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榮寶齋發明的

榮寶齋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2-07-12 12:48:47

㈠ 榮寶齋是什麼名頭

榮寶齋是北京一家經營文房四寶的老店,前身叫「松竹齋」,原來是紙店,1894年設立連號「榮寶齋」,主營文房四寶,也帶些賣一些小的玩意兒。裡面還收藏了不少名人書畫,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米芾的《苕溪詩》殘頁,是國家一級文物。

㈡ 字畫木版水映是什麼意思

樓住,應該是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字畫是我國特有的復制工藝。它集繪畫、雕刻和印刷為一體,根據水墨滲透原理顯示筆觸墨韻,既可用以創作體現自身特點的藝術作品,也可逼真地復制各類中國字畫。木版水印字畫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唐代,單色木版印刷已經具有相當水平。明末出現「餖版」、「拱花」等套色疊印,表明技術有了更大的進步。由於這項工藝始終基於手工進行,所以我國目前純粹作為文化遺產予以繼承和發展。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不惜工本的,但從取得的成果來說是巨大的。這次推出的大量古今名畫就是其成果之一。

簡介
用水墨及顏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是中國傳統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主要用以復制書木版水印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又稱「木刻水印」。唐代以來,中國雕版印刷幾乎完全使用水墨,文圖皆黑色。元代至元六年(1340)出現朱墨2色套印的《金剛經注》。明代正德(1506~1521)以後朱墨套印被推廣,並有靛青印本及藍朱墨3色、藍黃朱墨4色、朱墨黛紫黃5色套印本。清代中葉又有6色本。主旨為在書眉上加批語,行間加圈點,每種顏色代表一家批註或評點。圖刻的彩色套印,最初是在一塊版上塗幾種顏色,如花上塗紅色,枝幹塗棕色、黃色等,然後覆紙刷印。如萬曆年間滋蘭堂刻印的程氏《墨苑》中的《天姥對廷圖》、《巨川舟楫圖》及萬曆刻本《花史》等。稍後,發展為幾種顏色分版套印。明代末期更進一步出現餖版印刷方法。
大幅中國書畫的復制及年畫印製,大量採用木版水印。木版年畫的著名產地有蘇州桃花塢、河北楊柳青(今屬天津市)、山東濰縣、四川綿竹四大家,皆始於明代後期,盛於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1723~1850)。桃花塢木版年畫畫風細致;楊柳青年畫受歷代院體畫影響,畫風工整寫實;濰縣年畫線條簡練剛勁;綿竹年畫講求對稱飽滿。木版年畫有的是多色套印,有的只以木版印線條輪廓,然後手工敷彩、開相。
木版水印工藝分為勾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首先,根據原作進行設計分版,在透明滌綸片或賽璐珞片上勾摹原作,依據所勾墨線輪廓在雁皮紙上精確描繪刻稿;然後反貼在刨平的梨木板或其他紋理細致的木板上,運用不同刀具和刀法,刻出線條版、枯筆版或平版;最後選配原作所用的材料和顏料,將水墨和色彩刷撣到已經刻好的木板上,再根據需要,套印到宣紙、連史紙、綿麻紙或畫絹上。

起源和發展
榮寶齋木版水印源於中國古代雕版印刷的"版"套印,所謂"版"套印,是根據畫稿木版水印筆跡的粗細長短、曲直方圓、剛柔枯潤,設色的深淺、濃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陰陽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塊,然後對照原作,由深至淺,逐筆依次疊印,力求逼肖原作,精確無誤,達到亂真的程度。
木版水印技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早在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有一名叫王階的人便用此技術刻《金剛經》扉頁插圖,現尚流傳於世。唐以來書籍多附插圖,十六世紀始有彩色套印。近數十年來,榮寶齋在這一傳統技藝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進創新,於1896年設帖套作,延聘刻、印高手,印製了大量精美的詩箋、信箋。民國期間榮寶齋重刊《十竹齋箋譜》,使彩色套印和拱花術獲得了延續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榮寶齋木版水印由原來只能印大不及尺的詩箋、信箋發展到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備地印製筆墨淋漓、氣勢豪放的《奔馬圖》及唐代周的《簪花侍女圖》、宋代馬遠的《踏歌圖》等大幅藝術作品,標志著雕版印刷術已發展到了巔峰,也說明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術已真正成熟。

主要工藝
木版水印這種純手工印刷工藝有勾(分版)、刻(製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藝程序和刻、剔、撣、描等特殊技巧,它以筆、刀、刷子、耙子、國畫顏料、水等材料為基礎木版水印工具,以追求復原傳統書畫的藝術形態、筆墨、神采為目的。
勾描
由畫師擔任此項工作。第一步先分色,即把畫稿上所有同一色調的筆跡劃歸於一套版內,畫面上有幾種色調,即分成幾套版。色彩簡單的畫面有二、三套至八、九套版不等,工細而復雜的要分到幾十套,大幅的甚至分到幾百套到一千六百於套(如《簪花仕女圖卷》)。勾描時先用賽璐璐版(即透明薄膠版)覆蓋在原作上,照著勾描;然後用極薄的燕皮紙覆在勾描好的賽璐璐版上再描。將描好以後的畫稿,極其精細地反復檢查其筆觸、神韻,同原作有無出入。之後,再從原作的色調和印刷需要分別勾出幾套版備用。
刻板
這是木版水印的第二道重要工序,即把勾在燕皮紙上的畫樣粘在木板上再進行雕刻。該者除依據墨線雕刻外,還須參看原作,細心領會,持刀如筆,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筆法傳木版水印達得惟妙惟肖。
印刷
這是木版水印畫的最後一道工序,各分版刻成後,依次逐版套印成畫。印刷使用的紙(或絹)、墨、色等材料和原作材料完全一致。 由於印刷用料及裝裱形式與原作相同,因而木版水印的復製品具有酷似原作的特殊效果。人們常譽為"藝術再現",幾可亂真。同時由於木版水印全系手工操作,要求水平高,生產過程時間長,產量少,因此,木版水印畫也被作為一種藝術品而廣受中外藝術愛好者歡迎。

成長歷程
重拾技藝--魯迅鄭振鐸印製詩箋
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是從印製詩箋開始的。所謂詩箋,就是帶有暗花和格紋的信紙,是傳統文人用的東西。清末的詩箋不但代表了雕版印刷技術的最高水平,也體現了這個時木版水印期典型的繪畫風格。進入20世紀30年代,箋紙的頹敗之勢日漸顯現,舊有的店鋪已經大多不再印製,技藝高深的技師又相繼故去。一向對版畫情有獨鍾的魯迅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點,他意識到如戰火再起,這項流傳千年的技藝恐怕真的就要泯滅了。
1933年,鄭振鐸受魯迅之託,在京城尋找能夠印製精美詩箋的地方。9月中狂飆怒吼、飛沙漫天的一天,感到希望越來越渺茫的鄭振鐸尋到了榮寶齋。在榮寶齋上下的配合下,兩位先生的願望最終實現了,這一民族遺產得以留世,多年後,鄭振鐸先生對此事仍然念念不忘。通過這次印製,榮寶齋又重新積聚了木版水印的技術力量。
為張大千印製《敦煌供養人》
上個世紀40年代文化界的一樁公案,更讓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1941年,張大千攜家人和弟子西去敦煌研習敦煌壁畫。不久傳張大千為了臨摹竟大面積破壞敦煌壁畫的消息,全國震動。對於張大千打掉敦煌壁畫的說法很多,一種較為流行的版本是:張大千率弟子們在第20號窟臨摹時,張大千發現在早已剝落的小塊壁畫下面,內層隱隱約約有顏色和線條出現,他認為畫的下面一定還藏著某種不為人所知的東西。經過一番協商後,張大千決定打掉外面的一層。剝落之前,他先把上面一層的五代壁畫臨摹了下來。剝落後,展現在他面前的果然是一幅敷彩艷麗、行筆敦厚的盛唐壁畫。張大千率領門生在敦煌兩年多的時間,據說全部花費達"五百根金條"之巨。他先後臨摹了276件敦煌壁畫。面對眾多求畫者,以賣畫為生的他卻不願出售其中的任何一幅。
此時,與張大千交往密切的榮寶齋經理王仁山,提出以木版水印印製他臨摹的敦煌壁畫。終於,榮寶齋水印技師田永慶試印的《敦煌供養人》贏得了張大千的贊許和信任,也完成了我國雕木版水印版印刷由印製箋紙到國畫作品的重大轉折,震動了整個文化界。然而對於榮寶齋的木版水印來說,這僅僅是牛刀小試,新中國成立後,才有了榮寶齋施展絕技的廣闊舞台。
精湛技藝--為徐悲鴻愛畫做"美容"
新中國成立後,在鄭振鐸等文化界人士的奔走下,榮寶齋得以公私合營。此時一批已在社會上成名的畫家、技師,被吸收進入了榮寶齋,為榮寶齋的木版水印准備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豪華陣容,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一步一步走向了完善和成熟。
一次,徐悲鴻先生拿著他一幅在上世紀50年代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來到榮寶齋,說是一位英國友人愛上了這幅作品,但他心中又不忍割捨,希望用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復制一幅。遺憾的是這幅作品馬腿畫的長了一些,但重畫恐難達到其他部分的神韻,悲鴻先生詢問是否可以用木版水印的方式加以修正。結果,這幅作品通過木版水印技術的處理不但彌補了創作中的不足,同時還完整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韻。其實,木版水印的最大特點在於能夠最高程度地復制原作,復制水平之高,有時到了原創者和復制者雙方都真偽難辨的程度。
後來,為了復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寶級書畫,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師田永慶,經過艱苦努力,最終發明了印絹上水法,攻克了絹畫印製的技術難關。此後,榮寶齋的木版水印無論是紙本,還是絹本都普遍採用了這種上水的技法。清代王雲的《月色樓閣》是復製成功的第一幅絹本木版水印作品。此幅作品開印製絹本國畫的先河,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鋪平了一條走向木版水印技術巔峰的道路。

發展現狀
目前,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藝久已聞名海內外,其製作工場的師傅們均為藝林楚翹。榮寶齋匯集了大量古今書畫家的真跡或木版水印書畫,供應文房四寶,提供裝裱、加工修復等服務,為書畫家們的創作提供了便利,為繁榮書畫藝術市場、增進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榮寶齋木版水印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雕版印刷技術並將之發揚光大,其技藝過程具有觀賞價值,應該加以保護和傳承。現在木版水印正經歷著後繼乏人和市場運營成本高的考驗,需要有關方面施以援手,幫助解決困難,走出低谷。

㈢ 榮寶齋創立時間創始人經營特色

榮寶齋的創始時間是1672,創始人是松竹齋,經營特色有很多,如文苑圖。

㈣ 請問榮寶齋的創始人是誰

榮寶齋的前身是「松竹齋」,始建於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後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為榮寶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松竹齋的創辦者是一個浙江人,姓張,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銀開辦了一家小型「南紙店」。後為琉璃廠內最出名之南紙店,因其承辦官卷、官折而得名。

後因經營困難,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將店名改為「榮寶齋」,勸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並請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陸潤庠(清同治狀元,曾任國子監祭灑)題寫了「榮寶齋」的大字匾額。後榮寶齋又以其絕技「木板水穎聞名中外。

木板水印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古老的手工印刷技術,用這種方法印製出來的中國畫酷似原作,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這是當今任何印刷方法都無可與之相比的。榮寶齋用木板水印法製作過的《七十二候詩箋》、《二十四節令封套》等,魯迅、鄭振鐸先生見後曾稱它為琉璃廠諸箋肆中之「白眉」(即同類之間之傑出者一編者按)。

榮寶齋現在的新匾系我國著名書法家郭沫若所書。

㈤ 榮寶齋的發展過程

1950年公私合營,「榮寶齋新記」誕生。新中國五十年來,北京榮寶齋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創造並積累了難以計數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尤其是近三十年來,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了各項改革和對外開放,在這期間,北京榮寶齋在發展傳統業務基礎上,拓寬了經營領域和業務渠道,在山東、浙江、四川、遼寧、山西、陝西、湖北、吉林等地設立了經銷處,加強了國內的商業和文化活動。
榮寶齋的發展走過曲折的道路,直至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榮寶齋又逢發展傳統文化的春天,逐步明確了堅持「以傳統業務為核心,開拓傳統文化的多元業務,穩步擴大經營規模」的企業戰略。近二十年來,榮寶齋的傳統主營業務在發展,經濟效益在持續增長,先後在外阜開設了多家分店或經銷處,並相繼成立了榮寶藝術品拍賣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其他所屬公司。在此期間,榮寶齋拓寬了經營領域和業務渠道,增進了國內和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和業務往來。 多年來,榮寶齋還辦了各種類型的展覽和國際藝術交流活動,先後接待了丹麥女王馬格麗特及親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和法國駐華前大使毛磊等國際友人和嘉賓,增進了國際間的友誼和業務往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面向世界的窗口。
榮寶齋文房珍寶收藏頗豐:有明代的程君房的百子圖墨,清代金漆五彩毫宮筆、宮廷用紙、水晶印泥盒等等,特別是藏有重4275克的田黃石,堪稱世界之最。

㈥ 北京文化老字型大小榮寶齋有哪些歷史文化

榮寶齋是中外聞名的文化老字型大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榮寶齋坐落在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西街,是一座充滿古典氣息的高大仿古建築。

榮寶齋原名松竹齋,創建於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松竹齋的創辦者是一個姓張的浙江人,他最初是開辦了一家小型南紙店。紙店的經營范圍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書畫用紙,以及各種扇面、裝裱好的喜壽屏聯等等;二是各種筆、墨、硯台、墨盒、水盂、印泥、鎮尺、筆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代客訂購書畫篆刻家的商業作品,並按一定比例從中提成。

松竹齋的生意原本十分紅火,但是,鋪東張姓不善於經商,也不過問生意上的事,致使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鴉片戰爭後,松竹齋的生意十分慘淡。後來,店主聘請廣交京師名士的庄虎臣為經理,並在1894年將店名改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還請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陸潤庠(清同治狀元)題寫了"榮寶齋"的大字匾額。經過這一番調整,榮寶齋的生意越來越好,而且在北京眾多南紙店中一舉成名。

榮寶齋作為北京文化的老字型大小,收藏了許多文房珍寶:有明代的程君房的百子圖墨,清代金漆五彩毫宮筆、宮廷用紙、水晶印泥盒等等,還收藏了世界上最重的黃田石,它的重量為4275克。

榮寶齋在經營活動中注重書畫珍品的收藏,有"民間故宮"之稱。的確,榮寶齋在經營生意的同時,還收藏了許多古代珍品,其中包括:元代的吳鎮、盛懋的作品,明代的"明四家"徐渭、陳道復、陳洪綬、董其昌的作品,清代的石濤、"四王"、"揚州八怪"的作品等。

榮寶齋經營的書畫藝術品檔次很高,集名家名作於一體,從不用膺品及劣次作品充數;榮寶齋經營的文房四寶也都是著名產地的產品。由於他們信守"誠信為本、貨真價實"的經營方針,從面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人們的信任。

榮寶齋還對傳統雕刻印刷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他們繼承傳統雕版印刷,改進木版水印,其水印技藝也是名揚海外。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榮寶齋不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是對我國傳統技藝的發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榮寶齋作為京城的文化老字型大小,始終與中國傳統文化血脈相連。每一代榮寶齋人都堅持"以文會友,榮名為寶"的宗旨,始終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努力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㈦ 榮寶齋的歷史

據有關史料所載,榮寶齋的前身是松竹齋,始建於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後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為榮寶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
創辦者是一個浙江人,姓張,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銀開辦了一家小型南紙店。最初由書畫篆刻家掛筆單(所謂筆單就是書畫篆刻家們經過名家推薦,訂出其作品出售的價格標准),松竹齋代客訂購,可以從中提成。同時掛筆單的書畫篆刻家們又在該店購買紙張筆硯等各種用品、 使松竹齋一筆有很可觀的穩定收入。那時琉璃廠內最出名之南紙店,首推松竹齋,因其承辦官卷、官折而得名。蓋專制承平時代,朝內袞袞諸公無所事事,乃於閱看外省各大吏呈遞奏摺時,挑剔其件中之破體字及與各種款式之不符者,以為盡心於國事也。大凡臣下呈遞折件,字要工楷洪武正韻,尤當謹記本朝歷代皇帝之廟諱,與天邊皇、背旨、落地臣,種種之避忌。稍有疏忽,即被閱折大臣指出,輕則罰俸,重則降級,是以封疆大吏均皆引以為戒。故對於選用奏摺,必須純潔無疵者為上上品。琉璃廠松竹齋深知奏摺關系本人前程者甚大,對於此事十分留心,每一白折必經十數人之手揀選而得,稍有微細之墨跡即打入殘貨推內,故其價比較他輔昂貴半倍有奇。凡售出者,絕無絲毫毛病,用主買去准可放心。因而各省疆吏,皆知松竹齋貨物可靠,由此生意更見發達。
但是,松竹齋的店主畢竟是官宦之家,並不精諳於經商買賣之道。尤其是張家的後代不夠爭氣,經營無方,加之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也每況愈下,原來顧客盈門的松竹齋此時竟也瀕於破落,到了難以維持的境地。這時的店主人為了將這個信譽卓著的老店維持下去,特意聘請了當時廣交京師名士的庄虎臣為經理,下決心棄舊圖新、改變面貌。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將店名改為榮寶齋,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並請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陸潤庠(清同治狀元,曾任國子監祭酒)題寫了榮寶齋的大字匾額。
隨有時光的推移,業務領域的不斷擴展,以後榮寶齋又以其絕技木板水印聞名中 外。木板水印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古老的手工印刷技術,用這種方法印製出來的中國畫酷似原作,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這是當今任何印刷方法都無可與之相比的。榮寶齋用木板水印法製作過的《七十二候詩箋》、《二十四節令封套》等,魯迅、鄭振鐸先生見後曾稱它為琉璃廠諸箋肆中之白眉(即同類之間之傑出者一編者按)。
當年,就連齊白石老先生面對榮寶齋復制後的自己的作品,也難辨真偽。
榮寶齋的新匾系我國著名書法家郭沫若所書。

㈧ 榮寶齋簡介

摘要 榮寶齋是一家馳名中外的經營文房四寶的老字型大小店鋪,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榮寶齋坐落在北京市和平門外琉璃廠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高大仿古建築。

閱讀全文

與榮寶齋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