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清朝節能發明

清朝節能發明

發布時間:2022-06-20 14:02:44

⑴ 清朝時皇帝怎麼取暖 地暖是什麼時候發明

火盆取暖
《清仁抄宗實錄襲》卷三六三就有相關的記載,在嘉慶二年十月,一個太監因貪圖方便,未把放在穿堂的熏殿火盆里的炭處理掉,等到夜間的時候炭火復燃,點著了木頭因而發生火災。在滿是木製品的古代,這已經算是一場災難了。最後乾清宮交泰殿全部燒毀,還波及到坤寧宮,一個火盆釀成清代紫禁城一次大型火災。
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也記錄了宣統十二年十一月的一次一氧化碳中毒,其中寫道「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

地暖取暖
據記載,晚明太監劉若愚著《酌中志》:「乾清宮大殿... ...右向東曰懋勤殿,先帝創造地炕於此,恆臨御之。」「十月... ...是時夜已漸長,內臣始燒地炕。」看得出來明末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火炕這一設施。而且去故宮游覽時,細心的遊客也能在很多建築台基上見到地炕口和排煙口。

地暖結構圖
清代宮中冬季取暖設備除了火盆外,還有地暖。地暖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地暖主要是通過煙道傳煙並合理配置出煙窗以達到把青磚溫熱而後傳到室內,因散熱面積大,熱量均勻,沒有煙灰污染,是當時皇宮王室才能擁有的取暖方式。
地暖的發明也算是解決了皇帝的取暖問題了,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發明創造的能力。

⑵ 清朝有什麼發明

清代268年無重大發明。

明清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終結,封建社會進入末期,各種矛盾激化,資本主義萌芽得到發展,西方的科學技術進入我國,封建階級的保守性並沒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同時土地兼並嚴重,階級斗爭尖銳,科技發展緩慢,但與此同時手工業生產有所發展。

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

但問題是當時雖然有人對西學感興趣,也學了不少,卻並沒有讓這些知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

1708年,清朝政府組織傳教士們繪制中國地圖,後用10年時間繪制了科學水平空前的《皇輿全覽圖》,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是,這樣一個重要成果長期被作為密件收藏內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什麼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我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

這說明了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一種獵奇,只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2)清朝節能發明擴展閱讀:

從康熙帝親自領導這兩項大工程,尤其是《律歷淵源》的編纂,我們可以一窺其名為「御制」實為御用科學的性質。

第一,是指導思想上追求為皇朝現實政治服務。

觀象授時是皇權的象徵,關乎皇權的合法性和神聖性,因此倍受重視。

《歷象考成》和《數理精蘊》等書既然是御制典籍,那就要求做到「有裨於天下國家,以傳於億萬世」,必須保證政治上合乎當時的「崇儒重道」的既定政策。表現在指導思想上,這就要求以中國傳統的天文數學為准則,而僅吸取西方的演算法和技藝。

於是,康熙帝御用的歷算專家就將河圖洛書附會為「數理本原」,以所謂周公製作的《周髀算經》為「西學中源」說張本。其用意雖說也有吸收西法的積極意義,但這不僅與科學的求真精神背道而馳,而且將清代科學引向了「會通中西」的羊腸小道。

第二,同等重要的是,御用科學必須由皇家來掌握、控制和壟斷。

康熙帝對耶穌會士的學術活動加以嚴格的控制,一旦傳教士的活動超出了他許可的范圍,他就嚴加禁止。因此,耶穌會士的科學活動在相當程度上僅局限於宮廷一隅,未能得到必要的傳播。至於《皇輿全覽圖》和隨後增修的《乾隆內府輿圖》等都深藏大內,不容他人染指和置喙。

然而,《皇輿全覽圖》早就由傳教士寄回法國公之於世,為歐洲人所周知,而清廷卻當作珍籍秘不示人。這真是對康熙帝等清朝統治者實行專制愚民政策的莫大諷刺。

第三,御用科學追求的是實用性、權威性,而不是創新性。

《歷象考成》和《數理精蘊》等御制「一代大典」,不過是天文學、數學和歷法計算的實用手冊,服務於欽天監等機構的歷法編制和天象觀測。這兩部書對相關天文學和數學理論的介紹都十分簡略,較之明末的一些譯著,在系統性和理論深度上反而倒退了。

《律歷淵源》的權威性不容置疑,盡管雍正和乾隆年間《歷象考成》所載的方法推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出現了差異,不得不加以修訂,但仍然沿用了原有的體例和模式。

因此,這部康熙御制的科學經典,盡管在清代科學史上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放在17—18世紀的世界科學之林,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第四,與御用科學的權威性密切相關的是其保守性。

四庫館臣對清代官方的西學政策總結得十分精闢,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這一政策即源自康熙帝,它妨害了中國人了解西方、理解西學。

在康熙帝的影響下,欽天監雖然聘用了耶穌會士,採取了西法,但其任務和工作則依循舊軌,毫無求新求變,清朝也沒有建立任何新的科研機構,最終導致在中西交流頻繁的康乾盛世,國人對近代科學毫無感知。

⑶ 中國古代發明一覽表(夏朝--清朝)

前7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有陶窯及模製的陶器。
前3200年,中國炎黃時代。
前2050年,中國夏朝建立。
前1200年,中國用蠶絲織絲絹。
前1200年,中國殷商青銅(銅錫合金)冶鑄技術已達成熟階段。
前1066年-前221年,中國周朝。
前770-前476,中國春秋時代。
前770年,中國已會鑄鐵。
前722年,中國開始用干支記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記載了磁石。
前611年,中國有彗星的最早記錄,即後來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5世紀,中國的《周禮》中記載了用金屬凹面鏡從太陽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戰國時代。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發現小孔成像。
前350年,中國戰國時代的甘德、石申編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250年,中國戰國末年《韓非子》一書中有用「司南」識別南北的記載。
前221-前206,秦朝。
前206-公元220年,漢朝。
前2世紀,劉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記載用冰作透鏡,用反射鏡作潛望鏡。
前2世紀,中國西漢用絲麻纖維紙。
1世紀,中國的《漢書》記載尖端放電。
105年,中國東漢時蔡倫造紙。
132年,中國東漢時張衡發明世界上第一個測量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220-581年,三國兩晉南北朝。
3世紀初,中國漢末華佗發明麻醉劑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
3世紀,中國魏晉時期的劉徽提出割圓術,得圓周率為3.1416 。
5世紀,中國南北朝時南朝的祖沖之(429-500)算出圓周率的值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
581-618年,隋朝。
7世紀,中國唐朝已採用刻板印刷。
725年,中國南宮說等人實測子午線的長度。
9世紀,中國唐朝的煉丹士發明火葯。
960-1279年,宋朝。
11世紀,中國宋代沈括寫成《夢溪筆談》一書。
1041年,中國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早於西方400年,奠定了現代印刷術的基礎。
1054年,中國《宋史》記載了一次超新星爆發,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超新星爆發的文字記載。該超新星的殘骸形成了現在所見的蟹狀星雲。
1231年,中國宋朝人發明「震天雷」,充有火葯,可用投擲器射出,是火炮的雛形。
1259年,中國南宋抗擊金兵時,使用一種用竹筒射出子彈的火器,是火槍的雛形。
1279-1368年,元朝。
14世紀中前葉,中國開始應用珠算盤。
1368-1644,明朝。
1385年,中國在南京建立觀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設備完善的天文台。
1596年,中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出版,書中記有葯物1892種,是重要的科學典籍。
1637年,中國明朝的宋應星完成「天工開物」,總結了中國工農業生產技術。

⑷ 清朝的科技成就

1、清朝科技雖有成就,但是從清初漸漸落伍。也沒有讓科技知識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
①醫學。乾隆時官修的《醫宗金鑒》九十卷,徵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經驗良方,並對《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書作了許多考訂,是一部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清代名醫王清任在醫學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醫林改錯》一書。他強調解剖學知識對醫病的重要性,並對古籍中有關臟腑的記載提出了疑問。他通過對屍體內臟的解剖研究,繪製成《親見改正臟腑圖》二十五種,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為祖國解剖學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②地理。康熙時,曾組織人力對全國進行大地測量,經過三十餘年的籌劃、測繪工作,製成了《皇輿全覽圖》。這部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最後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根據測繪的新資料,製成了《乾隆內府皇輿全圖》。在這份地圖里第一次詳細地繪出了中國的新疆地區。
③農學。清代的農書約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兩朝為繁盛。有《欽定授時通考》《廣群芳譜》《補農書》等著作。
其中大型綜合性農書《欽定授時通考》,是乾隆二年(1737),由乾隆帝弘歷召集一班文人編纂的。全書規模比《農政全書》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書,各省大都有復刻,流傳很廣,國際上也頗有聲名。
④鐵路。清朝末年,中國的交通事業有所發展。詹天佑是個中國第一位傑出的鐵路工程師,他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工程之艱巨是當時世界鐵路史上罕見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難關,創造性地設計出「人」字形軌道,減緩了坡度,降低了造價,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完工。京張鐵路是中國人利用自己的技術力量修成的,在中國鐵路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⑸ 清朝發明了什麼東西

清朝康熙年間,出了一位天才火器製造家——戴梓。他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連發火槍
曾被康熙帝賜名為「威遠將軍」。然而,戴梓的過人才智和卓越的發明,卻引起了時在清廷供職的洋人南懷仁的嫉恨,因此而受誣陷,被康熙帝流放到盛京。

⑹ 清朝有哪些先進的科技

王錫闡和《曉庵新法》;

吳其浚和《植物名實圖考》;

李善蘭與《方圓闡幽》;

徐壽、華蘅芳製成中國第一台蒸汽機;

詹天佑與京張鐵路;

馮如製成世界先進水平的飛機。

⑺ 在清朝,有關於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有哪些

官方的科研成果,無論明末還是清初,其實都是各種燦爛,明末時候的中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當時就是領先世界的水平。改裝版的明清紅衣大炮,不但性能世界領先,獨特的鋼管冷卻技術,美國人甚至一直到十九世紀才掌握,還有康熙年間火器大師戴梓的連珠火銃,更是機關槍的前身。這些早就漂亮證明:中國人搞科學不差!


但在實現這個理想後,貧寒交加的徐正明,卻很快與世長辭,而他妻子看到這記憶著丈夫一生心血的飛車,想到半輩子的飢寒,更是悲從心頭起,拿著斧子把這古代直升機劈成了一堆廢柴。在古代中國即將閉關鎖國的前夜,這神奇飛車騰空而起的場面,就是一抹古代中國的科學絕唱!

⑻ 清朝有哪些優秀的科技

公元1688年,清代陳淏(hao)子(約公元1612-?)著的《花鏡》記載
了三百多種花木果樹的品種和栽培方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園藝專著。陳
子總結了勞動人民與自然界斗爭的經驗,指出通過人工培育可以改變植物
的特性,強調"人力可以奪天功"(卷2)的思想。
公元1776年,清代齊倬(zhuo)(生卒年代不詳)為楊屾(shen)的
《修齊直指》所作的注中,記載了陝西農民以小麥、穀子和蔬菜等套種,
達到一年三收或二年十三收的方法。這些技術體現了我國古代農民的高度
智慧和創造性。
清代吳其浚(公元1789-1847年)著有《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其中
收載植物一千七百一十四種,分谷類、蔬菜、山草、隰草等十二類,記述
了每種植物的形色、性味、產地和用途,並附有插圖,還考訂了古今名稱
的異同,力求名實相符。這是我國古代具有相當科學水平的重要的植物學
專著。
公元1759年,清代趙學敏(?-公元1803年)與民間"鈴醫"(走方郎中)
趙柏雲(生卒年代不詳)合作寫成《串雅》。這是醫學史上一部罕見的適
合廣大群眾需要的很有實用價值的著作。趙學敏非常重視鈴醫,認為鈴醫
接近群眾,能解決群眾的問題,"誰謂小道不有可觀者歟!"他強調用葯應
貫徹"賤"、"驗"、"便"的原則。公元1765年,趙學敏還著有《本草綱目拾
遺》,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作了補充和訂正。
公元1830年,清代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寫成《醫林改錯》。他強
調解剖學知識對醫學的重要性,堅持革新,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到墳地
和刑場觀察屍體內臟,繪成二十四幅人體解剖圖《親見改正臟腑圖》,收
載於《醫林改錯》中,對過去的人體解剖知識的一些不確切之處作了校
正,為我國解剖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公元1644年,清初頒行《時憲歷》,改平氣為定氣,是歷法的又一次改
革。《時憲歷》一直施行到清末。
清代平民天文學家王錫闡(公元1628-1682年)著《曉庵新法》等十三種
天文學著作,獨立提出計算金星凌日的凌始和凌終方位角的方法等。王錫
闡尖銳地批判了脫離實際和唯心主義,並同外國傳教士否定我國古代科學
文化的謬說進行斗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人工消雹方法的國家。公元1695年,清初劉獻庭
(公元1648-1695年)的《廣陽雜記》卷3中記載了我國甘肅地區人民用
火炮消除冰雹的方法。
清代黃履庄(公元1656年-?)發明"驗燥濕器",據記載這是靈敏度較高的
濕度計。他還製造過"驗冷熱器"(溫度計)。
據《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67載,公元1716年清代愛新覺羅·玄燁(康
熙)"常立小旗占風,並令直隸各省,凡起風下雨之時,一一奏報。見有京
師於是日內起西北風,而山東於是日內起東南風者。"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統
一氣象觀測網的設想,也是世界上關於鋒面不連續的最早的發現。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人工消雹方法的國家。公元1695年,清初劉獻庭
(公元1648-1695年)的《廣陽雜記》卷3中記載了我國甘肅地區人民用
火炮消除冰雹的方法。
清代黃履庄(公元1656年-?)發明"驗燥濕器",據記載這是靈敏度較高的
濕度計。他還製造過"驗冷熱器"(溫度計)。
據《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67載,公元1716年清代愛新覺羅·玄燁(康
熙)"常立小旗占風,並令直隸各省,凡起風下雨之時,一一奏報。見有京
師於是日內起西北風,而山東於是日內起東南風者。"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統
一氣象觀測網的設想,也是世界上關於鋒面不連續的最早的發現。
公元1695年,清初劉獻庭的《廣陽雜記》卷3中記載了南北不同地域的氣
候差異。他主張地理學的研究應打破舊傳統,要"詳於今而略於古",並且
進一步探尋"天地之故"(自然規律)。
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國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大地測量,測定了六百
三十個經緯點,繪制了著名的《皇輿全覽圖》。在測量中已發現緯度越高
的地點子午線每一度的距離越長的事實,在實際上第一次用測量方法證明
了地球為扁橢球形,對解決當時世界上關於地球形狀的爭論產生重大影
響。《皇輿全覽圖》第一次記載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公元1755年,清代汪鐸辰(生卒年代不詳)著的《銀川小志》中記載了地
震發生前井水渾濁、群犬吠等前兆,表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與地震
災害斗爭中已了解到許多地震前兆現象。
清代四川地區采鹽工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建立起最早的地下地質學,初
步地掌握了地下岩層的分布規律,並找到了綠豆岩和黃姜岩兩個標准層,
它們至今仍為該地區勘探油、水的標准層。
公元1723年,清代梅瑴(jue)成(公元1681-1763年)等人編成《數理
精蘊》五十三卷,介紹西方數學以及我國古代數學的一些成就,是當時的
數學網路全書。
公元1774年出版的清代明安圖(?-約公元1765年)著的《割圜(圓)密
率捷法》,證明和擴充了用解析方法求圓周率的公式。明安圖還用他自己
獨創的幾何方法對三角函數展開式進行了研究。
公元十八世紀,清代唯物主義思想家戴震(公元1724-1777年)校勘《周
髀算經》、《九章算術》等著作,對保存我國古代數學成就作出了貢
獻。
清初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約公元1628-1662年)曾製造過放大
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有《鏡史》(已佚)。清代黃履庄也
曾製造過探照燈("瑞光鏡")(清·戴榕:《黃履庄小傳》,載張潮編:
《虞初新志》卷6)。歐洲公元1779年俄國人才製成探照燈。
公元1695年,清初劉獻庭的《廣陽雜記》卷1中寫道:"磁石吸鐵,隔礙潛
通,……唯鐵可以隔之耳。"這是我國關於磁屏蔽的最早記載。
約公元1835年,清代鄭復光(生卒年代不詳)著《鏡鏡 (ling)痴》。這
是我國古代一部較有系統的光學著作,對物體的顏色、透鏡原理以及三棱
鏡、望遠鏡等光學儀器的製造有所論述。
公元1796-1820年間,清代女科學家黃履(生卒年代不詳)曾製造"寒暑
表"和"千里鏡"。"千里鏡於方匣上布鏡四,就日中照之,能攝數里之外之
影,平列其上,歷歷如繪。"即一種望遠鏡與取景器相結合的裝置,也就是
現代照相機的前身。
公元1678-1688年,清康熙時,靳輔(公元1633-1692年)和平民出身的
陳潢(公元1637-1688年)主持治理黃河,進一步發展了"束水攻沙"的治
河方針,收到顯著的效果。靳輔在《河工守成疏》中總結勞動人民治黃經
驗所提出的"放淤固堤法"是治黃工作中的創見,至今仍有實用價值。陳潢
經過對黃河上游的實地考察,提出了從上游根治黃河的卓越主張,但未被
採納。他還發明了測定河水流速流量的"測水法"。
公元1743年,清代胡定(生卒年代不詳)總結黃河上游勞動人民防止水土
流失的經驗,提出了在上游遍設谷坊以阻滯沙土的治黃措施。
清初工匠出身的雷發達(公元1619-1693年)和他的子孫七代,先後主持
了北京圓明園、頤和園、玉泉山、香山、北海和中南海等的規劃設計,為
我國古代建築作出了貢獻,被稱為"樣式雷"。雷發達曾用硬紙板製成可以
揭開房頂觀察內部結構的建築模型,這是我國以活動模型進行設計之始

⑼ 清朝有什麼科技發明嗎

清的考據學獨步天下。。。清朝真正的負面影響在於對中華文化的摧毀上。清這一朝客觀公正的說還是有優點的,在對蒙,藏,回等別的民族控制手段上超過中國以前的朝代,如清朝對蒙古人實行減丁制,一個部落男丁達到多少就要殺掉或者沖軍,對蒙古引入喇嘛教,腐蝕他們的精神。有清一朝,蒙古族的人口幾乎都是負增長。類似政策很好解決了千年來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
甚至很多人詬病的幾點如進關時的屠殺,皇權集中,腐朽無能等缺點都不是不可原諒的。試問哪個改朝換代時沒有屠殺?皇權集中秦代也做過,還有哪個朝代最後快終結時候不是腐朽無能的?
真正讓人不可原諒的其實是清朝對待華夏文化的態度,不是繼承發揚,而是毀壞和篡改,這是絕對不可原諒的!
一個民族之所以區別於別的民族,就在於其文化上。沒有代代相傳的文明,我們這個種族就會實際上的滅亡!
清朝統治者作為一個文化劊子手首先做的是剃發易服,從發型服飾上改變我們的文化,然後以修四庫全書和康熙字典的名義毀壞和篡改中華文化,而且是全方位的,各類詩詞,典故,科技,文學方面的書籍建築雕塑工具等等,在清朝統治者眼裡都需要改造的。岳飛《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清人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甚至我都不知道現在我們讀的一些詩詞歌賦是不是歷史上真實的樣子!
清朝統治者在建國初期就推行的是主子奴才式階級制度,奴化國人的思想是其兩百多年的「國策」。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窮極一生要用手中的筆警醒的正是這群受奴化教育兩百多年,麻木的,蘸血饅頭吃的,阿Q精神勝利法的,深受「國粹」毒害的民眾。
萬幸的是清朝本身的游牧文化非常落後,在強勢的中華文化下被逐漸融合,假如八旗是一個和中華文明一樣先進的文明,那可能真會亡國滅種,幾百年後只有歷史學家還記得中華二字。。。。
從別人敬仰的文化上看就知道什麼是值得我們發揚的東西,韓國人為何把孔子漢字漢語端午什麼都說成他們的?他們有多羨慕我們的文化知道嗎?但是他們覺得中華文化被清朝毀壞了,他們覺得現代中國繼承的都是蠻夷文化,所以他們才會瞧不起現在的中國人,日本韓國都不傻,從沒聽說過韓國把辮子頭,旗袍,馬褂,說成是他們的吧?這些「國粹」送給韓國日本他們都不會要。而每當我看見滿屏的辮子戲時候,當我看到還有人為那個以毀壞篡改我們文化為「國策」的朝代歌功頌德的時候,我真替我們國人感到悲

⑽ 節能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哪裡

周文王曾告誡武王要愛護山林河澤,飛禽走獸魚鱉。按時令捕伐。今天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古以有之

閱讀全文

與清朝節能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