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藝術體現
藝術體現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體現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體現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性顯現。是指存在於一切藝術作品中的美,是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審美目標、審美實踐要求和審美理想的指引,根據美的規律所創造的一種綜合美。
2. 什麼是藝術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專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屬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藝術的要旨就是創造性,只有創造性的藝術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藝術。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是創造者從事創造性活動的結果,一切文化藝術領域的創造性活動是創造者藝術個性和精神的自然延伸。藝術的本質在於它能將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尋常之物表現的異乎尋常。它充分賦予慣常所見的庸俗之象以特別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都是與藝術的創造性分不開的。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從思維雛形、製作過程到視覺呈現,集合了創造者自身的創造力。沒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是無生命力的。它難以從根本上動人心魄,也就失去了藝術本身的價值。
3. 為什麼說感受與欣賞是表現與創造的前提
因為欣賞也是一種感受,是更深入的感受,而創造也是一種表現,是更獨特的表現。「感受與欣賞」是「表現與創造」的前提,藝術教育就應該從「感受與欣賞」入手,在此基礎上進行「表現與創造」。
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是說,感受與欣賞領域是所有音樂學習領域的基礎。藝術表現與創造是指幼兒在頭腦中形成審美心理意象,利用藝術的形式語言、工具和材料將它們重新組合,創作出對其個人來說可能是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的能力。
藝術領域目標的內涵及核心價值觀念《指南》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為「感受與欣賞」(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和「表現與創造」(喜歡進行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可細分為:「藝術興趣」「藝術感受」「藝術表現與創造」。
4. 何為藝術
藝術的意思是指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藝術的派別
1、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
原始藝術具有生硬性、純真性、力感性和野性,這既是因為原始價值關系通常是低級、粗淺、簡單、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為當時人的認識能力非常有限,只能採用粗淺、簡單、直接和機械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和描述周圍存在的客觀事物。
現代藝術具有高級性、細膩性、復雜性和理智性,這既是因為現代的價值關系通常是高級、深刻和復雜的,又是因為人們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可以採用高級、深刻、復雜和辯證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和描述周圍存在的客觀事物。
2、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狀態為基本視點,來觀察和分析事物的運動與發展變化的規律;浪漫主義就是以事物的聯系狀態為基本視點,來分析觀察和事物的運動與發展變化規律。
3、樣式主義
早期文藝復興和盛期的藝術家從自然觀察和圖案科學的仔細研究中發展了他們典型的風格。當樣式主義在1520年(這年拉斐爾去世)成熟時,所有具象派的問題都已解決。
一系列的知識重新被學習。樣式主義藝術家將藝術看作是他們的老師而不是自然。一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從自然中尋找自己的風格,另一方面,樣式主義者首次尋找一種風格和一種方法。
5. 藝術創作是什麼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藝術創作是人類為自身審美需要而進行的精神生產活動,是一種獨立的、純粹的、高級形態的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以社會生活為源泉,但並不是簡單地復制生活現象,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審美創造。
對象
藝術家是藝術創作的主體,其生活積累、思想傾向、性格氣質、藝術修養是藝術創作得以順利開展和最終完成的基礎和前提。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總是從特定的審美感受、體驗出發,運用形象思維,按照美的規律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概括、提煉,構思出主觀與客觀交融的審美意象,然後再使用物質材料將審美意象表現出來,最終構成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藝術作品。
分類
大致有以下四大類:泄情動機;興趣動機;成就動機;私慾動機。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6. 什麼是「藝術表現手法」都包括哪些
藝術手法主要是誇張、象徵、擬人、神化、變形、怪誕、想像等。
(一)誇張。誇張即誇大,言過其詞。作為修辭手法,誇張就是用誇大的詞句來形容事物的特點。作為藝術手段,誇張要藉助豐富的想像,擴大和強調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突出其本質特徵,達到增強藝術效果的目的。任何藝術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誇張來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童話的誇張有其獨具的特點。
1.童話的誇張是強烈的、極度的、全面的誇張。(1)對於人物的刻畫和環境的描繪,小說即使運用最誇張的筆調,也還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如《三國演義》中的關雲長「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突出強調了英雄的與眾不同,但仍離生活很近。而《木偶奇遇記》中的戲院經理則是「長胡須像墨水瓶那麼黑,從下巴一直拖到地板上,走起路來老要給自己踏著。嘴大得跟爐灶差不多,兩隻眼睛好像里邊點著兩盞玻璃燈」,生活中再怪異奇特的人也不會如此。普希金小說《暴風雪》中對暴風雪的描繪是「剎那間路就被塞住;四周的一切完全消失於混沌和微黃的雲霧中,雲霧中穿來穿去飛舞著白色的雪片,天地溶成了一體」。而在德國童話《敏豪生奇游記》中,敏豪生到俄國去,到了一個地方,天晚了,想找個地方過夜,但一路找不到村莊,也沒有一棵大樹可以拴馬,後來找到一個突出在雪地里的小木樁把馬拴上,自己躺在雪地上睡覺。他醒來時,發覺自己卻睡在一個小鎮里,四周是房屋,只見他的馬拴在鍾樓屋頂的十字架上。作者把這夜間融化的雪誇張到生活中無法尋覓其蹤影的程度。如果說,小說的誇張是極言以顯其真,目的是讓讀者信服作者所言,那麼童話的誇張是極言以造其「假」,著意去表現讓讀者嘆服的奇異大膽的幻想所造就的決非真實的子虛烏有。(2)其他藝術形式常常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個環節上採用誇張手法,而童話的誇張則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面誇張,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刻畫、環境氣氛的描繪與烘托,還是情節細節的敘述描寫,都可以用誇張的語言表述。如葛翠琳的《野葡萄》,對可愛的白鵝女的外貌的誇張,「皮膚像鵝毛一樣白」;對奇異的野葡萄的誇張,「深紅的,像紅色的珍珠,長在深山裡的」野葡萄是能使瞎眼人復明的妙葯;對情節的誇張,11年僅歲的雙目失明的白鵝女毅然地到深山中去尋找傳說中的野葡萄,她穿過湍急的小河,翻過滿是怪石、刺蒺藜的荒山,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野葡萄,治好了自己的眼睛,還治好了田邊老農、機上老婦、山坡上小牧童等許多失明的善良人的眼睛。在這種全方位的誇張中,充分展示了白鵝女的美麗、善良、堅毅、勇敢。
2.極度無限的誇張,是為了更好地揭示生活中的真實,具有反映生活本質的意義。如安徒生的《豌豆上的公主》裡面的嬌貴的公主,因為在20床墊子、20床鴨絨被下有一粒小小的豌豆竟覺得不舒服極了,硌得全身青紫。強烈的誇張反映了貴族生活奢靡的本質,突出表現了作者對統治階級的諷刺。鄭淵潔在《皮皮魯全傳》中誇張地描述學生作業之多,每天晚上寫的作業,第二天都要用麻袋裝了背到學校去,「他的鉛筆一支就有一米長。要不然,老換鉛筆,多麻煩呀!」「媽媽給兒子拉了一卡車作業本。」作者就是以這樣荒誕的誇張反映了對生活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憂慮;形容一位教師為學生費心操勞「臉一天天瘦下去,眼鏡都戴不住了,只好在眼鏡腿和臉之間塞了好多層紙」,誇張的語言卻真實地反映了教師嘔心瀝血的精神。童話是折射式地反映生活的藝術,童話作家採用誇張式的放大,把生活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3.強烈的誇張造就了濃烈的童話氛圍。兒童的思維方式中帶有誇張的特點,有限的知識使他們難以准確地反映出面前世界的新奇,他們對事物的把握與想像跟客觀現實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而超越自己本領駕馭一切的願望又使他們的表達中經常出現過甚其詞的現象。強烈的誇張使平淡無奇的生活故事變得生動有趣,易於兒童接受。如張天翼的《不動腦筋的故事》中的趙大化,既不是擬人化的物,也不是神仙和妖怪,沒有一點魔力,更沒有居住在一個奇異地方,他是一個14歲的普通的孩子。作者就是靠把他不動腦筋的毛病誇張千萬倍的變異色彩才深深吸引了小讀者。趙大化不動腦筋竟達到自己幾歲得問妹妹的程度;床上擱著個秤砣墊疼他,卻以為自己腰疼有毛病,雙腳套在一隻褲管里,卻嚷道自己少了一條腿;自己剛放下的釣竿,一定說是別人遺失的;最後竟然把自己的家都忘記而去敲別人家的門,甚至連自己的妹妹也當成別家的人……簡直太離奇了。總之誇張能使幻化的意境和形象的某些特徵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造成神奇、怪異、充滿趣味。
(二)象徵。象徵就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是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種類似或聯系,使被象徵的內容得到強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現。作為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童話,常常採用象徵手法。通過象徵性的形象,確切地概括了人的特徵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1.象徵是童話創作把幻想與現實融合起來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童話創造典型的獨特手法。童話形象與情節常常帶有象徵性。安徒生筆下的「丑小鴨」象徵了現實生活中倍受歧視而又善良、忍耐、追求光明的美好小人物;張天翼筆下的「寶葫蘆」象徵「不勞而獲」思想;比利時的萊勃倫克的童話《青鳥》中狄狄和米狄對青鳥的艱難尋覓的情節,象徵了生活中幸福既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邊,但又很難把握的人生哲理。貼切的象徵會使童話創作獲得更高的審美價值,象徵形象以它們鮮明的寓意、以它們獨特的形象和格調表現著一種更為深遠的意蘊,使童話蘊蓄的內涵更豐富,使童話和現實的關系更密切。
2.童話的象徵是通過形象或情節的全部內容來體現的。童話的象徵意義,建立在幻想世界與現實生活某一特徵的相似之上,但兩者並不是任何意義上都貼切相符的。童話中的象徵性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徵,並不包括被象徵者的全部。林格倫《小飛人三部曲》中的卡爾松這個精神奕奕、活潑勇敢的童話形象,以他好吃貪玩、愛吹牛、喜歡惡作劇等性格特點,象徵了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抑的兒童內心世界對自由發展的渴望;懷特的《小老鼠斯圖亞特》在小老鼠的生活趣聞和冒險經歷的敘述中,通過他蓬勃的生命力,象徵了勇於做生活的主人、充滿信心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戰的勇敢少年;周銳的《扣子老三》通過扣子老三的歷險故事的全部象徵了人生的滄桑。所以應該正確理解象徵的運用,著眼於童話作品內容的整體去審視其象徵意義。
(三)擬人。擬人是指賦予人類以外有形無形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和語言能力。擬人亦稱「人格化」。
1.擬人是表現童話幻想的主要手段。童話藉助擬人手法,使山川草木、飛禽走獸,甚至一些無形體、無生命的抽象概念,都可成為童話的主人公,使其有人類的語言行為、思想感情。嚴文井的《四季的風》,藉助擬人手法,展開奇妙的幻想,於是我們看到了真誠善良的風對一個失去雙親病卧茅屋的苦孩子體貼入微,是何等地凄婉感人啊。為了讓苦孩子享受到春天的愉快,他「帶來了各種花的香味,青草的氣味,以及各種小鳥歌唱的聲音」;為了給苦孩子弄到渴盼中的水果,他「一連跑了好幾個果園」弄來了野杏子;為了讓病情沉重的苦孩子得到一點快樂,他吃力地跳著「迴旋舞」;苦孩子被凍死了,風狂暴地、憤怒地吹呵吹呵,「要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罪惡都掃盪得乾乾凈凈」。作者通過擬人手法塑造了一個鮮明生動、充滿人情的風的形象,使這篇童話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
擬人之所以廣泛用於童話創作之中,是因為這種手法十分適合兒童的心理,也符合兒童的思維要求。因為在兒童的心目中,一切鳥獸蟲魚、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無一不是有生命的。富於想像和幻想的孩子們喜歡擬人,也善於擬人。
2.童話的擬人應注意人性與物性的自然結合。擬人童話形象具有獨特的風格,既具備人的某些特點,又保留某些物的屬性:(1)人性的塑造是第一位的,否則擬人化形象的存在便沒有意義。任何擬人手法塑造形象的目的不為寫物,而是為寫人,一切擬人化形象都起著在幻想境界中反映現實生活中人的思想行為、品格特色的作用。《快樂王子》中直面人生、舍己為人的快樂王子,代表著生活中對勞苦大眾寄予同情並勇於為之獻身的人。正是因為具有了這樣動人的人的思想品格,快樂王子的形象才如此光彩照人。(2)忽視了物性和無緣無故地違反物性,都會破壞童話應有的情調。《木偶奇遇記》中的小木偶是一個真實可愛的兒童的典型形象,由於他貪玩、任性、逃學、說謊,結果使自己吃了不少的苦頭。經過許多波折和磨難,他終於吸取了教訓,最後成為一個真正的孩子。在形象塑造中,作者始終注意保留皮諾喬物性特點,在人性物性的自然結合中突現童話色彩。如他從家中逃跑後,在寒冷的夜晚烤火時,疏忽大意,竟將自己的腳燒掉了。這一物性因素決定的情節安排,把皮諾喬第一次因調皮而吃苦頭的懊悔表現得真切自然。試想如果忽視了皮諾喬木偶的物性,或違背了它的物性,那麼勢必要影響到形象的生動有趣,而造成童話的邏輯混亂,減弱了真幻虛實相因相成的童話情調。(3)物性的選擇可以根據形象塑造的需要,有一定取捨的自由。這是因為任何的選擇都是為塑造童話形象服務的,而且物又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點,在選用某物做童話角色時,不必全部囊括其物性,完全可以取其中的一方面或幾方面而略去其他。例如,葉聖陶筆下的「稻草人」是被插在泥土裡「身子跟樹木一樣」「連半步也不能動」,所以他不能替農婦捉蟲、幫漁婦煮茶、去搭救尋死的女子……作者自願地受到物性的約束限制,是因為這符合他要塑造的那個善良而又軟弱的人物形象。而美國作家鮑姆筆下的「稻草人」,當多蘿茜「把他舉起來離開了竹竿」,他就「靠著自己的力量在旁邊走動」,他同人一樣,能說話會走路,只保留了沒有知覺不怕痛、沒有腦子不會想辦法、很害怕火燒等物性,因為作者要塑造的「稻草人」是童話故事中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共同戰勝困難的四個好夥伴中的一個,所以作者必須超越或放棄他的某些物性。
(四)神化。運用神化的藝術手法進行創作,賦予童話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運用神化手法時,常常藉助於魔法寶物,如《七色花》中的小珍妮,獲得了有七片不同顏色透明花瓣的花朵,就能隨心所欲地實現自己的願望;《神筆馬良》中的神筆就是賦予馬良超人力量的寶物。新時期童話作家的魔法道具往往選用現代色彩的科學技術,如《皮皮魯外傳》中的皮皮魯乘坐「二踢腳」,像火箭那樣離開地球直奔太陽。
(五)變形。即形象的異變。童話創作中,常常運用幻想、誇張等手段把人形變成其他各種事物,或者使人體的某部分變形。前者稱為全部變形,後者稱為部分變形。如《格林童話》中「青蛙王子」是因為中了魔法而由王子變成了青蛙,「六隻天鵝」是六個中了魔法的王子的變形,二者都屬於全部變形;《木偶奇遇記》中的皮諾喬說了謊話鼻子就變長,用的是部分變形。運用變形可以使故事情節發生奇異的轉變,又可形成濃郁的幻想氣氛。
(六)怪誕。是運用尖銳的形象誇張,使現實中的實際現象具有離奇古怪、玄妙幻想的形式。童話創作中有人物形象的怪誕、環境的怪誕和情節的怪誕之分。例如英國特來維絲的《隨風而來的瑪麗
波平絲阿姨》中的瑪麗阿姨,當「東風在櫻桃樹光禿的樹枝間呼呼吹過」,她就隨風飄進了院子;西風驟起,她就飛過樹梢,飛過屋頂,最後飄過山頭不見了;賈透法叔叔因為過生日非常高興,肚子里充滿了笑氣,就像氣球一樣飛起來,懸在半空看報紙,最後想到不愉快的事才回到了地面。這一切從人物情節到環境的怪誕,使童話意境更神秘而富有詩意。
除了以上幾種藝術手法外,童話還有其它一些表現手法。(1)對比。在描寫正面事物的同時描寫反面事物,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行為、命運等置於強烈的對比之中,使讀者獲得深刻的印象。這種在對比中互相襯托、互為渲染的手法,大大強化了童話的表達效果。對比有通篇對比與局部對比兩種,前者如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大林與小林不同經歷以及性格命運的對比),後者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裝》(小孩的率真與周圍人物的虛偽的對比)。(2)誤會與巧合。這是童話中兩種較特殊的表現手法。前者通過某種誤解或誤差,後者經由某種湊巧相同的行為來製造情趣、開展情節、強化表達效果。前者如《小蝌蚪找媽媽》,後者如《豬八戒吃西瓜》。(3)反復。這是童話中用得相當普遍的手法之一。反復的手法既有加深感情、強化形象的作用,還有加深印象、幫助記憶的作用,因此,在給低幼兒童閱讀的童話中使用率更高。反復在童話中有幾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一是相同或相近辭句的反復,如嚴文井《小溪流的歌》中寫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的辭句在童話中反復出現,造成了一種復沓的情感流動和跌宕的哲理意味;二是「循環反復」,故事情節轉了幾個彎,周而復始,終點又回到起點,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讓整個故事在反復中深化;三是「三」的反復,如三個問題、三個考驗、三個兄弟、三隻小羊等都代表多數,是一種特殊的反復,強化某種問題的艱巨性或差異性。
7. 藝術創作的表現是指什麼
表現性藝術,重視主體意識,重視創造個性,重視有意味的形式,在20世紀人類審美領域的開拓方面有它的積極作用和貢獻。在研究表現性藝術創作時,我們認識上有一條隱約劃分東方藝術和西方藝術的縱直線和另一條隱約劃分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的橫平線構成十字分向交叉關系:縱直線的劃分表明東方藝術是重表現的,西方藝術是重再現的;橫平線的劃分表明,近世紀東方藝術,由古典的、表現的轉向現代的、再現的,西方藝術,則由古典的、再現的轉向現代的、表現的。這種東、西方藝術逆向發展的趨勢,會聚於當代潮流中,又預示著反方向回歸。
8. 什麼是藝術
藝術可以從哲學與科學來定義:「哲學」就是挑起爭論的,「科學」就是能終止爭論的。"藝術"就是哲學與科學的抽象實體。
藝術是「藝」的含義之一。「藝」原是才藝和技術的統稱,詞義很廣,後慢慢加入各種優質思想而衍生出一種對美,思想,境界的術語。原有的含義更貼近「技藝」一詞。
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繪畫、雕刻、建築、音樂、詩歌(文學)、舞蹈、戲劇、電影、電子游戲(第九藝術)等。
藝術有時被稱為精緻藝術或美術(英語:Fine Arts)指憑借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的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藝術傳統上包括以下種類:文學藝術(包括詩歌,戲劇,小說等等)、視覺藝術(繪畫,素描,雕塑等)、圖文設計、造型藝術(如雕塑,造型),裝飾藝術(如馬賽克等),表演藝術(戲劇,舞蹈,音樂,相聲)。
在中文的描述中,藝術與美術常常劃上等號,在台灣教育界也常常出現爭議,時常造成相關藝術類目學生的困惑。
一般說來,藝術是廣義和廣泛的概念,美術是狹義的,僅是藝術的表達形式之一。「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電影」等都為藝術分類范疇。
關於藝術與美術的中英譯名也常常出現爭議,一般來說藝術由英文的Art代表,純美術則以Fine Art來代表。
9. 什麼叫做藝術 藝術是什麼
能引起你感官愉悅的東西就是藝術.
就是那些讓你看起來,或聽起來.或感覺起來, 或什麼樣起來...很舒暢的東西.
以下是網路的解釋;
藝術
[解釋]1.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
2.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
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
懂藝術的人說藝術是藝術
非懂藝術的人說藝術是垃圾
那你說怎麼理解。。這是個人的思想問題。
藝術現有十種:繪畫、雕塑、工藝、建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游戲
為什麼有好多人根本看不懂一幅藝術畫的美在哪裡。。而畫的人才真的會理會得出感情。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
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藝術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藝術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依據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藝術可分為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美術是一種空間藝術。依據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藝術可分為
10. 藝術領域子領域表現與創造有哪幾個目標
藝術領域的表現和創造一共有感受和欣賞與表現和創造兩個目標。
1感受與欣賞 ,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 。教育建議: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與作品 教育建議: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
(10)什麼是藝術表現與創造擴展閱讀: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准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