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eepo教師要因人而異選擇和創造性

eepo教師要因人而異選擇和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2-06-30 18:35:44

❶ 如何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

一、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學
要讓學生樂學,必須使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為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自己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教師一進課堂,必須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用和藹慈祥的目光覆蓋全體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關注的,在這樣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產生情感的遷移,從而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二、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想學
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學生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才能在學習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所以要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以傳授知識為主、語文課滿堂灌、進行繁瑣的課文分析等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語文學習方式。教師應發揮自己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知探求新知。為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教」更好地服務於「學」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高爾基的《海燕》時,設計了一連串的活動,即:別出心裁的「畫插圖」,引人入勝的「猜謎語」,極富創意的「當翻譯」,還有貼近生活的「口頭作文」……這些活動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把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把學生的探究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這些活動,環環相扣,不斷深入,使理解課文深刻含義、理解象徵手法使這樣復雜枯燥的教學任務變得簡單而又充滿了趣味,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常有新鮮之感。
三、傳授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
古人雲:「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即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正如葉聖陶先生的精闢論述:「教學比如扶孩子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扶」是指教師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進行啟發、引導和講解。
「放」就是讓學生嘗試、運用「扶」時的方法,去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過程。當然,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牢牢把握住一點:自己只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熱心的促進者,機智的引導者。因而處處循循善誘,凡對學生稍有創意的探究即予以熱情鼓勵,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處處為學生著想,在學生可能遭遇困難之處,充分預測後率先示範而不包辦代替,真正做到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❷ 什麼是MS--EEPO有效教育

「MS_EEPO有效教育」它的英文表達是 Effective Ecation in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 的簡稱。

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過組織和參與來實現的。「EEPO——有效教育」是一個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 教育教學方法,三維一體的系統操作性,實用性強。


(2)eepo教師要因人而異選擇和創造性擴展閱讀

孟照彬:MS-EEPO創建者,有效教育(EEPO)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局主席,新教育文化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五大教育猜想實驗研究首席教授,教育部-李嘉誠項目咨詢評估專家,中-加CIDA咨詢培訓與課程設計專家,教育部-聯合國兒基會SDP專家,教育部教學儀器咨詢培訓專家。

參考資料網路-有效教學

❸ 為什麼說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教育活動,同時教師可以在教育研究和學術上取得創新。

教師既要遵循統一的培養目標,又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個性特點,根據客觀環境、教育條件的變化,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

《教師法》第七條對教師的基本權利作了明確的規定,教師可以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通過教育和學術的研究來創造新的教育理念。

(3)eepo教師要因人而異選擇和創造性擴展閱讀: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為創新教育服務,創新教育就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的特徵,並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

所謂創新人才,應該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兩個相關層面。其中,創新精神主要由創新意識、創新品質構成。

創新能力則包括人的創新感知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想像能力。從兩者的關系看,創新精神是影響創新能力生成和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和主觀條件,而創新能力提高則是豐富創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

❹ 幼兒教師如何體現職業的創造性

教師是幼兒園的啟發者、環境的創設者,教師沒有創新思維,孩子的創造力就會受到很多的抑制, 說深一點,直接關繫到幼兒園健全人格的建構,所以教師擁有創新思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創設創新培養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幼兒教育是份良心活,個人建議培養孩子不是僅靠個人材質,要麼孩子會隨著老師的參差不齊而耽誤終身,重要的是幼兒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可讓孩子「自然」的成長。 我們需要從下面幾方面來理解教師的創造性,他們的勞動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 靈 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所決定的。教師勞動的對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沒有意識的動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種獨特品質的社會 成員。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著不同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秉賦、能力,不同的氣質、性格,不同的思想行為,而且它們又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總 之,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學生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再者,教師的勞動對象還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自我教育的主體。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大的教育是 學生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親自體驗中感悟人生,從而逐漸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會化過程。」這說明,學生並不是消極的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影響。同時他們也影響 著整個教育過程。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教師的單向作用,而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作用。教育對象的這些特殊性必然會使教育過程和教育情景異常復雜和多變。而且, 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這一特點還會愈加明顯。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創造性。這種創造性主要並不在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發現,而在於創造性地運用教育規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情景中塑造發展中的人。 1、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不僅要針對集體的特點(共性特點)進行教育,而且還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特點(個性特點)進行教育。通俗地說, 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一刀切」、「一鍋煮」,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學校是培養人的,而不是製造機器的。學校不是工廠, 如果學校「培養」出來的都是一句句「規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試機器,那麼,只能說,這所學校的教育是失敗的。當時,南開中學之所以被推為「巨擘」, 正是因為她不強調考試成績,而注重於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南開之所以成為一代名校,就是因為她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後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叱吒風 雲的豪傑才俊。我國以往的教育則過分強調共性而忽視個性的發展,導致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創造性不足。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沒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培養不出創新 精神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勞動是具有較大的創造性,他的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在對教育教學原則、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內容的運用、選擇和處理上。教育有規律可循,有原則可遵,但無死框框可套,教學有 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對象是復雜多變的人,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運用什麼原則以及怎樣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 的創造性。同樣,教育有方法可依,但無定法可抄。教育內容不同,教育對象不同,教育條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運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沒有一種教育方法是能夠 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同樣的教育方法在一種情況下是適用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就完全不適用的。照抄別人的或以往的經驗,通常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因此, 教師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創造性的選擇教學方法,並經常尋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3、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加工上。 教師備課就是在於深入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加工,就向導演對劇本的再創造一樣,教師對教材也需要再創造。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圍著教材 轉,教材是「聖經」,是「惟一」,教師只要「緊扣教材」、「落實教材」,就算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提出課程不等於教材,「生活世界」都是課程的范圍。這就 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4、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教 育機智上。簡單地說,教育機智就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教育工作並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條件不可能毫無差異地重復出 現,因此,教育工作絕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教無定法;教育是心靈的撞擊,是情感的交融和呼應。蘇霍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 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在這種情感的交融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難以控制的,事先預設不到的情況隨時 可能發生。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情景的細微變化,迅速機敏的採取恰當的措施。富有創造性的教師,常常能夠巧妙的利用突然發生的情況,或者創設新的情景把教育 活動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使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在課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出現,如果教師處理得不恰當,就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❺ 如何發揮年輕教師的創造力

教師應該如何發揮學生的創造積極性、培養其創造性的能力呢?這固然可以 從塑造其創造性的人格、訓練其創造性的思維品質入手,但更簡便、直接、 有效的方法是在學生解決課堂學業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創造性的理解問題和 選擇方法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能創造性加以解決的學業問題和 允許學生大膽思維的課堂情境。下面就是幾種有助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 方法。 1.為學生創設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 (1)對學生進行發散式提問 比如在解決一道課堂常見問題時,不要求學生按書上固有程式給出答案,而 是要「講出你所想到的全部方法」、「列出你所想到的所有事物」、「最大 限度說出你能聯想到什麼」、「你認為還有什麼情況適合於這種辦法」…… 這種提問方式常可以結合「頭腦風暴法」來使用,即鼓勵兩個或更多的人盡 可能多地提出許許多多不同的主意,而教師當時不對任何主意做出評價性反 應。這就大大增加了產生有價值的思想的機會。 (2)提出要求創造性思維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僅靠現在所學內容解決不了、而必須結合以往知 識或經驗進行整體思考的「思考題」,而且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新穎、有趣 的課外活動,如製作一件獨特的藝術品、幫媽媽管理家庭財政、用自己所學 知識解決農業技術難題等等,使學生突破書本的限制。 (3)重視學生獨特的想法 有些看似簡單的問題,甚至有的問題教師已講了幾十年,但突然間就有個學 生提出了一個很荒唐的問題或答案,這時教師不要輕視、忽略或是譏諷,而 應該給予傾聽和考慮,必要時可以鼓勵學生互相討論或驗證這一想法。因為 教師也往往會因定勢等影響而忽略進一步觀察事物間的關系,而他們所忽略 的又恰恰可能被沒有固有觀念束縛的學生所看到。 (4)允許課程安排和時間的靈活性 過分注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課程內容,將會妨礙教師利用學生們自然 而然的想法。因此這一堂課中學生討論如果意猶未盡,不妨告訴學生下一堂 課將拿出部分時間繼續討論,希望他們在兩堂課之間的這段時間把自己的想 法再理順一下或提出更多的想法。另外,為了打破思維定勢和允許靈感的產 生,沒有完成的教學內容或沒有解決的課堂問題也最好擱置一段時間再重新 拿出來。 2.對學生進行創造性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 盡管世界上的發明創造各式各樣、涉及各個領域,但若加以分析比較,還是 可以找到一些共同之處的。比如很多東西是經過對現有事物「反一反」、 「縮一縮」「加一加」形成的:照相機加燈就成了閃光燈照相機、鍾縮小就成 了手錶、「電流產生磁場」的原理反過來就使人發現了「磁場能轉變為 電」。因此用「加一加」、「反一反」等方法思考問題,就可以成為創造性 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當然也就可以對人進行訓練。 (1)檢查單法 檢查單法又稱提示法或檢查提問法,有「創造技法之母」之稱,就是由一個 個固定的思維角度模式組成一個檢查單,每遇到新事物就按照檢查單上所列 進行逐項思考,以期得到創造性的結果。上面所說的「加一加」、「反一 反」 「縮一縮」都屬於檢查單上的項目。此外它還包括:「能否擴大」、 「能否替代」、「能否改變」、「能否綜合」、「能否有其它用場」、「適合 與否」等等。 (2)類比模擬法 也稱原型啟發法或對偶法,就是把眼前所要解決的問題與某類事物相對照, 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如哈維(harvey)通過觀察魚的心臟,並且把它和水 泵聯系起來,從而發現了血液循環現象。具體地說,它可以包括:①擬人類 比:如製造機器人;②直接類比:如由硬甲蟲鑽橡樹而啟發產生的將空心鋼 柱打入岩層後再在其中挖掘的「構盾施工法」;③因果類比:如加泡劑後可 使麵包省料且體積增大從而創造出泡沫塑料、空心磚等;④對稱類比:如狄 拉克從自由電子運動中得到正負對稱兩個能量解,從而大膽提出存在正電子 並最終被驗證為正確;⑤象徵類比:如用風帆簇擁的造型設計建成了悉尼歌 劇院,以象徵這一港口城市的自由和開放。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用日 常生活中的事例來做類比,以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學業問題。 (3)移植綜合法 就是將某一學科的理論、概念,或者某一領域的技術發明和方法應用於其它 學科和領域,以產生新的結果。比如現代醫學中的內臟移植手術、克隆技術 等,都是根據了這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理。心理學上也有這樣的事 例:現代信息加工的理論和術語被移植到對人心理過程的分析中,就形成了 新興心理學分支——現代認知心理學。因此教師不妨允許學生借用其它學科 的已有知識來解決本學科的問題。 (4)克弱轉換法 這種方法是在問題得不到解決時,潛心尋覓有關事物的弱點,從而得出創造 性的發現。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有一次聽別人演講中提到非線性方程 中有一種叫孤子的解,他就找來了幾乎所有關於孤子的文獻,花了一星期時 間來挑剔別人的弱點,果然發現所有文獻都是研究一維空間的孤子的,而在 物理學中,有廣泛意義的是三維空間。他從這一弱點入手,很快找到一種新 的孤子理論,並用來處理三維空間的亞原子過程,得到了許多新的科研成 果。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置疑,找出現有 方法的漏洞,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5)非邏輯聯想法 據說一個日本人在控藕時放了響屁而受到嘲笑:「嗨,這樣的響屁若對著池 底多來幾個,蓮藕不都會翻出來嗎?」旁聽者由此受到啟發,先用壓縮空 氣、後改用水加壓噴入池底,藕終於完整而清潔地被沖刷上來。非邏輯聯想 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新穎性,它可以把人的思維從死胡同、牛角尖中拽出來。 一些始料不及的方案正是在不符合邏輯的奇特的聯想中產生的。非邏輯聯想 的一個變式是「卡片亂配法」,就是把事物的每一性質、特點、需要、操 作、要求等分別寫在一張張卡片上,然後把卡片混合在一起並隨意搭配。這 種盲目的排列組合當然時常會驢唇不對馬嘴,但有時就會獨辟蹊徑,帶來意 外的驚喜。 (6)側向思維法 在檢查單法里我們介紹過「反一反」的思維方式,它又稱「反向思維」,是 把已有原理或解題方法顛倒過來以求得新出路。它包括上下、左右、前後、 大小、動靜、有無、是否、正負、內外、長短、好壞、主次等等的顛倒。而 側向思維類似於反向思維,但又因不能說它是反過來的思考,所以稱側向思 維。也有人稱它為「邊緣思考」,就是說把人們通常考慮問題的思路扭轉一 下,換個角度,採用易被人忽視的方法解決問題。 (7)轉熟為生法 前面講過影響人理解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心理定勢」,人們對於熟悉的 事物最容易產生心理定勢,從而固著於此而想不到其它方面,這就是為什麼 日常生活中很多兒童會發表一些成人料想不到的奇談怪論。 避免這種習慣化的心理定勢的一個途徑,就是把熟悉的事物再「變成」陌生 的,用天真的眼光如看待新事物般看待舊事物,多問幾個「為什麼只能這樣 而不能那樣?」或者這樣要求自己:「如果我從未經歷過類似問題,我應該 體驗到什麼?」這種思考方式就可能導致問題的解決脫出平淡、峰迴路轉。 (8)延遲判斷 生活中常會發現,人們花好長時間解決不了一個問題時,把它擱在一邊幾小 時、幾天或幾星期,再來看時卻立刻發現了解決途徑。這種現象心理學稱之 為「醞釀效應」或頓悟。它可能也是由於打破定勢而產生的,也可能與靈感 思維有關。靈感思維是指大腦經過緊張思考和專心探索之後產生思維質變, 在潛意識中將現象與創造物間進行了信息接通。不管是打破定勢也好,還是 靈感思維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間隔:人們需要離開具體情境一段時間, 才能解放思想、打破定勢;而靈感思維所依賴的潛意識活動也需要在緊張思 考後,有意識地轉換環境和情緒狀態,從而得到思想松馳、大腦感受能力的 提高,才能使其活躍起來,易於接受各類信息的誘導。因此當學生面臨難題 百思不得其解時,可以讓他們先擱置一段時間再重新審視,也許就會得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 訓練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不只上面的幾條,其解決常規問題的策 略也可能導致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因為創造性問題解決與常規性問題解決本 來就沒有嚴格的界限,很多創造就來源於日常的普通問題。因此,培養學生 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與日常教學完全割裂開,而應在課堂上把訓練學 生掌握常規的解題策略與創造性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❻ 如何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在教學中,教師指引學生學習的方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客體。

2、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教師的主導過程不是直接實現的,必須變「教的目的」為「學的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教育教學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

從這個角度上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職責就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可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排斥教師的主導地位。只有承認兩者的辯證關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敢於主導。教師要敢於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認真備課,創造性地上好課,並在教學時提出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組織好課堂紀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4、要善於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主要靠教師啟發引導,靠教師的教學藝術及教學機智。

一方面要發揚民主,和學生交朋友,做到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應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廣泛想像,真正做到主動地學習。

(6)eepo教師要因人而異選擇和創造性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基本階段 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即教學過程的操作程序。一般認為教學過程應包括以下幾個相互聯系的基本階段:

1、激發學習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存在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其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其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面。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很多。

如:圍繞教學內容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趣事;演示引人注目、給人以新知的材料;巧妙的指出所學內容與原有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對未來的學習意義等。這一階段不宜費時過多,一旦學習動機被引發出來,應立即投入學習,並注意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予以強化。

2、感知教材

感知教材即對所學教材內容獲得感性認識。教材是人類實踐經驗的載體,是書本知識。學生理解書本知識的過程,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的過程。學生想要准確地理解書本知識,就需要對它充分地感知。感知得越全面,越充分,就越容易形成表象和概念,從而為深入地理解教材打下基礎。

學生對教材的感知,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有關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和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感知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針對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通過參觀、實習、實驗或調查獲得感性映象,形成表象。

二是教師利用各種直觀教具,有目的地進行直觀演示。三是教師利用口頭語言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生動形象地描繪。

3、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經過思維加工,由表象上升為概念,並通過判斷和推理,以揭示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這一階段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以理解教材可採用如下方式:一是引導學生對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和概括、比較和對照、歸納和演繹。二是在上述思維活動的基礎上,找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用確切的語言給概念下定義。

4、鞏固知識

鞏固知識是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進而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繼續獲取新知識的必要環節。鞏固教材,離不開記憶力。因此,引導學生掌握記憶的規律和方法,培養記憶能力,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中,並在需要時能迅速地再現出來,就成了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

鞏固知識的途徑是復習。復習包括傳授和學習新教材過程中的復習,也包括總結性復習。

5、運用知識

這是引導學生把知識轉變為技能技巧的階段。學生只有運用知識,做大量的練習和作業,或進行實習、實驗、操作和社會實踐,才能實現這一轉化。

學生運用知識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二是在社會實踐中運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知識又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最初運用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准確性。二是熟練運用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速度和效率。教學中要在學生能正確運用知識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學生熟練運用知識的程度。

6、檢查學習效果

檢查是為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檢查教師的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要做好這項工作。

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通過一系列課堂教學來實現。這幾個階段標志著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至於某節課包括哪些階段,則要根據學科性質、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對新教材的准備情況而定。

❼ 關於EEPO教學法

一、有效教育概念就是把西方擅長的個性、創造性與東方擅長的知識性有機的整合起來,並使之大眾化的教育。即是將西方教育的優勢和中國傳統教育的優勢有機的結合起來的第六種教學方式。有效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共分五大板塊。二、五大板塊。(一)、課型方式。1要素組合方式 2平台互動式 3哲學方式(二)、學習方式。1小組學習 團隊學習(三)、評價方式。1經典性評價 2單要素評價 3學科性評價 4項目性評價 5過程性評價(四)、備課方式。1圖文備課式 2模塊結構式(五)、管理方式 1單元組管理 2 E ---S管理 3邏輯框架管理三、經典表達方式。三性合一:知識性 個性 創造性一般表達方式:互動 主動 能動(一)、知識性的五性:1是什麼的知識 2為什麼的知識 3何時何地的知識 4誰的知識 5怎麼做的知識(二)、個性:1、聽:善於聽的學生只佔5分之1 2、看:善於看的學生只佔5分之1 3、講:善於講的學生只佔5分之1 4、做 :善於做的學生只佔5分之1 5、綜合性:善於綜合的學生只佔5分之1(三)創造性:人家沒有說過的話,你說了。人家沒有做過的事,你做了。人家沒有組合過的,你組合了。(四)互動:1、師生互動 2、生生互動 3、人機互動(五)主動:1、主動前要教,教多少由目標而定。 2、主動前要講策略。(六)能動:1、興趣 2、產生動機 3、效應 效應包括一八效應 二八效應 三八效應四、E-----MS要素組合式: 就是在課堂上將看、聽、講、想 、做、動靜轉換,這7個要素同時起用,用不同的方式刺激學生,同時將強化次數上升,一個知識點至少要強化7到12 次,學生才能掌握。專家研究使用學習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課堂上採用小組學習並用學習卡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學習,這樣可以使強化次數上升,提高學習的效率。

❽ 結合實際教學談一談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一、培養創造性人格的意義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在個體創造性的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創造性人格在創造活動中起著動力和監控的作用。只有具備創造性人格,個體才能不為各種環境因素所限制,堅持進行自己的創造性活動。具有創造性人格的個體,在創造性活動過程中會隨時監控自己的活動過程,運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技能,取得創造成就。因此,我們應特別注意創造性人格的培養,使創造教育得到全面的開展。

美國心理學家Terman從1921年起對智商在135以上的1528名超常兒童的成才情況進行跟蹤研究。30年後,他從研究對象中選出800名男性,就其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進行比較。結果,成就最大的一組成員的進取心、自信心、堅韌性等人格因素上與成就最小組的成員存在顯著差異[1]。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兩者的明顯差異不在於智力因素,而在於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

二、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原則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不是隨意的,而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綜合已有的大量的研究,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應該遵循如下五條原則:早期教育原則,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教育原則,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結合的原則,主體性原則和社會性原則。

(一)早期教育的原則

發展心理學的許多研究表明,早期的智力開發、情感培養和意志訓練等將對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如果忽視或耽誤了早期教育,將會給人格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也會影響到創造性人格的形成。早期教育可以追溯到嬰兒期的撫養、幼兒期和青少年期的教育,甚至胎教。不同階段的早期教育側重點也不一樣,例如,新精神分析學派特別強調早期的情感教育,而社會認知的培養和人生觀的確定則主要是青年期的教育重點。

(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教育的原則

教育的統一性原則認為,人們在教育思想上要樹立大教育的觀念,充分地認識到教育與學習是一項廣泛的社會活動,不僅是教師這類專業教育人員的言行舉止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家庭中的父母以及社會上的各類人和事,都可能對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教師、家長、親友以及社會人物的人格水平都會影響一代人的成長。另外,除了現實社會之外,歷史上所記載的人和事、媒體、文學藝術作品等也會給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帶來影響。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必須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同起來。如果三種教育的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心理沖突並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三)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原則

人格教育說到底是一種終生的自我教育。教育的效益是以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為前提的,只有通過自我教育才能不斷地建構個體健全的人格結構。教育成敗的關鍵是如何能將他控轉化為自控。一個過早中斷了學習,放鬆了對自己要求的人就不大可能建立起健全的人格結構。人格教育特別強調培養受教育者自尊、自愛、自重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因為只有這樣,受教育者才會根據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生存系統中要素的改變進行觀念更新、知識更新、態度更新這些心理的自我調節與控制,更好地為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民族的昌盛而奮斗。因此,實行人格教育必須堅持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原則,創造性人格特點的培養也必須堅持自我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原則。

(四)主體性原則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世界上也沒有人格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獨一無二,沒有雷同的。特別是在目前的社會關系中,人作為社會的個體,其突出特點就是主體性的凸現,這種凸現反映了每個主體不僅是作為社會或集體的主體,而且是作為個人的主體。每個人的人格都反映了他自身獨特的與他人有所區別的人格特點。現代社會給每個人以選擇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的機會,這是每個人所面臨的社會現實。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如果我們不注意培養主體的創造性人格,不幫助他們為適應社會的發展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這樣的個體在現代社會是很難發揮創造性,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在人格方面個體相互之間有些共同之處,這為我們找到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共同措施提供了可能。

(五)社會性原則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還必須遵循社會性原則。人是作為社會的人,每一個人都會在學習過程中、在生產勞動、各種社會活動中、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人格的社會屬性。任何一個個體的人格形成都是在生物因素的前提下,主要是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經過個體的主觀努力而形成的。社會性因素對個體形成創造性人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們這個時代,進行個體的人格塑造,也必須自始至終貫徹這一原則,要設法利用個體周圍的社會力量,去培養個體的創造性人格特點。

三、家庭及學校在創造性人格培養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最主要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結構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在現代社會中,家庭的普遍形式越來越趨向於夫妻與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在這種家庭形式中,家庭的經濟、政治等功能已逐步為社會所取代,而教育功能則不斷得到強化,內容也日益豐富。有關家庭持征、家庭教育方式、家長期望、出生順序對兒童創造力影響的實驗研究表明,家庭是影響兒童創造性人格發展的—個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在創造性人格培養中發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對兒童的智力、性格以及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關鍵期」的概念,兒童的一些行為如果錯過它們的「關鍵期」,就很難再在兒童身上出現。在對兒童的問題解決的研究中,研究者們發現,幼兒解決問題的特點在於他們以自己特有的認知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早期的創造性的萌芽,需要我們加以引導和培養。

學校是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是影響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環境條件。學校教育作為影響學生人格發展的環境條件,包括許多因素,如學校精神、班級氣氛、教師特徵、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風格、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等。教師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日常教學活動,教師本人的人格力量,教師對學生行為的評價與獎懲,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等等。學校氛圍對於學生的人格發展也非常重要,學生長期處於學校的一個整體氛圍之中,長期受它的影響。此外,學生同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響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學生個人來說,同伴既是自己行為的強化者,又是一個可以模仿的示範者,還是將自己行為同別人進行社會比較時的參照標准。

當然,培養創造性人格必須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同起來。如果兩種教育的標准不統一,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心理沖突,增加混亂性,從而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四、家庭和學校教育中的創造性人格培養

家庭和學校在兒童和青少年的創造性人格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家長和老師怎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

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因為良好心理品質是創造性人格的基礎。

首先是意志的培養。意志是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動和行為都是意志活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動和行為中,意志的因素表現得並不明顯。但在創造性活動中,存在著巨大的障礙和困難需要去克服,目的性和方向性就表現得異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意志因素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創造性活動也就是復雜的意志活動。

第二是內部動機的培養。這是由心理學家阿瑪拜爾提出的創造性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有無創造意識和創造意識高低是與內部動機緊密聯系的。某些外力的作用引起創造意識活躍起來,這是外部動機的作用。與外部動機相比,人的內部願望更為重要。外部動機要發生作用,必須轉化為人的內在需要,如果外部壓力沒有變成個人的願望,創造意識不可能活躍起來。

第三是培養自信。自信是一種正確、積極的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是一種對自己認可、肯定和支持的態度。自信心是個體所具有的自我肯定意識,它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自信的人,堅信自己以及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正確性,並堅信自己—定會取得成功。從事創造性活動尤其需要自信。

第四是心理安全這一心理素質的培養。Rogers提出心理安全這個概念,是針對個體創造性人格的發展所必需的條件表達出他的理解。個體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會影響其創造性人格的發展,而心理安全是內部環境的核心內容。

為了說明心理安全,羅傑斯用農夫和種子的關系來打比方。雖然農夫不能使種子生長,但它可以提供培育種子的條件,允許種子發展它自己的潛能。同樣的,教師、專家以及其他希望促進人的發展的人們都能夠建立心理安全的條件,允許個體發展。心理安全與三個過程相聯系:接受個體,減少對個體的外部評價,以及對個體的移情理解。其中,無條件地接受個體是心理安全的核心[2]。

最後是涌流(flow)這一心理素質。Csikszentmihalyi認為,涌流指一個人對某一項活動的專注狀態,這種專注狀態使這個人完全不在乎其他任何東西;對活動本身的體驗就是如此地令人愉快,以致從事這項活動純粹是為了享受這項活動帶來的愉悅,甚至不惜為此付出代價[2]。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這里有幾條具體的建議:每天帶著一個要追求的特殊目標;把事情干好,它會令人開心;為了能保持欣賞事物的態度,需要增加事物的復雜性[3]。

(二)尊重和鼓勵個體的個性和特點

任何創造性活動的成功與否都受個體個性的極大制約,個體具有創造性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具有創造的個性。個體的個性和特點是個體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基礎。

具有高創造性的個體往往具有鮮明突出的個性特點,而這些個性特點在傳統的教育中通常是不被重視,甚至是不受歡迎的。但是,任何一項創造活動都是對已有觀念、方法、理論的突破與創新。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應鼓勵個體擺脫「標准答案」的束縛,積極思考並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懷疑、反駁甚至否定前人的理論,要給他們發揮自己特點的機會。只有這樣,個體才會敢於質疑,樂於求異。有利於發展個體的創造性特點。

(三)正確運用評價機制

評價是教育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對學生的人格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同樣,兒童也非常重視父母對其的評價。因此,父母及教師應慎用評價手段,使自己的評價有利於個體創造性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堅持以正評價為主。正評價即正面的表揚、鼓勵等評價方式,負評價則是指批評、指責等評價方式。正評價作為一種信息反饋,對個體的心理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當個體各方面表現較好,達到父母和教師的要求時,正評價並不困難。困難的是,當個體遭遇挫折、失敗,出現錯誤時,父母和教師還能否進行及時的鼓勵,此時的正評價最能給個體鼓舞,使他們恢復自信。父母和教師應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適度的評價。行為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期望值」,若父母和教師的評價等於「期望值」,則效果一般;若評價小於「期望值」,則效果差;若評價略大於期望值,效果最好,能使其發揮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所以,父母和教師既不要吝嗇對個體的表揚鼓勵,也要避免「過度的表揚」,使評價能恰如其分,真正有效地激勵他們,形成恰當的自我認識。

(四)營造創造氛圍

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種方式:壓制型、溺愛型和民主型。壓制型和溺愛型不能調動孩子自主性,易使孩子依賴、順從、無主見、創造水平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可激活孩子的創造動機,讓兒童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在其中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人格。因此,在家庭中創造民主氣氛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權威自古就受到頌揚,父母要培養兒童的創造性人格就應該民主地對待孩子,只有這樣兒童才會積極地和父母交流,父母才能發現孩子創造思想的閃現並加以挖掘和培養,才能使孩子成為獨特而具有創造性人格的人。

營造有利於培養創造性人格的教學氛圍,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這就對教師這一角色提出了要求。學校是以教師為主軸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人格品質的場所。教師應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就視為創造性活動。要想培養創造性的人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勇於創新。其意義在於,首先,教師將教育教學活動視為創造性活動,正是認清了教育的本質,立足於教育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活力所在,這樣的教育才可能達到培養新時代創造型人才的目標。其次,教師是學生進行認知活動的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品質對學生有重要影響。勇於和善於創新的教師將以最具號召力的榜樣,帶動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❾ 如何做一名創造性老師

「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有位教育家說過,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並非易事,而做一名令滿意的優秀教師更是難事。尤其是在目前場經濟大潮沖擊、社會環境復雜多變、知識更新速度超前、學生思維日益飛躍的大背景下,不僅育人與教書的位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而且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嚴的要求和更高的標准,應在以下八個方面下功夫:一要牢記使命,明確職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中華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事業建設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於此可見,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時刻牢記黨和賦予自己的光榮使命,切實履行自己擔負的神聖職責,始終充分認識到:辦好教育,既是提高全中華民族素質的必然選擇,更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現實需要。同時時刻注意以傳授知識、培養人才、弘揚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幸福緊密在一起,始終堅持把自己的事業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思想,以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快樂不快樂、學生高興不高興,以及啟沒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從而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培養事業建設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並使「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蒸蒸日上。二要正視現實,提振精神。事在人為,人在精神。同志早就說過,「人活著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作為工作在教育戰線的教師,尤其需要這種精神。 千萬別為自己身處「條件艱苦、教學辛苦、生活清苦、地位低下」的「窮衙門」,而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思想頹廢,甚至因此完全喪失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實踐已經證明,強國必先強教。中國未來的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希望在教師。可以斷言:教師將越來越受尊重,教育工作將大有作為。因此,作為新時期合格的教師,必須正確面對目前教育戰線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以及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進一步調整心態、提振信心,時時精神飽滿、處處充滿,明責履職、愛崗敬業,徹底根除軟弱自卑的心理,努力克服畏難無為的思想,始終堅持以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火熱的教學工作之中,把終身獻給最美好的教育事業。三要充滿愛心,忠誠事業。「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中最基礎的部分,沒有「愛」就沒有師德。魯迅有句名言:「教育是植根於愛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崇德同志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有「國寶教師」之稱的霍懋征老師也曾說過:「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可見,「愛」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具體地講,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用心去詮釋愛,時刻不忘自己是學生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真正視學生如弟妹、似兒女,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時刻注意以誨人不倦的獻身精神和嚴慈相濟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全面成才,並以此作為自己珍愛的人生事業和最高的人生目標來執著、來追求。在實際教學中,注意用「螺絲釘精神」將自己牢牢鉚在工作崗位上,履行好每一份教學職責,落實好每一件學生事情。同時特別注意把師愛均勻地灑向每個學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金」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學習好的不嬌慣、不溺愛,學習差的不歧視、不諷刺。只有對學生不偏袒,充分理解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擁護你;只有把一顆愛心無私地奉獻給學生,學生才會愛戴你、信任你。四要刻苦學習,精通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是否勤奮好學、精通業務,不僅關繫到學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表明教師的社會責任。有人曾經說過,「文化人,不一定手不釋卷;但手不釋卷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人。」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嘆道:「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以說,「學習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特別是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要想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刻苦學習,用心讀書,專研業務、不厭其精,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會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學然後知不知,教然後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前,教師需要刻苦學習,重點掌握「三會」,即會說,有較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會寫,有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會管,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的本領,努力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求索、不斷攀登,爭取用更現代的理念、更廣博的知識、更科學的理論、更有效的方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五要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盡責靠務實,超越靠創新。有句話說得好,「務實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完、做好;創新做事,能夠把事情做優、做特。」教育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一是來不得半點虛假;二是必須富有創新精神。傑出教師的過人之處,就是能夠在平凡的教學點滴之中,探索教育的真諦,追求事業的卓越。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老老實實為人處世、踏踏實實教書育人,真誠為社會、為學生、為學生家長服務。另一方面,必須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真知、思考問題,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大膽創新教學實踐,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只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全面提高教學水準,才會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並使自己美好的教育理想變為真正的社會現實。六要樂於奉獻,甘為人梯。「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教師忠於黨、忠於、忠於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是教師履職盡責、為人師表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奉獻,應該像小河奉獻給大海、陽光奉獻給大地那樣純潔無私、那樣無怨無悔、那樣一往情深。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報酬、不計得失,安貧樂教、淡泊名利,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盡心盡力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尤其是作為身處基層一線的教師,更應牢固樹立終身從教的志向,不是干一陣子而是干一輩子,任何名利都引誘不了自己,把自己完全獻身於黨的教育事業,心甘情願做培育人才的雨水泥土,在無私奉獻中體現人生價值,在平凡崗位上成就偉大事業。七要勇於認錯,知錯就改。「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每個人誰能保證自己一生都不犯錯誤?特別是面對時刻都在變化之中的教育教學工作,更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或過失。所以,作為教師,沒有必要害怕犯錯誤,關鍵在於勇於承認,知錯就改。這樣,不僅可以得到學生和同事的諒解,而且還有助於自我完善,彰顯師德師風。勇於認錯,是強者的風范,是一種美德,是教師心理成熟的表現。當然,主動承認錯誤並非是件易事,這既要有否認自己的勇氣,又要有胸懷坦盪的境界。但是,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再困難再艱巨,既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做出表率。這既是教師愛崗敬業的重要表現,更是教師師德修養的高度反映。不然的話,就會失去其學生和同事的信任,嚴重的甚至還會被眼下的教育事業所淘汰。由此可見,作為教師,無論從師德師風出發,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都應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模範。八要嚴格自律,為人師表。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古人雲:師者,人之模範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同志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這不僅是對教育工作者形象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教育工作者平時的嚴格要求。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突出解決好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崇教厚德,為人師表問題,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必須時刻注意以自己模範的品行來引導和培養學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青少年學習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對於學生來說,教師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學生效仿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上、品格上、語言上、行為上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一方面,在待人處世上,必須做到「貴誠實,守信譽」。比如,在傳授學生知識、解答疑難問題時,始終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另一方面,在言行舉止上,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身教勝於言教。」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必須自己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老師首先必須帶頭不做。總之,作為老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自我修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儀表端莊、語言健康,舉止文雅、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始終注意用師德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增強教育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❿ EEPO的概念

「EEPO——有效教育」就是由孟照彬教授創建的,孟教授是教育部幹部教育委員會和SDP專家組成員、雲南師大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他深入我國西部地區用了近10年時間進行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套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推廣中部、影響東部並在它為教師組織學生學習、駕馭課堂教學、教學效果評估構建了理論支撐,能指導老師進行有序、有機、有效的教育教學。更重要的是為理想的素質教育和現實的應試教育找到了平衡點。力求找到東西方教育教學的結合點,即把西方最擅長的個性、創造性與東方尤其是以中國最擅長的知識性結合起來,並使之大眾化。 「EEPO——有效教育」是一個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 教育教學方法,三維一體的系統操作性,實用性強。其操作技術容易被教師普遍接受,尤其是年輕教師更容易接受。它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符合新課改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上的宏觀調控,師生、生生互動的實效性,講究課堂資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學生個性張揚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其操作系統簡介如下:(一) 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組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和社會活動中經常使用的系列方法的總稱。訓練內容包括小組學習、團隊合作、人力資源和教室資源利用、約定與規則動靜轉換、一般性激勵、學習的表達呈現、速度訓練(記憶、閱讀、寫作、記錄、計算等速度訓練)、社會實踐體驗等。1、學習組織形式有小組合作和團隊合作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EEPO學習方式之一,也有人說它是EEPO學習方式的靈魂。它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形式,充分利用教室與人力資源,在互相關注、互相關照、互相傾聽、有親和力的氛圍中,為了完成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一般2-6人為一組。組建學習小組有五個基本元素關注、關照、傾聽、資源利用、親和力。具體操作程序包括構建學習小組、明確構建目標、規定合作要求、關注學習中的邊緣人物,所謂「邊緣人物」是指沒有參與或沒有真正投入學習的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團隊合作是在學習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更為高級的學生學習組組織形態,它至少由8人以上組成。它更注重團隊中角色分工和學生才能的發揮。組內有明確的分工,有組長、監督員、記錄員、操作員、綜合發言員、助理員、聲控員和協調員。只有明確的分工,學生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分工角色可以轉換,以便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2、學習資源有人力資源和教室資源,所謂人力資源包括教師、學生、和與教學相關的人等,老師一個人的知識、思維、能力是有限的。教室資源包括教室牆、窗、黑板、桌椅等硬體資源和教室文化以及桌椅擺放的形式等軟體資源。作為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開發和利用學習中人力資源和教室資源。3、學習管理方式有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4、學習目標有知識性(知識目標)、個性(情感、特長目標)、創造性(能力目標),5、學習調控手段是師生約定與規則的動靜轉換、一般性激勵。6、學習的表達呈現是學習情況的反饋,也是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過程。 (二)教師教學課型方式教師組織教學的課型方式包括許多種,這里介紹以下三種:1、要素組合方式要素組合方式重點是關注看、講、想、做、動、靜以及各要素交換使用等教學互動要素。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組合排列效果不同。其教學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覺,順應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學生單純看,學習效果是20%,教師講、學生聽、看,學習效率只有30%,學生講、聽、看想結合,學習效果達50%,如果講、聽、看、想、動靜轉換,學習效果可達70%,如果各要素有機的巧妙組合運用,教學效果高達90%。2、「平台互動方式」,就是要抓住關鍵要素,然後構建多向度教學平台。E'{s]c C1平台互動方式的主要流程是:篩選關鍵目標——構建多向度平台——交互——老師精講(評+講)。5@yC­u�6�2O194所謂「關鍵要素」是指教學中關鍵的知識點、能力點、考點、方法、思維、創造、思品、合作等。中國有效教育EEPO2X*M]ViTn 多向度是指不同渠道、不同途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個性表達等。一般地可以採用:問題——學生思考——學生做(一名學生上黑板)——教師點講——下一個問題的流程。3、哲學方式哲學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的課型方式中處於核心地位。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一種很好的課型。它強調的是對學生散發性多重思維的培養,激勵學生創造性學習。如一題多解、對一個問題的多種看法和多種解決方法。可以通過一幅畫、一句話、甚至一個字引發學生進行大量思維能力的擴張訓練。比如秦教授上一節《手指的單獨功能與合作功能》就是一堂典型的哲學方式的課。(三)教學評價方式對教學評價方式包括經典性評價、項目性評價。1、經典性評價主要從兩個角度評價一是對 知識性的傳授--個性的發揮--創造性的培養方面的落實情況的評價;二是對師生、生生互動情況--是否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學習能動即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的評價。2、項目性評價主要包括看、講、想、做、動、靜以及各要素交換使用情況進行評價。(四)、備課方式的創新圖文結構備課方式簡潔明了,操作方便,孟教授給我們介紹的圖文結構式是「EEPO 」的橫式結構,實驗班級老師還對圖文結構的備課方式進行改造創新。五、實驗學校成功經驗的啟示1、領導重視、熱情支持,教師自願、自主積極參與、實踐持之以恆,實驗就有成效。2、近年來,興義一中頂效分校在突出「特色」、「特長」上下功夫,貫穿和諧教育這條主線,構建目標內驅型教育與模塊化教學兩個平台,開辟高考、競賽、特長三條成才通道,並在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中大膽引入了EEPO教育方式,有效促進了基礎教育課改的深入與拓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教育科研新氣象。3、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在進行「EEPO—有效教育方式」是遵循了六條原則:(1)組織參與原則,充分利用人力資源。(2)三位一體原則,「EEPO——有效教育」是一個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 教育教學方法,只有同時三維一體的系統操作,才能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3)目標達成原則,「EEPO—有效教育方式」為教師提供了多種操作方式,教師要因人而異選擇和創造性運用,否則學生沒有僵化自己倒是僵化起來。(4)吐故納新的原則,它源於實踐,指導於實踐,不能把它作為神化和需化。(5)少就是多的原則,目標越少,效果越好。(6)實踐運用原則,少爭吵,多實踐,讀運用。 4、能加強同一備課組、同一學科組、同一班級課任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對教學有利無害。5、實驗學校通過培訓與實踐,教師們覺得這種教學方式新穎,學得輕松、扎實。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也有所提高。6、符合我校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我們可以揚長避短,吸取實驗學校的成功經驗。在教學常規管理方面學習江蘇木並茶中學的有序管理,在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可以引用「EEPO—有效教育」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eepo教師要因人而異選擇和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