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孟人民創造

孟人民創造

發布時間:2022-07-01 03:17:21

Ⅰ 我國古代人民創造《二十四節氣歌》,其中夏季的節氣有…...


孟春
立春 315°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2月3——5日
雨水 330° 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2月18——20日
仲春
驚蟄 345° 桃始花 倉庚鳴 鷹化為鳩 3月5——7日
春分 0° 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3月20——21日
季春
清明 15°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4月4——6日
穀雨 30° 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 4月19——21日

孟夏
立夏 45° 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5月5——7日
小滿 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5月20——22日
仲夏
芒種 75° 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6月5——7日
夏至 90° 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6月21日——22日
季夏
小暑 105° 溫風至 蟋蟀居辟 鷹乃學習 7月6——8日
大暑 120° 腐草化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7月22——24日

孟秋
立秋 135°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8月7——9日
處暑 150°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8月22——24日
仲秋
白露 165° 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9月7——9日
秋分 180° 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 水始涸 9月22——24日
季秋
寒露 195° 鴻雁來賓 雀攻大水為蛤 菊有黃花 10月8——9日
霜降 210° 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咸俯 10月23——24日

孟冬
立冬 225°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11月7——8日
小雪 240° 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 閉塞而成冬11月22——23日 地氣下降
仲冬
大雪 255° 鴠鳥不鳴 虎始交 荔挺生 12月6——8日
冬至 270° 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 12月21——23日
季冬
小寒 285° 雁北向 鵲始巢 雉始雊1月5——7日
大寒 300° 雞始乳 鷙鳥厲疾 水澤腹堅 1月20——21日
而屬於夏天的節氣就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Ⅱ 孟慶平的被捕

12月29日, 中央紀委最近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有關部門,嚴肅查處了湖北省原副省長孟慶平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中央紀委決定,並報經中央批准,開除孟慶平黨籍。檢察機關已依法將其逮捕。
孟慶平的主要違紀違法事實有:1989年8月、1992年5月,在任海南省副省長期間,先後兩次批示,幫助個體工商戶庄某某弄虛作假,倒簽日期,違反規定補辦征地手續,使庄得以購買海口市坡博村的土地,與他人合作經營,獲得巨額利潤。為感謝孟慶平,庄通過孟的妻子郭秀英先後送給孟港幣10萬元、人民幣10萬元。1990年至1993年,庄某某每年春節去孟慶平家拜年,先後四次又送給郭秀英人民幣共3.5萬元。1993年4月,孟慶平到湖北赴任,海南某房地產公司經理符某
某送給孟人民幣3萬元。1994年前後和1996年底,符又先後送給孟人民幣2萬元和3萬元。1989年前後,庄某某還送給郭秀英人民幣1萬元。另外,孟慶平腐化墮落,生活糜爛,亂搞兩性關系,玩弄女性。
中央紀委的通報指出,孟慶平出身貧苦家庭,是黨把他從一個放牛娃培養成一名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他自願申請到海南邊陲工作, 在條件比較艱苦的鐵礦工作多年。然而,隨著職務的升高,他思想上放鬆了要求,熱衷於結交「大款」,與他們拉拉扯扯,稱兄道弟,同流合污,由一名高級領導幹部蛻變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腐敗分子。孟慶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根本原因是他不講學習,不講政治,不講正氣,貪圖享受,喪失理想和追求。孟慶平的腐化墮落,為開展「三講」教育活動提供了一份典型的反面教材。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從孟慶平案件中吸取沉痛教訓,自覺做到一身正氣,堅持原則,不斷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在工作和社會交往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應有的警覺,看人要准,交友要慎;絕不能徇私情而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絕不能把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和庸俗作風帶到黨內來;更不能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成為不法利益的代言人和「保護傘」。要自覺加強學習, 加強修養,不斷充實、豐富自己,提高精神境界,脫離低級趣味,增強抵禦各種誘惑的能力。要嚴於律己,遵紀守法,珍惜自己的奮斗歷程,珍惜自己的政治榮譽,珍惜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

Ⅲ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曾經創造了許多個世界之最,你了解多少呢先其中一個介紹給大

《甘石星經》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專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紀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恆星表還早約200年。

《甘石星經》記錄了我國最早的恆星變化位置圖表,石氏部分包括二十八星宿、中官與外官,甘氏部分系統觀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發現了五大行星的出沒規律,記載了八百顆恆星的名字,測定了一百二十顆恆星的方位。

(3)孟人民創造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1、《甘石星經》是後世許多天文學家工作的基礎,因為測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和運動,都要用到其中二十八宿距度(本宿距星和下宿距星之間的赤經差叫距度)的數據,這是中國天文歷法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數據。

2、《甘石星經》記載了五星之運行情況,以及它們的出沒規律,並肉眼記錄木衛二,並劃分其星官,其體系對後世發展頗有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甘石星經

Ⅳ 孟廟及孟府的簡介

位於山東省鄒城市南門外,廟、府毗鄰。孟廟又稱亞聖廟,是歷代祭祀戰國時思想家孟子之所。宋宣和三年(1121年)創建,金、元、明、清重修達38次。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重建,五進院落,分東、中、西三路,有亞聖殿、啟聖殿、孟母殿、致嚴堂等殿宇64間。中軸線上的亞聖殿為主殿。孟府是孟子後裔的宅第,位於孟廟西側,六進院落,殿堂門廡148間,前為官衙,後為住宅。 孟廟是一處長方形、具有五進院落的古建築群,以主體建築亞聖殿為中心,南北為一中軸線,左右作對稱式排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進行了適當安置。逐院前進,起伏參差,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建築雄偉,院院不同,格局迥異,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和古建築的特點,是國內宋元至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代表作品。

Ⅳ 中國歷史性創造

鄭國渠
鄭國渠是以涇水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農田的水利工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都說,它的渠首工程,東起中山,西到瓠[hù胡]口。中山、瓠口後來分別稱為仲山、谷口,都在涇縣西北,隔著涇水,東西向望。它是一座有壩引水工程,1985年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秦建明等,對鄭國渠渠首工程進行實地調查,經勘測和鑽探,發現了當年攔截涇水的大壩殘余。它東起距涇水東岸1800米名叫尖嘴的高坡,西迄涇水西岸100多米王里灣村南邊的山頭,全長2300多米。其中河床上的350米,早被洪水沖毀,已經無跡可尋,而其他殘存部分,歷歷可見。經測定,這些殘部,底寬尚有100多米,頂寬1—20米不等,殘高六米。可以想見,當年這一工程是非常宏偉的。
關於鄭國渠的渠道,《史記》、《漢書》都記得十分簡略,《水經注·沮水注》比較詳細一些。根據古書記載和今人實地考查,大體說,它位於北山南麓,在涇陽、三原、富平、蒲城、白水等縣二級階地的最高位置上,由西向東,比降為0.64/00,沿線與冶峪、清峪、濁峪、沮漆(今石川河)等水相交。將乾渠布置在平原北緣較高的位置上,便於穿鑿支渠南下,灌溉南面的大片農田。可見當時的設計是比較合理的,測量的水平也已很高了。不過涇水是著名的多沙河流,古代有「涇水一石,其泥數斗」的說法,當代實測,為171公斤/立方米,鄭國渠以多沙的涇水為水源,這樣的比降又嫌偏小。比降小,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積,渠道易被堵塞。
渠建成後,經濟、政治效益顯著,《史記》、《漢書》都說:「渠就,用注填閼(淤)之水,溉舄[xì戲]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名曰鄭國渠。」一鍾為六石四斗,比當時黃河中游一般畝產一石半,要高許多倍。
富平鄭國渠遺址:流經富平的鄭國渠,全長約150公里,可灌溉18萬余公頃。其引水口至乾渠段,修有寬15~20米,高3~5米,長達6公里的引水渠堤。現存鄭國渠口、鄭國渠古道和鄭國渠攔河壩,附近有秦以後歷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幹道遺址,並有大量的碑石遺存。鄭國渠修成後,灌溉面積達280萬畝,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使秦國從經濟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戰爭准備。鄭國渠首遺址,目前發現有三個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鄭國渠引涇進水口。每個暗洞寬3米,深2米,南邊洞口外還有白灰砌石的明顯痕跡。地面上開始出現由西北向東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個大土坑,土坑之間原有地下乾渠相通,故稱「井渠」。鄭國渠工程之浩大、設計之合理、技術之先進、實效之顯著,在我國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http://bk..com/view/113186.htm

白渠 白渠,中國陝西關中地區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白渠開鑿於西漢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於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故而得名白渠,也常與原有的鄭國渠合稱鄭白渠。
白渠西起自池陽谷口鄭國渠南岸(水經註:「水出鄭渠南」),引出涇河水流向東南,經池陽、櫟陽向東到下邦後折向南注入渭河,全長二百里,受益農田四千五百餘頃。由於涇河含有較多泥沙,白渠也為關中平原農田帶來了肥沃的沉積土壤。時人贊曰:「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http://bk..com/view/84526.htm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另兩資料分別為:秦始皇陵位於臨潼以東5千米處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於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它南依驪山的層戀疊嶂之中,山林蔥郁;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卧的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開始修陵園。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另兩資料:一、他在位37年,而為其修建陵墓的時間就長達36年;二、秦始皇陵於秦始皇即位起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之久)。當時的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由大將軍章邯監工。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據史載,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由於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另一資料:陵園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後經風化侵蝕及人為破壞,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建築材料是從湖北、四川等地運來的。為了防止河流沖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東西向。
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高43米。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內城周長3890米,外城周長6249米,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已發現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調查發現,整個墓地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內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築。陵寢的形制分為內外兩城。內城為周長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長6264米。秦始皇陵的規模之大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 ,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在陵園里設立有多處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現。
秦始皇陵共發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並列著4座建築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築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舒特。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 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http://bk..com/view/6654.htm

故宮
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南京故宮——御茶園南京故宮, 又稱明故宮,是明朝初期的皇宮。
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 地址在元集慶城外東北郊, 初稱"吳王新宮", 後又稱"皇城". 由於當時朱元璋尚未稱帝, 故新宮建築規模有限, 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內廷建築, 東西兩側空地均未興建宮室. 新宮東西寬790米, 南北長750米, 有門四座, 南為午門, 東為東華門, 西為西華門, 北為玄武門. 入午門為奉天門, 內為正殿奉天殿, 殿前左右為文樓, 武樓. 後為華蓋殿, 謹身殿. 內廷有干清宮和坤寧宮, 以及東西六宮.
洪武元年 (1368年), 朱元璋即位稱帝, 以應天府為南京, 開封為北京, 並於次年在鳳陽興建中都城. 由於人力物力全被集中於中都城池和宮殿的興建, 因此南京宮殿的擴建工作再度終止. 此後數年間只對已有宮殿進行了必要的維修.
洪武八年 (1375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的計劃, 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 增設了午門左右兩闕, 在奉天門左右增加了東西角門, 並增建文華殿, 武英殿等建築. 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 再次增建, 在皇城外增設宮牆, 以新牆之內為皇城, 原皇城改稱宮城. 在宮城前建造了端門, 承天門, 金水橋, 形成"T"字型廣場, 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門. 廣場東側為五部 (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門外), 西側為五軍都督府.
清滅南明後, 改南京為江寧, 將明皇城改為八旗駐防城, 設置將軍及都統二衙門於明故宮中. 康熙年間, 曾取明故宮石料雕件修建普陀山廟宇. 太平天國攻陷南京後, 沒有使用明故宮作為宮殿基址, 而是在城中另擇新址營建新宮, 此間拆取明故宮大量石料和磚瓦. 至太平天國滅亡時, 明故宮的宮殿和宮牆已基本無存.
明故宮現存午門, 東華門, 西安門門闕, 以及內外五龍橋, 柱礎, 碑刻等建築遺跡.
http://bk..com/view/5681.htm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1]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體系完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明代術士認為,這里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該陵園建於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歷史。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明代時,於途中的沙河鎮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橋"。在鎮東,則築有壯麗的"鞏華城"。該城原為嘉靖皇帝祭陵時中途休息的行宮,現僅存遺址。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http://bk..com/view/15129.htm

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眾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7,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萬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之稱。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是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園林。全國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園中分四個風景區,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網師園佔地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
怡園是蘇州園林中建築最早的園林,因而得以博採眾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
http://ke..com/view/17850.htm

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餘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雲岡石窟也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這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巨石橫亘,石雕林立,蔚為大觀。他們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載歌載舞,神采飛揚,或擊鼓或敲鍾,或手捧短笛,或懷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遊人。這些佛像、飛天、贊助者、供養人的面貌和衣飾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著異域色彩。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整個石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東部的石窟多以造塔為主,故又稱塔洞;中部石窟每個都分前後兩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頂布滿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為最多,修建的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整座石窟氣魄宏大,外觀庄嚴,雕工細膩,主題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種宗教人物形象神態各異。在雕造技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期藝術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
http://bk..com/view/7398.htm
莫高窟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
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亡後掩埋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台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的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於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
石窟南北長1600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50米。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餘平方米,彩塑2415身,飛天塑像4000餘身。莫高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歷史悠久, 莫高窟最初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結束,其間經過連續近千年的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建築、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這些藝術珍品不僅反映了中國中古時期宗教和社會生活情況,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龍門石窟
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既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7年4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它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里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後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於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餘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里失去了雲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徵,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朴。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朴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4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它的開鑿年代,大部分學者認為始於後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不斷地開鑿和修繕,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古人曾稱贊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範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這里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粘貼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佛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

Ⅵ 如何證明天地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

驚訝佛祖在幾千年前描述的宇宙與現代科學的發現吻合!
編輯 | 刪除 | 許可權設置 | 更多▼ 設置置頂

推薦日誌

轉到私密記事本
韻☆之 發表於2009年03月13日 19:29 閱讀(2)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許可權: 公開

1.地球是個扁圓的球體,運行於虛空。按《阿含經》等,皆言以須彌山為軸,有四大部洲繞日而行。即有四個繞恆星旋轉的星球,上面者有人類居住,有生命存在。地球在其中,稱南瞻部洲,即「閻浮提」,形狀如庵摩羅果,略為扁圓。科學直到最近兩百年,才證明地球是個扁圓球體;而佛經中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
2.佛經中指出,地球上有四大海洋,分隔陸地。地球上的大陸都是北廣南狹,故閻浮提人的臉形也與之相仿,是瓜子臉,下巴尖。見《樓炭經》等。
3.其餘三個有生命的星體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東、西兩洲人的壽命約為我們地球人壽命的二倍半;北洲人是我們地球人壽命的十倍,並都隨著我們壽命的增減而相應變動。東、西兩洲陸地形狀是半月形,北洲陸地形狀是園形。將四大部洲圈起來,其中的范圍叫做「四天下」,又名「小世界」。而佛教說的「大千世界」,共有百億四天下,這是多麼廣大的宇宙觀!而現代科學也證實了此理。但其雖探測至外太空,尚未尋找到其餘三個有人類居住的星體,可見佛法的廣大。而修行至初禪,即可在定境中看到須彌山和四大部洲,佛之羅漢弟子,如目連等,一晝夜即可飛行遍四天下,數盡其中的人民、動植物種類。可見聖境誠非凡夫所能想像分別。
4.每一大千世界,稱為一佛土,有佛住世,教化眾生。有的大千世界有千億四天下,有的有萬億四天下,大小不一。《華嚴》上說,有正世界,有側世界,有覆世界,有仰世界,差別萬端;人民的身體、相貌也千差萬別,有的頭大身小,有的多手多足,並有不同的壽命、名字、禮儀、住處......每一世界懸浮於空中,下有風輪執持。所謂風輪,即是無形的強大引力。這是現代科學所證明的。
5.世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從地獄直到他化自在天,色界從梵天直到色究竟天,四空天為無色界。其中人民相貌、身量、衣著、壽命、受用等,難以盡述,諸君可細研《三藏法數》,其中廣引經論,有詳盡記載。

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地探討宇宙的奧秘。在科學不發達的上古時代,人們不知道來自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地水火風等各種變化究竟是從何而來,以為冥冥之中必有主宰的力量。世界各民族都發展出他們的真神信仰,如印度的梵我、中亞的阿拉、歐洲的上帝,多神教更賦予自然界神格,如日神、月神、水神、風神等。佛教認為宇宙乃緣起,一切事物皆在因緣和合下產生。因緣際會時,一切現象的生起,是那麼真實確切;因緣變化時,昔日情景隨之灰飛煙滅。宇宙世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沒有恆常不變的存在,所以佛教說「無我」、「空」、「真如」、「妙有」,不論說空說有,不外希望人類能從緣起中道的真理,印證宇宙實相「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心能生萬法,因此,唯有從修心出發,才能證知宇宙的奧秘。大千世界,具雲:三千大千世界。凡屬有情動物的居處,山河大地,以時間的流遷,空間的方位為定義。在大海中,以須彌山為中心,四方四大部洲,即:東勝神州、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廬洲等,由一日月所照的范圍為一世界。千個的四部洲為小千世界,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即屬一尊佛陀的教化單位。

另一說:四大部洲之上,加須彌山半腰的四天王天,及須彌山頂的忉利天,並空間中的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為欲界。再加上層的大梵天、梵眾天、梵輔天等,色界初禪天為一世界,千個世界為小千世界。又一小千世界,具千日、千月、千須彌山、千四大部洲、千四天王天、千忉利天、千夜摩天、千兜率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等。又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具百萬日月、百萬須彌山、百萬四天下、百萬六欲天、百萬初禪天及千個二禪天。又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具百億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下、百億六欲天、百億初禪天、百億二禪天及千個三禪天。所謂三千世界,乃小千、中千、大千之所指三數目的千世界。又雲大千,即指三千之中的大為目標,故說「三千大千世界」,略雲「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中,在《俱舍論》里,如前面計算,共有10億顆類似地球這樣的星球。按佛教劃分宇宙的說法,我們這個娑婆宇宙中包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我們人類處在欲界中。欲界的下三道是餓鬼、地獄、畜牲道。善道是人和天,這里的「天」指的范圍在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以上,共有六界,即欲界天分為六個層次。 據佛經記載:每一個宇宙都會歷經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物質和生命會被火災、水災、風災毀滅。在宇宙的成住壞空的過程中,有所謂的大三災——火災、水災、風災。當一個大劫(一大劫到底等於多少個地球年,就我所接觸的材料及修行人而言,意見並不統一,其數值的差異很大。這里估且取一個數值:1,343,840,000年)結束的時候,會有火災產生。宇宙內供給生命居住的行星以熱和能的所有恆星,將先後進入它們的紅巨星時期。恆星的星體會可怕地膨脹出許多倍,吞噬掉離他們近一些的所有行星,讓更遠一些的行星支離破碎,簡直可以摧毀一切。

恆星之火甚至可以焚燒到色界的初禪天,整個欲界當然盪然無存。這個時候,初禪以下的人類或天神類生命都會死掉而後再出生到二禪天以上或是娑婆宇宙以外的他方世界。 宇宙的水災會破壞到二禪天,把二禪天以下的物質統統溶化,讓所有的生命全部完蛋。此時二禪天的天神也得趕快往上逃難。
七七四十九次的火災再加上七次的水災,再加上七次的火災,也就是第六十四個劫(86,005,760,000年)的時候,宇宙自身已經膨脹到了極限。這時就會有宇宙的風災產生。宇宙開始收縮,橫掃還剩下的所有物質和能,宇宙黑洞以它超乎想像的引力和破壞力賣力地工作著,將三禪天以下的一切掃盪一空,就是我們娑婆宇宙內超出了人們視界的巨大的、無比堅固的須彌天體(須彌山)也像大風吹毫毛似地刮進它的內部。

這場宇宙風災真是厲害,只刮一次就把三禪天以下的萬有全都毀壞。

所以,所有宇宙的毀滅性災難,最多毀壞到三禪天。四禪天和無色界是無法毀滅的,但佛陀認為,四禪天和無色界的生命依然無法永恆,依然會死亡。

宇宙黑洞在成功地完成它的毀滅工作之後,讓整個宇宙只剩下它自身。宇宙於是坍縮成一個無限小的奇點,就是宇宙黑洞本身。

之後,緻密的宇宙黑洞再次膨脹開來,來一次巨大的宇宙大爆炸,首先產生空間。宇宙一邊繼續著它的爆炸過程,一邊將空間擴張開來。再然後空間中原來均衡的基本粒子東一團西一團地凝聚,凝聚形成極大的宇宙粒子雲,由粒子雲中再凝縮成更緻密的物質團。

粒子雲和它凝縮的團逐漸地遍布整個宇宙。粒子雲類似氣體,團類似液體,後來經過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力,在粒子雲內部的團進一步收縮凝聚,並不斷吸附粒子雲或粒子雲以外的物質,團漸漸地變得類似於固體了。

此後,固體的形態越來越厚、越來越實,就成為粒子雲之中的大天體。在這個大天體之上,物質繼續附著累積,於是形成了須彌天體。須彌天體在運轉時,也甩出來不少微小的塊,這些塊的凝縮,又形成星系。星系在類似於宇宙粒子雲的進化過程中,再形成星球。

Ⅶ 青年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王學集

王學集出生於浙江溫州,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大學時和2位同學一起創新創業,大三時正式發布phpwind論壇程序,2004年大學畢業的王學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門提供大型社區建站的解決方案。

目前,phpwind已成為國內領先的社區軟體與方案供應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區軟體領域樹立起一個極高的技術壁壘,phpwind8.0系列版本則推動了社區門戶化。

phpwind於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約5000萬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現在隸屬於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為阿里雲計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Ⅷ 聶耳創造過哪些音樂作品

聶耳
目錄·生平介紹
·主要作品
·聶耳墓誌銘
·聶耳的故事
·電影《聶耳》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國音樂家,字子義(亦作紫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生平介紹

聶耳是雲南玉溪人,出生於昆明。聶耳從小喜愛音樂,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並進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他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又是革命者。 恰恰因為後者,才能出現前者輝煌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樂乃心聲」。聶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個特定的民族危亡時代所造就。那些鏗鏘有力的音符,也都是當時環境下人民的心聲。 日本侵華和國內抗日群眾運動的風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樂與革命從此結合到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的十天後,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聲可聞、難民在街上到處流離奔走哭喊的環境中,聶耳在日記中首次提出「怎樣去做革命的音樂」。聶耳是一個天才的音樂家,又是一個革命者,而且恰恰因為後者,才能出現前者的輝煌。他的一系列作品,特別是《義勇軍進行曲》,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
《義勇軍進行曲》在銀幕上首次響起時,不幸正逢聶耳去世,但這支歌作為民族革命的號角響徹了中華大地,還享譽全球。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英、美、印等許多國家電台經常播放此歌。戰爭結束前夕,美國國務院還批准將其列入《盟軍勝利凱旋之歌》中。 新中國成立前夕徵集國歌時,周恩來就提出用這首歌,並在新政協會上一致通過。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和此後每年的國慶節,聶耳譜出的樂章都雄壯地奏響,這足以告慰亡逝於異國的英靈。

■音樂創作生涯只有兩年,卻創作 出許多影響幾十年的歌曲

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 秋末深入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 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 並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他 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積攢,才買到 一把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
聶耳的音樂創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作出《大路歌》、《碼頭工人歌》、《開路先鋒》、《新的女性》、《畢業歌》、《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輝煌成就的取得,除了他個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會生活的最底層。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記中總結說:「音樂與其他藝術、詩、小說、戲劇一樣,它是代替大眾在吶喊,大眾必然會要求音樂新的內容和演奏,並要求作曲家的新態度。」
從小家境貧寒的聶耳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鄙視那些鑽在「象牙之塔」中的孤芳自賞和為少數人服務的「陽春白雪」。他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夫、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在上海,他經常踏著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登台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闆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田漢在香煙包裝紙上匆匆寫下 《義勇軍進行曲》,聶耳於國內定 下初稿,最後譜成於敵國境內

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著「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艷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於發現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獄。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著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干!」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主要作品

聶耳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梅娘曲》、《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

聶耳墓誌銘

1954年,中共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重修聶耳墓地,請郭沫若題寫墓碑和墓誌銘。這年2月,郭沫若書題「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碑和墓誌銘:
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其所譜《義勇軍進行曲》,已被選為代用國歌,聞其聲者,莫不油然而興愛國之思,庄嚴而宏志士之氣,毅然而同趣於共同之鵠的。聶耳呼,巍巍然,其與國族並壽,而永垂不朽呼!聶耳同志,中國共產黨黨員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於風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於日本鵠沼之海濱,享年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
如今的聶耳墓地,已是20世紀80年代初遷葬、新建的了。鑲刻在墓地左屏風牆上郭沫若撰書的墓誌銘,也刪去了「不幸而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的話。其中原因何在?
聶耳溺水身亡的1935年,正是日本逐步實行侵略中國計劃之際。聶耳的死訊傳回中國國內後,眾多愛國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都為失去這樣一位音樂天才而深感痛惜,紛紛在《晨報》、《電通》、《中華日報》、《新音樂月刊》、《大公報》等數十種報刊撰文紀念,共同懷念這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吹響了警醒號角的先鋒鬥士。郭沫若也寫下了悼念聶耳的詩。
1954年2月,郭沫若為聶耳題寫碑文和墓誌銘時,中日兩國尚無外交往來,彼此仍以「敵國」視之。故郭沫若在墓誌銘中有「不幸而死於敵國,為憾無極。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猶未能明焉!」之語。
在郭沫若題寫墓誌銘的9個月後的11月1日,日本人在藤澤市鵠沼海岸聶耳遇難地附近,建立了聶耳紀念碑。1963年,隨著中日民間的貿易往來,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崗石紀念碑,日本戲劇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寫介紹聶耳生平碑文,並請郭沫若題寫紀念碑。郭沫若書題了「聶耳終焉之地」六個大字。
1972年,中日建交。1980年5月,聶耳殉難地的日本藤澤市官員在昆明市聶耳墓地手植雲南名花杜鵑花和藤澤市市樹——藤樹,表達對聶耳的懷念之情,並希望兩市以聶耳為紐帶,建立友好城市。中共雲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回應日本人的熱情,決定遷葬、重建聶耳墓地。墓碑仍用郭沫若所題字。 1982年年初,雲南省文化局將這一想法,報請文化部批准。最終經批准,墓誌銘繼續使用,但在墓碑重刻前,先用水泥抹去後兩句,在顏色上要盡可能與原石碑一致。
按照文化部的指示,昆明市人民政府在墓地左屏風牆上 重新雕刻了郭沫若的墓誌銘,並刪去了後兩句話。

聶耳的故事

母親的歌讓他著迷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72號開了一家成春堂葯店。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在葯店的樓上,原名紫藝。不久,父親死了,葯店由母親經營,殷實的聶家開始中落。在幼年聶耳的記憶里,母親經常坐在燈下,撥拉算盤,算完賬後,嘆氣,發愁。聶耳曾暗許心願:今後一定要「讓母親過好日子」。他到上海後,在寫給母親的信中,屢屢提到「匯錢」之類的字眼。

母親是聶耳最大的牽掛。從照片中看,母親彭寂寬是比較典型的傣族婦女的長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跟著丈夫,居然能夠讀醫書,丈夫死後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家活口。彭氏的聰慧,顯然也遺傳給了兒子。聶耳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

母親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動聽的歌曲與歌曲里的故事讓小聶耳著迷。蔡鍔功成名就之時,聶耳還是黃口小兒,但他從母親的歌里認識了蔡鍔。蔡將軍雲南首義討袁護國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十六歲那年,聶耳終於憋不住了,背著家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後投考黃埔軍校不果,又被軍隊遣散,習武之念才在無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成就偉業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觀》的中學作文中,聶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會從事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行當。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學,然後出外游歷,最好是出國,行路讀書,增長見識,學術上有所建樹。最後掙幾個錢,與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讀書,彈琴,度悠閑時光。他還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將是自己隱逸的首選。

待到年長幾歲也就是中學畢業考入雲南省立師范學校後,聶耳又寫了篇《我之人生觀》,他的學生腔明顯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學工科,研究點藝術,做一個「並不是魯濱遜那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的游歷家,然後「以實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設新的社會」。

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因為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因為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一定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起。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潑,天真,十九歲的聶耳是個孩子王,身邊總圍著歌劇社的小演員們。做游戲,輸了,孩子們起鬨,聶耳樂顛顛地聳動著兩只耳朵。大家不滿足,「耳朵先生,再來一個嘛!」聶耳又「秀」了一下。

聶耳最愛看電影,而且每遇動情之處必哭,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這個習慣常被朋友們當做笑料,他自己卻覺得再自然不過。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時,聶耳與他的同鄉、上海泉漳中學的教員李生萱來往很頻繁,此人即後來的著名哲學家艾思奇,聶耳因此對哲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和嚮往。

「一·二八」以後,上海白色恐怖嚴重,中共提出在文藝界發展黨員,壯大左翼力量。年輕活躍的聶耳被列為首批培養對象。培養和聯系人是上海左翼劇團聯盟負責人田漢,後來介紹聶耳入黨的也正是田漢。但在聶耳目前保留下來的十多萬字的日記、文章、書札里,關於田漢的描述卻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至多用「很好」這樣的字眼籠統地表示一下。勤寫日記和書信的聶耳,逢「田」何故謹慎規避?令人不得而知。當然,在田漢的眼裡,聶耳最初只是一個有著不平凡經歷的追求革命的貧苦學生,兩人閱歷、資歷以及性格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這並不妨礙田、聶二人在音樂創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兩年間,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一同創作了《開礦歌》、《大路歌》、《畢業歌》、《碼頭工人》、《苦力歌》、《打磚歌》、《打樁歌》、《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打長江》、《采菱歌》、《義勇軍進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幾乎佔了聶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聶耳的處女作《開礦歌》是兩人合作的開端。後來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則是兩人合作的巔峰。

電影《風雲兒女》劇本剛剛完稿,編劇田漢被捕了。聶耳見到導演夏衍的第一句話是:「《風雲兒女》誰來作曲?」第二句話就是:「我來寫吧,田漢也會同意的。」自信與篤定溢於言表。獄中的田漢果然同意了聶耳的請求。很快,聶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聶耳到日本後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東京附近的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死,年僅23歲。當時,由詩人郭沫若在日本寫了一首詩,以志紀念;1954年雲南省重修聶耳墓,郭沫若又撰寫碑文;同年,日本藤澤市修建聶耳紀念碑,碑銘也由郭沫若題寫。聶耳生前與郭沫若是否有交往,我們並不清楚,但作為田漢的密友,因為田漢的緣故,郭沫若關注聶耳是十分自然的。只是,為什麼不是田漢呢?由此推想,盡管聶耳和田漢有過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友」和「搭檔」之間,筆者更傾向於從後者的角度考量兩人的關系。聶耳提起田漢,總是恭恭敬敬地稱一聲「田老大」。

1934:「我的音樂年」

1934年4月1日,聶耳加盟由英國人經營的東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當時在上海十分出名。

初進「百代」,聶耳只是音樂家任光的錄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為音樂部副主任,這是因其一目瞭然的才秉。「百代」老闆大氣地對聶耳說:不管你是誰,你做什麼,只要你能做成,有影響,有效益,你就盡管去做。

聶耳「拚命三郎」的勁頭又上來了,抄譜,作曲,演出,開研究會,一刻都不消停。他是如此興奮而忙碌,以至連寫日記的時間都沒了,整整七個月的「百代時期」,臨到末了他才粗略地寫了一篇「總結」文字。在這篇註明「四月四日」的日記里,亢奮中的聶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贊許」、「批評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為電影《漁光曲》、《桃李劫》、《大路》創作的音樂作品。

忙碌中聶耳最用心力的是國樂隊,業余演出時這個樂隊也稱「音樂社」。樂隊很小,只有幾個基本席位,成員都是往來較密切的同行,每禮拜開兩次夜工,因為是同人性質,大家的興致很高。樂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民樂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實驗。聶耳根據雲南等地民間樂曲改編完成《山國情侶》、《昭君和番》等四首民樂作品,都是交由音樂社首演的,現場與報章的反響讓他和他的朋友們興奮不已。

今天,辭典里有關「聶耳」這一詞條,在「《國歌》的作曲者」後面通常都會加上一句「中國新音樂的創始人」。「百代」就是聶耳「新音樂」的實驗室。

人生的價值往往成就於一個瞬間,一個階段。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了聶耳作為一個音樂家的標志性作品,但他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說過:「1934年是我的音樂年。」

那一年,碰見熟稔的朋友,聶耳總會半真半假地發幾句牢騷:忙!真忙!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話剛說完,一轉身他又忙得像個陀螺,從樂隊轉到合唱隊,從合唱隊轉到攝影棚——因為他正在籌劃歌劇《揚子江暴風雨》。若干年後,夏衍回憶當年情景時,曾長嘆再沒有能像聶耳這樣「搶」著幹事的人了。

1934年,聶耳真的特別快樂,他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完全變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藝圈,聶耳曾一度很沮喪;但這一年,他恢復了慣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後,新世紀的第一個新春,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當地許多社會名流盛裝蒞臨。音樂廳的氣氛出乎意料地好,每一曲終了總有熱烈的掌聲。聶耳在「百代時期」編創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廳里靜極了,豐沛的個性化的旋律流淌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聲提前響起。一時間,作為聽眾的筆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包括聶耳。這次音樂會上還演奏了聶耳在「百代」期間主持改編的另一首新民樂《翠湖春曉》,同樣以那充滿民族個性色彩的優美打動了異域的聽眾。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已被國際音樂界視為中國民樂的經典作品,靈魂早已升入天國的聶耳,你有什麼新的感想么?

電影《聶耳》

《聶耳》 故事片。海燕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制。
青年聶耳因參加學生愛國運動,被迫 離開雲南故鄉,到上海一家小商號當 僱工,不久商號倒閉,聶耳流落街頭 。後為生計所迫,進五花歌舞班當小 提琴練習生。演出中與女友鄭雷電不 期而遇。在鄭雷電的鼓勵下,聶耳去 國立音專應試,但因家境貧寒,不為 校方所容,憤而離開考場。後得到鄭 雷電的幫助,參加上海工人主辦的救 災募捐義演,並結識共產黨的地下工 作者蘇平。他向蘇平坦陳追求革命的 心願,自此,參加黨領導的「反帝大 同盟」。不久,黨派鄭雷電赴江西蘇 區學習。臨行前,她與聶耳相約在龍 華塔上作別。1932年日軍侵犯上海, 一二八戰爭爆發,上海人民聲援十九 路軍浴血奮戰,聶耳與歌舞班同仁亦 參與慰勞演出,又結識了進步戲劇家 匡文濤和進步音樂家張曙。歌舞班主 率隊演唱靡靡之音《桃花江》,令愛 國士兵深為反感。聶耳與張曙等進步 人士高歌《馬賽曲》,激勵傷員抗敵 鬥志。在匡文濤啟發下,聶耳萌發要 有中國「馬賽曲」的強烈願望。形勢 日益惡化,歌舞班主屈服於反動勢力 ,演出低級庸俗的節目,聶耳憤然離 去,赴北平投身抗日救亡演劇活動。 後又隨蘇平返回上海,加入中國共產 黨。相繼創作《揚子江暴風雨》、《 開路先鋒》、《大路》、《畢業歌》 、《新的女性》、《塞外村女》等優 秀歌曲。1935年春,黨組織決定送聶 耳去蘇聯深造。出國前夕,聶耳受田 漢所作歌詞《義勇軍進行曲》的感染 ,譜出不朽名曲。是年7月17日,途 經日本,聶耳在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 逝世。本片於1960年獲第十二屆卡羅 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傳記片獎。 編劇: 於伶、孟波、鄭君里 導演: 鄭君里 攝影: 黃紹芬、羅從周 美術: 韓尚義 作曲: 葛炎、黎英海、劉福安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趙 丹 聶 耳 張瑞芳 鄭雷電 王 蓓 萬千紅 鄧 楠 老 江 江 俊 蘇 平 高 博 匡文濤 韓 濤 歌舞班 夏 天 趙梅農 班主 韓 非 孫 英 陳 述 錢也樂 黃宗英 馮 鳳 關宏達 小 丑 仲星火 張 曙 鄭 敏 電影公司 經理

閱讀全文

與孟人民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