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紅花油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紅花油是近代發明的,發明人是新加坡人。紅花油是祛風葯,用於風濕骨病、跌打扭傷、皮膚瘙癢等症狀。
B. 寵物醫院內賣的高福牌驅蟲葯是哪裡生產的
建議氣吧100或拜耳用著安心
C. 抗生素是誰發明的
抗生素以前已知的抗生素。在低濃度的微生物產生的抑制或殺滅其他微生物的化學物質。
1929年英國學者弗萊明發現首個抗生素青黴素。目前使用的抗生素的微生物的培養基中,提取一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於不同類型的化學組合物,不同的抗生素,因此他們的微生物的作用機制也可能不同,有些抑制蛋白質的合成,部分抑制核酸合成,部分抑制細胞壁的合成。因為抗生素可以使95%以上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病情得到控制,因此被廣泛用於家禽,家畜,農作物和其他疾病防治,目前已成為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葯物。也可用於食品保鮮的抗生素,如四環素用於保存肉類,橘子等用於保存制黴菌素。四環素可以使用腫瘤組織結合的特性,這種抗生素可以用作車輛的抗癌葯物,以增強療效。抗生素雖然可以有效地防止人類疾病,但仍有耐抗生素的細菌的問題,如某些地方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上使用的已達到80%90%,和一些抗生素用葯會導致過敏反應。對於這些問題,為今後的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
href="http://hi..com/007cn"
http://hi..com/007cn
D. 高福院士兩天內獲得兩項榮譽稱號,關於他你了解多少
澳門城市大學榮譽博士生授於慶典暨2021/2022學年畢業典禮在澳門塔石體育場館隆重舉行。高福院士兩天內獲得兩項榮譽稱號,關於他你了解多少?
高福如今已經是中科院科學院院士、國外我國研究院外籍院士、國外我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發達國家科學院院士、非州研究院科學院院士和法國、墨西哥等我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老總、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紀檢書記、我國疾病防治監測中心責任人、中科院微生物菌種研究室學者、(美國)劍橋大學訪問權威專家、港大榮譽權威專家、香港城市大學高檔學者。
E. 麻醉劑最早是誰發明的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葯和醒葯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為公扈和齊嬰治病,「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葯,既悟如初……。」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葯」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據《後漢書》記載,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段關於割除腫瘤或腸胃吻合手術的描述與現代外科手術的情景驚人地一致,無怪華佗一直被尊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葯進行胸腔手術的人。中葯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遺憾的是華佗的著作及麻沸散的配方均已失傳。 西醫用笑氣、乙醚、氯仿等化學麻醉劑進行外科手術僅有150年左右的歷史,然而在中世紀,歐洲也在秘密使用類似麻沸散或蒙汗葯一類的葯劑。美國人拉威爾(Lawall)在1926年出版了《世界葯學史》,他認為中古時代阿拉伯人所用的一種麻醉劑,可能是中國傳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他還尊稱華倫為「中國的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葯之父)。 在這里,我們可以從西方的筆記和小說中追述一下麻沸散西傳的蛛絲馬跡。 1298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記述了阿拉伯國家關於「山老」阿拉亭的傳說。「山老」為了訓練刺客,用一種麻葯酒將青年人麻醉,送到「極樂國」中去享樂,過一段時候再麻醉了送回來訓練《馬可·波羅游記》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章),這種麻葯酒是否由中國傳去雖然沒有明證,但這種做法與《聊齋志異》中的「天宮」中的情節極其相似。 較馬可·波羅略晚一些的卜伽丘在名著《十日談》中曾講到一個修道院長從萊望的王公那兒得到一種葯粉,據說就是「山老」用的葯粉。依照用量多少,可以隨意讓服葯的人睡的時間長些或短些,睡的像死去無二《十日談》第三天,故事第八)。在另一個故事中則講到一個名叫馬才奧·台柱·蒙太的醫生,提煉了一種麻醉葯,讓病人喝了就可以要他睡多少時候都成,以便順利開刀(《十日談》第四天,故事第十)。這說明麻醉葯已從阿拉伯國家傳到歐洲。 較卜伽丘又晚一些的義大利作家斑德洛在16世紀中寫出短篇小說集,在第二卷故事九中敘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其中教士給朱麗葉服了葯粉而假死。後來英國莎士比亞據此故事寫出了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從這些材料中可以進一步看到口服麻醉劑西傳的蛛絲馬跡。 實際上,這種口服麻醉劑在歐洲並未廣泛流傳和應用。長期以來,歐洲在拔牙、截肢或醫療戰傷時大多是捆住病人或用棍擊頭部將病人打昏後硬做。只是150年前才創立了化學麻醉法開拓了西醫外科,後來又發展為注射用的麻醉針劑,並在世界廣泛傳播。 麻醉湯劑是中國的獨創,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時間,服過量會出現假死現象,這也曾為壞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中曾指出:「或雲,今之貪官污吏,臟過盈溢,被人所訟,則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貪官污吏用口服麻醉劑搞假死以逃應得的懲罰,這應該是麻醉劑的又一種不正當用途,但也說明中醫麻醉劑的葯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
F. 葯是誰發明的,葯的第一個發明者是誰
神農。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6)高福發明的葯擴展閱讀:
經過長期嘗百草發明了葯草療疾,炎帝神農悟出了草木味苦的涼,辣的熱,甜的補,酸的開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為「宣葯療疾」還刻了「味嘗草木作方書」。這便是人類醫學科學的發端!
神農親驗本草葯性,是中葯的重要起源。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復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葯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葯物知識越來越豐富,並不斷得到後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中草葯學的經典之作,後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對中醫葯的發展一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並逐步發展豐富,形成了如今世界聞名的中醫葯寶庫。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神農嘗百草
G. 高福的研究領域
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 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與宿主互作及宿主免疫識別過程中相關的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分子免疫學領域:集中研究T細胞免疫中分子識別的蛋白質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細胞界面的表面蛋白質(受體與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分子病毒學領域: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尤其是細胞受體與病毒囊膜蛋白相互作用及融合抑制劑的葯物設計。 分子流行病學與分子進化:近幾年來,聯合國內其他優勢單位,對野生水禽感染禽流感、人感染2型豬鏈球菌、豬的無名高熱等傳染病進行了系統研究。
H. 人類歷史上貢獻最大的五種葯物,分別是什麼呢
在古代成年男子的壽命一般也只有40多歲,即使是這樣,在當時也稱得上長壽了,由於古代戰爭頻繁,各種流行病頻發,人的生命脆弱得如同紙一般,身體很容易因為這些內在外在的原因而崩潰,但隨著現代醫學的崛起,很多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在現代醫學的顯微鏡下,纖毫畢現,無所遁形,根本就不算什麼!其實我們現代人能擁有這樣悠然的心態,還是要感謝這幾種葯物的誕生,沒有它們,我們至今也難逃死神的魔爪。
第一種,青黴素。
I. 高福的介紹
高福(George Fu Gao),1961年11月15日出生於山西省應縣。英國牛津大學博士(DPhil (Oxon))。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1],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歐美同學會留英分會副會長。[2]2010年至今任牛津大學客座教授。2011年5月至今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3]。2013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長期從事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領域研究,特別是在病原與宿主的相互識別和相互作用方面進行了系統性和原創性工作。揭示了包括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在內的重要囊膜病毒侵入、融合和釋放機制,為新一代抗病毒葯物開發提供潛在靶標;揭示了重要病原跨宿主傳播與致病機制,尤其是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突破種間屏障的生態學與分子機制;揭示了CD8等重要免疫分子受體與配體的互作機制以及流感等重要病原細胞免疫機制。曾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基礎醫學獎等獎項[5]
J. 青黴素是誰發明的
青黴素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葯物。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 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在1928年夏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里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後當他回實驗室時,注意到 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黴菌。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的鑒定表明,上述黴菌為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點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准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澳大利亞病理學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通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實驗,弗洛里、錢恩終於用冷凍乾燥法提取了青黴素晶體。之後,弗洛里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制出了相應的培養液。弗洛里和錢恩在1940年用青黴素重新做了實驗。他們給8隻小鼠注射了致死劑量的鏈球菌,然後給其中的4隻用青黴素治療。幾個小時內,只有那4隻用青黴素治療過的小鼠還健康活著。「這真像一個奇跡!」弗洛里說道。此後一系列臨床實驗證實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療效。青黴素之所以能既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原因在於青黴素所含的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發生障礙,導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但是青黴素會使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應用前必須做皮試。在這些研究成果的推動下,美國制葯企業於1942年開始對青黴素進行大批量生產。到了1943年,制葯公司已經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葯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葯物的供應已經足夠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參戰的盟軍士兵。 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葯性也在逐漸增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葯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並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