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袁隆平什麼時候發明的雜交水稻
1972年。
1966年,三系雜交水稻的發現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中國科學院的《科學通報》上,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論文,而這一刊《科學通報》卻是文革前的最後一刊。
為了增加試驗效果,每年冬天,其與助手還去海南三亞進行水稻育種,甚至在路上把種子綁在身上,利用體溫育種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頸,逾三千次試驗都未成功。
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馮克珊在海南試驗田發現一株難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此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成立雜交稻研究協作組,由袁隆平掛帥。
1972年,雜交稻被列為中國重點科研項目,全國性的協作攻關開始:三十餘科研單位參與、上千個品種與該株野生水稻進行了上萬次測交和回交轉育試驗。在此基礎上,袁隆平選育不育系二九南1號成功,此為中國第一個應用於生產的不育系水稻。
(1)雜交水稻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改進
1973年,在「不育系」、「保持系」的基礎上,利用長江流域、華南、東南亞、非洲、美洲、歐洲等地的千多個品種,進行測交篩選,找到了百餘具有恢復能力的水稻。至此,袁隆平及其團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水稻產量也從畝產300公斤提高到畝產500公斤以上。
當年10月,袁隆平發表《利用「野稗」選育三系的進展》論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他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比普通水稻增產20%以上。
1974年,袁隆平團隊配製種子成功,並組織了優勢鑒定。1975年,又獲大面積制種成功,為次年大面積推廣作好了種子准備,使該項研究成果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1975年冬,中國國務院作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年三代地進行繁殖制種,以最快的速度推廣。
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范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占水稻面積的39.6%。1979年,作為中國首個科研技術,三系雜交水稻技術被介紹到美國。
1981年,袁隆平因成功育種中國秈型雜交三系水稻,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1982年,袁隆平被湖南農學院聘為兼職教授;1985年,又被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Ⅱ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取得了哪些成就
袁隆平在中國家喻戶曉,以開發出第一個大幅提高產量的雜交水稻品種而聞名。他在中國中部湖南省省會長沙的一家醫院去世。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花費了 50 多年時間,幫助中國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跡——用不到世界總耕地的 9% 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袁老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年輕的時候,他親眼看到人們吃不飽。“1949 年以前,我看到人們在路上餓死的令人心碎的場景,”袁回憶說。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從事農業教育和研究工作。
近年來,他的研究重點轉向探索維持糧食安全的可持續方法。2017年9月,袁征團隊與湖南省農科院合作開發的一株低鎘秈稻,在重金屬污染地區,水稻平均鎘含量降低90%以上。同年,他的團隊成功培育出耐鹽鹼水稻品種,2020年中國東部江蘇省最高平均畝產800公斤以上,或每公頃12噸。耐受性水稻品種也在迪拜等地得到推廣,並被高度評價為對抗全球糧食不安全的新方法。
Ⅲ 雜交水稻的成功有什麼重大意義
通俗地講雜交水稻的成功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雜交水稻的成功使有限的耕地養活了龐大的人口,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雜交水稻不僅使我國的糧食增產,還被廣泛應用於世界上許多國家,比如印度,伊朗,菲律賓,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都引進了雜交水稻。它是一項造福於世界人民的方法。
作為發明雜水稻的人,袁隆平在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3)雜交水稻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雜交水稻的特點
一、根系更發達
雜交水稻與一般常規水稻品種相比,具有根多、根長、根粗、根系生長快、入土深、吸收能力強等特點,所以,雜交水稻耐肥、抗倒、不早衰,自然就具有了一定的產量保證;
二、生長力更旺盛
分櫱能力強是雜交水稻的突出點,也正是基於這一點,雜交水稻的莖葉生長更為旺盛,葉面積大;
三、穗更大、粒更多
在雜交水稻的各個生育期內,葉面積系數都會要比常規水稻更大,穗就比較多,光合作用強,製造的有機物也多,產量自然會有所提升;
四、適應性更強
很多作物的品種是有所局限性的,這當然也包括水稻,有的水稻品種並不適合所有地區播種,但是,雜交水稻的適應性就比較強,山區、丘陵區、平原區、肥田等,都可以栽培雜交水稻,並且,增產效果都很明顯!
Ⅳ 袁隆平在生前究竟是如何研製出雜交水稻的
提起袁隆平,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他,被譽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現年88歲的袁隆平,自從1960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到現在已經快60個年頭了,是什麼讓他選擇了這個比普通的科研更加辛苦的領域,並且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呢?
上小學時的袁隆平,在一次參觀園藝場時,就這個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華秋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盡管父親希望他報考重點大學,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但19歲的袁隆平仍然義無反顧的報考了農學系,這一選擇決定了袁隆平的人生軌跡,不僅使他的人生豐富而具有傳奇色彩,中國一位蜚聲世界的科學大師也從此起步。
1981年,51歲的袁隆平獲得了我國第1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在許多人都選擇退休的年紀,袁隆平卻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全世界仍有幾億飢餓人口,於是袁隆平在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問題後,又把目光投向了全世界為飢餓所困的人,他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雜交水稻,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已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研究推廣,為世界減少飢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Ⅳ 袁隆平怎樣發明的雜交水稻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將雜交水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
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
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這項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中國已取得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開發成功後開展雜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學生李必湖、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並且育 性轉換明顯和同步。
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雜交水稻的發展戰略」,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1987年,國家「863」計劃將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立為專題,袁隆平組成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開展全國性的協作攻關。歷經九年的艱苦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雜交稻增產5%~10%,且米質一般都較好,近年的種植面積為6000畝左右。
(5)雜交水稻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袁隆平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
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Ⅵ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我國科學家是哪位都有什麼樣的貢獻
諾貝爾獎要求研究成果有首創性,袁隆平雜交水稻不具備。
4.袁隆平高風亮節淡薄名利。
商人而已,名下有多家公司,商業機構的目的就是牟利。當然,袁隆平用技術成果轉化為營業收入是合情合理的,並不能因為牟利而被指責。
解決了全世界最多人口中國的糧食問題,他曾經30多次赴國際水稻所開展合作和技術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菲律賓、孟加拉等國指導發展雜交水稻,舉辦了50餘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培訓了來自40多個發展中國家約2000多名政府官員和農技專家。為表彰他對世界做出的重大巨獻,世界許多國家都為他頒發獎項。聯合國糧農組織還特意聘他為國際上發展雜交水稻的首席顧問。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還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明星,也是應該中國人為之要追捧的明星。
袁隆平院士為中國和世界的農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為解決糧食問題貢獻了一生,九十歲還下田,還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高產,他是科技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是傑出的科學家。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的巨大損失。袁隆平院士千古流芳,永垂不朽,他永遠活在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心裡,是我們心中的豐碑,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奉獻精神,繼承他的未竟事業,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Ⅶ 雜交水稻是誰發明的
1960年袁隆平發抄明了雜交水襲稻。
袁隆平利用助手發現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並發表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現我國雜交水稻的各個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
(7)雜交水稻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上級為了讓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研究搞下去,決定調袁隆平到省農科院工作,而妻子鄧哲未能隨調,只好帶著孩子留在了黔陽。袁隆平這一走,夫妻雙方就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異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鄧哲毫無怨言,獨自用弱肩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責任。
鄧哲為袁隆平共生養3個兒子,一個自己有工作的女人拖著3個年齡都只差兩歲的男孩子,其艱難困苦之情可想而知。後來奶奶和外婆家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兩個70—80歲的高齡老人生活無著,鄧哲又把兩個老人接到身邊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