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的本性是什麼呢
私心屬於人的本性和本能
什麼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有哪些表現,如何看待人的本性等問題,歷來是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一個「私」字曾經被塗上丑惡的色彩,私心被貶得一文不值。如今這種現象已悄然消失,但是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人的私心,還沒有進行過認真的討論,沒有一個公認的見解。現以本人的觀察與思考,就怎樣看待人的私心談一些看法。
1.私心屬於人的本性和本能
什麼叫私心?新華字典的解釋是:「為自己打算的念頭;利己之心」。因此,說私心是滿足私慾之心,應該也可以。
我認為私心或者說滿足私慾之心,乃是人與生俱來的思想,屬於人的本性和本能。私心的內在的原動力是人的私慾,即食慾、性慾、物慾和愛美之心,還有求生的慾望、怕苦怕累怕危險、圖快樂、圖享受等等。這些個人的私慾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學,它會隨時不由自主地自動出現在人的腦子里。而且,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會積極主動、想方設法滿足自己的最基本的慾望,這就是所謂的私心。所以私心是人生最原始、最樸素的思想。
如果一個人平常沒有「為自己打算的念頭 」,沒有「利己之心」,從來不做利己的事情,豈不是成了木偶?所以,沒有私心人是無法生存的。古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意思是說人平常都難免有私心。 私心是人終身必要的、正常的本性和本能。可以說生命不息私心不止。
2.私心是平常心和善良的心
人活著,時時刻刻有種種生理需求和慾望,包括吃喝拉撒睡等等,需要隨時隨地適當解決。這時私心立刻發揮作用:為自己打算,盡可能馬上行動解決問題。私心就是這樣隨時隨地解決自身需求的問題 。顯然,私心是十分自然的心理過程。如果與人與外界發生矛盾怎麼辦?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時人的私心不能放任,要顧及他人和公眾的利益,將自己的想法作適當調整。這就是對私心的約束和控制, 叫做自律和自製。只顧自己, 不顧別人 ,「只為自己打算,只做利己的事情」,那叫自私,自私自利 。
如果人能夠知道自律和自製, 使個人行為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與他人利益避免沖突 ,這樣的私心就是人應有的正常心,平常心,一顆善心。為什麼說這樣的私心是善心?道理很簡單:
(1)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善待他人,是善心;
(2)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關系;
(3)既然是平等關系,那麼對別人好是善心,對自己好、 善待自己,自然也是善心。否則,彼此就不是平等的關系 。
孩子小的時候,會喊會哭,要吃要喝,喜歡玩、喜歡快樂,只要求大人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不會動腦筋去做壞事,這就是小孩子善良的表現。所以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符合實際。
如果在平常,人沒有基本的、起碼的私慾之心,即沒有食慾,沒有性慾,或者沒有愛美之心等等,那是嚴重的病態。假如說那不是病態,又是什麼?
在極左思潮泛濫,私有制被消滅、連個體勞動都被禁止的年代裡,人的本性得不到承認,一個「私」字背負著莫大的罪名,對私和貪不分青紅皂白一律狠批,私心被塗上丑惡的色彩。以為這樣「破私立公」便可以樹立起人的公心,有助於建設美好的社會,結果事與願違。
3.沒有私心通常是非正常情況下存在的現象。
我們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沒有私心不是正常情況下應有的現象。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況下,人可能會表現出沒有私心的樣子。 比如,有的人由於健康出了極為嚴重的狀況,或者生活受到嚴重的挫折,導致心灰意冷,處於絕望的情緒中,這時他可能只想死去,別的什麼心思都沒有。或者是人在嚴峻形勢下,例如在志士仁人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毅然決然赴湯蹈火拯救民族危機,軍人在戰場上拚死戰斗,或者有的人在搶險救災中奮不顧身,如此等等,他們的確拋棄了「為自己打算的念頭」, 表現為沒有私心。除此之外,作為植物人也許沒有私心。
4. 私心需要自律和自製
誠然,人基本的私慾和私心屬於正常而且必須的本性和本能, 但私心也不是越大就越好。人活在世界上,生活在集體社會當中,個人的私慾之心 與外界有關系和矛盾時,要能自律和自製 ,不讓私心放任和膨脹,做到遵紀守法,處理好各種關系。
古人說「欲而不貪」,是說人可以有個人的慾望,但不可以過分,不可以出格。如果對私慾之心不加以自製,不受社會規則(法律)的限制和約束,不走正道,侵犯他人利益,搞坑蒙拐騙和偷盜,投機取巧謀取不義之財;公務人員貪污受賄,以權謀私,非法佔有,這些做法不屬於人正常的私心,而是貪心。
5.私心與自私和貪心不可混為一談。
自私、貪心與私心不可以混為一談。 必須弄清楚:
(1)私心是人必要的本性和本能;沒有私心,人不能生存;私心屬於褒義詞;
(2)自私,是偏激、有錯的;自私是不明事理的表現,自私自利討人嫌,對人生存不利;
(3)貪心是損人利己,圖謀非法之利,是可惡的。 對貪心必須予以無情的抨擊和必要的懲罰。
人們在言談中往往不注意掌握「私心」與「自私」在語義上的差別, 常常把兩個詞語混為一談,這一點需要糾正。
但是,追根溯源,私慾之心的確是自私和貪心的源頭。但是打擊和制裁貪心,目的是打擊和防止犯罪,在於抑制人的私慾膨脹,而不是要消滅人的私心,目的是引導人們把自己的私心放在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圍內。所以,一般情況下人的私心不能被徹底消滅。只有當一個人罪大惡極, 需要剝奪他的生命時,才談得上徹底消滅他的私心。
6.所謂的「白專道路」是清白的。
人們看得清楚,改革開放以後,社會形勢逐漸發生很大變化,從思想理論、政策法規到社會實踐,情況跟以前大不一樣。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個體勞動得到允許,民營經濟和股份制經濟獲得合法地位。人的私心不再遭受過分的蔑視和批判,人們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自主的權利。
現在,人們為自身的利益,為了改變自己的衣食住行狀況, 為個人和家庭的利益而努力學習、 努力奮斗;為了搞發明創造,個人鑽研,個人奮斗;或者辦公司辦企業,或者從事各種生產經營,只要遵紀守法,都屬於光明正大的事情。可是因為其中有為自己打算的想法在前頭,在以前就稱作「白」,叫「走白專道路」,是要被批判的。現在好了,沒人管這事了。換句話說,幾十年前曾經倍受批判的「白專道路」,已經在事實上得到承認和肯定。
其實,所謂的「白專道路」,本來就是順應人性的、清清白白的道路,是普通人走的正道。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曾經被指為典型的走白專道路的知識分子。現在我們可以用他為例子,說明走「白專道路」,根本沒有什麼可批評的地方。
當然,提倡、號召知識分子走 「又紅又專」的道路,為國家為集體多做貢獻沒有錯,而且是必要的。但是為此目的而大張旗鼓批判「白專道路」,沒有必要。知識分子走「白專道路」,等他們有了成就,再號召他們為國家為大眾多做貢獻不晚。歷朝歷代出現的有識之士,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名人名家,為社會進步做出傑出貢獻,成為社會的精英和楷模。為人所知者均是自覺學習和自我修行,達到高尚的思想境界,沒有聽說有誰是被社會輿論驅使的結果。
7.人的思想品質需要提升
能夠為他人著想,為國家為公眾謀利益 ,叫做公心。但它不是人的本性,不是人生來就有的思想。事實證明,人必須通過接受教育和自我學習,做到會管理自己的私心,不要讓私慾過分膨脹變成貪心。 要樹立一定的公心,懂得倫理道德,懂得關心和照顧家庭、關心和幫助別人,懂得正確處理私與公的關系,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普通人做到私而不貪 ,高尚的人做到私而有公。 這樣,人與人才能避免沖突,社會才能和諧,大家才能生活得更好。
8.貪心必須受到制裁 ,權力必須受到約束
實踐證明,人的貪欲之心在一定的條件下和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很容易膨脹和泛濫。對於掌握一定權力的官員,如果缺乏有效的約束,很容易產生腐敗,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政府部門辦事一定要有嚴格的程序,必須有比較周密的制度和法律對權力加以約束。
有大量的事實反復說明,「一個人做一兩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如果對社會成員或政府官員,因為他們曾經表現突出, 曾經做過一些好事,就讓他們享有特權 ,讓他們可以脫離法制約束,可以不受公眾監督,那就錯了。
② 逆境成才名人事例
1、越王勾踐
在被吳國虜去當俘虜,一生經歷坎坷,人生雖大起大落、失聰這些逆境,而是一個人面對他戰勝了人類的平庸,在逆境的磨礪下,淪為階下囚的那段時間,他發奮著書,沒有選擇放棄,面對貧困、屈原,《在人間》等作品,戰勝了自己的命運,他能感受的唯一溫暖就是來自他祖母的呵護生活的困苦能把利石磨圓。
2、范仲淹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3、林文鏡
著名僑領、著名華人企業家、融僑集團創始人林文鏡於1928 年3 月19 日出生在福清市陽下街道溪頭村,7 歲時離開家鄉赴南洋與父母親團聚。17 歲時父親去世,還未成年的他被迫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
從跑單幫開始,他憑借強壯的體魄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擊。到上個世紀60 年代末期,林文鏡已先後辦起了20 多家企業,涉及食品業、紡織業、水泥業、地產業、采礦業、航運業。
後來,他與父親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財團,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麵粉廠和水泥廠,擁有自己的礦山和船隊,林文鏡的個人資產達到數十億美元,成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4、司馬遷
他在朝廷任太史令之官職,後來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當時他心情異常悲憤,甚至想過自裁,但是他沒有因此忘記自己的使命,忍受著奇恥大辱,從逆境中爬出,完成了震驚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名著且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因為其肩負的責任,讓他沒有在逆境中死去。
5、燭之武
燭之武三朝為宮,滿腹經綸,卻一直不得重用,其間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但燭之武並沒有自暴自棄、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圖強,飽讀詩書,關心時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終於在國家的危急時刻,也是最為關鍵的時刻,完成人生的輝煌一擊,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感嘆號。
③ 怎樣看待以正念為內容的關系療法的目標是創造更大的寧靜
摘要 正念療法是對以正念為核心的各種心理療法的統稱,目前較為成熟的正念療法包括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ction)、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和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and Commitment Therapy)。正念療法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和緩解焦慮、抑鬱、強迫、沖動等情緒心理問題,在人格障礙、成癮、飲食障礙、人際溝通、沖動控制等方面的治療中也有大量應用
④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是誰 席德斯聰明絕頂的一生
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是指通過一系列標准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的一種數據。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是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智商高達250~260。網上曾有謠傳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為威廉姆·阿爾弗雷德·昆寧頓,智商高達350的劍橋學生,其實這個人並不存在,他的事跡都是根據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改編而來的。
少年的威廉·詹姆斯·席德斯
出生後6個月,席德斯會說:「Aluminum」這個單詞。出生後8個月後,席德斯指出地球的衛星為月亮。出生後18個月,席德斯學會閱讀《紐約時報》。2歲時席德斯自學拉丁文。3歲時席德斯自學中文。4歲時,席德斯可以用希臘文閱讀《荷馬史詩》,以拉丁文閱讀《高盧戰爭》。6歲時,席德斯自學解剖學和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7歲時,席德斯通過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入學測試。
在4歲到8歲之間,席德斯寫了四本書。8歲時,他通過MIT的入學測試。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語、希臘語、法語、俄羅斯語、希伯來語、土耳其語,並自己發明一種新的語言,把它稱為Vendergood。
9歲時,席德斯通過哈佛大學入學測試。但是哈佛拒絕他父親讓他過早入學。10歲時,他修正哈佛大學邏輯學教授書稿的錯誤。11歲時,哈佛同意席德斯入學,他進入哈佛後,精通高等數學和天體運動。曾有麻省理工教授預言,他會成為偉大的數學家,並未來在該領域成為領袖級人物。
16歲時,席德斯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以優異成績自哈佛畢業。
高智商天才席德斯的隕落
天才也是難免會隕落的。中國有「傷仲永」的典故,而席德斯的故事跟「傷仲永」有著異曲同工的意味。席德斯成年後,由於態度的轉變,不再傾向於鋒芒畢露,轉而歸於平淡,46歲時就死於腦中風,死時一貧如洗。他並沒有獲得像常人期待的那樣巨大成就。
當然天才的晚年就算平淡,也不是普通人能及得上的。據說席德斯後來通過各種化名進行寫作,一共懂20種語言並能在一天之內學會一門外語,而且能互相翻譯。
根據當時的紐約智能測試協會主任亞伯拉罕·斯珀林說:「我已經測試了超過五千人。他是我所見過精神最優越的個人,沒有人的智慧和敏銳接近席德斯。根據我的計算,他的智商可以很輕易超過230,甚至更可能高達250。」他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可惜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是很好。
席德斯的一生輝煌過,燦爛過,但也被磋磨過,打擊過。事實證明,智商高並不代表一切,只能說暫時領先一步,若是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也許也就是下一個席德斯。
⑤ 佛教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者
首先要告訴您,【佛教是無神論】,因為【佛不是神】
世間有兩種無神論,一種是【唯物的無神論】;一種是【佛教所說的無神論】。
唯物無神論否定一切精神的獨立存在,也不信有鬼神的世界。而佛教所講無神論,是說諸法由因緣所生,宇宙萬物由眾生的共業所成,承認有精神、有鬼神,只是不以為有一位如一神教所說的全知、全能,主宰創造宇宙的,既是最初也是最後而唯一的神。
神的分類,從宗教學上,可分做多神、二神、一神、泛神以及無神的信仰。多神是一般的民間信仰,沒有組織、沒有體系,是原始民族的宗教型態,也是地域性的宗教型態。例如:中國民間的神,分做地方的、國家的。地方的又分做祖先神和自然神,它的名稱和形象,可以因地、因時而異;國家的神是全國和全民族的元祖或山川日月。
至於二神信仰,是把善惡分為兩種勢力。最初是兩個敵對民族各自將己方的保護神視為善神,而對方的則為惡神,後來經由各民族的統一之後而形成了二神的信仰,那便是惡神為魔鬼,善神為上帝;不過,既崇拜魔鬼,也崇拜上帝的宗教,在世界上只有波斯的祅教。基督教雖然也相信魔鬼和上帝永遠的存在,但是只拜上帝,不拜魔鬼,有二神教的內容,只取一神教的形式。
所謂一神教是說,萬物由一神所創造、控制、毀滅,神有大能、權威來主宰萬物,正如中國人所稱為的造物者,基督教所說的耶和華。基督教雖然也相信有天使、天子、天女、天神,那是唯一上帝的扈從,也是唯一上帝的創造物,不可能成為上帝的繼承人和與上帝相等地位的另一位大神。
至於泛神,是哲學家所相信的理念之神,它是宇宙的本體,自然的法則,並沒有人格的形象,卻是萬物所出生和所回歸之處;神不能有意志地愛人,人有責任和義務服從和敬愛神。
至於無神,本文剛才已說有二類。一是唯物論的無神,認為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由物質運行所產生,除物質的活動之外,沒有離物質而存在的靈體。人在出生以前,沒有過去,死亡之後,沒有未來;如果說有,是肉體遺傳的源頭和延續。對個人而言,人死如燈滅,縱然也承認人在世間時所發揮的精神力量,不論是學術的、政治的、藝術的,都能夠影響於後世;但那是物質,而不是精神。人能夠懷念古人,古人卻不知道我們懷念他,因為他們根本已不存在;懷念古人不為慰靈,乃為見賢思齊的自勵勵人。
佛教的無神論主要是基於諸法從因緣所生的現象,說明眾生是由業力感得的果報。每一眾生,各自造業,個別受報,而許多眾生,於往昔生中,曾造無量業;同類的業因,感同類的果報,出生於相同的環境,這就是佛說眾生無盡、世界無窮,是眾生的自作自受。
我們的世界屬於太陽系的范圍之內,是由地球人類及生於此界的其他眾生,往昔的共業所感,並不如一神論者所說是神創造而來。而對於神的認識及神的需求,實際上是因人的需要而有。全知的一神不是真的,但不能說他即等於無神,從信仰者說,他是有的;從被信仰的神而言,他可能是大力的鬼神,大福德的主神,或來自於他方世界的天神。他們不只有一個,因此,一神教的信仰者們,本身就有分裂,對於一神的形象、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樣,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因此一神信仰,其實是多神信仰的升格。
佛教的無神,並不否定多神、二神,乃至於一神的信仰和作用,只是把它們當做眾生的類別,所以《華嚴經》、《地藏經》,乃至於《阿含經》等,都講到鬼神。佛教不是『無鬼神論』者,而是不以為有獨一無二主宰宇宙的創造神。
佛是人而不是神遍看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這個神能夠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主宰著人類的吉凶禍福,它操縱著萬物的生死榮辱。人類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贊美與謳歌,把一切成就榮耀歸於萬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對他的只有墮入地獄,絕無抗辯申訴的餘地。 而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里要請讀者們注意的是:『唯我獨尊』的『我』字,並不是單指的釋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體人類的每一個人。 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釋迦牟尼將他的覺悟、成就、及造詣,完全歸功於人自己的努力與才智。 釋迦牟尼認為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成敗榮辱,決定在自己的行為善惡與努力與否。沒有一個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獄。贊美與謳歌不能離苦得樂,只有腳踏實地去修心養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凈化升華,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樂。 釋迦牟尼也不能像變法似地點石成金.他主張『人要怎麼收獲,就先要怎麼栽。』他不能使一棵蓮霧樹長出蘋果來,你若想要收獲蘋果,就先要播下蘋果的種子。釋迦牟尼只不過是告訴你如何栽培,以便來日有豐碩的收獲,但栽培的工作還是要你自己動手。 梁啟超先生在『學問的趣味』一文中,不是也做過這樣的比喻嗎?他說冬天曬太陽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 釋迦牟尼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次),無非是為我們指出一條『成佛之道』——自己創造最徹底圓滿的智慧與人格。但這一條路卻是要自己憑著毅力、智慧、恆心去走完它的。所以佛說:『工作須你們自己去做,因為我只教你們該走的路。』 成佛沒有捷徑,修行是點滴功夫,『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⑥ 減壓方式有哪些
放鬆療法
放鬆療法是臨床上非常普遍、非常好用的減壓方法,它和溫熱療法、推拿療法等都是輔助治療的有效方法。
其原理就是心身互動,通過控制肌肉,達到放鬆身體,從而調節植物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又間接地調節情緒,從而通過心身互動達到放鬆身體、舒緩情緒的目的。
怎樣才能放鬆身體呢?臨床上有一些非常成熟的技術,比如呼吸訓練、漸進性肌肉放鬆、意向放鬆,當然還有瑜伽、冥想等。這里給大家重點介紹三種放鬆方法。
呼吸訓練
呼吸放鬆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深吸氣與深呼氣,當然這是一種腹式呼吸。吸氣的時候想像把氣吸到肚子裡面,肚子慢慢鼓起來,吸足以後中間停頓3秒鍾,然後再緩緩地把氣呼出去,讓肚子癟下來,這是一動。每次可以做15~20動,每天做2~3次。在家裡或者合適的場所,把身體舒服下來做呼吸訓練,尤其是對於焦慮症患者,有驚恐發作的時候,做自我放鬆都非常有幫助。
音樂治療
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通過特定頻率的音樂,有些還把音樂波同步轉換化為機械震動,再配合溫熱、磁療等綜合在一起,來激發大腦特定頻率的腦電波,讓人平靜,感到舒適,達到治療的效果。長征醫院心理門診就有這樣的設備,在做治療的同時醫生還可以監測到心率變異性情況,直觀地顯示出你的身體放鬆度,很多失眠患者使用後感覺效果非常好。
正念減壓療法
正念減壓和放鬆療法在西方非常流行,目前也在向國內做介紹推廣。「正念」聽起來像是一個佛教用語,實際上它也是來源於佛教,「正念減壓」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博士卡巴金發明創造的。卡巴金到東方印度來旅遊,看到佛教信徒在打坐的時候能夠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非常的入靜入定,他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減壓方法,就把它帶回到西方,用科學心理學的方法進行改造,去宗教化,成功設計成標准化的冥想課程,首先在美國麻省大學醫學中心開設了減壓門診,在使用過程中又做了很多循證醫學的研究,發現「正念減壓」確實可以很好的解決一些身心問題。
正念減壓有標准化的8周課程,有相應的書籍、音樂和教材,可以在家裡或者合適的場所練習,當然它也不是說非常的嚴格,只要有一些零碎的時間都可以用來進行正念的練習。
⑦ 》 什麼是佛教 問:創造佛教的人是誰
佛 (梵文:?????), 全稱「佛陀」 (Budda): 是脫離了輪回的、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佛陀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覺悟者」.佛教: 是古印度的悉達多·喬達摩(佛教信徒尊稱釋迦牟尼)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創立的一個宗教或學說,在世界上尤其是對於東亞和南亞地區有過廣泛的影響。至2010年,全世界約有4億左右佛教信眾,人數僅次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佛教的基本教義從解脫眾生苦難為出發點,以四諦十二緣起為核心。佛教的正念:「正念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不做判斷」。(Jon Kabat-Z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