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遲放魯的所獲榮譽
主持完成「耳顯微外科及其相關基礎研究」獲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及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
「記憶合金耳廓」獲上海市優秀發明獎選拔賽一等獎;
「國產多導程式控制人工耳蝸的研製和臨床應用」獲第五屆上海市臨床醫療成果一等獎 (第二);
「虛擬耳及其相關基礎研究」 獲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六);
「傳出性前庭神經系統的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參與完成「醫學臨床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鐙骨外科精確技術的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前庭外科及其相關基礎研究」獲全國高校科技推廣應用二等獎及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耳鼻喉科新理論與新技術」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萬例氣道異物搶救」獲上海市臨床成果二等獎;「小聽神經瘤的早期診斷和功能性摘除」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Ⅱ 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獲獎項目
2007年,該所被長寧區經委授予區級企業技術中心證書 。
2008年,該所被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版委員會評定為上海市企權業技術中心 。
2008年,「構建人禽流感暨季節性流感滅活疫苗的生產用病毒株的反向遺傳學技術平台」和「人凝血因子VIII制
劑的研製」項目分別獲得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 。
2008年,由該所主辦的《國際生物製品學雜志》榮獲中華醫學會「阿斯利康杯」優秀期刊三等獎 。
2009年,麻腮風聯合減毒活疫苗:獲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認定A級證書 。
2009年,「一種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MMR)的制備方法」項目獲得第二十二屆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金獎 。
「水痘減毒活疫苗的研製」 項目獲得優秀發明選拔賽銀獎 。
2009年,「基於幹細胞的骨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
Ⅲ 景在平的獲獎情況
國家級
2013年,榮獲了中國醫師協會頒發的「大醫精神」獎 。
2012年,《主動脈瘤腔內微創治療研究》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2012年,《腔內微創治療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研究》榮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2010年,榮獲「國家級教學團隊」稱號。(帶頭人)
2009年,《新時期「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課程的創新與實踐 》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2008年,榮獲中央保健委頒發的「保健工作特別貢獻獎」。
2007年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8年,榮獲全國普外科中青年醫師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第一作者)
1998年,獲第四屆全國普外科中青年醫師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第一作者)
1998年,《遠端動脈序列架橋術》獲第十屆全國十家科普期刊優秀作品獎。(第一作者)
軍隊級:
2015年,榮獲總後道德模範人物。
2009年,《新時期「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課程的創新與實踐 》榮獲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8年始,享受全軍專業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
2008年,獲全軍幹部保健工作特殊貢獻獎。
2008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
2007年,榮獲全軍育才金獎。
2006年,擔任第八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普通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5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4年,《腔內隔絕術治療B型胸主夾層動脈瘤》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2004年,榮獲總後科技銀星獎。
2003年,《走進血管世界》榮獲首屆軍隊優秀衛生音像製品獎一等獎。
2002年,《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榮獲全軍優秀電視教材一等獎1項。(第一作者)
2002年,《走進血管世界》榮獲第六屆全軍優秀電視教材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1年,榮立個人二等功。
2000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0年,《從巨創到微創治療腹主動脈瘤》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2000年,獲批擔任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8年,榮立個人三等功。
1993年,《胰腺癌核糖核酸酶胰型同工酶及血清學診斷的臨床實驗研究》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1992年,《胰腺結石形成機理和臨床診治研究》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1989年,《胰腺結石症》參加「全軍普外專業華東協作組第二節學術會議」大會交流並獲
「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第一作者)
上海市級:
2014年,榮獲第四屆「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
2014年,獲得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2014年,榮獲上海市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2012年,《主動脈擴張性疾病的微創腔內治療》榮獲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2010年,榮獲「上海市優秀教學團隊」稱號。(帶頭人)
2007年,擔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普外科專科委員會委員。
2007年,入選2007年上海領軍人才。
2006年,《現代血管外科手術學》榮獲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第七屆優秀教材、學術專著一等獎1項。(第一作者)
2005年,首批入選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2004年,獲上海衛生系統「百人計劃」優秀學科帶頭人及「百人計劃「學科進展報告會一等獎。
2001年,《國產新型血管腔內隔絕系統》榮獲上海市優秀科技發明獎1項。(第一完成人)
2001年,《一種新型血管腔內隔絕系統》獲上海市優秀發明二等獎。
1999年,擔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普外科專科學會委員會委員。
1998年,列為「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培養對象。
1995年,《血管鏡下股--腘靜脈壁外瓣修復成形術》榮獲上海市臨床醫療成果三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
1992年,首批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
2013年,《微創外科規范化培訓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被評為研究成果一等獎。
Ⅳ 董健的表彰與獎勵
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3年上海市醫學科技三等獎(第一完成人);2011年「上海市領軍人才」榮譽稱號;201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0年「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 榮譽稱號;獲2010年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第一完成人);2008年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07年「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榮譽稱號;第二十二屆上海市優秀發明銀獎;上海醫學院院長獎金獎。
Ⅳ 沈偉的成就及榮譽
2001年獲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吳蘊初獎。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次,省部級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次、二等獎兩次。
多次獲上海市優秀發明一等獎、優秀產學研一等獎和優秀專利獎。發表論文30餘篇,授權專利20餘項。
Ⅵ 黃有方的獎勵榮譽
1996年獲上海市優秀發明二等獎;
2003年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4年獲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全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200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帖;
2005年7月,全國海員工會金錨獎,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全國委員會
2005年獲上海教育基金會首屆曙光獎;
2006年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有突出貢獻的物流專家」榮譽稱號;
2008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2008年被評為「中國物流改革開放30年突出貢獻人物」;
2009年獲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寶供物流推動貢獻一等獎」;
2010年被《物流時代》評選為「中國物流十大風雲人物」。
近年來,黃有方教授在國內外刊物、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90餘篇,著作、各類專利多本(項),並負責或為主完成科技部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信部、教育部、交通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委曙光後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委託科研項目近50項,申請和授權的專利近10項。
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新加坡、聯合國貿發會、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國家發改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浦東幹部學院、市委黨校、上海市幹部教育中心、重慶等各地方政府、清華大學等高校發表演講50餘場。
Ⅶ 唐建國的科研及榮譽
在積極開拓創新之餘他還先後主持及完成區科委課題4項、院級課題10項、復旦醫學院科研課題1項、上海市衛生局科研基金資助2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3項。先後發表論文40餘篇、SCI 論文2篇、參編書籍2本,先後獲「閔行區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優秀發明獎三等獎」、「上海市閔行區科技創新英才獎」、「全國優秀發明銅獎」。
Ⅷ 高滋的科學成就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開始建設首批大型石油化工廠,在石油部和上海市的組織下,高滋參加了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廠的部分籌建工作。在調研中她發現國內許多化工廠所用催化劑多依賴進口,深深地認識到石化裝置催化劑國產化的重要意義和迫切性。回校後,高滋於1973年負責籌建了催化專業,並承擔了石油部重點項目國產絲光沸石和甲苯歧化催化劑的研製工作。
經過六年多的奮戰,高滋等用廉價的國產原料和簡單可行的工藝,首先研製成功了以人工合成絲光沸石為主要活性組分的DF 甲苯歧化催化劑。在小試和中試階段進行的1000小時甲苯歧化反應試驗中,該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均達到甚至超過了從日本引進的T-81催化劑的水平。1978年,在湖南長嶺煉油廠工業生產裝置上放大生產DF催化劑9噸,試車一次成功,產品合格率100%。放大生產的DF催化劑在該廠自行設計並製造的國內第一套3萬噸/年甲苯歧化生產裝置中連續運轉1012小時,操作穩定,各項指標達到了引進裝置開車水平。1979年DF甲苯歧化催化劑通過了上海市科委的技術鑒定,該成果獲1980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和1981年國家發明四等獎。在研製甲苯歧化催化劑的過程中,高滋領導的催化實驗室還建立並推廣了多種沸石催化劑測試技術,如紅外光譜測定八面沸石和絲光沸石骨架硅鋁比、XRD測定沸石結晶度和晶胞參數、非水溶劑法測定沸石催化劑的積碳量、NH3-TPD法測沸石表面酸性等,在催化劑的研製和生產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
90年代初,高滋參加了唐有祺教授領導的「功能體系分子工程學」國家攀登計劃,即根據特定功能,利用已掌握的材料的合成、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進行分子設計和合成的方法。比如,沸石上的吸附和催化過程都是在沸石內部孔道中進行的,為了提高沸石在這些過程中的擇形選擇分子識別能力,高滋曾利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來精細調變沸石孔徑。CVD法效果顯著,但操作和裝置復雜,難以在工業上大規模推廣。日本專利曾提到用硅酯溶液可以調變NaY沸石孔徑,但缺乏詳細數據。高滋摸索了不同沉積劑在不同沸石上的化學液相沉積(CLD),並從沸石與沉積劑反應機理出發,發明了用價格低廉和沉積效果好的鹵化物代替硅酯進行化學液相沉積的新方法。由於鹵化物的沉積反應活性比硅酯高,用鹵化物化學液相沉積處理的HZSM-5沸石對各種二取代苯對間異構體混合物具有優異的擇形選擇分離性能,孔徑調變精度已達到小於0.05納米,沉積劑用量可減少一半。該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並榮獲1997年上海市優秀發明成果一等獎。
Ⅸ 吳范宏的工作業績
主要從事手性含氟葯物以及含氟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研究;心血管系統葯物和中樞神經系統葯物等醫葯原料葯及其化工中間體等產品開發和創新工藝研究。
近年來先後主持完成和正在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聯盟計劃、上海市科委、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等縱向項目,以及浙江聖達葯業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葯業股份有限公司、魯南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華東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等大企業研究課題28項。在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14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論文44篇。申請發明專利61項,已授權9項。出版專著(譯著)2部。
「疊氮磷酸二苯酯的工業化生產新技術(20073041-3-R01)」獲2007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三等獎。「工業化環保新工藝合成低成本高純度1-(氨甲基)環己烷乙酸」2009年獲第十二屆上海市優秀發明獎。
作為華東理工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先後指導畢業碩士研究生60多名,目前指導博士研究生7名,碩士研究生13名。主講「高等有機化學」等課程。
Ⅹ 程武山教授是誰
程武山,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嵌入式系統分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發明協會副會長,中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科委員、上海市智能系統學會理事、上海市系統模擬學會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程武山教授主攻專業方向為機械電子工程,主持國家重點工程三項,上海市經信委重大裝備項和上海市科委重點攻關等省部級項目八項,重大產學研項目十項。作為第一人獲上海市育才獎、中國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優秀發明獎選拔賽金獎、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獎、上海市優秀創新團隊、上海市教育先鋒號等十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