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拼

發明拼

發布時間:2022-06-07 15:28:56

1. 漢語拼音是被誰發明出來的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跡》原書已不容易找到,據說,梵蒂岡圖書館尚有藏本。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是以「官話讀書音」為標准設計的,適於拼寫北京語音。但是,在兩三百年間,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只是在外國傳教士中使用,沒有在中國人當中廣為傳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間,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一部《中文字典》,這是最早的漢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設計的拼音方案來拼寫漢語的廣東方言,實際上是一種方言教會羅馬字。接著,在其他的方言區也設計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其中廈門的「話音字」1850年開始傳播,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萬冊讀物,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大約還有十萬人左右使用這樣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傳播,主要用來傳教。

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邇集》,他設計了一套拼寫法,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稱,叫做「威妥瑪式」。

1931年到1932年間,有兩個外國傳教士提出了「辣體漢字」,這是一種根據《廣韻》設計的、以音節為單位的漢語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幾乎都有不同的拼寫法,拼寫的是方言。

這些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方案,為以後的漢語拼音運動提供了經驗。五四運動之後,於1918年,錢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發表《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的文章,提出了「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他說:「欲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文;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頑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文」;甚至說:「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他提出:「廢漢文之後」,「當採用文法簡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語)」。

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源於近代以來在中國開展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蘇聯創制的,其目的是在蘇聯遠東的10萬華工中掃除文盲,今後在條件成熟時,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以解決中國大多數人的識字問題。當時的蘇聯政府把在蘇聯遠東地區的華工中掃除文盲也列為蘇聯本國的工作任務,於是,在蘇聯的中國共產黨員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人與蘇聯漢學家龍果夫、郭質生合作,研究並創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寫成《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於1929年由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國拉丁化字母》一書,引起很大反響。

[B]1931年5月,蘇聯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員會科學會議主席團對中國拉丁化字母的方案進行了審定,並批准了這個方案。[/B]1931年9月26日在蘇聯海參威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書面方案《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過後,首先在華工中推行,出版書籍47種,刊印10多萬冊,許多華工學會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讀書寫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紹到國內。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會」,出版介紹拉丁化新文字的書籍。接著,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後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甚至在海外華人中也成立了這樣的拉丁化新文字團體,據統計,從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總共有300多個。

拉丁化新文字的傳播還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熱情贊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魯迅、郭沫若、茅盾、陳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發表文章《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其中說:「我們覺得這種新文字值得向全國介紹。我們深望大家一齊來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為推進大眾文化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工具」。這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一份革命宣言。

毛澤東對於當時新文字運動給以極大的贊賞。毛澤東對於新文字運動是積極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說:「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B]1941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宣布新文字與漢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B]同年,在延安出版的 《Sin WenziBao》(《新文字報》)第一期上,發表了毛澤東的題字:「切實推行,愈廣愈好」;朱德也題了字:「大家把實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國去」。

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一直延續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時為止,歷時近30年。它對中國的文字改革事業,對制定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的出籠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

在1951年,毛澤東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採用什麼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經過了反復斟酌的。毛澤東到蘇聯訪問時,他曾經問斯大林,中國的文字改革應當怎麼辦;[B]斯大林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B]毛澤東回到北京之後,指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制訂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時,上海的新文字研究會停止推廣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產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上印發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毛澤東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毛澤東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中央開會通過。

1956年1月20日,毛澤東在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發表了贊成拉丁字母的講話。他說,「關於文字改革的意見,我很贊成。在將來採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贊成呀?我看,在廣大群眾里頭,問題不大;[B]在知識分子里頭,有些問題。[/B]中國怎麼能用外國字母呢?但是,看起來還是採用這種外國字母比較好。因為這種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幾個,向一面寫,簡單明了。我們漢字在這方面實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為漢字那麼好。有幾位教授跟我說,漢字是『世界萬國』最好的一種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國人發明的,大概就沒有問題了。[B]問題就出在外國人發明,中國人學習。[/B]」(轉引自鄭林曦《論語說文》)。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再搞拉丁化,改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據說,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來中國訪問時,曾經向陳毅副總理說,希望中蘇兩國都採用相同的字母。陳毅副總理回答說,中國文化必須跟東亞和東南亞聯系,東亞和東南亞都習慣用拉丁字母。這樣,中國才沒有採用斯拉夫字母。

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於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

1977年,聯合國地名標准化會議決定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准。1978年9月,國務院轉發了《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的報告》。1982年8月1日,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文獻工作技術委員會決議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世界文獻工作中拼寫中國專有詞語的國際標准,標准號:ISO7098-1982。《漢語拼音方案》已經從中國標准發展成為國際標准。

未來的改革方向是漢字拼音化

1951年,毛澤東曾經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條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在我國的學者中,還有一些公開主張「雙文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張實行「two-script system」(文字雙軌制),馮志偉提出首先在計算機通信中實行「文字雙軌制」,認為文字書寫方式的改革應該先從信息科學做起來。 政府對於這些持不同意見的學者並不幹涉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繼續進行科學研究的自由。國家一級學會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受到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該學會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導和研究「拼音化」問題。我國政府這樣寬松的政策,為「雙文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於雙文制的想法,早在清朝末年的漢語拼音運動中就產生了,後來有許多、著名的學者都關心這個問題。郭沫若曾經說過:「我們可以預想到必然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時期,讓漢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的逐漸推廣中而讓漢字在大多數人民的日用中逐漸歸於隱退,漢字的歸於隱退,是不是就完全廢棄了呢?並不是!將來,永遠的將來,都會有一部分學者來認真研究漢字,認識漢字,也就跟我們今天有一部分學者在認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樣。」

茅盾說得更明白,他說:「我希望,至少我們的孫兒孫女這一代能夠兩條腿走路,既能用漢字寫,也能用拼音字母寫,聽報告作筆記,用拼音字母寫,會比漢字寫得快。如果可能,還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打字機。這樣該是多麼幸福呢!我並不幻想,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廢除漢字(方塊字);然而即使在百年之內或在百年之後還要用漢字,讓我們的子孫的一代能用『兩條腿走路』又有什麼不好呢?」

郭沫若和茅盾生活的那個時代,計算機還沒有普及,他們大約也沒有使用過微型計算機,更沒有可能通過計算機去訪問互聯網的網路、在網路上自由地漫遊,但是,他們當時就已經慧眼獨具地看到了雙文制的好處,如果他們今天還健在,一定會舉雙手雙腳贊成在計算機通信中首先實行雙文制的建議。

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周年的日子裡,我們應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十八條規定,學好漢語拼音,用好漢語拼音,讓漢語拼音在信息時代發揮更大的作用。

漢語拼音化進程急剎車

80年代中期,為了適應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勢,我國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調整。

1986年1月,當時的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劉導生在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新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中指出:「關於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應該強調,《漢語拼音方案》是國家指定公布的法定標准。它的制定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公布之後已經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漢語拼音方案》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是一個科學實用的方案,我們應當努力推行,而不應當另起爐灶;要想用其它方案來取代,事實上難於辦到。繼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客觀需要。今後要繼續加強拼音教學,逐步擴大《漢語拼音方案》的應用范圍,並研究、解決使用中的實際問題,如漢語拼音的同音字和同音詞的區分,漢語拼音正詞法的標准,漢語拼音技術應用中的標調法等。」

劉導生的報告完全沒有提毛澤東指示的「拼音化方向」,只是談到擴大拼音方案的應用范圍。這意味著,我國政府放棄了毛澤東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漢語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種輔助漢字的工具。

2. 發明的近義詞是什麼

發明的近義詞是:創造,創作。

3. 拼音什麼時候發明的沒有拼音之前中國人是怎麼認字的

  1.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2. 在發明拼音之前漢字注音採用的是切注發。就是兩個漢字合在一起,用前一個漢字的前半音和後一個漢字的後半音合起來注音。如:菜,注音就是「此愛」。康熙字典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

4. 中國的拼音是誰發明的

【主回答】

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4)發明拼擴展閱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欲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

在1951年,毛澤東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採用什麼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經過了反復斟酌的。毛澤東到蘇聯訪問時,他曾經問斯大林,中國的文字改革應當怎麼辦;斯大林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澤東回到北京之後,指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制訂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時,上海的新文字研究會停止推廣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產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葉籟士在發言中說:「從1952年到1954年這個期間,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主要進行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經過了三年的摸索,曾經擬定幾種草案,都放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漢字筆畫式)里頭」。這次會議上印發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毛澤東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毛澤東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中央開會通過。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再搞拉丁化,改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據說,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來中國訪問時,曾經向陳毅副總理說,希望中蘇兩國都採用相同的字母。陳毅副總理回答說,中國文化必須跟東亞和東南亞聯系,東亞和東南亞都習慣用拉丁字母。這樣,中國才沒有採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國當時採用了斯拉夫字母,我們今天使用計算機將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中國政府當時在字母選擇上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5. 龔發明拼音怎麼拼寫

龔發明

gōng fā míng

發回[fā]

1.交付,送出:分~。~答放。~行(批發)。

2.放,射:~射。百~百中。煥~。

3.表達,闡述:~表。~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

4.散開,分散:~散。

5.開展,張大,擴大:~展。~揚。

6.打開,揭露:~現。~掘。

7.產生,出現:~生。~憤。奮~。

8.食物因發酵或水浸而澎漲:~面。

9.顯現,顯出:~病。~抖。~憷。

10.開始動作:~動。

11.引起,開啟:啟~。~人深省。

12.公布,宣布:~布。~號施令。

13.量詞,用於槍彈、炮彈。

發[fà]

人的前額、雙耳和頭頸部以上生長的毛:頭~。鬢~。怒~沖冠。

6. .為什麼要發明拼音

發明拼音主要是為了解決啟蒙教育識字部分存在無標准發音、教育過程必須口口相傳的制約條件。

7. 展現,消失,發明的近義詞

展現的近義詞:呈現
消失的近義詞:消亡、消散、消逝
發明的近義詞:創作

展現
拼音:zhǎnxiàn
釋義:顯現出;展示。

消失
拼音: xiāo shī
釋義:事物漸漸減少以至沒有;事物不復存在。

發明
拼音:fā mínɡ
釋義:創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8. 發明的發拼音是幾聲

發 明拼音
fa ming
第一聲第二聲

9. 我愛發明的拼音怎麼打

您好,我愛發明的拼音寫法如下:
我:wo 第三聲
愛:ai 第四聲
發:fa 第一聲
明:ming 第二聲

10. 為什麼要發明漢語拼音

(1)漢語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
(2)漢語拼音的發明是專家與廣大群眾廣泛討論的結果,它不是某一個人的發明創造,體現了一個集體智慧.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經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在北京一經成立,便立即著手進行漢語拼音方案的研究.從此時起到一九五八年方案正式公布,其間圍繞方案的功用、方案制定的原則及其一些細節問題展開過一系列的討論,經過反復論證,幾易設計方案,廣大語文工作者和各個有關部門為此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勞動,經歷了一個極其認真而嚴肅的探索過程.一、《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經過(一)研討階段.1.漢字筆畫式方案的探討.一九四九年末,長期致力於文字改革的活動家們就開始醞釀制定一個統一的拼音方案.一九五二年二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後,制定拼音方案的工作正式排上日程.在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內,設立了拼音方案組,成員有韋愨、馬敘倫、吳玉章、胡喬木、羅常培、黎錦熙、丁西林、陸志韋、魏建功、陳家康、吳曉鈴、林漢達十二人.在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馬敘倫傳達了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於是會上決議制定民族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然而對民族形式的理解,當時尚未形成統一認識.一九五二年三月,拼音方案組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什麼是民族形式.經過爭論,大多數人認為所謂民族形式,主要是指文字如何確切地表現本民族的語言.新方案應以漢語為基礎,並照顧到少數民族語言.對於字母形式,多數人傾向於力求美觀、容易辨認,便於從左至右書寫,不受漢字束縛.具體意見有三種:黎錦熙主張就注音字母略加修改;丁西林、陳家康等主張新創一種字母;吳玉章、韋泰、林漢達等主張打破界限,不限於注音字母,可採用現行漢字和一部分外文字母.此後拼音方案組多次召開會議,討論了制定拼音字母的幾個原則問題,如:在拼音字母民族化的原則下,是否就注音字母略作必要修改;拼音字母是否要音素化,這種音素化又如何實現;是否標調,標在什麼地方等.同時開始了設計方案的工作.一九五二年八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馬敘倫傳達了毛主席關於拼音方案的新意見.十月,拼音方案組提出一套漢字筆畫式的漢語拼音字母表,其中聲母24個,韻母37個.一九五三年初,毛主席審閱了拼音方案組擬定的漢語拼音字母表.他認為這套拼音字母在拼音的方法上雖然簡單了,但筆畫還是太繁,有些比注音字母更難寫.拼音文字不必搞成復雜的方塊形式,那樣的體勢不便於書寫,尤其不便於連寫.漢字就是因為筆畫方向亂,所以產生了草肅.草書就是打破方塊體勢的.拼音文字無論如何要簡單,要利用原有漢字的簡單筆畫和草體,筆勢基本上盡量向著一個方向(一邊倒),不要復雜,方案要多徵求意見,必須真正做到簡單容易,才能推行.①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拼音方案組開會決定分人、分組進行拼音字母方案的擬定,在十月一日以前擬出一個或更多的草案,進行篩選.在會上,委員們對於民族形式的見解仍然存在分歧:一種意見認為,凡是用一套字母能把漢語的特點拼寫出來的,就是民族形式;另一種意見認為應該根據漢字的筆畫,字母形式必須接近漢字,方可稱為民族形式.會上還對方案要求音素化還是音節化進行了討論.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吳玉章、丁西林、韋愨、林漢達及秘書處各擬出一個拼音字母方案.六月,拼音方案組召開第八次會議對五個方案進行審議,決定以吳玉章的方案為基礎,深入研究.在十月召開的第九次會議上,拼音方案組基本上同意吳玉章方案的音素化三拼制原則,並提出修改意見,由吳玉章根據討論意見對其方案作進一步修訂.同時還決定再擬一個雙拼方案,以便同三拼方案比較並作出最後選定.一九五四年上半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將吳玉章修訂後的方案印發有關部門,徵求意見.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五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召開第四次全體委員會議時,拼音方案組提出了五個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草案.其中四個是雙拼制的,一個是三拼制的,供會議討論.會議上決定由各委員於會後分別研究,再行開會討論.但會後始終確定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方案,因為這些「方案草案」所需要的字母都在40-60個之間.在學習上使用上都很不方便.新構造出來的漢字筆畫式字母,與漢字有一定的差別,群眾也不是那麼容易接受.藉助草書後,雖相應地便於橫寫、連寫了,可是卻難以做到簡明易認.尤其是拼寫出來的文字不能保持方塊漢字的特點,也就失去了所謂「民族形式」的意義.從一九五二年初到一九五四年底,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主持試制民族形式即漢字筆畫式拼音文字方案的工作,一直沒能取得圓滿的結果.人們在實踐中逐漸感到:通過採用漢字筆畫拼音字母來顯示民族性的作法是不甚理想的,很難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1954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後,1955年2月成立拼音方案委員會,由吳玉章、胡愈之為正副主任,委員有: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曙、葉籟士、周有光.2.群眾提出的各種拼音方案的探討.在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著手研製漢語拼音方案的同時,社會上不少熱心文字改革的人也在潛心探索研究,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擬制出一套更完善的漢語拼音方案.到一九五五年為止,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及其前身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共收|到各界633人提交的漢語拼音方案655種.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從655種方案中選擇了264種,編印成《各地人士寄來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匯編》兩冊,作為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的重要參考資料.因此可以說進行擬定漢語拼音方案的並非僅僅一個國家機關的研製小組,而是全國各界廣大文字改革熱心者都參與了方案制定工作.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號《中國語文》上發表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秘書處署名的《各地寄來拼音方案整理報告》.報告將所收集的各種方案依字母形式劃分為七類:(1)來自漢字的:這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採用漢字偏旁或者筆畫少的漢字:一類採用漢字基本筆畫.(2)採用外文字母的:主要採用拉丁字母,大多數兼借用斯拉夫字母,也有夾雜注音字母和漢字筆畫的,以及修改拉丁字母或者把漢字或注音字母變得像拉丁字母或斯拉夫字母的.(3)注音字母:其中有些是把注音字母加以草化的.(4)速記式的:用速記符號作字母.(5)方位字母:由字母的位置決定它的音值,比方AA A可以是ㄣ∣ㄢ.(6)數碼式的:用阿拉伯數字代字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寫作「429-321 607-317 129-324-124」.(7)圖案式的:用幾種基本線條構造字母.從音節結構看,又可分為四種主要方式:(1)音素化的:即以音素為單位.(2)半音素化的:仿照注音字母(三拼制).(3)雙拼的:這一類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聲介合母;一種是介韻合母.(4)音節字母:用一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節.這些方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各有獨特的見地,對漢語拼音文字究竟應當造成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摸到了各個角落,對拼音方案的最後成型,實際上是進行了全面探索和試驗,做了最廣泛的比較、篩選.在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拼音方案組對民族形式問題進行討論的同時,社會上也在就漢語拼音方案究竟採用什麼字母形式,「國際化」的,還是「民族形式」的問題展開著爭論,很多直接從事文字改革的工作者都加入了這一討論.有一部分人認為:民族形式就是要根據漢字形式創造的、與漢字有一定聯系的拼音字母.並指出人們在感情上更容易接受這種形式的字母,因而可望在群眾中迅速推廣.但是絕大部分人主張採用拉丁字母作漢語拼音字母.他們認為民族形式主要表現在語言上,文字形式是另一回事.改革文字並非改革語言,如果新的書寫符號體系能更好地服務於漢語,那隻會鞏固民族形式,而無損於民族形式.在這方面周有光寫有《什麼是民族形式》的文章,他認為,廣義的文字民族形式包括符號形式和語言形式兩方面.語言形式是民族的主要特徵乏一,它比較不容易變化,變化起來也是一點一滴地漸進的.符號形式則不同,它比較容易改變,有時可在短時間內全盤變更.民族形式的形成,往往經過一個習慣培養時期.所謂約定俗成,就是習慣的培養.經過培養,胡琴可以變為國樂,旗袍可以變為漢服,外來字母可以變為民族字母.形成以後,民族形式就進入固定時期.這時候,人們便把民族形式視為「不可移易」的東西.可是或暫或久以後,舊形式變成不合時宜,同時新的形式又培養成熟了,於是民族形式就發生改變.周有光認為永久性的民族形式是不存在的.他指出,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文字,都有或廣或狹的國際流傳.國際流傳使原來一個民族獨用的文字元號成為若干民族公用的文字元號,這樣就產生了文字元號的國際形式.文字(符號)的民族形式和國際形式是相生相存、相互轉化的.民族文字(符號)經過國際流傳,成為國際文字(符號),國際文字(符號)適應民族語言特點,又成為民族文字(符號).現代各國的民族字母,除了少數例外,都是適應了自己語言特點的國際形式字母.幾種國際形式字母中,尤其以拉丁字母最為通用.拼音字母的可貴,不在它的珍奇,而在它的實用;不在它有獨特的傳統形式,而在它有便於文化交流的共同形式.漢字形式不適合於現代字母的要求,任意創造又不能算是傳統形式,今天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是三千年來幾十個民族逐步在實用中共同改進的國際集體創作,我們與其另起爐灶,不如採用它.當時還有一部分人主張仿照漢字中形聲字的構造模式,設計一種意符(形旁)加拼音的「拼音形聲字」.圍繞這個問題也展開過討論.參加討論的大多數人認為意符(形旁)是無力為紛繁復雜的世間萬物歸類標意的,特別是文字在實際應用中時常突破意符的規范,所以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大量來自民間的拼音方案和社會上有關拼音文字的討論,對漢語拼音方案的研製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3.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文改會提出的各種拼音方案.在一九五五年十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中國文改會秘書長葉籟士匯報了幾年來研製漢語拼音方案的工作情況,同時提出六種漢語拼音方案的初稿,徵求到會代表的意見.此時提出的方案已經不單是漢字筆畫式方案了,而是在漢字筆畫式方案之外,還有一種斯拉夫字母式方案和一種拉丁字母式方案.當時提交會議討論的拉丁字母式方案稱為《漢語拼音文字(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在此之前所制定的所有拼音方案,都是作為拼音文字的方案來研製的.「初稿」內容包括:(1)字母;( 2)聲調;
(3)發明拼音總的來說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漢語,統一發音標准.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的風俗都不一樣,語言也多種多樣.為了方便交流,統一學習漢語,考慮到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版本的漢語,發明拼音去規范學習.這樣才能真正消除交流的障礙.
發明拼音主要是為了解決啟蒙教育識字部分存在無標准發音、教育過程必須口口相傳的制約條件

閱讀全文

與發明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