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條氏這姓氏是皇族後裔嗎以及其詳細的淵源和歷史
所謂北條氏,有兩個不同時期的北條家族。
1兩大豪族
第一個是日本鐮倉時代的豪族
北條時政(1138-1215)曾助其婿源賴朝舉兵敗平氏,並開創鐮倉幕府(1192年)。北條氏以外戚世襲「執權」,操縱幕府統治。幾乎獨佔六波羅探題,九州探題等要職。鐮倉後期權勢更熾。1333年新田義貞(1301-1338)軍入鐮倉,北條氏與鐮倉幕府同歸於盡。
第二個是日本戰國時代的關東豪族
1495年伊勢長氏(即北條早雲,1432-1519)攻入小田原城(在今神奈川縣)。據此擴張其實力,其
神奈川縣地圖
子北條氏綱(1487-1541)始稱北條氏。為與鐮倉幕府的北條氏相區別,亦稱後北條氏或小田原北條。
2北條氏-簡介
早雲傳子氏綱,氏綱傳子氏康,三代擴張領土、辛勤經營,幾乎吞並了整個關東八國(日本古代行政單位,又稱州,全日本最多時分為六十六個州),建立起秩序井然的獨立王國。但是到了1590年,已經統一大半個日本國的豐臣秀吉揮師三十萬東進,包圍了小田原城,過於依賴防守堅城的北條氏政(氏康子)、氏直父子終於慘遭滅亡的命運。
北條氏是幕府將軍的後裔,這是完全錯誤的。首先,北條氏雖然曾經作為鐮倉幕府(1192~1333)的執權(總管),實際掌握幕府實權,本身卻並不是將軍。其次,戰國時代割據關東的北條氏,習慣上被稱為後北條或小田原北條(因為其主城為號稱天下最堅固的小田原城),並非鐮倉幕府時代北條氏的後裔。戰國中期,下級武士伊勢盛時奪取關東,冒充北條氏,出家後改名為早雲庵宗瑞。北條早雲就是後北條氏的始祖。
3後北條氏的滅亡
山中城守將,乃是後北條氏重臣松田康長。當時,玉繩城主北條氏勝,小田原旗本眾間宮康俊、朝倉景澄等將亦入城增援,總兵力約為四千到五千人。
而攻城方則由豐臣秀吉的養子秀次為總大將,秀次自身兵力就有一萬九千強,另配給中村一氏、山內一豐、田中吉政、堀尾吉晴、一柳直末等將所部,總兵員據《毛利家文書·山中城取卷人數書》統計,達到六萬七千八百。
山中城乃是依據箱根天險築就的險峻山城,是後北條氏引以為傲的堅固要塞,但是面對十倍以上的強大敵勢,僅僅數小時的激戰就被攻克了。根據參與此戰的渡邊勘兵衛之《渡邊水庵覺書》殘卷記載,攻方先陣中村一氏首先從岱崎出丸攻入,轉向東丸,最後攻陷城將松田康長的大本營西之丸。
在進攻山中城的同時,豐臣秀吉命令織田信雄、細川忠興、蒲生氏鄉、蜂須賀家政、福島正則等將統軍四萬四千,進攻韮山城。韮山城乃是平山城,由北條氏規三千六百兵馬把守。從三月二十九日到六月二十四日,此城一直被重重包圍,成為整體棋局上一枚被看牢的死子。
一邊包圍韮山城,一邊豐臣秀吉親驅大軍,於四月一日進入箱根山區,三日就來到了小田原城下。小田原乃是廣五里的大城,塹寬壕深,石壘堅固,外城上全部布置了戰鬥力最強的後北條氏一族重臣。秀吉甫見之下,亦不禁贊嘆不已,認識到長期包圍戰是不可避免的了。
為了做好長期戰的准備,豐臣秀吉在小田原城東南方修築了石垣山城,作為本陣。史稱石垣山一夜城,但德川家康的家臣松平家忠在日記中卻記載道:從圍城之日起,直到六月二十六日,此城才最後完工。
豐臣秀吉把愛妾淀姬(淺井長政和市姬的長女)也接到了石垣山城中,並且打破慣例,允許諸大名的妻妾隨陣。在長時間無聊的圍城戰中,或者召太夫、觀幸若舞,或者置酒宴、開茶會,日子過得倒十分悠閑。同樣,小田原城中的後北條氏一樣悠哉游哉,用圍棋、將棋、雙六等博戲來打發日子。北條氏政聲稱城內軍民都已經貯備了足夠兩三年的糧草,氣焰囂張,只等豐臣軍乏食自退。
然而豐臣秀吉可不是個只會耐心等待勝機的人,他在包圍小田原城的同時,分遣各部隊掃盪原後北條氏領內的每一座城池。首先,三月二十八日,前田利家和上杉景勝統帥北陸支隊三萬五千大軍,沿東山道而下,翻越碓冰峠,包圍了後北條氏重臣大道寺政繁守備的松井田城。四月二十日城落,打開了上野的門戶。從此,上州的後北條氏支城次第陷落,北陸支隊直撲武藏。
對應北陸支隊的長驅直入,豐臣秀吉又派出木村吉清、淺野長政等部,以及德川家康的部分兵力,前往策應。於是,繼上州陷落以後,武州和上下總也逐步落入豐臣氏的掌握之中。
四月二十七日,江戶開城;五月初,前田、上杉聯軍攻降河越城和松山城,五月十九日再包圍岩付城,在淺野、木村、本多(忠勝)、鳥居(元忠)、平岩(親吉)等軍的支援下,二十二日將其攻克。
武藏缽形城主,為主張出擊野戰的北條氏邦。在強大的攻勢下,六月十四日,氏邦開城向前田利家投降。到此為止,後北條氏殘余的支城,只剩下八王子城和忍城了。六月二十三日天還沒亮,前田、上杉聯軍乘霧猛攻山城八王子,將其攻陷。
忍城則由後北條氏重臣成田氏長的某家臣守護,城周都是沼澤地,攻方難以布置攻城器械。六月五日攻城開始,豐臣秀吉命令石田三成和長束正家前往負責築壩,准備水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堤防突然崩潰,反而損傷了己方許多兵馬,忍城這才得以倖存,一直守到小田原城的開城降服。工程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可見石田三成的軍事能力真的不強,不過如果因此就嘲笑三成毫不知兵,又未免過分了一點。
且說領內支城次第陷落,小田原城內的士氣為之糜沮,北條氏政和氏直父子也不再敢過於囂張了。然後,發生了兩件大事,促使後北條勢終於全面崩潰:
第一,是六月二十四日,北條氏規再也支持不下去了,以韮山城歸降豐臣秀吉。第二,此後不久,小田原城內的老臣筆頭松田憲秀竟被發覺乃是豐臣軍內應。城內人心惶惶,謠言滿天,人人自危,早已不復昔日的驕橫景象。
北條氏規離開韮山城以後,直接回到小田原城內,勸說其侄、後北條氏家督北條氏直投降——部分學者認為,這著棋乃是德川家康的功勞,家康和氏規曾經同在今川家做人質,交情非常不錯——經過徹夜長談,氏直終於被說服了。
七月五日,北條氏直的兄弟氏房出城,來到豐臣方大將瀧川雄利陣中,要求以切腹來換取城兵尤其是兄長氏直的性命。豐臣秀吉聞報後答應了他的請求,但要求北條氏政、氏照兄弟,以及二人的老臣大道寺政繁、松田憲秀四人一齊切腹謝罪。
豐臣秀吉的理由是,氏政兄弟是頑強的主戰派,絕對不可饒恕,而氏直作為德川家康的女婿,則可網開一面,流放高野山完事。
七月六日,德川家康率軍進入小田原城,次日,籠城兵全部出城來到家康陣所接受收容。十日,北條氏政、氏照兄弟也來到家康本陣,並於第二日,於城下醫師田村安棲家中切腹。就這樣,北條早雲以來稱霸關東近百年的小田原北條氏,到第五代終於滅亡了。
❷ 北條氏照的列傳
在北條家完全並吞了大石家在武藏的勢力後,北條氏照便在氏康的命令下與大石定久解除了父子關系,恢復原姓北條,易名氏照,成為瀧山城主,在其領內使用「如意成就」的方形朱印。與兄長氏政不同,氏照是十分深謀遠慮的人且生性剛毅堅沉,可說是北條家中最接近其當主氏政之人,不僅僅是家中首屈一指的戰將,對北條家的內政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當年在北條與武田、今川成立甲相駿三國同盟時,房總的最大勢力里見家也與長尾景虎締造了房越同盟以和自第一次國府台會戰後日益敵視的北條家抗衡,之後永祿四年參與長尾景虎的關東攻略,當主之子里見義弘更隨越後軍包圍北條家的小田原城。 永祿七年裡見義堯、義弘父子再次應上衫謙信之邀和岩槻城的太田資正一同出陣,這時人在下總江戶城的北條氏康察知里見家將大舉進攻下總時決定與里見軍一決生死,動員麾下所有家臣出兵再度與里見家在國府台交戰,是役之中氏照十分活躍,竭力奮戰,里見軍大敗,義弘和正木時茂落荒而逃,時茂的嫡子和弟弟一一陣亡。
永祿十一年,下總栗橋城陷落,北條氏康擊敗以古河公方為首的反北條勢力,北條氏照因戰功成為栗橋城主。之後在當年十二月武田信玄撕毀與駿河今川家的盟約,揮軍攻入駿府城將今川氏真追放,為此北條氏康決定支援今川氏真而與長年爭奪關東霸權的上衫謙信和睦以抗信玄,在相越同盟之中氏照與弟弟氏邦負責擔任與上杉家禮儀往來的交涉任務,交涉期間信玄命甲信、西上野的家臣出兵包圍小田原城,不過由於氏康不理信玄的挑釁固守城池而不得不退兵回國。
北條氏康見武田軍已退,機不可失急命北條氏照與氏邦由後追擊,在三增岬的中里、上宿、下宿布陣,就在武田軍精銳山縣昌景所率的赤備騎兵隊已從志田岬通過,內藤昌豐正指揮運糧隊通過之時,北條氏照覬得此時讓軍中猛將北條綱成發動攻勢,突擊內藤昌豐隊。不料,奇變橫生,應該走遠的山縣昌景竟然如疾風掣電一般回援,急襲北條軍的左翼,引起北條軍的大混亂,北條氏照飲恨敗北,喪師三千,逃入半原山。
父親氏康於元龜二年去世,兄長氏政仿效父親隱居讓長子氏直繼為家督,於幕後輔佐政事。終於親理政事的氏政在父喪不久後便推翻了父親以往的外交方向毀棄相越同盟,轉與武田家再次締結甲相同盟。以統一關東平原為目標的氏政向歸屬上杉家的關東豪族出兵,北條氏照作為北條軍的主將征戰各地,尤其活躍於北關東。
天正三年,北條氏照先是攻下小山氏的居城祇園城,小山氏當主秀綱逃往常陸依附佐竹義重,北條氏照也掌握小山氏領作為跳板進攻常陸,後來以栗橋城為根據將北下總、南下野完全納入北條家的支配。天正十年,本能寺之變後出兵織田軍撤走後已成空國的上野並攻入甲斐都留郡和信濃佐久間郡、小諸郡。當年尾古河公方足利義氏歿,將下總古河城也收入北條家的領土范圍之內。 當時同樣對武田家舊領有興趣的人還有統率東海道三國的德川家康,他奪取了甲斐信濃兩國的大部份及一小部分上野。天正十一年,德川家康與北條家達成協議均分武田舊領,雙方交換領地,北條家把在甲信的占據地讓給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則把在西上野的佔地交給北條家,投入家康麾下的武田舊臣真田昌幸的上野沼田城也讓給北條家。家康之女督姬也嫁給當主北條氏直,兩家結盟。
此合約對佔有沼田城的真田昌幸有損無益,昌幸大怒而脫離德川家轉與豐臣秀吉合作。翌十二年,德川北條兩家聯手進攻真田昌幸。北條家以北條氏照為總大將,領七千五百兵馬攻向沼田城,氏照連續三輪攻城但都被沼田城守將矢澤綱賴一力硬頂住,當進攻上田城的八千德川軍慘敗之消息傳來後,氏照在幾次小規模攻擊皆不克後當機立斷下令撤退,以防止步上德川軍的後塵。 天正十八年,得到德川家康臣服並攻降九州島津家的豐臣秀吉要求北條氏政上洛服於豐臣家。氏政以為關東八州已在掌握,和德川、伊達又有同盟關系而不與理采,時任評定眾筆頭的北條氏照也以強硬的態度反對臣服秀吉,與氏政同為主戰派。之後發生了「名胡桃城奪取事件」,北條家臣豬俁范直奇襲名胡桃城,真田家守將鈴木重則城破自刃。
豐臣秀吉為此氣極大怒親率二十二萬,甚至動員九州四國北陸的大名以雄雄烈火之勢卷向關東八州。北條氏照為一門眾中最為善戰的主力將領所以留任小田原城協防,八王子、栗橋、小山、檟本等領地則交由家臣死守,面對秀吉的大軍包圍,氏政沒想到後援充足的豐臣軍並未如當年的上衫謙信和武田信玄一般因乏糧而敗退。六月二十三日天色未明,豐臣軍北陸支隊乘霧猛攻八王子城,八王子城在一日間陷落。 八王子城失陷後十日,當主氏直之弟北條氏房出城至秀吉陣中要求以切腹來換取城兵與兄長的性命,秀吉答應了他的請求,小田原開城全面降伏,在秀吉的命令下北條氏照因為與兄長氏政同為全面抗戰的主張者而被迫要求切腹謝罪。七月十一日,北條氏照隨氏政一同到城下侍醫田村安清邸中自盡,享年五十一歲,法名青霄院殿透岳宗關。
❸ 北條氏政的生平經歷
在小田原征伐進行前,後北條氏包括了相模、伊豆、武藏、下總、上總、上野、常陸部份領域及下野部份領域。築起了北條氏自建立以來最大版圖。
1588年豐臣秀吉要求氏政和氏直在聚樂弟列席,不過氏政拒絕,而秀吉這方面開始准備討伐北條氏,直到北條氏邦上洛,關系暫時安定起來。1589年,北條氏邦的家臣豬俁范直奪取了名胡桃城。惹來了秀吉以及大名們的不滿,秀吉要求氏政上洛,但是氏政沒理會。終於使秀吉向全日本的大名發出征討令,氏政下令家臣抗戰。並採取了籠城死守的方式(小田原評定),但是隨著支城被攻陷,豐臣秀吉以二十多萬大軍包圍小田原城,包圍約三個月左右,終於城內的主戰派戰意低落,最終氏政開城投降,氏政最後與其弟氏照被下令切腹自盡,終年53歲。法名為慈雲院松嚴傑公,墓地在神奈川縣箱根町金湯山早雲寺。
❹ 北條氏照的人物簡介
時代戰國時代 - 安土桃山時代出生日期天文9年(1540年)逝世日期天正18年農歷7月11日(1590年8月10日)逝世地點相模國小田原城(現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小田原城)假名ほうじょう うじてる羅馬字Hōjō Ujiteru幼名藤菊丸改名大石氏照別名源三由井源三戒名青雲院殿透岳開公大禪定門墓所東京都八王子市元八王子町(日語:元八王子町)八王子城附近朝廷官位陸奧守主君北條氏康→北條氏政→北條氏直氏族大石氏(日語:大石氏)→後北條氏父母父:北條氏康母:瑞溪院(日語:瑞渓院)養父大石定久兄弟北條新九郎北條氏政北條氏邦北條氏規北條氏忠北條氏光上杉景虎姐妹藏春院(日語:早川殿)(今川氏真正室)凈光院(足利義氏正室)新光院(日語:七曲殿 (北條氏繁正室))(北條氏繁正室)北條尾崎(千葉親胤(日語:千葉親胤)正室)長林院(太田氏資正室)種德寺(小笠原康廣正室)圓妙院桂林院(日語:北條夫人)(武田勝賴正室)義姊妹:靏松院(北條幻庵之女,吉良氏朝室)法性院(遠山綱景之女,太田康資(日語:太田康資)室)正室大石比佐(大石定久之女)嗣女靈照院殿(日語:霊照院殿)(山中賴元室)養子北條源藏千葉直重(日語:千葉直重)(北條氏政之子)天文9年(1540年),氏照作為北條氏康的三子出生,最初是擔任武藏瀧山城(日語:滝山城)主,其後成為八王子城主。
永祿2年(1559年),氏照迎娶信濃木曾氏(日語:木曾氏)一門的武藏瀧山城主大石定久之女比佐,以養子身份入贅大石家改名大石源三氏照,令他可以繼承大石氏(日語:大石氏)家督之位。後來,氏照復姓北條,並且將大石氏納入旗下,然而按照當時領地(現相模原市)給予各村的文書顯示,氏照當時是以大石氏的據點由井城(日語:浄福寺城)而改名「油井源三」,瀧山城是氏照繼承家督後才興建的。不同於在養父死後對遺族趕進殺絕的弟弟北條氏邦,氏照對大石定仲(日語:大石定仲)等遺族加以照顧。
其後,氏照跟從父親出戰小田原城之戰(日語:小田原城の戦い (1560年))後的永祿4年(1561年),先後出兵攻打位於辛垣城(日語:辛垣城)主三田綱秀(日語:三田綱秀)、在永祿7年(1564年)攻打里見氏和天正2年(1574年)攻打簗田氏(日語:簗田氏),主要在東面擴大後北條氏的領地。
永祿10年(1568年),武田信玄家臣小山田信茂領兵越過小佛峠(日語:小仏峠)進攻相模,氏照派遣中山家范和橫地吉信等人迎擊,但是高尾山麗的廿里(現八王子市廿里町廿里古戰場(日語:廿里古戦場))不敵。雖然,武田軍一度攻進瀧山城的三之丸,但是由於在氏照於二之丸指揮下,甚至曾經與武田勝賴親身交戰的情況下,武田軍最終退兵。
氏照認為作為平山城(日語:平山城)的瀧山城不利防守,因此他在武藏與相模國境附近建造一座大規模的山城(日語:山城),由於山城的山頂處建有八王子社(日語:八王子権現),因此將山城取名為八王子城,後來附近的地方亦逐漸稱為八王子。
永祿11年(1569年),武田軍再次進攻相模,並且包圍小田原城,本來氏照和氏邦的援軍計劃與小田原里應外合夾擊武田軍,但是氏照和氏邦未能等待小田原方面的兵力到達前,已經遭到武田的分隊從高處突襲,最終後北條氏戰敗,是為三增峠之戰。
按《涌井文書》記載,氏照外交手腕了得,自永祿5年(1562年)開始與下野的佐野氏展開外交、永祿12年(1569年)又聯同氏邦與上杉氏達成越相同盟(日語:越相同盟)以及與伊達氏建立緊密的外交關系。氏照甚至負責伊達政宗和蘆名氏(日語:蘆名氏)之間的外交,他的外交對像以下野的國人、古河公方足利氏勢力和奧州的大名為主。
天正2年(1574年),氏照進攻關宿城(日語:関宿城)主簗田氏,後來成為古河公方足利義氏的後見人,佔領利根川水域一帶天正3年(1575年),氏照自稱陸奧守,這是因為以前鐮倉幕府視陸奧守是僅次於相模守和武藏守的職位,所以才自稱作陸奧守に,並且擔任北條支城和小田原城的總奉行。
天正6年(1578年),上杉氏家督之爭的御館之亂爆發,為了援助親弟上杉景虎,氏照以兄長北條氏政的名代身份與氏邦聯手出兵越後。北條軍越過三國峠(日語:三國峠 (群馬県・新潟県))攻向坂戶城(日語:坂戸城),沿途攻下樺澤城,然而在上杉景勝勢力的嚴密防守下,加上快將進入冬季,北條軍遲遲未能攻下坂戶城,最終留下氏邦和北條高廣(日語:北條高広)於樺澤城內,並且命北條景廣待機以便支援,翌年景虎勢力最終戰敗滅亡。
織田政權(日語:織田政権)當道期間,氏照計劃與織田信長強化同盟關系,然而在家中反對和後來在天正10年6月(1582年)爆發本能寺之變的情況下未能如願。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後,氏照趁織田氏陷入亂局之際,與侄子北條氏直聯手進攻織田領地的上野,並且在神流川之戰中擊敗織田氏家臣瀧川一益,成功擴張後北條氏的領地。氏照並未有親近信長死後冒起的豐臣政權,而是進攻甲斐和信濃等地,是為天正壬午之亂。
天正18年(1590年),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征伐,氏照主張全力抵抗,並且命重臣守於八王子城,自己則增援小田原城,八王子城最終被景勝和前田利家攻下。小田原開城投降後,秀吉命其氏照與其兄長氏政切腹,享年51歲。
氏照死後,由他的家臣中山家范(日語:中山家范)的子孫中山信治(日語:中山信治)替其建造供養塔。
在《義烈百人一首》中,氏照的名字被標記為「氏輝」。
❺ 北條氏邦的歷史回顧
永祿十一年,在北條家擊潰扇谷上杉家占據武藏並且於國府台之戰中大破里見、太田等軍後,氏邦從養父藤田氏讓與自己的天神山城中遷移至缽形城,從此便以缽形城為根據地。缽形城在戰略上是壓制上野與甲斐通路的重要地點,由於當時武田信玄侵略駿河,相甲駿三國同盟就此歸於歷史洪流,駐扎於缽形城的氏邦因為與甲斐國境相接,負責與侵入北條領的武田軍最前線的攻防戰。同時父親氏康為了支援今川家當主氏真而出兵駿河,一度將信玄逼退,為了有效對抗信玄,氏康決定與長年為關東霸權爭戰不休的上杉謙信和睦結盟,在氏邦跟兄長氏照的遊走盡力下,於翌永祿十一年,氏邦與謙信順利和睦結成相越同盟。為此,信玄命甲信、西上野的家臣出兵包圍小田原城,率大軍由武藏與部下合流進行攻勢,氏康看準信玄連年爭戰後勤疲乏無法久戰,便以不變應萬變固守小田原城,任憑信玄百般挑釁都不為所動,只待武田軍自滅。眼見氏康決定打長期戰的信玄也知自身缺點只好退兵回國。北條氏康見武田軍已退,命北條氏邦與氏照由後銜尾追擊,於武田軍在越過三?岬之際,氏照與氏邦兄弟見山縣昌景所率的赤備騎兵隊已通過志田岬,只有內藤昌豐正在指揮運糧隊通過,於是北條軍主動出擊由北條綱成打先鋒發動突擊。不料,應該已經通過志田岬退去津久井的山縣昌景竟然來了一記回馬槍,急襲北條軍的左翼,使北條軍陷入混亂,氏邦與氏照無奈轉進半原山,然後再撤回小田原。其後元龜二年氏康病死,繼為當主的兄長氏政便立刻中止了相越同盟而再度與信玄締結相甲同盟,以統一關東八州為目標的氏政開始向歸屬上杉家的關東豪族出兵。天正六年三月,上杉謙信暴病身亡,當時身在上杉家為謙信養子的氏邦之弟景虎與謙信外甥景勝同列繼承人,上杉家中也分為兩派,爆發有名的御館之亂。由於當時北條軍也在激戰中所以氏政先向盟友武田求助,請武田勝賴出兵救援景虎,但卻被上杉景勝以一萬兩黃金、割讓上野及娶其妹為妻的重利議和,因為勝賴退兵,北條方只好親自派遣氏邦和氏照帶兵前去援救三郎景虎,同時分兵攻打景勝派的支城,以轉移景勝的視線降低景虎的壓力,但當氏邦趕至上野沼田城時由於越後大雪一因而在一時半刻間並無法進入越後往援,也就在氏邦佔領沼田城之後,接到了景虎在鮫尾城自刃的消息,所以最後氏邦便將沼田城交給當地豪族藤田氏及金子氏管理,帶兵撤回缽形城。天正十年,織田信長死後,為了對付信長所遣的關東管領瀧川一益,北條家火速動員領內兵力以奪回被瀧川所佔的上野、武藏的領土。瀧川一益為獲得與北條軍交鋒的制高點,率領一萬三千兵馬自廄橋城出陣,於倉賀野布陣攻打金窪城,北條氏邦得報後也立即帶五千兵馬往援金窪城,但於途中被瀧川一益布陣以逸待勞以侄子瀧川益氏隊三千五百人將氏邦軍擊潰,翌日由北條當主氏直親率大軍達雉崗城,與新敗的北條氏邦會合,兩軍合流多達五萬人。雖然兵力四倍於敵,但瀧川軍在一益出色的指揮下仍保持了一個不敗不勝的僵持局面使北條軍大為頭痛,北條氏邦見久戰不利,覬准一益急於突出戰場的心理,詐敗讓引誘瀧川軍深入,然後猛力攻擊瀧川軍中由較弱的上州眾所組成的兩翼,使瀧川軍總崩潰,瀧川一益在侄兒瀧川益重的殿底掩護下倉卒敗逃至松井田。但是北條家的霸業並不順遂,在昔日信長的部將羽柴秀吉擊敗了反叛的明智光秀,並且接連平定了近畿、中國、九州等地,連一度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占上風的德川家康都已投入秀吉麾下,儼然己具天下霸主之勢。天正十六年,秀吉在京都的聚樂第召集全國諸大名以誇耀自己的權威,但氏政、氏直父子不服從秀吉的上京命令。豐臣家中已漸成對北條家出兵的氛團,而在北條家中以氏政為首,氏邦、氏照都無視秀吉的關東總無事令全力備戰,家中只有氏規一人是上京臣服秀吉派,在氏直的支持下勉強地進行與秀吉親近的行動,最後終達成將上野的沼田領土從真田昌幸手中歸還給北條就臣從的條件。在秀吉的裁斷下,因為沼田城是真田歷代墓地的所在,所以無法全部割讓給北條,最後決定是將三分之二交給北條,其餘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有真田家歷代墓地的土地仍然留給真田家。負責接收沼田領地的是就近鎮守在缽形城的氏邦,氏邦把此地交給屬下豬保邦憲,沒想到豬保邦憲竟然獨斷獨行自出兵攻打真田所保留的名胡桃城,此事引起秀吉的大怒,忿而發出對北條氏的宣戰布告,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兵關東。氏邦與兄長氏政、氏照等人均錯認為秀吉的徵召令不過是誇大其辭,各大名們也不可能會真心服從秀吉而出戰,因此都紛紛主張出戰,宿老松田憲秀則主張守城,認為應該憑藉小田原城的堅固來應擊,最後出城攻擊未沒被接受,因此決議用當年對付上杉武田的策略入城堅守。而氏邦也回到缽形城居城與秀吉的大軍對抗。就在小田原城為豐臣軍包圍後,豐臣軍支隊四齣攻打北條家在關東的各處支城,岩槻城在豐臣軍的猛攻攻陷後,以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為首的北國部隊聯合了本多忠勝、真田昌幸軍共五萬大軍重重圍籠缽形城,雖然氏邦奮力抵抗,但本多忠勝在車山架設的大炮仍是讓北條軍傷亡慘重,最後氏邦以保全城兵為條件開城投降。戰後,氏邦於城下的正龍寺剃發出家,降伏於前田利家,之後被邀往加賀擔任前田家的客卿,在前田家的本城金澤城渡過餘生,於慶長二年八月辭世,享年五十七歲,法名青龍寺天室宗覺。
❻ 北條氏邦的簡介
北條氏邦(1541-1597) 在父親氏康的外交戰術中於與武藏天神山城主藤田重利之女大福御前聯姻,成為藤田重利的婿養子,易姓藤田並接受藤田氏的表字,元服名為氏吉,於永祿七年正式繼承藤田氏的居城天神山城,統領藤田軍作為北條家進出北關東的先鋒部隊。為了完全掌握藤田氏並更進一步替北條家擴充勢力,在岳父重利藉北條勢力入繼用土城改姓用土後,氏邦便在父親的命令下恢復本姓北條,改名氏邦。並且在重利年老病故後不久,便狠下心來將重利嫡子連重毒殺,將藤田、用土兩氏完全並入北條家。
❼ 後北條氏的歷史沿革
一代早雲開創基業
寬正五年(1464年),上京的早雲作了足利義視的近侍,早雲生於永享四年(1432年),此時已經23歲,在當時算是出頭較晚了。
不過,他侍奉的不是將軍義政,而是其弟義視,這件事對早雲的將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義政按慣例把將軍位讓給義視,早雲也就跟著順利的進入幕府的中樞,在裡面一展身手出人頭地。但是,因為義政和日野富子生了義尚,就產生了義視和義尚誰來繼承的問題,這間事不用多說,因為它引發了應仁之亂。
應仁元年(1467年)正月,應仁之亂爆發。義視由東軍的細川勝元擁戴,一時間沒地方可待,只好去了伊勢(三重縣),作為近侍的早雲也跟著去了伊勢。但是第二年,形勢好轉,義視又被迎回京城。而早雲卻留在了伊勢沒有再返回京都,這樣他就成為一名浪人,這就和窮浪人說合上了。此後,早雲作什麼就無從知曉了,最後他到了駿河(靜岡縣)。此前,應仁之亂開始時,駿河守護今川義忠領兵進京加入東軍,這期間見了早雲的妹妹北川殿並娶了她。北川殿知道哥哥作了浪人後,就捎信讓他來駿河,說是「希望你來輔佐我丈夫義忠」。
到了駿河的早雲,一時間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可是因為妹夫今川義忠的早逝,使得早雲很快得到了一個表現的機會。
文明八年(1476年)四月,攻打遠江(靜岡縣)的義忠戰死。義忠和北川殿所生的龍王丸剛6歲,今川家由此發生了一場繼承權之爭。這時,早雲出面進行調停,達成了「龍王丸成人之前由小鹿新五郎范滿代為執政」的協議。此後,范滿違背協議不想交出權力,長享元年(1487年)十一月,早雲突襲了駿府今川館的小鹿新五郎范滿,使龍王丸繼承家督。龍王丸元服後取名氏親,對功勞最大的舅父早雲賜予興國寺城,這是不是早雲自己所求也不可知。此後,早雲就擔當了今川家東面的防禦任務。
興國寺城地處伊豆的咽喉要道。站在興國寺城址上,也還能清楚的俯視伊豆半島。當時,伊豆的情報少有這里不知道的。
早運因為年歲已高,常去修善寺的溫泉泡澡,自然也順便收集伊豆的情報。從這里得到的情報中,早雲知道了堀越公方的內亂。
那時,伊豆最大的勢力就是堀越公方。所謂堀越公方,原是鐮倉府之主鐮倉公方,將軍義政之弟政知到關東就任,因入不了鐮倉,只好在伊豆堀越定居下來,這就是堀越公方的由來。
第一代堀越公方足利政知有三子。長男茶茶丸,二男潤童子,三男清晃(即後來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澄)。長男為前妻所生,其餘兩子為後妻圓滿院之子。圓滿院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潤童子能繼承家業,找借口將茶茶丸關入大牢。
延德三年(1491)四月,足利政知病死之時,茶茶丸趁亂脫獄成功,殺死圓滿院和潤童子後,宣布自己是第二代堀越公方。但是,茶茶丸和政知時代的堀越公方重臣不和,這一情報流入了早雲的耳中。
一直以來,早雲侵入伊豆的時間被認為是延德三年。但這一年政知、圓滿院、潤童子相繼死去,所以,早雲的行動應該是兩年後才對。
早雲先在興國寺作攻城的演練,又從今川氏親及葛山氏處借來援軍,以總共五百多兵夜襲了堀越御所。茶茶丸逃到附近的守山後自殺,從此堀越公方滅亡。
《北條五代記》一書中,說是此時伊豆國中「風病」蔓延,早雲散葯以救之。又說將年貢從五公五民降為四公六民,還說伊豆一國只一個月就被平定等等。這些無非是想沖淡這次行動是「國盜」的印象。早雲在掘越御所附近建了新城並將此定為居城,這就是韭山城。
早雲的伊豆侵入,一直被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這是因為此前,都是守護大名之間互相交戰,早雲的伊豆侵入則和他們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堀越公方本來是作為鐮倉公方到關東來的,應該算是室町幕府的派出常駐機關。而消滅它的卻不過是駿河守護今川氏親的一名武將。地位低的代替地位高的,這稱為下克上,它反映了戰國時代的真髓,也就是弱肉強食。從這種意義上說,早雲的伊豆侵宣告了戰國時代的來臨。
按一般人的想法,成功的佔有伊豆一國的早雲,先應該專注於伊豆的統治,確保戰果。但早雲並不滿足與擁有伊豆一國,他又把眼光投向了相模。這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卻是戰國大名的宿命。
戰國大名們在領土擴大戰中奪取勝利,將新奪取的土地賞給有功的家臣,以此才能保住對領國的控制。
早雲等來的機會是位處西相模要害之地的小田原城主大森氏賴之死。即使是早雲也沒辦法對付氏賴,只能等到氏賴之子藤賴繼位才有機會下手,開始對小田原城進行實際的攻城作戰。
早雲先是常送禮物給大森藤賴。有人要巴結你、常送禮物給你,誰也不會拒絕的。早運以此騙取了藤賴的信任,使藤賴不再提防他。
一天,「關系良好」的早雲寫了封信給藤賴,說是「在伊豆獵鹿時,鹿都跑到小田原城後面的山裡,請允許我派些人去把那些鹿趕回伊豆來」。一點也沒想到這是早雲計謀的藤賴,很快就答應了這個要求。明應4年(1495年)9月,一支化妝成打獵的早雲部隊,從小田原城後面一口氣攻下了小田原城。這是有紀念意義的一步,早雲這時已是64歲高齡。
理所當然的,拿下小田原城後,不可能不向東擴張。到永正13年(1516),攻下了三浦半島的新井城,消滅了三浦道寸、義意父子後,相模一國也被平定。
三年後,早雲在韭山城去世,享年88歲。
二代氏綱奠基武藏
北條早雲去世前一年,將家督讓位給兒子氏綱。氏綱生於長享元年(1487),此時32歲。
縱觀後北條家五代,以初代早雲最突出,三代氏康也很活躍,夾在中間的氏綱就顯的被他們的光芒掩蓋了,沒有什麼作為似的。事實上,正是氏綱為後北條家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在軍事上的突出表現是進攻武藏。大永四年(1524)正月剛到,氏綱就利用當時江戶城主、扇谷上衫朝興的重臣太田資高投誠過來的大好時機,在武藏高輪原與扇谷上杉朝興開戰。
早雲死後,這還是氏綱第一次自己指揮戰斗,結果以氏綱的勝利結束。這一仗標志著後北條家的勢力開始擴張到武藏。
在此前後,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將姓由伊勢改為北條。
遺憾的是,象「從今天起,我們家由伊勢改姓北條」這樣的話並沒有見過,因此,具體的改姓時間也就無從考證。
氏綱的晚年,天文七年(1538),在下總的國府台迎戰小弓公方足利義明和里見義堯的聯軍,這被稱為第一次國府台之戰。因為這一戰的勝利,後北條家的勢力向(安)房(下)總方面擴展。
此後,氏綱卧病在床,天文十年(1541)五月二十一日,留下五條遺言給兒子氏康後去世。
三代氏康鞏固勢力 河越夜戰 氏康生於永正12年(1515),身為長子,小名也叫新九郎。享祿3年(1530)六月,氏康16歲時,第一次參加戰斗。雖然年僅16歲,卻在武藏小澤原擊敗扇谷上杉朝興,已初顯名將的風采。
父親氏綱並不僅僅教會氏康會戰,這可能就是北條家能夠取得飛躍的原因,那就是從小進行政治見習。例如,在天文六年(1537)7月23日交給鐮倉鶴岡八幡宮的文書中,就是由氏綱、氏康父子聯名簽署。氏綱有意讓氏康分擔責任,促使他提高自覺性。
天文十年(1541)年7月19日,趁氏綱去世,扇谷上杉朝定活動起來,不僅是扇谷上杉,山內上杉也一樣,都認為這是打倒北條家的好機會。
就這樣,代表關東舊勢力的兩上杉家和新興勢力後北條家的關東霸權之戰越來越近。
關東戰國史的分水嶺之戰,終於在天文十五年(1546)年4月拉開。這就是河越夜戰。此時氏康可以動員的最大兵力只有八千。與此相對,扇谷上杉朝定、山內上杉憲政、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的聯合軍在十倍以上,總數達八萬人。雖然八萬是有點誇張了,但兵力占壓倒性優勢卻是事實。但是,實際戰斗卻是氏康的夜襲作戰取得少有的成功,以完全勝利結束了這場戰爭。
河越夜戰的勝利消除了氏康控制武藏的絆腳石,此後,兩上杉和古河公方的影響力急劇下降。
氏康強盛的秘密是什麼,說法很多,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各國招攬熟知兵法之人。這裡面特別有名的有三個:小笠原播磨守、伊勢備中守、大和彥三郎。三人都是從京都請來的,得到他們的幫助,氏康的戰法遠在原關東戰法之上,這也證明氏康的過人之處。
另一點引人注目的是,氏康常說「用兵謀略之事,不管身份有多低,只要有好主意,就可以對我說」。後北條家的活力就是這樣出來的。 領國治理 後北條氏從早雲開始就是以戰國大名的身份出現。戰國大名和以前的守護大名不一樣,其一就是與守護大名相反,戰國大名是否定庄園制的。另一點就是守護大名要獲的幕府將軍的批准,戰國大名則是完全獨立的。
否定庄園制的表現形式就是戰國大名的檢地行動。後北條家從早雲就開始了檢地行動,此後,每當家主去世時,都會進行大規模的檢地行動。這被稱為「換代檢地」,氏康也同樣對相模中部,武藏南部、東南部,伊豆的一部份進行了檢地。
不過,這一次檢地,不僅是對北條家的直轄地,還包括主要家臣和寺院神社的領地,這被看成是氏康集中權利的手段。
同時,天文十九年(1550)氏康開始計劃中的稅制改革。這以前北條家的領國,從前代原封不動的繼承了各種各樣繁多的稅制,氏康整理後,統一成「貫高」的百分之六是段錢,百分之四是懸錢。
農民除了年租外,只要交段錢,懸錢和棟別錢,雖然沒有根本上減輕農民的負擔,但比起地主可以隨意剝削來,生活狀況已經是有大幅改善了。
因此,氏康的又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編制了「小田原眾所領役帳」。顧名思義,這是一本家臣所領的台帳,但不僅包括小田原眾,玉繩眾、江戶眾、伊豆眾、津久井眾、三浦眾等全部十八眾都有。這本台帳即有家臣的所領,也有與之對應的軍役、普請役等。 政治情況 對氏康,不僅要寫檢地、稅制改革、「小田原眾所領役」,還要加上「小田原評定」。
提起「小田原評定」,大家想到的是豐臣秀吉的小田原討伐前,小田原城中意見對立,白白浪費了時間,那種「什麼結果也沒有的會議」。其實,「小田原評定」的本意是北條家不是專制統治,重臣們作為評定眾,進行民主合議的一種制度。戰國大名給人的印象是那種要求「閉著嘴照我說的去作」的武將,北條家可不是這樣。
再說外交上。氏康有八個兒子,除了長子早逝外,其他七子都被有效利用了。二男氏政留在小田原繼承家業,三男以下都派了出去。這其中一些是作別人的養子,如三男氏照、四南氏邦、六男氏忠、八男氏秀。以氏照為例,氏康在統一武藏時的最後一個對手是大石定久,氏康採用送照作養子的方法收編了大石家。氏邦、氏忠也一樣,只有氏秀稍有不同,他是作為人質送到上杉謙信家當養子的。另一些,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去開分店了。領國擴大後,如何有效的統治成了大問題。氏康把領國分成若干領,每一領設有支城,城主由兒子們擔當。五男氏規,開始是三浦半島三崎城主,後任韭山城主。七男氏堯是小機城主。女兒們則成了政略結婚的工具。長女作為「甲相駿三國同盟」的一環嫁給今川義元之子氏真。有了這個同盟,氏康沒有了後顧之憂,集中力量向東、向北發展。
四代氏政合縱外交
永祿二年(1559)12月,氏康將家督讓給氏政後隱居,這一年氏康45歲,像他這樣身體好好的就退位的還真是很少。
繼位的氏政剛22歲,還嫌年輕,氏康就留在小田原城的本丸,人稱「御本城」。
在氏政的時代是北條家的領國擴大到最大的范圍,同時這也是個艱難的時代。繼承家督的兩年後,永祿四年(1561)3月,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的兵圍小田原就是代表。
後來,被認為是鐵三角的三國同盟也開始動搖。氏政終於和武田信玄斷決了關系,信玄的女兒,氏政的正室,也被遣回娘家。
永祿十二年(1569)10月,信玄率大軍包圍小田原,此後兩軍在三增山口發生激戰。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中,元龜二年(1571)10月,隱居的氏康去世。死前,氏康留下了和信玄和好的遺言。氏政遵照遺言,重新和信玄同盟。
信玄死後,後繼著是四男勝賴。氏政倒是可這個勝賴關系很好,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但這個外交政策從結果看是失敗的。因為對武田家過去的榮譽過於看重,對當時的形勢就不能正確判斷,加上情報收集工作不合格,這些都對北條家產生了負面影響。
永祿年間,作為戰國代表的名將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都沒能攻下小田原城,這給了氏政過度的自信。正是對小田原城過於自信,才使的在豐臣秀吉攻擊小田原時作了錯誤的判斷。
不過,氏政後來還是和武田家斷絕關系。這是因為上杉謙信死後,氏政的弟弟氏秀(景虎)和景勝兩人爭奪繼承權時,勝賴支持景勝。氏政為此和織田信長通好,與勝賴交戰。
五代氏直繼承家督
天正八年(1580)八月,四代氏政也是在身體很好的時候將家督讓給其子氏直,自己隱居。他甚至比氏康還年輕,當時才43歲。
但氏政只是名義上隱居,實際上還握著實權,所有事情的決斷還要由氏政決定。
信長被明智光秀謀殺後,和信長通好的氏政、氏直父子可以保持通好的形式,和秀吉繼續通好,可他們卻選擇了和秀吉一刀兩斷。
那麼為什麼能協助信長統一天下,卻拒絕協助秀吉統一天下?這一點很難明白,只能推斷是對信長,北條家是以同盟的身份,而對秀吉,卻要以臣屬的身份。對於關東王北條家來說,這一點不可接收。
當秀吉的勢力越來越大時,單獨對抗已不可能時,德川、伊達和北條結成同盟。以東國國家對康秀吉統帥的西國國家。但隨著德川脫離這一同盟,使秀吉能夠實現天下統一的夢想。
太閣時代北條滅亡
豐臣秀吉在平定了西國後,就剩下關東和東北。
1588年,秀吉將後陽成天皇請到自己的城聚樂第,並號令天下大名出席,氏政、氏直父子沒有出席。因此秀吉一抓到口實後,就下令攻打下田原。
北條家早就知道有這一天,不但修築了支城,還建了包含小田原城下町的大圍牆。同時,武器、軍糧、彈葯等也都作了准備,真正進入了臨戰狀態。
氏政父子命令所有村中的成年男子全部從軍,北條家的領國共能動員出56000兵。這個數字,作為一個戰國大名確實是很驚人的,但秀吉的兵力在21萬到22萬左右。
不僅是量上,質上也相差很遠。北條軍是以農民為主力,秀吉已完成了兵農分離,主力是專業武士。在這種大軍面前,氏政倚仗的是對上杉謙信及武田信玄的攻城戰經驗(上杉謙信及武田信玄都曾經攻打小田原城不下)。
秀吉在能俯視小田原全體的笠懸山建成一城設置大本營,這就是石垣山一夜城。
小田原包圍戰持續三個月後,氏直開城投降。戰國大名後北條家滅亡。秀吉命令氏政、氏照及老臣大道寺政繁、松田憲秀自殺,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原本打算讓氏直復歸大名的計劃被迫取消。
江戶時代的北條氏
北條氏規在小田原之戰時向豐臣軍投降,擁有七千石的領地,嫡男北條氏盛擁有四千石,關原之戰前,氏規病死一個月後,家康承認他與其父的七千石的領地,合共1萬1千石,自此成為狹山藩(今大阪府狹山市)的藩主,直到幕府,子孫仍然擁有該藩的內政權。明治時代更新華族的身份成為了子爵。
此外北條氏邦(氏政之弟)的義子北條直定成為德川家的家臣,成為了紀州德川家的藩士。氏直之弟直重成為了阿波國蜂須賀家政的家臣,後來姓氏改回伊勢。
除了狹山藩的藩主,後北條氏子孫曾成為大名,北條綱成兒子北條氏長的兒子北條氏勝成為了岩富藩的大名,後來義弟北條氏重繼承,經過了多次調藩以後,最終成為了掛川藩三萬石的大名。但是因為沒有子孫的繼承,領地被迫改易。近親北條氏長被幕府以500石登用。後來成為了4千石的旗本。
❽ 北條氏邦的介紹
北條氏邦,關東之雄北條氏康的三男,幼名乙千代,母親是今川氏親的女兒。其部下進攻真田家,成為了北條氏滅亡的導火索。
❾ 北條氏照的介紹
北條氏照(1540-1590)(平假名:ほうじょう うじてる/羅馬拼音:ho u jyo u u ji te ru)。北條氏照,相模北條氏康的次男,幼名藤菊丸,母親是今川氏親的女兒。父親氏康為了謀求北條家勢力的擴張而與關東各地植根深遠的豪族結親,氏照也在七歲時成為山內上杉家的武藏守護代,瀧山城主大石定久的養子,大石家的繼承人,改名作大石氏明。
❿ 太閣立志傳4
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本多忠勝,(木神)原康政,井伊直政
西美濃三人眾:安藤守就,稻葉一鐵,氏家卜全
武田四名臣:高(土反)昌信,內藤昌豐,馬場信房,山縣昌景
三好三人眾:岩成友通,三好長逸,三好政康
宇喜多三老:岡利勝,長船貞親,戶川秀安
北條三家老:大道寺政繁,遠山綱景,松田憲秀
島津四兄弟:島津家久,島津歲久,島津義久,島津義弘
清州會議四宿老:池田恆興,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羽柴秀吉
北條四兄弟:北條氏邦,北條氏照,北條氏規,北條氏政
豐臣五奉行:淺野長政,石田三成,長束正家,前田玄以,增田長盛
豐臣五大老:上杉景勝,宇喜多秀家,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
豐臣三中老:生駒親正,中村一氏,堀尾吉晴
賤岳七本槍:糟谷武則,片桐且元,加藤清正,加藤嘉明,平野長泰,福島正則,協(土反)安治
龍造寺四天王:江里口信常,丹(日元的漢字)城寺信胤,成松信勝,百武賢兼
大友三兄弟:大友親家,大友親盛,大友義統
海赤雨三將:海北綱親,赤尾清綱,雨森彌兵衛
岡崎三奉行:天野康景,高力清長,本多重次
花鳥風月:花房正成,花房正幸,花房職秀,鳥居元忠,風魔小太郎,望月六郎
註:括弧里的字是這兩個字拼成的一個字。。。主要是這字漢字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