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和諧社會與平等相待的關系

創造和諧社會與平等相待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2-06-20 13:40:58

『壹』 如何構建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個重要內容是不斷促進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人有責。
一、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
人具有多種多樣的屬性,概括起來,人的屬性可分為兩大類,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人類社會生活是由各行各業的活動構成的有機整體,任何個人的活動對社會的發展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作用。一切正常的個人總要在社會生活中擔負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事這樣那樣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從而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記,社會的發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努力才能實現。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一是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會是由無數個人組成的,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所有的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整體運動及其發展。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的活動既是一個生命的自然過程,又是社會實踐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動都面臨著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既是進行個人正常活動的重要條件,又是作出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實現社會和諧、創建美好未來,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美好社會理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繫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繫到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繫到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實現和諧社會的這些特徵,要求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特別是應在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下功夫。
二、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背景中進行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意識受市場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居主導地位的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但少數人滋長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前者是我國現階段提倡和奉行的價值觀,後者是我們必須堅決反對的價值觀。如何正確認識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價值觀,並作出正確的選擇,這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解決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關系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與之相適應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在行為選擇上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要求人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
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總要同他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關系。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關心,相互支持,求同存異,才能形成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總是從一己之利出發,彼此排斥,互不相讓,就不利於團結,就會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更談不上有所創造,有所貢獻。怎樣才能處理好這種關系呢?一要尊重人。要尊重別人,不要自以為是,自命清高,對別人的處境漠不關心。要同情人,體貼人,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礎和感情基礎,沒有這種思想和感情基礎,就不可能在行動上對人有尊重的表現。尊重人包括尊重別人的人格,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感情、愛好、興趣、個性、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貢獻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對人要寬容。促進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多一份寬容。對人要寬容,就是要心胸寬闊,能容人容物。有寬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夠正確對待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變沖突為和諧,化干戈為玉帛,使摩擦減少到最低限度。當然,我們講的寬容,不是無原則的退讓和妥協,更不能以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為代價,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異,和諧共處。三是要主動關心人。要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滿腔熱情地幫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暫時遇到困難的下崗工人、農民等城鄉貧困人群,切實為他們排憂解難。
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的基本內容,就是要把國家利益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統一起來。但是,有的人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宣揚個人主義至上,甚至錯誤地主張「為個人主義正名」,用個人主義原則代替集體主義原則。現實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不講廉恥,不講道德,不是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謀利益,而是把手中的權力當作撈取私利、聚斂錢財的手段,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這種做法的害處很大,人民群眾深惡而痛絕之。所以,要堅持集體主義,就必須堅決反對個人主義。
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顧全大局是集體主義的重要表現,是指個人和集體的言行應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顧全大局是成就事業的前提和基礎,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只顧局部利益,不顧全局利益,這是小團體主義或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實質上是極端狹隘的個人主義,它的蔓延會渙散人心,導致社會不穩定,妨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克服小團體主義的根本辦法,就是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在促進各地區、各部門發展的同時,更多地關注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於生活在其中的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內在地包含著對人和人生的科學理解,是關於人的本質和價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的科學理論,它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人生觀,是指導人生的科學理論和根本指南。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基本觀點出發,正確地回答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這一人生基本問題,認為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必須通過個人與社會、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得到正確的實現。
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基本保障。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總是以一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發展為基礎的,而社會要滿足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必須首先把這些財富創造出來。為此,就要求每個社會成員承擔應有的責任,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作出更多的貢獻。如果人人只想從社會獲取東西,卻不對社會做出貢獻,這個社會就不可能存在和發展,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證。
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價值在哪裡?人生價值是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統一,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以及社會對個人貢獻的尊重的統一,其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會對個人的尊重或回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人生的價值主要是由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所決定的。所以,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必須以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為基礎。衡量人生價值雖然必須考慮到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但其主要衡量標准還是要看個人的行動,看個人到底為社會做了些什麼。所以,個人要實現人生的崇高價值,首要的還是要積極地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教育科學文化等領域,每個人只要對社會對人民作出了貢獻,都是人生價值的體現。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千千萬萬的個人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貢獻,才推動了社會歷史的前進。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在物質文明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對社會的貢獻,至於哪一方面的貢獻大一些,突出一些,則是因人而異的。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時期,一些人見利忘義,金錢至上,陷入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泥潭。許多人堅持了正確的價值觀,像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等,就是堅持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優秀代表。從他們不平凡的事跡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們的精神力量,看到他們閃光的人生價值。他們的先進事跡、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勵無數群眾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努力、開拓進取,創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傳承著先進人物的人生價值,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貳』 與人和諧相處樹立平等觀念作文

尊重產生和諧,學習推進創新,卓越成就未來」這是吳江經濟開發區實驗初級中學辦學理念,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為構建和諧校園而努力!
黨的第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概念,是中國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心願,現在全國人民都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盡自己的最大一份力而努力奮斗!而作為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構建好我們和諧的家園、和諧的校園。所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也將是今後一個永恆的主題。那麼怎樣才能構建好我們和諧的校園呢?作為構建和諧校園的主體-----學生,我們又可以幹些什麼呢?
首先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啟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我們要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我們老師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努力方向,我們老師就要樹立起這種服務意識,現在我們的校園里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景:遇到老師,許多同學主動叫」老師好」」 「班主任好」 校長好」,師生之間互敬互愛,相互交談,以誠相待、和諧相處。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要以平等、尊重、理解、謙讓作為同學們交際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每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都有所不同各有差異,但只要大家相互理解、寬容、忍讓,和諧相處,一定會形成共同的合力,一定會創造出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只要人人都付出你的愛,世界就會變如此的美好。本學期開學初,學校開展了扶貧幫困捐款活動。全校同學都伸手友愛之手,向貧困學生獻愛心,紛紛拿出自已的零花錢、壓歲錢來幫助別人,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本次扶貧幫困捐款活動共收到師生捐款5593元教師2601元、學生2983元其中一(1)班433.5元一(2)班310元一(3)270元一(4)315.5元一(5)275元一(6)班311元一(7)327元二(1)班273元二(2)292元二(3)班176元.捐款數較多的同學有初一(4)夏森林同學捐款50元,捐款20元以上同學有:初一(1)徐婷、曾領俐、袁凱成、初一(2)孫康萍、初一(3)王婷、初一(4)張錦雲、姚冬蘭初一(5)趙秋、初一(6)胡媛琦、初一(7)俞寶玉、初二(2)施葉、許婷,藉此機會進行大會表揚。同時他們那種助人為樂、團結友愛、樂於奉獻良好精神風貌,值得大家來學習。
第三、構建和諧校園需要建立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每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好的教風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努力拚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教師應該主動關注「學困生」,本學期要開展「溫馨課堂」活動,使每一堂課都融愛於教,以愛為本、愛人以真、愛人以德、以老師愛心來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把愛心無私地奉獻給教育、奉獻給學生。同時各個班級要開展「愛心幫教」活動,廣大教師要做好扶貧幫困工作,做好「一幫一」師生結對活動,每位教師都要跟一位學習、生活上有困難學生結成幫教對子。使這些失管、失教、失愛的學生在心理上得到補償,在思想上得到關心,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在行為上得到開導,在生活上得到關愛。
第四、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全體同學應該做到:積極追求自我完善,努力完善自我人格,崇尚自尊自愛自強,將自我融於集體,以遠大的理想召喚自己文明的行動;嚴格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發區實驗初中學生一日常規十四條》,自覺保持上課、就餐、就寢、集會、活動、運動、休息等各種秩序,要確位起做任何事、參加任何活動,都要有排隊這樣一種好習慣。本學期我們重點要加強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意識,一開學我們要求在中午12:10、晚上5:15同學們自覺在教室里自習並靜候值班老師到來,從一周來執行情況來看,表現良好,這是我們全體同學共同努力結果,希望你們繼續努力保持下去,形成這種良好的紀律習慣。平時下課在教室內外不追打吵鬧,不怪叫起鬨;按規定穿著校服,佩戴校徽團徽,不留奇特發型,不戴首飾,不穿高跟鞋,講究禮貌,尊敬老師和學校其他工作人員,不與老師和學校其他工作人員發生沖突;住宿學生要自覺遵守住宿規章制度,嚴禁熄滅後講話、走動、做仿害別人休息的事。與同學之間團結互助,友好相處,發生矛盾時應該多反省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批評,學會寬容他人,尊重、體貼、關心父母,主動照顧長輩,替家長分擔責任;生活儉朴,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不亂花零化錢;愛護公物,愛惜公用設施,不攀折花草樹木,不踐踏草坪,全校師生都要使用普通話,倡導文明用語,自覺擯棄臟話粗話。一切從我們的生活行為和習慣做起,從自我做起,從細節做起,使自己成為有修養有文化現代文明人。
第五、要構建和諧校園,需樹立起安全第一意識。為此,全體同學應該做到: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堅持科學鍛煉,注意運動安全;遵守實驗規程,嚴防實驗事故發生;遵守用電制度,絕不私拉亂接;遵守集會紀律,進出集會場所不得推搡擁擠;妥善保管錢物,不拿別人一紙一筆;注意防火防盜防污染防事故,不燃燒垃圾,不在寢室燃點蠟燭,不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學校,不酗酒鬧事,不聚眾賭博,不從窗戶拋撒物品,不翻爬圍牆和欄桿,不私自離校或離家出走,等等。生命誠可貴,平安是福分,唯其如此,我們才能說保證了校園的和諧與安穩。
和諧的校園是我們的追求,建設和諧校園不是空喊口號,它要求我們廣大師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使學校最終成為我們生活的家園、精神的樂園、成才的搖籃。老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營造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的美好和諧校園吧!

『叄』 構建和諧社會應處理好哪三方面的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第一,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自然,自然界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最終源泉。過去,我們把生產力定義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簡單地概括為征服與被征服、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忽視了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由於我們對人與自然關系認識上存在誤區,片面強調征服和改造自然,其後果是環境被污染、自然被破壞。環境問題,嚴重製約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以犧牲環境、破壞自然為代價搞經濟建設,無異於飲鴆止渴。只有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

第二,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日益嚴重。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從長遠上看必將影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要採取稅收、保險、就業、教育、低保等有效措施,進行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體制改革,達到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同步運行的目的。

第三,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能夠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大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社會經濟效率提高,增進社會財富總量,進而使社會公平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但是,市場競爭也會拉大收入差距,甚至導致兩極分化,破壞社會公平。我們提倡在遵守法律、公平競爭、正確處理義利關系的前提下,通過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的方式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獲得自身應得的利益,同時增加社會福利。我們一方面要靠和諧的競爭關系使社會財富快速增長,同時要堅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則,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收入差距進行調節。關注、扶持社會困難群眾,促進公平與效率和諧統一。

第四,要處理好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處理好城鄉之間的關系。農村為城市發展提供必需的農副產品、原材料、土地、勞動力和商品市場。沒有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富裕,城市經濟必然成為無本之木、無水之源。農民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沒有農村的發展就談不上實現小康社會。目前,城鄉差距拉大,不僅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製約著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城鄉資源互動,實行「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堅持城鄉統籌,發展農村經濟,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面臨的急迫任務。

第五,要處理好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關系。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實施了傾斜性的區域發展政策,使沿海地區、東部地區通過享受政策的優惠獲得了先發的優勢。從當時的歷史條件看,這是必要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成為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障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東中西包括東北地區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東部地區的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中西東北地區的發展,中西東北地區的發展也需要東部地區的支持。它們的協調發展是保持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同時,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具備了縮小區域差距的條件。要在提高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質量,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加快西部大開發的步伐,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縮小區域發展的差距——包括經濟總量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人均收入的差距、不同地區社會成員享受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方面的差距等,使各地區人民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促進區域經濟和諧發展。

『肆』 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和諧社會需要和諧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事業成功、社會穩定、民族興旺、國家繁榮的必要條件。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把促進人際和諧擺在重要位置。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必須從多方面著手。其中,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要堅持人格平等。人格平等是人際和諧的基礎。人格平等,就是社會成員的人格和尊嚴都一視同仁地得到正義的護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享有包括生存權和發展權在內的各項權利。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要樹立人人平等的理念。對所有的人,包括當權者與無權者,有知識者與無知識者、身體健康者與殘疾者,無論他們屬於社會哪一階層,哪一產業,都應當平等相待。做到不因地域原因受排擠、不因文化差異受歧視、不因經濟貧困被冷漠,使人人都有著相對良好的生存空間與發展機會。

二、要倡導誠信友愛。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精神內核。如果說和諧的人際關系,要用道德與法律來維系,其中道德的核心便是誠與愛。古人把誠心與愛心稱之為道德之心。誠信友愛不僅是和諧社會里做的准則,也是和諧社會做事的基本准則。沒有誠心與愛心,就不可能建立穩定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實現人際和諧,就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誠信友愛,積極營造有利於形成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和發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

三、要協調利益關系。實現人際和諧,關鍵在於調節人際利益關系,公平地分配社會利益,使每個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共同分享社會進步成果。古往今來發生的一切社會動亂,皆是始於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因此,要注意加大分配調節力度,合理調整不同階層的利益結構和各利益主體的收入差距,努力遏制貧富差距的擴大,避免因利益不均衡引發利益分化和沖突。

四、要化解內部矛盾。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是人民內部矛盾。保持社會動態中的人際和諧。就要正確處理各種人民內部矛盾。經驗告訴我們,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堅持「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結、宜順不宜激」的原則,做到區分性質、講究策略、把握時機、冷靜穩妥。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把矛盾化解在內部,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矛盾的擴大和激化。

『伍』 如何構建平等,公平,和諧的師生關系

如何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於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學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談談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魚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師愛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精神現象,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師愛具有神聖的品質,非凡的魅力,它猶如夏日裡的徐徐涼風,冬日裡的縷縷陽光,沙漠里的悠悠清泉,給學生以溫情和希望。熱愛學生主要是愛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使他們的心靈不受到摧殘和傷害,教師和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而學生的心靈又是極其嬌嫩、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學生,我們更不能去傷害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生活,天氣變冷時提醒學生添加衣服,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外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 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把愛公平地分給每個學生。這樣學生就信任我,也就喜歡我所教的課程。正如魏書生所說:「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呼喊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我們真誠地對待學生,用信心和關愛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不失時機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這樣,學生成功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成功了。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父母之愛與朋友之愛的結合,是人世間最崇高的感情留註:似春雨之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之播撒,均勻流布。師愛是「催化劑」,知識的傳授藉助它的力量會事半功倍,心靈的塑造藉助它的感染會水到渠成。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在教育教學中給每個學生以情意綿綿的愛,再加以各種教育喚醒的手段和方法,從而產生「神奇的教育力量」,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養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和諧相處,讓每個學生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二、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尊重學生比熱愛學生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著名教育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優秀的教師不會高高在上,不會威脅或懲罰學生,他尊重學生勝過學生尊重他。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保證每個學生在班級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師尊重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1)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師必須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獨特而有價值的人,要知道他們能夠自己思考和表達,要相信他們能夠積極地去改善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在平時也很重視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不壓抑、束縛學生,而是喚醒和養護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時刻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經常與學生談心,和學生一起感受和體驗,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學生的世界」,體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和泄氣時的心情,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去感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真正去體會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情感、態度和發展意向,及其發展過程中的自由創造和選擇,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情緒,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時刻注意師生交往的質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學生的諍友,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能發展好的人」。這樣學生對我就比較尊重和信賴,就會用勤奮學習來回答我對他們的關心與期待,從而營造出一種「平等、寬松,富於和諧、真誠、溫馨」的教育教學氛圍。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人,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與學生平等相處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學識、經驗和抱負,但就人的價值和尊嚴而言,所有的學生與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擺脫絕對權威的觀念,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學生,要知道教師的職責是培養人才,是要為學生服務。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應切實當好學生的向導,做好學生的助手,成為學生真誠、無話不說的「朋友和知己」。
師生之間不斷溝通、交流,真誠地平等相待,知己知彼,相互尊重,才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信任,才能有效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和諧相處。
教師要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在平時我很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鼓勵學生在開放的氣氛中敞開交流。學生腦子里想什麼,就讓他講什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保證學生學習時充滿樂趣。在課堂上,常常採用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感受到被別人接受。並給學生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我尊重他的意見,而且相信他的能力。在這樣熱烈、愉快、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就會引發情感共鳴,師生的心理才能產生互動效應,呈現出師生的多向交往,師生交往的效率就會更高。
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教師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學生也會想方設法消除教師的尊嚴,這是師生關系中的黃金法則。只有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對話,完整人格的交流,學生才會體驗到做人的全部尊嚴,才會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樂,才會使師生關系具有教育意義。
三、欣賞、激勵學生
學生總是期望被教師欣賞,一個關愛學生的教師應有一雙慧眼,撥開雲霧,發現學生的優點,欣賞每個學生的美,並不吝嗇表揚。在教師的心裡,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都應該是最好的,要讓學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勞動,便會有一份收獲的快樂。
(1)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不是醫生,不能總是看學生的不足與缺陷;教師不是警察,不能總是像盯著可疑的人那樣,只看學生檔案中的陰影。教師應該是個尋找寶藏的人,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尋找生命的精神資源,並把這種潛在的資源發掘出來,變為精神財富。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我以積極的態度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退步,以一個欣賞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學生,去贊賞學生的觀點,贊賞學生的感情,贊賞學生的個性。常以欣賞的語氣、相信學生能學好的神態、熱情真摯的微笑、信任關愛的眼神、鼓勵和支持的手勢等,讓學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真誠的愛。學生由此獲得信心,獲得學習的動力,並感悟到我不但是他們的恩師,而且還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更是他們成功的支持者。如我班學生鄭某學習不認真,酷愛打籃球,家長怕影響學習一直不答應。我知道後,與他父母交流了意見與看法並協調他與父母的關系,最終達成共識,他父母鼓勵發展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學習與興趣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同時約法三章:學習時間與發展興趣的時間成正比;學習與業余愛好成正比;成績與愛好要雙豐收。在全校籃球比賽中,他表現出眾,從此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認為我就是他的知音,在他對我產生「親附」感後,我對他平時重新反復的錯誤進行反反復復的科學引導教育和細致入微的幫助,不斷地關注、提醒和鼓勵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總之,我們應尊重學生,欣賞其亮點激勵其進步,把每個學生的人生價值調動到一個最高點,這正所謂「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去關心他人。當然,教師在對學生表示尊重、關愛、熱情的同時,應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學習成績提出高標準的要求。
(2)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長,努力創設有利於他們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而成功的秘訣就是具備自信心。如果學生沒有成功的體驗,就會認為自己很笨,再努力也沒用,於是會出現一系列問題行為,師生關系很可能會處於敵對狀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不斷創造條件激勵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品質是多層次的,必然導致學習結果的多層次。我在練習設計時,對同一目標設計出難易不同的幾組練習,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組練習。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再根據不同評價對象的學習結果,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不管選擇哪組題目,只要學生做正確,我就給予充分激勵,滿足學生學習中自我表現的慾望,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達到新的目標。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這樣就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情感交流,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四、寬容學生
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美德,又是一種教育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作為一名教師,以寬恕包容之心對待學生,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給了學生反思自己行為的時間和悔改的餘地,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寬大胸襟和巨大智慧,也必然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
寬容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一種教育手段。寬容的核心是以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為原則,從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為目的。在日常工作中,寬容表現為「三不」,即「不責學生之小過,不揭學生之隱私,不念學生之舊錯。」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嘗試前進和不斷糾錯的過程,他們是一個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的人群。學生偶有違紀、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切忌與學生計較,當自己的情緒激動時一定要剋制,不要沖動,待情緒穩定時再處理,千萬不要跟學生「過不去」,一味地訓斥、責怪學生,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充滿怨恨,甚至明目張膽地與教師作對。不僅教育的目的難以達到,師生關系僵持,反而還容易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學會了責怪,對學生德行的養成也極為不利,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寬容應以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基礎。教師寬容學生的過錯,實際上是把一種信任、一種責任交給學生,而學生得到信任和責任,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過錯,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如我班學生陳某,家在鄉下,平時很少回家,星期天去他伯伯家,有一次他到伯母那裡偷了200元錢,他要求我給他保密,我答應了他,讓他保證這是最後一次,要求他以認真學習來回報我。在以後的一段時間里我不斷地督促、鼓勵他,他真的變了,經常會問我作業,成績進步很大,我常在班上表揚他,任課老師也問我陳某變化怎麼大。所以只要我們敞開寬容的胸懷,寬容的魅力就會顯現,也就無須費太多的口舌和周折,只要以人格的魅力就可以達到教育目的,並創造一種與學生和諧相處的諒解和寬容的心理氣氛。當然,寬容並不是毫無原則地一味退讓、忍耐,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以寬容的人和事。寬容的內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而是以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教師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也會把這種智慧和美德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學生就能學會去寬恕別人,就會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就會懂得寬容原來是消除怨恨、責怪和憤怒的良葯,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融洽同學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一種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總之,寬容是一種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懷著一片愛心去鼓勵、贊揚學生的點滴進步,更要懷著同樣的愛心去批評、指正學生的缺點和過錯,在批評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真摯之情,用教師那顆真誠的心去滋潤學生千萬顆心,營造輕松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校園的永恆話題,和諧師生關系的確立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學生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讓我們走進每個學生的心田,向學生的心靈播撒陽光,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心靈的呵護。讓我們努力做一位學生信任、喜歡、尊敬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快樂地工作,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吧!

『陸』 怎樣理解公平正義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系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精神和本質特徵;所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離不開維護和保持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現代意義上的公平與正義體現了四個重要規則:保證的規則、機會平等的規則、按貢獻進行分配的規則以及社會調劑的規則,具體解釋如下:
(1)只有公平與正義才能確立起保證的規則,從而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2)只有公平與正義才能確立機會平等和按照貢獻進行分配的規則,
(3)只有公平與正義才能確立社會調劑的規則,從而有利於實現社會的安全運行.
(4)只有公平與正義才能確立互惠互利的規則,從而有利於實現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之間的良性互動.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在和諧社會中,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全體人民能夠平等友愛、融洽相處,所有這些都是公平正義得到實現的標志.與此同時,公平正義又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只有致力於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會獲得堅實的基礎,才能實現長久的、穩定的和諧.

『柒』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什麼關系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的民族關系。

我國的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民族關系是指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各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語言等方面的相互關系。民族關系是具有特定內涵的特殊的社會關系。它是一種在人們的交往聯系中,不僅具有社會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會關系。

民族關系介紹:

民族關系是指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各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語言等方面的相互關系。民族關系是具有特定內涵的特殊的社會關系。

它是一種在人們的交往聯系中,不僅具有社會性, 而且具有民族性的社會關系, 本質上是涉及民族這個社會人們共同體的地位和待遇,民族這個社會利益群體的權力和利益,民族及其成員的民族意識和感情的社會關系。

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徵是由民族關系的性質決定的,是受時代發展和社會性質制約的,也是與當時要解決的民族問題的主要內容及解決的方式和途徑相聯系著的。不同社會、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民族關系基本特徵各有特點。

『捌』 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和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明確提出,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展,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升華。深刻理解和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對我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意義重大。

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實現了四位一體的飛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展變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我國處於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過程。建立平等、互助、協調的和諧社會,一直是人類的美好追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關於自由人聯合體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表述,都是指未來高級的和諧社會的目標模式。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把馬克思的科學論述逐步變成現實,它完全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推進偉大事業的又一個重大理論創新。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它既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未來」利益。它完全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進入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黨要保持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就必須努力實現人民群眾期盼社會穩定、和諧的願望。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社會主義才能充滿活力。

現在,我國的改革與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改革在廣度上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所有領域,在深度上已觸及人們具體的經濟利益,發展方面已由單純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環保GDP,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發展。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處理得好,能夠順利發展,經濟能夠很快上一個新台階,處理不好,經濟將停滯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均GDP1000美元階段,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經濟社會問題,鞏固改革發展的成果,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應積極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重構社會結構,完善社會組織,調整社會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社會形成合力,努力實現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檢察機關擔負著依法治國的重要職責,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必須做出積極的努力。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工程中,檢察機關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具體應當立足於檢察職能,結合地方實際,積極主動地為構建和諧社會開展工作。

一、靠發檢察建議促進和諧

實踐證明,檢察建議在預防犯罪,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開展檢察建議,首先要注重合理性,要講事實,擺道理,這樣才易於被相關單位所接受;其次,要有針對性,要針對犯罪發生的具體成因,管理上存在的具體問題,開展檢察建議,要有的放矢,不能空穴來風;第三要有可采性,建議的對策要便於操作,便於實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際效果。

二、靠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維護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沒有良好的社會治安作依託,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提高公民的安全感,當前情況,就是要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檢察機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成員單位,且負有法律的職能,所以更應承擔更多的職責,更好地落實各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要抓住「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措施不動搖,不但要強化「嚴打」力度,更要加強防範力度,配合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充分發揮督導、檢查、協調的職責,把各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好,提高公民的安感度。

三、靠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和諧

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是推進改革加快發展的前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檢察機關應當有效發揮懲治犯罪、維護穩定的職能作用,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特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嚴重暴力犯罪、黑惡性質犯罪,以突出的打擊成效,徹底遏制嚴重刑事犯罪勢頭,從而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保障和諧的社會局面,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四、靠預防職務犯罪懲治腐敗現象發展和諧

官吏腐敗歷來是困擾社會的一大問題,也是影響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檢察機關應當進一步加大查辦職務犯罪力度,促進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通過查辦有影響、有震動的大案要案,取信於民。同時要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認真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清除腐敗發生的根源,減少腐敗發生的機會,從而創造廉潔的政務環境,增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進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五、靠強化法律監督實現公平正義創造和諧

公正是和諧社會的標尺。檢察機關肩負著法律監督的神聖使命,維護法律公正實施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法律監督;充分行使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刑罰執行監督四項刑事訴訟監督職能,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裁判不公等突出問題;切實運用好民行監督職能,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易憲容

「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國今年「兩會」的主題,也是「兩會」代表的共識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大任務之一。可以說,政府工作報告基本上是圍繞著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在各個具體事項上展開。

現在要問的是,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何可能?有人認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有人認為和諧社會是一種理想、一種社會的終極目標;也有人認為和諧社會是人氣比較順,心態平和,彼此交往謙讓有禮、互敬互助。

對於前兩種解釋來說,比較大而化之,如果以此涵義,可能會讓民眾覺得到與現實相去太遠,可望不可求,因此這樣的理解是不符合中國和諧社會之本義的。對於後者,則比較具體實在,但沒有辦法用制度與規則來界定。

社會掠奪泛濫破壞和諧

在本文來看,和諧社會盡管有它的社會基礎、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及經濟基礎,但這些基礎歸結到一點就是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能否根據個人的約束條件,來盡個人的社會責任及分享個人應有的權利,同時,個人的努力能夠通過社會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得到認可,不會受剝削與掠奪。

以個人應有的權利擴張為基礎,以此就能夠擴展到家庭和諧、組織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而這種多層次和諧不僅是有機的、動態的,而且是具體的、實在的,應該體現在每一個人現實的生活中,體現在每一個人衣住行的點點滴滴上。而只有每一個人的應有權利得到尊重與保護,才是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也是和諧社會之動力與源泉。

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會有不和諧的現象存在?如在中國,為什麼社會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農村與城市的二元結構越來越扭曲,貧者居無片瓦富者豪宅遍布會越來越明顯?為什麼民眾對房價的瘋漲反應會如此之強烈?股市投資者會對股市的低迷大聲吶喊?就在於中國現有的制度安排及法律規則出現某種程度的不公平。

正是由於制度規則的不公平,一方面不少民眾應有的權利或是不能夠真正分享,或是容易受到侵害與剝奪,另一方面又有人利用這種不公平大獲其利,從而一部分人掠奪另一部分人,社會掠奪泛濫,和諧社會如何可能。

比如,中國的銀行體系就是通過制度規則讓整個社會大部分金融資源集中少數銀行手中,然後行政機構又通過利率管制的方式來獨享這些資源。在這里,通過利率管制,一方面國內銀行以十分低的利率迫使全國民眾的儲蓄進入壟斷性銀行,另一方面銀行又能夠輕而易舉地以高利差向企業與個人信貸。這種不合理的制度規則使廣大民眾的財富流向國內銀行體系及少數企業與有權的個人,同時國內銀行與獲得銀行貸款的人也輕易地獲得高利潤。

國內銀行是這樣,國內股市、房地產等市場都是如此。可以說,如果這樣一些制度規則不能夠改變,和諧社會是無法建立的。

還有,中國房地產業為什麼在短短的時間內涌現許多富翁?為什麼中國的富翁一半以上會是房地產商?為什麼中國的房價會在短期內節節瘋漲?這既有在征地中對農民與城市居民的利益掠奪,也有對消費者的掠奪,對全國儲蓄民眾的掠奪。因為,中國房地產業以非市場化的方式,把房地產市場所需要的要素(土地、資金、勞動力等)成本讓全國民眾來承擔,而讓房地產的收益歸少數人所有。這種對民眾利益的侵害,可能是目前中國社會不和諧的最大的根源。

個人利益必須受到保護

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構建和諧社會如何可能?最關鍵的方面就是通過法律制度來確立民眾的基本權利,通過法律制度規則來保證民眾的基本權利不受掠奪。只有這樣,民眾才能夠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力得其所,社會和諧就得以形成。

當然,個人基本權利得以確立與保護就得有一套利益沖突的協調機制。因為,在市場中,個人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組織與政府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及國家之間,各種利益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當這些利益發生沖突時,不僅需要個人有正當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也有接受這些訴求並在決策過程中表達的渠道。

在中國的社會中,為什麼惡性事情經常發生?為什麼民眾不能夠通過正式的渠道來爭取個人利益?原因在於這種機制沒有建立,或是機制不暢通。

總之,和諧社會的核心不是理想,而是民眾基本權利的享有與保護,而這種享有與保護得由政府來提供相應的法律制度,有一套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核心。沒有市場經濟,中國經濟不能繁榮,沒有和諧社會就不能長治久安。中國能否走向和諧社會,需要一點一點地來做。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發展室主任

『玖』 如何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1.注重儀表
良好的形象既能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能增強自己的信心。
(1)發型、整體形象
(2)面部的形象;
2.注重表情
表情是人體語言中最為豐富的部分,是內心情緒的反映。人們通過喜、怒、哀、樂等表情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在人際溝通方面,表情起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心理學家總結出一個公式:
感情的表達=7%言語+38%語音+55%表情••優雅的表情,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表情是優雅風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表情的主要因素:一是目光;二是笑容。
3.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對待人際交往。
每個人內心都非常渴望得到朋友,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主動去和他人交流。我們生活中就常常出現這樣的狀況:兩個人坐在一起,可以面對面交流,但是兩個人都不願意自己主動開口,寧可各自拿著手機給遠方的人打電話。勇敢一點,大方地主動給別人打招呼,你一定能很快地贏得一大群朋友。比如你如果常常在寢室樓道里碰到某個陌生的同學,試著主動向對方點頭微笑,你們一定會慢慢熟識起來。
4.積極為他人做些事情。
在別人需要幫助和支持的時候,積極地為他人做些事情,非常能夠增加他人對你的好感,從而與別人建立融洽的關系。假設一個突然下雨,你卻找不到合適的人幫你送雨傘過來的場景,是不是很悲哀?
積極為他人做些事情吧,那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自然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幫助和支持你。
5.發揚合作精神。
現在很多同學都能認識到我們處在一個能力較量的社會,努力在各方面完善自己,這很好,但因為這樣,有的同學就處處時時把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作競爭對象,不願與別人合作。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當今不僅是一個能力較量的社會,還是一個強調合作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彼此之間的思維撞擊,往往能產生新的思想火花。
我們很容易感受到,經常與他人交換思想,交流情感,真誠地互相幫助,不僅能夠共享成功的喜悅,同時就與他人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
6.真誠地稱贊別人。
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感受這份美好,然後真誠地給與別人贊美。這樣,每個人都會樂意與你交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我曾經看過一本雜志,上面介紹一個周遊世界的人,她並不懂得每個國家的所有語言,但每到一個國家,她都會提前學會用那個國家的語言說一些禮貌和贊賞別人的話,這樣,她每到一個陌生的國家,都能交到很多朋友,度過愉快的時光。
7.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想問題。
很多同學在家裡被父母遷就,逐漸變得很自我中心。凡事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不懂得為他人著想。與他人交往,自己高興時,就高談闊論,手舞足蹈,不高興時,就亂發脾氣。有時候自己遇到煩心的事情,看到別人高高興興的,就埋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關心自己。我們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別人沒有義務也不可能無時無刻都關注著你的感受。
我們要盡量悅納別人,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想問題。比如在同學午睡時,盡量放輕動作,自己聽音樂時戴上耳塞等等。
8.不要過於顯示完美。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各方面都很不錯,長得精神,人又聰明,有抱負,但是他們往往不能和別人友好地相處。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隨機找到一群互不相識的人,讓他們在一個房間里觀察在另一個房間里發生的事情。在這個房間里,實驗者安排了四個人做一些事情,其中一個人表現非常出色,幾乎沒有差錯;第二個人表現同樣出色,但是不小心把杯中的水灑了;第三個人表現平平,但是沒有出狀況;第四個人表現平平,又把杯中的水灑了。最後問這群人他們比較喜歡哪個人,結果是大多數人最喜歡第二個人,而對第四個人的評價最低。為什麼呢?

希望能幫到你,
請採納,謝謝支持!

閱讀全文

與創造和諧社會與平等相待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