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創造的原則要求最優原則

發明創造的原則要求最優原則

發布時間:2022-06-27 14:50:32

專利申請應遵循的四個基本原則

專利申請的四個基本原則為:書面原則、優先原則、先申請原則、時效原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專利權利人或所有人可以依法向專利申請機構提交相應的書面材料。並且其要求專利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六條
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文件。
第三十條
申請人要求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第一次提出申請之日起十六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
申請人要求外觀設計專利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
申請人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專利申請文件副本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㈡ 專利申請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什麼你知道嗎

專利申請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什麼你知道嗎?我國專利法規定的專利類型有三種,分別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組專利。專利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但是一項專利要想得到合理的保護,就必須要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申請,以得到法律的確認。那麼,專利申請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什麼呢?專利申請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什麼你知道嗎?1、書面原則目前,在國內申請專利必須遞交書面文件,一切都是以遞交的書面文件為依據。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專利局已在少數的涉外代理機構中就部分申請件試行電子申請。2、先申請原則同樣的發明創造,在理論上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因此,如果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內容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專利權則授予最先申請的人。如果是兩個人在同一天提出申請,則可協商解決,或者採取共同申請的方式,或者轉讓給其中一方申請。協商不成時,就都不能獲得批准, 只能作為技術秘密保護或使其成為自由公知技術。3、優先權原則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這通常稱之為外國優先權。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這一般稱之為本國優先權。4、單一性原則所謂單一性原則,也就是一發明一申請原則。一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應當限於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屬於一個總的發明構思的兩項以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可以作為一件申請提出。一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應當限於一種產品所使用的一項外觀設計,用於同一類別並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兩項以上的外觀設計,可以作為一件提出。關於專利申請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什麼你知道嗎?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申請專利,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一流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一定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㈢ 專利優先權原則

法律分析:專利優先權是指專利申請人就其發明創造第一次在某國提出專利申請後,在法定期限內,又就相同主題的發明創造提出專利申請的,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其在後申請以第一次專利申請的日期作為其申請日,專利申請人依法享有的這種權利,就是優先權。專利優先權的目的在於,排除在其他國家抄襲此專利者,有搶先提出申請,取得注冊之可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整體或者局部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第二十九條 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

㈣ 專利申請中的優先權原則是怎樣的

專利申請中的優先權原則,專利的優先權最開始是關於知識產權的《巴黎公約》提出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為了保護這些發明創造的人而提出來的。那麼專利申請中的優先權原則是怎樣的?專利申請中的優先權原則專利申請中的優先權原則是怎樣的?專利的國際優先權是指,如果專利權人在一個國家已經申請了一個專利,那麼在其他國家申請專利的話,就可以按照在最開始那個國家申請專利的時間來計算。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保護了專利權人,因為有可能專利權人來不及在其他國家申請專利,而其他人就以這種專利提前給申請了,侵害了專利權人的利益。這樣一來,專利權人一旦在這個國家提出了專利申請,那麼就按照最開始申請的時間來計算而不是按照在該國實際申請的時間計算,這樣就可以防止其他人提前搶先申請了。但是這種優先權必須是這些國家之間提前有過公約、雙邊或多邊協定,如果有些國家根本沒參加過這樣的約定、不承認這種優先權,那麼這樣的原則也是不存在的。專利的國內優先權是指有時候專利權人可能在申請一個專利之後,在國家專利局還沒有批准這個專利的時候,想要改動一下專利的具體內容,那麼就要向專利局撤回專利申請,在改動之後重新向專利局申請。但是在這個改動的時間之內,很可能就被其他人搶先去申請了相同的專利,這樣就侵犯了專利權人的利益,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專利權人,法律就規定了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改動專利,並且保留申請的時間,在這個時期內重新提交專利,都按照最開始的專利申請時間來計算,這樣就可以防止其他人鑽空子搶先申請了專利而真正的專利權人卻因為改動晚一步提交改動後的專利申請。

㈤ triz培訓的40個發明/創新原則是什麼

triz40個發明/創新原則介紹及舉例說明:

1. 分割的原則
a.將系統劃分為多個彼此獨立的部件;
b.使系統可分解;
c.提高系統被分割的程度。
例子:
1.組合傢具,標准計算機構件,可折疊的木尺。
2.可以連接形成任何所需長度的加登軟管。

2. 分隔的原則
a.將影響系統正常功能的部件或功能挑出並隔離;
b.將系統中惟一有用或必要的功能或屬性挑出並隔離。
例子:
為了嚇跑飛機場的禽鳥,使用磁帶錄音機復制使鳥興奮的聲音。把聲音從發聲的鳥身上分隔開來使用可以創新。

3. 局部質量的原則
a.將系統結構由一致改為不一致,將外部環境或外部作用由一致改為不一致;
b.使系統各部件在最適於其運作的條件下發揮功能;
c.使系統各部件實現的功能有差異且有用。
例子:
1.在煤礦井為了防塵,一層錐形的薄水汽應用到鑽孔裝載機上的工作運轉部分。水汽層的水珠越小,防塵效果越好。但細小的水汽影響了工作。解決辦法是在細小的水汽的錐形面上覆蓋一層粗糙的水汽。
2.鉛筆頭上帶有橡皮擦。

4. 不對稱的原則
a.如果對稱的形狀無法滿足系統功能要求,將對稱的形狀改為非對稱;
b.對於非對稱的系統,則提高非對稱的程度。
例子:
1.輪胎的一邊比另一邊更耐用以承受來自路邊的撞擊。
2.當通過一個對稱的漏斗卸載濕沙的時候,沙子在開口上方形成拱形,致使不規則的流動。一個不對稱的漏斗幾乎可以完全消除這種拱形。

5. 合並的原則
a.將相同或相似的物體結合或合並,將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集合起來執行並行的操作;
b.使操作相鄰或並行,並及時相結合。
例子:
旋轉式挖掘機的工作特徵是在單步執行中具有特別的用來融化和軟化冰凍地面的蒸汽管口。

6. 普遍性原則
a.使同一部件或系統實現多個功能,減少部件數。
例子:
1.沙發在夜間可轉化用來做床。

2.小型貨車的座位可調整為適合坐、睡覺或者搬運貨物。

7. "嵌套娃娃"
a.將一個物體放入另一物體,依次將各物體放入另一物體;
b.使一個部件穿過另一部件的腔體。
例子:
1.望遠鏡的天線
2.堆垛椅子(相互疊放以便存放)
3.內部能存放鉛芯的自動鉛筆

8. 反重量的原則
a.為補償一個物體帶來的重量增加,將它與可提供升力的物體合並;
b.為補償一個物體帶來的增重,使它與環境發生作用,產生空氣動力、水動力、浮力及其他力。
例子:
1.水翼艇。
2.賽車的尾翼用來增加車對地面的壓力。

9. 預防性的反措施
a.若有必要採取兼具有用和有害作用的行為,應在其後用相反的行為替代該行為,以控制有害作用;
b.提前在物體內施加壓力,以平衡其後會出現的不希望的工作壓力。
例子:
1.鋼筋混凝土形成的圓柱或地板。
2.強化軸——為了使軸的強度更高,將幾根小管以精確的角度纏繞而成。

10. 優先的原則
a.將所要求的行動全部或至少部分地預先進行;
b.將物體組織起來,使物體運作時從最方便的位置出發,運作過程中避免因等待而浪費時間。
例子:
1.在刀刃橫向製作一些凹槽,可使刀刃鈍的部位脫落,恢復刀刃的鋒利。
2.瓶子里的橡膠膠水很難整潔、規則地使用。將瓶子形成帶狀可容易地使用適量的膠水。

11. 提前作鋪墊
為補償物體相對低的可靠性,提前准備應對措施。
例子:
為防止入店偷竊行為,店主使用裝有磁條的特殊標簽。為了使顧客能將購買的商品帶出,收銀員在出口處將磁條消磁。

12. 均衡的原則
在潛在的場中限制物體的位置改變(如,在重力場中改變物體的操作環境,以避免升降物體帶來的矛盾)。
例子:
工作人員在修車坑裡更換汽車引擎潤滑油(以致不需要使用昂貴的升降工具)。

13. 顛倒的原則
a.實施與問題的要求相反的行動;
b.使系統中原靜止部件運動,原運動部件靜止;
c.將系統顛倒。
例子:
通過部件的振動來打磨清理部件,而不是依靠打磨機的振動。

14. 球形原則
a.用帶曲線的零部件取代直線型的零部件、表面或形式,將平面改為曲面,立方體形(平行六面體)的零部件改為球形結構;
b.使用滾筒、球體、螺旋及圓頂;
c.將線性運動改為旋轉運動,使用離心力。
例子:
電腦滑鼠利用球形結構將兩個軸的線性運動轉換成矢量運動。

15. 柔韌的原則
a.不斷改變系統或其環境的參數,使之始終處於最適合各個工作循環的狀態;
b.將系統劃分為幾個可做相對運動的部件;
c.如果系統是靜止的,使之運動或可轉化。
例子:
1.閃光燈在燈體和燈頭之間有可彎曲變形的鵝頸管。
2.運輸船的船體呈圓柱形。為了減少船體全負荷時受到的阻力,船體由兩個可打開的絞接的半圓柱形組成。

16. 不足或超額的原則
a.如果採用一種解決方法難以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則用該方法實現稍差一點或稍過頭一點的效果,使問題的解決變得容易。
例子:
1.圓柱體通過浸入油漆的方法來上漆,但塗上的油漆比所期望的要多。通過快速地旋轉圓柱體可將多餘的油漆去除。
2.為了從金屬粉末倉庫持續均衡地卸下金屬粉末,倉庫具有一個特殊的內部漏斗可將自己持續地裝滿以提供持續不斷的卸料壓力。

17. 轉移到新的維度
a.將物體在1維空間的問題轉移到2維空間解決,將物體在2維空間的問題轉移到3維空間解決;
b.將層次單一的系統轉變為多層次的系統;
c.將物體轉動、傾斜;
d.把問題轉移到物體的相鄰區域或反面上。
例子:
溫室的北面具有一塊凹面的反射鏡,反射鏡通過反射白天的太陽光改善溫室房另一部分的照明。

18. 機械振動
a.使物體震盪或振動;
b.增加頻率(甚至到超聲波波段);
c.採用物體共振頻率;
d.用壓電振盪器替代機械振盪器;
e.使用組合的超聲與電磁振動。
例子:
1.為了去除物體的鑄層而不毀壞其外表,用振動的小刀代替傳統的手工據。
2.在澆鑄時,振動鑄造模型以改善鑄造物質的流動性和結構特質。

19. 定期行動的原則
a.用周期性或規律性的行為取代連續的行為;
b.如行動已經是周期性的,則改變周期的振幅與頻率;
c.充分利用周期間隔執行其他操作。
例子:
1.用扳手擰松已被腐蝕的螺母時,使用突發的推力而不是持續的力量。
2.報警燈不停的閃爍比持續的亮著更能引起注意。

20. 有用行為的持續性原則(看到此)
a.使物體的所有零部件在所有時間滿負荷地持續工作;
b.取消工作中的無用及不連貫行為。
例子:
鑽孔帶有開鑿用的邊,其主要用來在鑽孔的進退過程中能持續進行開鑿。

21. 跳躍的原則
a.快速通過特定的過程或階段(如破壞性的、有害的域危險的操作)。
例子:
切割機切割薄的塑料管時,通過加快切割的速度來防止管子在切割過程中變形(在管子還未變形之前完成切割過程)。

22. "用偽裝來保護"
a.利用有害因素(特別地,如環境與周圍事物的有害作用)達到積極的效果;
b.為消除主要的有害行為而將其加入另一個有害的行為;
c.將有害因素擴展到不再有害的程度。
例子:
1.寒冷天氣時,沙石在運輸中會凍結成堅固的塊狀體。通過強化冰凍(使用液體氮)使冰塊脆化,然後倒出。
2. 當使用高頻電流加熱金屬時,只有外層被加熱。這一消極效應後來被用來做表面熱處理。

23. 反饋的原則
a.引入反饋以改迸過程或行動;
b.若反饋已存在,則改變其大小與影響。
例子:
1.通過測量輸出壓力,在壓力過小的情況下藉助水泵的方法維持井裡的水壓。
2.必須將冰和水混合到一個精確的總重量時才可以對它們進行分開測量。因為很難精確控製冰的分配量,所以首先測量冰塊的重量,然後通過水來調節,並精確達到所需的量。
3.消音設備是通過取樣噪音信號,然後進行相移,並將其反饋來消除噪音的效果。

24. 媒介的原則
a.引入中間過程或使用媒介物;
b.將物體與其他易於移動的物體暫時結合。
例子:
在液態金屬中通電流時,為了減少能量損耗,使用冷卻的電極和較低熔點的液態金屬媒介。

25. 自服務原則
a.使物體實施有益的輔助功能,自我服務;
b.利用浪費的材料、能量或物質。
例子:
1.為了在破碎滾筒機表面上均勻地分布研磨材料,並且防止進料器的磨損,進料器的表面由相同的研磨材料製成。
2.電焊槍的噴桿通過一個特殊設備推進。為了簡化系統,噴桿通過焊接電流控制的螺線管推進。

26. 復制的原則
a.用簡化而便宜的復製品取代不易得到、昂貴、易碎的物品;
b.用光學復製品取代物體或過程;
c.若已運用了可視的光學復製品,則轉用紅外或紫外復製品。
例子:
高的物體的高度可通過測量它們的影子來確定。

27. 廉價的短壽產品
用多個廉價、具有一定質量的產品取代一個昂貴的產品。
例子:
1.一次性尿布。
2.一次性捕鼠器由一個帶誘餌的塑料管構成。老鼠從一個錐形開口進入捕鼠器;開口的壁面是有角度的,並且不讓老鼠出去。

28. 向非機械繫統轉變
a.將機械繫統轉變為光學、聲學或嗅覺系統;
b.在機械繫統中運用電場、磁場或電磁場;
c.用其他場來替代;
1.用運動場替代靜止場
2.及時調整到那些變化
3.從隨機到結構化
d.加入鐵磁粒子,運用磁場或電磁場。

例子:
為了增加熱塑性材料在金屬覆蓋層的結合度,可以使這一過程在電磁區域中進行以強化與金屬的結合。

29. 氣體力學及流體力學的原則
在系統中引人氣體或液體零部件取代固體零部件。
例子:
1.To increase the draft of an instrial chimney a spiral pipe with nozzles was installed. When the air starts flowing through the nozzles, it creates an air like wall, recing drag.為了增加工業煙囪的排煙的抽力,安裝一個有管口的螺旋管。當空氣通過管口流進時,形成一堵空氣牆,以減少拖拉力。
2.為了運輸易碎物品,使用空氣泡沫封袋或泡沫狀材料。

30. 柔性外殼及薄膜
a.用柔性外殼及薄膜取代3維結構;
b.用柔性外殼及薄膜將物體與外部環境隔離。
例子:
為了防止植物葉面水分的蒸發,人們應用聚乙烯噴霧劑。不久,聚乙烯凝固,由於聚乙烯膜釋放氧氣比水蒸汽多,植物的生長狀況得到大大改善。

31. 採用多孔滲水材料
a.使物體多孔或加人多孔成分;
b.若物體是多孔的,則利用孔結構引入新物質或功能。
例子:
為了避免在機器中加入冷凍劑,機器的某些部分被填充經過冷卻劑溶液浸泡的多孔滲水材料(細孔鋼),當機器工作時,冷卻劑溶液蒸發提供短期的、均衡的冷卻作用。

32. 改變顏色
a.改變物體或其環境的顏色;
b.改變物體或其環境的透明度;
c.使用帶色添加劑,以觀察難以看清的物體或過程;
d.若此類添加劑己經使用,剛採用發光軌跡或示蹤元素。
例子:
1.使用透明綳帶可以不拆綳帶而檢查傷口。
2.在鋼鐵廠,水幕被用來保護工人免受高溫。這種水幕只能隔絕紅外線,所以融化的鋼鐵發出的明亮的光很容易穿過水簾。在水中加入色彩可起到濾波效應而依然保持水簾的透明。

33. 同質的原則
使物體與給定的由相同材料(或屬性相同的材料)構成的其他物體相互作用。
例子:
進料器的表面用跟磨料相同的材料製成,這樣可持續地補充進料器表面的磨損。

34. 放棄與恢復的原則
a.拋棄系統中己履行了功能的部分或在操作中直接修正它們;
b.相反地,在操作中直接存儲物體的可消耗部分。
例子:
1.開槍後子彈殼被拋出。
2.火箭推動器在提供完動力之後與火箭分離。

35. 改變參數的原則
改變物體的物理狀態(如變為氣態、液態或固態),改變濃度或密度,改變柔性,改變溫度。
例子:
In a system for brittle friable materials, the surface of the spiral feedscrew was made from an elastic material with two spiral spring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rocess the pitch of the screw could be changed remotely.
在一個易碎材料的系統里,螺旋形螺釘的表面用彈性材料製成,並附帶兩個螺旋形的彈簧片。為了控制擰螺釘的過程,需要較大的改變螺釘的傾斜度。

36. 相位轉變
利用相位轉變中發生的現象,如容積改變、吸熱或放熱等。
例子:
為了控制有棱紋的管子的膨脹,將管子灌滿水並冷卻至結冰的溫度。

37. 熱膨脹
a.利用材料的熱膨脹效應或收縮效應;
b.若已利用了熱膨脹原理,則利用膨脹系數不同的多種材料。
例子:
為了控制溫室屋頂窗戶的開關,使用雙金屬合成板連接在窗戶上。金屬板隨溫度的變化而彎曲控制窗戶的開或關。

38. 強氧化劑原則
a.用富氧空氣取代一般空氣;
b.用純氧取代富氧空氣;
c.將空氣或氧氣暴露在電離環境;
d.使用電離的氧氣。
例子:
為了從火把獲得更多的熱量,用氧氣替代空氣。

39. 惰性氣體原則
a.將物體置於惰性氣體環境;
b.在系統中加入中性或惰性部件。
例子:
為了防止倉庫里的棉花著火,在運輸過程中使惰性氣體充滿貯藏區域。

40. 使用復合材料
a.用復合材料替代由同一性質的物質組成的材料。
例子:
軍用飛行徽章由塑料和碳纖物鑄造而成,以達到高強度和低重量的目的。

㈥ 科學小發明的原則

新穎性,就是選取的小發明課題必須是別人沒有發明過的、社會上沒有的,即前所未有的新東西,這是創造科學小發明的本質特徵。如果這項發明課題是社會上已有的,或是已經申請獲得專利的(包括已經失效的專利和目前有效的專利),或是在全國和省、市、縣歷屆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中已經有過的,或是在報刊、書籍、廣播、電視、電影、展覽會上發表或展示過的,就不具有新穎性了。
新穎性,從具體上說,小發明作品的主體結構以及原理、方法應是獨立思考、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如果只是外型不同,其主體結構、原理、方法與社會上已有的產品基本相同,也不能算是新穎性。
所以選取發明題材後,就要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查看全國和省、市、縣歷屆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得獎作品集,查找有關小發明的書刊雜志,有條件的也可查找專利文獻索引,了解該項發明課題是否社會上已有,否則歷經千辛萬苦,徒勞無功。
當然,他人已經搞過的、社會上已有的發明課題,也不是絕對不可以選擇的。可以從別人已有發明成果的基礎上另闢蹊徑,運用創造性思維和方法,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發明創造的路子。如選取「尺」為發明課題,別人已發明了「三角尺」,你可以搞「萬能尺」;別人有了「萬能尺」你可以搞「袖珍尺」。
另外,小發明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在於提高少年兒童的創造力,對於大多數小學生來說,只要他自己設想出來的小改革、小發明課題,而不是模仿別人的照搬照抄的,都可以作為小發明課題。如果要選送參加小發明比賽,就應認真調查了解,不能重復別人已有的發明課題。 先進性,是指選取的小發明課題不僅具有新穎的、前所未有的特點,而且要在同類產品或物品中具有各種優勢,就是要考慮發明成果的「品位」問題。如通過作物雜交培養出某種新品種,雖然符合新穎性原則,但與同類作物相比較不具有品質上和產量上的優勢,就是不具有先進性。
先進性,從具體上來說,一是技術上先進,就是在製作工藝、方法上能克服某些難點,有所創新、省時、省力或省材料,或引進先進的工具或方法;二是結構、部件和材料上經調整、組合、添換、省略、更新等改革後,產生比較穩定、牢固、安全、靈巧、有效等優勢;三是在功能上,用途增多。使用方便,易於調控等優勢。
先進性是相對的,對小發明來說,要求也不能太高,只要在技術上、結構上和功能上有一點優勢,就應看作具有先進性。 實用性,是指選取的小發明課題應是實際需要的。作品應具有使用價值,能夠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和勞動生產中的某些實際問題,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小發明是身邊科學,兒童少年應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周圍環境中去找尋課題,才能符合實際需要。所謂使用價值,就是小發明的作品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得到實際應用;經濟效益,是指小發明作品轉入生產後能得到經濟利益。此外,還應考慮到是否有利於社會效益,如果發明的作品不利於人們的健康,對兒童少年有一定的危險性,或有礙於精神文明的,都不符合實用性原則。 科學性,是指小發明的選題必須有事實根據或理論依據,要重視實踐,符合科學原理,不能憑空想像,更不能犯有科學性的錯誤。
小發明選題要引導兒童少年善於觀察分析,動手試驗,應用科學常識和原理去思考和提出問題。 可行性,是指選取的小發明課題,要符合主客觀條件。
主觀條件是指兒童少年本身的科學知識,興趣愛好,實際能力,時間和精力;客觀條件是指完成小發明課題所需的材料、工具、設備和經費等。因此,選題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

㈦ 專利法中優先權原則

專利法中優先權原則:
1) 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關系,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以此換取最大的利益;
2)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生產與銷售的安全性,防止對手拿專利狀告自己侵權(遭受高額經濟賠償、迫使自己停止生產與銷售);
3) 專利權受到國家專利法保護,未經專利權人同意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使用(狀告他人侵犯專利權,索取賠償);
4) 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防止他人模仿本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構成技術壁壘,別人要想研發類似技術或產品就必須得經專利權人同意);
5) 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人把你的勞動成果提出專利申請,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
6) 可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7) 一個企業若擁有多個專利是企業強大實力的體現,是一種無形資產和無形宣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既是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強力企業,同時也是政府各項政策扶持的主要目標群體),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8) 專利技術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轉讓),比單純的技術轉讓更有法律和經濟效益,從而達到其經濟價值的實現;
9) 專利宣傳效果好;
10) 避免會展上撤下展品的尷尬;
11) 國家對專利申請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如政府頒布的專利獎勵政策、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等),會給予部分政策、經濟方面的幫助;
12) 專利除具有以上功能外,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還作為企業上市和其他評審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比如: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評審、科技項目的驗收和評審等,專利還具有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橋梁作用。
總之,專利既可用作盾,保護自己的技術和產品;也可用作矛,打擊對手的侵權行為。充分利用專利的各項功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㈧ 我國對發明創造的三性要求是什麼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因此這個三性原則是針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兩種專利的,對外觀設計不予要求。

新穎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
判斷要滿足下列條件:

專利法規定:「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能夠製造或者使用,是指發明創造能夠在工農業及其它行業的生產中大量製造,並且應用在工農業生產上和人民生活中,同時產生積極效果。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專利法並不要求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專利之前已經經過生產實踐,而是分析和推斷在工農業及其它行業的生產中可以實現。

㈨ 專利取得制度中先申請原則哪些優缺點

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先申請原則,只有美國實行先發明原則。
先發明原則保護最先完成發明創造的人,從鼓勵發明創造的角度看,這一原則優於先申請原則。但這一原則有以下不足之處:其一,它可能助長發明人長期保守其發明創造的秘密,不利於發明創造的盡早公開和傳播。由於實行先發明原則,早晚申請專利都沒有關系,發明人為防止他人在自己發明創造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可能遲遲不申請專利。這樣,其他科技人員所進行的研究開發就有可能是重復研究開發,他們也無法盡早利用已完成的發明,在更高的層次上作出發明創造。其二,當兩個以上的人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時,判斷誰是最先完成發明創造的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美國為此設計了相當復雜的程序,一旦進人這樣的程序,經常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其三,發明人為了證明自己是最先完成發明創浩的人需要保留大量的證據,因為在專利權授予後,也可能有第三人提出證據證明其是最先完成該發明創造的人,要求將專利權授予他,假如不保留足夠的證據,就有可能喪失該項專利權。這將增加科研人員的負擔,並使獲得的專利權變得不夠穩定。
先申請原則保護最先提出專利申請的人,有利於發明創造的盡早公開,能夠避免重復研究。此外,由於先申請原則不需證明發明創造完成時間的先後,只需證明提出申請時間的先後,因此,其處理程序較為簡單,發明人不必保留關於完成發明創造的時間的證據。但是,這一原則也有不足之處:其一,對於先完成發明創造而後提出申請的申請人不公平;其二,科研人員在研究、設計上一有成就,就會爭先恐後申請專利,這容易導致大量不成熟、價值不高的專利申請,給專利審查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負擔。所以要使這個原則執行得好,也需要產業界和科技界的合作。我國專利法對發明專利申請採用早期公開、請求審查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先申請原則的這些弊端。此外,原專利法第六十八條規定了先用權,即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這一規定使先發明人有可能在一定范圍內實施其發明創造,不受他人獲得的專利獨占權的限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採用先申請制的不足之處。
兩種方式權衡利弊,總的來說還是先申請原則優點更加突出一些,而且符合專利制度的國際協調方向,因此我國在1984年制定專利法時決定採用先申請原則。

㈩ triz理論的40個發明/創新原則是什麼

一、分割原則

1、將物體分成獨立的部分。

2、使物體成為可拆卸的。

3、增加物體的分割程度。

二、拆出原則

1、從物體中拆出"干擾'部分("干擾"特性)或者相反。

2、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三、局部性質原則

1、從物體或外部介質(外部作用)的一致結構過渡到不一致結構。

2、物體的不同部分應當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體的每一部分均應具備最適於它工作的條件。

四、不對稱原則

1、物體的對稱形式轉為不對稱形式。

2、如果物體不是對稱的,則加強它的不對稱程度,

五、組合原則

1、把相同的物體或完成類似操作的物體組合合起來。

2、把時間上相同或類似的操作聯合起來。

六、多功能原則

1、一個物體執行多種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體。

七、『瑪特廖什卡'原則

1、一個物體位於另一物體之內,而後者又位於第三個物體之內,等等。

2、一個物體通過另一個物體的空腔。

八、重量補償原則

1、將物體與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體結合以抵消其重量。

2、將物體與介質(最好是氣動力和液動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九、預先反作用原則

1、如果按課題條件必須完成某種作用,則應提前完成反作用。

十、預先作用原則

1、預先完成要求的作用(整個的或部分的)。

2、預先將物體安放妥當,使它們能在現場和最方便地點立即完成所需要的作用。

十一、"予先放枕頭"原則

1、以事先准備好的應急手段補償物體的底可靠性。

十二、等勢原則

1、改變工作條件,使物體上升或下降。

十三、"相反"原則

1、不實現課題條件規定的作用而實現相反的作用。

2、使物體或外部介質的活動部分成為不動的,而使不動的成為可動的。

3、將物體顛倒。

十四、球形原則

1、從直線部分過渡到曲線部分,從平面過渡到球面,從正六面體或平行六面體過渡到球形結構。

2、利用棍子、球體、螺旋。

3、從直線運動過渡到旋轉運動,利用離心力。

十五、動態原則

1、物體(或外部介質)的特性的變化應當在每一工作階段都是最佳的。

2、將物體分成彼此相對移動的幾個部分。

3、使不動的物體成為動的。

十六、局部作用或過量作用原則

1、如果難於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則應當取得略小或略大的功效。此時可能把課題大大簡化。

十七、向另一維度過渡的原則

1、如果物體作線性運動(或分布)有困難,則使物體在二維度(即平面)上移動。相應地,在一個平面上的運動(或分布)可以過渡到三維空間。

2、利用多層結構替代單層結構。

3、將物體傾斜或側置。

4、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5、利用投向相鄰面或反面的光流。

十八、機械振動原則

1、使物體振動。

2、如果巳在振動,則提高它的振動頻率(達到超聲波頻率)。

3、利用共振頻率。

4、用壓電振動器替代機械振動器。

5、利用超聲波振動同電磁場配合。

十九、周期作用原則

1、從連續作用過渡到周期作用(脈沖)。

2、如果作用已經是周期的,則改變周期性。

3、利用脈沖的間歇完成其他作用。

二十、連續有益作用原則

1、連續工作(物體的所有部分均應一直滿負荷工作)。

2、消除空轉和間歇運轉。

二十一、躍過原則

1、高速躍過某過程或其個別階段(如有害的或危險的)。

二十二、變害為利原則

1、利用有害因素(特別是介質的有害作用)獲得有益的效果。

2、通過有害因素與另外幾個有害因素的組合來消除有害因素。

3、將有害因素加強到不再是有害的程度。

二十三、反向聯系原則

1、進行反向聯系。

2、如果已有反向聯系,則改變它。

二十四、"中介"原則

1、利用可以遷移或有傳送作用的中間物體。

2、把另一個(易分開的)物體暫時附加給某一物體。

二十五、自我服務原則

1、物體應當為自我服務,完成輔助和修理工作。

2、利用廢料(能的和物質的)。

二十六、復制原則

1、用簡單而便宜的復製品代替難以得到的、復雜的、昂貴的、不方便的或易損壞的物體。

2、用光學拷貝(圖像)代替物體或物體系統。此時要改變比例(放大或縮小復製品)。

3、如果利用可見光的復製品,則轉為紅外線的或紫外線的復制。

二十七、用廉價的不持久性代替昂貴的持久性原則

1、用一組廉價物體代替一個昂貴物體,放棄某些品質(如持久性)。

二十八、代替力學原理原則

1、用光學,聲學、 『味學"等設計原理代替力學設計原理。

2、用電場.磁場和電磁場同物體相互作用。

3、由恆定場轉向不定場,由時間固定的場轉向時間變化的場,由無結構的場轉向有一定結構的場。

4、利用鐵磁顆粒組成的場。

二十九、利用氣動和液:壓結構的原則

1、用氣體結構和液體結構代替物體的固體的部分,如充氣和充液的結構,氣枕,靜液的和液體反沖的結構。

三十、利用軟殼和薄膜原則

1、利用軟殼和薄膜代替一般的結構。

2、用軟殼和薄膜使物體同外部介質隔離。

三十一、利用多孔材料原則

1、把物體作成多孔的或利用附加多孔元件(鑲嵌,覆蓋,等等)。

2、如果物體是多孔的,事先用某種物質填充空孔。

三十二、改變顏色原則

1、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顏色。

2、改變物體或外部介質的透明度。

3、為了觀察難以看到的物體或過程,利用染色添加劑。

4、如果已採用了這種添加劑,則採用熒光粉。

三十三、一致原則

1、同指定物體相互作用的物體應當用同一(或性質相近的)材料製成。

三十四、部分剔除和再生原則

1、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無用的物體部分應當剔除(溶解.蒸發等)或在工作過程中直接變化。

2、消除的部分應當在工作過程中直接再生。

三十五、改變物體聚合態原則

1、這里包括的不僅是簡單的過渡,例如從固態過渡到液態,還有向"假態"(假液態)和中間狀態的過渡,例如採用彈性固體。

三十六、相變原則

1、利用相變時發生的現象,例如體積改變,放熱或吸熱。

三十七、利用熱膨脹原則

1、利用材料的熱膨脹(或熱收縮)。

2、利用一些熱膨脹系數不同的材料。

三十八、利用強氧化劑原則

1、用富氧空氣代替普通空氣。

2、用氧氣替換富氧空氣。

3、用電離輻射作用於空氣或氧氣。

4、用臭氧化了的氧氣。

5、用臭氧替換臭氧化的(或電離的)氧氣。

三十九、採用惰性介質原則

1、用惰性介質代替普通介質。

2、在真空中進行某過程。

四十、利用混合材料原則

1、由同種材料轉為混合材料。

(10)發明創造的原則要求最優原則擴展閱讀: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閱讀全文

與發明創造的原則要求最優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