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耕田發明家

耕田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2-06-23 07:44:38

⑴ 神農氏教民播百穀的故事簡介,神農氏的傳說都有哪些

我們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這里所說的「炎」,就是指炎帝。為什麼稱他為「炎帝」呢?因為他是居住在南方的太陽神,是他給人間帶來了溫暖的陽光,使大地上的萬物茁壯生長。炎帝又號稱神農氏,提起神農氏,大家都知道,他是遠古時偉大的農業之神,發明了許多耕田的農具,教百姓學會了種莊稼。傳說神農的樣子長得很怪,牛的頭面,人的身子。這或許是因為,他在農業上也像幾千年來幫助人類耕種的牛一樣有突出的貢獻吧,才被人們想像成這個樣子。神農考慮到,大地上的人口越來越多了,光靠打獵呀,捕魚呀,採集野果野菜呀,吃的東西會一天比一天困難。於是他想,要是能夠把「種子」種在土裡,讓它長出果實來,給大家做食物,那該多好啊!想到這兒,他就把樹木砍下來,製做些犁子呀,钁頭呀,和人們一道開墾荒地,預備播種百穀。可是哪兒有百穀的種子呢?相傳有一天,天空晴朗朗的,忽然紛紛揚揚降下了許多百穀的種子。神農帶領人們高高興興地把種子搜集起來,種在新開墾的土地里,不久大地長出了綠油油的禾苗。秋天百穀獲得了豐收,從此人們不再為食物而發愁了。

還有一個更加動人的傳說,說那時有一隻全身通紅的鳥。嘴裡銜著一株九穗的稻禾從天空飛過,穗上的穀粒落到地上,神農把它們拾起來,種在土裡。不久便長成了又高又大的嘉穀。這種天降的嘉穀,人們吃了不但可以充飢,還能長生不死呢!這篇神話故事,據古籍中有關資料編寫。清·馬驌《繹史》卷四引《帝王世紀》雲:「炎帝神農氏人身牛首。」《繹史》卷四引《周書》雲:「神農之時,天雨粟(降下谷種),神農遂耕而種之。」晉·王嘉《拾遺記》卷一雲:「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由此可見,炎帝是農業之神,人們感念他的恩德。稱他為「神農」。

⑵ 耕田工具是誰發明的

炎帝發明農耕之具首都北京有一處明清時建築——先農壇,是明清兩朝的帝王們祭祀炎帝、祈求五穀豐登的祭壇,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並且向世人開放。這里每天都有許多人或參觀緬懷、或散步健身,沐浴在雖已虛化卻依然神聖的先祖的祥瑞氣氛當中。 炎帝,又被後人稱為神農、田祖、先嗇、五穀王、五穀先帝、粟王、先農。之所以羅列這么多的稱呼,沒有其它原因,只因為確有這么多稱呼。只需稍微想一想,就會發現這些稱謂當中,每一個都充滿著對炎帝的敬愛和紀念,每一個都確立起炎帝在我們這樣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悠久歷史上的地位。中國歷經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以後,從神農氏開始進入了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經濟的歷史時期。從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以及湖北京山屈家嶺等遺址發現的粟、黍、稻得知,我們的祖先懂得種糧至今已有七千年至六千年的歷史。到炎帝時代,人們對於農業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刻,對農耕和土地的認識已經非常成熟。他們大規模墾荒造地,發展農桑,馴養動物,製造農具,邁出了人類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神話《神農捋穗》中,神農發現了高粱和蕎麥。《咒鳥識谷》中神農從鳥吃谷籽知道了谷籽能食用。《神鞭降牛》和《降牛耕田》等神話都說神農始初教民以手掘地,後來以石掘地,再後來以人拉木耒耜犁地,直至學會馴牛,用牛力解放人力。雖然是神話,卻也符合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過程中的一般認識規律。 炎帝在阪泉之戰中敗給軒轅黃帝以後,蒙黃帝不殺,便來到歷山,開始焚林拓荒,從事稼穡。歷山,位於古舜都保岱西北3里處,古籍中又稱烈山、厲山。歷山背後有一塊面積約400畝的平台地,相傳就是炎帝墾荒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四頃梁。清道光十五年重修的《保安州志》記載:「炎帝焚林耕種之處,四周崗阜圍合,儼如城郭,中為平地,田可四頃。故又名四頃梁。」炎帝時候,涿鹿城南的桑乾河泛濫,一片汪洋。炎帝帶人登上歷山山頂極目四望,發現北面有一大片平展展的山地。這塊山地四周有土丘環圍著,就像黃帝城一樣,這就是四頃梁。只見蒿草叢生,遍地荊棘。炎帝非常高興,他連蹦帶跳地跑下山頂,來到這塊平地上,立即帶領人們焚林墾田。熊熊烈火燃燒了好幾天,拔草、挖地,一天、兩天……那時候,刀耕火種的,刀是什麼樣的刀?石頭磨成的刀;斧是什麼樣的斧?石頭磨製的斧。這人手少,工具笨,進度特別慢。炎帝馬上派神鵲給黃帝傳信,請求派人來支援,以免誤了農時。連年戰亂,民生凋敝,黃帝正為恢復農業生產犯愁呢。一接到消息,立即給炎帝調派了一千名兵士趕到了四頃梁。大家一起汗流浹背地幹活,進度還是慢,那石刀、石斧一類的兵器一下只砸一個小坑。再看兵士們個個手上打了血泡,人人疼得呲牙咧嘴。炎帝心中焦急,怎樣才能加快進度呢?炎帝可是個經驗豐富、愛動腦筋的好庄戶,他很快就琢磨出了石犁,名耒耜,犁尖像熨斗似的,與兩側的刃一起破土。石犁中間有孔,與上面的犁架連接著,用繩子綁牢固。犁頭尖尖的斜插進土裡,前面有兵士拉,後面有兵士手扶犁架並用力向前推著。這個石犁所過之處,黃土盡翻花,這樣翻土耕地,既省了人力,效率又高了好幾倍。這是農具上的一次大革命,人們為這種農具的發明歡呼雀躍,由衷地稱贊炎帝,拜服他的智慧。文物是歷史的腳印,是文明的見證。今天,從黃帝城、阪泉、蚩尤寨、釜山等處發現的遠古石器、兵器、骨器、陶器等,正反映了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時期炎帝、黃帝、蚩尤以及先民們生產、生活、爭戰的本來面貌。 繼發明石耒耜之後,炎帝根據多年來了解的農具方面的知識,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了木耒耜。據說炎帝後來到湖南任職時,做了大量的木耒耜。如今,那裡以耒耜命名的以紀念炎帝的地名有耒山、耒水、耒陽等。 炎帝在四頃梁住著,專門負責為黃帝司農,連年墾荒種地,發現人們依然勞作辛苦,尤其是每年耕地的時候。愛動腦筋的炎帝又琢磨起來。他從人拉犁的姿勢上受到了啟發,便用牛耕田替代了人耕田。至今,在農村還可以看到幾乎完全一樣的牛耕田的場面。用牛力解放人力是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的。在我國,上古時期包犧氏時代就進入到了人工飼養家禽、家畜的歷史階段,這在考古學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們當地就流傳著馬師皇(皇帝的牧正)馴養六畜(指牛、馬、羊、雞、狗、豬)、神農馴牛耕田等民間故事。漢字中犁地的「犁」字用「牛」和「利」組字,說明人與牛、牛與農耕早在造該字之前就已經建立了親密的關系,牛與耕田犁地是分不開的。牛是一種溫順的大型牲畜,自古以來與人類相存相依,在人類與自然界的斗爭中,它吃苦耐勞,為農業生產默默效力,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人類的感激甚至是崇拜。炎帝馴牛耕田,是農耕經濟的重大突破,也是生產力的第一次大解放,對於華夏這個農業大國來說,具有十分重大的社會意義。炎帝被尊為中華始祖之一、中國農耕經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當之無愧的。 傳說中,炎帝在歷山四頃梁拓荒種田,年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因而,這里逐漸形成了一些村落,人們在這里安家置業,娶妻生子,繁衍不息。這些後人都以農為本,世代相傳。炎帝的兒子柱,因為善植百穀百蔬,而官為農正,即管理農業的大臣。到了虞舜時代,舜帝親自到歷山上焚林墾田,承繼著炎黃大業。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茹毛飲血到耕田種植,表現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執著樸素的追求。始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開拓創造,他們開墾延展著種植的土地,他們堅守捍衛著生存的土地,因為他們的不斷探索,使人類的希望一次次變成了現實,使文明在他們的身後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讓我們記住,土地是民之根本,是社稷之源。始祖炎帝站在遠古的歷山頂上告訴著我們:請深愛滋育我們的土地,帶著這份深愛去進行新的發明創造。

⑶ 神農名字的由來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葯王神,並建葯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陝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3)耕田發明家擴展閱讀:

神農出世

在女媧補天之後,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又有神農氏生於姜水之說,姜水在今寶雞境內,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炎帝和神農氏是否為一人的爭議,應是在神化他們時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為一人;再《禮記》據此又稱神農為烈山氏,蓋皆因其行多名號所致),出生了一個小孩。

說來奇怪,在他剛出世,石洞周圍自然涌現了九眼井,這九眼井裡的水彼此相連,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會波動起來。這個孩子天生異相,身體是透明的,五臟六腑清晰可見,頭上長有兩只角,牛頭人身。

看到的人們都說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帶來的吧。於是在他長大後,大家推舉他為部落首領,因為他們居住在炎熱的南方,就自稱炎族,稱他為炎帝。

有一次炎帝看見一隻紅色的鳥銜著一串像種子的東西,炎帝看見鳥兒把它吐了出來,炎帝拾起來,鳥兒圍住他飛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陣飛走了。

炎帝認為這是天帝派紅鳥送來的食物種子,便把種子埋在土裡。又用木頭製成耒耜,教人們松泥土,並掘井灌溉禾苗。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

人們多高興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稱炎帝為神農。這樣周邊的部落又稱炎帝部落為神農部落,而稱他為神農氏,即農業部落的首領。(「氏」的原意是一種神祇,在原始社會代表部落首領的公用稱呼,只是後世的學者將其解釋為神祇,這和後來興起的中國神話學有關。)

神農氏為五氏出現以來的最後一位神祇,中國諸神創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穀、豢養家畜、種地稼穡等等一切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備全部完成了,中國神話時代結束,傳說時代到來。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耜,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德稱氏,故為炎帝,尊號神農,並被後世尊為中國農業之神。

⑷ 中國古代偉大的農學家賈思勰是什麼讓讓他名垂千古

因為賈思勰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從富有經驗的老農當中獲得的生產知識以及對農業生產的親身實踐與體驗,認真分析、系統整理、概括總結,完成了《齊民要術》這部偉大的著作 。

該書自出版後,受歷朝重視,傳遍海外後亦被常成為研究古物種變化的經典,達爾文研究進化論時,曾參考一部"中國古代網路全書",有說此書正是《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用了不少篇幅介紹了蔬菜種植、果樹和林木的扦插、壓條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樹撫育方面的技術。 在植物保護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病蟲害的措施,還記述了當時果農熏煙防霜害的方法:"天雨新晴,北風寒切,是夜必霜。此時放火作熅,少得煙氣,則免於霜矣。"(熅音雲,yún,意思是沒有火焰的暗火。)短短的二十幾個字就說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看天氣判斷降霜的經驗和防霜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在普遍應用。《齊民要術》非常重視選育良種對於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的重要作用。書中僅谷種就搜集了八十多個品種,並且按成熟期、植株高度、產量質量、抗逆性等特性作了比較科學的分類。還敘述了播種前怎樣進行選種、曬種、浸種和用葯物或者肥料拌種等種子處理方法,其中不少措施非常巧妙、合理,直到今天還普遍應用於農業生產。

《齊民要術》總結了我國六世紀以前家畜家禽的飼養經驗並搜集記載了獸醫處方四十八例,涉及外科、內科、傳染病、寄生蟲病等方面,如直腸掏結術和疥癬病的治療方法,歷時一千四百多年,仍然沿用。《齊民要術》中還有我國獨特的制曲、釀酒、制醬、作醋、煮餳(音形,xíng,糖稀的意思)以及食品保存和加工工藝的翔實記錄,其中許多是現存最早的資料。《齊民要術》是一部有很高科學價值的"農業網路全書",它內容極其豐富,反映了當時我國北方農業生產技術的水平,其中有許多技術直到現在還在應用,它比較系統地總結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北魏和北魏以前農業生產技術,初步建立了農業科學體系,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

賈思勰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農學體系,對以實用為特點的農學類目作出了合理的劃分。《齊民要術》全書結構嚴謹,從開荒到耕種;從生產前的准備到生產後的農產品加工、釀造與利用;從種植業、林業到畜禽飼養業、水產養殖業,論述全面,脈絡清楚。在學科類目劃分上。書中基本依據每個項目在當時農業生產、民眾生活中所佔的比例和輕重位置來安排順序。把土壤耕作與種子選留項目列於首位,記敘了種子單選、單收、單藏、單種種子田、單獨加以管理的方法。在栽培植物方面,對農田主要禾穀類作物作重點敘述。豆類、瓜類、蔬菜、果樹、葯用染料作物、竹木以及檀桑等也給予應有的位置。在飼養動物方面,先講馬、牛,接著敘述羊、豬、禽類,多是各按相法、飼養、繁衍、疾病醫治等項進行闡說,對水產養殖也安排一定的篇幅作專門載說。敘述的農業技術內容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詳略適宜。對當時後魏疆域以外地區的植物,也曾廣為搜集材料並予以注釋解說。有的因缺乏素材,只保留名目,申明:"種蒔之法,蓋無聞焉。"這種注重種植業、養畜業、林業、水產業、加工業間的密切聯系,敘述所處疆域兼及其境外農產的結構體系,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首創的意義。《齊民要術》以後,中國著名的農學古籍與《齊民要術》規模相似的有元代《農桑輯要》、《王禎農書》,明代的《農政全書》,以及清代的《授時通考》。這四部全面性大型農書均取法《齊民要術》,並以《齊民要術》書中的精練內容作基本材料。《齊民要術》書中所載的種植、養殖技術原理原則,許多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

第二,精闢透徹地揭示了黃河中下游旱地農業技術的關鍵所在,規范了耕、耙、耱等項基本耕作措施。黃河中下游地區,春季乾旱多風,氣溫回升迅速,夏日連雨等特點極為明顯。從遠古以來,形成的對應措施是注意農時,講究農耕方法。1972年甘肅嘉峪關出土的魏晉墓壁畫中,已發現有畜力挽拉耙耱的圖象。其年代要比《齊民要術》撰成早兩個世紀以上。《齊民要術》在耕、耙、耱等重要農具的闡說,耕、耙、耱、鋤、壓等技術環節的巧妙配合,犁、耬、鋤等的靈活操用諸方面作了系統的歸納,規范了秋耕、春耕的基本措施,若乾重要作物的播種量,播種的上時、中時、下時以及不同土質、墒情下的相應播法。《齊民要術》在改造土性、熟化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地力,在作物輪作換茬,在綠肥種植翻壓,在田間井群布局與冬灌等方面,有許多重要的創見。《齊民要術》把黃河中下游旱地農耕技術推向了較高的水平。千餘年間,在近現代農學方法應用以前,世代治農學者很少能在北方旱地農耕技術領域添加重要的新內容。

第三,將動物養殖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齊民要術》有6篇分別敘述養牛馬驢騾、養羊、養豬、養雞、養鵝鴨、養魚。役畜使用強調量其力能,飲飼冷暖要求適其天性,總結出"食有三芻,飲有三時"的成熟經驗。養豬部分載有給小豬補飼粟、豆的措施。書中已注意到飼育畜禽等在群體中要保持合理的雌雄比例。"養羊篇"提出l0隻羊中要有2隻公羊,公羊太少,母羊受孕不好;公羊多了,則會造成羊群紛亂。對養鵝、鴨、雞、魚等都提出了雌雄相關的比例關系,鵝一般是3雌1雄,鴨5雌l雄。池中放養雌鯉20尾則配雄鯉4尾。

第四,農產品加工、釀造、烹調、貯藏技術在《齊民要術》中占顯著地位。酒、醬、醋等可能發明很早,但詳細嚴謹揭示其製作過程,以《齊民要術》為最早。在"作醬法第七十"中,首先敘述用豆作的醬,但也記載了肉醬、魚醬、榆子醬、蝦醬等的製作方法。在"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中提到藏生菜法:"九月、十月中,於牆南日陽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雜菜種別布之,一行菜一行土,去坎一尺許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經冬,須即取。粲然與夏菜不殊。"這一鮮菜冬季貯藏的方法與現在的"假植貯藏"措施基本相同。

第五,記載有許多精細植物生長發育及有關農業技術的觀察材料。"種韭第二十二"中提到"韭性內生,不向外長"。 "種梨第三十七"中提到梨樹嫁接,接穗,"用根蒂小枝,樹形可喜,五年方結子;鳩腳老枝,三年即結子而樹丑"。同篇還有"每梨有十許子,唯二子生梨,餘生杜"。"種椒第四十三"講敘椒的移栽時稱:"此物性不耐寒,陽中之樹,冬須草裹,其生小陰中者,少稟寒氣,則不用裹。"這些,都是很有啟發意義的觀察記載材料,得到後世農學家的重視。"種谷楮第四十八"中提到種楮子時與麻混播,秋冬留麻,為楮樹幼苗"作暖",這是在深刻認識兩種植物生長發育特點的基礎上,相應採取簡便易行的保護措施。"栽樹第三十二"中所述果樹開花期於園中堆置亂草、生糞,熅煙防霜的經驗尤為可貴。其中敘述成霜條件是"天雨新晴,北風寒切,是夜必霜"。所講與現代科學原理相符,而遇此情況要:"放火作燃,少得煙氣,則免於霜矣。"類似的熅煙防霜措施,至今仍是減免霜害的一種簡單有效方法。

第六,重視對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與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盡管《齊民要術》序中寫有"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錄"的話,反映作者受當時崇本抑末、非議經商的思想影響較深。但在全書中,如栽種蔬菜瓜果、植樹營林、養魚、釀造等篇,卻詳細描述了怎樣進行多樣經營,如何到市場售賣,怎樣多層次利用農產品等有關經濟效益的內容。在"種榆白楊第四十六"中,具體敘述榆樹播種、楊樹插枝育苗的技術,幼樹隔3至5年間伐作材料出售。種白楊一節,曾計算:1畝3壟,l壟720穴,1穴屈折插l楊枝,兩頭出土,1畝可得4320株,3年可為蠶架的橫檔木,5年可作屋椽,l 0年能充棟梁。以售賣蠶架橫檔木計算,1根5錢,1畝歲收21600文。1年若種30畝,90畝地3年1輪,可周而復始,永世無窮。"種葵第十七"提到,都邑郊區有市集之處,蔬菜種植安排得好,亦可實觀周而復始、日日無窮的周年產銷。《齊民要術》"卷頭雜說"雖為後人添加,但長久以來已與全書融為一體。其中也曾敘及l0畝地內種蔥、瓜、蘿卜、葵、萵苣、蔓菁、芥、白豆、小豆等的精細種植計劃,並指明,"若能依此方法,則萬不失一"。書中還記載有較多以小本錢多獲利的實際內容。現代學者從經濟科學角度研究《齊民要術》,認為賈思勰的著作不單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古代農業技術典籍,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經營方法方面的網路全書。

《齊民要術》作為一部科學技術名著,經歷約l500年的時間,仍被人們奉作古農書的經典著作。農史學家稱頌《齊民要術》中旱地農耕作業的精湛技藝和高度理論概括,使中國農學第一次形成精耕細作的完整體系。經濟史學家認為將《齊民要術》看作是封建地主經濟的經營指南。還有人提出應該稱它為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封建地主的家庭經濟學。從事農產品加工、釀造、烹調、果蔬貯藏的技術工作者都可以從書中找到古老的配方與技法,因而食品史學家對《齊民要術》也頗為珍視。



⑸ 袁隆平被稱作水稻之父,一生做出了哪些貢獻

袁隆平被授予這個「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他解決了全國23多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在那時候,這是人口增口,糧食短缺的時候,袁隆平不辭辛勞,每天都會像一個敬業的農民一樣,蹲在耕田的一旁,研究水稻技術,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炎炎,稻田的某一角,都會有一個老人的孜孜不倦的身影,那就是我們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為了全國的人民的溫飽問題,他依然踏上了這條偉大的道路。

袁隆平老先生除了在雜交水稻上貢獻巨大之外,還在天文學領域也有所貢獻,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著顆小行星就被命名為袁隆平星除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貢獻,他在任職期間貢獻也是非常大。


袁隆平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一生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⑹ 犁是什麼那一個朝代發明的

我國的犁出現在商代

在55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農民就開始嘗試使用犁。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製作的,下面的枝 犁
段雕刻成一個尖頭,上面的兩個分枝則做成兩個把手。將犁繫上繩子由一頭牛拉動,尖頭就在泥土裡扒出一道狹小的淺溝,農民可以用把手來駕駛犁。到公元前3000年,犁進行了改進,把尖頭製成一個能更有力地辟開泥土的「犁鏵」,增加了一個能把泥土推向旁邊的傾斜的底板。 中國的犁是由耒耜發展演變而成。最初可能仍名「耒耜」。用牛牽拉耒耜以後,才漸漸使犁與耒耜分開,有了「犁」的專名。犁約出現於商朝,見於甲骨文的記載。早期的犁,形制簡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出現鐵犁,開始用牛拉犁耕田。西漢出現了直轅犁,只有犁頭和扶手。而缺少耕牛的地區,則普遍使用「踏犁」。在四川、貴州等省的少數民族地區均有踏犁的實物。踏犁也稱「鑱」、「腳犁」。使用時以足踏之,達到翻土的效果。

⑺ 唐朝發明的耕田工具是

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版蘇州等地權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

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中文名
曲轅犁
外文名
bending plow
又稱
江東犁
出現
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
標志
古代中國耕作農具成熟
快速
導航
發明

構造

優點

設計美學
簡介
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又稱江東犁。它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它的出現是古代中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牽引的耕犁從春秋戰國才開始逐漸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1]
發明
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定類型的生產工具標志著一定發展水平的生產力。農具的改進以及廣泛採用,對唐朝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長直轅犁,回轉困難,耕地費力。江南地區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改進前人的發明,創造出了曲轅犁。[1]

⑻ 農民發明家吳玉祿哪裡人

吳玉祿,一位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馬務村的普通農民現年48歲,小學文化,迄今為止發明了38個機器人,在這個機器人大家族裡吳玉祿分別按他們的出生順序給他們命名為吳老大、吳老二……。兄弟38各有所長:蹦跳翻跟頭、拉車爬牆點煙斗、敲鑼打鼓拉二胡、寫字倒茶把桿爬。更有幫助病人的翻身床和會下棋的智能機器人。

吳玉祿在家排行老五,是家裡最小的兒子。從小,他不愛說話,就喜歡鼓搗一些小玩意兒。上學後,他對學習不感興趣,卻經常像小乞丐一樣,滿大街撿別人沒用的「破爛」,寶貝一樣放在書包里。吳玉祿第一次接觸的「機械」,是一把廢棄的鐵鎖。為了弄明白鑰匙和鎖的關系,他砸壞了很多鐵鎖,終於學會了修鎖配鑰匙。 這個窮困的家庭,並未因為多了一個勞力而出現轉機。耕田、種地等農活,吳玉祿一樣不幹。大量空閑時間,吳玉祿都花在搗鼓他收藏的那些機械「破爛」。村裡的老人們都說,吳家的小兒子是個「敗家子」。
醜陋的「吳老大」
然而,家庭的貧困,讓吳玉祿的夢想只能停在腦海中。村裡照顧他這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將其招了工,讓他進入一家民營工廠當電工。造機器人的夢想,從那時開始付諸實施。 1978年夏,16歲的吳玉祿與村裡一個鐵哥們兒商量:一起做個會走路的機器吧。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機器人」的概念。 折騰了一年多,第一個機器人面世:外形是一個人形的鐵皮,身後的兩根粗鐵絲連接著一個齒輪,一台撿來的小電機充當動力。小電機發動後,帶動兩根鐵絲前後移動,「鐵皮人」開始動起來。 這是吳玉祿的機器人處女作,名為「吳老大」。從那一天開始,他就上癮了。
造風扇俘獲女孩心
吳玉祿和妻子董淑艷與機器人1986年,經媒人介紹,他認識了一名叫董淑艷的女孩。 然而,兩人第一次見面,董淑艷甩下兩個字:「不成」,扭頭就走。 吳玉祿找來一個電機,接上一根連桿,將一柄蒲扇插在上面。通電後,蒲扇前後擺動,扇出涼風。他還設置了一個擋位開關,通過調節電機的轉速,控制蒲扇擺動的速度。 這個小物件,讓董淑艷欣喜異常。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發現只要她能想到的,吳玉祿都能給她做出來。 就這樣,兩人結婚了。直到現在,吳玉祿的家裡還擺著這台「電風扇」。
雷管炸傷手
1989年夏,吳玉祿正在造機器人「吳老二」。在廢品站搜羅材料時,他發現了一節「七號電池」,標簽上寫滿外國字,像是「進口貨」。他趕緊將它拿回家,准備當作「吳老二」的動力。當他接通「電池」的正負兩級時,一聲巨響,爆炸了! 吳玉祿的左手頓時血肉模糊,皮都翻起來了。鄰居將他送到醫院,打了十幾針麻葯,才縫合好傷口。 吳玉祿的無名指被炸壞。直到現在,這根手指到冬天總是冰涼的。 後來,吳玉祿才知道,那節爆炸的「電池」其實是根雷管,上面寫的英文字母「TNT」是炸葯的意思。
妻子離家出走
從廢品站淘回來的東西,雖然成本低廉,但要讓機器人「聽話」地動起來,卻需要更多精密的零件。吳玉祿指著一個被拆得稀爛的玩具直升機說:「幾百塊的玩具,我只用它的遙控器。」諸如從新摩托上拆電機、從汽配城買小轎車坐椅,這些事他都幹得出來。 1999年夏季的一天,吳玉祿帶著全家到鄰村維修農具,但時間不長就接到村裡的電話,讓他們趕緊回家。吳玉祿剛騎車到村外,就見自家方向濃煙滾滾,村裡大喇叭喊著:「社員們都去吳玉祿家滅火。」等他們趕到家門口時,整個房子燒得只剩下三根檁條。 董淑艷帶著孩子離家出走,打算和吳玉祿離婚:「讓他跟機器人一塊過吧」。
一舉成名
吳玉祿和「超級吳老五」2003年吳玉祿攜自己的機器人兒子參加科技周並到人民大會堂表演,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之後被北京市評為「京郊十大新聞人物」,並由市領導頒獎。 2004年在湖南衛視主辦的農民機器人大賽中榮獲第一名,並獲得「最聰明的農民發明家」稱號和獎金一萬元。 2005年在中央電視台十套走近科學欄目擔任道具師並獲道具設計製作優秀獎。 2006年參加深圳衛視主辦的「創意中國」大賽,捧回了冠軍獎杯,參加山西衛視主辦的「才藝大比拼」依舊捧回了冠軍獎杯。 2007年受聘於山西彩燈公司和浙江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應廣州市政府邀請參加第十三屆機械博覽會並在開幕式上做了機器人拉車表演。 2008年應邀到香港、天津等地參加展出。 2009年吳玉祿的機器人兒子與神舟七號宇宙飛船一同在河北石家莊展出並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並應邀在河北科技大學、石家莊市第九中學為同學們做了精彩的演講。
未來目標
有了經驗,設計起來得心應手。設計一個會翻跟頭的機械狗,僅需2小時;用不到3個月製作成功的「超級吳老五」,已被一名大學生花3萬元人民幣買走。 他和正在讀計算機專業的兒子合作製造更具實用性和智能性的機器人,他管硬體設計,兒子來編程序。目前,二人已做好了可給病人定時翻身的「吳老三十三」和會下棋的「吳老三十四」。
父子合作開機器人工廠
拉車機器人在老吳心裡,最大的目標就是建個機器人工廠——自己管機械設計,兒子管程序設計,工人組裝。「到時候,我們成為百萬富翁沒問題。」老吳顯然已經把學計算機的小兒子吳汪洋當成了接班人。 吳汪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大一,他已經進了學校的科技社團。老吳說,小吳曾經發明過家用防盜報警器,和自己一樣腦子好使。現在吳汪洋已經開始學習單片機及相關知識,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老吳和兒子的機器人夢會一步一步的實現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⑼ 中國最早使用牛耕的是什麼時候

不少學者認為,我國的牛耕始於商代,但目前尚未發現這方面明確的文字記載和實物資料。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用牛耕田並不普遍,牛在商代的主要用途是宰殺後作為宗廟中祭祀的祭品。

春秋時期,情況發生了變化。《國語·晉語》說:「宗廟之犧,為畎田之勤。」意思是宗廟中作為犧牲的牛,已被用來耕田。又如,春秋時晉國有個大力士名牛子耕,孔丘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牛與耕相連作為人名,可見春秋時用牛耕田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了。但此時牛耕的形式如何,仍不得而知。

關於牛耕形式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漢書·食貨志》說:「用耦犁,二牛三人。」即用二牛挽犁,三人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牽牛,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他對推廣牛耕起過重要作用。漢代的牛耕技術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得到改進,這在考古發掘中可以得到證實。如在山西平陸棗園村西漢末年的墓葬中,發現過二牛抬扛一人扶犁的壁畫,說明當時已經掌握了用牛鼻穿環來控制犁牛方向以及用犁箭來控制耕地深淺的技術。這樣,只用一人馭牛即可,節省了兩個勞動力。又如甘肅武威磨咀子山出土的西漢末年的木犁模型明器,用一牛挽一犁,表明當時還出現了單牛犁耕。東漢時期的遺址和墓葬中發現的此類例證就更多了。

牛耕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創造,這在農業耕作史上是一個極大的進步。用牛代替人力耕田,不但解放了人力,也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⑽ 二牛一人犁耕法發明哪個朝代

西漢時犁、钁、鏟、鍬、鎬、鋤、鐮、耙、刀等鐵農具已廣泛使用.鐵犁有大中小版之分,以適應不權同的土質和耕作條件.在考古發掘中,不少地方出現了鐵犁壁.犁壁能翻土成壟,也能碎土和深耕,是犁的重大更新,這一農具的出現比歐洲要早1000多年.牛耕是當時普遍的耕田形式.武帝時趙過推廣耦犁,二牛三人協作.即以二牛挽犁;一人牽牛,一人扶犁,一個控制犁的深度.到西漢末年,牛耕技術又有改進,用二牛抬杠的形式,扶犁者同時用牛鼻穿環來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控制犁的深度,由一人操作即可,又叫二牛一人犁耕法.這是牛耕技術的重大進步.耬車也是趙過發明.耬車是播種機械,有三個鐵制耬足,同時播三行,所以又稱三腳耬.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種一頃地,效率很高.使用這種耬下種,深淺一致,行距均勻,利於作物生長.

閱讀全文

與耕田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