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干扣面發明

干扣面發明

發布時間:2022-06-01 19:17:00

❶ 干扣面是誰發明

不知道 沒有聽過

❷ 亳州有哪些名吃

亳州美食小吃概覽
牛肉膜
牛肉膜是亳州獨有的清真食品。它色澤金黃,外脆里嫩,香氣撲鼻。該饃以牛肉、粉絲和佐料為陷,用上好的麵粉做皮,陷皮層層相疊,製成直徑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圓形餅,放在特製的圓形平地鍋內,用油炕,邊炕邊轉邊翻,約30分鍾即可。該饃入口油而不膩,香酥可口,是小吃中的上品。

西陽鹵豬頭肉
西陽鹵豬頭肉,相傳古時潞安府有一位名廚,他家祖祖輩輩有製作臘肉和豬頭肉的手藝。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向這位名廚學做鹵豬頭肉,在燒制過程中忘記了放醬油。當發現後,豬頭肉已煮至八成熟了。這時,師傅忙讓他將豬頭撈出用涼水沖泡,設法補救,但再加醬油已來不及了。他們最終也沒有想出個好辦法來,就將未加醬油的豬頭肉放在一邊不管它了。第二天一早,名廚的徒弟驚奇地發現,用涼水浸泡一夜的豬頭肉看起來色澤潔白,摸一摸,肉質松軟,聞一聞,香味撲鼻。他趕忙取一塊切成片,拌上蒜泥,嘗一嘗,感到清香可口。師徒二人從此做起了白鹵豬頭肉的生意來。這種新的菜餚一上市就受到人們的歡迎,他們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白鹵豬頭肉,也漸漸出名了,其製作方法不斷改進,代代相傳至今,成為頗受人們喜愛的美味佳餚。

義門的壯饃
義門的壯饃又叫鍋盔,是一種獨特的食品。做法是,取大塊面團反復揉「熟」,做成臉盆大一個圓餅,厚約寸許,直徑一尺到二尺,表層粘上一層芝麻,放在平鍋上文火干炕,成後外焦里軟,食之噴香。有的行家,還能在外皮製出一些圖案來。鍋盔的形狀頗象古代的盔甲,又圓又硬,所以取名壯饃、鍋盔,同時它又特別頂餓,巴掌那麼大一塊鍋盔,能抵兩個大饅頭。

插花牛肉湯
插花牛肉湯 ,插花已屬阜陽地界,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制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

狗肉乾扣面
說起小吃,狗肉乾扣面之於安徽渦陽,正如羊肉泡饃之於西安,煎餅果子之於天津,淡麻糊之於阜陽,撒湯之於蒙城。渦陽人最喜愛的小吃,不是外焦里嫩的鍋貼,也不是熱氣騰騰的小籠包,不是傳統的豆漿油條,也不是碩果僅存的那幾家麻糊,而是近十年來活躍在渦陽小城而且漸漸名聲遠播的渦陽名吃-------狗肉乾扣面。

炒涼粉
炒涼粉是一道很有名的小吃,色澤潔白,晶瑩剔透,嫩滑爽口。有詩稱贊:「冰鎮刮條漏魚穿,晶瑩沁齒有餘寒。味調濃淡隨君意,只管涼來不管酸。」
涼粉種類繁多,用豆類、米類或山芋的澱粉等,加適量水稀釋成糊,煮熟後冷凝成塊,俗稱「涼粉』。如豌豆粉、綠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濃。

撒湯
撒湯源於皖西北渦陽、蒙城一帶。撒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誤寫為「撒湯」、「殺湯」等。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為原料,燉好後,打生雞蛋在碗里,攪拌勻後,用沸騰的肉湯澆沏,製成黃橙的肉湯蛋花茶。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葛俠麵皮
渦陽知名產品葛俠麵皮:其引進國際先進生產流水線,克服了傳統的作坊模式、手工製作臟亂差不衛生等現象。採用大米、小麥、玉米、綠豆等、干凈衛生、口感好、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劑,皖北獨一家真正的放心麵皮。

葯桂燜甲魚
甲魚性平、味甘,甲魚的食用價值很高,甲魚肉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十分豐富。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預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並用於防治因放療、化療引起的虛弱、貧血、白細胞減少等症。甲魚亦有較好的凈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魚還能「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食甲魚對肺結核、貧血、體質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鮮龍眼烘成乾果後即成為中葯里的桂圓。桂圓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有補血安神,健腦益智,補養心脾的功效,是健脾長智的傳統食物,對失眠、心悸、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貧血有較好的療效。具有健脾補血,滋陰養腎,養肝安神的功效。具有甲魚原汁原味,桂圓清鮮香醇、營養豐富的特點。

重油大燒餅
展溝燒餅,又名「鞋底燒餅」,因其形似鞋底而得名。展溝燒餅採用獨特的製作方法,由麵粉、五花肉、芝麻等原料加工而成,外觀上長且薄,顏色橙黃,表面粘滿芝麻;食用過程中,色香味美,外脆內酥,可口宜人,每有外地人到來必定是「吃不夠帶著走」。

嘛糊
亳州地方特色小吃,狀似粥。將黃豆、小米、大米等按一定比例加工成澱粉調成糊,當水燒至90度左右時,將澱粉糊及輔料慢慢倒入水中,邊到邊按一個方向攪動,直至嘛糊全熟。吃時在嘛糊上撒些許咸黃豆、芝麻粉。嘛糊清香微甜,口感滑潤,有清熱去燥、潤肺利水之功效。

利辛貢饃
利辛貢饃用上好的麥麵粉,採用民間發酵工藝,配以輔料和面,將發酵後的面團反復揉搓,直至面團呈油亮色,然後製成形狀各異的面饃,貼在鐵鍋壁上,內放少許水(水不浸饃),用文火燒,至饃熟且發出清香時出鍋。饃正面油亮,背面金黃,既香且甜,脆軟可口。此饃因名清時代多次進貢而得名。

粘面饃
亳州地方名點。用上好的糯米面配以大棗、糖、佐料,和成面團,做成直徑35—40厘米,厚3—4厘米圓形餅放入平底鍋內,加油少許,文火燒熟即可。該饃呈金黃色,外酥內軟,香甜可口,是老年人和兒童最喜愛的食品之一。

扁豆糕
亳州地方獨有食品。扁豆洗凈,放入水內侵泡一小時撈出,加少許澱粉、糖、佐料調成稠糊狀,堆在篦子上蒸熟即可,形狀呈圓形,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入口清香松軟微甜,為居家調劑生活之上品。

豌豆餡
亳州地方獨有食品。豌豆去皮,用水泡後碾成糊狀,加大棗、糖、佐料和少許澱粉,做成直徑40—50厘米,厚4—5厘米的圓餅,放入籠內蒸熟即可。上面可加一些裝飾品,形如大蛋糕,呈青黃色,香甜松軟,老人和兒童特別喜愛。

油炸饃
油炸饃又叫油杠,亳州獨有食品。其形似油條,比油條短粗,其味道似油條,比油條松軟可口。該饃用上好的麵粉、佐料,用特有的方法和制,然後用兩根細鐵釺子將和好的面纏繞其上,用力一拉,放在有鍋炸制翻轉,待其表面呈金黃色時撈出即可。油炸饃內若放蛋液炸制味道更好。

老隊長扒雞
老隊長,名張士田,家住龍山鎮龍北行政村龍西村。解放後就擔任生產隊長幾十年;一生從事扒雞行業,其主要原料是以本地土雞,並加入60多味名貴中葯材精心加工而成,其色、香、味、形均佳,有皮脆、肉軟、味美之特點,遠銷省內外。現張士田已去世,其外孫朱豐收繼承傳統扒雞加工工藝。現已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肖像商標。

鍋盔
亳州一種獨特的食品。取大塊面團反復揉「熟」,配以佐料,製成直徑為40—50厘米,厚為3—4厘米的圓形厚餅,放入平底鍋內炕,上撒芝麻。為加快熟的速度,一般還用筷子紮上幾個眼。該饃象古代盔甲,又圓又硬,所以得名鍋盔。鍋盔饃表面金黃,外脆里軟,又香又甜又咸,是野外作業的上好方便食品。據傳該食品為曹操當年發明的軍用食品。

富貴白烤蝦
用料;基尾蝦250克 ,老乾媽豆豉50克 ,泰國雞醬50克,色拉油1千克,雞粉5克,白糖5克,色拉油
100克。製作方法:1、將基尾蝦用竹簽穿上,入八成熱油鍋中炸熟。2、鍋底留油25克,放入老乾媽豆豉、泰國雞醬、雞粉、白糖翻炒均勻,將基圍蝦放在燒燙的雨花石上,把汁澆在基圍蝦上面即可。

❸ 亳州有哪些名吃

1、展溝燒餅

展溝燒餅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展溝鎮的特色小吃。利辛展溝燒餅外酥里嫩,香酥可口,味道鮮美,別有風味,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展溝燒餅是利辛縣的一道名吃。展溝鎮是「和聖」柳下惠的故里,因而展溝燒餅也稱和聖燒餅。

❹ 渦陽有什麼特產

鎮園人參果娃,中國國家發明專利特產,水果月餅專利,瓶中娃,中國超級小麥,茅台集團鎮園人參果娃酒,義門五庄觀人參果生態園,農業科學家程魁先生,渦陽義門人,被中國科學家組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評為:中國人參果娃之父:中國超級小麥之父:中國水果月餅之父:中央電視台對程魁專家專題訪談:北京人民大會堂科學家大會應邀出席:人參果經中國醫科大學營養檢測:天然富硒:富鈣:B胡蘿卜素:維生素C:蛋白質:鐵,鋅,銅,等多種徵量元素:人參果娃出口檢測無農殘留無公害水果:產地,電話,商標鎮園,程魁先生在各省建立生態園,及農產品深加工一條龍企業,公司成功Q板掛牌:與中國貴州茅台集成功合作生產人參果娃酒,他為渦陽人爭了光,為中國農業創新做出榜樣。

❺ 炸醬面的起源

老北京炸醬面的起源:歷史說

至少2000多年來,面條一直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普遍食物。但是關於面條的起源,眾說紛紜,中國、義大利和一些阿拉伯國家都曾被認為是面條的起源國。 2005年10月13日的《自然》雜志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呂厚遠研究員等取得的科技考古方面的發現,以事實說明中國也許是真正的面條起源國。
專家在中國西北青海省民和縣的喇家遺址發現了這些面條,出土時面條保存完好,盛在一個倒扣的密封碗中,碗深埋在3米厚的沉積物中。自從1999年喇家遺址被發掘以來,大量的碳14年代測定、文物遺存和地質現象表明,青海省喇家遺址屬於新石器晚期的齊家文化,在4000年前被一次災難性的地震和洪水毀滅和淹埋了。因為這一突發事件,喇家遺址保存了許多其它考古遺址難以保存的史前人類生活遺存和災難場景。研究人員發現了由於地震、洪水的發生而打翻的裝有面條的碗,它被隨之而來的泥沙密封,形成了罕見珍貴的保存環境。
這些面條形狀細長,顏色黃褐,盛放在一個倒扣的碗底中,當研究人員把碗翻過來,在碗內發現了更多的面條,這些面條長約50多厘米,直徑約3毫米,看上去類似於中國的傳統食品拉麵。為了測定這些面條的成分,研究人員對這些古代面條樣品進行了植硅體和澱粉形態分析,比照了大麥、青稞、小麥、高粱、燕麥、穀子、黍子、狗尾草等80多種植物果實中植硅體和澱粉形態的特點,之後他們發現,這些古代面條樣品中保存有大量的穀子和黍子的典型殼體植硅體顆粒和澱粉顆粒,以此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面條由小米和粟製成。專家進一步解釋說,當時的人們先把這兩種作物磨成麵粉,使之成團,然後拉成面條的形狀。研究人員還說,小米缺乏黏性,如果單用它做面團,無法拉成又細又長的面條。這種面條的成分與如今普遍使用的小麥做面條的原料不同,可以說明中國的先民在4000年前已經有了較完善的工藝對這些植物果實進行脫粒、粉碎、磨細並製成足以製做面條的麵粉。
在中國,關於面條的最早記載是東漢年間。因為古時民間衛生條件差,常因飲食不潔而患胃腸病,面條用水沸煮,相對衛生,可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中國古時各時期對面條的稱謂也不盡相同: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之「水引」;唐朝叫做「冷淘」。在國外,普遍的觀點是面條最早在中東地區發明,後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義大利,經由義大利人進一步把面條食品傳播到歐洲以及全世界。由於面條作為柔軟的麵食極難保存,長期以來世界上並沒有發現過早期面條的直接證據,更缺乏機會研究早期面條的製作材料及加工過程。從已有的證據看,這碗面條的發現,可以說明中國人發明並製作面條的時間要大大早於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但喇家遺址發現的面條究竟是不是阿拉伯面條或者義大利面條的祖先,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加以證明。
雖然只是一碗面條,但此次研究中所運用的環境-科技考古方法確為國際領先水平。作為當今國際上迅速發展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交叉的新學科,自然科學各種新方法正日益豐富著考古研究,拓寬了環境-科技考古的研究領域。這碗面條,對於新石器農業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的研究都具有獨特的意義。

❻ 面條的來歷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

面條的故事要從「面條帝國」——中國說起。中國土地幅員遼闊,千年炊煙孕育了兩千多種面條的做法,影響了整個東亞的面條文化。不過,無論是面條還是製作面條的主要原料小麥,源頭都不在這里。

中國的象形文字「麥」原指「遠道而來的人」,與面條的「面」字結合,就成了「面」(「面」的繁體字),而小麥以及小麥粉製作而成的面條,在數千年前也確實是遠道而來的。

每年有6億噸產出,已經成為地球上60%人口主糧的小麥,最早誕生於9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農耕文明。

在它誕生後的6500年,小麥種植技術連同制面技術,開始從中東地區傳到地中海,穿越巴爾干半島和阿爾卑斯山,向東經過中亞來到中國。因此,這條以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各國的「絲綢之路」又被叫做「面條之路」。


(6)干扣面發明擴展閱讀:

面條的價值

1、面條中含有銅元素,雖然說銅元素在朋友們的身體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的大的,但銅元素是作為朋友們的身體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條中正好就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對於朋友們頭發的發質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們適量的吃一些面條還可以起到養發的作用。

2、面條對於幫助朋友們養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對於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們在食用主食的時候可以將面條穿插到其中來食用,由於面條比較好吸收,而且湯面還能幫助朋友們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們可以多食用面條來養胃。

3、面條含熱量低,面條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條煮熟後變成400克。

4,、面條有抑制食慾的特點,因為面條在胃中的消化比較慢,使人長時間有飽脹感,不易飢餓。

❼ 亳州都有哪些遺落在角落裡的美食

亳州位於安徽省,是一個歷史名城,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也是旅遊勝地,來到亳州遊玩,怎麼能錯過亳州的特色美食呢?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種亳州著名美食。

1、蒙城撒湯

撒湯源於亳州市蒙城縣。撒為肉湯,是肉雜做成的,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熬制的,然後把生雞蛋打在碗里,攪拌均勻,最後把熬好的湯澆上去,美味的蒙城撒湯就做好了。

2、油炸饃

在我們學校的食堂也有油炸饃賣,它形似油條,但是比油條要短,口感略松軟。

3、麻糊

麻糊是亳州當地人比較喜愛的一款美食,口味有甜的和鹹的兩種。由調味粉、花生、黑芝麻和粉絲等製成,在亳州的早晨,來一碗麻糊,美美的一天就開始了。

4、扁豆糕

扁豆糕是亳州地區漢族人發明的特色美食,主要原料有扁豆、紅豆沙。它是用蒸籠蒸成的,口感松軟細膩,入口有淡淡的清香味。

5、亳州牛肉饃

牛肉饃為亳州市譙城區特有的小吃,由上好的黃牛肉、粉絲、蔥、姜、蒜製成餡。用薄皮一層層的做成餅,外觀金燦燦的,口感香脆但不油膩,亳州人的早餐,用牛肉饃配麻糊再好不過了。

❽ 面條的來歷

面條起源於中國,面條起初被稱為「湯餅」。

四千多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摧毀了中國西北部的一個村莊,緊隨其後的洪水又將其封凍。四千多年後,准確說是在2005年,考古學家們在被稱為「中國龐貝」的青海省喇家村裡,發現了裸露在岩層中長約50厘米、寬約3毫米的面條。不過在那時它的名字很有可能還不叫「面條」。

在中國,最早的面條被叫做「餅」或「湯餅」。1400年前的《齊民要術》首次記載了製作面條的「水引餺飥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簡單來說,「水引面」是將拉成筷子粗細的面條,掐成一尺狀,水浸之後,在沸鍋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條狀下鍋,煮熟出鍋淋上雞湯。餺飥的做法與水引面相似,只是形狀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這是中原地區最早的湯面。

(8)干扣面發明擴展閱讀

特色面條:各地特色麵食有武漢的熱乾麵、內蒙古的燜面、山西的刀削麵、栲栳栳,北京的炸醬面、蘭州拉麵、重慶的重慶小面、上海的陽春面、高郵的醬油麵(又稱高郵陽春面)襄陽牛肉麵、揚州陽春面、揚州炒麵、東北的冷麵、保定的大慈閣素麵、陝西油潑面。

河南的燴面、撈面、麻鴨面、餄烙面、廣東的雲吞面、福建的沙縣拌面、漳州鹵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麵、四川的擔擔面、鋪蓋面,岐山和新野的臊子面,貴陽的腸旺面,阜陽格拉條,渦陽干扣面,等等。

❾ 老北京炸醬面是誰發明的

如今,一涉及老北京飲食風俗,勢必會出現「炸醬面」的字樣,「炸醬面」、「大碗茶」、「烤鴨」一起構成頗具特色的老北京傳統飲食文化,炸醬面做法不太難,首先將面條煮熟,放入涼水中「冷淘」,再將肉末(或是雞蛋)、豆醬炒香,把青豆或是大豆經過焯、煮做熟,再加上幾類蔬菜絲,拌在一起即可,很是美味。盛夏酷暑難耐,做一碗老北京炸醬面,既方便快捷又開胃解暑。

❿ 安徽好吃的美食有哪些

衣食住行,除了看景,還有一個主要責任就是品嘗當地美食,才能夠不虛此生。

1、格拉條:安徽阜陽地區傳統名小吃,傳說是蘇軾在潁州旅行時吃邊當地美食,店老闆為了請蘇軾到自家店裡做客,特意製作出格拉條。格拉條中加的青菜叫經磯,也是當地特有的一道小菜。

2、黃山燒餅:安徽黃山一帶的特色點心,也叫皇印燒餅,色澤金黃、酥脆爽口,具有多種口味。

3、淮南牛肉湯:安徽淮南美食,相傳為淮南王劉安所創。用料:牛肉、粉絲、豆皮、綠豆餅、香菜,配上一個利辛燒餅,美味多姿、回味無窮

4、葛粉圓子:徽州地區特色小吃,用當地葛粉製作而成。此圓子質地柔韌有勁,味香甜,有清心明目之效。

5、毛豆腐,徽菜代表小吃之一,發酵後的毛豆腐,聞著異味刺鼻、但是越吃越香。

6、太和板面:皖北太和特色小吃,也叫羊肉板面,因為在案板上不停摔打而得名,摔打以後的面寬扁而富有彈性。煮熟以後,配上幾片青菜和鹵蛋,味美而讓你流口水

7、五城茶干,休寧五城茶干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餚,老幼皆宜。旅遊的朋友可以作為贈送朋友的禮品。

8、符離集燒雞,安徽宿州特色美食。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也是中華歷史名餚,和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錦州溝幫子熏雞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雞」。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香氣撲鼻,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小夥伴們想要品嘗時,建議選擇黑爪的,味道更正宗。

9、粉雞:粉雞不是雞,是安徽阜陽的本地小吃。用雞脯肉或者豬瘦肉,打一個雞蛋清,和紅芋澱粉,充分摔打揉搓,然後放在水中煮熟。入口滑嫩、滋味鮮美。

10、黃山方臘魚,與黃山臭鱖魚一樣,同樣是以鱖魚為原料。用炸、溜、蒸的不同烹調方法製成,一菜多形三味,香、咸鮮、微酸甜。相傳是當地百姓為紀念宋末農民起義領袖方臘製作而成。

閱讀全文

與干扣面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