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象棋的創始人是誰
象棋沒有創始人的。傳說中韓信創造象棋,又有說法是舜弟創造的,給他的兒子開發智力。你問的問題很不嚴謹。因為象棋是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象棋發展到今天的32個子可以判定是宋朝定型的,但之前是什麼樣的,無法考證。
② 漢代的象棋是由誰創造的
漢高祖劉邦統一大漢王朝後,有一天晚上,劉邦離開都城長安外出平叛,漢初三傑之一的淮陰侯韓信,被呂後冤害誘捕入獄。冰冷的監獄暗無天日,韓信不禁想起昔日統帥百萬大軍南征北戰的時光,他此刻自知壽命快要到頭了,就打算在獄中寫一本兵書傳給後人。不料這事被呂後知道了,呂後下了一道懿旨,說韓信身為犯臣,不能擅寫兵書。在獄中的淮陰侯韓信得知後,悲憤難忍,他不禁仰天長嘆道:「唉!這個女人太狠毒了!不但要我的命,連我死後的名聲也要除掉啊!」有個獄卒聽到韓信這句話後,便跪在韓信面前說:「小人久慕將軍的大名,還請您把用兵之法傳給小人吧!」韓信搖搖頭說:「我若不知道用兵之道,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下場。如今悔之晚矣,怎麼能再連累你遭受這種殺身之禍呢?」
獄卒再三懇求,韓信仍是不允。韓信在獄中感到十分孤獨,他就想起曾經與楚軍對壘時玩的象棋游戲,他就一個人在獄中的地上畫了「楚河漢界」,自己跟自己玩起了象棋游戲,一是回味自己曾經輝煌的征戰,二是打發消磨時間。
韓信自己跟自己玩象棋游戲時,發現游戲規則有很多漏洞,他結合打仗時真正的運籌帷幄與排兵布陣,便不斷完善游戲規則。有一天,那個獄卒又給韓信送飯時,眼裡噙滿了淚花,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轉,好像有什麼要事對韓信說,但又勉強搖頭忍住了。
韓信一看獄卒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問獄卒道:「呂後那個女人是不是馬上要對我下毒手了?」
獄卒一聽,頓時抑制不住哭出聲來。韓信大笑道:「獵人打完兔子便烹殺獵犬,射盡飛鳥就折斷良弓!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倒也沒啥可怕的。」
說罷,韓信叫獄卒坐下,從一旁取來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畫了個四四方方的框框,又在框框中央處畫了一條「界河」,「界河」中寫了「楚河漢界」4個大字。
接著,韓信又在河界兩邊各畫了36個小格,並說:「我今年剛好已經36歲,我這一生都在助漢滅楚,屢立大功,到頭來還是因為功高蓋主,卻要死在一個女人手裡。念在你平時對我百般照料,想來今生今世我也沒機會報答你了,今天我就把生平所學的兵法奇術傳給你吧!」
韓信就叫那個獄卒取來布帛和毛筆,並將布帛裁剪成36個小方塊,布置在方框內界河的兩邊。「界河」一面的16個小方塊分別寫著「帥」、「仕」、「相」、「車」、「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16個小方塊上則寫著「將」、「士」、「象」、「車」、「馬」、「炮」、「卒」等字。
韓信擺好方框後,一邊移動小方塊,一邊告訴獄卒:「這個方框就好比千軍萬馬相互廝殺的大戰場,兩面各代表一方的兵力。我的兵法之道,貴在主帥要多謀善變,奇正配合,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還要通盤籌劃……」
韓信又具體地教獄卒如何跳馬、出兵等規則。獄卒一邊點頭,一邊稱贊道:「真神奇!將軍真是個奇人啊!」
這天,韓信守著方框,認真地教習獄卒地上的兵法。獄卒也學會了韓信的排兵布陣之術。沒過多久,韓信就在未央宮前遇害了,那個獄卒便卸職逃走了,躲藏在一個深山裡,搭了一間草棚,從此開荒種地,自耕自食。
獄卒一有空閑,就專心研究韓信授給他的獨門奇術。因為布帛易爛,他就換成了扁圓形的小木頭塊兒。為了好區別,他又將木塊染成紅黑兩色。他又根據「奇」的諧音,把「奇」改叫做「棋」,臨終時還寫了一本《棋譜》,將韓信的「奇術」傳給了他的兒子。
後人認為,棋雖然可以布置陣法,但不是真的兩軍作戰,只是一種象徵,所以稱「象棋」。當然,韓信造棋說法,只是象棋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普遍認同的說法,之所以大眾普遍認同,是有許多原因的。
象棋上有「楚河漢界」,這就很能說明象棋發明的年代與淮陰侯韓信的年代相吻合。象棋上有車有馬,但車比馬厲害得多,顯然是戰車尚未完全淘汰、而騎兵剛剛開始發展的時代,這也與淮陰侯韓信所處的年代也相符。
象棋中的將帥都是躲在九宮格中不出來的,這極像韓信的指揮風格。發明象棋的人必須擁有很高的智商,也一定很懂得行軍布陣。這樣的人,在楚漢時代,最有可能的就是淮陰侯韓信。
自從劉邦斬殺白蛇後,便自稱是赤帝的兒子,也就特別喜歡紅色,連軍中的大旗都改為紅色。而項羽則喜歡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掛皆為黑色,就連騎的烏騅戰馬也都是黑色的。
自韓信死後,象棋在秦漢時期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那時候,象棋的前身叫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
③ 象棋的創造者是誰
中國象棋起源及歷史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 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格五"。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 ,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琴棋書畫"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大象戲"。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庄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佔一半以上。民間有稱為"棋師"的專業者和專制象棋子和象棋盤的手工業者。南宋還出現了洪邁的《棋經論》、葉茂卿的《象棋神機集》、 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等多種象棋著述。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 金鵬十八變》、《桔中秘》、《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 象棋譜》等。楊慎、唐寅、郎英、羅頎、袁枚等文人學者都愛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現,顯示了象棋受到社會各階層民眾喜愛的狀況。 新中國建立之後,象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象棋成為國家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比賽。1962年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下屬組織——中國象棋協會,各地相應建立了下屬協會機構。40多年來,由於群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 象棋棋藝水平提高得很快,優秀棋手不斷涌現,其中以楊官璘、胡榮華、柳大華、趙國榮、李來群、呂欽、許銀川等最為著名。
中國象棋的發展史
說到象棋,有人把它的發展分為七個時期,即孕育期、童年期、爭鳴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穩步期。
傳說其鼻祖是「博」:「藝該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追些。成梟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詞指六博始見於此。當然象棋與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種擲採行棋角勝的局戲,象棋則是一種靠智謀、技術、修養等較量的競技運動。由於六 博與後來的象戲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象棋」一詞的誕生,孕育著日後象棋的產生,故將「象棋」名詞誕生之時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經》前,這一段時間稱為象棋的孕育期。
象棋可謂一種中國的國粹,(比魯迅所說的「國粹」卻大大不同)這就決定關於它的起源的眾說紛紜,有說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有說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有說起源於戰國之時,也有說起源於北周武帝之時 ,但是都沒有走出「起源於中國古代」這個圈子。雖然也有起源於印度、埃及、希臘、波斯和阿拉伯等說法,但都沒有確切的證據,所以不可信。
象棋的發展可以分為春秋戰國與秦漢時期的象棋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象棋 ;隋唐時期的象棋 ;北宋時期的象棋 ;南宋和元代象棋的發展 ;明、清象棋的發展等。
有關象棋的傳說也不少,大致上傳播最廣的是虞舜為了教育他的弟弟發明了象棋,每日與其弟在牢中對弈,因為他弟弟的名字叫象,才稱為象棋。從這個傳說我們更堅定了象棋起源於中國的看法,英國著名的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一書中也承認象棋是中國人民的創造,是古代中國人模擬戰爭而創造的一種游戲。 關於圍棋,有林都人的詩曰:紋枰妙思加精算,論道理深趣盎然。
經緯方園天地象,黑白進退世情全。
名局百代垂青史,新秀千星綴宇環。
繼往開來奇跡創,中華絕藝更無前。
可見圍棋亦起源於中國,琴棋書畫,中國古代四大藝術,源遠流長。 琴棋書畫之棋,指的就是圍棋。
作為中國另一古典藝術,圍棋的起源也有許多傳說。
傳說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朱,兒子行為不好,堯很難過,特地製作了圍棋,「以閑其情」,按照這種說法,製造圍棋,是為了開發智慧,純潔性情的。不過,另有一說:圍棋始於戰國,是縱橫家們的創造,根據是,圍棋「有害詐爭偽之道」,這樣一來,圍棋又成了尋歡作樂,耍弄權術的工具了。 當然了,這些都只不過是傳說而已,最為可信的說法應該是圍棋在於是社會時已具雛形,縱橫交錯的棋盤圖形在那個時候已經基本形成,但那個時候的棋盤非常簡單,而今的棋盤卻已達到十九道線,從這個意義上看,圍棋不是莫個人所創,圍棋的創造者,是我國廣大的勞動群眾。 談到圍棋,難免會與戰事聯系起來,下圍棋和軍事上的運籌帷幄,調兵遣將有幾分相似。但細細想來,不僅圍棋,象棋與戰事也不無聯系,甚至於國際象棋也與戰事有所聯系。
國際象棋發祥地一般認為是印度,也有人認為是中國。但假如我們籠統地說起源於國運昌盛的亞洲文明古國,也就不會有什麼爭議了。
雖然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但由於國際象棋在西方的長期發展,由於中西方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兩者在規則、走法上具有差異,尤其是兩棋完全反映出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以及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色。
下棋可以鍛煉智力,是我國廣大人民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寄託精神,調暢情志,養心益智,是一種娛樂性、體育性、智力性俱備的文體活動。下棋因為趣味性較強,競爭性也強,需要大腦的劇烈活動。因此,可作為少兒智力遲滯、智力減退者的治療方法之一。
然而,下棋不單只是一種活動,它還是一種藝術,一種起源於中國,在中國發展最廣的藝術,是我們的國粹。
④ 下象棋的好方法
一、學習象棋首先要學會一些基礎知識,明確棋規的要求,學會記錄,這樣能為自學創造有利條件,不斷在對局中總結經驗教訓,多方面吸取古今棋譜中的精華,以免走彎路。只有嚴格地按棋規要求自己,舉子則動,落子無悔,不許回著,遵守對局時間,養成良好棋風,勝不驕,敗不餒,注意品德修養,才能為棋藝和品德兼優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象棋要從對局中如何搶先開始,每著棋都是為了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精練的著法把自己的子力走向主動地位,使對方子力處於被動地位,造成一種勇不可擋之勢,構成取勝的先決條件。在戰斗中不斷擴大優勢,各個擊破和消滅對方的子力,最後取得勝利。這種搶先的方法就是開局法,從開局到中局到殘局,都離不開「搶先」,在開局階段就是布置兵力的布陣階段。開局搶奪了先手爭取了主動,就給勝利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首先要學會各種不同的開局法。
在學習各種開局的過程中,主要是學習各種開局有哪些特點,起什麼作用。同時還要學會在開局布陣中的各種變化。總之,要學其精華,不要死記硬背套路,既要知道各種老的走法,又要不斷創新,要認真學習開局中的各種經驗及教訓,熟中才能生巧,溫故才能知新。因此必須有選擇、有重點地從基本開局學起,要學會搶先。
三、要「知彼知己」講究戰略戰術,對方擺的是什麼陣?我方擺的是什麼陣?雙方子力的動向,優勢是什麼?弱點是什麼?從形勢的分析到戰略戰術的選擇,必須有根據。避免走盲棋,始終要明確主攻的方向,從局部到整體,統觀全局。
學習象棋主要是學習鬥智的藝術。一盤棋要取得勝利,離不開科學的運用兵法,為了搶先奪勢,就要有虛有實,有時集中兵力有時聲東擊西,攻其弱點,有時布下陷阱誘敵深入,或攻其不備乘虛而人。所以在學棋的過程中要智勇雙全,把每盤棋為什麼勝、為什麼和、為什麼敗的道理找出來。從中找出哪些著法走對了,哪些著法走錯了,對影響全局的著法要進行分析研究,這樣就會抓住關鍵,找到規律,使自己能在戰略戰術的指導下行棋作戰。
四、學練結合,要先熟練一種開局,確定先手走什麼後手走什麼。邊學邊對局,使自己真正學會一種開局法及其各種變化。這是學會入門,是實踐的過程,不然千頭萬緒不能一下子都學會,只有這樣學才能少而精,在較短的時間有較大的收獲。
下棋實踐階段要找棋力相當的或比自己水平高的棋手下棋,不斷地戰勝能夠勝自己棋手的過程,就是棋藝水平提高的過程。棋藝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只有在比賽的成績上來回答。這也是檢查學習是否有成效的一面鏡子。
五、學會查找「官子」,學習並會應用各種實用殘局,還要學會在中殘局的復雜變化中審局度勢,精選著法的能力。把應該走的子排排號走哪個子最好,要反復計算再決定著法。這就是查找「官子」。在看古譜或名局欣賞過程中,都要反復驗證對照自己在查找「官子」方面的能力,同時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在走棋過程中不斷地減少或不走軟著、空著、劣著、敗著的同時,也就是增強查找「官子」能力的時候,也是不斷提高棋藝水平的過程
⑤ 中國象棋是誰創造的
象棋由六博發展而來,傳入印度,發展成為恰圖蘭卡(),恰圖蘭卡又與象棋相互融合,發展為今天的象棋、國際象棋。
南北朝時,後周武帝制「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棋名稱由此而來。
傳說古代的棋子試用象牙作的,所以稱為象棋。
象棋以象為名,而印度多象,是以傳說象棋系由印度發明而傳入中國。
黃帝大戰蚩尤,驅猛獸以為陣;象為獸之雄,是以象戰為兵戰。
其中以象棋名稱源自六博棋戲這種觀點最受認同。從古籍中,可以得知大約在戰國時代已經有象棋雛形的記載:
《楚辭·招魂》有:「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說苑》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
《史記·蘇秦列傳》在描寫齊國都城臨淄繁榮的景況時,提到『臨菑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擊築、斗雞、走狗、六博、蹋鞠者』。
即是說,在戰國時候六博棋已經在貴族之間流傳開去,並開始以象棋稱呼六博。楚辭注,「投六箸,行六棋,故為六博也。」其中「箸」是骰子,先投箸,再行棋,有運氣的成分。
以下是一些考古資料:
1973年湖北荊州紀城一號墓有戰國中期的六博棋盤出土。
1975年12月尾在湖北 雲夢縣 睡虎地發掘戰國末期古墓時更出土一套完整的六博具,其中包括一個棋盤、12 枚棋子和 6
根細管製成的博籌,和古籍所述的六博大致吻合。據考證,這個博局的年代為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據楚天金報稱,中國象棋國家一級裁判員王前民在 2006
年 3-4 月推斷出六博棋的游戲規則。)
至於發源地,根據中國象棋網中的文章,目前以中國和印度比較可信,尤其是較偏向於中國。
(TODO: 秦漢、隋唐時代的象棋?)
近代象棋的形式大致上在北宋末年開始定型,有 32 枚棋子,棋盤中有河界,將帥待在九宮之中。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為一種職業
⑥ 如何下象棋
學習象棋的方法主要有四點:就是 知、會、理解、創造。
�6�4知
所謂的知,並不只是學會要怎麼樣移動棋子,知道要什麼叫做【馬卒勝雙仕】之類的棋步,而是應該以掌握基本知識為主,再由淺到深的開始學習如何捉子,保子;而在熟悉了捉子跟保子的技巧之後,再進入做殺跟解殺的層面,一步一部有層次的學起,直到可以融會貫通。同時使用多種兵種進攻,因為象棋是活的,所以在每一步下著之前,都要用很清晰的態度去觀察整個棋局,而有層次的學習整體的進攻跟防 守,對於預期對手心理也有很大的幫助。
�6�4會
所謂的會就是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每一步棋或每一棋局上,來收到實際的成效。例如在棋局中,當我方剩下一將一車,而對方有兩相一仕一帥時,要怎麼要利用己方的棋子攻勢,先捉死一仕,在順勢破其雙相,最後再以車殺孤帥的棋步,巧妙地擊敗對方。這樣在實際操作的時候, 這一個棋步就算是真正的變成自己的基本知識之一,而在《會》 項目的最高峰便是純熟,而為了使自己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充分且頻繁的練習是不可以缺少的,即使背了再多的棋譜,而連一次真正對對手下棋的經驗也沒有,即使你有再好的記憶力來背所有的棋譜,只要對方一個變化,就會讓你不知所措.這種只會看棋譜下棋的人,充其量也只是個會看棋譜的人罷了,因為他們根本不懂這些棋步的意義,又怎麼能要求他們把這些知識轉呈自 己的一份力量,再進而用這個技巧去取勝呢?
�6�4理解
理解再象棋中是很重要的,是能夠掌握關鍵,察覺變化的一種活動. 而要能夠掌握關鍵並且察覺變化的能力就建立在前兩項的〈知〉與〈會〉上面..下棋是一種偏重腦力思考的活動,必須要理解整個棋步是如何運作的,才能夠在接下來的布局當中,巧妙的引對手入陷阱,或是破除對手的布局.與其說一個善於下棋的人,他了解棋藝知識的多寡,倒不如說是他計算每一步棋路的思考多少;與其說他善於攻守,倒不如說他善於理解整個棋局的變化.善於思考和推測對手下一步的人,往往在棋局上面會有較好的表現.當然專注力是很重要的,能夠把全副精神都放在一個棋子上面,仔仔細細的去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走,然後對方會怎麼應對,而這一步所下的棋,對之後的整個布局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理解越深的人,專注力就越強,對棋局的考慮也深,再對奕的時候也就能夠掌握住關鍵點.
�6�4創造
這一點在象棋的世界裡尤其重要,很多人已經掌握了[知][會][理解]三個大項目,跟別人在下棋的時候也都可以掌握到關鍵的地方來攻擊或反擊,但是也只限於在棋譜或是他所見過的棋步之上,也就是在處理棋步的問題的時候,也只是搜尋腦裡面的棋步,看看有沒有是恰巧可以使用的,再加以代入罷了,只是不斷的重復模仿跟抄襲,這樣的棋局也只能稱是"影子棋局".要創造,則必須要自己獨立鑽研。
以下是一些對於學象棋的建議
1.技術演練:
自學象棋的基本方法就是象棋的技術演練,例如用少數的棋子,用自己思考呢模式來想,排成一個殘局來演練,也不需要翻看棋譜或是請教他人,再第一次的練習當中先想想看這種棋路應該要怎麼樣去走,多多嘗試之後,找出最快跟最直接的破解方法,在對照棋譜看看有什麼出入.思考自己的想法跟棋譜的差異在哪理,在了解之後再繼續排下一個局面來演練。
2.殘局解析:
練習解析殘局,應該從棋譜中的簡易和,殺殘局開始,然後再進去其他較深的殘局,因為這是近一步的演練,所以想要直接就進入高階的殘局是不可球的,一步一步的慢慢進階,並且在學習解析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思考的盲點,深入了解,一有錯誤就馬上思考,有出入就檢查。
3.對局:
這是學棋的主要實踐,沒有這一步,所有的技巧跟練習就都沒有應用的機會,也不能練好棋.實戰跟練習的時候是不相同的,因為除了對局時候的緊張趕, 對手的下一步棋會怎麼出也不容易預測到,再自己的棋跟對方的棋之中,都要仔細的思考這些棋步對以後的影響。
4.復局(復盤):
再對局完畢之後,再重新排一次棋,把剛剛所走過的棋步重新再演練一次,在藉由一個旁觀者的眼光來看當時的棋步,是過於急躁,還是思慮不周,並藉由檢討這個部分來達到反省的目的.有的是跟對手一起復局,有的則是自己復局,並且詳細的紀錄自己的心得跟著法,一起記載,以作為這一盤棋之總結
5.觀摩:
觀察別人的對局實戰其實重點並不在於誰勝誰負,而是觀察每一個回合跟回合之間雙方的走動跟著法.看看其變化和得失.在觀摩之後再自行復局,加上自己當時的想法,看看是不是有更好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6.打譜:
就是參考棋譜,從淺入深,從少的部分開始掌握重點,沒有把握好的部份就不能停止,直到真正的了解了每一段每一段的內容,在慢慢的進到下一個階段.重點在於看作者對於棋局的研判跟見解,把重要的想法紀錄下來,並激發你的靈感去發揮新的棋步。
⑦ 如何下象棋 該棋例總則
1、現代象棋的情況 1956年,國家體委把象棋列為正式體育項目,並設立了專門辦事機構。六年後的1962年,中國象棋協會宣布成立後,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和等級制度,為象棋的廣泛普及與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2、認識棋盤、棋子 ①棋盤 ·直線 棋盤上較長的平行排列的邊稱為直線,共有9條,其中7條被河界隔斷。用紅色棋子一方的直線從右往左依次用中文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表示;用黑色棋於一方的直線在紅方對面也從右往左依次用阿拉伯數字1、2、3、4、5石、7、8、9表示。 ·橫線 棋盤上較短的平行排列的邊稱為橫線。橫線共有10條,用紅色棋子一方的橫線從紅方底線算起,從下往上依次用中文數字一至十表示;用黑色棋於一方的橫線則從黑方底線開始,依次用阿拉伯數字l-10表示。 ·交叉點 直線與橫線相交的地方稱為「交叉點」。整個棋盤共有90個交叉點,棋子就擺放和活動在這些交叉點上。 ·河界 棋盤中央沒有畫直線的地方稱為「河界」。它代表棄戰雙方的分界線,確定了各自的地域。 ·九宮 棋盤兩端各畫有斜交叉線的地方稱為「九宮」。將則只能在各自「九宮」的9個交叉點上活動。 ②棋子 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分為紅、黑兩種顏色,每種顏色16個棋子,分為7個兵種。 紅子:帥1個,車、馬、炮、相、士各2個,兵5個。 黑子:將1個,車、馬、炮、象、士各2個,卒5個。 3、象棋的基本技術 ①走棋和吃子 ·走棋 對局時,由執紅棋一方先行,以後雙方輪流各走一著,直到分出勝負或走成和局為止。走棋一方將棋子從棋盤一個交叉點挪到另一個空著的交叉點上,或吃掉對方某一交叉點上的棋子後佔領那個交叉點,都算走了一步棋,雙方各走一步棋為一個回合。 各種棋子的走法如下: 將(帥):只許在「九宮」內活動,每步棋前進、後退、橫走均可,但不許走出「九宮」,一次只能走一格。 士:只許沿著「九宮」內斜線活動,每步只能走一格,進退均可。 象(相):不許越河界,每一步棋可以沿著對角線斜走兩格(俗稱相走「田」字),進退均可。若「田」字中心有其他棋子時,則不能跳過(俗稱「塞象眼」)。 車:可以沿著所有直線或橫線隨意行走,進退均可,但不可越過其他棋子跳著走。 馬:只能沿著「日」字形的對角線走(俗稱馬走「日」字),可退可進。但在馬行走的方向上,與馬緊鄰的交叉點有其他棋子時,馬就不能跳過去(俗稱「蹩馬腿」)。 炮:在不吃子時,每一步棋的走法與車完全相同。 卒(兵):在沒過河界時,每步棋只能沿直線向前走一格,過了河界,則可以左右走一格。兵(卒)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後退。 象棋子法: 將行一步九宮內,士止一尖不離宮。 象雖二尖有四路,馬行一直一尖沖。 炮須隔子打一子,車橫直撞任東西。 卒子若行惟一步,過河進吉退為凶。 介紹各子的價值與運用原則 ⒈車的價值及運用原則: 戰鬥力最強大的棋子,是作戰主力的第一位。車的價值最大,用分值來算是9分。開局階段應盡量出車,「三步不出車,必定要輸棋 」 A、注意車的迅速出動 B、車忌低頭 C、車不落險地 D、 車要通頭 ⒉ 馬的價值及運用原則: 曲線型的活動,具有面的控制力,屬於中距離的作戰兵種。分值為4分。 A、注意馬路的靈活 B、馬忌戌邊 C、注意與其它子力的配合 D、防止對方渡河兵的威脅 ⒊炮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是遠距離作戰兵種,機動性和突擊性較強,開局時炮顯的比馬靈活。分值為4.5分。炮應遠懾,不可虛發,殘局炮歸家。 A、不宜輕發 。 B、不宜輕易以炮換馬 C、注意炮與其它子力的聯合作戰 D、缺象怕炮與有炮需留他家士 ⒋兵卒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中兵尤為重要,是中路的屏障,三、七兵對活馬起重要作用,記住兵能制馬的棋諺。 A、注意保護兵卒 B、利用兵卒做先鋒 C、老卒無功 ⒌士象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保衛將帥的防禦性兵種,在一定情況下起助攻的作用。「撐起仰角士,不怕馬來攻」,象盡量往中間連環,陣容工整。 A、缺士怕車、馬 B、確象怕炮 C、注意象的聯絡 D、助攻的作用 ⒍將帥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是全局的中心,勝負的標志。沒有實戰能力,在全局中應以「靜」為原則 A 、將帥宜少動 B 、助攻的作用 ·吃子 吃子除炮以外,其餘棋子吃法與走法完全相同,也就是說當棋子可以走到的位置上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運用棋子走法把它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而炮吃子與它的走法不同,它必須沿著所在直線或橫線隔一個棋子(不論哪一方)跳吃(俗稱「隔山打炮」)。另外,將(帥壞可在同一直線上面對,主動將將(帥)與對方的帥(將)面對意味著送吃。 ②將軍、應將、將死、困斃 一方棋子攻對方的將(帥)並在下一著將其吃掉,稱為「將軍」。被「將軍」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必須進行防護,如果無法「應將』則被「將死」。輪到走棋一方,將(帥)雖未被「將軍」,但被禁止在一個位置上無路可走,同時己方其他子也不能走動,稱為「困斃」。 ③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一方提議作和,對方表示同意; 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達到三次,符合「不變作和」的規定; 符合自然限著的規定,即在六十回合中,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4、簡單棋規(一) 1、長將 凡走子直接攻擊對方帥(將)者,稱為「照將」,簡稱「將」。一方不停的「將軍」稱為長將。 2、長殺 凡走子企圖在下一著照將或連續照將,將死對方者,稱為「殺著」,簡稱「殺」。一方不停地威脅對反方將(帥),准備下一步棋把對方將死,這種走法稱為「長殺」也稱「長要殺」。 3、長捉 凡走子後能夠造成在下一著(包括從下一著開始運用連續照將或連續交換的手段)吃掉對方某個無根子,稱為「捉」。一方不停地捉吃對方沒有保護的棋子稱為「長捉」。 5、象棋術語 【中線】 棋盤中第五條直線。是有關將、帥安危的生命線,亦為雙方必爭的戰略要點。對局時,須力爭控制該線,使之不被對方棋子侵入或牽制。 【肋道】 也稱「兩肋線」,名詞。棋盤中的第四、第六條直線。因在中線將位左右,形似人體的兩肋,故名。均為對局雙方攻守的要道線,控制肋道,應以對方上士的動向為進攻目標。 【兵線】 也稱「卒林」。名詞。棋盤中靠近河界線的第一條橫線, 供雙方置兵、卒。兵、卒有鞏固陣地、絆馬阻子的作用,已方棋子如能占據對方的兵線,就能予對方以壓力和威脅。 【對局評注】 在報刊或棋譜上,對比賽中一些著名棋手的實戰對局,用復盤形式加以評述,分析雙方戰略戰術中的優劣得失,與各種攻防著法的變化,以供愛好者欣賞、借鑒、參考,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和技巧。 【復盤】 也稱「復局」。術語。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著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一般用以自學,或請高手給予指導分析。如按照棋排演,類如復盤,稱「打譜」或「研閱棋譜」。 【著】 術語。對局中輪到走棋的一方,把某個棋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即為走了一著。 【回合】 術語。對局中,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強子】 術語。指車、馬、炮等戰鬥力較強的各類子。兵、卒須視形勢而定,一般以過河界的為強,在自界的為弱。 【窩心馬】 也稱「塞心馬」、「入宮馬」。指馬走入己方的九宮花心,此著走後受到對方子力的牽制,影響帥(將)和雙士的活動,易受車、兵殺士、卧槽馬、掛角馬和中炮的威脅,常有被將死的危險,故素有「馬入窩心,老將發昏」和「馬入宮多遭凶」之說。 【官著】 從廣義上講,雙方按棋局的必然發展正常應對的著法稱為「官著」,也稱「正著」。 【先手】 術語。有二義:1、也稱「先走」。開局時的先走者。2、也稱「得先」。棋局形勢中的主 動者。 【後手】 術語。有二義:1、開局時後者。2、也稱「失先」、「落後」。棋局形勢中的被動者。 【均勢】 也稱「並先」。術語。指對局中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
⑧ 下象棋的秘訣
象棋的八字真金在於「愈挫愈勇,無欲則剛」;這也是象棋培養我們的一種性格。 象棋是知識的競爭,棋識多者必然戰勝棋識少者,故曰:象棋似布陣,點子如點兵,河界三分闊,智謀萬丈深。 再給你一點象棋的口訣: 開局要變通,立意在棋先; 偏師勿自雄,最忌重一邊; 閑進馬前卒,無閑車出先; 敵方陣未列,急擊勿謙寬; 審著須徹底,誤著致全殲; 無故勿進將,至理存乎間; 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 勝中須防敗,守勢要兼全; 攻勢急中變,良策要通全; 戀子難求生,棄子要爭先; 僻子勿亂吃,一陷難回援; 對峙靜觀變,冒進非萬全; 馬炮貴聯合,孤軍莫爭先。象棋戰術的概念 第一節 什麼是戰術 戰術,戰役,戰略,都是軍事用語。兩軍作戰在軍事上指導全局的計劃和策略稱為戰略。為達到戰略計劃的實施和實現,按照統一的作戰計劃,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進行的一系列的戰斗均可以稱為戰役。在總的戰略指導下,在每個戰役中進行的戰斗的原則和方法就叫做戰術。戰術是根據敵我雙方在戰斗中的集體情況和客觀條件進行的,軍事指揮者是通過各種戰術實現戰役的勝利從而達到戰略的要求。 下棋,是具有軍事戰斗意義的一種文體活動。象棋比賽也是形象戰斗,與打仗一樣具有多重的戰術。每下一盤棋,也要求棋手具有運籌帷幄,統籌全局的才能。善弈者要克敵制勝,亦需胸中裝有雄兵百萬和指揮全局的戰略計劃。為實現戰略計劃必須通過戰術達到戰略要求。一般地說,實戰對局中很難分出戰役,但在象棋開中殘局三階段特別是中局階段,也可以根據敵我雙方子力部署及其態勢劃分出來的。不過,劃分戰役並不是主要,一盤棋的勝利,更多的是通過各種戰術手段來實現戰略要求的。為了幫助初學者更好的掌握和學習各種戰術,現就什麼是戰術?他有哪些特點?怎麼分類等做一些必要的說明。 實戰中,雙方布成陣勢以後,即在中局進行較量:先手方使用各種戰術力求伺機擴大優勢,後手方則使用各種戰術爭取達到並先和反先。這是個普通知識,但是較難駕馭。由於中局千變萬化,局勢錯綜復雜,資歷接觸頻繁,使對局的高潮部分,戰斗激烈。雙方在攻殺防守中,很多關節都需通過分析形勢,透過現象認清本質,相機運用不同戰術。這些戰術大致可分為三大體系,分述如下: 一 ,運子取勢。實際上,棋戰一開始,每步棋也就是在運子。由於下棋的目的在於擒王取勝,因此每一步棋也就是圍繞這一目的而展開。取勢,易於掌握主動,如何取勢則要事先制訂的戰略進行,或側翼沉底,或中線突破,或穩己而後攻敵,或以實力決勝負等等。無不根據對手和本人情況而定,因此運子取勢可說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戰術體系。如中路突破,既要集結中線,用當頭炮盤頭馬強渡中兵威脅對方中路,隨時可以進馬四六線破象攻殺,進三七路盤頂脅角,繼而再進二八路窺視卧槽,又要根據對方上士情況,出車搶占兩肋,控制對方將門,先發制人。這種運子戰術須要在一定的戰略思想指導下通盤考慮,縝密策劃,並根據臨陣的具體局面,通過一系列的運子過程,以達到取勢爭先的目的。如果沒有好的形勢,很多攻殺戰術就無所依託,很難實施。 二 ,棄子強攻。如棄兵,棄馬,棄車,棄炮以達到爭先,取勢,攻殺,解圍,入局的目的,這是在開中局階段常常運用的戰術手段。它對一盤棋的勝負往往起關鍵作用。這類戰術的指導思想,多在通盤考慮之下,舍子攻帥,棄小就大,犧牲局部利益爭得全局勝利。棄子戰術具有深謀遠見,灑脫靈活,主動精警的風格。多為攻殺型棋手所樂用。如開局階段棋界共知的"順炮橫車攻直車棄馬十三著",就是棄馬攻殺入局的典型戰術。它棄馬誘敵,在對方進炮打馬之後,立即伸炮對方的炮台,攻擊對方守護中卒之馬,繼而,轟中卒,脅九宮,橫車占肋威脅敵將,進而迫其訂城下之盟。這一整套的戰術動作,互相配合,緊密聯系,共同實現戰略要求,最終達到克敵制勝。 至於中局階段的棄馬,棄車,棄炮的戰術,則更是不勝枚舉了,下面將分章節,結合實例進行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具體可以看山東象棋網的中局戰術欄目。) 三,對子爭衡。爭衡,包括通過兌子謀求優勢,爭取先手或簡化局勢,緩和危機,甚至敗中求勝。兌子戰術,也和運子,棄子兩大類戰術一樣,是中局攻殺戰守中最常見最普通最基本的戰術之一。常見的有兌子爭先兌子取勢兌子入局和兌子緩和局勢等等。兌子還可分為直接兌子,間接兌子,不等價兌子和計運算元力價值。通過這些戰術兌子,達到爭先,取勢入局的戰略要求。至於直接,間接和子力輕重兌子戰術運用的實例將分門別地作詳盡的專門闡述,以供讀者研討。(具體可以看山東象棋網的中局戰術欄目。) 謀子。也是戰術的一種。它雖不象運子,棄子,兌子那樣廣泛,也未形成較大體系。但掌握了謀子戰術,就會通過子力移位,拴鏈牽制,脅迫進逼,兌子等手段"得子",從而增強自己的實力,消弱對方的實力,形成多子獲勝或攻殺入局的目的。 在上述的幾大類戰術體系中,還可以組合成某些具體的戰役。如:中路突破,側翼出擊,鐵臂合圍(鉗形攻勢),抄襲後路(底線進攻),聲東擊西,攻佔要點,誘敵深入,先發制人,後發制人,冷著奇襲等。 第二節 學習掌握戰術的重要性 棋戰變化萬千。小小棋枰上,經過對弈雙方的共同勞動,可以創造出形態各異的樂普。象弈藝術之所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喜愛,其魅力也許就在這無窮盡的"變""幻"上。當然這種"變"也不是無章可循,無規可依的。我們學習象棋理論,研究象棋戰術,正是試圖從散亂的很難有重復的棋局中,找出其運子和子力相互配合的規律。可以說,它是藝術,也是科學。它同軍事,心裡學,哲學一樣既相通也相別。 每局棋的結果只有勝,負,和三種。一般說來,下棋的人總想取勝,即使純粹為了消遣。但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常常是事與願違。 例如:比賽中如果和即可獲得優秀名次甚至冠軍,那麼棋手的戰略往往是先立於不敗之地,採取緊守,兌子消減雙方戰鬥力等手段。而對於那種非勝不可以達到競賽目的(雖然這是競賽中需要盡力避免的心理狀況)的棋手來說,哪怕對手棋藝高超,也只有破釜沉舟強攻硬取這一戰略決策了。 戰術,從根本上說就是為達到既定戰略目的服務的。但這並非一廂情願的事。要達到自己的願望還得靠自己的實力,特別是基本戰術手段運用得是否得當,高明。徒手相搏,力強者勝。 棋戰結果常常要到殘局才能見分曉。然而形成勝,負,和趨向的殘局卻是由基本戰術技巧所決定的。如果不熟悉中局運子的種種戰術那就很難按自己的意圖進入殘局。正如古譜《橘中秘》中有名的"棄馬十三著"。就是只用十三個回合便結束了戰斗。 對於能在某一戰略指導下,將各種基本戰術運用得恰到好處的高手,他們在或長或短的中局過程中就能根據形勢,選擇不同的戰術或戰術組合,以造成於己有利的形勢進入殘局,並由此決定一局棋的結果。 所以,掌握各種各樣的戰術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請採納。
⑨ 中國象棋誰發明的
現今通行的象棋,相傳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圓木或牙、骨為棋子三十版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權弈,紅方以帥統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
象棋的棋子設置受到古代兩軍作戰形式的影響,周朝時軍隊的基本編制「伍」是由5名步兵組成的,作戰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種為一組配合使用。這就是棋陣雙方各有5個小卒的緣由。
象棋,亦作「象碁」、中國象棋(英文名Chinese chess),中國傳統棋類益智游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已有記載。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是中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此外,高材質的象棋也具有收藏價值,如:高檔木材、玉石等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為象棋譜寫了詩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種文化色彩。
2006年5月20日,象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⑩ 中國象棋的發明者是誰
1、中國象棋的起源說法很多。有人認為,戰國時期宋玉所作的《招魂》里講到了象棋。如從那時算起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但也有人說,象棋是公元前2000年帝舜創造的。他有個名叫象的弟弟,品德不好,無所事事,舜特作棋加以教育,故稱象棋。若果真這樣的話,象棋的歷史就更加悠久,約有4000多年了。
2、比較可信的說法是,中國象棋又被稱為「象戲」、「桔中戲」,系由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戰國末期,盛行一種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變革,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葯發明增加了炮以外,還增加了士、象。宋代《士林廣記》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它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最早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這些記載足可以推翻國外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的說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將」改為「帥」,這時的象棋便和現今我們常玩的中國象棋一樣了。
3、還有一段與中國象棋的發明有關的歷史公案: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的滎(xing)陽(屬鄭州)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