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與改進

發明與改進

發布時間:2022-06-23 06:34:53

㈠ 指南針是怎樣發明與改進的

我國指南針的發明經過漫長的歲月。古人在發明了司南之後,不斷在進行改進,運用人工磁化的方法製成了一種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魚、指南龜。

古人在使用新指南工具的同時,還發現了地磁偏角現象,給後人以極大啟發。

據說秦始皇在位時,身邊網羅了一批術士來為他尋求長生不老之葯。

有一天,一位叫徐福的術士奏本說:「在東方的大海上有3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們都在那裡居住。請皇帝讓我率領一批男女兒童前往尋求。」

秦始皇很高興,馬上選派了幾千名兒童,又為他造了艘大船,讓他從現在的山東日照縣附近出海,尋求不老之葯。誰知徐福一去不返,不知道他把這些男女少年帶到了何方。

幾千年過去了,秦始皇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徐福渡海求葯的故事並沒有被人們忘記。如果情形真是如此的話,那麼徐福可以算得上我國航海家中的先驅人物。

事實上,古代先民們面對茫茫海洋,雖然有探險探秘的願望,但總是無法如願。

出海困難並非是由於造船技術限制了古人們的越洋交流,更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當時在海上無法辨別方向,方向不明。縱然有可以橫渡大洋的船隻,也會在海上迷路,最終葬身海底。

因此,指南針的發明可以說是給海船裝上了眼睛,為航海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技術條件。

指南針是我國最早發明的,但它是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發展改進而成的。

司南發明後,古人能夠在遠行中辨別方向。但司南有其局限性,用磁石製造司南,磁極不容易找准,而且在琢制的過程中,磁石因受震動而會失去部分磁性。

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時底盤必須放平,體積比較大,所以在使用時,很難令人滿意。因此,古人在發明了司南之後,不斷在進行改進。

繼司南之後,我們的祖先又製成了一種新的指南工具,即指南魚。

北宋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新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的科學技術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宋代時候,我國在指南針的製造方面,跟造紙法和印刷術一樣,也有很大的發展。

當時有一部官編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其中記載:行軍的時候,如果遇到陰天黑夜,無法辨明方向,就應當讓老馬在前面帶路,或者用指南車和指南魚辨別方向。

《武經總要》這部書是在1044年以前寫成的。這就是說,在那個時候,我國已經有指南魚,並且把它應用到軍事方面去了。

指南魚是用一塊薄薄的鋼片做成的,形狀很像一條魚。它有兩寸長,5寸寬,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可以像小船一樣浮在水面上。

鋼片做成的魚沒有磁性,所以沒有指南的作用。如果要它指南,還必須再用人工傳磁的辦法,使它變成磁鐵具有磁性。

關於怎樣進行人工傳磁,《武經總要》記載: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鐵片燒紅後,溫度高於磁性轉變點時的溫度,鐵片中的原來無序狀態的磁疇便瓦解而成為順磁體,蘸水淬火後,磁疇又形成,但在地磁場作用下磁疇排列有方向性,故能指南北。

我國人發明用人造磁鐵做指南魚,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說明我國古人很早就已具有相當豐富的磁鐵知識了。

就在鋼片指南魚發明後不久,又有人發明了用鋼針來指南。這種人工磁化的小鋼針,可算是世界上最早製成的真正的指南針了。

北宋時期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技術人員用磁石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

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4種方法:

一是水浮法,就是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二是碗唇旋定法,就是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三是指甲旋定法,就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四是縷懸法,就是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4種方法進行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

沈括比較推崇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沈括指出的4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即水針和旱針。

另外,由於長江黃河流域一帶地磁有大約50度左右的傾角,如水平放置指南魚,則只有水平方向分量起作用,而以一定角度放入水中,則使魚磁化的有效磁場強度增大,磁化效果更好。

長江黃河流域一帶的地磁傾角,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磁偏角。沈括在《夢溪筆談》第二十四卷中寫道,磁針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

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磁偏角記錄。在西方,直至1492年哥倫布在橫渡大西洋時才發現磁偏角這一現象,比沈括晚了400多年。

磁偏角是指磁針靜止時,所指的北方與真正北方的夾角。各個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於磁極也處在運動之中,某一地點磁偏角會隨之而改變。

在正常情況下,我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兩三度。東經25度地區,磁偏角在一兩度之間;北緯25度以上地區,磁偏角大於2度;若在西經低緯度地區,磁偏角是5度至20度;西經45度以上,磁偏角為25度至50度。毫無疑問,沈括對磁偏角的發現與認識啟發了後人。

南宋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

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也是南宋時期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准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

這種木頭指南魚和指南龜,很可能是一些懂得方術的方士創造的,做成以後只是用來變戲法。所以《事林廣記》的作者,把它們當做《神仙幻術》了。

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驅。

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㈡ 指南針的發明與改進有哪些

我國指南針的發明經過漫長的歲月。古人在發明了司南之後,不斷在進行改進,運用人工磁化方法製成一種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魚、指南龜,以及水浮針。

指南針作為一種指向儀器,被廣泛應用於軍事、測量和日常生活之中。其最大的歷史功績,是用於海上導航,而水浮針則是當時最重

要的導航工具。後來人們在此基礎上發明了羅盤,即將指南針裝入有方位的盤中,非常精確,使航海技術得到提高。

古人在使用新指南工具的同時,還發現了地磁偏角現象,給後人以極大啟發。

司南發明後,古人能夠在遠行中辨別方向。但司南有局限性,用磁石製造司南,磁極不易找准,而且在琢制的過程中,磁石因受震動而會失去部分磁性。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時底盤必須放平,體積比較大,所以在使用時,很難令人滿意。因此,古人在發明了司南之後,不斷地進行改進。

繼司南之後,我們的祖先又製成了一種新的指南工具,即指南魚。北宋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新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的科學技術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宋代時候,我國在指南針的製造方面,跟造紙法和印刷術一樣,也有很大的發展。

當時有一部官編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其中記載:行軍的時候,如果遇到陰天黑夜,無法辨明方向,就應當讓老馬在前面帶路,或者用指南車和指南魚辨別方向。

《武經總要》這部書是在1044年以前寫成的。這就是說,在那個時候,我國已經有指南魚,並且把它應用到軍事方面去了。

㈢ 為什麼說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

①造紙術發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料,不利於文化的傳播。
②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特別是蔡倫改進造紙術,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使紙日益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
.③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㈣ 遙控器是如何發明與改進的

遙控器是為懶人設計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世界上第一個遙控器的名字就叫「懶骨頭」,不過那時候的遙控器可不是無線的,而是拖著一根長長的難看的尾巴。直到1955年,這個尾巴才去掉,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遙控器。發明者是美國Zenith電子集團的工程師阿德勒和波利,兩人亦因此共同獲得艾美獎。阿德勒曾經回憶說當年收到公司指示,與數十名工程師一起商討如何能令觀眾不用離開座位就可以轉換電視頻道。據說,公司下達這個指示是因為英國女王陛下的請求。

如今的遙控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里,空調、音響、汽車……凡是需要人伸手才能完成的功能,如今只需手指輕輕一點,無不說明科技對人生活的影響。

㈤ 什麼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紙張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在紙張發明以前,人們使用過各種材料來記錄,比如,竹板,羊皮,絲綢,但都是有錢人才用的起,就是紙張剛發明時,老百姓也是用不起的,直到改進了紙質材料和製作工藝,才到了百姓家。

㈥ 四大發明,由誰發明和改進的,有何意義

造紙術是漢代蔡倫發明的,
印刷術.是宋代畢升發明的,.
指南針.是上古的黃帝所發明 的
火.葯.是北宋的一個煉丹的人所發明
按時間順序是指南針、造紙術、火 葯、印刷術回答人的補充 2010-03-01 22:17 指南針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火 葯
火 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 石、硫 黃和木 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 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 黃、硝 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 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 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 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 仗」,開創了火 葯應用的先河。唐朝末年,火 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 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 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 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 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 葯、毒 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 葯裝填在竹筒里,火 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 硝,引起筒里的火 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 葯 火 箭。以後又發明了火 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 器,是近代槍 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發明人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紙的發明人。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發明地點
洛陽

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

㈦ 自行車在發明和改進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自行車,又稱單車,是一種以人力驅動的簡便交通工具。它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公元1642年,義大利一位櫥窗設計師在他所設計的羅馬教堂的彩色玻璃上,繪制了自行車的雛型圖案,但沒有造出實物。從此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的許多工匠和科學工作者對創制自行車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鑽研,提出過許多種方案,然而均未成功。

第一個製造出自行車實物的是法國人希布拉克,他在1790年製成一輛木質自行車,兩個車輪被前後縱列在同一軸線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和貢獻。不過,這輛自行車沒有驅動裝置也不能轉向,只能靠騎車人不斷用雙腳蹬地在一條直線上前進。他親自騎著這輛木輪自行車,在巴黎公園前大街上奔跑、博得觀眾的好評。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自行車的雛型,不能算真正的自行車,雖然如此,世界科技史上都公認自行車的最早發明者是希布拉克,他製造的這輛自行車也被稱為近代自行車的鼻祖,從此揭開了自行車時代的序幕。

1801年,俄國有個名叫阿爾塔莫諾夫的農奴,用金屬製成了帶有兩個圓輪和小凳的自行車,把它獻給了沙皇。他因此得以取消家奴身份,成為自由民。但遺憾的是這種自行車未被推廣,僅僅成為沙皇的一種玩具。

1871年,德國青年德萊斯也製造了一輛木質自行車,這輛車仍然沒有驅動裝置而靠騎車人雙腳蹬地前進;不過,前輪可以活動,並裝有車把,因此可以騎著轉彎。這比希布拉克的木質車有了重要發展。德萊斯稱之為「奔跑機」,並騎車旅遊,行駛的速度相當於奔跑的馬車。19世紀上半葉,正是歐洲國家將科學技術應用於交通工具的熱潮時期,各國都有人在研製自行車。德萊斯的「奔跑機」傳到英、法等國後,大大啟發了這些研製者,被世界公認為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自行車,奠定了現代自行車的基本輪廓。

1839年,英國蘇格蘭的一位鐵匠麥克米倫研製成功一種新型的自行車,特點是:前後兩輪大小不等,前輪小,後輪大;並在前輪軸上加裝了一副腳鐙,騎車人只要用腳踩動腳鐙,車子就可前進。麥克米倫的這項發明,完全改變了過去騎車人用腳蹬地的驅動方式。由於這種自行車的主動輪——前輪小於後輪,行駛時騎車人需要頻繁地蹬腳鐙,很是費力。為了改進這一不足,1861年,法國人米歇則製造了一輛前輪大而後輪小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行駛速度很快,但容易跌倒。

1869年,有人將自行車輪由木質改為鐵制,並且轉圈用橡皮帶,車輪上還裝上了滾珠軸承和飛輪。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自行車的研製、使用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漸認識到自行車的驅動機構(腳鐙)裝置在前輪上,使前輪既是主動輪又是轉向輪是不科學的。1873年,英國人勞森把腳鐙安裝在前後兩輪的中間,並用鏈條來使動,開始具備現代自行車的結構形式。1885年,英國人斯泰利在勞森設計的自行車的基礎上進一步作了改進,車架採用金屬材料的三角結構,腳鐙也安放在前後輪中間部位並用鏈條傳動,還首次採用了剎車裝置。斯泰利稱之為安全自行車。斯泰利還為此而設計了生產自行車的專門機床。因此在世界科技史上被譽為「自行車工業之父」。

1889年,英國人康洛普發明了充氣輪胎,自行車採用充氣輪胎後使用性更趨完善。不僅驅動省力,轉向方便,而且行駛平穩舒適。至此,自行車基本定型。以後,自行車雖然仍有不斷改進,但基本結構沒有重大突破。

就近代自行車而言,也有過幾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變速裝置,出現了多級變速,最多達到10~21個檔位,可以隨意調節,適應不同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給旅遊和競賽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二是材質的改進,向質輕、堅固的方向發展,提高了速度;三是結構形式的改進,嗇了自行車的形號、類別,現在流行的有踏板式自行車、折疊式自行車、橢圓牙盤自行車和多人旅行自行車等;四是動力的改進,國同低頻已經出現全電控制自行車、液壓傳動自行車,從而使現代交通工具增多了。世界上先進的競賽自行車,每輛只有6~9公斤重。為了進一步提高競賽自行車的速度等性能,日本生產的「空氣動力賽車」已經問世,1981年法國舉行的全國自行車比賽,冠軍獲得者吉西傑,就是使用的這種賽車。這種空氣動力賽車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注目。縱觀自行車從誕生到現在170多年的歷史,它一直是在改革中發展前進的。完全可以預料,各種新型自行車將與日俱增。

㈧ 描述一下我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㈨ 抽水馬桶是如何發明與改進的

抽水馬桶是誰發明的,連許多專家也說不清。一種說法是1596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一個有水箱和沖水閥門的木製座位,在此之前,不少人總是去最近的大樹下和小河裡就地解決。盡管哈靈頓發明了馬桶,但由於排污系統不完善而沒能得到廣泛應用。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在18世紀後期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他採用了一些構件,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保證污水管的臭味不會讓使用者聞到的U形彎管等。他在1778年取得了這種抽水馬桶的專利權。抽水馬桶的一個重要特徵是S形管,或者說下水道的存水彎,它總是保存一些水。這些水相當於一個密封墊,將臭味蓋住。

馬桶的發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類生活文明中的經典之作,在近幾十年更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有「行動馬桶」、「非接觸式馬桶」、「電腦監控節水馬桶」等等。隨著高新科技的應用,現代馬桶甚至可以檢測使用者的血壓、脂肪、心率和分析尿液,這些檢測出來的數據還可以通過與馬桶相連的網路,直接傳送到醫護中心。

㈩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早在西漢時就開始了紙的製作,並沒有特定的誰。那時,以各種各樣的材質材料作書寫,如竹片、木片、縑帛、牛羊皮.而蔡倫是在以這些前人用各種物質作出的「紙」的基礎上,用碎麻木、樹葉、漁網等總結經驗改進技術,製作出成本低而書寫較為清晰的優質「紙」蔡倫對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今天,我們是無法用數量來衡量紙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人類對紙的使用將會延續到何年,更是難以預測。因此,蔡倫(還有四大發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發明者畢升)理應在為中國和人類歷史進程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物名單里占據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

閱讀全文

與發明與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