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造美的紋理這四個字怎麼變成藝術字
這幾個字給人留下非常具有個性和特色的感受,想要把它變成藝術字,必須要通過藝術簡化之後的書寫形式才會更好。
B. 肌理的繪畫
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是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任何物體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紋理變化,這種特定的紋理變化所呈現出的神奇的視覺感受,正是繪畫藝術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繪畫藝術中的審美價值不可低估,它有著其它表現手法難以實現的美學特質。
水彩畫不僅有絢麗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調、豐富的表現形式,而且還有最使畫者心醉神迷的那種難以名狀、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藝術效果。這種水與彩的交融所產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藉助作者主觀與客觀、有意與無意的創作活動而呈現出來的,這種物體表象特徵所呈現出的特殊視覺語言,就是水彩畫有別於其它畫種而特有的語言魅力,即水彩畫的肌理美。
下面結合教學與創作的實踐,分別從幾個方面論述水彩畫的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態,世間有萬物之貌,這是構成視覺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藝術表現、藝術創作的源泉,就水彩風景而言,同樣如此。天空的絢麗多彩、大海的浩瀚波瀾、山寨的老牆木屋、晨煙的依稀夢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陽光的嫵媚燦爛、雨霧的朦朦朧朧、枯樹的斑駁滄桑、幼苗的生機盎然,無不呈現出奇妙無限、變幻無窮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體表面都有一層「肌膚」,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組織結構,或平滑光潔,或粗糙斑駁,或輕軟疏鬆,或厚重堅硬。這種種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變化,使之形成一種客觀的自然形態,即肌理,從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肌理並不都是美的,只有當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光線之下才能呈現出某種美感。畫家正是從這里汲取了藝術的靈感,把這種自然肌理感覺恰當地運用到視覺語言表現中去,創造出人為的藝術肌理之美。如美國畫家懷斯在《冬日的磨坊》、《蘋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現了斑駁的油漆、千瘡百孔的斷壁殘垣、粗糙的柵欄等,在生活中這些物象也許並沒有什麼美感可言,然而當它們經過畫家藝術化的加工處理後,便以藝術美的嶄新面貌呈現出來,從而表達出特定的審美因素和審美意味。水彩畫不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與內容,都不是對生活的簡單再現,更不是純客觀的摹仿,它是畫家在生活體驗基礎上的一種升華和表達。
羅丹曾說:「藝術家所見的自然,不同於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為藝術家描繪的對象,便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這個意義就是借景抒懷、寓情於景,使自我的審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發的物體依託。在這種特定的情景中,人與物、情與景融為一體。自然的肌理一旦溶入畫家的情感,便激發起畫家創造的激情,使之成為畫家「借題發揮」的對象,它們被畫家利用各種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方法創造出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無窮變幻的藝術肌理來,從而成為一種新的視覺語言。對水彩畫來講,獨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獨厚的肌理創造本領,這是其它畫種不可比擬的。當然,這種以各種手段製作出來的藝術肌理是經過畫家主觀化了的紋理,即使是隨意潑灑的水跡,也同樣會留下畫家對物象的主觀感受,這就使得藝術肌理在某種意義上更具審美的意蘊。
藝術肌理在藝術實踐中的運用,不但能豐富藝術的表現力,而且還能增加畫面的生動性、趣味性。當面對雄渾磅礴的太行山,那層層的山岩、斧劈狀的石痕,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內在的感人力量。當身處煙花三月的江南水鄉古鎮,在淡淡的晨霧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濛秀美、細雨無聲,給人以輕靈雋永、意猶未盡的朦朧美。這不僅僅是大自然與物象的外表之美,在這些外表與可視的肌理背後還蘊藏著更為深層的意境之美。種種自然肌理無不關聯著人們的心理想像,將各種自然肌理紋樣作為視覺信息轉化成繪畫語言便產生出藝術肌理,使之傳情達意,這無疑將會豐富和拓展水彩藝術的表現力度,使水彩畫的表現與心理效應之間達到高度的吻合。
肌理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基本語言形式,同色彩、線條一樣具有造型和表達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寫實的水彩畫表現中,肌理可以再現物體表面豐富多變的特徵,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傳統寫實風格的水彩畫中運用非常廣泛。像威廉、透納、薩金特這樣的寫實主義水彩畫大師,不但能嫻熟地駕御水彩畫的工具性能,還能在水彩畫的創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縛,大膽探索與拓展特殊技法與肌理效果在水彩繪制中的運用。英國水彩畫家亨特在巨幅水彩《十一月風光》中第一次運用潑灑的特殊技法,使畫面上的水與色相互作用,從而在偶然中尋找機遇,巧妙地利用顏料自由生發的圖形進行繪制創作。這是對傳統水彩畫的延伸與變革,手繪的痕跡被部分的肌理取代,從而使水彩畫創作中的情感釋放找到了一種新的載體形式。美國水彩大師安德魯·懷斯、瑞典畫家佐倫等人的水彩作品是傳統與現代觀念的完美結合,他們把油畫、版畫的一些技法優勢,通曉吸納,為我所用,在保持水彩透明、純真基點上,採用潤色噴染法、油水分離法、刀刮法、拓印法,這些特技所產生的肌理效果,既豐富了水彩畫內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我國著名水彩畫家王肇民對具象寫實風格潛心追求、深度挖掘,他的多幅作品如《靜物系列》、《木棉花》等,是當代中國寫實風格的水彩作品中最具肌理之美的典範之作,特別是他創造的在水彩紙上做肌理底子的畫法使水彩畫堅實雄厚、深沉博大。在用筆用色上,他吸收了我國畫像石、畫像磚及石窟壁畫的厚實感,既有功力,又有哲理,表現了純朴、酣暢、厚重的肌理之美。
肌理不僅可以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同時,也使畫面呈現多樣的視覺效果,不同的肌理對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意蘊。如水彩特技中的灑鹽法,它利用鹽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畫面濕時撒上鹽粒,鹽粒滲化將顏色擠開,形成了一顆顆類似雪花狀的小白點,恰似百花競放又似雪花飛舞。又如在花卉靜物的寫生中,隨意在背景上滴下幾顆水滴,畫面立刻就會打破遠景上的平板狀態,生動起來,與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同樣,顏料滲溢出的肌理與樹枝的生長形態具有某種同構關系,運用自然滲化的方法表現密密麻麻的樹枝,更增添了畫面的自然天趣。 水彩畫中的所謂「抽象寫意」與「具象寫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畫面上達到互補與和諧。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脈絡,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維的樞紐。抽象與寫意的肌理在水彩畫的表現中有著其它畫種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水的品格是清澈、明凈、流動,色彩的特性是變幻、神妙、詭奇。水與彩的交融,構成了一個晶瑩亮麗的世界、一個水色淋漓的世界、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水色在流動、撞擊、融合、分解的過程中產生了種種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盡管很難看出與生活實際相符的具體形象,但是卻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相關的視覺聯想,似乎看到了生物進化的萌動、天體運動的軌跡,似乎是細胞、海藻、星雲、波光、森林、花朵在混沌狀態中的忽隱忽現。這種特殊的視覺肌理之美,更強調於精神世界的視覺形象化,在象徵與聯想中尋找一種潛意識的東西,從而達到「大象無形」、「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著名美籍華裔水彩畫家程及以中國寫意山水畫的意象表現為基礎,創造性地探索出獨具東方藝術風格的抽象水彩畫表現方法,他的代表作品《秋色》、《白蓮》、《大象無形》等在肌理表現上融潑灑、沖積、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為一體,從而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
總之,水彩畫在肌理表現的手法上是非常寬泛的,它既可「意在筆先」,又可「意在筆後」,從而形成水彩畫表現的「千言萬語」。從自然肌理之美中尋找藝術肌理之美,這是水彩畫真正的特點和優勢。它既能藉助肌理把物象表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畫面表現得朦朧飄渺;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產生真實與靈動。從藝術語言審美的探求中挖掘水彩畫肌理表現的內在潛力,將會不斷賦予水彩藝術新的內涵,開拓新的語境,形成新的風格。
C. 怎麼使用對稱性和圖案來創建酷炫的照片
圖案和對稱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但如何將對稱性和圖案融入攝影中卻並不容易,了解對稱性和圖案的概念以及如何將它們結合以創建令人驚嘆的照片非常重要。本文將討論如何通過使用對稱性和圖案來創建引人注目的構圖的方法。
一、攝影中的對稱
攝影中的對稱是指圖像的兩側具有相同的視覺重量,這種圖像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人們自然會被對稱的比例和反映和諧的視覺效果所吸引。因此,如果使用對稱拍攝,一張帶有小主題(例如水果)的簡單照片可以變成高質量照片。
總結
對稱和圖案使你能夠為照片添加模式清晰度、活力和深度,不一定需要一直追求這些概念,但應該至少嘗試一次。在你的照片中加入對稱和圖案可以幫助你提高你的攝影技巧,但關鍵是要不斷練習。
D. 石頭上的花紋是怎麼形成的
石頭上形成各種紋理與石頭自身的物質組成和後天的外力侵蝕風化有關。品質好的又叫觀賞石。
一、天然賞石
天然觀賞石又被人們稱為自然觀賞石,是指天然石頭在自然界中被原生態的開發、開采出來,保持了石頭本身的自然形態,不做任何人工加工的純天然觀賞石。是一種視覺美的發現,品鑒的形為藝術。人們所欣賞的是自然之力,對石頭本身的神奇造化。天然觀賞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天然「藝術品」,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是凝固的哲理,是無法重復的大自然的傑作。天然觀賞石的作者是宇宙、是地球、是火山、是大海、是冰川、是風、是雨、是雷、是電、是歲月、是整個自然界。它記載了地球的歷史,蘊藏著無數人類共同的寶藏,等去發現它、認識它、開啟它、欣賞它、利用它、開發它。大自然造就「石頭」並沒有什麼特有的目的,但卻給人以啟迪。
二、石藝賞石
石藝類觀賞石,是指以天然石頭為基材,經人工設計、加工製作的石制裝飾、裝置,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的觀賞石。顧名思義是先有石後有藝。石藝觀賞石是一種人文藝術,物質文化的藝術,創造美、發掘美、展示美的藝術。創造者(作者)藉助天然石頭為載體,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在石藝作品中抒發情感、詮釋美、記錄美、製造美,賦予了石頭「生命與內涵」,石頭被人格化、人文化。石藝作品直接寄託反映著作者的創作意圖、審美情趣、審美觀念、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石藝觀賞石根據其用途種類分為:石器、裝飾石材、石雕石刻、珠寶首飾、玉器、文房石等。
三、水晶賞石
水晶觀賞石指天然形成的,具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水晶礦物和稍加打磨的包裹體水晶。因形象逼真,賦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得愛石朋友的喜愛。水晶觀賞石分三類:①晶族類:天然水晶在最初形成的時候的形狀,無需任何加工修飾就具有觀賞性;②晶洞類:水晶洞包括紫晶洞和聚寶盆兩大類,一般內部含有石英晶體或玉髓沉積;③包裹體類:天然水晶自然形成後晶體內包含的物質,這些物質必須是包裹在水晶晶體內,外表經過人工拋光,展現出晶體內部包含的礦物與某種畫面相似,自然風光、人物、動物等等。
水晶觀賞石,指天然形成的、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水晶礦物和稍加打磨的包裹體水晶。
特點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水晶觀賞石種類豐富的包裹體、變幻莫測的藝術造型、內涵豐富的意境。
1、天然性
天然性是水晶觀賞石的基本特性。通常整體造型水晶礦物不飾雕琢就具備很高的觀賞價值,但是包裹體水晶觀賞石經常需要適當打磨拋光,這樣更方便觀賞水晶內部的包裹體。
2、奇特性
水晶觀賞石在形態、質地、內部特徵等方面往往十分奇異。大自然有無限風光,都可以在包裹體水晶中找到縮影。
3、稀有性
天然水晶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開發的深入,天然水晶存量已越來越少,為了可持續發展,東海縣政府早就制定了保護本地資源,鼓勵開發海外水晶資源的政策,但是,海外資源也越來越少,很多國家都提高了開采和出口天然水晶的門檻,進入東海市場的外國水晶價格連年暴漲,其中觀賞水晶比普通水晶漲價更快。
4、耐久性
水晶的化學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硅,水晶的化學穩定性相當好;水晶的硬度很大,其摩氏(莫斯)硬度為7。這些決定了水晶不會腐爛變質,具有耐久性,容易保存,非常適合收藏。
E. 什麼是創造的肌理
就是一般生活中不常見的
通過人為或特殊處理
產生的紋理效果
F. 什麼是肌理畫
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創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
物體表面都有一層「肌膚」,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組織結構,或平滑光潔,或粗糙斑駁,或輕軟疏鬆,或厚重堅硬。這種種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變化,使之形成一種客觀的自然形態,即肌理,從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
肌理並不都是美的,只有當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光線之下才能呈現出某種美感。藝術肌理在藝術實踐中的運用,不但能豐富藝術的表現力,而且還能增加畫面的生動性、趣味性。
(6)創造美的紋理擴展閱讀
肌理的分類
肌理分為自然肌理和創造肌理兩大類。
1、自然肌理
自然形成的現實紋理,如:木、石等沒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
2、創造肌理
創造肌理石由人工造就的現實紋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經過加工改造,與原來觸覺不一樣的一種肌理形式。通過雕刻、壓揉等工藝,再進行排列組合而形成。
G. 美術的形式法則包括哪些
先說概念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人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使人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
從美術作品來談
其一,中國畫的形象之美。
無論工筆畫或寫意畫,必須以一定的形象為基礎,但是,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表現任何物象,形似僅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為人畫像,稱作「傳神」,齊白石筆下的青蛙、蝦、小雞等小動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動活潑,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潘天壽作品中元氣淋淳的潑墨荷葉,用大面積墨汁揮潑而成,酣暢而凝重、效果整體而又有小的變化,給人以雄潤、沉重、穩定的感覺。
其二,中國畫的筆墨之美。
中國畫充分運用毛筆的性能,駕駛墨與色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表現不同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這種綜合性的技巧在中國畫中統稱為筆墨。筆墨二字不但代表繪畫和書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種藝術境界。筆是「因」墨是「果」,當筆法與書法相結合時,就產生了豐富的、有表現力的結果—筆墨。它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語言,中國畫以線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筆之快慢、頓挫、提按與墨色以干、濕、濃、淡、枯、焦等,干濕、巧拙、澀暢互相交替使用,虛實相出,「筆為墨骨、墨為筆充」,從而表現出天地萬物,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山川、樹木、花鳥、蔬果等寄寓自己的情趣、品格及人生的追求,作品不但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徵,而且反映出人的精神氣質和胸懷。正是這種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使作品意趣盎然,充滿生命的活力,使觀者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潘天壽《露氣》,充分發揮了中國畫以線為主的表現方法,造型概括風骨遒勁、用筆果斷老練、畫面蒼茫厚重。吳昌碩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書法用筆、營造出的形式美感,沉重古拙,把以書入畫的文人畫傳統推到極致。
其三,中國畫的色彩之美。
中國畫用色有獨特的特點。以畫法分有隻勾線不染色,具有素雅效果的白描畫;有水墨淡彩的淺絳山水畫;有以礦物質顏料石青、石綠、赭石、硃砂等為主的青綠山水畫、金碧山水重彩畫;有以色彩運筆造型,將線隱在物象形體之中的沒骨畫;有以勾勒填彩的工筆畫,又有潑墨潑彩等等用色方法。用筆加用墨自有「墨分五色」之說,表示水墨的表現力之豐富,有時加色,要求互不相礙,相得益彰,但色主要是墨的補充,水墨在特別的宣紙上形成了美的效果,如齊白石畫蝦那適中透明感,像黃賓虹畫山石那樣渾厚華滋的意趣美;李可染與何海霞兩位大師分別運用鮮明飽和的色彩,描繪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的氣概。表現出既有傳統意味又含有現代感的山水畫,具有新時代精神面貌。各種不同的畫法與豐富的色彩運用,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為東方繪畫的代表,是世界繪畫重要的品種之一。
其四,中國畫的韻味之美。
利用水在宣紙上的沖化,融滲產生的濃濃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能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運用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現斑斕絢麗、變化莫測的畫面。這迷濛渾然的韻味,給人變化朦朧、輕松自然的視覺效果。水墨畫無論是它的表現方法還是獨特的畫面效果,都體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情懷,可以說是中國千年文化傳統的濃縮。中國畫表現出的空靈飄逸,虛實相生,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韻味,令人回味無窮。
例如張大千的《潑墨荷花圖》則更是獨放恣肆,運用墨與彩的交融,將畫家瀟灑不羈的性情表露無遺,豐富地表現了荷花的多資多彩。墨色的濃淡變化,使畫面產生前後層次,更具深邃之感,令人遐想;中國畫藝術效果的獨特美,很重要的方面在於它的工具、材料和表現方法。吳冠中的彩墨畫已打破了傳統的筆墨陳規,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借用墨、色、紙、水等材料之間的互相關系,使畫面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其音樂般墨與彩的變化,縱橫交錯的各種破墨、破色的處理,內涵極其豐富。其形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奇在有法無法之中,形成了自然獨特的新面貌。墨與色得到充分的發揮,韻味實足,美不勝收。
其五,中國畫的意境之美。
中國畫在畫面的空間處理上、在空白、虛實關系以及色彩等方面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國畫的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范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會後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追求意境的表現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畫的重要特徵之一,如山水畫中高山大川的雄渾厚重,小橋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間雲霧僚繞,小路曲折蜿蜓;樓台聳立、船帆點點……使我們感受到了畫家對故土、對大自然的那份眷戀,那份痴情,帶給我們一種充滿情趣的、有獨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造是畫家畢生追求的藝術境界。
林風眠的花鳥畫《秋鶩》在方形的構圖上,創造著令人神往的意境,清淡的筆墨,表現了風吹蘆葦和逆風中創惶飛離葦塘的秋鶩,畫面給人以廣闊的遐想天地;吳冠中用傳統的筆墨,通過線的流動,黑與白的穿插、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表現出來,以半抽象的狀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韻律和相應的美的心理感受。
其六、中國畫的章法之美。
中國畫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一門綜合藝術,在不同的形式中合理安排表現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畫面上有主次、疏密、節奏、變化,並加以留白,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可以是天、地、雲、水、煙、氣、雪等,給觀者以豐富想像的餘地,中國畫上的題款與印章是畫面構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款」是指作者的署名,而「題」是指與繪畫相關的文字、詩詞等,大段題字的款識叫「長款」,僅題作者名姓的叫「窮款」,僅題姓名和年代、地點稱之為「單款」或「下款」,另題饋贈者名姓、原因的叫「上款」,上下兩款合稱為「雙款」,兩款以上者稱之為「多款」。在緣刻藝術上,作者將感悟到的自然美以內的形式規律施之於印章中,將漢字書法的美與刀法表現的美、章法的美以及金石印材的質地特性和諧地融為一體,形成為篆刻的美。好的書法題款與篆刻印章可以為畫面增添許多秀色。
每種題款都要達到畫面協調統一、不但形式上統一,還包括氣質風格上的統一。趙之謙的畫以篆隸用筆,款識又多用篆隸字體,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而徐謂的水墨作品淋漓盡致,配以狂放的草書更是妙不可言。
其七,中國畫的形制之美。
中國畫的形制有多種,總體上分有手卷、條幅、中堂、條屏、橫披、圓扇、摺扇、冊頁、斗方、框裱等,基於古人生活方式的特點,最早供的欣賞的可移動的繪畫作品是像簡冊和書卷一樣的長條,平時捲起來存放,觀看時打開,從古往左逐段欣賞,稱為「卷」或「手卷」,它適合一兩個席地而坐的人在案頭欣賞。隨著垂足坐取代席地坐,人們的視點升高了,掛在牆上的較大的作品形制——「軸」或「立軸」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裝飾美化著變高變大了的室內空間。唐代以前的活動繪畫絕大部分採用卷的形制,兩宋和元代是卷、軸並重的時期,明清兩代主是軸多於卷了,四幅或六幅成組的屏條是軸的變化體。立軸條屏適合遠看,橫幅、長卷適於近視,立軸先看整體後看局部之美,長卷先看局部美而後再引伸到全貌;有著悠久歷史的扇面藝術是我國民族傳統藝術品之一,有摺扇和團扇之分,從宋元起歷代都有扇面精品流傳於世。宋元時期多為圓形團扇,從明代起才有摺扇。扇面上是名家書畫,扇骨多是竹或骨製品,雕刻著山水、人物,構成一件極具精美完整的藝術品、美不勝收;冊頁的美是把小幅畫頁裝裱成冊,是今天書藉裝幀的變體,欣賞、賞玩方便隨意,妙不可言;裝裱藝術體現了中國古人智慧與審美,保護卷、軸作品的最好方法是裝裱,中國畫的裝裱格外講究,使其形制的外在結構形式上更加完善。裝裱在唐代已經很成熟,到明清便成了一門精深的學問。
就立軸形制美語言體系,其裝裱的形式從上到下分為天桿、天頭、驚燕、詩塘、畫心、地頭、軸桿和軸頭等,軸頭不僅增加畫軸的美觀,而且屏卷靈活,詩塘就是直幅畫心上端,掛上一塊紙方叫「詩堂」。一是因器心短,經過襯托後比較得體;二是為了題詩贊畫,所以有人變稱「玉池」。裝裱形式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體現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境界。
總之,中國畫有其獨特的審美語言,中國畫創造出獨特的表達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中國畫特別注重畫外之趣,講究畫的格調、氣息,中國畫家重人品、重修養,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意韻和情趣。中國畫強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遠遠超過畫面本身的內容及形制。
H. 環境藝術設計中對美的表現主要有哪些
環境設計中美的表現可以分為3類,一種是自然保存下的生態形式,自然生長狀態下植物表現出來的美;第二種是純人工創造下的構造形式,非自然的存在,較有很強的意識表現;第三種是自然與人為構造或意識影響下的結合形式,它即可以直接是綠色植物人為組合的存在方式,也可以是提取自然元素後的構造形式。景觀設計中採用哪類完全在於場地特點和設計者的意識需求。我們要在努力與探索中也要改變原有的思維定式,從而設計更多可持續的和更長久的景觀作品,讓人們生活在「美」的環境中。
關鍵詞:自然美;未來;美的價值
一.美來源於自然
現在的環境設計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而自然中最原始最神秘的美學存在卻需要我們去深究和利用。當我在眾多書籍中尋找有關大自然創造的精髓時,我發現大自然最原始最純粹的美是曲線。自然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曲線形式是自然規律作用下的結果,也是美的最原始形態。
自然中的曲線不僅僅是為視覺享受而存在的,它涉及到數學、植物學、動物學、天文學、建築學、藝術諸多學科。從某種角度來說,曲線作為自然之美能用科學的方法來總結美的規律是遵循事物的客觀性,而我們的設計也是客觀的反應出人和社會,更多是整個生態環境的客觀存在,其中的"美」必然有共同之處。
英國的特奧多·安德列·庫克在《生命的曲線》中揭示來了自然界和美學的本質。本書屬於科學的范疇,其中還介紹了許多學科研究的方法。通過學習本書對螺旋曲線在宇宙發生,生命起源以及美學藝術諸多領域的重要性加深認識。螺旋曲線存在於我們的DNA,存在我們的身體組織,存在於植物生長,存在於大氣流向,地球自轉,存在於星系形態等等。一切都在證明它的美的聯系。我完全贊同他在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這種自然形式和機械繫統一樣,能量是按照一定的途徑平均分配的,該途徑可以用幾何結構的方法進行研究。自然中的螺線曲線按照自然能量的規律形成,其幾何結構正因其中蘊含的自然能量而感到美的存在。這一點在力學要求最高的橋梁設計領域最為明顯,單純的力學結構,無需多餘的裝飾結構就能讓它魅力無限。
實際上有許多的偉人很早就對科學和藝術擁有廣博的知識,他們迫切的研究世界顯示的一切。因為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廣見博識的人也越來越少。達·芬奇與丟勒在他們的繪畫中都對自然中的螺旋形式有非常細致的研究,並在其他的領域中運用。如果沒有他們這樣的精神,也許繪制的藝術作品中就缺少一份「美」的感受。
二.美在未來設計的發展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未來的「美」在設計中必須的完全數字化的。以後的設計是在電腦操作下的量化信息設計,所有的分析數據會因為電腦的強大和實際的需要而更加繁瑣,數據也會更精確,這是人腦不能完成的。以往和現在,徒手繪制設計草圖是一位設計師的表現風格,或者說是藝術表現,但在不久得將來,我們已經無法考繪制方式來表現更復雜和准確的結構。比如設計建築中曲線變化的力學結構。這種數字化到來時設計體驗會反映在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中。表現的載體會是二維成像,也會是三維成像,甚至是四維的。它是新的美的形式。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未來的「美」在設計中會是曲線中求變化(也可以說是變化中求曲線)。隨著動畫的發展和影響,客觀存在的景觀實體可能也會變得能動起來,到時候就會完全顛覆景觀多樣性的概念,一處環境就能「包羅萬象」。
這種千絲萬縷的聯系讓我在環境藝術設計方面產生了更多的靈感。螺旋曲線的利用能在對自然、生命、生長、回歸自然等設計中散發出洗染規律的魅力,因為螺旋曲線本身就是一種變化,適應的象徵,是美學和自然力量的代表。比如設計師設計了泰國芭提雅
-
希爾頓酒店的一樓大廳,17樓大堂,酒吧,餐廳以及建築內的主要交通空間。在這里先介紹17樓大堂與酒吧部分。在室內吊頂的設計中加入了流線感的破浪紋理,在室內中體現了如潮水般的自然體驗。吊頂的設計必然是需要電腦3維的輔助,起伏的紋理變化而不重復,並每一處銜接得當。如類似的復雜結構,需及時出曲線的每一個部件並預制所有的特殊組件。這樣在現場是實施中才不會有差錯。
扎哈哈迪德是炙手可熱的普利策獎建築大師,最近她剛剛完成了位於倫敦切爾西海港區英皇道的新
樂家展廊。建築外觀清晰地展示了樂家致力於設計和創新的承諾,其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建築正面成為樂家
倫敦展廳獨有的身份特徵。參數化設計工具和發展的技術讓這一切得以實現。空間自然,沒有垂直投影的地方。建築師享受這樣的天份性和復雜性設計。
未來的設計知識構想,但它並不遠。到那時環境中「美」將是變化多端,也會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在未來,景觀設計師應該意識到,建築正在變成一個更加明確的信息傳遞媒介,而依附於它的外環境也應該起到同樣的作用。他們都應該在視覺文化中扮演自己的角色。鮮艷或者灰暗的顏色,交錯或者開闊的空間,特異或者統一的元素將成為景觀和建築的語言。當然,這個前提是已充分考慮到主體的功能化、人性化還有技術層面。
三.結語
環境中有設計,設計中有環境,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美」多種多樣,本文雖側重於自然中曲線美的形式,但並不表示其它的形式就差,只是在理解自然有關的設計時,可能曲線的形式更優於其他的選擇。我們應在以後的設計和學習中多積累相關的知識來發覺「美」的價值,美化我們所熱愛的生活環境,實現我們對環境藝術事業的理想與期望。
I. 什麼是色彩肌理
用彩色繪畫成的肌理圖,更加自然,生動。
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是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任何物體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紋理變化,這種特定的紋理變化所呈現出的神奇的視覺感受,正是繪畫藝術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繪畫藝術中的審美價值不可低估,它有著其它表現手法難以實現的美學特質。
水彩畫不僅有絢麗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調、豐富的表現形式,而且還有最使畫者心醉神迷的那種難以名狀、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藝術效果。這種水與彩的交融所產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藉助作者主觀與客觀、有意與無意的創作活動而呈現出來的,這種物體表象特徵所呈現出的特殊視覺語言,就是水彩畫有別於其它畫種而特有的語言魅力,即水彩畫的肌理美。
繪畫中的肌理運用下面結合教學與創作的實踐,分別從幾個方面論述水彩畫的肌理之美。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態,世間有萬物之貌,這是構成視覺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藝術表現、藝術創作的源泉,就水彩風景而言,同樣如此。天空的絢麗多彩、大海的浩瀚波瀾、山寨的老牆木屋、晨煙的依稀夢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陽光的嫵媚燦爛、雨霧的朦朦朧朧、枯樹的斑駁滄桑、幼苗的生機盎然,無不呈現出奇妙無限、變幻無窮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體表面都有一層"肌膚",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組織結構,或平滑光潔,或粗糙斑駁,或輕軟疏鬆,或厚重堅硬。這種種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變化,使之形成一種客觀的自然形態,即肌理,從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肌理並不都是美的,只有當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光線之下才能呈現出某種美感。畫家正是從這里汲取了藝術的靈感,把這種自然肌理感覺恰當地運用到視覺語言表現中去,創造出人為的藝術肌理之美。如美國畫家懷斯在《冬日的磨坊》、《蘋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現了斑駁的油漆、千瘡百孔的斷壁殘垣、粗糙的柵欄等,在生活中這些物象也許並沒有什麼美感可言,然而當它們經過畫家藝術化的加工處理後,便以藝術美的嶄新面貌呈現出來,從而表達出特定的審美因素和審美意味。水彩畫不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與內容,都不是對生活的簡單再現,更不是純客觀的摹仿,它是畫家在生活體驗基礎上的一種升華和表達。
J. 自然肌理有哪些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是表達人對設計物表面紋理特徵的感受。一般來說,肌理與質感含義相近,對設計的形式因素來說,當肌理與質感相聯系時,它一方面是作為材料的表現形式而被人們所感受,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通過先進的工藝手法,創造新的肌理形態,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工藝手法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肌理效果,並能創造出豐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編輯本段]繪畫中的肌理
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是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任何物體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紋理變化,這種特定的紋理變化所呈現出的神奇的視覺感受,正是繪畫藝術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繪畫藝術中的審美價值不可低估,它有著其它表現手法難以實現的美學特質。
水彩畫不僅有絢麗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調、豐富的表現形式,而且還有最使畫者心醉神迷的那種難以名狀、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藝術效果。這種水與彩的交融所產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藉助作者主觀與客觀、有意與無意的創作活動而呈現出來的,這種物體表象特徵所呈現出的特殊視覺語言,就是水彩畫有別於其它畫種而特有的語言魅力,即水彩畫的肌理美。
下面結合教學與創作的實踐,分別從三個方面論述水彩畫的肌理之美。
一、自然肌理與藝術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態,世間有萬物之貌,這是構成視覺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藝術表現、藝術創作的源泉,就水彩風景而言,同樣如此。天空的絢麗多彩、大海的浩瀚波瀾、山寨的老牆木屋、晨煙的依稀夢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陽光的嫵媚燦爛、雨霧的朦朦朧朧、枯樹的斑駁滄桑、幼苗的生機盎然,無不呈現出奇妙無限、變幻無窮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體表面都有一層「肌膚」,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組織結構,或平滑光潔,或粗糙斑駁,或輕軟疏鬆,或厚重堅硬。這種種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變化,使之形成一種客觀的自然形態,即肌理,從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肌理並不都是美的,只有當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光線之下才能呈現出某種美感。畫家正是從這里汲取了藝術的靈感,把這種自然肌理感覺恰當地運用到視覺語言表現中去,創造出人為的藝術肌理之美。如美國畫家懷斯在《冬日的磨坊》、《蘋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現了斑駁的油漆、千瘡百孔的斷壁殘垣、粗糙的柵欄等,在生活中這些物象也許並沒有什麼美感可言,然而當它們經過畫家藝術化的加工處理後,便以藝術美的嶄新面貌呈現出來,從而表達出特定的審美因素和審美意味。水彩畫不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與內容,都不是對生活的簡單再現,更不是純客觀的摹仿,它是畫家在生活體驗基礎上的一種升華和表達。
羅丹曾說:「藝術家所見的自然,不同於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為藝術家描繪的對象,便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這個意義就是借景抒懷、寓情於景,使自我的審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發的物體依託。在這種特定的情景中,人與物、情與景融為一體。自然的肌理一旦溶入畫家的情感,便激發起畫家創造的激情,使之成為畫家「借題發揮」的對象,它們被畫家利用各種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方法創造出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無窮變幻的藝術肌理來,從而成為一種新的視覺語言。對水彩畫來講,獨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獨厚的肌理創造本領,這是其它畫種不可比擬的。當然,這種以各種手段製作出來的藝術肌理是經過畫家主觀化了的紋理,即使是隨意潑灑的水跡,也同樣會留下畫家對物象的主觀感受,這就使得藝術肌理在某種意義上更具審美的意蘊。
藝術肌理在藝術實踐中的運用,不但能豐富藝術的表現力,而且還能增加畫面的生動性、趣味性。當面對雄渾磅礴的太行山,那層層的山岩、斧劈狀的石痕,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內在的感人力量。當身處煙花三月的江南水鄉古鎮,在淡淡的晨霧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濛秀美、細雨無聲,給人以輕靈雋永、意猶未盡的朦朧美。這不僅僅是大自然與物象的外表之美,在這些外表與可視的肌理背後還蘊藏著更為深層的意境之美。種種自然肌理無不關聯著人們的心理想像,將各種自然肌理紋樣作為視覺信息轉化成繪畫語言便產生出藝術肌理,使之傳情達意,這無疑將會豐富和拓展水彩藝術的表現力度,使水彩畫的表現與心理效應之間達到高度的吻合。
二、具象寫實的肌理美
肌理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基本語言形式,同色彩、線條一樣具有造型和表達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寫實的水彩畫表現中,肌理可以再現物體表面豐富多變的特徵,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傳統寫實風格的水彩畫中運用非常廣泛。像威廉、透納、薩金特這樣的寫實主義水彩畫大師,不但能嫻熟地駕御水彩畫的工具性能,還能在水彩畫的創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縛,大膽探索與拓展特殊技法與肌理效果在水彩繪制中的運用。英國水彩畫家亨特在巨幅水彩《十一月風光》中第一次運用潑灑的特殊技法,使畫面上的水與色相互作用,從而在偶然中尋找機遇,巧妙地利用顏料自由生發的圖形進行繪制創作。這是對傳統水彩畫的延伸與變革,手繪的痕跡被部分的肌理取代,從而使水彩畫創作中的情感釋放找到了一種新的載體形式。美國水彩大師安德魯·懷斯、瑞典畫家佐倫等人的水彩作品是傳統與現代觀念的完美結合,他們把油畫、版畫的一些技法優勢,通曉吸納,為我所用,在保持水彩透明、純真基點上,採用潤色噴染法、油水分離法、刀刮法、拓印法,這些特技所產生的肌理效果,既豐富了水彩畫內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我國著名水彩畫家王肇民對具象寫實風格潛心追求、深度挖掘,他的多幅作品如《靜物系列》、《木棉花》等,是當代中國寫實風格的水彩作品中最具肌理之美的典範之作,特別是他創造的在水彩紙上做肌理底子的畫法使水彩畫堅實雄厚、深沉博大。在用筆用色上,他吸收了我國畫像石、畫像磚及石窟壁畫的厚實感,既有功力,又有哲理,表現了純朴、酣暢、厚重的肌理之美。
肌理不僅可以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同時,也使畫面呈現多樣的視覺效果,不同的肌理對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意蘊。如水彩特技中的灑鹽法,它利用鹽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畫面濕時撒上鹽粒,鹽粒滲化將顏色擠開,形成了一顆顆類似雪花狀的小白點,恰似百花競放又似雪花飛舞。又如在花卉靜物的寫生中,隨意在背景上滴下幾顆水滴,畫面立刻就會打破遠景上的平板狀態,生動起來,與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同樣,顏料滲溢出的肌理與樹枝的生長形態具有某種同構關系,運用自然滲化的方法表現密密麻麻的樹枝,更增添了畫面的自然天趣。
三、抽象寫意的肌理美
水彩畫中的所謂「抽象寫意」與「具象寫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畫面上達到互補與和諧。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脈絡,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維的樞紐。抽象與寫意的肌理在水彩畫的表現中有著其它畫種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水的品格是清澈、明凈、流動,色彩的特性是變幻、神妙、詭奇。水與彩的交融,構成了一個晶瑩亮麗的世界、一個水色淋漓的世界、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水色在流動、撞擊、融合、分解的過程中產生了種種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盡管很難看出與生活實際相符的具體形象,但是卻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相關的視覺聯想,似乎看到了生物進化的萌動、天體運動的軌跡,似乎是細胞、海藻、星雲、波光、森林、花朵在混沌狀態中的忽隱忽現。這種特殊的視覺肌理之美,更強調於精神世界的視覺形象化,在象徵與聯想中尋找一種潛意識的東西,從而達到「大象無形」、「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著名美籍華裔水彩畫家程及以中國寫意山水畫的意象表現為基礎,創造性地探索出獨具東方藝術風格的抽象水彩畫表現方法,他的代表作品《秋色》、《白蓮》、《大象無形》等在肌理表現上融潑灑、沖積、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為一體,從而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
總之,水彩畫在肌理表現的手法上是非常寬泛的,它既可「意在筆先」,又可「意在筆後」,從而形成水彩畫表現的「千言萬語」。從自然肌理之美中尋找藝術肌理之美,這是水彩畫真正的特點和優勢。它既能藉助肌理把物象表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畫面表現得朦朧飄渺;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產生真實與靈動。從藝術語言審美的探求中挖掘水彩畫肌理表現的內在潛力,將會不斷賦予水彩藝術新的內涵,開拓新的語境,形成新的風格。
四,立體構成中的肌理
在立體構成中,肌理指的是材料表面的紋理、構造組織給人的觸覺質感和視覺觸感。它根據來源可分為材料本身的肌理(日木紋、大理石紋等等)和人工處理的肌理(如仿木紋的人造板材、仿大理石紋的人造石材以及將各種材質綜合形成的肌理等等)。另外肌理根據人體感受方式不同,可分為觸覺優先型肌理和視覺優先型肌理兩種。可以通過人皮膚的觸覺而感受的稱為視覺優先型肌理。在立體構成中的肌理往往是觸、視覺綜合性的肌理,既能通過視覺感受,又可觸摸得到。觸覺是人體的一種特殊感覺。各種外界刺激(日冷、熱、軟、硬、光滑、粗糟等)通過分布在皮膚的神經末梢,傳達到大腦,使人體產生一種綜合的感受,它較之聽覺、視覺都更為復雜。比如,有經驗的陶藝師通過對陶土的觸摸就可以判斷陶土的好壞,以及用此陶土燒制的瓷器的好壞等等。因此,觸覺是帶給我們肌理感受的主要手段。通過觸覺,可以感覺到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性質。另一種肌理感受,則來自視覺。比如我們從高空府澉大海,蔚藍的海面會通過視覺傳達給我們海面的肌理感受。再如站在山腰看雲海,雖然我們不能通過觸覺來感受雲海,但通過視覺,仍然可以感受到雲海那特殊的肌理。不同的肌理,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大理石肌理表現華貴、高雅的意境,布紋肌理傳達了親切柔和質朴的意境等等。同時,不同的肌理,因造成反射光的空間分布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光澤度和物體表面感知性。比如,細膩光亮的質面,反射光的能力強,會給人輕快,活潑、冰冷的感覺;平滑無光的質面,由於光反射量少,會給人含蓄、安靜、質朴的感覺;粗糙有光的質面,由於反射光點多,會給人笨重、雜亂、沉重的感覺;而粗糙無光的質面,則會使人感到生動、穩重和悠遠。在立體構成中,肌理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屬於造型的細部處理,也就是相當於產品的材料選擇和表面處理。肌理在立體構成中具有以下作用: ①肌理可以增強立體感。比如一個形態的表面和側面分別用不同的肌理來處理,就可以增強造型的立體感和層次感。肌理的這一作用,是由肌理的形狀和分割配置關系決定的。 ②肌理可以豐富立體形態的表情。不同的肌理會呈現形態不同的表情和特徵。為很好地發揮肌理的這一作用,在立體構成時,我們常將肌理放置在視線經常看到的部位。 ③肌理還具有情報意義。也就是不同的肌理會提示我們其作用和用途。如瓶蓋、旋鈕、開關等特殊肌理會指導我們對形體的使用。為發揮肌理的這一作用,在立體構成時,我們可以將肌理布置使用時常接觸的部位。利用同類材料構成的肌理可產生諧調統一的效果,但要避免單調和呆板;而用不同材質構成的肌理則會產生變化豐富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散亂和無序。綜上所述,在立體創造中需要選擇合適的肌理來表現作品,同時,肌理與造型、色彩之間的和諧統一也是創作一件好的立體構成作品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