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羅馬創造共和

羅馬創造共和

發布時間:2022-05-31 02:57:02

1. 古代羅馬的羅馬共和時代

王政時代末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無道,羅馬人憤而逐之,傳說於公元前 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共和國。史學傳統以公元前 509年為共和之始,但考古資料證明,古羅馬的伊特魯里亞文化傳統直到公元前 474年以後才明顯中斷,羅馬人推翻塔克文王朝的斗爭可能歷數十年之久。
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和征服義大利構成早期共和時代歷史的主要過程。貴族把持政權,廣占公有地;平民則無權而且苦於賦稅和兵役,甚至陷於債務奴役的羅網。為爭取政權、土地和取消債務奴役,平民與貴族進行了兩個世紀之久的斗爭,終於取得設置保民官和平民會議、擔任高級官職、頒行《十二銅表法》、廢止債務奴役、佔用公有地等一系列權益。這一斗爭使羅馬公民公社得到鞏固和發展,使公社內部的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上層平民與原有的氏族貴族融合而成豪門貴族,共同把持政權;廣大普通公民的要求也部分得到滿足。從而調整了公民集體內部不同階層的利益關系,擴大了羅馬城邦的社會基礎,為城邦的昌盛和奴隸佔有制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羅馬立國之初,地促勢微,四面受敵,屢陷危亡之境。但它依靠加強公民集體內部團結,充分利用四鄰因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而不可能有效地聯合起來這一有利環境,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以武力和外交手段使自己擺脫了困境,進而在擴張中節節勝利。自公元前 5世紀初開始,經3次維伊戰爭、3次薩姆尼烏姆戰爭以及皮洛斯戰爭等,先後戰勝拉丁同盟(形成於公元前8世紀,前338年瓦解)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控制了義大利中部和南部,征服了當地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至公元前 3世紀上半葉,整個義大利除北部波河流域外,盡為羅馬屬地。羅馬在被征服地區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除在被征服地區設置具有軍事據點性質的殖民地外,還把屈從於羅馬的義大利人公社劃分為有投票權的自治公社、無投票權的自治公社、同盟者、臣屬地等不同類型進行統治(見古代羅馬地方自治制度)。
統一義大利之後,羅馬進而向海外擴張,於是與西部地中海強國迦太基發生激烈沖突(見彩圖)。經過3次布匿戰爭,迦太基遭到徹底毀滅(公元前146),羅馬勢力擴及整個西部地中海。與此同時,羅馬也不斷向東部地中海擴張。經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見古代馬其頓),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被征服民族曾進行英勇的反抗,均遭殘酷鎮壓。至公元前 2世紀下半葉,羅馬已經擴張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然大國。在義大利以外的廣大被征服地區,羅馬相繼設置行省進行統治(見羅馬行省)。 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於公元前90年舉行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羅馬雖然最終獲得軍事上的勝利,但不得不授予義大利人羅馬公民權。大規模地授予非羅馬自由民羅馬公民權,這是城邦趨於瓦解的又一重要徵兆。
當同盟者戰爭正酣之際,潘托斯(一譯「本都」)王國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公元前 120~前63在位)乘機進軍亞細亞行省和希臘,掀起民族解放戰爭。為派軍與米特拉達梯六世作戰,羅馬發生了馬略與貴族派支持的L.C.蘇拉之間爭奪軍事統帥權的激烈斗爭。這一斗爭,與羅馬平民爭取減輕債務負擔、義大利人爭取平等權利、老兵爭取參戰機會等性質不同的斗爭交織在一起,結果分別傾向蘇拉和馬略的軍隊幾度交替佔領羅馬,而每次都伴隨著對政敵的血腥屠殺。
蘇拉戰勝米特拉達梯六世後回師義大利,經過血戰於公元前82年佔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無任期限制的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他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貴族派的勢力,但也被迫以立法形式確認了同盟者戰爭的後果。蘇拉建立的主要代表貴族派奴隸主階層利益的政治體制不得人心。公元前78年他死後,在羅馬就開始了反對這一體制的斗爭。伊比利亞半島統治者Q.塞多留進行了多年反對蘇拉體制的武裝斗爭。這一斗爭與當地居民反對羅馬統治的起義結合在一起,一度對羅馬當局構成巨大威脅。公元前73~前71年,斯巴達克領導的奴隸大起義(見斯巴達克起義)震撼了整個義大利,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加速了共和制的滅亡。公元前 1世紀60年代,因反對蘇拉體制而享有名聲的M.T.西塞羅和G.J.凱撒,與原蘇拉部將、因鎮壓斯巴達克起義和肅清海盜而權勢日甚的龐培活躍於羅馬政壇。公元前63~前62年,西塞羅粉碎了「喀提林陰謀」。 公元前60年,G.龐培、M.L.克拉蘇·迪弗斯、凱撒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政治」。凱撒勢力因高盧戰爭(公元前58~前51)日見膨脹。克拉蘇急於事功,公元前53年死於侵略安息之戰(見帕提亞帝國)。龐培與元老院勾結反對凱撒。凱撒於公元前49年 1月出敵不意渡過魯比肯河,直趨羅馬。龐培不戰而逃。翌年,法薩盧一役,龐培全軍覆沒。凱撒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並兼任一系列其他要職,集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結果於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公元前43年,3個凱撒派人物M.安東尼、M.A.李必達(?~公元前13/前12)、G.屋大維(見奧古斯都)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史稱「後三頭政治」。三頭肅清政敵之後,屋大維於公元前36年剝奪李必達兵權,與安東尼形成爭雄之勢。公元前31年,雙方戰於阿克提烏姆海角,安東尼敗逃埃及,次年自殺。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於是屋大維確立了個人的專制統治,共和國宣告覆亡。羅馬從此進入奴隸制帝國時代。

2. 簡述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三權分立的古羅馬共和國

王權:兩名執政官,掌管國內事物,指揮軍隊作戰。一年一任,不得連任。由百人議會中選出。二執政官權力平等,如遇非常時期,設獨裁官(又稱狄克推多)代替二執政官,任期僅為半年,獨裁官有 24名扈從,肩苛插戰斧的一束,此權標就是法西斯的來源。
貴族:元老院、百人隊會議、庫里亞會議繼續保留,但庫里亞會議形同虛設,百人隊會議仍是富人占優勢,所提議案要經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實權機關,300名終身職的元老是貴族勢力的堅實堡壘,他們掌管著國庫的運作和一切的對外事宜。
平民:前494年設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須由貧民中選出,初為2名,後增至10名。此官職是為保護平民的利益而設的,凡是不利於平民利益的行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權力予以否決,保民官的人身與其否決權神聖而不可侵犯,其權利以後又進一步擴大。
除此之外,還設立財務官、市政官和大法官。均為一年一任,不得連任。
三權分立是古羅馬共和國的基本政治體系,也是被後人認為古代最經典的政治體系之一。這種結合了君主、議會、共和三種政體基本特點的體制為其稱霸一方提供了保障。但也因為其存在著矛盾的隱患,例如: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以及後來隨著國土的擴大,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與改革派、元老派與騎士派的矛盾。而平民與貴族之間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終伴隨著共和國,這也使其日後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3. 古羅馬為什麼要建立共和制

古羅馬的實質是貴族共和,有利於團結有實力的貴族,開疆擴土

4. 介紹一下羅馬共和時期

終於因為埃特魯斯坎國王塔爾文強奸了一個貴族的妻子盧克蕾蒂亞,羅馬人在公元前509年奮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統治。盡管強奸盧克蕾蒂亞以及朱尼厄斯·布魯圖斯推翻塔爾文可能是演繹的故事,但塔爾文政權被推翻無疑標志著埃特魯斯坎政權和文明的衰落。

羅馬人沒有再推選出一位拉丁人的君主,而是徹底摒棄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體,這預示著羅馬勢力得到最大擴張時期的來臨。羅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統治。執政官執掌最高權力,由推舉出來的兩名貴族擔當,一年選舉一次。他們行使最高權力,創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軍事首腦及大祭祀長,與羅馬王政時代的國王一樣擁有絕對的統治權力。他們甚至像君王一樣著裝,穿著紫色大袍,坐在傳統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寶座上。不過,他們的權力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他們只執政一年,以後供職於元老院;他們是兩人執政,任何一名執政官都可以憑借簡單的否決有效地阻止對方的行動或決定。這樣,由於執政官沒有太多的展示進取心、發揮創造性的機會,羅馬政府趨於保守和謹慎。

在兩名執政官之下是兩名財務官員,稱為度支官。隨著共和國的發展,還出現被了稱為普雷艾特的官員。它起初是司法官,後來成為軍隊長官。另外,根據財富和納稅額來劃分公民等級的工作,原是執政官的職責,最終由兩名被稱為監察員的新官員來承擔。

有效的權勢全部集中在貴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憤懣。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國創立到公元前1世紀在凱撒手中結束,這兩個階級之間經常發生嚴重的沖突,具體表現為貴族對權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鍥而不舍地追求社會和政治的平等。當時,平民生產食物並提供勞動,使得羅馬經濟得以發展,他們還是羅馬軍隊的來源。可以說,離開平民,貴族就無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頒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就試圖平息這兩個階級間的斗爭。公元前445年,平民獲得了與貴族聯姻的權力;公元前367年,平民獲得當選為執政官的權力,隨後獲得進入元老院的權力。公元前300年,平民獲准參加所有等級的祭祀活動,這使得他們在宗教事務上與貴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會的立法和決定被認定對所有羅馬公民(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有約束力,這是平民最後在權力和影響上取得的最大勝利。這些改革是在沒有戰爭或流血的情況下進行的,盡管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階級間的爭斗,卻避免了內戰的發生。

在改革政治的同時,羅馬人建立起領土霸權。起初,共和國的戰爭大多是防禦性的,但不久羅馬人就開始控制周邊領土來消弭遭受進攻的威脅。這樣,羅馬人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半島,隨後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期間,羅馬人逐步佔領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魯斯坎人的領土。與此同時,他們受到了高盧人的挑戰。這些高盧人系凱爾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們侵入義大利半島,在公元前387年佔領羅馬城,將其夷為平地。公元前295年,羅馬捲入了與居住在亞平寧山脈的薩莫奈特人的戰爭,殘余的埃特魯斯坎人的城市、高盧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義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這場戰爭中。戰爭的結果是,羅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義大利中部。羅馬人繼續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臘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個義大利半島。

羅馬人精於管理被征服的領土,他們使用了開明與獨裁相結合的政策。他們通常並不破壞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給與它們一定的權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羅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羅馬公民權。還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權,而另外的則結成同盟。不過,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羅馬繳稅並派遣軍隊。另外,羅馬士兵駐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軍費由當地支付。在這些地方,羅馬得到了實惠,士兵們獲得了有價值的財物,並成為該地永久的軍事居民。通過這種方式,羅馬在被征服的每個地區都保持了一個永久的軍事基地。為鞏固這些基地,羅馬人開始了雄心勃勃的築路工程。他們修築的道路質量高,筆直如線,甚至徑直穿過山區,確保了士兵和供給可以快速地運抵反叛之地。通過實施授予被征服地區的權力和公民權結合在一起(或者允諾他們在將來有公民權)的政策,建立確保對於反叛地區快速嚴厲的反應通道,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上創立了一個持久的和平的帝國。

公元前3世紀,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發生了沖突。迦太基位於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於今天的突尼西亞附近,擁有當時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當羅馬人在義大利半島擴張時,迦太基人正把他們的統治擴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區,他們還控制了從西部利比亞到直布羅陀海峽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島、撒丁島。這兩個民族以前曾經有過零星的接觸,但從來沒有一方感覺到對方的威脅。當時迦太基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強國,控制了地中海地區所有的商業貿易,很多民族屈從隸屬於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給養,而它從西班牙金礦和銀礦開采中聚斂了大量的財富。

公元前3世紀,當羅馬的勢力到達義大利南端、與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島的領土接壤時,這兩大強國有了接觸。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間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戰爭的焦點完全在西西里島。羅馬人在島上圍攻幾座迦太基城市,並憑借自己的海軍徹底摧毀了迦太基前來解救的戰艦。盡管這次戰爭沒有明確分出勝負,但這是自迦太基帝國建立以來腓尼基人第一次在地中海地區喪失霸權。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人和羅馬人簽署條約,他們不得不放棄西西里島,並支付戰爭賠償。公元前238年失去科西嘉島後,迦太基人開始加強自己在歐洲的統治。到公元前218年,他們在西班牙建立了強大的帝國,財富和權力都得到增強。隨著迦太基勢力的日益強大,羅馬人憂心忡忡,他們強迫迦太基人簽定協定,允諾其領土擴張不能越過埃布羅河(位於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羅馬人聯軍攻佔了西班牙城市薩貢圖姆,引發了第二次布匿戰爭。駐防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在年輕統帥漢尼拔的率領下穿越歐洲。公元前218年9月,他率軍穿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在義大利北部打敗了遭遇的羅馬軍隊。羅馬人在絕望中任命昆圖斯·費邊·馬克西姆斯為獨裁者。他採取避免與迦太基直接作戰的策略,試圖通過不斷侵擾他們,使他們疲憊得不堪應戰。但當漢尼拔軍隊在公元前216年到達義大利南部的坎尼並開始在鄉村肆意蹂躪時,費邊派出8萬大軍前往迎戰,結果全部被殲滅,這是羅馬從未有過的慘敗。義大利南部的羅馬同盟倒向漢尼拔一邊,整個西西里島也都與迦太基人聯盟。統治著大部分希臘大陸的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乘機與漢尼拔結盟,在公元前215年開始了與羅馬的領土之爭。

形勢對於羅馬人似乎沒有多大希望了,但漢尼拔同樣面臨軍隊後繼無援和給養的匱乏,這使得他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圍攻類似羅馬這樣的城市。羅馬人因而有了反攻的機會。由於殖民地總督普布利烏斯·科內利烏斯·西庇阿的英明戰略,羅馬人重新佔領了西班牙。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穿越非洲,直逼迦太基城牆之下。漢尼拔被迫離開義大利半島。當他返回迦太基後,迦太基人重新振作起來並於公元前202年與羅馬人展開最後的搏鬥。在非洲北部的扎馬,漢尼拔第一次被西庇阿及其軍隊擊敗。羅馬將迦太基變成了一個屬國(迦太基城於公元前146年最終被毀滅),從而控制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個地中海西部。

由於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五世與漢尼拔結盟,羅馬兵鋒東指,發動了征服菲利普隨後征服其他希臘王國(敘利亞、帕加馬和埃及)的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使羅馬統治了已知的世界。首先,在公元前197年,羅馬將軍提圖斯·奎恩科提烏斯·弗拉米尼努斯在希臘東部的色薩利擊敗了菲利普,並宣布希臘所有城市為自由城市。敘利亞國王安條克,曾試圖從羅馬人手中奪取希臘,但是他的軍隊在公元前189年小亞細亞的馬格尼西亞戰役中被殲滅。最初,羅馬人認為希臘的城市作為自由城市不會對羅馬構成威脅,而把自己看作希臘的「保護者」,能夠阻止任何對羅馬安全構成威脅的集權的產生。但當平定馬其頓王國珀耳修斯叛亂(公元前168年)以後,羅馬對同盟和隸屬國開始實行霸權統治,以防備叛亂的萌生。與此同時,羅馬社會本身也發生了變化。強加給戰敗國家的賦稅和來自被佔領城市的戰利品,充溢於羅馬的國庫。在個人生活中,以傳統農耕為基礎的避免鋪張浪費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經歷著劇烈的變化,人們效仿古希臘時期,把奢華和美好當作地位的象徵。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人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帝國是一架巨大的造錢機器,創建帝國是一件極其劃算的事情。

第二次布匿戰爭造成了巨大的財富不均。羅馬城內的財富堆積如山,而成千上萬依賴農耕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卻被戰爭損毀。原本富有的人們又發了戰爭財,變得更加富有,他們把土地全部買下來,以至於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大庄園在羅馬農業中居統治地位。這些大庄園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擁有,由布匿戰爭和馬其頓戰爭後被帶回義大利的無數新奴隸來耕種。事實上,公元前2世紀,羅馬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勞動力經濟轉變成奴隸經濟。這也造成大量的無業遊民湧向城市,大批貧窮、不滿和憤怒的羅馬自由人就集中在羅馬城中。公元前133年,這種情形終於引發了內戰。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會上被選為保民官,提出擁有土地的數額應限制在640英畝,這樣就可以從富豪手中剝奪出大量的土地。羅馬富豪和元老院反對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他們發動暴亂,一群元老院貴族乘機刺殺了提比略。十年後,提比略的弟弟蓋約·格拉古也當選為保民官,他要求公民大會通過與其兄相似的土地法。公元前12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為國家的敵人而自殺身亡,成千上萬的追隨者也被殺害或處死。這標志著格拉古兄弟叛亂的結束。

在以後的幾十年裡,羅馬平民和富豪之間的沖突仍連續不斷,主要表現為出身普通家庭的羅馬統帥、執政官蓋尤斯·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門的羅馬統帥、獨裁官科內利烏斯·蘇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間的對立。公元前88年,雙方的敵對狀態引發了內戰。馬略的軍隊主要募自最貧窮的階層,他承諾將戰利品和土地分給他們作為服役的代價。這樣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軍隊,士兵效忠的不是國家而是他們的統帥。最後蘇拉擊敗了馬略,被元老院賦予統治羅馬事務的全部權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裁官。其後幾年,他把權力歸還給元老院,結束了公民大會的權力。

蘇拉的改革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公元前70年,克拉蘇和龐培這兩個野心勃勃的人當選為執政官,他們迅速廢除了蘇拉制定的憲法。由於在亞洲打了勝仗,龐培在羅馬大受歡迎,而克拉蘇盡管鎮壓了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卻不受歡迎。龐培與其他有前途且日漸重要的將領結盟,這些將領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才華橫溢的統帥蓋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克拉蘇、龐培和愷撒,這三人達成協議,建立了「前三頭政治」,這標志著共和國開始走向滅亡。愷撒在北部的法國、比利時和大不列顛南部打了大勝仗,但在他返回羅馬之前,「前三頭政治」已經不復存在。克拉蘇在與中東帕提亞人的戰爭中死去,而龐培則轉而對抗愷撒,慫恿元老院反對愷撒,並將愷撒宣布為國家之敵。在強大忠誠的軍隊的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49年攻入義大利,穿過義大利中部的魯比孔河,一場新的內戰開始了。公元前48年,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斯被擊敗,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殺身亡。公元前46年,愷撒回到羅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為可以執政十年的獨裁者。他被授予統治羅馬國家的絕對權力,在任何實際需要時可以不受法律和憲法的約束。兩年後,他被任命為終身獨裁者,集各種權力於一身。愷撒的絕對權力,使他成為絕對統治者、古羅馬皇帝、最高統治者,他看起來更像一個君主。一些以羅馬共和國為榮的羅馬貴族,對他的權力極為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蓋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馬庫斯·朱尼烏斯·布魯圖為首的一群陰謀家,刺殺了愷撒。

但是,反叛者企圖和平回歸共和制的夢想卻在現實中變成了另外一場長達十三年的殘酷的內戰。愷撒的追隨者們建立了「後三頭政治」,他們與那些陰謀反叛者斗爭並在希臘菲力皮獲勝。「後三頭政治」由愷撒收養的甥孫馬可·屋大維(自稱卡尤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以及愷撒的部下馬可·安東尼和馬可·艾米利烏斯·李必達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維不久就與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奧帕特拉支持的馬可·安東尼發生了分裂。雙方的戰爭於公元前31年結束,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奧帕特拉在海戰中失敗,兩人於次年在亞歷山大城自殺。

戰爭的結束也標志著羅馬共和國的滅亡。屋大維奪取了愷撒曾經擁有的所有權力,只是在形式上沒有作任何關於共和國制度的改變。他確定自己為絕對的統治者,最初他自稱為「元首」(羅馬的首席公民,這個詞就是現代詞彙prince的由來),後來稱為「奧古斯都」(威嚴或最高的)。在遺言中,他自詡完成了恢復帝國和平與秩序的使命。他把士兵重新安置在農田裡,使第二次布匿戰爭以來平等擁有土地的夢想幾乎變為現實。他將羅馬軍隊由志願軍變成了常備隊。這些軍隊遍及帝國大地,他們把羅馬語言和羅馬文化傳播到歐洲和地中海地區。最後,奧古斯都開始了一個巨大的建築計劃,並充任藝術的保護人,從而使羅馬文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傑出的作家得到元首本人和其助手梅塞內斯的資助,這些人包括著名的維吉爾(公元前70年—前19年)、賀拉斯(公元前65年—前8年)和奧維德(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他們在意識形態上進一步推動了奧古斯都的政治改革,其中維吉爾創作的羅馬文學巨著《埃涅阿斯紀》是關於英雄埃涅阿斯創建羅馬文明的史詩。奧古斯都還以贊助文學的熱情同樣慷慨贊助藝術和雕塑。他實施了包括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羅神廟和其他各種神廟以及羅馬廣場等許多大型建築項目。

公元14年奧古斯都死後, 羅馬經歷了一系列的深刻變革。從奧古斯都到圖拉真時代(公元98年—117年),羅馬統治了北非更多的領土、不列顛的大部分、德國的局部、東歐瀕臨黑海地區,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半島的北部地區,帝國變得更加強大。在本土,羅馬努力建立自己新的准君主統治制度。奧古斯都宣稱自己為「羅馬的首席公民」,他的繼任者們則揭掉了虛偽的面紗,直接稱自己為「愷撒」,用以表明他們的皇族血統。奧古斯都死後,羅馬的政體更像君主制。盡管奧古斯都由元老院選舉出來的做法依舊保持著,但事實上掌權的皇帝在死前就選好了自己的繼承人。

早期羅馬的皇帝全都是愷撒的子孫。奧古斯都的繼承者是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在位),其後的繼承者是蓋尤斯,史稱卡利古拉(公元37年—41年在位),其後是克勞狄(公元41年—54年在位)和尼祿(公元54年—68年在位)。提比略和後來卡利古拉的統治證明了皇帝的專橫霸道。尤其是卡利古拉,其殘暴和瘋狂的統治在整個羅馬歷史上臭名昭著。公元41年卡利古拉被刺殺後,克勞狄被羅馬禁衛軍擁戴為皇帝,所有共和國統治的痕跡已經盪然無存。當軍隊可以使皇帝的統治合法化時,那些野心勃勃的將軍們就利用他們的軍隊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這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在尼祿這位朱里亞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統治時期,羅馬人開始迫害並處死傳自東方的新的神秘宗教-基督教的成員。基督教的創始人是一個猶太人傳教士拿撒勒的耶穌,他生活在奧古斯都和提比略統治時期,後被羅馬人處死,另外兩名創始人傳教士彼得和保羅也被處死。後者用畢生的心血將基督教從一個猶太人的信仰轉變成為希臘和羅馬人可以接受的宗教。

公元68年,駐扎在高盧的軍隊發動暴亂,尼祿被趕下台。次年,至少有四位皇帝登基,每位都有強大的軍隊作後盾。羅馬進入混亂狀態,但將軍提圖斯·弗拉維·韋斯巴薌(公元69年—79年在位)成功地獲得了長久的統治,創立了自己的王朝 — 弗拉維王朝。在他之後,他的兒子提圖斯(公元79年—81年在位)繼位,之後是圖密善(公元81年—96年在位),他開始掀起第二次迫害基督教徒的浪潮。

公元96年,圖密善被謀殺。由於他沒有立嗣,元老院推選出自己信賴的涅爾瓦做皇帝。這是被後世羅馬史學家稱道的五個好皇帝時期的開始,這五個皇帝是:涅爾瓦(公元96年—98年在位)、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哈德良(公元117年—138年在位)、安東尼·庇護(公元138年—161年在位) 以及馬可·奧勒留(公元161年—180年在位)。政權順利地從一個皇帝傳遞到另一位皇帝手中,而且每個皇帝都由前任選出和收養,並得到元老院的首肯。這個時期是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統治最穩定的時期。當馬可·奧勒留選擇自己的兒子康茂德(公元180年—192年在位)作為繼承人時,這一局面才宣告終結。

在這一時期,羅馬的文化、政治和法律得到廣泛的傳播。羅馬人在帝國范圍內(尤其在那些還沒有城市文化的地區)積極建設大型城市居住區,並賦予這些城市與羅馬人同樣的權力。上層階級統治著這些城市,他們因此更加效忠於皇帝。帝國成為羅馬官僚控制下的唯一中央集權政府。在文化方面,這一時期與奧古斯都時期同樣具有創造力。尼祿時期,生活著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加(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他信奉古希臘斯多葛派的學說。一個世紀以後,皇帝馬可·奧勒留本人也是一個斯多葛派的哲學家。諷刺詩人尤維納利斯(公元60年—140年)和佩爾西烏斯通過挖掘日常生活、城市墮落和人口膨脹問題,創作出反映羅馬文化中道德敗壞的諷刺詩篇。塔西佗(公元55年—117年)則可能是最偉大的羅馬歷史學家。

在這一時期,與東方的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其貿易通道主要為「絲綢之路」。這條商路沿用了幾個世紀,從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大夏直至中國。公元前1世紀,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抱怨, 每年與印度、阿拉伯和中國(賽里斯國)的貿易要花費至少一億塞斯特斯(古羅馬的貨幣單位)。中國《後漢書》記載, 公元166年羅馬皇帝安敦(即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派遣使臣到達中國境內。根據一段史料記載, 羅馬人一直想直接與中國人貿易,但為安息(帕提亞人)所阻, 因為安息人要保持自己在絲綢貿易上的壟斷地位。這段記述為絲綢之路上的考古發現所證實。這些考古發現包括在樓蘭和河南發現的埃及衣物和羅馬玻璃器,在遠東的其他考古發現也間接證明了這點,如在越南南部俄厄發現的馬可·奧勒留時期和安東尼·庇護時期的羅馬硬幣以及同時出土的一面中國漢代晚期銅鏡和各種印度文物。

在這一時期,羅馬進行了最大規模的建築活動,其中包括營建羅馬的萬神廟和科洛賽姆,後者即羅馬圓形大劇場,供角鬥士比賽。所有偉大的工程都建造於這一時期,包括大規模的引水系統:羅馬城本身有11條引水渠,可將3億加侖水從周邊的山區輸送到城市中。在醫葯方面,羅馬人在公元1—2世紀取得了顯著進步。蓋倫可能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一位醫學家,他生活在2世紀末,動脈血液循環是其最重要的發現。
凱撒
公元前64年至44年凱撒、龐培、克拉蘇所在的前三頭政治時期,結束了以元老院為權力中心的議會制。
凱撒漸漸消滅了龐培、克拉蘇,他也就是凱撒大帝,後人用他的名字凱撒代表羅馬國王的稱號。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被國內反對派布魯都(Brntus)和卡西烏斯(Cassius)陰謀刺殺。
屋大維
公元前43~27他的外甥,也是義子屋大維成為繼承人也就是歷史上的奧古斯都大帝。他與安東尼、雷必達的統治被稱為後三頭政治。後來,屋大維消滅了安東尼和雷必達,屋大維成為羅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羅馬從此進入帝國時期。

屋大維皇帝之後,羅馬帝國頭二百年間的十幾位皇帝:
一、提比略(Tiberius公元14~37)這位羅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為猶太巡撫,在彼拉多任內,耶穌被釘死。
二、加力果拉(Caligula公元37~41),也譯作加利古拉。
三、克勞狄(Claudius公元41~54)
四、尼祿(Nero 54~68)亦譯尼羅,尼祿皇帝在第一次猶太大起義時,血腥鎮壓猶太人。
五、維斯帕先(Vespasian公元69~79)亦譯韋帕薌或威斯巴仙,這將軍於公元67年受尼祿皇帝派遣到巴勒斯坦鎮壓猶太人起義,尼祿死後的次年被擁立為皇帝。
六、提多(Titus公元79~81)維斯帕先皇帝的兒子,公元70年毀滅耶路撒冷城。
七、圖密善(Domitian公元81~96)。
八、圖拉真(Trajan公元98~117),在位時兩次對外征討,建立阿拉伯行省,並向東擴張勢力到兩河流域。
九、哈德良(Hadrian公元117~138),任內加強獨裁統治,再次鎮壓猶太人的反抗。
十、安東尼(Antonia公元138161)。公元一至二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帝國疆域空前廣大,北部邊界到達現在歐洲的英國、西德、奧地利、匈牙利和羅馬利亞等地,東邊一度達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南麵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蘇丹北部、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西邊面臨大西洋。安東尼皇帝統治時期,局勢仍比較穩定,尚能維持帝國現狀。
十一、馬可·奧利略(Marcus Aurelius公元161~180),這位皇帝在位時,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逐漸消逝。
十二、康茂德(Commos公元180~192),這位皇帝在位時,已到了公元二世紀的末尾,羅馬帝國面臨混亂與衰落的時期。但這時離開羅馬東西分裂,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而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時期,還足足有二百年的時間,其事發生於公元395年。
康茂德(Commos公元180~192),這位皇帝在位時,已到了公元二世紀的末尾,羅馬帝國面臨混亂與衰落的時期。但這時離開羅馬東西分裂,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而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時期,還足足有二百年的時間,其事發生於公元395年。

同時,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羅馬教廷的所在地!

5. 古羅馬時期創造的文明不可想像,稱之為帝國,對待現在又有什麼影響

古羅馬文明的出現大約始於公元前 6 世紀。雖然古羅馬帝國的建立很多都是傳說,充滿了神秘色彩,但無可爭辯的歷史事是,近 10 個世紀以來,古羅馬王國繁榮強大,其高度文明影響了全人類,直至今日。

古羅馬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在地理格局上,古羅馬第一次基本統一了歐洲,這也給了歐洲一個共同的文化淵源。軍事上,古羅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職業軍隊,其嚴格的軍團建設制度對未來軍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法律制度為現代資產階級提供了武器。德國的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以及海洋法系都是從它衍生出來的,奠定了法律的基石。它的理性與開拓精神深深影響著西方價值觀。總之,古羅馬確影響深遠。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古希臘在西方文明中的作用,一味強調古羅馬的作用。

6. 什麼是羅馬共和制

羅馬共和制是古羅馬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27年之間的政體。三權分立為其主要特徵:
王權:兩名執政官,掌管國內事物,指揮軍隊作戰。一年一任,不得連任。由百人議會中選出。二執政官權力平等,如遇非常時期,設獨裁官(又稱狄克推多)代替二執政官,任期僅為半年,獨裁官有 24名扈從,肩苛插戰斧的一束,此權標就是法西斯的來源。

貴族:元老院、百人隊會議、庫里亞會議繼續保留,但庫里亞會議形同虛設,百人隊會議仍是富人占優勢,所提議案要經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實權機關,300名終身職的元老是貴族勢力的堅實堡壘,他們掌管著國庫的運作和一切的對外事宜。
平民:前494年設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須由貧民中選出,初為2名,後增至10名。此官職是為保護平民的利益而設的,凡是不利於平民利益的行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權力予以否決,保民官的人身與其否決權神聖而不可侵犯,其權利以後又進一步擴大。

除此之外,還設立財務官、市政官和大法官。均為一年一任,不得連任。 三權分立是古羅馬共和國的基本政治體系,也是被後人認為古代最經典的政治體系之一。這種結合了君主、議會、共和三種政體基本特點的體制為其稱霸一方提供了保障。但也因為其存在著矛盾的隱患,例如: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以及後來隨著國土的擴大,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與改革派、元老派與騎士派的矛盾。而平民與貴族之間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終伴隨著共和國,這也使其日後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7. 共和的概念是從古羅馬共和政體的建立中產生的

正確。共和的概念是從古羅馬共和政體的建立中產生的。最早的共和政體可以追溯到西亞的阿卡德。最著名的古代共和國,則是公元前509年建立的羅馬共和國。在現代民主制度出現之前,還有許多國家採用共和政體,比如說中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

這也說明,「共和」未必一定是「民主」的。在古代,雖然共和名義上是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這還不包括沒有公民權的奴隸,但實際上則多是貴族共和。在這些共和國里,只有貴族才有參政的權力。羅馬共和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7)羅馬創造共和擴展閱讀:

就現代民主政治而言,共和是在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現代政治理念基礎上的共和,在法治國家就表現為憲政,也以稱之為「憲政共和」。就國家形態而言,現代國家可以分為三種:君主立憲制、議會總統制和總統制,無論其君主或國家元首是否有實際的政治權力。

也無論政府是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還是由民眾選舉出的議會(政黨代表)間接選舉產生,它都意味著兩個原則:真實的、自由的民主選舉,以及在此基礎上確立的不同政治機構、群體、力量之間的責任關系,而這種關系是由憲法確立並予以保障的。

8. 羅馬共和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建立的

羅馬帝國
羅馬建於公元前753年,但有關證據卻表明它的建立時間是接近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在該城市的卡匹托爾山上發現的最早陶器碎片的年代。到了公元前9世紀,在台伯河兩岸的低矮山丘上也許已坐落著許多分散的村莊。當時的這個位置是北方伊特魯里亞人和南方的拉丁人(另一個居住在義大利中部的部族)的領土之間的戰略要地。在接下來的3個世紀的時間里,該地區通過貿易繁榮發展起來,並由伊特魯里亞國王統治。 公元前509年,羅馬市民推翻了伊特魯里亞統治者,建立了他們稱之為「共和制度的國家」。在這種制度下「人民就是國王」。羅馬城市繼續繁榮發展,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民與迅速抓岸大的政治軍事上層人士——貴族之間的鴻溝不斷擴大。公元前494年,平民選出了保民官(或地方行政官)來保護他們的利益,並針對社會的這一弊病及其他缺點發表演說。 一個強大的政治基礎(保民官是其中一部分)使羅馬能夠開始實施其政府計劃。義大利南部的伊特魯里亞人、薩謨人及希臘人佔領的地區 很快就陷落了。接著羅馬與迦太基發生了沖突,他們之間的敵對狀態導致了三場持久戰,這就是著名的布匿戰爭。第一次戰爭中(前264——前241),羅馬佔領了地中海的主要島嶼——西西里島、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第二次戰爭(前218——前202)中,羅馬遭遇迦太基軍事同刷矮漢尼拔,屢屢戰敗,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公元前202年,他領導的戰役失敗了。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前146)中,迦太基人終於投降了,這樣,羅馬就佔領了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區。 當羅馬在海外的事業蒸蒸日上上,國內卻內亂不斷。政府採取鎮壓和類似的環節措施都不能解決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新爭端,這些爭端不斷升級,最後發展成公元前92至前89年間所謂的社會戰爭,動亂導致了蘇拉領導的軍事鎮壓,蘇拉統帥的獨裁政權標志著軍隊已經成為一種政治力量。他當權期間發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奴隸大起義(前73——前71),由以前的鬥士斯巴達克斯領導的註定要失敗的起義。 另一個統帥龐陪在素拉去世之後脫穎而出,他與克拉蘇實行聯手統治,克拉蘇最後成為貴族邊緣任務。由於軍事上的成就,龐陪得到了提拔。這時,第三個統帥——尤利烏撕•愷撒出現了,他於公元前81年參軍以還清債務,科島了公元前63年,卻獲得了祭司長的植物,即羅馬職位最高的禮儀教士。公元前59年,他於克拉蘇、龐陪一起統治全國,形成了三權執政局面,這就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前三頭同盟」。 愷撒原本是因其演講才能和敏銳的經濟頭腦而出名,但他在軍事方面的才幹很快得到了證實,在為期是年的戰爭中,他在今天的英國、得國和法國境內取得了多次輝煌的勝利。這些功績引起了龐陪的嫉恨,他企圖讓羅馬人反對愷撒,於是便找了個借口對愷撒實行報復。公元前49年,愷撒返回義大利,他率領軍隊斷然決定無視法令渡過盧比孔河(靠近今天的博洛尼亞)。當時的法令規定;沒有經過參議院的同意,軍隊不能過河。在預先得到愷撒的到來的警告時,龐陪狼狽而逃,羅馬的政治反抗崩潰了。 公元前48年,愷撒被任命為羅馬的終身統治者。他大力實行改革和復興政策以鼓勵持久的建設工程,並恢復法律和其他制度。然而,新上任的獨裁者的權力遭到了嫉妒。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即古羅馬歷中3月的第15日),在他不幸區參議院的路上,被一個共謀者集團(包括他的養子布魯圖什在內)謀殺了。 愷撒的遇害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所謂的「第二次三頭同盟」首次登台,這是個由羅馬人馬可•安東尼、李必達和屋大維(愷撒 的大侄子兼指定繼承人)組成的聯盟。接下來是馬可•安東尼與屋大維長達12年的權力之爭。安東尼與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之間的關系毀掉了他的抱負。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亞克興戰役中的大獲全勝標志著安東尼的徹底失敗。接著,屋大維改名為奧古斯都,與公元前27年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開始了奧古斯都世道。也就是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 奧古斯都的統治得到了人們的支持。帝國 擴張的速度放慢了,軍事上的勝利得到了鞏固,政府鼓勵人們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奧古斯都引以為榮的是「巴羅馬的磚塊百年成了大理石」。羅馬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尤其在文學領域,奧維德、維吉爾和賀拉斯等作家寫出了一部部古典文學的佳作。 奧古斯都的繼承者——朱利奧•克勞狄王朝成員——在才能方面遠不如他。提比略皇帝(14——37)、克勞狄皇帝(41——54)和尼祿皇帝(54——68)多半都是可以用金錢收買的頹廢者,他們只會大筆大筆地揮霍財產。只有帝國創造的巨大財富才掩蓋了這個時期的經濟和官僚政治的不足。尼祿任職期間,國家已遭多重創傷,對基督教徒的迫害到處可見。 弗拉維安王朝(69——96)的換地——韋斯巴薌、蒂圖斯和圖密善——總的來說都很有成就;安東尼王朝及其政府任職者——內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和馬可•奧勒利烏斯也是如此。117年,在圖拉真的統治下,帝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最大;哈德良則是歷史上最有修養、注意英明的領導人。 衰退和瓦解 馬可•奧勒利烏斯皇帝(161——180)的去世可以說是個分水嶺。羅馬帝國第一次受到外敵的威脅。長期以來帝國的空洞大話掩蓋之下的羅馬種種弊病都得到了惡報。通貨膨脹襲擊了整個國家,羅馬的經濟搖搖欲墜,帝國的資產被用來抵押和還債,文化生活也一蹶不振,國家開始越來越頻繁地更換皇帝,隨著帝國掠奪來戰利品的日益減少,國內的農業和商業也衰退了。社會、軍事和其它制度變得十分脆弱而奄奄一息。 政府作出種種努力來抑制衰敗的進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286年把帝國劃分為東、西兩個管轄區,分別在羅馬和君土坦丁堡擁有各自的皇帝。這些措施倒是帶來了暫時的緩和。這時出現了一個意志特別堅強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在他的統治製造、下,羅馬再度繁榮昌盛起來。他是第一個賦予基督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皇帝。可是,這種緩解只是暫時的。395年,帝國西轄區的首府從羅馬搬到了東北部更容易防守的拉韋納。15年之後,哥特人阿拉里克洗劫了羅馬,他是來自波羅的海的一個部族(屬於第一批所謂的蠻族)的首領。羅馬的末日來臨了。475年,另一個哥特人——奧多埃塞——取締了帝國西轄區的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圖盧斯。493年,狄奧多里克也跟著奧古埃塞而來,他佔領了帝國的最後一個首府——拉韋納,從而統治義大利的大部分地區。

9. 羅馬共和國的締造者是誰

屋大維是羅馬帝國的締造者!
羅馬共和國應該不是一個或是幾個人締造的.而是一群人共同完成的.而且應該是借鑒了希臘的民主制度!
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間的政體,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也有觀點主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擔任終身獨裁官的公元前44年作為共和國的結束時間。
【歷史】
公元前510年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Comitia Tributa)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 。部族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
驅逐國王之後的最初十六年,羅馬陷入了長期的所謂「騷亂」之中。公元前494年,當時羅馬同鄰近部落發生戰爭,而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貴族被迫承認了平民選舉保民官和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會獲得特裡布斯會議(Comitia Tributa)稱號,但其決議僅對平民有效。 公元前454年羅馬成立一個由貴族和平民構成的十人立法委員會。 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員會頒布了一部法典,並刻在10個銅表上, 被稱為十二銅表法。 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公元前367年李奇尼亞·塞克斯提亞法(lex Licinia Sextia)規定每年必須有一位執政官由平民擔任。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
前264年-前146年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前215年-前148年發動4次馬其頓戰爭。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戰爭,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羅馬則出兵迦太基本土,漢尼拔回軍馳援,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羅馬戰敗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最後迦太基戰敗,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征服了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後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斗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斗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斗爭。並且在前133年-前123年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佔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同盟。前53年,克拉蘇戰死於安息。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在內戰中擊敗龐培,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頭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結束了,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http://ke..com/view/161381.htm

10. 羅馬的共和制古希臘和古羅馬作為歐洲文明的兩大起源,羅馬的共和制和希臘的民主政治有何關聯

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它們當時的勢力范圍,遠遠超出現在希臘和義大利的地理范圍,影響到歐、亞、非三洲。古希臘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愛琴文化時期(約公元前3000年—約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榮的時期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中期,史稱「古典時期」。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刻與建築,就產生在「古典時期」及其以後的「希臘化時期」。公元前146年,古希臘被羅馬所滅亡。

古羅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的「伊達拉里亞時期」。以後經歷了「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帝國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以「帝國時期」最為強盛。古羅馬的雕刻、建築名作多產生於「帝國時期」。

古希臘、古羅馬雕刻 特別是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的雕刻,其共同特點是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體現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別是人體雕刻上。古羅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體現在肖像雕刻上,其特點是既寫實而又個性化。

古希臘雕刻特別發達,以及流行人體雕刻的主要原因:

首先,古希臘的奴隸制,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有了更大規模的分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也有了明確的分工。這樣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專門從事與美術有關的手工業勞動和藝術創作活動。同時希臘奴隸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奴隸制民主政治,它比之其他國家的奴隸制專制制度,人的創造力較少受到壓制,藝術匠師的勞動較多地受到重視。

其次,古希臘的文化藝術不僅是一種創作活動,而且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古希臘最發達的戲劇,最早起源於祭祀酒神的活動,後來發展成全民的慶祝節日。不僅每個公民每年演戲時至少有一天看戲的機會,而且政府還發放觀劇津貼。同樣的,希臘人為了適應對外掠奪戰爭或防禦戰爭的需要,也為了他們賴以謀生的海上貿易,迫切需要體魄健全、尚武善戰的鬥士,為此從很早起就非常重視體育運動。公元前776年,他們就在奧林匹亞舉行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這就是現在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是全希臘的一次重大的節日。在體育比賽中得獎的運動員,人們要為他們製作雕像以資鼓勵和紀念。雕塑創作成了古希臘人生活的一部分。何況,篤信神靈的古希臘人還要為他們崇敬的各個神靈造像,而希臘神話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為神造像也是為他們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同時,由於古希臘人重視體育鍛煉,以鍛煉出健美的身體為一種無上的光榮。這些隨處可見的健美的人體,為人像雕刻的發展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古希臘男子在體育鍛煉時是赤身裸體的。這既有利於鍛煉出健美有力的身體,又自然而然地培養出一種能夠以坦盪無邪的態度去看待裸體形象,並且自覺地、熱烈地追求人體美的風氣。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慶祝活動,成為炫耀與展示人體美的場合。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社會風尚和由此產生的特殊的審美觀念,決定了古希臘的人像雕刻往往採取裸體的形式,並且在表現人體美上達到了一個難以比擬的高度。正如19世紀俄國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所說的:「希臘人的雕像用了裸體刻畫的形式:在他人看來,這或許是厚顏無恥、有礙觀瞻的事,在古代世界,這卻曾經是純潔無瑕的詩章和對人的尊嚴的賞識。」(見《希臘藝術的一般特徵》)

此外,古希臘人是一個美學觀念特別發達的民族。伯里克利就曾自豪地說過:「我們是愛美的人。」他們在人像雕刻和神廟建築上一再探討正確的比例關系,就是這種愛美觀念的突出反映。這一切都為古希臘美術的繁榮和發展,創造了比同時代其他國家更優越的條件。古希臘美術能結出如此豐碩的成果,以至我們今天還常常從中汲取營養,決不是偶然的。

古希臘建築 以神廟建築最為發達。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築形式。即用石制的樑柱圍繞長方形的建築主體,形成一圈連續的圍廊,柱子、梁枋和兩坡頂的山牆共同構成建築的主要立面。經過幾百年不斷演進,這種建築形式達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間的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稱作「柱式」。柱式的出現對歐洲後來的建築有很大影響。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人由於發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構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結構的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築藝術方面,羅馬繼承了希臘的柱式藝術,並把它和券拱結構結合創造了券柱式。使羅馬的建築物在藝術風格上顯得更為華麗。同時,為了適應龐大的羅馬帝國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羅馬人創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築類型。羅馬的建築師維特魯威,總結了前人的實踐經驗,寫出了系統的建築學理論著作:《建築十書》,首先提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建築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

柱式 歐洲古代石質樑柱結構的幾種規范化的藝術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築的基礎。它包括柱身的粗細、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藝術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臘建築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個大致的規定,特點十分鮮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建築物的藝術風格。

多立克柱式 古希臘建築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紀中葉達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徵是沒有柱礎,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為柱徑的4—6倍,柱身刻有一條條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條),柱頭由方塊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它的造型粗壯有力,給人以深厚剛毅的感覺,近乎男性人體的美。

愛奧尼柱式 也譯作「伊奧尼亞柱式」。古希臘建築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成熟時期與多立克柱式大體相同。它的主要特徵是有柱礎,柱頭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對渦卷,柱高與柱徑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給人以柔美的感覺,近乎女性人體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臘建築的第三種柱式,是在愛奧尼柱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它的柱頭上雕刻著毛茛葉,顯得十分華麗,其他部分則與愛奧尼柱式相同。這種柱式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

2.美術作品

《三女神》 (帕特農神廟正面山牆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現藏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這是希臘古典時期著名的雕刻傑作之一。舊稱「命運三女神」。它原是帕特農神廟正面山牆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題材來自希臘神話。現存的這三個女神的雕像,頭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軀,恬靜而瀟灑的姿態,仍給人以極其優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處理,希臘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纖細而又繁復的濕衣褶,隨著人體的結構而起伏,女性人體的優美輪廓,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得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米隆《擲鐵餅者》 (大理石,羅馬復製品,公元前5世紀,羅馬國立博物館藏)

米隆是公元前5世紀上半期古希臘著名的雕刻家。他善於運用寫實手法創造性地刻畫人物在劇烈運動中的動態。《擲鐵餅者》便是他在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這一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出色的充滿活力的運動員形象。尤見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擲鐵餅這一運動的整個連續過程,表現了一種動態的美。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拉滿的弓,使人產生一種發射的聯想。鐵餅和人頭的兩個圓形,左右呼應;緊貼地面的右腿如同一個軸心,使曲折的身體保持穩定。整個雕像給人的印象是:健美、莊重、和諧,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運動員之所以呈現出裸體的形態,是由古希臘人的社會風俗所決定的。因為,古希臘人在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男子往往赤身裸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是神性的體現。這種社會風俗反過來也促進了希臘人體雕像的發展,並且形成了西方美術中崇尚人體美的藝術傳統。

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巴黎盧浮宮藏)

這一作品因1863年在愛琴海北部的薩莫德拉克小島上發現而得名。雕像出土時已成碎塊,經過四年的精心修復,才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無臂。以後又發現了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殘片。對於女神原來的姿態是什麼模樣,人們有種種猜測,都不足為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一次海戰中大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它原安放在薩莫德拉克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勝利女神雖是古希臘雕塑常用的題材,但與其他勝利女神鵰像有重要的區別。首先,這尊雕像的構思非常新穎,作者將底座製成一艘戰艦的船頭,勝利女神從天而降,飛立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紀念一場海戰勝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達了戰斗勝利的主題。其次,作品充分發揮了雕塑立體造型的特點。盡管雕像已失去頭與雙臂,但不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傾姿勢,靜中見動;從側面看,女神的乳峰為最高點,臉和雙翼的波狀線構成一鈍三角形,從而加強了前進的態勢。像這樣傑出的作品,無怪乎巴黎盧浮宮要將它和該館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並稱為盧浮宮三寶。

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 (大理石,羅馬復製品,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

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銅。據說他還寫了一本論述人體比例的論文:《規則》。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束發帶的青年》等幾件羅馬時期復製品。其中《持矛者》尤為重要。它塑造了一個體格健壯、充滿朝氣的青年戰士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人在希波戰爭勝利後對英勇保衛國家的戰士們的崇敬心情。同時,它也是作者長期研究人體比例的驗證,即他認為最理想的人體比例,是頭與全身的比例為7∶1。按照這樣的比例塑造的人體,顯得比較粗壯,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體態和嚴格的比例表現出來的,符合當時希臘人審美趣味的標準的人體美。以至當時的雕刻家們就把這座雕像稱作「規則」,即把它看作是人體美的規則和典範。

普拉克西特列斯《赫爾墨斯與幼年的狄奧尼索斯》 (大理石,高213厘米,公元前350年—前330年,奧林匹亞博物館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臘古典時期後期最著名的雕刻家。《赫爾墨斯與幼年的狄奧尼索斯》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77年在奧林匹亞赫拉神廟內殿舊址發掘出土的,故又稱此像為《奧林匹亞的赫爾墨斯》。它表現希臘神話中的傳信使者赫爾墨斯抱著宙斯的私生子、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奧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裡,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現在,赫爾墨斯的右手已損壞,據考證,原來的右手是拿著一串葡萄在逗孩子。這一雕像的主要特點是:赫爾墨斯的人體追求一種女性的美,即整個人體自上而下形成三個自然的轉折(頭、軀乾和下肢),使整個身姿構成一個S形,接近於後來在女性人體上所追求的曲線美。同時,作者還充分發揮了大理石質地的特點,努力追求人體肌肉的細膩變化和美妙含蓄的線條,使整個人體更接近於女性肌膚的豐潤。這與古典時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現的剛勁有力的風格,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一般都將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開一代雕塑新風的雕塑家。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希臘) (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約作於公元前150年,巴黎盧浮宮藏)

古希臘雕刻的美名,莫過於這座《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這一作品因為1820年發現於愛琴海中的米洛斯島而得名。它是用兩塊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縫處在裸露的軀干與衣服的交界處。端莊的身體,豐腴的肌膚,典雅的臉龐,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轉的站勢,這一切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姿態。盡管雕像的雙臂殘缺,但由於年代久遠,人們欣賞的心理已產生積淀,斷臂反而誘發出人們美好的想像,從而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使人們愈加覺得它非同凡響。從藝術風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臘雕刻中的崇高與優美的兩種風格。它那闊大而簡潔的手法,使人聯想起菲狄亞斯在帕特農神廟上創造的庄嚴崇高的雕刻;它那端莊優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聯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優美而抒情的女性人體雕刻。無怪乎19世紀法國的雕塑大師羅丹要稱這一雕像為「古代的神品」。

一句話,是不同的民族,不過古羅馬的文化幾乎完全傳承自古希臘

閱讀全文

與羅馬創造共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