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新意識與創造力開發

創新意識與創造力開發

發布時間:2022-06-02 21:27:12

A. 如何提高教師的創造意識和創造力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大計,政治經濟決定教育領導權、教育目的和有關教育內容。同時教育又為政治經濟培養所需人才。所以教育要適應並促進政治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先培養創新人才。 追根溯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樣的教師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創新之源應起於教師,展於教師,宏於教師,進而民族創新。 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要創新,就需要有創造力,創造思維是構成創造力的核心內容之一

一、培養中學教師創新意識的重要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民族要發展,要前進,就必須敢於走新路,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而不能只是按部就班、跟在別人後面小心翼翼,亦步趨。這就需要培養出一大批不懼怕權威、敢於開拓、富於創造性的創造型人才。那麼,素質教育培養的中學教師就必須具備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很難想像一個唯唯諾諾、循規蹈矩、照本宣科的中學教師會培養出思維活躍、敢於突破、富有創造力的學生來。因此,只有自身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用自己的思想、自身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從人才成長規律看,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是創造型人才成長的助產士和催生劑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從我國數學家熊慶來—華羅庚—陳景潤,到蘇步青—谷超豪—李大潛,再到培養了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卡文迪斯實驗室教授湯姆森和盧瑟福都證明了這一點。這里所說的「名師」,一定是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學生跟隨這樣的教師學習不只是學習他們已掌握的知識,更是學習他們的治學方法、知識結構。教師的教誨相當於助產士和催生劑,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才會生產出聰明伶俐的嬰兒。

(二)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壓抑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高分低能,在實際問題面前雖有滿腹經綸卻也束手無策。實際上,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佔主體地位,一個教學活動的過程只有在師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下才能完成。在這里,教師的「導」不是「給人魚」,而是要「教人漁」,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把要教給學生的知識真正變成是自己的,再把內化了的知識,即已成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的東西告訴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掌握一種思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高漲的創造熱情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在情感狀態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特別是在課堂上,教師高漲的創造熱情和各種行為表現會感染學生,使他們的情感也積極、活躍起來。這種良好的情感狀態,會使學生的感知、思維、記憶和想像等心理過程也異常活躍,這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地獨立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由此可見,重視高校教師創造意識的培育,是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學生的有力保證。

二、中學教師創新意識的內涵

中學教師創新意識是指他們必須擁有吸納新知的開放意識,尋根究底的問題意識,堅持真理的獨立意識和不怕權威的民主意識。

(一)吸納新知的開放意識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開放時代,各種思潮、各種學派、各類知識會不斷從四面八方涌來,叫人應接不暇。作為有創新意識的中學教師不能只坐在書齋中,抱著幾年甚至十幾不變的講稿,在落後
與陳舊中尋求安穩,他們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在迅速傳遞和反饋的大量科技、教育信息中捕捉最新的、最前沿的信息,加以系統化篩選並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了解學科的走向,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尋根究底的問題意識

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解惑」,即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作為中學教師要想更准確、更深刻、更透徹、更全面地為學生解答難題,自已首先要善於發現問題要有尋根究底的問題意識,因為有了問題才能更深入地去思考、去研究,這是萌發創新思想的前提,也是引導學生創造的起點。

(三)堅持真理的獨立意識

中學教師不能只是唯書唯上、照本宣科,他們要有「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的獨立意識,必須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獨立思考並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從而帶領學生去思考前人從未思考的事,探索前人從未探索的領域,開拓通向真理的道路。作為教師,如果他自己沒有追求真理的獨立意識,而是懶於思考,人雲亦雲,循規蹈矩,他就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不怕權威的民主意識

在學術上,中學教師要有敢於批判、敢於懷疑的科學精神,有向權威觀念、習慣勢力沖擊的勇氣。同時,中學教師應把這種思想通過教學傳達給學生,讓這種民主意識深刻地影響學生,使他們不受舊的思想、理論、學說的束縛,不被名人的權威嚇倒,而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做人上,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每個人,無論他的職務高低、家庭怎樣、財產如何,人格都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因為是教育者就高出學生一頭,而是要學會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和學生交朋友,讓學生感到人與人的平等與友好,從而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

三、培養中學教師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一)中學教師應走出書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中,中學教師必須打破自身的封閉性,走出書齋,開闊視野,以改革的參與者和促進派的身份,深入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通過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得出自己對生活、對科學文化、對社會的看法並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不脫離時代,不脫離現實生活,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

(二)中學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站在文化、科技發展的最前沿

在科學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增長的速度極快,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中學教師如果還只是沉浸在自己上學時掌握的知識里,埋頭於一本教科書中,就會顯得十分狹隘和貧乏,更談不到會給學生以教育和啟發。因此,要不斷學習、吸收各種知識並努力加強對與自己教學專業有關的邊緣學科知識的了解與學習,加強橫向聯系,活躍學術交流,不斷將新學科知識融入自己的專業知識中,向「博大精深」邁進。作為中學教師,還必須完成一定的科學研究任務,努力成為學科帶頭人。因為教師只有通過科學研究,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掌握教學規律與治學方法,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富有創造性地指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三)中學教師要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信息時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遠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具直觀性。要徹底改變「紙上談兵」的陳舊教學模式,否則就會誤人子弟。要盡快打破課堂教學和現有知識結構的限制,因材施教,鼓勵冒尖,不要一刀切,否則就會壓抑學生個性的發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取得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喂一口、吃一口地填鴨。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學教師必須善於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創造性地掌握教育理論和技巧,完成教育任務。

(四)中學教師要虛心向學生學習

「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古人的遺訓至今仍富有深刻的哲理,更何況信息網路時代,人們接收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我們面對的是看電視玩電腦長大的孩子,他們知識面廣,思維敏捷,接受新知識快,有主見,獨立性強,在許多方面值得教師學習。因此,作為中學教師要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完善,就必須虛心學習學生的優良品質,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才能真正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綜上所述,培養中學教師的創新意識,進而提高中學教師的素質,使他們培養出的學生能適應新世紀更加激烈的競爭是我們亟待完成的任務。

B. 結合自己所學專業,談一談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培養創新意識

知識和經驗是創造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有知識並不等於有創造。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年輕時就吟唱出流傳千古的名句,而有多少老學究終其一生也寫不出供後人品味的只言片語。這其中創新意識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創新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具體表現為: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它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智活動,但決不是神秘莫測、高不可攀的,也不是研究生、博士生或高級技術人員等少數傑出人才的專利,教師以及學生們要始終相信創造力的普遍存在性,讓人人都相信自身有著發明創造的能力。

創新的障礙大多來自於創新者自身,既有自身心理因素、認知上的差異,比如認為創新很高端很神秘,害怕失敗害怕別人嘲笑的膽怯心理等;也有社會性的因素,比如習慣勢力、守舊意識、迷信權威等;有時也有技術上的因素,比如創新者自身的學識水平、經驗技能等技術性基礎欠缺。

2、提高創造力

人的創造力會受到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智力因素指的就是人的想像力、觀察力、思考力等等,而非智力因素指的則是人的性格、情感、興趣、意志等等。

智力因素是基礎性因素,非智力性因素的培養能夠對智力因素起到促進作用,而教育活動正是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過程,並通過教育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其能夠得到智力上的發展。例如興趣對觀察力與注意力具有很大的影響,只有對某事物極感興趣,才會去注意它、觀察它,也才會從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育者應充分運用信念、情感、興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開發與調動受教育者內在的積極因素,使他們通過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進其智力因素的發展與提高。

3、加強創造實踐

創造能力的培養關鍵是加強實踐訓練。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因此,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訓練,鼓勵並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觀察分析客觀事物,解決實際問題,設計出新穎的作品,創造力才能真正形成,學習創造原理和創造技法才有現實意義。


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是技術更新、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源泉。當今,一切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實際上均來自於創新,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的今天,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也聚焦於創新能力的競爭,具體來說就是知識的創新、技術的創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等方面。

創新是一個過程,是人類在認識、利用、改造自然以及社會的嘗試中不斷破除舊的理論、形式、方法、手段並進行創造的過程,創新是人類活動的過程,所以個人的創新水平會直接關繫到現代社會的建設。

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其創新教育的實施是必然的,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育活動中不斷滲透創新教育,如此持之以恆,學生的創造力就能被激活,創造力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C. 創造力和創新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新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生產或採用、同化和開發一種增值新產品;更新和擴大產品、服務和市場;發展新的生產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

2、創造力指的是在零基礎上,進行發明製造生產的能力,比如中國的核工業。創新則是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技術更新和升級,比如當下人們關注的企業轉型。

3、創造力是一種能力,而創新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3)創新意識與創造力開發擴展閱讀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D. 怎樣培養與開發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現代職業者必備的能力之一。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優秀職業人士都是身上閃著創新光彩的一族l創新能力就是創造主體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並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主要指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結果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技能。

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發現問題的敏銳觀察能力,通觀全局的思維能力,拓展思路求索答案的能力以及遠見卓識預見未來的能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新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了。無論是企業、團體還是個人,創新就意味著發展,沒有創新將很難生存。

對企業而言,創新已經不可替代地成為企業競爭戰略的核心。企業只有基於創新制定戰略,才能獲得持續競爭優勢。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恆動力,不竭源泉。眾多知名企業都是以其卓越的創新力而名揚世界的,如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微軟公司、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等。

微軟公司由美國人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始創於1975年,正式組建於1981年6月,總部位於美國的雷德蒙。目前微軟在全球擁有5萬多名員工,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微軟一直是新技術變革的領導者。微軟公司的成功秘訣被概括為兩條:人才與創新。而「人才」的含義中,沒有創新能力幾乎是天方夜譚。公司從總裁比爾·蓋茨到普通員工,每一位都是勇於創新的大家。

英特爾公司成立於1968年,具有四十多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

1965年,英特爾集團的創辦人之一摩爾預言,電腦微處理器晶元的記憶容量,每十八個月將增加一倍。這項廣為人知的「摩爾定律」,很快成了企業上下信奉的目標。更為驚人的是,英特爾從此制定了「定時出擊」政策,即主動創新。不僅每十八個月推出新產品,還每九個月增加新廠房、新設備。每次的創新總為企業帶來活力。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對個人而言,創新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利劍,模仿永遠成不了真正的大師。

在19世紀,有一個名叫李維·施特勞斯的人就是運用創新能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牛仔褲的人。

李維·施特勞斯的父親是一個小職員,他從小就顯得很聰明,順利地讀完中學、大學,當上文員。本來他可以過著那種不太富裕但很安穩的生活。

然而,1850年時,美國西部發現了大片金礦,淘金的關夢使無數想一夜致富的人潮水一般湧向西部的不毛之地。當時二十多歲的李維,不甘心做一個小職員。盡管小職員的工作很安穩,但他渴望冒險,想憑借自己的勞動、運氣去闖一次。

於是,他放棄了文員的工作,加入到浩浩盪盪的淘金人流之中。當李維來到美國舊金山時,才發現這兒已經到處都是淘金的人,到處都支滿帳篷。

他感到困惑了:這么多的人在這兒能實現發財夢嗎?難道自己拋棄安穩的工作,來到這里,就這樣無望地等待?淘金者們都擠在一個地方,加上離市中心很遠,買東西十分不便。

一次,李維看到那些淘金者跑很遠的路去買一點日用品,於是,他從中獲得啟示,決定開一家日用品小店,從淘金人身上淘金。不出所料,李維開的這家小店生意很不錯,來光顧的人絡繹不絕。很快就將開店的成本賺回來了,還積累了不少的利潤。有一天,他采購了許多日用百貨和一大批搭帳篷、馬車篷用的帆布。在船上,那些日用百貨被旅客搶購一空,但帆布卻沒人要。

下了碼頭後,他就開始推銷帆布,由於淘金者們都早已將帳篷搭好,誰也不會再費錢費力去搭第二個。李維本來以為帳篷也是淘金者們的必需品,卻沒想到競然無人問津,他因此感到非常沮喪。這時,一位淘金工人走過來,注視著他的那一堆帆布。

他連忙高興地迎上前去,熱情地問道:「您是不是想買些帆布搭帳篷?」

那工人搖頭道:「我已經搭了一個帳篷,現在我需要的是像帳篷一樣堅硬耐磨的褲子,你有嗎?」那位工人還告訴他,淘金的工作很艱苦,衣褲經常要與石頭、砂土磨擦,棉布做的褲子不耐穿,幾天就磨破了。如果用厚帆布做褲子,又結實又耐磨,肯定會受到淘金者的歡迎。淘金工人的一番話,提醒了李維。他想,反正這些帆布賣不出去,就試著拿它做褲子吧。

他用帶來的厚帆布做了工作褲,向礦工們出售。就這樣,牛仔褲誕生了。

堅固、耐久、穿著合適的牛仔褲,立即獲得了西部牛仔『和淘金者的喜愛。大量的訂貨紛至沓來。李維不再開日用品店,正式成立了牛仔褲公司。公司開張後,牛仔褲產品十分暢銷,但李維卻對帆布做的褲子很不滿意。因為帆布雖然結實耐磨,卻又厚又硬,不但穿在身上不舒服,而且也無法像柔軟的布料那樣,設計出各種美觀合身的款式,只能做成又肥又大、式樣單調的褲子。

他尋找新的面料,准備加以改進。

不久,法國人涅曼發明的一種布料,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一種藍白相間的斜紋粗棉布,兼有結實和柔軟的優點。李維當即決定從法國進口這種名為「尼姆靛藍斜紋棉嗶嘰」的面料,專門用於製作工裝褲。採用這種新式面料製作出來的褲子,既結實又柔軟,樣式美觀,穿著舒適,廣受消費者的歡迎。

當淘金者在蜂擁著淘金時,李維不去跟風,卻在淘金者身上動腦筋,為淘金者服務,在他們身上淘金,這就是創新的思路。由開百貨店到發明牛仔褲,從而掀起了全球「牛仔褲」熱。

李維的成功,證明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創新能力意味著發展,沒有創新將很難生存。

一位社會學家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人缺少創新意識,他永遠得不到改變;一個組織缺少創新意識,這個組織永遠得不到發展;一個社會缺少創新意識,這個社會永遠得不到前進。」是的,沒有創新意識,我們將一直重復著固有的、陳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這樣的話,我們個人和整個社會都不會向前邁進,而處於激烈競爭中的企業只能走向衰亡。

創新是個人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事業成功的主要前提,因此說創新是追求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創新能夠使我們得到發展與進步、把事業推向輝煌。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發展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更應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拿破崙·希爾說:「創新並不只是某些行業的專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的能力。只要願意,誰都可以創新。」

創新能力靠平時的培養,更靠工作上的鍛煉。開發、培養、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科學的創新來不得半點虛假,除了憑真正的成果取勝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所以,我們首先要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同時重視知識內容的更新和知識結構的優化。知識基礎是對前人智慧成果的繼承,是形成創造力的必要條件。離開了扎實的知識基礎,就不可能順利地開展創造性活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多掌握一些知識,就會多一條思路。博大精深,厚積薄發。

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不能只擁有單一的學科知識,而必須擁有跨學科的豐富的知識結構。如此,才會多一種專業眼光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會比知識結構單一的人更容易產生豐富的聯想,因而也更加容易形成創新思維。

不斷學習和吸取新東西創新能力必須依靠不斷地學習。一個具備創新能力的人,如果不注重學習,也會落後,也會缺乏創意。

創新能力的提升要求人們頭腦清醒,不斷學習吸取新東西。例如,在德國西門子公司,要求每一個員工都能積極主動地從工作過程中學習——向同事學習、從商業實踐經驗中學習,通過和他人分享知識來學習,從而保證自己的進步和未來的成長。西門子要求員工有個性,不平庸。他們或充滿熱情,或平靜沉穩,或勤於思考,或精明能幹……但他們都具有一種特質,那就是隨時准備接受新的東西。

勤於思考、善於思考創新能力源於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源於深入思考。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創新。牛頓從蘋果落地創造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有人問有什麼「訣竅」?牛頓說:「我並沒有什麼方法,只是對於一件事情做長時間熱情地思索罷了。」

據說醫療用的聽診器是這樣發明的:

兩百多年前,法國醫生拉奈克一直希望製造一種器具,用來檢查病人的胸腔是否健康。有一天,他陪女兒到公園玩蹺蹺板時發現,用手在蹺蹺板的一端輕敲,在另一端貼耳傾聽,能清楚地聽見敲擊聲。他從中得到啟發,回家用木料做成一個狀似喇叭的聽筒,把大的一頭貼在病人的胸部,小的一頭塞在自己耳朵里,這樣能清晰地聽見病人的胸腔發出的聲音。這便是世上第一部聽診器。

這些具有創造力的人無疑是喜歡思考的,但他們並非都是天才。他們面對的啟示別人也能遇到,不同的是他們更善於思考並能進出靈感的火花。這是因為他們很敏感,留心身邊的一切事情,並且想像力豐富、頭腦靈活。

克服因循守舊的觀念因循守舊意味著維護傳統的東西,不願積極開拓,創新求變。在因循守舊狀態下,人們會逐漸失去創新的興趣。因循守舊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以及對不可知的未來的恐懼感。因循守舊者常這樣對自己說:我們不可能創造新的東西,但是,我們也不會面臨比現在差的處境,或者遭受到更可怕的損失。

因循守舊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大敵。如果人類都保持因循守舊的觀念,那麼今天的我們,就一定還茹毛飲血,刀耕火種,住在山洞中。真正的創新需要跟因循守舊勢力做斗爭。

打破思維定式打破常規,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點子,也會產生非凡的效果。

日本東芝電氣公司的一個小職員,就因為打破常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實例。

東芝電氣公司1952年前後曾一度積壓了大量的電扇賣不出去,7萬多名職工為了打開銷路,費盡心機地想辦法,依然進展不大。

有一天,一個小職員向董事長石板提出了改變電扇顏色的建議。當時,全世界的電扇都是黑色的,東芝公司生產的電扇自然也不例外。這個小職員建議把黑色改成為淺色。這一建議立即引起了董事長的重視。

經過研究,公司採納了這個建議。第二年夏天,東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淺藍色電扇,大受顧客歡迎,市場上甚至還掀起了一陣搶購熱潮,幾十萬台電扇在幾個月內一銷而空。從此以後,在日本以及全世界,電扇就不再是統一的黑色面孔了。作為公司的功臣,這位小職員成為公司的股東。

只是改變了一下顏色,就能讓大量積壓滯銷的電扇,在幾個月之內迅速成為暢銷商品,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想法竟能產生如此大的效益呢!產生這個想法,既不需要淵博的科技知識,也不需要豐富的商業經驗。

為什麼東芝公司的其他幾萬名職工就沒人想到、沒人提出來?這顯然是思維上的定式和慣性使然。

打破思維定式和慣性,善於運用逆向思維和遞進思維,將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正如蒙牛公司總裁牛根生所說:「不管螺絲怎麼設計,正向擰不開的時候,反向必定擰得開。山重水復,此路不通的時候,換換位,換換心,換換向,往往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傑弗里說:「創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之路。」沒有創新,企業管理者肯定會毫無作戰能力,也根本不會有繼續做大的可能。同樣,創新也是一個員工的立身之本。創造力本身並不是奇跡,人人都具備它。但大多數人由於受傳統思維的束縛,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思維定式,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意識。這樣,就不會有好的想法,好的主意,好的思路,自然就不會有好的結果。突破思維定勢,進行創新思考,這是成功的法寶。

善於觀察,勇於實踐創新並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創新。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實踐。創新或許來自於工作中的細枝末節,或許來自於某個靈感的啟示,但如果沒有敏銳的觀察力、深入的思考和勇於實踐的決心,又怎能抓住這些靈感?所以說,敏銳的觀察力、深入的思考和實踐的勇氣是創新取得成功的關鍵。

所有的成功創新者都不會是空想家,不管當時他們的想法有多麼離奇或者多麼古怪,他們總不會呆在實驗室或者屋子裡發愣,而是會進行實踐。最簡單的例子便是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時,人們都以為他們發了瘋。但他們勇敢地進行實踐,在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終於成功了。不僅重大的創新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小小的創新也往往需要無數次實驗。所以,觀察力和實踐力就是創新這輛自行車的兩輪,二者缺一不可。缺了一個,就成了獨輪車,也就無法行講。

E. 怎麼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思想

物質是意識賴以產生的基礎,而意識則是 人形成思想、觀念並進而升華到精神的前提。有什麼樣的意識才可能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因此,培育創新思想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創新思想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觀念和創新精神。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績,但目前仍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培養要求整齊劃一、單純以學生的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問題。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大學生的創新思想,也不符合現代大學精神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加深對培育大學生創新思想重要性的認識,不斷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念、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價值觀念,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機制。

1、要通過積極引導,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意識是思想的萌芽狀態和初級階段,而學校又是傳道、授業和解惑的場所。因此,通過課堂教學和引導來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至關重要。國際著名學術團體——羅馬俱樂部在《回答未來的挑戰》中指出,學習總起來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維持性學習,它的功能在於獲得已有的知識、經驗,以提高解決當前已經發生問題的能力;一種是創新性學習,它的功能在於通過學習提高一個人發現、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以迎接處理好社會日新月異發生的變化。目前,我們有些教師的教案單一、傳授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呆板,十分缺少活力。這一僵化、老套的灌輸式教學,對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很不利的。因此,首先應該在這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進或改革,使我們教師的教案豐富多彩、傳授內容新穎先進、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啟發式教學啟迪和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2、要通過教育樹立和強化大學生的創新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人們的行動總是在一定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有正確的觀念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因此,要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注重大學生創新觀念的培養與更新。馬克思指出:人的創造性、能動性是自然賦予人的潛能素質,若得到開發,就表現為人類特有的感覺能力、思維能力、意志和體力。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也指出:教育的任務是毫無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能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一目標比其他所有的目標都重要。現代腦科學也證明,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關鍵是是否意識到並有意識地培養的問題,因此應該有意識地在大學生中樹立創造可培養的觀念和積極的創造價值觀,從而使創造力的偉大價值深入每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田。要使大學生們都能認識到,創造是人類文明之源泉、是創新世界之母、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之重要手段、是社會前進之動力、是個人成才之基礎,創造力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要引導大學生樹立信心,自覺將自己的創造潛能與學習及將來的事業結合起來。

3、要通過宣傳來弘揚創新精神。

學校有關部門應該在全校范圍大力宣傳和弘揚創新精神、打造聲勢、營造氛圍,幫助大學生提高對創新能力的正確認識、強化創新意識和觀念、追求創新精神。

F. 創造力和創新的關系是什麼

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和標志之一。培養、開發創造力的重要意義和最終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力的發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人類的創造潛力,造福人類。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技人才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大批出類拔萃、思維敏捷、勇於創造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鑒於此,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該《決定》中,除對學校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與素質要求之外,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本文就創造的性質與創造力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討論。
二、創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整合
(一)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智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它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不相關,有的則發現有高相關;有的發現創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創造力未必高;有的發現智力低則創造力必低;還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的相關高低隨著測量性質的變化而變化。這些結果表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智力高的人雖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創造性,但高的智力並不是創造力的充分必要條件。雖然創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沒有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創造力,但卻並不能保證總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於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個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知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點的綜合,那麼非智力因素則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許多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關的。創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徵,如獨立性強、自信、常常被復雜性所吸引、富有責任感、感情豐富、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孝幽默、愛自行學習、願意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應、興趣廣泛、愛好沉思、不盲從,等等[3~6];而膽怯、過分的自我批評、懶惰、從眾、狹隘、刻板、驕傲等許多消極個性因素則不利於創造力的發展。顯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僅是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個體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都以人的創造實踐為基礎,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智力因素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觀察力發展中敏銳性的提高,思維力發展中探索性的培養,想像力發展中獨特性與靈活性的增強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進智力活動過程,它可以強化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排除種種干擾,穩定情緒,從而為智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動力,為智力因素的發展創造條件。事實上,一切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諧發展。因素可以說,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二)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的交融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所意識到的僅僅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位於心理表層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即顯意識,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則存在於心理的深層,往往意識不到,屬於潛意識范疇。顯意識是主體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則是主體自身意識不到並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識,它包括各種各樣的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長期積累起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高度統一的產物。在人類整個創造活動中,總是有目的在支配著,創造的機遇總是光臨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整個創造過程都由意識控制著。但是,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長期的學習、經驗的積累、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創造的強烈追求和思考,雖然沒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確顯示出來的結果,可它確實也會在心理深處潛意識地累積起來,積淀為創造的某種基矗可以說,在創造活動還在進行而無明確結果時,在創造的苦思冥想尚未獲得某種啟示而豁然頓悟之前,確實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創造成果出現時,這種潛意識狀態就過渡到顯意識了。可見創造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過程。
潛意識是人類重要的信息庫,人的絕大部分信息,就以這種形式深藏在潛意識的汪洋大海里。人們可以在潛意識水平上處理並理解所見到的現象,潛意識能阻礙來自客觀的大多數刺激,而讓少數經過選擇的刺激信息進入潛意識思維過程。在顯意識思維過程中......

G.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H.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一些主要思路,供參考:

1.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決定一個人想不想創新的問題。因此,要開發創造力,首先要增強和提高人的創新意識。人的創新意識有兩種:一是主動性創新意識,一是被動性創新意識。主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不需來自外部的推動,主體的意識就可以有效地驅動個體去創新,創新活動是主體自身需要的一種意識,穩定、持續、主動、習慣化是它的特點。
被動性創新意識是指主體受外部的推動而產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接受交給自已完成的指令性科研問題、開發任務或項目。這類被動性創新意識同樣也會對創新活動產生推動作用,主要是創造主體有責任感,有成功的願望,有勝任的能力。
2.掌握創造方法
創造方法是創新活動成功經驗的總結和歸納,並上升為工具性的創造方法論。創造方法一舉擊破了創造的神秘氣氛,使普通人藉助創造方法亦能涉足創造活動,掌握創造方法是開發創造力的好思路。
3.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培養創新思維是創造力開發的關健。美國創造力開發公司總裁、創造學家羅傑.馮奧奇說過:「如果你對創造性思維持冷淡態度,你就不會認識到在一個發展變化、日新月異的世界上,激發和應用新設想是至關重要的生存技能。」
4.優化創新人格
前面講到, 創新思維乃創造力的靈魂,而創新思維的靈魂又是什麼呢?那就是創新人格!這是因為人是創造萬物的主體,是一切創新活動的認識者、發出者和操作者,忽視創新人格的優化,開發創造力將是舍本求末倒置的。
5.形成創新環境
創造力開發離不開一個好的環境,尤其是個體創造力開發。因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美國創造學家阿瑞提認為:「適宜的氣候和環境能極大地促進創造。」
6.創新成果展示和創新人物示範
經常進行各級各類的創新成果展示,對創新方面取得成績的人物進行表彰、鼓勵和獎勵,達到示範作用的目的,都對創造力的開發很有推動作用。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

I. 談談創新的重要性和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求知慾。學而創,創而學這是創新的根本途徑。青年要具備勤奮求知精神,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在自主創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其次,培養好奇欲。將蒙昧時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時期的好奇心轉化,這是堅持、發展好奇心的重要環節。要對自己接觸到的現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於在新奇的現象面前提出問題,不要怕問題簡單,不要怕被人恥笑。第三,培養創造欲。不滿足於現成的思想、觀點、方法及物體的質量、功用,要經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發明、推陳出新,大腦里經常有「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更簡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徑」等問題盤旋。第四,培養質疑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因此,要鼓勵青年大膽質疑、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最佳方法。從多角度培養青年的思維能力,激勵青年創新。鼓勵青年提問,大膽質疑,是培養青年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提出問題是取得知識的先導,只有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從而認識才能前進。一定要以銳不可當的開拓精神,樹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權威,虛心學習他們的豐富知識經驗,又要敢於超過他們,在他們已進行的創造性勞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的創造。

閱讀全文

與創新意識與創造力開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