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衛發明電201038號

衛發明電201038號

發布時間:2022-06-14 13:37:49

㈠ 電話機是哪位科學家發明的/

電話的出現要歸功於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里的復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通過電脈沖於導電金屬上傳遞。

貝爾於1876年3月申請了電話的專利權。並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

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

2004年,在加拿大廣播公司舉辦的「最偉大的加拿大人」評選中,他被電視觀眾評選「十大傑出加拿大人」。

(1)衛發明電201038號擴展閱讀:

一、電話發展

最初,每一對電話是用兩根鐵絲連接起來的。然後,交換台使電話線集中到一個地點、其他的發明——如放大聲音的真空管和在陸上及海底連接長距離的同軸電纜一一極大地擴展了電話服務。

晶體管取代了真空管。到了60年代,通信衛星又消除了對地面線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纖維用激光傳遞人們彼此間的通話。

這些發明當中有許多項發明——包括有聲電影和立體聲錄音,隨同23000項其他專利——來自1925年建立的貝爾實驗室。

約翰·戴維斯是貝爾實驗室消費產品部執行主任。他說,當我們進入90年代的時候,可以預期電信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二、相關歷史

電話機是美國人A. G. 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

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發送呼叫信號。

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干電池。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沖,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用戶,自動完成交換功能。

從而把電話通信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沖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DTMF)發號方式。

隨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發展,雙音頻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電子電話機電路正在向集成化邁進,話機專用集成電路已廣泛用於話機電路各組成部分。

各種多功能電話機和特種用途電話機也應運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集成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最初的電話機(終端)是由微型發電機和電池構成的磁石式電話機,打電話時,使用者用手搖微型發電機發出電信號呼叫對方,對方啟機後構成通話迴路。

後來,1877年愛迪生(T.E.Edison)發明了碳素送話器和誘導線路後通話距離延長了。同一年又發明了共電式電話機。1891年終於發展到A.B.Strowger發明了自動式電話機。

㈡ 請問電視是誰發明的呀

發明者:約翰.洛克.貝爾德(蘇格蘭)

年份:1926年10月2日

地點:英國倫敦一閣樓

貝爾德發明電視並沒有大鑼大鼓,只在自己 的臨時實驗室裏,建造一架能以集束光線掃描物體的攝影機,利用光管把被掃描物體的光與影轉換成為電流,並將原來的物體投射到螢幕上,直至1926年10月,他成功地掃描了個木偶頭,於是找了一位名威廉,泰因頓的小朋友做摸特兒,這位小朋友便成為第一個出現在電視上的人。當時的螢幕顏色為粉紅色(即是黑白電視),畫面分為30線,圖像較為閃爍不定,觀眾看後感到惡心頭痛。

彩色電視的誕生:1953年彩電視機正式在美國面世。第一個電視節目是在1939年4月30日由美國無線電視公司播放,內容是羅斯福總統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的開幕致辭。

電視的故事

電視機
電視,被世人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

歷史
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她是一大群位於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結晶。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討論和探索將圖象轉變成 電子信號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詞就已經出現。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 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象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 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為將歷史簡明地說清楚。

我們可以將電視的歷史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機械式電視
電子式電視
彩色電視
廣播電視
更多詳情請參閱電視的歷史

現在
現在,電視正在進行著一場革命。

電視技術的現狀:當前電視技術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數字化。首先是節目製作數字化。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英國廣播公司 (BBC)率先在全球建立起了「哥倫布」系統。這個系統使得BBC的電視節目儲存、編輯、播出全面實現數字化,即非 磁帶化,從而極大地提高了BBC的工作效率,節省了製作成本。另外,現在的電視機構正在逐漸淘汰傳統的模擬攝象機和錄象帶,取而代之的是數字攝象機和各種新興的記錄載體。這個變革大大改善了圖象的質量。其次,傳輸技術也多元化起來。除了傳統的無線 微波傳輸外,現在還有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傳輸方式。這些新興的傳輸方式有效地減輕了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衰減 現象,保證了較好的接收質量。最後是接收技術的數字化變革(請看下一個要點:電視機的現狀)。聲畫質量的提高和雙向互動是數字化廣泛推廣帶來的兩個最大的好處。
電視機的現狀。現在的大多數人用的電視機體積比起十年前來並沒有小多少。因為顯象管技術依然是現在最常用的顯示技術。這種技術最大的缺點是屏幕的大小與體積成正比。而34英寸是這種技術所能夠達到的最大極限。這顯然與人們的需求背道而馳。於是,更多的顯示技術涌現出來。例如 背投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等。與此同時,伴隨著電視製作和傳輸技術的數字化,接收裝置的數字化也成為了必然。數字電視的顯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更多,甚至已經可以實現初步的雙向互動。電視機的另一個趨勢是智能化趨勢,即與其他電器的結合,特別是與電腦的結合。這將使得電視更加「聰明」,具有更多的功能,從而突破電視的傳統含義(參見「前景」)。
電視傳媒。發展飛速,讓人應不暇接,更加迷惑。電視傳媒的兩極化嚴重。知名的、諸如BBC、CNN等幾家電視機構握有強大的話語權(參見「全球傳播」)。專業化程度加強,面對的受眾面更加狹窄。

㈢ 電的發展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會發出電擊。根據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魚的保護者。大約兩千五百年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阿拉伯醫學者,才又出現關於發電魚的記載。

1832年法國人皮克西製造出世界第一台試驗性發電機。1850年英國斯旺用紙碳製成燈絲泡問世。1866年德國西門子制出可應用的發電機。

1879年10月21日,美國愛迪生(和英國約塞夫·斯旺)都研究碳質燈絲電燈泡。愛迪生經千餘次的試驗用碳素燈絲的白熾燈泡得到了實際應用,故稱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和羅伯特·諾伊斯於1959年分別獨立發明集成電路。現今,大量晶體管、二極體、電阻器、電容器等等電子原件都可以被裝配在單獨的集成電路里。

電真正的應用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直到20世紀21世紀才真正的走入平常百姓家。

(3)衛發明電201038號擴展閱讀

起電現象

摩擦起電,是通過摩擦的方式使得物體帶上電荷的物理現象。摩擦起電的步驟,是使用兩種不同的絕緣體相互摩擦,使得它們的最外層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發生轉移,摩擦起電後兩絕緣體必帶等量異性電。

靜電吸附,是當帶靜電的物體靠近微小的不帶靜電的物體時,微小物體表面的自由電荷發生轉移,感應出與帶靜電物體相反的電性,而被吸引貼附於帶靜電物體上。利用靜電吸引輕小物體的原理,可以達到吸附工業粉塵的效果。

靜電感應,是指導體中的電荷在外電場的作用下在導體中重新分布的現象,由英國科學家約翰·坎通和瑞典科學家約翰·卡爾·維爾克分別在1753年和1762年發現。

靜電屏蔽,是指對於一個接地的空腔導體,外接電場不會影響腔內的物體,腔內帶電體的電場也不會影響腔外的物體。

靜電屏蔽的應用很廣泛,例如電子儀器外的金屬網罩、電纜外層包裹的金屬皮等都是用於防止外部電場對內部的影響。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電場是交變電場,則靜電屏蔽的條件不再成立,另見電磁屏蔽。

㈣ 是誰發明了電視

19世紀末,少數先驅者開始研究設計傳送圖像的技術。1904年,英國人貝爾威爾和德國人柯隆發明了一次電傳一張照片的電視技術,每傳一張照片需要10分鍾。1924年,英國和德國科學家幾乎同時運用機械掃描方式成功地傳出了靜止圖像。但有線機械電視傳播的距離和范圍非常有限,圖像也相當粗糙。

192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茲沃里金申請到光電顯像管、電視發射器及電視接收器的專利,他首次採用全面性的「電子電視」發收系統,成為現代電視技術的先驅。電子技術在電視上的應用,使電視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公眾生活之中,1925年,英國科學家研製成功電視機。1928年,美國紐約31家廣播電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電視廣播試驗,由於顯像管技術尚未完全過關,整個試驗只持續了30分鍾,收看的電視機也只有十多台,此舉宣告了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電視藝術的問世,是電視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事件。

1929年美國科學家伊夫斯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播送50行的彩色電視圖像,發明了彩色電視機。1933年茲沃里金又研製成功可供電視攝像用的攝像管和顯像管。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至此,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今天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原理與器具,就是根據他的發明改進而來。

(2)電視藝術在英國、美國的發展:教材強調了20世紀30~40年代,電視藝術在英國和美國有了長足的發展。建議教師結合教材,適當補充資料即可。

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郊外的亞歷山大宮,播出了一場頗具規模的歌舞節目,並首次開辦每天2小時的電視廣播。全倫敦只有200多台收視電視機,但它標示著世界電視事業開始發跡。對當年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道,更是年輕的電視事業的一次大亮相。當時共使用了4台攝像機拍攝比賽情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電子攝像機。這台機器體積龐大,它的一個1.6米焦距的鏡頭就重45公斤,長2.2米,被人們戲稱為電視大炮。此後,價格相當昂貴的電視在英國中上層家庭開始有所普及。1937年,該公司播映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時,英國已有5萬觀眾在觀看電視。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約有兩萬家庭擁有了電視機。

1939年4月30日,美國無線電公司通過帝國大廈屋頂的發射機,傳送了羅斯福總統在世界博覽會上致開幕詞和紐約市市長帶領群眾遊行的電視節目。成千上萬的人擁入百貨商店排隊觀看這個新鮮場面。二戰結束時,美國約有7000台電視機。二戰前開辦電視的還有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

(3)電視藝術的普及應用:建議教師從電視藝術普及的條件、時間及表現三方面把握教材。

聯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結合本節整體教材指出電視藝術普及的條件:電子技術等方面的進步,社會巨大變化和人類新的精神需求及商業利潤的驅動。建議教師從電視機研製、電視轉播、電視節目製作三方面稍作補充,如:電視機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電子管、晶體管電視迅速發展到集成電路電視,目前,電視正在向智能化、數字化和多用途化邁進;電視轉播也由衛星傳播到衛星直播。

表現:教材以美國和中國為例加以說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電視事業發展超過英國:從1949年到1951年,電視機數目從1百萬台躍升為1千多萬台,1960年全美電視台高達780座,電視機近三千萬台,約有87%的家庭擁有至少一台電視機。同時期英國只有190萬台電視機,法國3萬台,加拿大2萬,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國98%的家庭擁有至少一台電視機,其中99%為彩色電視機。

1958年,中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在天津誕生,同年,開始試播。當時,全國只有50多台黑白電視機。1971年,全國已建有電視台32座。21世紀初,中國大陸的電視覆蓋率高達94%

㈤ 衛生部、全國婦聯關於印發《2010年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的項目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1.衛生部和全國婦聯共同成立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衛生部分管副部長任組長,全國婦聯副主席任副組長,成員包括衛生部婦社司、規財司、疾控局、農衛司、醫政司、醫管司、科教司及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等相關司局,辦公室設在衛生部婦社司。負責全國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等;負責組織制訂婦女「兩癌」檢查工作方案;組織成立專家技術指導組,指導項目質控工作;對相關信息進行管理。其中乳腺癌檢查項目由衛生部疾控局具體負責。
2.全國婦聯配合衛生部做好項目的組織動員和宣傳工作,兩部門密切合作,建立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推進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的實施。
3.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協調婦聯等相關部門組成本地區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制訂實施方案;落實有關經費;確定婦女「兩癌」檢查及確診機構,建立轉診機制;組織成立專家技術指導組;開展人員培訓;管理相關信息;對項目實施監督,定期向衛生部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通報進展情況。
(二)相關機構職責。
1.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照領導小組的要求,分別制定轄區內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工作計劃和流程;負責提供健康教育、咨詢和「兩癌」檢查技術服務;負責相關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和上報;開發製作健康教育宣傳材料;組織專家進行「兩癌」檢查技術指導及質量控制;做好異常病例的隨訪。
2.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檢查出的可疑病例提供相應的診斷,並將診斷結論及時反饋至轉送病人的婦幼保健機構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三)專家技術指導組職責。
各級專家技術指導組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負責對承擔婦女「兩癌」檢查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考核,指導完成質量控制工作。
(四)「兩癌」檢查工作流程。
1.人群選擇
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在公安、婦聯、計生、民政等部門的配合下,登記轄區內符合檢查條件的適齡婦女,並動員其檢查,簽署《自願免費檢查知情同意書》,組織安排受檢對象持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到指定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檢查。
2.檢查流程
2.1宮頸癌檢查流程
2.1.1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指定的初檢醫療機構)負責對受檢婦女進行婦科盆腔檢查、陰道/宮頸分泌物濕片顯微鏡檢查/革蘭染色檢查和宮頸脫落細胞檢查的取材、塗片、固定(或宮頸醋酸染色檢查/復方碘染色檢查),並填寫相關個案登記表。集中將固定好的宮頸脫落細胞檢查塗片標本、宮頸細胞學檢查申請單及相關聯系卡送至指定的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宮頸脫落細胞巴氏檢查塗片染色及TBS描述性報告。開展宮頸醋酸染色檢查/復方碘染色檢查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指定的初檢醫療機構)將可疑者轉至指定的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陰道鏡檢查。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定後,可進行宮頸脫落細胞的染色和閱片。
2.1.2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進行宮頸脫落細胞巴氏檢查塗片染色及TBS描述性報告,並填寫宮頸細胞學檢查表格。對檢查出的可疑或異常病例進行登記,並將報告結果反饋至受檢對象所在轄區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指定的初檢醫療機構),使其完成個案登記表相關內容的填寫。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指定的初檢醫療機構)負責將檢查結果反饋給轄區內受檢對象,並通知可疑和異常者到指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陰道鏡檢查。
2.1.3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對宮頸細胞學檢查及宮頸醋酸染色檢查/復方碘染色檢查結果為可疑或異常的婦女提供陰道鏡檢查。對陰道鏡檢查可疑或異常者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並將陰道鏡和病理檢查結果進行登記,同時將檢查結果反饋至受檢對象所在轄區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指定的初檢醫療機構),使其完成個案登記表相關內容的填寫。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將檢查結果反饋給轄區內受檢對象,並督促確診患者進行進一步治療。
2.1.4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指定的初檢醫療機構)負責對可疑或確診患者進行追訪,並將追訪結果記錄在個案登記表內。
2.2 乳腺癌檢查流程
2.2.1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對婦女進行初篩。由專業人員對受檢對象進行登記建檔並填寫相關個案登記表,同時進行乳腺癌健康宣教、問卷調查及高危人群評估。由受訓過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檢診醫師對全部受檢婦女進行乳腺的視診和觸診,記錄乳腺大小和硬度,特別應當注意乳腺出現的一些不被重視的輕微異常症狀和體征,由檢診醫師填寫《乳腺臨床檢查表》,判定為高危人群及手診結果可疑或異常者需進行下一步乳腺彩超檢查。
2.2.2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對高危人群及手診結果可疑或異常者進行彩超檢查。彩超檢查設備要求:高頻探頭數字化彩超(中檔及以上)。如當地衛生院不能滿足設備要求,則需將受檢對象轉至指定的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檢查。超聲檢查醫生負責填寫《超聲檢查診斷報告書》。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填寫個案登記表相關內容並將檢查結果反饋給轄區內受檢對象,通知可疑和異常者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乳腺鉬靶X線檢查。
2.2.3指定的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對超聲檢查結果為可疑或異常的婦女提供乳腺鉬靶X線檢查。乳腺鉬靶X線檢查設備要求:常規乳腺X線機或數字乳腺X線機(DR)。對鉬靶X線檢查可疑或異常者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並將檢查結果進行登記,同時將結果反饋至受檢對象所在轄區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其完成個案登記表相關內容的填寫。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將檢查結果反饋給轄區內受檢對象,並督促確診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2.2.4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對可疑或確診患者的檢查、診斷和治療情況進行追訪,並將追訪結果記錄在個案登記表內。
(五)信息收集和管理。
1.信息收集和報送途徑。
承擔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應妥善保存個人檢查資料,做好保密工作,將宮頸癌和乳腺癌數據按季度分別報送所在地婦幼保健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要求收集相應的信息數據。省級婦幼保健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將匯總數據分別上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和中國抗癌協會,經匯總後上報衛生部。宮頸癌檢查項目省級季度匯總統計表內容見附件8。
2.報送時間。
以省(區、市)為單位分別報送。每年2月1日前上報上一年度第四季度報表,5月1日之前上報本年度第一季度報表,8月1日之前上報本年度第二季度報表,11月1日之前上報本年度第三季度報表。
(六)質量控制。
1.衛生部制定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技術規范。
2.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對轄區內承擔「兩癌」檢查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質控,規范操作流程,復核檢查結果;定期召開質控工作會議,對檢查質量進行通報並提出改進措施。
3.質控標准及方法。
宮頸細胞學質控:陽性塗片按20%抽查,陰性塗片按5%-10%抽查,抽取塗片全部由專家復核。
婦科質控:檢查現場的消毒隔離狀況,觀察所有婦科檢查人員的操作程序及卡冊填寫情況,現場復核5%-10%的檢查婦女,診斷結果符合率達到80%。
乳腺手診檢查和B超檢查的質量控制,所有的檢查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並測試合格。
乳腺彩超質控:觀察所有超聲檢查醫生的操作,專家抽取質控當日5%-10%的檢查婦女現場復核,診斷結果符合率達到80%。
可疑病例追訪:對檢查中發現的可疑病例進行追訪,追訪率達到90%。
數據質控:隨機抽取上月1%-5%的各類表冊進行檢查及復核,錯漏項小於5%,完整率要達到95%。
(七)經費管理。
1.項目實施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已下達,詳見《財政部衛生部關於下達2010年公共衛生補助資金的通知》(財社〔2010〕38號)。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協調財政部門,落實相關配套資金,足額保障項目資金,制訂本省(區、市)項目資金管理的具體辦法,加強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統籌使用各級補助資金,落實督導、培訓和宣傳動員等相關工作,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2.承擔農村婦女「兩癌」檢查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定期向縣級衛生部門報送檢查人數和檢測項目等情況,經縣級衛生、財政部門審核批准後,由財政部門將專項補助資金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按工作量直接撥付給相應醫療衛生機構。也可委託中介機構進行審核,經衛生、財政部門核准後撥付。
3.專項補助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占和挪用專項補助資金。專項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及受益婦女等情況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對故意虛報有關數字和情況騙取專項補助資金,或截留、擠占和挪用專項補助資金的,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除責令改正、追回有關財政資金外,還要按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㈥ 電報電話分別是誰發明的

電話的發明家是英國人亞歷山大·貝爾。 貝爾出生在英國一個聲學世家,後移居美國。在波士頓曾開辦過增益聾啞人教師的學校。由於職業上的原因,他研究過聽和說的生理功能。後受聘為波士頓大學聲音生理學教授,1873年,他辭去教授職務,開始專心研製電話。 要研製成電話,先要把聲音信號變成電信號,再把電信號變成聲信號,在貝爾之前,已經有不少人在研究這個問題。1875年貝爾在工作中看到電報機中應用了能夠把電信號和機械運動互相轉換的電磁鐵,這使他受到了啟發。貝爾開始設計電磁式電話。他最初把音叉放在帶鐵芯的線圈前,音叉振動引起鐵芯相應運動,產生感應電流,電流信號傳到導線另一頭經過轉換,變成聲信號,隨後,貝爾又把音叉換成能夠隨著聲音振動的金屬片,把鐵芯改作磁棒,經過反復實驗,製成了實用的電話裝置。1876年,貝爾又獲得了美國的電話專利,他不僅發明了電話,而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電話公司。

電報的發明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現在一樣是「無線」的,如利用以火光傳遞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認為這是最早傳遞消息的方式了。事實上不是,在我國和非洲古代,擊鼓傳信是最早最方便的辦法,非洲人用圓木特製的大鼓可傳聲至三四公里遠,再通過「鼓聲接力」和專門的「擊鼓語言」,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消息准確地傳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個部落,不會像前段時間湖南衛視的「悄悄話接力」那樣傳得完全變了樣。

其實,不論是擊鼓、烽火、旗語(通過各色旗子的舞動)還是今天的移動通信,要實現消息的遠距離傳送,都需要中繼站的層層傳遞,消息才能到達目的地。不過,由於那時人類還沒有發現電,所以要想暢通快速地實現遠距離傳遞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類通信史上革命性變化,是從把電作為信息載體後發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蘇格蘭人》雜志上發表了一封署名C·M的書信。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電流進行通信的大膽設想。雖然在當時還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應用推廣的經濟環境,卻使人們看到了電信時代的一縷曙光。

179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米長的接力方式傳送信息的托架式線路。據說兩兄弟是第一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1832年,俄國外交家希林在當時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電磁感應理論的啟發下,製作出了用電流計指針偏轉來接收信息的電報機;1837年6月,英國青年庫克獲得了第一個電報發明專利權。他製作的電報機首先在鐵路上獲得應用。不過,這種方式很不方便和實用,無法投入真正的實用階段。歷史到了這關鍵的時候,彷彿停頓了下來,還得等待一個畫家來解決。美國畫家莫爾斯在1832年旅歐學習途中,開始對這種新生的技術發生了興趣,經過3年的鑽研之後,在1835年,第一台電報機問世。但如何把電報和人類的語言連接起來,是擺在莫爾斯面前的一大難題,在一絲靈感來臨的瞬間,他在筆記本上記下這樣一段話:

「電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夠不停頓走十英里,我就讓他走遍全世界。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出現火花,火花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又是一種符號。這里有三種符號可組合起來,代表數字和字母。它們可以構成字母,文字就可以通過導線傳送了。這樣,能夠把消息傳到遠處的嶄新工具就可以實現了!」

隨著這種偉大思想的成熟,莫爾斯成功地用電流的「通」、「斷」和「長斷」來代替了人類的文字進行傳送,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爾斯電碼。

1843年,莫爾斯獲得了3萬美元的資助,他用這筆款修建成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全長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里,莫爾斯用他那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 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電報的發明,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開創了人類利用電來傳遞信息的歷史。從此,信息傳遞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響(1秒鍾),電報便可以載著人們所要傳送的信息繞地球走上7圈半。這種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種通信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必須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號撞到冰山後,發出電報「SOS,速來,我們撞上了冰山。」幾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亞」號客輪本應能夠救起數百條生命,但是這條船上的報務員不值班,因此沒有收到這條信息。從此以後,所有的輪船都開始了全天候的無線電信號監聽。

㈦ 最先進的程式控制電話是誰發明的發明時間是什麼時候

電話的發展史:

179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米長的接力方式傳送信息的托架式線路。這是一種由16個信號塔組成的通信系統。信號機由信號員在下邊通過繩子和滑輪,操縱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關的信息。當時,法國和奧地利正在作戰,信號系統只用一個小時就把從奧軍手中奪取埃斯河畔孔代的勝利消息傳到巴黎。以後,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德國及俄國等也先後建立了這樣的通信系統。據說查佩兩兄弟之一是第一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始於17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羅伯特·胡克首先提出了遠距離傳送話音的建議。而在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信息的辦法,並且把這種通信方式稱為—Telephone,一直延用至今。

1832年,美國醫生傑克遜在大西洋中航行的一艘郵船上,給旅客們講電磁鐵原理,旅客中41歲的美國畫家莫爾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時法國的信號機體系只能憑視力所及傳訊數英里,莫爾斯夢想著用電流傳輸電磁信號,瞬息之間把消息傳送到數千英里之外。從此以後,莫爾斯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莫爾斯從在電線中流動的電流在電線突然截止時會迸出火花這一事實得到啟發:如果將電流截止片刻發出火花作為一種信號,電流接通而沒有火花作為另一種信號,電流接通時間加長又作為一種信號,這三種信號組合起來,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數字,文字就可以通過電流在電線中傳到遠處了。1837年,莫爾斯終於設計出了著名的莫爾斯電碼,它是利用「點」、「劃」和「間隔」的不同組合來表示字母、數字、標點和符號。1844年5月24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里,莫爾斯親手操縱著電報機,隨著一連串的「點」、「劃」信號的發出,遠在64公里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由「嘀」、「嗒」聲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電報。

誰發明了電話?

目前,大家公認的電話發明人是貝爾,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專利權的。其實,就在他提出申請兩小時之後,一個名叫E·格雷的人也申請了電話專利權。

在他們兩個之前,歐洲已經有很多人在進行這方面的設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電話原理就已由法國人鮑薩爾設想出來了,6年之後德國人賴伊斯又重復了這個設想。原理是:將兩塊薄金屬片用電線相連,一方發出聲音時,金屬片振動,變成電,傳給對方。但這僅僅是一種設想,問題是送話器和受話器的構造,怎樣才能把聲音這種機械能轉換成電能,並進行傳送。

最初,貝爾用電磁開關來形成一開一閉的脈沖信號,但是這對於聲波這樣高的頻率,這個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最後的成功源於一個偶然的發現,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試驗中,他把金屬片連接在電磁開關上,沒想到在這種狀態下,聲音奇妙地變成了電流。分析原理,原來是由於金屬片因聲音而振動,在其相連的電磁開關線圈中感生了電流。現在看來,這原理就是一個學過初中物理的學生也知道,但是那個時候這對於貝爾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格雷的設計原理與貝爾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話器內部液體的電阻變化,而受話器則與貝爾的完全相同。1877年,愛迪生又取得了發明碳粒送話器的專利。同時,還有很多人對電話的工作方式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進。專利之爭錯綜復雜,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西部聯合電報公司買下了格雷和愛迪生的專利權,與貝爾的電話公司對抗。長時期專利之爭的結果是雙方達成一項協議,西部聯合電報公司完全承認貝爾的專利權,從此不再染指電話業,交換條件是17年之內分享貝爾電話公司收入的20%。

技術發展

電話發明後的幾十年裡,圍繞著電話的經營、技術等問題,大量的專利被申請,Strowger的「自動撥號系統」減少了人工接線帶來的種種問題,干電池的應用縮小了電話的體積,裝載線圈的應用減少了長距離傳輸的信號損失。1906年,Lee De發明了電子試管,它的擴音功能領導了電話服務的方向。後來貝爾電話實驗室據此製成了電子三極體,這項研究具有重大意義。1915年1月25日,第一條跨區電話線在紐約和舊金山之間開通。它使用了2500噸銅絲,13萬根電線桿和無數的裝載線圈,沿途使用了3部真空管擴音機來加強信號。1948年7月1日,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發明了晶體管。這不僅僅對於電話發展有重大意義,對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其後幾十年裡,又有大量新技術出現,例如集成電路的生產和光纖的應用,這些都對通信系統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電話在中國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在中國掠奪土地和財富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近代的郵政和電信。1900年,我國第一部市內電話在南京問世;1904年至1905年,俄國在煙台至牛庄架設了無線電台。中國古老的郵驛制度和民間通信機構被先進的郵政和電信逐步替代。

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郵電通信仍然在西方列強的控制中。加上連年戰亂,通信設施經常遭到破壞。抗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出於戰爭需要和企圖長期統治中國的目的,改造和擴建了電信網路體系,他們利用當時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後和政治制度的腐敗,通過在技術、設備、維修、管理等方面對中國的通信事業進行控制。

1949年以前,中國電信系統發展緩慢,到1949年,中國電話的普及率僅為0.05%,電話用戶只有26萬。

1949以後,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復和發展通信。1958年建起來的北京電報大樓成為新中國通訊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郵電再次遭受打擊,一直虧損,業務發展停滯。到1978年,全國電話普及率僅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佔世界1/5人口的中國擁有的話機總數還不到世界話機總數的1%,每200人中擁有話機還不到一部,比美國落後75年!交換機自動化比重低,大部分縣城、農村仍在使用「搖把子」,長途傳輸主要靠明線和模擬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長途電話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時後才能接通。在電報大樓打電話的人還要帶著午飯去排隊。

1978年,全國電話容量359萬門,用戶214萬,普及率0.43%。

改革開放後,落後的通信網路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政府加快了基礎電信設施的建設,到2003年3月,固定電話用戶數達22562.6億,移 動電話用戶22149.1億戶。

古今中外,多少人曾經為了更快更好地傳遞信息而努力,在電信發展的一百多年時間里,人們嘗試了各種通信方式:最初的電報採用了類似「數字」的表達方式傳送信息;其後以模擬信號傳輸信息的電話出現了;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方式以其明顯的優越性再次得到重視,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數字移 動電話、光纖數字傳輸……歷史的車輪還在前進。

百年老電話

電話發明至今,從工作原理到外形設計都有不小的變化,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們一起去走走這條電話百年發展的道路。這些電話都是世界各地的古董電話收藏愛好者們的藏品。

1878年,手持電話

這部電話是由Werner Siemens於1878年在德國製造的。它的聽筒和話筒是一個,聽話和說話時交替使用。

1879年,盒式電話

這部電話配備了Viact製造公司生產的磁力發電機由紅木製成,還配有一個柱狀聽筒。

1880年,貝爾電話

這是第一種在歐洲使用的電話。它取代了電報,比裝有手柄的磁力發動機電話先進。

1881、1882年,磁力發電機壁式電話

左面的電話稱為美國貝爾型,1881年製造,由位於哥本哈根的國際貝爾電話公司使用。L.M.Ericsson製造。這款電話在上世紀末盛行。

1885年,「埃菲爾鐵塔」磁力發電機電話

這款電話由L. M. Ericsson於1885年製造。在當時這是第一款放在桌面上的電話。麥克風設在旋轉臂上,曲柄用來接通交換機。

1885、1902年,磁力發電機壁式電話

由Ferdinand E. Stensen於1885年在哥本哈根製造,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麥人製造的電話。這款是在霍森的Emil Mdlers電話公司製造的。

1885年,木支架桌式電話

生產廠商及產地不詳。

1892年,電動折疊櫥式桌面電話

這種電話多數用於家庭、賓館和電話亭。

1892年,帶聽筒的「埃菲爾鐵塔式」電話

這是一部真正的經典電話,1892年,由L. M. Ericsson製造。這款電話流傳全世界,生產近百萬台。

1893年,「咖啡壺式」電話

這款電話在丹麥只有幾個樣品,對收藏者來說它最富吸引力和收藏價值。 1899年,數字機械牆式電話

這種數字機械電話有牆式和桌式兩種。

1900年,直立桌式電話

這種圓肚形桌式電話是青銅鍍鎳的。在掛桿下面有一塊結實的電木。它還有一個可以炫耀的外設聽筒。

1900年,直立錐形桌面電話

這部電話有個綽號叫「油壺」,都是因為它的外形。

1900年,20線分離電話

本款是所謂的20線分離電話。只能用於內部通話,由L. M. Ericsson瑞典製造。

1901年,磁力發電機台式電話

本款是1901年由Ferdinand E. Stensens Telefonfabrik在哥本哈根製造的。注意看它的聽筒,單獨掛在掛鉤上。可能是因為當時電話接入質量不高,有時必需用兩只耳朵聽。

1902年,Kellogg角落台式電話

這種角落台式電話多數用於家庭、辦公室和電話亭。它是由美國哈得伍得電話公司製造的。是從加利弗尼亞一個小鎮的農夫手中買到的。

1902年,公用電池牆式電話

這種電話不需轉動手柄,拿起話筒直接與接線員通話。它是從舊金山一個古玩店中買來的。

1904年,磁力發電機共線電話

本款電話在1904由L.M.Ericssom製造。此款電話可由四個用戶共享一根電話線。 1753年2月17日,用電流進行通信的設想首次在一本名為《蘇格蘭人》的雜志上提出,文章署名為C.M.。

1784年8月15日,一種叫「遙望通信」的視覺通信方式首次在法國里爾和巴黎之間使用。

1796年,英國人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的辦法,並將之命名為Telephone,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832年,俄國外交家希林製作出用電流計指針偏轉來接收信息的電報機。

1835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了用電磁學原理用於電報傳輸的電報機。

1837年6月,英國人庫克獲得第一個電報發明專利權,他製作的電報機首先在鐵路上獲得使用。

1837~1838年,莫爾斯又發明了將電流「通」和「斷」來編制代表數字和字母的碼—莫爾斯碼。

1843年,莫爾斯修建成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全長64.4公里。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在國會大廈向巴爾的摩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1850年8月28日,第一條海纜由約翰和雅各布?布雷特兄弟倆在法國的格里斯-奈茲海角和英國的李塞蘭海角之間的公海里鋪設,但是,只拍發了幾份電報就中斷了。原來,有個打漁人用拖網鉤起了一段電纜,並截下一節高興地向別人誇耀這種稀少的「海草」標本,驚奇地說那裡裝滿了金子。

1876年3月10日,英國蘇格蘭人貝爾發明電話,「沃森先生,快來幫我」成了人類第一句通過電話傳送的語音。當時貝爾將話筒中的酸液濺到了腿上。

1879年,天津與大沽北塘炮台之間架設了電報線。

1882年2月21日,丹高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設立了電話交換所。

1895年,俄國人波波夫和義大利人馬可尼分別發明了無線電報機。

1897年5月18日,馬可尼進行橫跨布里斯托爾海峽的無線電通信取得成功。

1900年,上海南京電報局開辦市內電話,當時只有16部電話。

1901年,馬可尼實現了隔著大西洋的無線電通信。

1903年,無線電話試驗成功。

1907年11月8日,法國發明家愛德華?貝蘭在法國攝影協會大樓里表演了他的研製成果—相片傳真。

1919年,帕爾姆和貝蘭德發明了「縱橫制接線器」。十年後,瑞典松茲瓦爾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縱橫制電話局。

1920年7月,中華郵政開辦郵傳電報業務。

1937年,英國人里夫斯提出用脈沖所有組合來傳送語音信息的方法(脈沖編碼調制)。

1945年10月,英國人A?C?克拉克提出靜止衛星通信的設想。

1946年,埃克特和莫奇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提出了蜂窩通信的概念,將移 動電話的服務區劃分成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設立一個基站,構成蜂窩移 動通信系統。

1950年12月,中國東北長途明線國際干線工程建成,北京到莫斯科有線載波電路開放。

1954年7月,美國海軍利用月球表面對無線電波的反射進行了地球上兩地電話的傳輸試驗。並於1956年在華盛頓和夏威夷之間建立了通信業務。

1956年,在英國和加拿大之間的大西洋海底鋪設完成了電話電纜,使遠距離的大陸之間電話通信成為現實。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於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1號」。

1958年8月,首部國產12載波電話設備在上海郵電器材廠研製成功。

1960年1月,中國首套1,000門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機在上海吳淞電話局開通使用。

1960年,美國物理學家梅曼用強大的普通光照到人造寶石上,製造出了比太陽光強1000萬倍的激光。

1962年,美國研究成功了脈碼調制設備,用於電話的多路化通信。

1965年,第一部由計算機控制的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在美國問世,標志著一個電話新時代的開始。

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提出以玻璃纖維進行遠距激光通信的設想。

1969年,北京長途電信局安裝成功中國第一套全自動長途電話設備。

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提出了研製ARPA網的計劃,1969年建成並投入運行,標志著計算機通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在法國巴黎開通,這標志著數字電話的全面實用和數字通信新時代的到來。

1972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首次提出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的概念。

1974年,中日海底電纜開始建設,這是中國參與建設的首條國際海底電纜。

1975年,中國自行研製設計的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設備通過國家鑒定,開始批量生產。

1976年3月,中國自己研製的首條大容量傳輸系統—180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系統在北京、上海、杭州建成投產,全長1700公里。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任務是制訂泛歐移 動通信漫遊的標准。

1982年,中國第一批投幣式公用電話在北京市東、西長安街等繁華街道出現,共22個投幣式公用電話亭。

1982年12月,從日本引進的首個萬門程式控制市話交換系統在福州市電信局投產使用,建成中國首個引進的程式控制電話局。

1983年,AMPS蜂窩系統在美國芝加哥開通。

1904年,「蜘蛛式」民用波段電話

L. M. Ericsson』s第一部民用波段電話。 1905年,芝加哥的樹式桌面電話

這部桌面電話被稱作「大腹便便」,因其手柄的中部隆起而得名。

1905年,門廊對講機

這是一部康涅狄格州電信公司的32門門廊對講機。

1905年,11數字撥號桌式電話

它採用了11個數字撥號的方式。

1907年,「德國模式」的電台波段電話

於1907年在德國由E.Zwuetysch&Co製造,此款電話的出現可以一定程度解決通話等待時間太長的問題。

1907年,磁力發電機式電話

這部電話1907年由L.M.Ericsson製造。值得注意的是:接聽電話時,要將聽筒懸掛在分離的掛鉤上。這是當時電話生產商的統一標准。

1908年,CH-08擴音器電話

由KTAS推出。

1910年,互聯電話

這是一部由S.H. Couch公司生產的直立桌面互聯電話,用於辦公室間的通信。

1912年,辦公用排列機

這部電話通過主機可同時帶有17個分機,每個分機都可以打出去,並且分機之間也可互相接通。

1912年,CH-08壁式電話

此款電話生產於1912年,由丹麥人在哥本哈根製造的,可自動收發電報。

1912年,磁力發電機電話

由在L.M.Ericsson製造的電報傳真電話,經常偏遠地區或小島上使用。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面電話

這部電話的獨特設計在於當對著話筒說話時,聲音穿過話頂部的小孔使電話中的振動板振動。噪音進入話筒時就會被消掉。其雙旋轉聽筒有助於阻止無用的噪音。

1914年,Magnavox抗噪音桌式電話B1型

同樣具有消除噪音的功能。

1914年,磁力發電機電話

於1914年在HORWENS製造,可以用來電報傳真。

1915年,Veau桌式電話

資料不詳。

1915年,家庭自製壁掛電話

這部電話在東俄勒崗一個廢棄的農場中發現。當地有近20個廢棄的農場的牆上留有掛過電話的痕跡。

1920年,磁力發電機壁式電話

這部電話於1904製造,並於1920更新,配備了可接、聽轉換的旋轉紅色按鈕。

1927年,D-08半自動電話

第一部撥號電話,它的出現將代替交換機的人工呼叫系統。撥號裝置是在1927年安裝的,它真正使用是在1978年。

1927年,交流發電振鈴電話

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麥Horsens製造,70年代仍在使用。

1929年,自動壁式電話

資料不詳。

1930年,D-30半自動鍍金電話

此款電話是丹麥企業在1930完成製造的,其特別之處是表面鍍金,而當時多數電話漆黑的,並且此電話有撥號裝置。

1930年,FL-30自動電話

30年代由丹麥製造的,它用字母撥號。同類電話使用了大約48年。

1935年,自動電話

此款電話被用於與偏遠地區的電信交換機的聯絡,它的設計受到30年代美國電話業的影響。

1943年,CB-43型電話

這部電話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丹麥製造,它內部設計兩種振鈴聲,用於區別市內外來電。

1951年,F-51自動撥號電話

這部電話是由Kristian Kirks Telefonfabrikker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製造的。

1952年,F-52自動撥號電話機

於1952製造,不同於往日黑色電木材料,它是用象牙和較晚一些出現的塑料材料製成。

1956年,「Ericofon」自動撥號電話

此款電話由瑞典L.M.Ericsson設計和製造,命名為Ericofon。它是用新型的材料製成的,比傳統電話的聽筒還輕得多。

1968年,F-68自動撥號電話

這部電話是七十年代最為常見的電話,它最初設計是在六十年代,在丹麥被廣泛製造生產。

1970年,F-68按鈕撥號電話

丹麥首次使用的按鈕電話,這部電話是用數字按鈕代替原來的撥號方式。

1976年,76E/DK80型按鈕撥號電話

在1972由Jutland Telephone公司最初製造的。

1979年,F-79按鈕撥號式計費電話

此款電話介於普通電話與公用電話之間,它主要用於服務場所、旅館等類似地方,可以防盜打電話功能。 1980年,DA-80按鈕撥號電話

這部電話的設計標志著電子學理論真正進入電話行業。

1982年,攜帶型電報電話

此款電話由Ericsson無線系統所製造,當時它只能在丹麥、芬蘭、挪威及瑞典等國家使用,它的出現為以後GSM移 動電話系統開辟了新的天地。

1983年,DanMark 2按鈕電話

DanMark2於1983年製造,是八十年代最先進技術的體現。它具有許多功能,如電話號碼記憶功能、重撥功能、監聽功能、24種鈴聲。

電話是通過電信號雙向傳輸話音的設備。

一部普通的電話歷史上對電話的改進和發明包括:碳粉話筒,人工交換板,撥號盤,自動電話交換機,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雙音多頻撥號,語音數字采樣等。近年來的新技術包括,ISDN,DSL,模擬行動電話和數字行動電話等。

這一行業通常分為電話設備製造商和電話網路運營商。在歷史上,網路運營商通常都擁有全國性的壟斷。近年來,隨著全球電信市場的開放和整合以及技術的發展,逐漸出現多家運營商在同一市場競爭的局面。例如,貝爾系統,即AT&T的下屬公司曾擁有美國電話市場的80%。1984年,由於美國司法部反壟斷訴訟,貝爾系統被迫分割成多個獨立的地方貝爾公司。

㈧ 衛星通訊是誰發明的,幾時發明的

1945年,蘇聯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岸邊的佩內芒德秘密實驗場,擄走德國人製造V-2火箭的全部設施及130多個火箭專家和工種技術人員。這些繳獲與俘虜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打下扎實的基礎。經過十多年努力,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了軌道。蘇聯衛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國人民和科學家紛紛向蘇聯表示祝賀,但在美國卻引起巨大的震動,舉國上下震驚,政界更是一片慌亂。在民眾的強烈指責聲中,美國政府決定馬上全力發展空間技術,力爭趕上蘇聯。在發射了幾顆科學探測衛星後,美國人於1960年8月12日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生「回聲-1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無源通信衛生。它是一個直徑30米的鍍鋁塑料薄膜氣球,可以把地面發射的電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沒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這個氣球主要用於英美部分地區的反射通信。由於隕石的打擊,「回聲-1號」運行不久就結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具有轉換和放大信號功能的民用通信衛星「電星-1號」。這是一顆低軌道運行衛星,繞地球一周得157.8分鍾。衛星上有1064個晶體管、1464個二極體,電源來自3600塊太陽能電池。這顆衛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區傳送電話通信和電視圖像。從此,通信衛星開始取代地面面無線電中斷站。 人造地球衛星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結構上講,可以有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在系統組成上都包括兩大部分,即公用系統和專用系統。我們說衛星的公用系統是指不管任何類型和用途的衛星都必須配備的系統;而專用系統則是指不同用途的衛星,為了完成技術任務而配備的特有系統。公用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系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態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等。衛星的專用系統又常稱為衛星的有效載荷,意思是說,它是衛星用於完成任務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衛星有不同的有效載荷。例如,資源衛星的有效載荷就是各種遙感器,它包括可見光照相機、多光譜相機、多光譜掃描儀、紅外相機、微波輻射計和微波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包括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垂直大氣探測器和大氣溫度探測器等;通信衛星的有效載荷主要是通信轉發器及通信天線;天文衛星的有效載荷是各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它包括紅外天文望遠鏡、可見光天文望遠鏡和紫外天文望遠鏡等。

㈨ 是誰發明的電視

緣深緣淺 2006-05-22 092533 誰發明了電視? 每當夜色降臨,透過窗戶千家萬戶閃爍著電視的眼睛。如今,電視已成為今天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伴侶。誰發明了電視?這個20世紀不同國別、不同膚色人們的共同的寵物,是怎樣走進我們的生活的? 發明家觸電倒地」 1888年,貝爾德庭生於英國蘇格蘭,少年時他就讀於皇家技術學校,在那裡聽到了有關電視實驗的凝情況。畢業後,他曾經營過肥皂業,但是他的興趣不在這上面。他迷戀上了電視研究。1906年,年僅18歲的貝爾德自故鄉蘇格蘭移居英格蘭西南部的黑斯遷斯,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實驗室,著手對電視的研究。 貝爾德沒有實驗經費,只好從舊貨攤、廢物堆里覓來種種代用品,裝配了一整套用膠水、細繩、火漆及密密麻麻的電線粘和串聯起來的實驗裝置。貝爾德用這套裝置日以繼夜地進行實驗,而心地裝了又拆,拆了又裝,不斷加以改進。失敗一次又一次接踵而來,貝爾德從一個稚嫩的小夥子變成了滿臉鬍子的中年人,長期的飢餓與勞累使得他的健康狀況變得極壞。他貧病交加,不名一文,不知道怎樣維持這難熬的日子,只知道一心撲在電視實驗上。功夫不負有心人,1924年春天,他終於成功地發射了一朵十字花,那圖象還只是一個忽隱忽現的輪廊,發射距離只有3米。 然而,他突然變成倫敦報界的新聞人物了,但這不是由於他實驗的成功,而是由於一次幾乎使他送命的竟外事故。 原來為了得到2000伏電壓,他把幾百隻手電筒連接起來。一不小心,他觸及了一根連接線,電流立即把他擊劍在地,身體蜷成一團,一隻手燒傷,不醒人事。事故發生的次日早晨,《每日快報》用大字標題報道發明家觸電倒地」。 把那個瘋子趕緊打發走」 1925年的一天,倫敦一家最大的百貨商店的老闆找上門來,向貝爾德提出一個誘人的合同每周會給25英鎊,免費提供一切必要材料,條件是貝爾德每晶三次在該百貨商店電器部把新發明進行公開表演。 這位發明家雖然知道這套設備對廣大公眾公開表演還為時過早,但為解決研究經費,只得同意簽定和約。於是塞爾弗里奇百貨商店騰出電器部一角供他使用,一面巾出告示招徠顧客。自此,百貨商店每天顧客盈門,一批又一批的人群趕來觀看貝爾德發明的東西。可是,面對發射機和接收機,幾乎沒人真正明折它的意義。觀眾所看到的只是凝不清的影子和閃爍不定的輪廊,大多數人對貝爾德的非凡發明」只是聳聳肩膀或會之一笑。 貝爾德對這種把戲似的表演也厭煩透了,他向塞爾弗里奇百貨商店提出終止合同的要求,他的實驗裝車又搬回河口街的家裡。這時,他再一次陷入困境。晚飯有一頓沒一頓,省下一點可憐的飯錢來添置設備,衣服破了,鞋子穿洞,他都無錢修補,身體變得更加糟糕。因為沒有錢付房租,房東揚言叫人把他趕出去。他為了尋找經濟資助人,拖著疲憊的步子,走遍了倫敦的大街小巷。他訪問報館,想通過報紙的宣傳引起人們的關注,但記者們都已經看到貝爾德在商店的表演,幾乎都回答說你能傳送一張臉給大家看,這就是我們的新聞啦!」好幾次,他一到報館門口順應潮流被門衛拒之門外,因為門衛早被吩咐,把那個瘋子」趕緊打發走! 電視的誕生 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無奈之下,貝爾德走出了他最不願走的一著向蘇格蘭老家要錢。對於家裡能否寄錢,他實在不抱多大希望。蘇格蘭人是講究節儉的,哪裡肯把花花綠綠的鈔票花在他那毫無把握的實驗上呢?然而,意外之事發生了,蘇格蘭寄來了500英鎊。這是兩個堂兄弟匯給他作為入股資金的。這真是絕處適逢生。一家小規模的電視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原先賣掉換取糧食的實驗部件,貝爾德又迫不及待地買了回來。他開足馬力,實驗一件又一件的裝置。他的唯一的助手」,是一個木偶頭像,他為它取名為比爾」,他要通過發射機把比爾的臉傳送到鄰室的接收機上。 1925年10月2日是貝爾德一生中最為激動的一天。這天他在室內安上了一具能使光線轉化為電信號的新裝置,希望能用它把比爾的臉顯現得更逼真些。下千,他按動了機上的按鈕,一下子比爾的圖象清晰逼真地顯現出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仔細再看,那不正是比爾的臉嗎?那臉上光線濃淡層次分明,細微之處清晰可辨,那嘴巴、鼻子,那眼睛、睫毛,那耳朵和頭發,無一不一清二楚。 貝爾德興奮得一躍而起,此記得浮現在他腦際的只有一個念頭趕緊找一個活的比爾來,傳送一張活生生的人臉出去。 貝爾德樓底下是一家影片出租商店,這天下午,店內營業正在進行,突然間樓上搞發明的傢伙」闖了進來,碰上第一個人便抓住不改。那個被抓的人便是年僅15歲的店堂小廝威廉·台英頓。 幾分鍾之後,貝樂德在魔鏡」里便看到了威廉·台英頓的臉——那是通過電視播送的第一張人的臉。接著,威廉得到許可也去朝那接收機內張望,看見了貝爾德自己的臉映現在屏幕上。實驗成功了! 接著,貝爾德又邀請英國皇家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前來觀看他的新發明。1926年1月26日,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應邀光臨貝爾德的實驗室,放映結果完成成功,引起極大的轟動。這是貝爾德研製的電視第一天公開播送,世人將這一天作為電視誕生的日子。

㈩ 衛星鍋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當時的蘇聯,現在的俄國吧。
自從發明了「衛星鍋」之後,我們能收到的電視節目種類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衛星鍋不僅能接收到國內的電視頻道,就連國外的也能接收到,真的是很神奇。此外,如果轉動鍋蓋到不同的角度,還會收到不同國家的電視台。
其實衛星鍋就像一個傳遞信號的「小團體」,各自分工,完成播放電視節目的任務。信號接收器就是像圓鍋一樣的拋物面,太空中的衛頻繁的放出各種電磁波,拋物面把能接收到的信號聚焦到饋源和高頻頭上,傳送到機頂盒,由機頂盒進行重新處理,接著再發送給電視機,最後就成了我們日常看的電視節目。

閱讀全文

與衛發明電201038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