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番薯發明

番薯發明

發布時間:2022-06-18 19:51:12

① 現代社會,農民種出一棵紅薯和科學家研製出一項發明,哪個更有價值

當然是科學家研製出一項發明更有價值,一項發明可以帶動科學技術前進一大步,帶來豐碩成果。一顆紅薯只能供一個人充飢,無法相比較。

② 地瓜的來歷是什麼

中國地瓜(紅薯)的身世很坎坷,它是從外國移到本土繁殖開來的。

此物原產中美洲,傳到我國是在明代萬曆年間,其間有三個人為紅薯的引進冒了極大的風險。一個人叫陳益,他在萬曆八年來到今越南一帶,當地酋長設「苕宴」款待他,他覺得紅薯味極美,於是賄賂了當地人,獲得紅薯的種子,夾帶出境,當地得知走失了「苕種」之後,就發兵追擊。

還有一個叫林懷蘭的醫生,也是到今越南一帶行醫,醫好了國王女兒的病,國王很高興,要賜最高檔的食品(煮熟的地瓜)給他吃。林懷蘭多了個心眼,要求賜食生地瓜,吃了一半,留了一半藏進懷里帶出來,過關的時候,被查出來了,關員被林懷蘭的行為感動,又擔心不好交差,於是讓林懷蘭跳水假裝沉河死去,這樣子林醫生才安然回來,將地瓜的種植遍布廣東一帶。

還有一個人叫陳振龍,他從呂宋島將地瓜引入福建,更是煞費苦心,將地瓜藤絞入汲水繩之中,矇混過關,才得以渡過茫茫大海。回到家後,先在家中種植,然後大面積推廣。

地瓜的生長習性

番薯喜溫、怕冷、不耐寒,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2-30℃,溫度低於15℃時停止生長。不同生長期對溫度要求也有不同,芽期溫度宜在18-22℃,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出芽率。

苗期溫度宜在22-25℃,莖葉期宜在22-30℃,莖葉期溫度不宜低於16℃,否則會阻礙其生長,甚至停長;若是低於8℃,則會造成植株經霜枯萎死亡。根塊期溫度宜在22-25℃。適宜的溫度可以促進植株各生長期長勢良好,確保根塊數量及膨大。

③ 關於番薯

番薯又叫甘薯、地瓜,屬於旋花科塊莖植物,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食品。番薯原產於美洲,後傳入呂宋,明萬曆年間傳入閩廣。 一般超級市場里可買到番薯,分紅肉與白肉,紅肉比白肉好吃,紅肉本身已經夠甜。買番薯時,可以找到深黃色和紫色兩種。有人獨愛紫心番薯,因其食味較香甜。不過,論到食用益處,兩者無太大的分別。 番薯的口感和口味因品種而異。一般而言深紫色的小番薯、中國番薯、澳洲番薯和產自越南的日本種番薯味道較香甜,質地較硬,而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紅心及黃金番薯質地較軟。但不管哪一種番薯,它的營養價值大體差別不大。 含多種人體所需營養物質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番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熱能、蛋白質、糖、脂肪、磷、鈣、鐵、鉀、胡蘿卜素,另含有維生素B1、B2、C及尼克酸和亞油酸等,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葡萄、梨的10至30倍,居同類果蔬和糧食之冠,胡蘿卜素的含量比馬鈴薯、芋頭、玉米高600倍以上。番薯所含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皮膚、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難怪有人說番薯是一種長壽食品,其益處如下: 改善體質:番薯含有大量黏液物質,能保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利於保持呼吸道、消化道、關節腔的潤滑。以番薯煮糙米粥,常吃可以強身。 番薯葉降血糖:如不嫌草腥味,可采新鮮番薯葉榨汁,長期飲用,血糖會明顯下降。亦可用干貨煮水代之,但功效明顯較差。 防便秘、痔瘡、腸癌:番薯所含的纖維素和果膠能促進腸胃健康。有些人因為吃過番薯感覺腹脹、放屁,就以為此物濕熱,其實番薯不過是高纖低脂,幫助腸子蠕動而已。 酸鹼平衡:番薯屬於鹼性物質,與動物性食物搭配食用,可維持血液的酸鹼平衡,有益於健康。 吃法多樣簡單省時容易製作 番薯用途很廣,可生食、可蒸食、可煮食、可煨食。可切成粒,曬干可作粥飯。可磨為粉,曬干團為餅餌。冬天,如將整個番薯放在鍋里煮熟吃,不但可暖身子,而且有香、糯、甜的味道。而用番薯煲糖水更簡單省時容易做,將其切塊,水中加一塊冰糖,煮20分鍾,已經可吃。 值得指出的是,糖尿病和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吃。因為番薯的澱粉質含量很高,而澱粉質經消化後會轉化為葡萄糖,對糖尿病人不利。同樣的,番薯的高鉀成分也不利於腎臟病患,所以食用一定要有所節制。
不長吃
個人最喜歡削皮糖水煮

④ 歷史上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種植紫薯的

史書記載,我國的番薯,是明代從菲律賓引進的。因為來自外國,對外國史稱番邦,因而稱其為番薯。又因生食見內部大多為白色,又稱白薯。部分地區引進的是紅色,所以稱紅薯。至於紫薯,只是近幾年的產物,而且把抗癌效果、營養價值吹的神乎其神,但明智者仔細想想,近期產物,真的不排除轉基因的因素!

⑤ 紅薯是從那個國家引進的詳細點

眾所周知,紅薯原產美洲,歐洲第一批紅薯是由哥倫布於1492年帶回的,然後經葡萄牙人傳入非洲,並由太平洋群島傳入亞洲。紅薯最初引入我國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常到呂宋(現今菲律賓)經商,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他就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之法。後來經過陳氏家族的推廣,紅薯在全國普遍栽種。
紅薯,又稱山芋、地瓜,含有豐富的糖質、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等。紅薯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1 等多種維生素,為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經過三年的研究和評選,評選出了六大最健康食品。評選出的最健康食品包括最佳蔬菜、最佳水果、最佳肉食、最佳食油、最佳湯食、最佳護腦食品六類。而人們熟悉的紅薯,被列為十三種最佳蔬菜的冠軍。專家表示,紅薯不但營養均衡,而且具有鮮為人知的防止亞健康、減肥、健美和抗癌等作用。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並且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科學數據顯示,它的熱量只有大米的1/3,而且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特殊功能。現階段,食物纖維對於現代人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醫學研究證實,缺乏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纖維,可誘發各種生活習慣病和大腸癌,因此作為食物纖維蘊藏豐富的紅薯,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追捧。
最近,我國醫學工作者對廣西西部的百歲老人之鄉進行調查後發現:此地的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習慣每日食紅薯,甚至將其作為主食。無獨有偶,日本國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種抗癌蔬菜排行榜,其中紅薯名列榜首。日本醫生通過對26萬人的飲食調查發現,熟紅薯的抑癌率(98.7%)略高於生紅薯(94.4%)。美國費城醫院也從紅薯中提取出一種活性物質——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結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
據《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代文獻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與此同時,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等。當代《中華本草》說其:「味甘,性平。歸脾、腎經。」、「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腸燥便秘。」
紅薯澱粉中蘊藏的大學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紅薯憑借自身蘊藏的豐富營養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搬上飯桌。但是單一的食用紅薯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食品的多樣需求。因此,紅薯加工所得的澱粉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紅薯中的澱粉加熱後呈糊狀,使得不耐熱且易溶於水的維生素C,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其中的礦物質對於維持和調節人體功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紅薯澱粉中的鈣和鎂,可預防骨質疏鬆症;鉀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紅薯經過蒸煮後,部分澱粉發生變化,與生食相比可增加 40%左右的食物纖維。多種不溶於水纖維的增加,可有效刺激腸道,促進排便。人們在切紅薯時會發現,從皮下會滲出一種白色液體。這種白色液體中的紫茉莉甙,具有緩下作用。食物纖維與紫茉莉甙的作用相加,使得紅薯的通便作用具有不急不緩的良好效果。
此外,紅薯還能抑制肌膚老化。紅薯中的綠原酸,可抑制被認為能導致出現雀斑和老人斑的黑色素的產生。 紅薯含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十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紅薯經過處理後所得到的澱粉,不但沒有破壞其含有的營養成分,反而更好的保護了紅薯本身的營養成分,增加了人們食用的口感。

⑥ 紅薯是在哪個朝代引進中國的,又是誰引進的呢

番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大多數地區普遍栽培。

番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 番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分3條路線進入中國―雲南、廣東、福建。

一般普遍認為,番薯的在明代時期引入中國,中國引進番薯第一人是陳益,據史料記載,陳益是廣東東莞虎門北柵人,明萬曆八年(1580年),他身著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從虎門出發前往安南(今越南)。

到達安南後,當地酋長接待他們時擺出一道官菜,這道菜香甜軟滑,除了非常可口外,還能充飢,這便是番薯。

陳益此後便特別留心番薯的生長習性和栽培方法,兩年之後的1582年,他冒著殺身的危險,收買酋卒,將薯種藏匿於銅鼓中,想偷偷帶回國。陳益在其祖父位於虎門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墳墓前購置了35畝地,開始大面積種植番薯。

成功收獲後,他決意要把這種食物廣為傳播,並將自己的壽穴也選在薯田邊,要與番薯長相廝守。陳益作為「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為我國開辟糧源,貢獻重大。

明時,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

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陳氏引進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啟《農政全書》、談遷《棗林雜俎》等均有論及。

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十七世紀初,江南水患嚴重,五穀不收,飢民流離。

彼時,科學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陳振龍的五世孫陳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種到浙江,他的兒子陳世元帶著幾位晚輩遠赴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廣泛宣傳,勸種番薯。據記述,陳世元在山東膠州古鎮傳授種植番薯的時候,親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獲,得薯尤多,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競相種植。番薯在華北地區便很快推廣開來。

清乾隆時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種。在直隸、更由皇上「敕直省廣勸栽植」。由於朝野上下積極推廣,番薯很快在全國廣為傳種,並成為中國僅次於稻米、麥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1733年,番薯傳到四川,1735年傳至雲南,1752年傳至貴州。此後,番薯蹤跡遍布西南。

營養

有觀點提倡番薯應連皮吃,因番薯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多酚。烹煮前應徹底將皮洗凈,連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營養;且因番薯較少加農葯,可購買品質較好的番薯,帶皮烹煮食用,更能吸收到完整營養。地瓜皮含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糖類物質,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橙黃色的番薯是因為當中的β-胡蘿卜素,但不是所有的番薯都是橙黃色的。除了有紫心番薯之外,在烏干達的番薯卻是白心的,因為當地的氣候令胡蘿卜素含量較高的物種無法成長,但可以生長的物種卻只會製造大量碳水化合物。

紅薯含有眾多膳食纖維,在腸道內無法被消化吸收,能增強腸道蠕動,另有一種氧化酶物質,這種酶容易在人的胃腸道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如紅薯吃得過多,會使人腹脹、打嗝、放屁。

紅薯是β-胡蘿卜素最豐富的天然來源之一,到達人體內會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對人體免疫系統和至關重要,而且也可以保持眼睛健康。

食用

在東亞,烤紅薯是流行的街頭食品。在中國,紅薯,通常是黃色品種,在冬天用大鐵桶烘烤,作為街頭食品出售。

冬日供應的紅薯湯,將紅薯加冰糖和姜在水中煮沸。在閩菜和台灣菜中,紅薯常與米飯一起煮成粥。紅薯蒸干是連城縣的一道名菜。紅薯青菜是台灣菜中常見的配菜,通常煮熟或炒熟後與大蒜和醬油混合食用,或在食用前簡單地加鹽調味。

它們以及以紅薯根為特色的菜餚,常見於便當 餐廳。在中國東北菜,紅薯通常被切成塊並油炸,然後浸入一鍋沸騰的糖漿中。

在印度的一些地區,紅薯晚上在廚房的煤上慢慢烤熟,然後配上調料食用,而在南方,更簡單的方法是在去皮、切塊和調味蔬菜菜餚之前簡單地煮沸或加壓烹飪,作為膳食的一部分。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它被稱為「Sakkara valli Kilangu」。

它被煮沸並作為晚間小吃食用。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新鮮的紅薯被切成薄片,曬干,然後磨成麵粉;然後將其與小麥粉混合並烘烤成薄餅(麵包)。一些印度社區將 15% 到 20% 的紅薯收成轉化為泡菜和小吃片。部分塊莖收獲在印度用作牛飼料。

在巴基斯坦,紅薯被稱為shakarqandi,可作為蔬菜菜餚和肉類菜餚(雞肉、羊肉或牛肉)烹制。灰烤紅薯在巴基斯坦集市上作為小吃和街頭食品出售,尤其是在冬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番薯

24

評論

分享

舉報

⑦ 馬鈴薯和紅薯名字的由來

一、馬鈴薯名字的由來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葯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土豆,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英語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據西班牙皇家學院稱,此西班牙詞彙由泰依諾語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來的。在拉丁美洲,「馬鈴薯」的西班牙語用papa一詞。
二、紅薯名字的由來
話說當年王莽追擊劉秀時,劉秀的軍隊缺乏糧食,偶然的機會,劉秀發現一種植物,心想可以用來充當糧食,可又怕有毒,便要找一個人來試嘗,可自己身邊的將士已經不多了,還要抵禦王莽的追擊。劉秀轉念一想,自己的叔叔在自己身邊,想累贅一樣,可以讓他來檢驗一下這種植物有沒有毒,如果有毒的話,可以除掉這個累贅,沒毒的話就可以把這種植物當作糧食來吃......於是劉秀拿起一個這種的植物,走到自己的叔叔旁,對他說自己拿來美食來孝敬叔叔,騙他吃下。過了一會,劉秀的叔叔安然無恙,說明這種植物沒毒,於是劉秀就把這種植物當作糧食,供自己和將士吃。因為這種植物是紅色的,後人就把這種植物命名為紅薯,諧音「哄叔」,諷刺劉秀欺騙自己的叔叔。

⑧ 為何說紅薯是偷進中國的,它的由來有什麼故事

我們經常吃的紅薯,口感非常好,但是我們都不知道即食紅薯是偷渡來的。也就是說,其實紅薯在我國的由來是有一個故事的。紅薯發源於美洲,所以說紅薯本來就不是我國發明的產物,她的第一次種植,其實也是印第安人種植成功的,隨後,隨著哥倫布的遠航,哥倫布把這種紅薯獻給了西班牙的女王,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西班牙的殖民地開始擴張。

其實在現在的時候,紅薯在我國的發展還是非常好的,中國人非常喜歡吃紅薯這種東西,因為它軟糯的口感,其實讓很多人都非常喜歡。

⑨ 為什麼康乾盛世又被稱為番薯盛世

近些年,「康乾盛世」是一個熱門話題,不僅電視媒體在熱播,甚至某些歷史學者也在鼓吹,好似有某些統治者的英明就能給中國帶來了繁榮昌盛。然而事實真如此嗎? 細讀歷史便可發現,這個時期基本沒有什麼科技發明,文化也談不上什麼繁榮,思想更是停滯不前, 工商業受的政府極力遏制, 明朝中國商業和手工業繁榮景象在此時已經大為衰退。而與前代相比,唯一的發展就是人口顯著增加了,而且是以往歷史人口最高峰的四倍,從而形成了一個看似繁榮的社會時期。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人口盛世,那些清史學家認為是英明的滿清統治者帶來的。他們首條理由是,清朝的疆域擴大了。清朝擴大的疆域給中國帶了多少人口呢?清朝極盛時期的領土面積是1300萬平方公里,而明朝是920萬平方公里;比較一下清朝與明朝的疆域,清朝多了蒙古和新疆北部,但是這些地方至今還是人煙稀少,很難說會為中國增加什麼人口。而且清朝比明朝少了一大塊東北和西南的疆土。因此,就疆域方面考慮,清朝的人口應該與明朝相差不大。

清史學者舉的第二個理由便是清朝統治者多麼勤政,多麼重視水利和農業。比較下之前的中國人口,在被成為盛世「漢景之治」,「貞觀之治」在不過6000萬,而最多是宋朝和明朝中期也不過1億。而且縱觀之前歷史,一旦中國人口一旦達到8千多萬,人地矛盾就十分尖銳,容易發生農民起義。究其原因,中國土地能養育的人口是一定的,農業生產並非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是受生產力水平限制的。比較明朝與清朝的農業生產,生產方式沒有什麼改變;而農業生產唯一的改變是:番薯等從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在中國推廣開了。而正是番薯的推廣造就了這個康乾盛世。

番薯是一種高產的作物,薯塊中含有大量的澱粉和多種維生素,適應性強,抗旱,耐鹼,抗逆性強,喜溫暖、多光而不耐霜凍,是一種易於保收的作物。

番薯原產於中美洲,後傳至呂宋(今菲律賓)。國際上,流行地認為番薯傳入中國的時間是明朝萬曆年間(1594年),傳入人是飄洋過海的中國商人陳振龍。

陳振龍祖藉福建長樂縣,他早年在呂宋經商時,發現當地有一種薯類,清甜可口,可資食用,便密購其種。帶回了福州,即在城邊試種,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此時,恰遇閩中大旱,五穀歉收。陳振龍讓其子陳經綸向當時的福建巡撫金學曾進獻番薯,並倡導廣植番薯,從而使閩中民眾度過了飢荒。為此後世在福州建有先薯亭,以贊頌番薯引進者陳振龍和推廣者金學曾的功德。

明末,番薯已在華南地區廣為種植,並逐漸向北推廣。但是由於明末清初的戰亂影響,番薯的栽培技術傳播比較慢,直到康熙時期,番薯栽培技術才傳遍全國。

番薯對中國影響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認識。

耕地面積擴大

有數據顯示,清朝的耕地面積是前代的四倍。有人把這歸功於清政府的勸墾政策。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我們幾乎可以得出結論:清代之前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懶惰的人 ,有那麼多的土地卻不開發。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認清「可耕種面積」的概念。可耕種面積不僅僅與土地本身質地有關,更決定於耕種的作物。而這是番薯適應性強,可以在水稻、小麥不能種植的山地耕種,從而把原來大片不可耕種的土地變成可耕種的土地。從而使中國的可耕地面積擴大了四倍多。

同時番薯的種植,反過來改良了土地的土壤,使原來貧瘠的土地變成了小麥與水稻可耕種的土地。這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和小麥的耕地面積。

作為一個農業社會,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活的根本。因此只要有可耕種的土地,肯定有人會去搶的。中國人闖關東就是很好的例子。清朝為了滿族八旗的利益,於康熙七年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策。沿山海關一帶遍植柳樹牆,中間用繩索相連,滿洲兵駐扎 在那裡嚴密地看守著關口,不允許漢人出關。即使這種政策並沒能阻止漢人闖的關東,「擔擔提籃,扶老攜幼,或東出榆關,或東渡渤海,蜂湧蟻聚」。為什麼,漢人會不顧政府追捕,背井離鄉來到關東這些荒蕪之地? 因為那裡有土地。 因此只要有可耕種的土地,勤勞的中國人都會去「搶」的,這不需要那些英明的領導人的鼓勵。因此,且不論清政府的禁封東北政策,清政府勸墾政策對中國耕地的意義也是很有限的。

⑩ 紅薯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很多人喜歡吃紅薯,那麼紅薯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呢,是誰帶來的,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朱薯價格極賤,並且極易引種,陳氏父子發現,朱薯「子母相連,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福建巡撫金學曾得知後振奮不已,在旌表陳氏父子此行「事屬義舉」之後,他認為朱薯的引種,「雖曰人事,實獲天恩」(《金薯傳習錄》)。當年冬天,來自呂宋的朱薯,被命名為「番薯」。

閱讀全文

與番薯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