂了;未是味道的意思,萬物開始衰退;申的意思是指萬物的身體已經長成了;酉是指萬物成熟了開始老化了;戌是指萬物已經消滅了;亥是指萬物已經只剩下了果核。

4. 天乾地支究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一些學者從我國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為駁干支外來說,《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稿》這本書說道,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5. 干支紀年法是誰的發明

干支紀年據說出自黃帝時代,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乾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6. 天乾地支的發明者究竟是誰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乾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麼,干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侖尚書正義》解釋說: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梁啟超在《國文語原解》中認為,天乾地支這二十二個字,頗為奇異復雜而不可思議。他主張干支應與羅馬、腓尼西亞(腓尼基)和希臘文的字母等同起來看待。並在《飲冰室合集》中,從字形和讀音上揭示彼此間的聯系,以為中西自古以來的字形與讀音,屢經變遷,若從兩方面盡搜羅其異形異音而校合之,安此二十二文,非即腓尼西亞之二十二母乎?按梁氏的觀點,
中國古代干支紀法的發明,似乎與腓尼基的二十二字母有關聯。
然而,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以往人們對干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干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制。至於十二地支,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人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人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於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盡管,郭、梁的說法影響較大,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為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於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彤成六十日廣個循環的紀日法。
中國古代的干支紀法,究竟是誰發明的?最早出現於何時?看來這個謎並沒有完全解開。

7. 干支紀年法是如何紀年的是何人發明的

干支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在所有的紀年歷法裡面時間最長,最早可達上古時期。干支其實是一個總稱即天乾和地支。把天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下來,正好一周就是六十,然後也是一周一周地排,循環下去,然後就把這個叫做干支表。每一個干支表的起點就是立春。

干支紀年法到底是誰發明的,無法考據。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可以知道干支紀年的出現時間,但是卻無法從已知的資料裡面得知發明者。干支紀年法,可以和現在國際上使用的一個歷法並列。干支紀年法其實遵循的就是宇宙上一些天體運動規律,也算是我國現在使用的陽歷和陰歷的結合。干支紀年法的使用時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8. 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是誰根據什麼發明的

中國的傳統《易經》文化,博大精深,但萬變不離其宗,始終離不開12天乾和地支的循環搭配。

這些天乾和地支是怎麼來的?

宋朝易學大師徐子平,編寫的古籍《淵海子平》一書中談到,這與上古時期的聖賢智慧有關。

「蓋聞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陰陽寒暑未分也。在上則無雨露,無風去,無霜雪,無雷霆,不過杳合而冥冥。在下則無草木、無山川,無禽獸,無人民,不過昧昧而昏作。是時一氣盤中結,於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極生土。」

上述文言中談到,在此天地混沌如胚胎狀的生命一樣,自然萬物一切還處於蒙昧狀態。太易指的是一片虛無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水,故水數為「1";太初指的有氣無體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火,故火數為「2」;太始指的是有形無質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木」,故木數為「3」;太素指的是有質無體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金,故金數為「4」;太極指的是形體兼具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土」,故土數為「5」。




什麼意思呢?《易經》中說,「甲」、「乙」五行屬木,有萬物撕裂外殼萌芽而出之意,各種草木開始生長,但枝蔓彎曲還沒有伸展。

「丙言萬物炳然著見,丁言萬物壯實之形。」《易經》中丙丁二乾的五行屬火,丙丁指的是萬物蓬勃發展、壯實的階段,猶如人已成年。

戊和己的五行屬土,土主稼牆 。古書稱:「戊者,茂也,萬物開始茂盛;己是紀,言物有形,萬形各有自己的形狀。」

天干中的庚和辛五行代表為金,指萬物茂盛之時,就會受到蕭殺和剋制,也就是收割的階段。

天干「壬」通「妊」,陰陽之交,萬物懷妊至而萌也。「癸」代表著收藏,冬天的土壤已經平復,萬物也可以被估量了。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文獻:《易經》、《四庫全書》等;

9. 干支紀年法是誰發明的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干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認為,以往人們對干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干」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制。至於「十二地支」,起源於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入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入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於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一特有現象。為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干支紀年法是西漢時候出現及使用的,歲星紀年法是東周時候出現及使用的,殷商甲骨中那個是干支記日法,不是干支記年法,殷商記年使用數字不是干支,干支在時間上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夏朝,但是干支用於紀年側是西漢才開始出現及使用,可以這樣說,殷商時期雖然出現了干支記錄時間,但是那時還不完善,在甲骨上出現的干支對於考古學家來說也是很頭痛的,只能考察出時日,而不知年月

閱讀全文

與干支是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