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閏年和平年是誰發明的
一開始,人類試圖將自然的時間表與我們的日歷相匹配的做法就有缺陷。有些古代日歷,如5000年前蘇美爾人發明的歷法,簡單的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30天。因此,蘇美爾人的一年為360天,比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周的時間短了近一周。
然而,在一年之中添加幾天的做法至少跟360天的紀年歷法一樣古老。
「埃及人採用蘇美爾人的歷法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不過他們沒有在日歷中添加額外的天數。他們只在每年的年底加入了5天的節日和聚會時間。」Lowe說道。
更早期的埃及人(大約公元前3100年)以及中國、羅馬等國家曾經使用過陰歷紀年。
不過,陰歷每個月平均29.5天,一年只有354天。因此,由於存在11天的差別,使用陰歷的國家很快就發現無法與實際季節保持同步。
為了修正這一歷法,羅馬人試圖在該歷法中不定期的添加天數或月份,不過這些修補措施更突顯革新的需要。
「混亂之年」
到尤利烏斯•凱撒與克利歐佩特拉享受著浪漫關系的時候,羅馬的日歷與季節已經相差了3個月。不過,埃及的歷法一年是365天,自公元前3世紀起他們就開始使用閏年系統對日歷進行矯正。
尤利烏斯下令一次性加入334天的「混亂之年」矯正長期以來造成的紀年誤差(公元前46年)。後來他又規定每年為365.25天,每四年加入一天閏日。
不過即使這種方法也有缺陷,因為每年增加0.25天比太陽年小數點部分的0.242天略長。這就導致日歷年度比太陽年長11分鍾,每128年會相差一天。
「事實證明,如果每4年增加1天稍微有點多,」普吉特灣大學的物理學家、《天文學歷史雜志》的編輯James Evans說道。
在尤利烏斯•凱撒公元前46年引入「混亂之年」和公元前16世紀之間,這一微小的差異已經導致一些重要的日子出現較大誤差,如基督教節日差了10天。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認為這種局面不能維持下去,因此1582年他推出了格列高利歷(公歷)。
「格列高利改革了歷法,並將1582年的10月減少了10天。接著他們更改了閏日規則來矯正這一問題。」Evans說道。
如今,能被100除盡的整百數年份不一定是閏年,如1900年。除非還能被400除盡,如2000年才算是閏年。現在在世的人沒人能記住上一個減少的閏日是哪一天,不過每400年減少3天閏日的做法可使日歷與實際保持一致。
㈡ 是誰發明一年有幾天
歷法主要分為陽歷、陰歷和陰陽歷三種.陽歷亦即太陽歷,主要根據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歷(格里歷)即為陽歷的一種,亦簡稱為陽歷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現行公歷的產生、變化和發展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公歷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歷.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歷.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太陽歷.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泛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這種以365天為一年的歷年,是由於觀測天狼星定出來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歸年相差約0.25天,因而在日歷上每年的開始時間越來越早,經過1461個歷年,各個日期再次與原來的季節吻合,以後又逐漸脫離.看起來,天狼星年好象在回歸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環周期被稱為天狼周期.
後來,埃及人通過天文觀測,發現年的真正周期是365.25日,但僧侶們為了使埃及的節日能與祭神會同時舉行,以維護宗教的「神聖」地位,寧願保持游移年.後來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有用埃及文和希臘文所寫的碑文,記載了歐吉德皇帝在公元前238年發布的一道命令: 每經過四年,在第四年的年末五天祭祀日之後、下一年元旦之前,再加一天,並在這天舉行歐吉德皇帝的節日慶祝會,以便讓大家記住.歐吉德皇帝校正了以前歷法的缺陷,這增加一天的年叫定年,其它年叫不定年.
古羅馬人使用的歷法經歷了從太陰歷到陰陽歷、陽歷的發展過程.羅馬古時是義大利的一個小村,羅馬人先是統一了義大利,而後又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最早,古羅馬歷全年10個月,有的歷月30天,有的歷月29天(這十分類似太陰歷),還有7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羅馬城第一個國王羅慕洛時期,各月有了名稱,還排了次序.全年10個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共304天,另外6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以羅馬城建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作為元年,這就是羅馬紀元.某些歐洲歷史學家直到17世紀末還使用這個紀年來記載歷史事件.
第二個國王努馬,參照希臘歷法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第十一月和第十二月,同時調整各月的天數,改為1、3、5、8四個月每月31天,2、4、6、7、9、10、11七個月每月29天, 12月最短,只有28天.根據那時羅馬的習慣,雙數不吉祥,於是就在這個月里處決一年中所有的死刑犯.這樣,歷年為355天,比回歸年少10多天. 為了糾正日期與季節逐年脫離的偏差,就在每四年中增加兩個補充月,第一個補充月22天,加在第二年裡,另一個23天加在第四年裡,所增加的天數放在第十二月的24日與25日之間.這實際上就是陰陽歷了,歷年平均長度為366.25天,同時用增加或減少補充月的辦法來補救歷法與天時不和的缺點.但這樣卻更增加了混亂:月份隨意流轉.比如,掌管歷法的大祭司長在自己的朋友執政的年份,就硬插進一個月,而當是仇人執政,就減少補充月,來縮短其任期.民間契約的執行也受到影響,祭祀節與齋戒日都在逐漸移動,本該夏天的收獲節竟跑到了冬天舉行.
當儒略·凱撒第三次任執政官時,指定以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為首的一批天文學家制定新歷,這就是儒略歷.
儒略歷的主要內容是:每隔三年設一閏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這樣,羅馬執政官上任時就恰值元旦. 儒略歷每年分12個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月為小月,小月每月30天.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閏年30天,雖然月序不同於改歷前,可是仍然保留著原來的特點,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儒略歷從羅馬紀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開始實行. 這一年,為了彌補羅馬歷與太陽年的年差,除了355天的歷年和一個23天的附加月外, 又插進兩個月,其中一個月為33天,另一個月為34天.這樣,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亂年」.
西方歷法從儒略歷實施開始,終於走上正軌.滑稽的是,那些頒發歷書的祭司們,有本事從烏鴉的爭斗預卜吉凶,卻把改歷命令中的「每隔三年設一閏年」誤解為「每三年設一閏年」.這個錯誤直到公元前9年才由奧古斯都下令改正過來.
奧古斯都」是神聖、庄嚴、崇高的意思.在古羅馬,這個尊號過去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上才授予的.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把它授給了屋大維.他是儒略·凱撒姐姐的兒子,是凱撒遺囑的第一繼承人.
想當年,偉大的凱撒大帝南征北戰,東討西伐,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後來更成為事實上的獨裁者.樹大招風,遭到許多人嫉妒.公元前44年,當凱撒意圖公開稱帝時,卻在元老院的議事廳遭到刺殺.此時屋大維還不滿20歲,但他卻頗具智力和手腕,逐漸積蓄力量,到公元前30年,擊敗所有對手,成了羅馬「第一公民」.屋大維實際上就是唯一具有無限權力的統治者,他結束了羅馬共和時期.因此,歷史上把從公元前27年開始的羅馬,稱為羅馬帝國.
當奧古斯都准備改正閏年錯誤時,已經多閏了三次,於是他下令從公元前8年到公元4年停止閏年,即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仍是平年,以後又恢復為每四年一閏了. 為了紀念他的這一功績,羅馬元老院通過決議,把儒略歷的第八月改稱為「Augustus」,即奧古斯都月,因為他在這個月里曾取得過巨大的軍事勝利.但這個月是小月,未免有點遜色,何況羅馬人以單數為吉,而30天卻是個雙數,於是就從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奧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可憐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閏年也不過29天.7、8、9月連續三個月都是大月,看起來很不順眼,使用也不方便, 就把9月改為30天,10月為31天,11月為30天,12月為31天.這樣,大小月相間的規律破壞了,一直到兩千年後的今天還受到影響.
奧古斯都修改過的歷法格式與現行公歷一模一樣了,但它的紀元,即計算年代的起算點還不是公元元年,它的閏年方法與現行公歷還不完全一致.這兩點差別與基督教的起源和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的巴勒斯坦,「基督」一詞是古希臘語的譯音,意為「救世主」.傳說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作為救世主,許諾窮人死後升入天堂,而富人要進入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由於撥動了社會下層人民的心弦,基督教逐漸傳播開來,引起羅馬統治者不安,在提庇留皇帝時代,羅馬派駐猶太的總督,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第三天,耶穌從墳墓中復活過來,並升了天,他將來還要對所有的死人、活人施行末日審判.後來,基督教徒把這些傳說和耶穌言行記錄下來,編寫了《新約聖經》.
早期的基督教,因為打破了羅馬帝國的神權統治,而多次遭到鎮壓.後來,羅馬帝國日漸衰落,奴隸制日趨瓦解,原來的社會上層分子在彷徨中紛紛加入基督教,並逐步控制了它,努力尋求統治者對教會的支持.統治者對教會轉而採取懷柔政策,到四世紀末,羅馬帝國終於宣布基督教為其國教.
公歷的紀元,就是從「耶穌降生」的那年算起的.這與基督教的興盛密切相關.
此後,儒略歷被認為是准確無誤的歷法, 於是人們把3月21日固定為春分日,卻帶來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覺,真正的春分不再與當時的日歷一致,這個晝夜相等的日期越來越早,到16世紀末已提前到3月11日了. 春分逐漸提前,是由於儒略歷並非最精確的歷法,它的歷年平均長度等於365.25日,還是比回歸年長了11分14秒,這個差數雖然不大,但累積下去,128年就差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
為了不違背宗教會議的規定,滿足教會對歷法的要求,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設立了改革歷法的專門委員會,比較了各種方案後, 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利里奧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歷多出的三個閏年.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頒發了改歷命令,內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這樣,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老賬一筆勾銷了.
二、為避免以後再發生春分飄離的現象,改閏年方法為: 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
格里高利歷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長26秒.雖然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由於格里高利歷的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我國是在辛亥革命後根據臨時政府通電,從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歷的.
㈢ 年是誰發明的
http://ke..com/view/19365.html?wtp=tt
關於年的傳說
「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頒布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律,使這一沿續了幾百年的習俗成為歷史。
中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幾種說法: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熬年的傳說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飢。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這種現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另一種說法是:
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㈣ 歷史上最早的一年是哪一年是誰發明了年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公歷來自於基督教歷法,而基督教歷法又來自於最早的古埃及制定的太陽歷。
㈤ 誰發明的年月日
際上使用的歷法有幾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公歷、回歷和佛歷,即所謂三大歷法。
公歷原是基督教的教歷,基督教徒以基督誕生那年起算記年,基督誕生前的年代稱公元前,誕生後的年代稱公元。如今,公歷已成為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歷法。
回歷是從伊斯蘭教祖穆罕默德避難入麥地那一天算起的。回歷的元年元月元日是公元622年7月16日。回歷以月亮盈虧計算,一年為三百五十四天,與公歷相差十一天。回歷又分太陰和太陽年法兩種。
佛歷是泰國、斯里蘭卡、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通用的歷法。佛歷是從佛祖釋迎牟尼逝世那年,即公元前543年算起。
陽歷、陰歷、陰陽歷
不管是哪種歷法,無非是對年月日的安排。這些安排主要依據天體的運動。
日,是最容易識別的時間單位,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日,年和月都是以日為基礎的。
月亮圓缺變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單位,月亮圓缺變化一周是二十九天半多一點,農歷的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天,就是取的它的平均數。
地球繞太陽運動是一個更長一些的時間單位,以此為基礎的一年長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多。陽歷取其整數,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一閏,把四個五小時多加在一起,這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六天。
如果某種歷法只考慮月亮的圓缺,以十二個月為一年,那麼,這種歷法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時間長了之後,它就與陽歷相差得越來越多,這種歷法被稱為純陰歷。在純陰歷里,經過若干年之後,就會出現六月飛雪,十二月酷熱的現象。
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創造了「十九年七閏法」,其方法就是在純陰歷的基礎上,每十九年裡面七年算是閏年,閏年多加出一個月來,為十三個月,如癸亥年只有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而甲子年規定閏十月,一年有十三個月,三百八十四天。這樣安排和調節的結果,歷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圓缺,也與隨陽歷而來的氣候冷熱變化相適應了。這樣的歷法實際上已經是陰陽合歷,簡稱陰陽歷。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歷就是這樣的陰陽歷,有的人把農歷叫做陰歷,就叫錯了。
公元、世紀、年代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6世紀。公元525年,一個名叫狄奧尼西的僧侶,主張以耶酥誕生做為紀元,耶酥誕
生前為「公元前」。公元532年,這種紀年法便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採用這種紀年法,由於它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故稱「公歷」。由此,耶穌誕生的年份,便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歷紀年」。公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我國採用公歷是辛亥革命以後的1912年,但與當時的中華民族紀元的紀年法並行,新中國成立後,才完全採用公元紀元。
「世紀」來自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一百年叫一個世紀,從公元一年算起,每經一百年就算是一個世紀。
「年代」是在每一世紀中,以十年為一階段,如「50年代」、「80年代」等等。一般一個世紀的最初十年不用年代來稱呼,而叫做「最初十年」。
㈥ 中國農歷記年方式,是誰發明的
農歷,又稱夏歷、陰歷、舊歷,是東亞傳統歷法之一。農歷屬於一種陰陽歷,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但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歷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歷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中國的歷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歷;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歷法和太陰歷法。農歷作為中國傳統歷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歷(格里歷),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歷法,這些歷法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歷、商歷、周歷、西漢太初歷、隋皇極歷、唐大衍歷等,有的歷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歷和隋朝的皇極歷法等。
漢朝以前的古代中國歷法以366天為一歲,用「閏月」確定四時和確定歲的終始;已經有日、月、旬和時的時間單位,具備了陰陽歷的技術;觀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運動規律,用「閏月」「減差法」來調整時差;歷法實施成為重要大事,主要內容之一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和「正閏余」,即確定閏月位置和如何減去多餘出來的天數(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數),由此來確定年歲的終結和開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朝王室衰落,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現多軌制歷法,亦即各諸侯和各地部落還有自己的地方歷法;秦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歷法。
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歷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歷法,歷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編寫了《太初歷》,之後劉歆作《三統歷》,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是之前歷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年歲周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用不著「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至此,陰陽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歷法。之後中國歷朝頒布的歷法,均與太初歷大同小異。
中華民國成立後,紀年採用西歷或民國紀年並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時,繼續使用西歷,以公元紀年;但中華民國歷仍以1912年為元年,目前尚在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實際控制區使用。
㈦ 春節是誰發明的呢
春節是中國人發明的。
傳說「年」是一種「頭生獨角,兇猛異常」的野獸,每到臘月最後一天,出來掠食噬人,威脅人類生命的安全。但這種野獸,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它有「三怕」——怕聲、怕光、怕紅顏色,人們為了驅趕它,用紅顏色的桃木砍成牌子掛在門口,稱謂「桃符」。
還有的燃燒砍來的青竹子,燃燒時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和「光」,「年」見了,只有遠走快跑,第二天一早,大家安然無恙,互相拱手祝賀,「拜年」也就由此而來。
春節習俗:
春節當天要開門炮仗、拜歲、祈年、拜年、占歲、聚財。
從年初一開始便進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豐年主題。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達於高潮。炮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燒炮竹,叫作「開門炮仗」,送舊迎新。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正月初一迎新歲,拜歲。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拜歲神。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新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㈧ 是誰發明年月日的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回歸年"。
歷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採用回歸年,而是採用了完整的天數。公歷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歷法上叫做"歷年"
農歷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共12個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很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周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
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周,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歷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對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面,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循環。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歷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四、十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陰歷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這次望到下次望,這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了一周,就是一個月,我們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圓缺循環變化的規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們很早就把它作為計算日了的單位,把朔望月作為制訂歷法的根據。陰歷的一個月,就是根據朔望月定出來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
地球是橢圓形的,自己不會發光,所在同一個時間里,地球只有一半向著太陽,向著太陽的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太陽的光照不到地球上,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於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的循環。
通常把太陽要升起來的時候叫白天,這就是一天的開始。在白天轉為黑夜的時候,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這個天象變化的規律,就很容易被人們所掌握,並利用它來作為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一天,是歷法上的第一種單位。
這種用太陽定出來的日,叫做"太陽日"。太陽日又有"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兩種。真太陽日有長有短,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冬季地球離太陽遠一些,所以公轉就慢一些。地球公轉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時間也就有長有短。因此"真太陽日"的時間是不完全一樣長的,這樣用起來就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歷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陽日,而是一個長短不變的日,這個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陽日的平均時間長度,就叫"平太陽日。按照現在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依照現在慣例,一日是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時止作為一天。但是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也就是用民間的十二個屬相來代替。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每逢單數進位,而每個時辰又分為三個部份,為初時、正時和末時,每天的交替時間是從當日的半夜十一點整開始為第二天的子時,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0點。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為初子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子時,12:20分到凌晨1:00整為末子時。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為初午時,11:40分到12:19分為正午時,12:20分到下午1:00整為末午時,其它依此類推。
用日來計算短的時間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計算長的時間就很困難,所在在計算時間上還有月、年和世紀等。
㈨ 過年是誰發明的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㈩ 經文的年是誰發明創造的
感謝神!
經文里的「年」,是神創造的。
創世記1:14節: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願神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