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原始瓷是如何發明的

原始瓷是如何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2-07-03 13:30:52

A. 瓷器的來歷是怎樣的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公認的。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已明顯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一千六七百年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發展成熟。

中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准。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這說明英國在最初認識中國就是因為中國的瓷器。高級瓷器擁有遠高於一般瓷器的製作工藝難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為古代中國的特產奢侈品之一,瓷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各個國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班布里奇是英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地區性拍賣行,成立不過30年,主要業務是遺產拍賣。2010年11月11日,倫敦郊區小鎮博羅,在班布里奇舉行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最終以5160萬英鎊(含傭金,約合人民幣5.5億元)的天價成交。這件瓷瓶不僅由此成為了最貴的中國藝術品,也成了最貴的亞洲藝術品。

這只粉彩鏤空瓷瓶製造於中國乾隆三十年(1740年)左右,鑒定專家認為是無疑的官窯精品,而且極有可能陳列於中國的皇宮。整個瓷瓶高約40.64厘米,採用雙壁設計,透過外層大瓶可以看到內層的小瓶。口型為黃色喇叭口,卵形的瓶身有4組螺旋形裝飾,每組都漆有魚戲水的圖案,瓶頸有「吉慶有餘」字樣。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以乾隆時期最為鼎盛,而這件瓷瓶可以說是巔峰時期的「巔峰之作」,因為它幾乎囊括了乾隆時期最復雜的工藝,而且歷經十幾道工序,多種釉色地、內繪青花、外畫洋彩、琺琅彩、粉彩,另外還有描金、鏤空、轉心、浮雕、淺刻……

目前,除了台北故宮有一件類似藏品外,已經現世的僅此一件,更為重要的是,該瓷瓶的保存狀況非常良好,歷經幾百年,實屬難得。

中國瓷器

B. 瓷器起源你了解多少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

在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掌握了制陶技術,到了商代已出現了瓷器的雛形。當時已有一種青釉器,燒制的溫度可達1200℃左右,釉下刻有各種紋飾,如雲雷紋、水波紋、葉脈紋、圓點網紋等。器形則有尊、瓮、罐、缽等。這種原始青瓷在江南及北方多有出土。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發明了胎置的輪製成型法,胎壁較薄,其器物的形體也更均勻、規整。秦漢時的瓷器,仍屬原始青瓷,東漢以後,基本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青瓷。當時的青瓷窯主要在浙江上虞、餘姚紹興等古越國一帶,因此青瓷也稱為越窯器。三國、兩晉時,這里成了全國燒瓷業的中心,大量燒制碗、碟、罐、壺、盆、盤、洗、杯、等,並少量的文房用品。瓷器在人們生活中逐漸取代了金屬和漆器而成為日常器皿的主流。

C. 陶瓷是怎麼樣發明的。

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據推測,距今11000年前的中國,人們已學會越來越多的藉助工具並製造工具,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陶土可以塑造成各種形狀,包括盛裝器皿。但是遇水則不能持久。而煮東西時而被火燒過的陶土製品,則可以保持固有形狀並不再吸水變軟。開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製成一定器形,後來發展為將陶土搓成粗細一樣的泥條,再把泥條盤築成一定器形,將其內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會階段出現了輪製法。進入封建社會後,又發明了模製法,即將陶泥填入模中,脫出器物的全形。人們推測,最原始的燒制方法是堆燒法,把曬乾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燒。經過製作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距今七千年前,開始使用陶窯燒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據陶器的顏色,把陶器分為紅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繪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紅陶是原始社會最常見的一種陶器,它的顏色有如紅磚色。這是在燒窯時,充分供應氣體,形成氧化氣氛,使陶土中的鐵轉化為三價鐵,便呈現出紅色了。 灰陶即指陶器為灰色或灰黑色。這是在燒窯後期,控制火候,形成還原氣氛,由於窯中缺少氧氣,陶土中鐵的氧化物轉化為二價鐵,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見,一般都比較粗糙。 彩陶是陶器入窯前,在陶坯上進行彩繪,燒後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遺址的人面魚紋盆即為一例。 白陶,即白色的陶器,這是新石器時代後期才有的,主要是因為陶土中氧化鐵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擾便呈現白色了。 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嶺土)作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陶器的發明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10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河北徐水縣南庄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鑒定為10800~9700年的遺物。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甑皮岩、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發現而得名的磁山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測定,距今7900年以上。1977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新鄭裴李崗發現了與磁山文化時代相當、內容近似的文化遺存,因此合稱為「磁山·裴李崗文化」。 磁山·裴李崗文化早於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該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盤、豆、三足壺、三足缽、雙耳壺等,器物以素麵無文者居多,部分夾砂陶器飾有花紋。 1973年首次發掘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左右,在該文化遺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為黑陶,造型簡單,早期盛行刻畫花紋。 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陝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遺址都發現了大量做工精美,設計精巧的彩陶。這兩個新石器時代遺址都屬於母系社會遺址,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陶器的質量也逐步提高。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陶器生產的工種。在戰國時期,陶器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優雅的紋飾和花鳥。這時的陶器也開始應用鉛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澤。 到了西漢時期,上釉陶器工藝開始廣泛流傳起來。多種色彩的釉料也在漢代開始出現。有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唐三彩的出現標志著陶器的種類和色彩已經開始更加豐富多彩。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以明顯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D. 瓷器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中國瓷器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原始瓷器是在商代出現。瓷器的製造在古人的經驗總結發現捏好的陶器坯料在高溫下燒結時,其中容易熔化的部分會化成玻璃狀的粘液把坯料中的小空穴堵死,燒成後不會再吸收水分這就是最早的瓷器製作。

E. 陶瓷的由來

陶瓷,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古人稱陶瓷為甌。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漢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漢族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

(5)原始瓷是如何發明的擴展閱讀:

與陶瓷相比, 陶瓷質地相對寬松, 顆粒也比較厚, 燃燒溫度一般在900°C 之間--1500°C、低溫、燒結後顏色自然沈, 簡單大方, 已成為眾多的其中之一藝術家們喜歡模特表演材料。

有許多種類的陶器, 普通的黑陶, 白色陶器, 紅色陶器, 灰色陶器和黃陶, 紅色陶器, 灰色陶器和黑色陶器, 如使用高鐵含量的粘土為原料, 鐵粘土在氧化氣氛中是紅色的紅色, 減少大氣是灰色或黑色。瓷質: 與陶器相比, 陶瓷質感堅硬、精細、嚴禁、耐高溫、釉料豐富等特點。

燃燒溫度一般在1300°c 左右, 經常有人形容瓷器 "聲"如鳴叫, 鏡子, 嚴如玉, 薄如紙 ", 瓷器更多的人覺得高貴和華麗, 和陶器, 簡單的是相反的。因此, 在許多藝術家創作陶瓷藝術作品時, 會注重陶瓷的質感或瓷器帶來的不同感官享受, 因此在創作兩種不同的材料之前進行分析和比較是非常必要的

F. 陶瓷是誰發明的

上古時代已有遠古人類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至於陶瓷於哪年被誰發明無從考證。

陶瓷發明及發展歷程如下:

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c以上高溫燒制後,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製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東漢時期原始青瓷製作精細,胎多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盤。罐。盤口壺等成為主流。東漢青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學組成以及燒成溫度等方面則有本質的不同。東漢青瓷胎質緻密堅硬,胎色多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較高,敲擊聲音清脆。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僅個別有剝釉,積釉現象;釉色青綠,也有些為青黃,但釉面勻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瓷器燒造技術迅速發展。瓷製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五代時的陶瓷造型則較多地沿襲了唐代風格。

(6)原始瓷是如何發明的擴展閱讀:

陶瓷的保養

1、 日常清潔可用家用洗潔精。

2、 用肥皂加少許氨水或先用等量亞麻子與松節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強,可將瓷磚擦的更有光澤。

3、 如將濃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強的液體灑在磚上面,應立即擦洗干凈。

4、 定期為拋光磚打蠟,取得持久保護作用,時間間隔2—3個月為宜。

5、 如磚面出現少許劃痕,在劃痕處塗牙膏,用柔軟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劃痕擦乾凈。

G. 瓷器是怎樣發明的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都公認的。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嶺土)作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白陶的燒製成功對由陶器過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以明顯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准。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宋代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產品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風格。耀州窯(陝西銅川)產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層勻凈;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所以瓷器又稱為磁器。磁州窯多生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窯的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越窯燒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細致,光澤美觀;建窯所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為主色,色清潤;官窯是否存在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一般學者認為,官窯就是卞京官窯,窯設於卞京,為宮廷燒制瓷器;哥窯在何處燒造也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根據各方面資料的分析,哥窯燒造地點最大的可能是與北宋官窯一起生產;均窯燒造的彩色瓷器較多,以胭脂紅最好蔥綠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錯;定窯生產的瓷器胎細,質薄而有光,瓷色滋潤,白釉似粉,稱粉定或白定。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明代精緻白釉的燒製成功,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製成功,使明代的瓷器豐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志著中國制瓷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的「鬥彩」,嘉靖、萬曆年間燒製成的不用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制瓷技術達到了輝煌的境界。康熙時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琅彩都是聞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於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斗艷,故名「鬥彩」。

清代仿銅胎畫琺琅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琅彩又稱「料彩」。

H. 瓷器是誰發明的

瓷器的來發明是勞動的先民們源在生活實踐中逐漸感受和體會而製作的,這個過程是逐漸的進步的,不是一個早晨是由誰發明了瓷器。瓷器的發明過程是8千年前原始陶器--4千年前的古代陶器---3千年前的原始青瓷----2千年起始的東漢青瓷器---一直發展至今。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承受如此大的發明重任,所以說瓷器的製作是一個集體和先人們前赴後繼發明的,不能具體的落實到一個具體的人物身上。謝謝

I. 原始瓷器的由來

原始瓷器的由來:
原始瓷器 是在制陶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河南鄭州等地商代遺址,發現很多帶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細膩堅硬,燒成溫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屬聲。1980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屬距今4000餘年前的龍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斷定我國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發明了瓷器。當時的青釉瓷生產以長江中下游較為發達,釉色多呈青黃,在氧化焰中燒成。中原地區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綠,在還原焰中燒成。這些原始瓷以高嶺土作胎,燒制溫度高達1100~1200度,表層在高溫下燒成與胎體結合很牢的玻璃釉質,胎質堅硬細膩,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屬聲。因工藝原始,故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器形有尊、豆、罐、瓮、缽等。

J. 西周的原始瓷器是怎樣興起的

商朝上下總共統治600餘年,一直到紂王被周武王征滅,於是天下歸於周。在這數百年間,除日用餐飲器皿之外,祭祀禮儀所用之物也大為發展。

西周原始瓷的胎釉特徵基本和商代相同,但質量較商代有所提高,胎質普遍細膩,基本不吸水,釉層一般比較薄,常見施釉方法有浸釉和刷釉,浸釉較之於刷釉,其胎釉結合較好。這一時期原始瓷和商代的不同主要是在造型和紋飾方面。

西周時期,燒造陶器的窯爐主要還是饅頭窯,龍窯的使用還是相當少。但西周時原始青瓷的製作工藝有所提高,生產的范圍也更加廣闊。江南地區原始青瓷的發現量及器形比北方黃河流域多且豐富。

西周時,釉已成為瓷器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起隔水、利於清潔的作用,而且有裝飾器物使之美觀的功能。

釉是一種玻璃體,由於其所含的金屬作用,在施用於瓷器上時,會產生各種顏色。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的,這西周時期瓷器器體的製作較商代講究外觀的規整,瓷器釉面普遍具有一定的光澤。器體裝飾仍採用原體刻畫、拍印紋飾為主的「素體」裝飾技法,器物紋飾除大多延續商代的裝飾紋飾外,曲折紋、劃刻斜方格紋也開始大量流行。

西周時期瓷器的器形除繼續流行尊、缽、盤等器型外,還出現了幾種新器型,如盂、瓮等,此時尤以罐、罍的製作最為著名,此類器形在我國河南省和北京西周初期大型墓葬中均有發現。

其中尤以河南省洛陽出土的一件雙系雙耳罐為此期瓷器的代表作。此器敞口低領、折肩深腹、小圈足、其肩部塑起對稱雙系和泥條盤塑的雙耳,器外通體施一層透明的青綠色玻璃釉,但施釉不均,器面布有斑痕。

器物裝飾較有特色,除以刻畫七道旋紋和三層聯體「人」字形紋環繞其肩外,其餘部分不施加任何紋飾,通體給人以莊重之感。

河南省洛陽還發現有西周原始瓷青釉劃花雙系罐,高13.1厘米,口徑8.4厘米,底徑8.3厘米。罐斂口,折腹,束腰,圈足。肩兩側各置一橫系。肩部刻畫水波紋及弦紋。罐身施青釉。

此罐的造型如同魚簍,小口,大腹,以增其容量。這是西周早期原始青瓷器的造型特徵。

西周原始瓷器的胎色仍以灰白色為多。釉色主要是青綠色和豆綠色,並有少量黃綠色與灰青色。

河南省洛陽林校西周車馬坑中發現一件西周瓷瓮,口徑31厘米,腹徑54厘米,高42厘米,它斂口、折沿、溜肩、扁圓鼓腹、小平底。通體施青釉,釉層不均勻,多處有流釉現象,顯得有些粗糙。

西周時期原始瓷器器表的花紋裝飾也日趨簡單,除素麵外,其釉下紋飾為幾何形圖案,有方格紋、籃紋、雲雷紋、席紋、葉脈紋、齒狀紋、劃紋、弦紋、S形紋、乳釘紋、圓圈紋和曲折紋等。

拍印的圖案紋飾在西周原始瓷器上已很少施用。紋飾仍以紋理較粗的繩紋為主,另有一些劃線紋、篦紋、弦紋、刻畫三角紋等,這時附加堆紋已很少使用。

在造型上,以袋狀足、圈足、平底為主要特徵。比如一件西周青釉鋸齒紋四系罐,高27厘米,直斜短頸,豐肩,腰部至腳處漸斜收,圈足,全身施青釉,厚薄不勻明顯。還有一件西周青釉大口尊,高12.3厘米,口徑18.7厘米,足徑12.5厘米,簡朴而實用。西周晚期的原始瓷器多為豆、尊、罐、壺等生活用具。在很多地方都曾發現為數眾多的西周時期原始瓷器。

安徽省屯溪發現有西周原始瓷帶柄壺,高13.6厘米,口徑5.6厘米,通體施以淡棕色釉,呈短頸鼓腹型,器身用密布的弦紋來裝飾。還發現有西周原始瓷三系罐和原始瓷尊,罐高12.3厘米,口徑11.4厘米;尊高17.7厘米,口徑17厘米。

陝西省長安縣發現的西周原始瓷豆,高7厘米,口徑13厘米,足徑7.8厘米。豆盤斂口,淺腹,粗柄,圈足侈大,釉呈青色。

西周原始瓷罐,高19厘米,口徑11.9厘米,底徑16.5厘米,敞口、矮頸、鼓腹、大平底,上腹置有對稱繩紋狀雙系,器腹飾有變體雲雷紋。施黃褐色釉,施釉不均,底無釉。

同類型的還有西周原始青瓷罐,通體施青花色釉,釉層薄而均勻。釉下刻有雲雷紋裝飾,這種幾何形的紋樣西周開始較為流行。此時的器物造型比商代更為規整。

江蘇省金壇發現西周原始瓷青釉弦紋索耳盂,折腹,實足,底部露胎處刻有「△」形圖記。內外通體施青褐色釉,有剝釉現象。

另一件西周原始瓷青釉弦紋索耳盂釉呈深豆綠色,盡管沒有釉層脫落現象,但釉面不均勻。

器物造型顯然模仿青銅器。弦紋、鋸齒紋等紋飾是西周流行的典型紋樣。

浙江省德清明聯鄉發現西周原始瓷印花雙耳筩,高34.2厘米,口徑20厘米,底徑18.5厘米,束口、無頸、折肩、直筒形腹,平底,器面修整不平、內外施釉不勻。下沿至上腹對稱二繩索。上腹拍印重線水波紋和雲雷紋。德清皇墳山發現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原始瓷卣,高18.2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14厘米,敞口、折肩,肩上有「S」形裝飾,腹弧直,大平底。上腹部有陶耳一對,器表飾變體雲雷紋,施青褐色釉,施釉不均。

青瓷

閱讀全文

與原始瓷是如何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