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稻種植技術
種子播在准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一直浸在水中。
耕種方式
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櫱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❷ 戴維森簡介
美國語言哲學家。生於1917年3月6日。1939年在哈佛大學獲文學士學位,194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67~197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哲學教授,1970~1976年任洛克菲勒大學哲學教授。後在芝加哥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任教。主要著作有:《自然語言的語文學》(與哈曼合編,1970)、《決策論》(與叔佩斯、亞格爾合著,1974)、《語法的邏輯》(與哈曼合編,1975)。
戴維森在 1967年發表了《真理與意義》一文,把A.塔爾斯基的真理定義應用於意義理論,提出了一些新觀點,影響很大。他的理論已經成為美國幾個主要語言哲學流派的研究綱領之一。他認為,意義理論的任務不是改造自然語言,而是描述和理解自然語言,要為這種語言中的每一個句子給出語義的解釋,同時還要能夠描述和說明一個人具有什麼知識才能掌握語言。
戴維森提出,一個恰當的意義理論在形式上必須滿足以下的要求:
①只能採取一種陳述的形式直接地給出這種知識。
②這種陳術必須是有限的。
③由於一個句子只有在整個語言背景中才能夠有意義,而要給出任何一個句子或詞的意義,都必須先給出所有的句子或詞的意義,所以意義理論必須用同樣的概念和同樣的方式給出對象語言中所有句子的意義。這一點也被稱為意義理論的整體論要求。
基於這些考慮,戴維森提出,語言哲學家所要構造的意義理論必須蘊涵下面這種形式的公式:
(T) S是真的當且僅當P
其中S是對一個句子結構的描述,P就是這個句子本身。如果對象語言沒有包括在主語言中, P就是在主語言中對這個句子的翻譯。
公式(T)給出了每一個句子的直接條件,從而也就為每個句子給出了語義解釋。最重要的是它顯示了一個句子的意義怎樣依賴於它的成分的語義屬性和這個句子的結構,描述了語言使用者必備的知識。
這種意義理論的一個特點是它的經驗性質,它試圖說明的是,人的語言能力,同時能受經驗檢驗,有對和錯的明確標准。當然,要構造出這樣一種意義理論,首先必須在自然語言中為「真」下一個遞歸的定義,戴維森認為這是有可能做到的。
❸ 水稻免耕
水稻免耕拋秧栽培法
--------------------------------------------------------------------------------
水稻免耕法不用犁耙下田,省時省力又增產,值得推廣。廣東高州市鎮江鎮低村共33戶,去年晚造有29戶應用水稻免耕法。常規栽培每667平方米成本100元,用免耕法只需20元除草劑和田面肥,比常規法增產100多公斤。去年全村僅此項就增收1.2萬元。
一、免耕稻田的要求
要求安排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耕層深厚的肥沃稻田。低窪水浸田須開溝,排乾田水。沙質乾旱的淺腳田不宜用免耕法。早稻收割時要低割禾頭,高度不超過15厘米,讓葯水浸過禾頭、雜草,加速腐爛,方便拋秧。
二、播種育秧
播種:每667平方米本田用塑料軟盤35個左右,肥泥75公斤粉碎或直接弄成泥漿並加0.5公斤復合肥後放入盤內。播種期根據各地氣候條件而定。秧齡要求:早造15~20天;晚造8~12天。秧地要近水源,不受浸,不漬水。每667平方米本田約需7平方米秧地。播種時,如泥粉育秧,將營養土倒入盤內2/3,均勻地把谷種撒入盤中。然後覆土、刮平、拍實、淋水。如用泥漿育秧,可將塑料軟盤排放在秧地上,灌入泥漿,刮平、撒種、拍沉即可。注意盤面不要有浮泥,避免秧苗串根成塊,造成拋秧困難。
育秧:秧苗管理比較簡單,主要掌握好水分,保持營養土濕潤,不積水,不受浸。秧苗一葉一針期,每667平方米用130~200克多效唑對水100公斤噴施,可增加分櫱50%。至2.5~3片葉時起苗拋秧。注意防治病蟲害。
三、噴葯除草技術 葯劑選用:選用高效、安全、無殘留的除草劑。早造可用20%克蕪蹤、74.7%農民樂、草苷磷、草枯靈等;晚造可加芽前除草劑如60%丁草胺、稻草隆、10%草剋星等,以除落谷再生稻。
噴葯時間:克蕪蹤宜在早造拋秧前7天噴施;晚造在拋秧前5天噴施。農民樂宜在早造拋秧前15天噴施;晚造在拋秧前10天噴施。
噴葯方法:早造噴葯前排乾田水,每667平方米用20克蕪蹤200~250毫升或農民樂200~250克,加氯化鉀或碳銨2公斤,對水40公斤~50公斤。晚造用上述除草劑加60%丁草胺100~200克,用噴霧器均勻噴灑禾頭和雜草。如噴後4小時內下雨應補噴。
噴後處理:克蕪蹤噴後2天即回水浸田,浸沒雜草,歷時5天。農民樂噴後4天回水浸田,浸沒雜草,歷時10天。每667平方米施碳銨1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晚造浸田時可減少3~4天。表土軟爛後,排乾田水,每667平方米施復合肥15公斤作基肥,即可拋秧。
四、拋秧要求
本田保持淺水2~3厘米,每隔4米留工作行,行寬30厘米。根據本田面積和秧苗數量,做到塊塊均勻。比常規拋秧增加10%。拋秧密度:早造高肥田1.7萬株,中肥田1.8萬株,低肥田2萬株。晚造高肥田1.8萬~1.9萬株,中肥田2萬株,低肥田2.3萬株。操作時可先拋出80%,留下20%作為填空補缺,務使密度均勻。拋秧後7天結合施肥使用除草劑,每667平方米用50~100克掃弗特與干泥粉混勻,與肥料混合撒施。
五、本田管理
本田管理與常規拋秧一樣,要施足基肥,有機肥要求腐熟。輕施基肥,重施回青肥和分櫱肥,前期施肥量要求達60%以上。以後看苗追肥,或使用除草復合肥。田間保持充足水分,勤灌淺灌,多露輕曬,夠苗露田,抽穗揚花期灌淺水,灌漿結實期保濕潤。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❹ 種了2000畝水稻,請問插秧機、直播機、拋秧機,該如何選擇
規模化種植水稻的農戶,目前播種水稻的有插秧機、水稻直播機、水稻拋秧機三種機器。三種機器都有優勢也有缺點,如果要讓用戶選擇,的確是難以取捨的,所以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
如果是種了2000畝水稻,筆者認為這三類機器都可以考慮,但一定要從中選擇最適合的一種,當然要准確的選擇就要搞清楚這三種機器各有什麼優缺點。
以下筆者就以農機經銷商的 身份詳細的介紹三種機器,希望能為你購買決策提供幫助。
四、三種水稻播種機械優缺點綜合比較和產品選購建議表:機插秧、直播、有序拋秧機主要指標對比
筆者把插秧機、直播機、有序拋秧機三種機器和三種種植方式的優劣勢集中在上面的表中,用戶在選擇產品時可以綜合比較,從而決定具體該購買什麼樣的機器。
關於三種機器的選購,筆者提供個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1、規模化種植優先選擇插秧機和直播機
目前看,國內能達到2000畝種植規模水平的,水稻插秧機和水稻直播機都可以滿足需求,水稻插秧機最好選擇高速乘坐式,以及高速乘坐式里的8行機。
2、優先選擇成熟的產品,密切關注拋秧機的發展
插秧機和直播機都是很成熟的產品,尤其是插秧機,在國內推廣了近三十年,農機和農藝都很成熟,所以建議優先選擇,其次才是水稻直播機。
3、重點關注直播無人飛機
這是新產品,但筆者認為其後期的發展速度和價值要遠遠高於地面機械水稻插秧機、直播機和拋秧機,直播無人飛機的最大優勢是效率,目前直播無人飛機已經有撒播、精量直播、條播三種機型,後期有望取代大部分地面播種機械。
❺ 水稻什麼時候打農葯
移栽或直播20天施葯,這次施葯一般是防治薊馬的,如果是中稻,這次施葯也有必要預防二化螟,防治薊馬一般用噻蟲嗪、毒死蜱就可以,預防二化螟可以使用氯蟲苯甲醯胺;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
(5)拋秧法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
1、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當今多用機器整地了。
2、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
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4、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❻ 拋秧和插秧的區別
❼ 水稻拋秧盤如何播種
水稻拋秧是我國主要的輕型栽培技術之一,採用塑料軟盤、旱育無盤等方法育秧代替傳統的手插秧育秧,拋秧栽培技術減輕了栽秧的勞動強度,提高栽秧效率,可省工、省力、省種子、縮小秧田面積,減輕勞動強度,又解決了農民彎腰曲背插秧的難題。該技術主要在在華南雙季稻區、長江中下游單雙季稻區應用,有效解決了直播稻、晚播機插秧因播種育秧遲、生育期縮短、栽插季節緊張等產量限制因子。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水稻拋秧栽培方法和技術。
一、水稻拋秧栽培方法
1.節省勞力,減輕勞動強度。與常規栽插方式相比,一般拋秧稻可省工22.5~37.5個/hm2,工效提高5~8倍,提早插秧季節,縮短栽秧時間。
2..省種、省專用種田,且有利於集約化育秧。拋秧栽培的秧田與本田比一般為1∶30~50,且秧苗成秧率高,可省雜交稻種7.5kg/hm2,早、晚稻各省90%的秧田。
3.穩產、高產。拋秧栽培水稻可縮短返青期,促早生快發,尤其是低位分櫱增多,提早成熟,有利於高產、穩產。
4.育秧前准備
4.1備足秧盤。選用561孔的秧盤525~600張/hm2。
4.2配製營養土。目前主要採用壯秧劑配製營養土育秧,沒有壯秧劑的地方,也可以用復合肥或尿素配製營養土。
4.3秧田准備。秧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結構良好、排灌方便、粘壤土或壤土的稻田或旱地、菜園。秧田與大田比為1∶40。秧田要施足基肥,要耙細、整平、作廂。
5.種子處理。將谷種用清水預浸6h左右,再用強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撈出後用清水洗凈。
6.整地。拋秧本田應做到「平、淺、爛、凈」的標准,即田面平整、高低不過寸;水要淺,以現泥為好;土壤要上緊下松,軟硬適中,田面無雜物。如果是粘泥田應在犁耙後沉澱2~3d,放干明水,搶晴拋栽;如果是沙質田塊,則隨犁隨拋。
7.播種。將種子均勻播在秧盤上,有條件的地方採用播種器播種。播種後將秧盤緊挨在秧床上排列,注意要把秧盤底部壓入秧床,以保證各部分與秧床充分接觸。在播種的秧床上撒1層營養土,營養土以剛好覆蓋種子為宜。
8.拋栽。左手提盤,右手抓起秧苗8~10蔸,輕輕抖散,泥團向上,用力向上拋2~3m讓其自由落下。根據田塊面積和密度確定用秧盤數,先粗拋2/3,餘下1/3補稀。拋後每隔3m撿出一條人行道,寬30cm。再用竹竿疏密補稀,做到全田大致均勻。
9.苗期管理。主要抓苗期施肥和病蟲害的預防。秧苗1.5葉時以尿素300g/hm2對水30kg/hm2噴施;3.5葉時以尿素600g/hm2對水30kg/hm2噴施。苗期的主要病害為立枯病,待2葉1心時噴施故克松800~1000倍液45kg/hm2。
10.田間管理。澆水前期要遵循「淺水立苗、薄水促櫱、曬田控櫱」的原則。淺水立苗即拋秧2~3d不進水,以利於秧苗紮根;薄水促櫱即灌2~3cm的水層,以利於促進有效分櫱;曬田控櫱即苗數足夠時曬田,以利於控制無效分櫱。水分管理的後期遵循「深水孕穗、淺水灌漿、斷水黃熟」的原則,即保持5~10cm的水層以利於孕穗,保持5cm水層以利於灌漿,黃熟時斷水以利於籽粒成熟飽滿。
拋秧一般不採用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法,因底肥過多,前期生長旺盛,群體過大,引起成穗率下降,後期脫肥又不利於形成大穗。一般施純N150~180kg/hm2、P2O575~90kg/hm2、K2O120~150kg/hm2。施肥方法是「前促、中控、後補」,即底肥60%~70%,分櫱肥20%~25%,穗肥10%~15%。
二、水稻拋秧栽培注意事項
1.防燒芽。主要注意育秧劑(包括化肥)不過量,營養土要拌勻施勻,糊泥沉實後播種;壯秧劑育秧的必須「分層施肥,上下各半,分層裝盤,隔層播種」。
2..防串根。主要措施是播種後秧盤面上的泥土要清除干凈,秧田灌水不上畦。
3.防秧苗徒長。主要方法是用壯秧劑育秧,或用烯效唑浸種,適時噴施多效唑。
4.防浮秧。主要措施是堅持花泥(遮泥)水拋秧,大風大雨和深水情況下不拋秧。
5.防不勻。方法是堅持三步拋秧法,第一步拋70%,第二步撿工作行,第三步拋剩下的30%。
6.防除草劑葯害。主要是堅持用丁苄、田青、拋秧凈等除草劑,不用含有乙草胺和甲磺隆的除草劑,並注意除草劑的用量和施用方法。
三、病蟲害防治
1.水稻紋枯病
1.1農業防治(1)清除菌源:要求在秧田、本田翻犁、灌水泡田時(此時菌核上浮),打撈菌核,帶出田外燒掉或深埋。做到病草不還田,同時鏟除田邊雜草。(2)加強肥水管理:做到合理排灌,以水控病,貫徹「前淺、中曬、後濕潤」的用水原則,要避免長期深灌。同時,合理施用N肥,注意N、P、K肥的合理搭配。
1.2葯劑防治每畝用3%、5%井岡黴素水劑150—200毫升、100—150毫升,對水75升噴霧或用30%紋枯利800—1000倍噴霧或B908(生防菌株)噴霧或用百抗(生防菌株)噴霧。
2..蟲害主要是螟蟲。一般在分櫱末期用井岡黴素750g/hm2對基部噴施,以預防紋枯病的發生;依各地預測預報資料提前2d,用殺蟲雙顆粒劑30kg/hm2均勻撒施,以防治螟蟲的發生。由於拋秧田中產生雜草較早,所以在拋秧立苗後即可使用化學除草劑。值得注意的是,施各種葯物時田中均要保持3.3cm左右的淺水層。
水稻拋秧技術要點:
1.選擇適宜品種對於長江中下游稻區單季稻(單季稻)而言,拋秧應選擇抗病性和抗倒性強、中大穗型的水稻品種;對於華南稻區及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雙季稻)而言,雙季拋秧,早稻應選用早、中熟品種,晚稻按照前茬的熟期進行選擇,確保在9月20日前安全齊穗。宜採用生育期相對較短的早熟或中熟品種。
2.適宜育秧方法目前已經發展了適宜於拋秧的水稻秧盤育秧、水稻無盤旱育秧等技術。
(1)水稻秧盤育秧技術:①苗床選擇:苗床可以是泥漿秧田,也可以是旱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田塊做苗床,用壯秧營養劑等苗床專用肥製作營養土。②浸好種子:種子純度不低於98%,凈度不低於98%,發芽率不低於85%,雜交稻種子發芽率不低於80%。播種前進行曬種,宜在溫和的陽光下曬種2小時左右;曬種後用強氯精450~500倍葯液浸種4~6小時進行種子消毒,之後用水洗干凈再浸種8~10小時,浸種過程換水2~3次,種子起水後進行催芽。
(2)水稻無盤旱育秧技術:①選准拋秧型旱育保姆350克,可包衣稻種1~1.2千克。②浸好種子:採取現包即種的方法。包衣前先將稻種在清水中浸泡25分鍾,溫度較低時可浸泡12小時,撈出稻種,瀝去水分。③包衣方法:將包衣劑倒入臉盆等圓底容器中,再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臉盆內進行滾動包衣,邊加種邊攪拌,直到包衣劑全部包裹在種子上為止。④澆足底水:旱育苗床底水要澆足澆透,使苗床0~10厘米土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
3.精量播種採用無盤旱育秧拋秧,秧田播種量與常規旱育秧同。採用塑料軟盤育秧的,根據季節、品種類型、秧齡和拋栽密度,選擇不同孔數的拋秧盤,要嚴格控制播種量。秧盤的數量應根據秧盤的穴數及計劃拋植密度而定,還要扣除5%~10%的空穴損失率。目前我國採用的秧盤主要有3種規格,434穴、502穴和561穴。畝用秧盤數=計劃拋植叢數/(每盤穴數-每盤穴數×空穴損失率),如每畝大田計劃拋1.8萬叢,用434穴的秧盤,為55~60個;用502穴的秧盤,為38~40個;用561穴的秧盤,為34~36個。如用舊秧盤,應根據秧盤的損壞情況適當增加秧盤數量。雜交稻應選擇孔徑較大的秧盤(每盤孔數較少),根據當地水稻安全齊穗期確定適宜播種期,常規粳稻大田畝用種量3千克左右、雜交中秈稻1~2千克,雜交稻每孔2~3粒種子,常規稻每孔2~4粒種子。
種子浸種催芽後,要均勻播種。無盤拋秧播種一定要均勻,才能達到秧苗所帶泥球大小相對一致,提高拋栽立苗率;苗床播種後要覆蓋細土再用噴壺澆濕,接著噴施旱育秧田專用除草劑;為了保證秧苗齊、勻、壯,播種後要蓋膜,齊苗後逐步揭膜,揭膜時要一次性補足水分;無盤拋秧的秧苗在拔秧前一天的下午要澆足水,一次透墒,以保證起秧時秧苗根部帶著「吸水泥球」。
4.拋秧密度確保合理基本苗、提高拋栽質量。精細耕整大田,要求田面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看天、看苗適期拋秧,提倡定向點拋秧,拋足基本苗,提高均勻度。南方稻區,早稻、晚稻每畝拋植3萬叢左右,雜交中稻每畝大田拋1.6萬~1.8萬叢,基本苗4萬~5萬苗,常規粳稻每畝大田拋1.8萬~2.0萬叢,基本苗6萬~8萬苗。北方稻區畝拋1.8萬~2萬叢,基本苗5萬~6萬苗。大田每隔3~5米留一條寬30厘米的工作溝。免耕拋秧的拋栽密度要比常耕拋多10%左右。早稻畝基本苗2.2萬~2.4萬叢,晚稻基本苗2.0萬~2.2萬叢。拋後保持淺水層,促進活棵分櫱。
5.肥水管理根據拋秧稻拋栽後緩苗期短、活棵早、出葉快、分櫱發生早等特點,採取前氮後移平衡施肥技術,一般基櫱肥與穗肥的比例在6∶4~5∶5為宜。大田水分管理採取濕潤活棵、淺水分櫱、提早曬田控櫱、孕穗至抽穗間歇灌溉的方法。
6.病蟲草害防控根據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開展綜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免耕早稻拋秧5~7天,晚稻拋秧4~5天後結合施肥使用拋秧田除草劑。每畝用18.5%拋秧凈25克或60%丁草胺100毫升拌細土或尿素肥料後撒施滅草。
注意事項:選擇適宜秧齡時期拋秧,提高拋秧均勻度。免耕拋秧要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稻田。
❽ 水稻怎麼種植呢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
廣義水稻區別於旱稻;狹義水稻指淡水稻,區別於海水稻等。
按稻穀類型,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水稻一般栽培於水田,無土栽培的是水上稻。水稻一般沒有一米高,2米左右的為新培育的巨型稻。
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圓錐花序大型疏展,長約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彎垂;小穗含1成熟花,兩側甚壓扁,長圓狀卵形至橢圓形,長約10毫米,寬2-4毫米;穎極小,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2枚,錐刺狀,長2-4毫米;兩側孕性花外稃質厚,具5脈,中脈成脊,表面有方格狀小乳狀突起,厚紙質,遍布細毛端毛較密,有芒或無芒;內稃與外稃同質,具3脈,先端尖而無喙;雄蕊6枚,花葯長2-3毫米。
穎果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厚約1-1.5毫米;胚比小,約為穎果長的1/4。染色體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嚴重影響。
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營養狀況平衡和高光效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抽穗結實期需大量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需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穀約需水500~800千克。
❾ 何謂拋秧技術來歷、技術優缺點
水稻拋秧技術 水稻拋秧栽培技術是60年代在國外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術。它是採用缽體育苗盤或紙筒育出根部帶有營養土塊的、相互易於分散的水稻秧苗,或採用常規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後手工掰塊分秧,然後將秧苗連同營養土一起均勻撒拋在空中,使其根部隨重力落入田間定植的一種栽培法。它改變了沿襲幾千年的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傳統習慣,具有省工、省力、省種子和秧田、操作簡單、高產、穩產、高效的優點,是水稻栽培技術的一項重大改革。 我國在60年代就開展了常規稻小苗人工掰塊拋秧試驗,70年代至80年代的初期, 在引進日本拋秧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拋秧技術的研究。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迫切需要省工、省力、高產栽培技術應用於生產。通過農業科研和推廣單位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這項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並應用於生產。1993年10月, 國家科委將「拋秧稻增產技術」列為國家重點技術推廣項目,促進了拋秧稻的迅速發展,示範面積和應用范圍逐年擴大、產量水平不斷提高,並由開始的北方的一季稻逐步發展到南方稻區一季稻、雙季早、晚稻以及再生稻等,單產也已達到每公頃9000千克以上。 1. 拋秧栽培的優越性 (1) 節省勞力,減輕勞動強度 拋秧稻採用軟盤育苗, 整地方便,拋秧容易,與常規栽插方式相比,一般拋秧稻每公頃可省工22.5~37.5個,工效提高5~8倍, 提早插秧季節。一般軟盤旱育拋栽每個勞力1天可拋栽0.4~0.47公頃, 縮短了栽秧時間, 搶住了插秧季節。 (2) 有利於穩產、高產 拋秧栽培水稻可縮短返青期,促早生快發,尤其是低位分櫱增多,提早成熟,有利於高產、穩產。據湖南湘鄉市農技中心測產,早稻拋植栽培每公頃產量7605千克, 比手工插植增加稻穀301.5千克, 晚稻拋植每公頃產量7980千克, 比手工插植增加稻穀495千克。 (3) 省種、省專用種田,且有利於集約化育秧。拋秧栽培的秧田與本田比一般為1∶30~50, 且秧苗成秧率高,每公頃晚稻大田可省雜交稻種7.5~11.25千克, 晚稻省雜交稻種7.5千克,早、晚稻各省90%的秧田。 (4) 節省成本, 提高經濟效益 據湖南湘鄉農技中心91~93年雙季稻試驗, 每公頃大田省地膜、拱架等成本150元, 省早晚稻種子60元、育秧肥料45元, 扣除育秧盤折舊費105元、雙季稻可省成本150元, 加上增產的效益、節省秧田的費用810元。推廣一公頃雙季稻拋植栽培可凈增值960元左右。 2. 拋栽水稻的生育特點 拋秧栽培無需手工一蔸一蔸地插秧, 而是經歷一種由拋到落的過程,拋栽小苗帶土、秧根入土淺,田間無行株距規格,拋後秧苗姿態不一,有直立,有平躺。因此與移栽稻相比,秧苗的生理特點有很大差異,具體表現在: (1) 秧苗活蔸快, 沒有明顯的返青期。據觀察,一般中小苗拋栽,拋後1天露白根, 2天基本紮根, 3天長新葉; (2) 分櫱發生早、節位低、數量多,但成穗率稍低。水稻拋植栽培,莖節入泥淺,分櫱節位低,分櫱數增加,最高莖櫱數明顯高於手插秧。據對雜交晚稻汕優64測定, 拋植比插植分櫱節位低2-3個, 最高莖櫱數比手插增加30%左右。 (3) 根系發達。拋栽的秧苗傷根少,植傷輕,入土淺,發根比手插秧早。拋後由於新葉不斷發生,分櫱增多,具有發根能力的莖節數迅速增多,發根力增加,根量迅速擴大,且橫向分布均勻。據觀察,雜交晚稻威優64拋後3天, 拋植比手植的單株白根多5.2條, 分櫱盛期總根多31.6%, 白根數多27.3%。 (4) 葉面積大, 水稻拋栽後, 前期出葉速度快, 總葉片數多,後期綠葉數多。此外,葉片張角大,株型較鬆散,田間通風透光性好。拋秧稻各生育期葉面積指數均較大,據江蘇淮陰測定,拋植汕優63最大葉面積指數比手插稻高12.45%, 成熟時生物產量高10.89%。 (5) 單位面積穗數多, 穗型偏小, 穗型不夠整齊。據測定,拋植汕優63下層穗佔14.1%~19.8%, 較手插多2.7%~5.9%, 穗數比手插高14.6%。每穗實粒數107.5粒, 比手插少5.1粒, 結實率與空秕率與手插相當。拋秧稻產量比手插稻高10.3%。 參考文獻: http://ke..com/view/156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