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兒科醫生的請進
應該是缺鈣,但最好的方法還是帶他去婦幼檢查,由醫生安排葯物的份量,因為我們還不知道他是輕微、中度還是嚴重,各種程度的葯量都不一樣,只要在三歲前補好鈣,對他以後是沒有影響的,也不用太擔心,所以我還是見意先帶他去醫院檢查最好。
早產兒應提早在出生後2個星期開始補鈣,足月兒則在滿月後開始補鈣,建議一直補到2、3歲。
注意:魚肝油每天最多一粒,多吃會中毒!
補鈣還有一個吸收的問題,補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同時補充AD(魚肝油)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多曬太陽也會幫助鈣的吸收,一定要到戶外,不能隔著玻璃,因紫外線是不能穿透玻璃的。
另外,嬰兒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會影響吸收。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如媽咪愛、合生元等(放心,有益菌不是葯,是多多益善的),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是誘發小兒濕疹的根源,所以說小兒的大多數病,改善胃腸道是關鍵。
鈣吃的最普遍的是「金箍棒L-乳酸鈣沖劑」和「愛兒鈣沖劑」。 魚肝油吃「貝特令」或「伊可辛」都可以。我推薦「伊可辛」,有一種花生油的香味,寶寶比較愛吃,而「貝特令」則比較腥。
另外還有一種選擇,「健勝海洋鈣」分0~1歲與1歲以上的,要注意的是此種鈣粉里已經含有了魚肝油的成分,故不必再另外添加魚肝油了,魚肝油不可以多吃,要中毒的。它非常易溶於水,極易被吸收,二來也省去了魚肝油的費用,比較經濟。
你給寶寶補充的迪巧里應該已包含了D3的成分,就無需再服用魚肝油了。注意,魚肝油過量會中毒。孩子維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顱內壓增高,頭痛、惡心、嘔吐、煩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誤認為是患了腦膜炎。慢性中毒表現為食慾不好、發燒、腹瀉、口角糜爛、頭發脫落、皮膚瘙癢、貧血、多尿等。
如發現以上症狀,要停服魚肝油,少曬太陽,立即到醫院急診。
補充VD的誤區——不要濫服魚肝油!
有的媽媽覺得魚肝油是維生素D,多吃幾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殊不知維生素A或D過量會造成中毒。
孩子維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顱內壓增高,頭痛、惡心、嘔吐、煩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誤認為是患了腦膜炎。慢性中毒表現為食慾不好、發燒、腹瀉、口角糜爛、頭發脫落、皮膚瘙癢、貧血、多尿等。
如發現以上症狀,要停服魚肝油,少曬太陽,立即到醫院急診。
這位家長,如果你確認寶寶每天都能曬足夠的太陽,主要是屁股、小手小腳,同時又擔心多補了魚肝油會中毒的話,可以隔天吃一粒魚肝油。
2、3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
② 兒科是誰發明的
我國的兒科由來已久,遠在2 400餘年前,「扁鵲名聞天下,來人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扁鵲是祖國醫學史上醫治小兒病的第一人。漢書藝文志記載有「婦人嬰兒方十九卷」「金創瘛癱方三十卷」(唐人顏師古注日:小兒病也),是專門治療嬰兒疾病的方書(早已散佚)。現在公認的第一部兒科專書是《顱顱經》,其文字朴實,總結了唐以前兒科學的成就,對兒科學的貢獻巨大。
③ 兒科醫生的介紹
兒科醫生主要是針對兒童疾病進行治療的醫生,由於對象是小孩,所以,兒科醫生要做好的是與患病孩子的父母家人做好溝通工作,及時了解小孩的身體狀況才能對症下葯。據2014年9月全國兒童醫院院長會議發布,全國兒童醫院僅有92家,僅為醫院總數的0.4%左右,且七成以上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北上廣成為兒科醫生集中的「高地」。從全國情況看,《2013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包括助理醫師在內,我國共有執業醫師261.6萬,其中僅有3.9%是兒科醫師,約10.2萬。而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14歲以下兒童有2.2億餘人,平均下來每千名兒童只有0.46名醫師。據相關統計數據,我國兒科醫師的缺口至少有20萬,兒童看病難的形勢可以想像。1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副司長金生國2016年2月24日就兒科醫生培養問題指出,中國兒童總數2.26億,每千名兒童有0.53名兒科醫師,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0.85-1.3),與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存在差距,特別是實行「全面兩孩」政策後,兒科醫療保健需求將更為迫切。國家將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加大兒科人才培養工作的力度,到2020年,力爭使兒科醫師達到14萬人以上,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師數達到0.6人以上。目前在執業(助理)醫師中,兒科醫師有11.28萬人,佔3.9%。
④ 盤點關於醫療的電視劇,【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資源鏈接:https://pan..com/s/1yA-KL56ugrEL7uvcQbmiag?pwd=xz8h
東都大學附屬醫院某夜緊急收容了一名頭部受創的神秘男子,腦外科值班醫生南方仁(大澤隆夫 飾)為其順利完成手術,手術轉醒後男子卻莫名出逃。仁在追趕中自台階摔下昏迷,再次醒來後發現自己已身處一片樹林之中,有盤頭武士在廝殺。以為在拍時代劇的仁險遭殃及,所幸被青年武士橘恭太郎(小出惠介 飾)所救。仁隨負傷的恭太郎回到橘家,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為其進行了手術。目睹手術全過程的恭太郎之妹橘咲(綾瀨遙 飾)深受觸動,對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⑤ 兒科醫生
你好,這個是消化不良,喝點小兒健脾散
查看更多39健康網名醫解答http://ask.39.net/
⑥ 兒科醫生可以幫我回答。感謝
才七個月,完全可以改變的,而且肯定沒事的。
一般來講,寶寶採用兩側適時交替的側卧是安全而理想的睡姿,且頭形輪廓優美。同時,針對寶寶好動的特點,可以正確選擇和使用枕頭,來固定寶寶睡眠過程中的身體和頭部。剛出生的寶寶平躺時,背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嬰兒頭大,幾乎與肩同寬,側卧時頭和身體也在同一平面,因此,這個時候沒有必要使用枕頭。3個月以上的寶寶,頭與身體比例發生變化,此時,可以開始使用枕頭。小枕頭的高度只需3~4厘米就可以了,枕頭不要太軟,要吸汗、透氣。外面應該是純棉軟布的,裡面可以填充蕎麥、木棉等。6個月以上的寶寶頭形基本固定,頭頸部的肌肉已經發育良好,寶寶睡覺的姿勢可以自由一些,可讓寶寶自己選擇一個他覺得最舒服的睡姿。
寶寶側卧,通常是將小臉轉向一邊,身體側卧,這樣睡夢中萬一發生回奶,奶液順著嘴角流到口腔外,不易發生口鼻堵塞,比較安全。同時側卧不會使枕骨(後腦勺)受到擠壓,較少出現正扁頭,但如果長期固定一側方向睡覺,也容易出現「歪扁頭」。
⑦ 請兒科醫生幫忙,急!
你覺得咳嗽的嚴重就去看醫生,不要拖時間。有時會合並肺炎的。以後要注意孩子的穿衣,盡量保持身上乾爽,房間通風,不是對著吹的那種風,盡量不要和小朋友及有慢性病的老人家接觸。盡量吃人奶,提高免疫力。多喂水,不要包的太嚴
⑧ 古代最著名的兒科醫生,為什麼會把自己治偏癱了
錢乙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兒科醫生,他從小的經歷讓自己立志成為一名兒科醫生,救助那些身患重病的兒童是他這一生最大的心願。自小就刻苦勤奮將各種醫學書籍匯總在一起並靈活運用。在古代兒科醫學貧乏的時代,他用四十年的兒科臨床經驗編制了《小兒葯證直訣》造福全人類。在他中年的時候得了一場怪病,長時間的治療都治不好,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於是他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將所有的病轉到手和腳,性命才得以保住,但是左邊的手和腳就癱瘓不能動了。
錢乙的一生是坎坷而精彩的,他並沒有墨守陳規的按照先人的腳步前進,他將不同的醫書經典和五行八卦相結合,研發了具有自己獨特的治療方法。在當時小兒的疾病很難治,許多醫生不願意醫治孩童,只有錢乙願意去做這件事。錢乙給黎民群眾和後代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⑨ 尋兒科醫生回答
尿尿有力是正常的
如果排尿無力才是不正常的。
排尿無力可能是前列腺的毛病。
寶寶能尿那麼遠,說明他的個各項功能是正常的。
你不用心擔心。
⑩ 中醫是誰發明的哪個年代最早的醫生是怎麼稱呼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
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最早的醫學典籍為《黃帝內經》。【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
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葯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葯王」。
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
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
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
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
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志著中葯葯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鑒》。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沖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