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哪些科技發明影響著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個就是奔月的技術,現在這個技術中國已經不比其他國家差啦。第二個高鐵,在國內高鐵已經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運輸方式了,這個技術我覺得超其他國家。
② 中國四大發明對現代科技的影響
我國的四大發明對現代科技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
第一,司南是四大發明中最早版的,權在春秋時期發明並投入使用,之後逐漸傳向世界各地,對現代的人文地理、航海事業、軍事等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指南針的雛形;
第二,造紙術發明前,人們用竹簡寫字,既耗費原料又佔用空間,東漢蔡倫改進「蔡侯紙」後,解決了這一問題,用低廉的成本卻更方便人們的寫作,也使得更多的著作保留下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會用到;
第三,火葯是古代人們渴望成仙於是積極煉丹的成果,在唐朝被用於軍事,成為現代武器、航空航天、建築設計中不可獲缺的成分;
第四,活板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大大節省了原料,可再利用,是現代列印機的雛形。
③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的發展都有哪些深刻影響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4、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3)中國科技發明及影響擴展閱讀:
火葯的歷史沿革: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道士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
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清虛子,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葯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④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有哪些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這「四大發明」。但「四大發明」遠不足以全面概括中華民族的科技成就。中科院相關研究組經過近三年研究,遴選出88項中國古代重大科技發明創造,於14日正式向社會公布。
這88項科技發明大致分為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三類。
科學發現與創造類中包括干支、十進位值制與算籌記數、小孔成像、經脈學說、勾股容圓、天象記錄、潮汐表、線性方程組及解法等。
技術發明類包括水稻栽培、含酒精飲品的釀造、養蠶、溫室栽培、青銅弩機、馬鐙、地動儀、火箭、人痘接種術等;工程成就類包括曾侯乙編鍾、都江堰、長城、安濟橋、應縣木塔等。
四大發明的影響: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了一場人類文字載體的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
3、指南針應用於航海,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新大陸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科院遴選出88項中國古代重大科技發明創造
⑤ 我國古代科技成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中華民族的科技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曾經為人類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並且在16世紀中期以前一直處於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關日食的記載。距今2500年以前的戰國時期問世的《考工記》准確地記載了六種不同成份的銅錫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紀初期的西漢時期,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公元105年左右中國科學家蔡倫又改進和提高了造紙技術,從而使造紙技術在中國迅速推廣開來。公元3世紀左右,中國人發明了瓷器,這一技術在11世紀傳到波斯,由那裡經阿拉伯於1470年左右傳到義大利以及整個歐洲。到唐朝,中國科學家發明了火葯,並在公元9世紀首次將其用於戰爭之中。在11世紀中期的宋朝,中國科學家發明的指南針和活字印刷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5世紀中期,中國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成為中國古代醫學發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時為止,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達到了頂峰時期,四大發明已經先後登上了歷史舞台。著名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認為,中國「在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現代西方世界所應用的許多發明都來自中國,中國是一個發明的國度。
⑥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的發明過程,對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項科技發明,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見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這四大發明相繼傳入世界各地後,對世界科技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國對於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指南針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多種形體.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先民已用天然磁石製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製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製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盤.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已使用針盤導航.指南針的發明,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造紙術 在紙尚未發明之前,古埃及人曾用紙莎草,古印度人用貝樹葉,古巴比倫人用泥磚,古羅馬人用蠟板,歐洲人則用中亞細亞人製作的小山羊皮等當作記事材料.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則用竹簡、木牘、縑帛等作為記事材料;此外,還曾將抽絲織綢和製取絲棉時殘絮的薄片用於書寫.上述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昂貴,有的來源較少,不能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 、魚網等植物原料,經挫、搗、抄、烘等工藝製成的紙,人稱蔡侯紙,是現代紙的淵源.紙的發明及應用,對社會歷史的記載與保存,對文化思想的交流與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印刷術 中國約在公元7世紀的初唐時期就已出現採用雕版印刷術印製的書 .唐咸通九年(868)印製的《金剛經》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刻印時間的印刷品.宋仁宗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在雕版印刷業已普及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它是用膠泥刻字,每字一印,燒後製成字印.將一顆顆字印排列、鑲嵌於鐵板之上,經燒烤、壓平等工藝製成印版後,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復使用.這種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備現代印刷的基本過程——鑄字、排版、印刷,比15世紀中葉德國人J.谷登堡製造的活字印刷工藝要早400年.繼泥活字後,中國人又相繼發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錫活字、銅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術的發明和傳布,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
⑦ 四大發明對中國有什麼貢獻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葯.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回明發展的重大答貢獻.造紙術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及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有利於礦業的開采.
⑧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作用和意義及影響
造紙術
據考古發現,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有了紙,不過這時的紙只是紡織業漂絮漚麻的副產品,產量很低,質量也差,還不能用於書寫。到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還採用樹皮等一些含纖維的東西。並採用石灰鹼液蒸煮的加工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此後紙張開始代替竹帛,在全國推廣。公元6世紀後,我國的造紙術不斷外傳。使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等地先後學會了造紙術。紙從此成為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術
我國造紙發明以後,由於出版書籍的需要,印刷術也隨之產生。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出現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這種印刷術一般用木材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給字板塗上墨,印在紙上。由於節工省時。很快盛行起來。宋代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宋太祖開寶四年 (971年)於成都板印《大藏經》,共印5048卷,雕版達13萬塊,用了12年的時間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規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間,雕刻工畢?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即用膠泥做成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用這些活字排版,既節省費用,又大大縮短了時間,十分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現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將膠泥活字改為木活字,創造了轉輪排字架。此後還出現了錫、銅、鉛等金屬材料製成的活字。活字印刷術從13世紀後傳到朝鮮、日本,到15世紀中葉,歐洲才掌握了活字印。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為人類做出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火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公元8~9世紀,煉丹家已經知道硫磺、硝石與木炭混合燃燒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這樣,在唐代就發明了以這三種物質為原料的黑色火葯。到宋元時期,各種葯物成分有了較合理的定量配比,並且先在軍事上得到使用,出現了最早的火炮、火槍、火箭、地雷、炸彈等火葯武器。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年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葯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火葯在13世紀時傳到阿拉伯持國,阿拉伯和波斯把製造火葯的硝稱為「中國雪」。14世紀以後,我國製造火葯武器的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別光滑的地盤上,用以指南,稱為司南。到宋代後期,人們又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後,也會產生磁性。於是又出現了以此為原料的指南針。由於航海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又開始使用了以此為原料水浮式指南針在陰雨天辨別方向。到元代時,航海已完全靠羅盤指南針指引航向。隨著對外貿易和海上交通的發展,指南針及應用技術先後傳到阿拉伯地區,並很快傳到了歐洲。
造紙、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發生過較大的作用,尤其是對正在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西方一些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歐洲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近代實驗科學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也曾說過:「如果想看看各種發明的力量、作用,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新近發明的印刷、火葯、指南針。因為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中,第三種在航海上。從那裡接著產生了無數的變化、變化是這么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昨和影響。」由此可見,四大發明對推動世界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⑨ 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有哪些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內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容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 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⑩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的影響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於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火葯武器由此誕生。
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葯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同時明朝還積極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從17世紀開始,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清廷統治者卻開始對外實施徹底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各國。
造紙術影響
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製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印刷術的影響與爭議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後,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
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於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中世紀歐洲書寫都用羊皮紙卷,並無「書籍」和「印刷」的概念。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義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歷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法國漢學家安田朴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法]安田朴《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
火葯的影響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指南針的影響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用人工磁化鐵針的方法,製成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歷史意義
四大發明是中國漢族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 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