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貿易創造是指在關稅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
貿易轉移是指關稅同盟對外實行統一關稅,對第三國的歧視導致從外部進口減少,轉為從夥伴國進口,使貿易方向發生轉變,產生「貿易轉移」。
❷ 什麼是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擴大貿易創造的條件有哪些
貿易創造是關稅同盟建立後,成員國之間以新創造的來自同盟內夥伴國的進口,替代原先的國內生產的狀況。其效果是由於內部關稅取消,不再為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的國內生產提供保護,以來自夥伴國的低價進口取代高價的國內生產,使消費者提高了福利。
貿易轉移是一個年輕的概念,最早出現的貿易轉移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在19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全稱是「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
指一國產品遭到另一國的貿易保障措施後轉而大量向其他國家出口。關稅同盟的經濟效應集中在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兩個方面。貿易轉移是指產品從過去進口自較低生產成本國轉向從較高成本國進口的過程和現象,這是在一體化過程中應予以注意的情況。
(2)貿易創造貿易轉移凈福利擴展閱讀:
貿易轉移效應成因:
(一)保障措施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
隨著世界貿易日益自由化,某種程度上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的趨勢。1994年及烏拉圭回合談判前,不少國家更偏愛採用「灰色區域」性質的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護其國內市場,比如藉助於雙邊談判說服出口國自願採取限制出口的措施等。
而今,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日益嚴格禁止或限制類似措施,從而,使得保障措施這樣一種「合法化」的補救措施脫穎而出。
(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加強
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向縱深發展,並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潮流。區域集團化及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勢變化和冷戰結束後經濟矛盾突出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表現。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
(三)非關稅壁壘的日益增多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在減低關稅上所做努力取得的成效和各國之間雙邊、多邊貿易協定的增多,關稅不再是主要的貿易壁壘,而又因為國家利益的永恆性和最大性,非關稅壁壘就成了各國屢試不爽的限制進口的措施。
❸ 舉例說明「貿易創立」和「貿易轉向」
樓主說得是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果吧,好像這比較官方的將這兩種概念成為「貿易版創造和貿易轉移」吧權
我說一下一般的定義吧,基本上,樓主可以用這個概念很容易就能舉出無數的例子了。
(一) 貿易創造效應:關稅同盟成立以後,在比較優勢基礎上使生產更加專業化,這樣關稅某些同盟成員國的一些國內產品將被其他成員國生產成本更低的產品取代,其結果,是關稅同盟國的社會福利提高。
(二) 貿易轉移效應:在關稅同盟成立前,關稅同盟國從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產品,關稅同盟成立以後,關稅同盟國該項產品轉由同盟國內生產效率最高,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進口,而不是世界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則進口成本較前增加,社會福利下降。
❹ 貿易的創造和轉移
選A
當A.B 國組成自由貿易區,成員國之間取消了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使生產轉向區內最有效率的供應者(B),產生更多利益。(貿易創造)這樣A國不再自己生產產品X,而從B國進口,因為A國內生產要10刀,進口僅需8刀。對A來說,A國在該項產品的消費支出減少,資本用於其他商品消費,擴大社會需求,貿易量增加,社會福利水平提高。
❺ 請問這四個效應是什麼的概念是什麼 貿易替代效應;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補充效應;市場擴張效應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中,關稅同盟理論佔有重要地位。這一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維納(J·Viner)在其於1950年出版的《關稅同盟問題》一書中提出的,用來說明貿易歧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是好的,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是不好的。
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是指關稅同盟對價格、數量、進口來源以及經濟福利的效應,即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
貿易創造:當關稅同盟中一個國家的一些國內產品被來自同盟中另一國家的較低生產成本的進口產品所替代時,就產生了貿易創造。
貿易轉移:當一國的進口從一個非關稅同盟的低成本國家被另一關稅同盟國的高成本國家所替代時,就發生了貿易轉移。它的產生是因為各成員國之間簽訂了優惠貿易協定。
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1.帶動經濟發展
2.規模經濟效應
3.促進競爭效應
4.刺激投資效應
5.資源配置效應
❻ 既然國際經濟一體化在消除貿易壁壘方面與貿易自由化是一致的,那麼為什麼它並不一定能增進世界福利
個人理解,不喜勿噴。
國際經濟一體化我覺得會增加競爭力,強大的企業就可以有更多的市場,若一些的會有壓力就會努力突破去爭奪市場,幸運的可以留存,不幸運呢很可能破產。
那些經濟本身不發達的國家的一些企業很可能被其他國家的企業給吞噬,做後破產,最後經濟被其他國家控制,人才就會給其他國家的人工作創造價值,雪上加霜。
最後全球經濟很可能被發達的國家壟斷。但是也可能有些國家的企業在壓力下成長起來快速發展。但是要追上發達國家的企業勢必需要很多研發成本。
但是總體來說就是強大的更加強大,可能也會有黑馬忽略不計。這樣強大的畢竟是少數,其他多數人反而會更加窮困。在本國找不到工作,人才也會被強國吸引走。這樣也不一定是好處吧。
而且世貿規則本來就是發達國家主導的,對他們更加的有利了。
❼ 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有何關系
定義
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是指在關稅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
當關稅同盟中一個國家的一些國內產品被來自同盟國的另一國家的較低生產成本的進口產品替代時,就產生了貿易創造。[2]
傳統觀點
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自由貿易可以使世界經濟福利最大化,而關稅同盟至少在夥伴國之間可取消關稅壁壘,在區域內實行自由貿易,使世界經濟福利增加。因此,建立關稅同盟對經濟發展有利。但是,瓦伊認為,關稅同盟不一定意味著向自由貿易過渡,因為它在夥伴國之間實行自由貿易,而對外部世界實行保護貿易。這種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相結合的格局會產生兩種效果:「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
關稅同盟內部實行自由貿易,使國內成本高的產品為夥伴國成本低的產品所替代,原來由本國生產,現在從夥伴國進口,由此新貿易被「創造」出來了。本國可以把原來生產高成本產品的資源轉向生產成本低的產品,從而得益。同時,關稅同盟對外實行統一關稅,對第三國的歧視導致從外部進口減少,轉為從夥伴國進口,使貿易方向發生轉變,產生「貿易轉移」。由於原來從外部世界進口成本低的產品改為從夥伴國進口成本較高的產品,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❽ 貿易創造的傳統觀點
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自由貿易可以使世界經濟福利最大化,而關稅同盟至少在夥伴國之間可取消關稅壁壘,在區域內實行自由貿易,使世界經濟福利增加。因此,建立關稅同盟對經濟發展有利。但是,瓦伊認為,關稅同盟不一定意味著向自由貿易過渡,因為它在夥伴國之間實行自由貿易,而對外部世界實行保護貿易。這種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相結合的格局會產生兩種效果:「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
關稅同盟內部實行自由貿易,使國內成本高的產品為夥伴國成本低的產品所替代,原來由本國生產,現在從夥伴國進口,由此新貿易被「創造」出來了。本國可以把原來生產高成本產品的資源轉向生產成本低的產品,從而得益。同時,關稅同盟對外實行統一關稅,對第三國的歧視導致從外部進口減少,轉為從夥伴國進口,使貿易方向發生轉變,產生「貿易轉移」。由於原來從外部世界進口成本低的產品改為從夥伴國進口成本較高的產品,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以上瓦伊納的基本觀點,其結論是,關稅同盟的凈效應等於貿易創造的收益減去貿易轉移的損失。若結果為正,那麼關稅同盟於成員國有利,反之,則不利。如圖:
假設世界分為三個部分:本國、夥伴國和外部世界。都生產商品X。圖1在SS和DD分別表示本國對X商品的供給和需求曲線。H、U和W分別表示本國最初價格、夥伴國價格和外部世界價格。關稅同盟形成之前,本國以價格H生產q1.消費q2,進口q1q2:自由貿易之後,價格從H下降至U.國內生產下降至q3。消費上升到q4。進口上升到q3q4。福利增加了q3q4Rq它由額外進口成本q2q4RP和消費者剩餘RqP組成,國內生產成本下跌,其數量為供給曲線下減少的面積,即q3q1OM,其中q3q1NM表示額外進口成本,MNO是社會凈儲蓄。UHOM和ONPq代表轉移支付,前者是生產者放棄的利潤,後者是政府失去的關稅收入,社會凈收益是三角形OMN和OPR兩者面積之和,等於免除的關稅與創造的貿易量的乘積之半,即1/2(q3q1+q2q4)-HU。
同時,自由貿易使本國把q1q2的進口品從由低成本的外部世界進口轉移到由高成本的夥伴國進口.這一轉向產生了凈損失ABPN。即q1q2-UW。因此,關稅同盟的凈效應等於S[,MNO] S[,PRQ]-S[,ABPN]。
❾ 什麼是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理論
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瓦伊納於50年代初提出的,它至今仍是分析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關稅同盟得失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