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總數

發明總數

發布時間:2022-07-15 05:23:00

A. 2015年中國葯類申請專利總數有多少

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都會對專利的相關情況進行統計,並公布的,可以到其回官網查詢。
2014年,答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23.3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6.3萬件,比去年增長了近2萬件。在國內發明專利授權中,職務發明專利授權14.6萬件,佔89.6%;非職務發明專利授權1.7萬件,佔10.4%。
2014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不含港澳台)依次為:北京(23,237件)、廣東(22,276件)、江蘇(19,671件)、浙江(13,372件)、上海(11,614件)、山東(10,538件)、四川(5,682件)、安徽(5,184件)、陝西(4,885件)、湖北(4,855件)。

B. 誰知道20世紀里發現跟發明的數量大致有多少有沒有數據統計急急急!謝謝!

20世紀人類的發明有許多,以下是一個不完整的統計,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激光、原子能、半導體和計算機。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這是一本驚世核俗的書;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1年,諾貝爾獎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獎;

1902年,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碧藍的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包含了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理論:狹義相對論;

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體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體,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福雷斯特因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無線電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洗衣機由美國芝加哥人費歇爾設計製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現代化客輪「茅利塔尼亞」號第一次成功橫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發現,使人類認識並可以利用的化學元素的實際數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德國、日 本、加拿大、美國等對磁懸浮列車進行了反復試驗;

1912年,第一塊霓虹燈廣告出現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維生素;

1912年,法國人發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條汽車生產線開始應用;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17年,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細菌的天敵:噬菌體;

1921年,挪威氣象學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氣環流圖案,從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氣運動的規律;

1921年,對結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進行人體試種,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誕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問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類完成首次環球飛行;

1925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一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量子力學第一定律;

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第一次推出電視系統;

1928年,青黴素問世,開創醫學新紀元;

1928年,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被發現:地幔對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鍾問世;

1931年,拉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建起;

1931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這是「人類的第三隻眼」;

1932年,美國專家研製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博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1933年,「尼龍之父」卡羅瑟斯的發明,引起一場全球性的尼龍騷動;

1935年,第一個實用雷達裝置發明成功;

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整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電望遠鏡在英國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羅兄弟獨立設計發明圓珠筆,使整個人類受益非淺;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無籽西瓜;

1942年,在義大利科學家費米領導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成功運行,這標志著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1943年,荷蘭醫生科爾夫製成了第一個人工腎臟,首次以機器代替人體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電子數字電腦,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科學家發現,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與圖象重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確測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14測年法的發明,對於考古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1947年,第一台微波爐問世,掀起了炊用爐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1948年,美國工程師香農發表兩篇有關「通信的數學理論」的文章,系統地討論了通信的基本問題,由此奠定了資訊理論的基礎;

1950年,信用卡問世,「一卡走天下」的時代到來;

1951年,美國的克羅斯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實用的磁帶錄像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試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4年,美國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行處女航,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1954年,蘇聯建成並正式啟用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開始;

1954年,美國生物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並進行了首批臨床試驗;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類進入太空時代;

1958年,美國人發現激光,兩年後的1960年,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

1959年,美國工程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

發明於16世紀的抽水馬桶在本世紀開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誇克模型,並預言這種非凡的粒子不僅存在,而且正是這種粒子構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師創造了斷手再植的奇跡;

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集成電路的通用

1964年,中國一所農校的教師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國農業從此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

1964年,美國貝爾公司推出電視電話;

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

1967年,南非開普敦成功進行了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8年,美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瑪·挑戰者」號的科學考察船開始處女航,目的是深海鑽探。經過15年的航行,不僅驗證了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說,而且還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網際網路;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飛船發射升空。21日11時56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標志著人類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蘇聯用「質子」號火箭將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送入地球軌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問世,被稱為第一代微處理器,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誕生;

1972年,CT掃描儀在英國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建成,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國人威廉·米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電子游戲機;

1976年,美國開始使用第一代無繩電話系統,行動電話逐漸成為現代「順風耳」;

1977年,美國宣布研製出了中子彈並開始投入生產和裝備部隊;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嬰兒在英國哇哇墜地,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

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國耗資100億美元,第一次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上天,使之成為自由往返於天地間的航天器;

1982年,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研製出高純度、高效的乙肝疫苗;

1983年,數字式電視機由美國研製成功;

1983年10月,中國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發明了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計算機漢字輸入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1984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體電腦;

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實施,標志著人體「生命之書」掀開第一頁;

1991年,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環球網(萬維網)正式露臉,這張無形之網使人們相互傳遞信息猶如在網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與世隔絕的「生物圈2號」中生活了兩年之久的8位科學家,平安地走出這一人造小世界,標志著美國「生物圈2號」計劃首次試驗結束;

1993年,美國將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設計劃,一時間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為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1994年,與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香港新機場工程、中東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選世界超級工程的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5年6月,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成功,標志著人類在空間活動中的國際合作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1997年2月24日,多利羊問世,克隆技術給全世界帶來了震撼;

1997年,美國探路者號火星探測飛船成功地在火星著陸,科學家們相信,終有一天人類登上火星將不僅僅是夢想;

1997年5月11日,在歷時9天的比賽中,IBM超級計算機「深藍」以兩勝、三平、一負的成績,戰勝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這次人機大戰在世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1998年6月3日,北京時間清晨6時06分,探索宇宙本源的人類第一個高能物理實驗「阿爾法磁譜儀」搭載美國「發現」號太空梭順利升空,幾千年來,人類第一次直接觀測宇宙空間的帶電粒子;

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質子火箭載著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物艙順利升空,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國際空間站建設正式開始。

C. 發達國家 的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是多少

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都在30件以上。

D. 21世紀的最大發明至少寫5個

2000年6月26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草圖終於繪制完成,我國科學家參與並高質量地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百分之一的測序任務表明中國科學家有能力起躋身國際科學前沿,並做出重要貢獻。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今年繪制出。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舊,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

2000年12月21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它與2000年10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起構成了「北斗導航系統」。這標志著我國將擁有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 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001年1月1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1月16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准確返回並成功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在新世紀的首次發射,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志著我國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納米技術領域屢創佳績

我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研究方面,居於國際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發現納米金屬的「奇異」性能―超塑延展性,納米銅在室溫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繞,被譽為「本領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無空隙納米材料是如何變形的」。從總體看,目前我國有關納米論文總數排行世界第四,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國際上佔一席之地。

2000年11月29日,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台具有人類外觀特徵、可以模擬人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類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2001年3月,國家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863」計劃自1986年3月實施以來,共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863計劃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距離明顯縮小,開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有很大進步。

E. 重慶郵電大學共有多少項發明專利其中,專利申請數量前五名的老師是哪些

截止2013年11月5日,在中國,重慶郵電大學共提出503項發明專利申請,其中,授權且維持中的發明專利172件,審查中的298件,被駁回的專利申請或放棄的專利33件。專利申請數量前五名的發明人分別是王平57件,陳前斌44件,張毅23件,劉宇23件,謝顯中22件。

F. 21世紀中國有哪些重大發明

1、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及其他動物。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並稱為三大科學計劃,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被譽為生命科學的「登月計劃」。

4、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隨著北斗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5、一箭三星的成功發射

1981年9月20日,中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科學實驗衛星9號」。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重大突破。所謂一箭三星是指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3顆衛星是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和實踐二號乙。這次發射當時在世界引起了轟動。

2017年11月21日12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視頻04、05、06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成功。

G. 爾康制葯公司的專利和發明數量和質量如何

公司擁有129個葯用輔料批准文號,149個成品葯批文和46個原料葯品種,還擁有授權專利168項,其中141項為發明專利,在行業內都屬於很高水平的了。

H. 古代有什麼發明

洛下閎 天文學 漢代 赤道式儀器 洛下閎--中國漢代天文學家。改創了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蘇頌 天文學 宋代 天象儀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有 8 人高,每層有門,一到時間門開,木人出來報時。(後面有漏壺和機械繫統)。

莘七娘 10 世紀 孔明燈,走馬燈 莘七娘——在10世紀時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同時發明了走馬燈,這是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裴秀 224~271 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 裴秀——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馬鈞 機械設計 三國時代 龍骨水車(又叫翻車) 馬鈞——魏國人,傑出機械設計和創造家。三國時代創制了龍骨水車(又叫翻車),他能連續提水,灌溉用的水機具——桔槔。結構非常巧妙,有天下之名巧之稱

李春 橋梁設計 605~617 趙州橋 李春—— 605~617 年,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有名的趙州橋就是他設計的。

丁緩 發明家 漢代 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丁緩——漢代,在 180 年生於長安。發明的物品有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有長安巧工之稱。

沈括 科學家 宋朝 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沈括—— 1031~1095 年,宋朝科學家,石油命名最早由他提出。

蔡倫 62~121 紙 蔡倫—— 62~121 年,蔡倫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 105 年將此發明報皇帝。於 114 年被皇帝封為龍亭侯。當時人稱紙為蔡侯紙。 12 世紀,造紙術間接傳到歐洲。 13 世紀,蒙古人用蔡侯紙在波斯發行第一批紙幣。 14 世紀,朝鮮、越南、日本也開始使用紙幣。紙牌然後經由阿拉伯國家再傳到歐洲。

畢升 1041~1048 活字印刷術 畢升—— 1041~1048 年,中國北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杜詩 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孫子 三國時期 孫子算經 孫子—— 300 年,乘余定理的起源一題為「物不知數」,寫了「孫子算經」一書系統論述了籌算記數制。

秦九韶 數學 1202~1247 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秦九韶—— 1202~1247 年,中國數學家。寫有《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 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

李治 數學 測園海鏡 李治——中國數學家,著有「測園海鏡」是中國第一本系統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墨子 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石申 天文學 戰國時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戰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漢後,人們尊稱「天文」一書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書中還記有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並稱之「少陽」已認識到能自身發光。

劉焯 天文學 隋代 《皇極歷》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創制了《皇極歷》,他首先考慮到了日、月視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同時他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一行 天文學 唐代 《大衍歷》 一行--唐代天文學家。他編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大衍歷》,它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早在公元前 13 世紀,中國人以太陽和月亮運動為依據,創立了一種陰陽歷法。

楊忠輔 文學家 南宋時期 《統天歷》 楊忠輔--中國南宋時期天文學家。他創制了《統天歷》,他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許多記載,你可以去看看。《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葯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醫葯、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佔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佔全書的46%。

I. 為什麼發明人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

上海發明協會的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申請的專利大都是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數量很少,這也是一個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例如,2011年全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58萬5467件;發明專利申請量52萬6412件。2012年全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74萬0290件;發明專利申請量65萬2777件。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國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主題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專利保護的主題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無固定形狀的產品和技術方法。其中無固定形狀的產品包括:氣體、液體和粉沫狀物質。由於上海的發明人做出的發明大都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有的發明人誤認為只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不能申請發明專利,所以凡是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都去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就必然造成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數量多,發明數量申請量少。
由於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的審查程序不同,實用新型專利只進行初步審查,不進行實質審查;發明專利則既進行初步審查又要進行實質審查。初步審查只要求具有相對新穎性,即審查員只需憑經驗來判斷是否具備新穎性,不需要通過檢索來判斷。而發明專利則要求絕對新穎性,審查員要通過檢索國內外公開出版物和專利文獻來判斷是否具備新穎性。這就造成實用新型專利批准容易,發明專利批准難。發明人為了能夠獲得專利批准,便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樣也造成了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多,發明申請量少。
由於專利法規定的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審查程序不同,發明人向專利代理機構咨詢時,代理人都會說:申請實用專利專利,保證能夠批准;發明專利則不能保證批准。這說的是實話,但同時也給發明人一個印象,發明專利批准難度大,還是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保險。
首先,要准確理解法律。發明專利保護的主題,包括了有固定形狀的產品,所以有固定形狀的產品,也可以申請發明專利。我最近接觸不少上海的發明朋友都向他們推薦同一個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發明,既申請發明專利,又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就是我們所稱的一案兩申請。一案兩申請要注意發明和實用新型兩個專利申請文件要同一天提交,無論是到專利局面交、還是郵寄、或者是電子文件申請的方式,都要在同一天進行。如果不在同一天申請,專利局會根據在先申請原則,將後提交的駁回。我最近就遇到這樣的案例,同一個技術方案實用新型申請兩天後,再去申請發明專利,結果被審查員查出,法律決定了即使發明水平再高,也無法被批准。如果同一天申請,由於審查程序的不同,實用新型專利會先批准。當專利局審查認為發明專利也能夠批准時,審查員會通知發明人放棄實用新型專利權,這樣你就能獲得發明專利權。這種方法是雙保險的方法,總歸能獲得一個專利證書。同時發明專利申請量提高了,發明人也有可獲得發明專利權。
其次,發明人要盡量拓寬發明主題,除了做有固定形狀的產品以外;氣體、液體、粉沫狀、膏狀物質、技術方法等的發明都可以做。尤其是化工組合物發明,范圍大,如各種化妝品、洗發膏、面乳、香水、化肥、水泥、油墨等的發明都必需申請發明專利。我接觸的大學化學系教授、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工程師,他們的發明作品都是申請發明專利。
做到上述兩點,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就會增加,就會改變實用新型數量多,發明專利數量少的現象。◆ 上海發明協會理事 楊傑民

J. 中國誰發明了哪些過程是怎樣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2] 。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
蔡倫
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火葯是中國漢族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有個名叫清虛子的,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葯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裡。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葯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
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書中告戒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由於火葯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葯的過程中,在火葯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葯類。
《明熹宗實錄》:「天啟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遼總兵毛文龍以登撫(袁可立)所遣管運參將黃胤恩、推官孟養志等發到糧餉並布疋、軍器、火葯等物,復蒙頒給敕印、旗牌,授以援遼總兵便宜行事,具謝恩。」
《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火葯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他並不感興趣。火葯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裡,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色火葯。
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青、桐油等,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
雕版印刷: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
畢升
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
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里。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卷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農歷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 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金剛經的書法雕刻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陀羅尼經更為先進,更為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歷日期為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佛教聖地敦煌被發現;
活字印刷: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不知名的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元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製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並在印刷後拆解留待後來使用。畢升曾嘗試木製活字,但木製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禎(活躍於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趨完善。王禎亦將文字按照音韻組合置於有小隔間的轉輪排字盤以方便撿字。至於銅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華燧(1439年至1513年)於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趨完美
木活字
木活字:
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中東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字,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3]

閱讀全文

與發明總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