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征的歷史價值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長征對於現在。首先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長征或者長征沒有勝利,那麼就沒有新中國正是長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種,為新中國留下了未來。
我們當下所享受的生活,都是我們的革命先烈一次次的戰斗所爭取而來的。
同時即便時隔多年,但是長征對於我們的激勵依然存在,我們的先烈在那樣艱難的條件之下,跨越了25,000里的長征,度過了艱難險阻,最終到達了目的地。
試問我們生活之中的那些艱難跟長征比起來算什麼,當我們生活之中有一些所謂的無法克服的問題的時候,應該想一下長征,想一想當初的革命先烈們。
2. 歷史:長征勝利的原因
一、長征的勝利主要原因是以毛澤東為領導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二、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戰略、戰術的勝利
三、紅軍長征中採取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紅軍順利走過少數民族聚居區。
四、紅軍將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難,勇於勝利的革命精神是紅軍長征勝利重要原因。
五、蔣介石集團內部的矛盾,客觀上為紅軍長征勝利創造了條件。
六、人民群眾的支持是紅軍長征渡過困難的不竭之源。
3. 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從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觀點出發,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歷史從根本上說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所創造的歷史。
首先,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物質資料生產活動的主體是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的勞動群眾,創造了人們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和從事政治、科學、文化藝術燈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前提。
其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首先通過生產實踐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和設施體現出來,沒有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和物質設施,任何科學、文化、藝術等精神活動或精神生產都無法進行,同時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精神產品 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一切科學理論,一切有價值的文學藝術,都來源於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
最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並改造著社會關系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替最終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但它又不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自發地實現和完成,必然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同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規律是一致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改進生產關系,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體現了社會發展的趨勢。
4. 長征的起因,經過和意義
1、起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
2、經過:1934年10月紅軍從於都出發,11月湘江之戰失敗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確立了毛澤東領導地位,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強行渡過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為了中國革命勝利發展,黨中央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
3、意義: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著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
(4)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長征之戰擴展閱讀: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會議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是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證。
紅軍到達陝北後,特別是西安事變形成國共合作後,中國共產黨迅速成長壯大並成為全中國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延安整風期間,全黨充分認識到毛澤東的思想對於中國革命的生死攸關的意義,並最終在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5. 從中國革命建設的歷史角度談為什麼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是唯物史觀重要的社會歷史范疇。它有量的規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數;同時又有質的規定性,它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在階級社會中,包括一切對歷史發展起著促進作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不管歷史的情況如何變化,人民群眾的主體和穩定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人民群眾對於歷史發展具有決定作用,它全面地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還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創造活動本身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社會歷史條件,是指一切現存社會要素的總和,大體上分為經濟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三種類別。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其中生產力對人們創造歷史的作用具有決定的意義。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在精神條件中,科學文化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特別是廣大群眾掌握科學文化的程度,對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活動的作用有著直接的影響。大力發展科學文化事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主人翁的作用,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項戰略任務。
歷史唯物主義反對英雄史觀,堅持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並不否認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歷史人物往往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策劃者和指揮者,因而他們總要在歷史事件上打上自己的烙印。歷史人物是歷史任務的發起者,他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遠,他解決歷史任務的願望比別人強烈,給歷史進程的發展指明方向。歷史人物是歷史進程的影響者,他能夠影響甚至決定歷史事件,加速或延緩歷史任務的解決。但是,唯物史觀也不誇大歷史人物的作用,而且認為歷史人物的作用要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因為,歷史人物的出現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即時勢造英雄。一定的時勢造就的英雄必然帶有時代的特徵。也就是說,任何歷史人物都有其歷史的局限性。在階級社會中,歷史人物都具有階級的制約性。因此,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兩條基本原則:即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和階級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