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技局激發科技人才創造

科技局激發科技人才創造

發布時間:2022-05-29 00:52:51

『壹』 湖南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就要深化科技成果什麼改革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三條戰略導向「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依託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貳』 科學引進科技人才,健全科技人才什麼等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造能力

這么說吧,假如我舉個例子:我現在是科研人員,我到了科研單位,首先得內有實驗室儀器東西我的專容業來給我研發吧,東西齊全了我不能做主,被動的研發,邊上還有個不懂的大俠瞎指揮,一問才知道他是某某科研單位主任的侄子,然後我只有聽他的,因為研發需要經費啊,需要他審批啊,另外我在科研單位還需要拜在導師哪裡,他有決定權啊,我有好項目研究沒人能看見,沒人理睬你,家裡的瑣事也不斷的煩你,我想能不能把自己的項目申報上去,然後得到這個行業的專家的研究,最後投票決定撥給我一批經費,但是我跑斷了腿還是沒有蓋完章,我知道我的事黃了,我的信心沒有了,我也加入到了麻木不仁的隊伍。

『叄』 如何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的建設

為深入實施人才高地策略,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實現區域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向人才驅動、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轉變,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建鄴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優勢,促進區域又好又快發展,現就推進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創新突破、科學發展」的主題,牢固樹立「人才是科學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把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力,立足「一區五城」產業發展格局,立足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立足重大應用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為重點,充分發揮新城產業發展載體、平台和項目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作用,推進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的「四位一體」,為打造「四個適宜」的現代濱江生態新城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十百千」計劃(3—5年內,培育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10個,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建設科技創新創業載體1000萬平方米)和人才隊伍建設「十百千」計劃(3—5年內,引進10名海內外領軍人才、1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迅速集聚一支擁有自主創新成果、通曉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善於整合運作國內外資源的高素質企業管理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成以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為主體的科技城,形成高新技術、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地,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區域自主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創新資源集聚地和創新成果輻射中心。
三、實現路徑
以「打造功能園區、培育產業集群、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服務環境、集聚領軍人才」為基本路徑,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聚集,實現科技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優勢轉化,為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強大驅動。
打造功能園區。全區域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點打造科技城、金融城、會展城、文體城、商貿城,實施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街道特色產業園的梯度建設,分別集聚高端資本和產業形態、高新技術產業和中小科技企業。結合功能園區建設,引進和培養各類各層次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產業培育夯實基礎。
培育產業集群。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建設,制定並實施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形成高新技術企業、高技術服務企業集聚;聚焦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加快構築若干高端產業集群。以新的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吸引高端人才,形成產業促人才成長,人才促產業壯大的良性互動機制。
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的政策體系和配套措施,創新人才和科技企業引進、培育機制,以新城科技園為主要創新創業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機制、科技企業成長機制、領軍人才集聚和培養機制。
優化服務環境。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服務和人才服務兩個平台,為科技企業和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積極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優化投融資平台,著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環境。
聚集領軍人才。大力實施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工程,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形成一支有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家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重點吸引在產業核心領域有突出創新創業能力的領軍人才,為打造創新型城區提供有力支持。
四、主要措施
1、建設創新創業載體,打造科技功能園區。圍繞「一區五城」的產業布局,立足區域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合理確定開發建設的時序和方針,整合各類要素資源,集中投入,實施梯度建設,著力打造適合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載體,加快建成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功能園區,以良好的產業平台加速形成產業集群,快速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致力將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頂級研發中心、頂級投資人聚集中心、頂級人才聚集中心,吸引國際國內的頂尖人才。新城科技園實施「533」工程,建設500萬平方米科技創新產業載體,引進或培育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300家,引進或培育在重點產業核心科研領域有突出創新能力和重大業績貢獻度的領軍型人才30名。有條件的街道要成立特色產業園,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力爭3—5年內,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5個以上,引進和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科技企業3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2、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立足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不斷創新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緊密結合,綜合運用招商引才、園區引才、企業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種方法,定期組織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推介會,積極組團參與境內外各類引才活動;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平台的重要引才作用,以重點項目帶動人才引進;鼓勵領軍人才通過師承關系、同窗關系、同事關系、合作關系等引進人才,組建團隊,做大做強企業;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人才開發投入,鼓勵企業建設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打造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鼓勵科技領軍人才參與企業自主創新活動和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帶動科研人才向創新主體流動。
3、加大扶持引導力度,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區財政設立億元規模的人才和科技專項資金,其中:人才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適當資助企業人才引進項目,鼓勵企業引進領軍人才,並通過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資金擔保、貢獻獎勵等方式直接資助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人才;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主要用於設立科技引導資金和知識產權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創新,設立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專項資金,提高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擔保的能力,創新科技經費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財政科技投入的效益。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經常組織銀企對接活動,促進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增強對科技企業的扶持,優化資本環境。加強人才、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和靈活運用,發揮風險投資、中小企業創新資金的作用,選擇、推薦一批成長性好的科技企業,爭取風投和創新資金的資助;與投資銀行、證券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幫助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實施創新型企業上市培訓計劃,培育和扶植一批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實現創新型產業與資本市場的高效融合。
4、有效整合資源要素,帶動高層次人才集聚。整合南京國際企業孵化器、金陵留學生創業園、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台,建立高層次研發中心,創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建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信息庫,完善人才市場、高層人才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吸納科研人員創業。幫助創新創業人才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全面提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大力宣傳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創新創業人才,提升他們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與上級組織、人事、科技等部門的聯系溝通,積極爭取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政策支持。優化培育機制和流程,適時成立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管理(服務)公司,集成各類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優化工作流程,滿足企業對信息、人才、資本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完善企業發展不同階段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構建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通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示範作用明顯的一流科技企業。
5、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通過「數字建鄴」工程和政務流程再造,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透明高效的一流政務環境。完善和發展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服務,以新城人才市場為依託,全方位提供人才招聘、求職推薦、人事代理、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建立專門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機構,注重對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輔導。完善和落實高層次人才項目資助、創新創業、子女入學等各項扶持政策,打通「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分類建立高層次人才協會,定期舉報高層次人才沙龍和論壇,深入開展以「職能部門聯系重點企業、領導幹部聯系高層人才」為重點的「雙聯系」活動,傾聽呼聲,掌握情況,解決問題。加快引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積極組織和參與境內外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為入駐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在重點科技企業、重大科技項目的審批、規劃、建設等環節上提前介入,落實「一對一」項目幫辦制,提升行政效能,降低政務、商務運行成本,致力將河西新城打造成為人才和企業服務示範區,為高新技術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提供一流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居住環境和人文環境。
五、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統籌協調和全面推進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分設人才隊伍建設辦公室和科技創新工作辦公室,負責落實專項工作。全區各部門、街道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明確職責,落實措施,

『肆』 如何推動少年兒童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1.給孩子提供盡情探索的環境

在保證孩子身體安全的情況下,不要給孩子設置太多的限制,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時孩子創造力的源泉。因此,家長應當給孩子提供一些能夠幫助他們想像和創造的事物,如:刮紙、蠟筆和各種玩具,這些都是能夠有效開發幼兒創造力的材料,家長應當給孩子創造這樣一個能夠盡情發揮、盡情探索的環境。



5.如果孩子創作了什麼,不要隨意評價

當孩子製作了一個稀奇古怪的東西或者畫了一幅四不像的畫時,家長不要試圖用成人的眼光理解這是什麼東西,也不要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東西,這個東西沒有用,沒有人這樣畫畫等等。要知道,孩子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嘗試,在慢慢的創作中,孩子會獲得豐富的經驗積累,為以後的學習帶來積極的作用。

『伍』 如何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推動形成全員創新

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戰略」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底蘊深厚、前途廣闊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展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光明前景,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工作指導方針。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2008年,我國把科技支撐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現實困難、創造未來繁榮中的支撐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012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這是我們黨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抉擇,開啟了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邁向科技強國的新征程。

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創新鑄業的10年,面向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國家安全等重大戰略需求,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是創新鑄劍的10年,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一批影響重大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創成果相繼涌現;是創新鑄基的10年,科技改革穩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我國整體科技實力邁上新台階,與主要發達國家不斷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為領跑者;是創新鑄魂的10年,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高,創新政策體系、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優化。實踐證明,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符合我國國情、符合科技經濟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

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同步走、同向行的關系,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直接影響到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成效。當前,距離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還不到10年,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奮力投入到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新實踐,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上有新的重大作為。必須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把自主創新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不竭的技術源泉。同時不斷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自主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重視協同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我國科技水平。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必須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從國際上看,世界范圍內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全球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斷蓄積。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國際金融危機加快催生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許多國家都將創新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層面,全球進入了空前的創新密集時代。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以科技創新的新成果開辟社會生產力持續提高的廣闊空間。

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最關鍵」的力量。我國以較少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和脆弱的生態環境,承載著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壓力,面臨著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經過多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結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經濟結構問題與科技創新能力、人才隊伍水平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創新能力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難以真正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影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因此,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科技實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是關鍵所在。要進一步統籌落實好科技、教育、人才三個規劃綱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把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立足長遠,超前部署,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夯實我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堅實基礎。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實力提升和發展方式轉變是首要任務。要更加註重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部署創新鏈,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充分發揮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共性技術突破和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綜合國力提高是根本目的。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科技工作的領域越來越寬、責任越來越大。我們要緊緊圍繞農業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管理、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戰略需求,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更好地服務於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活力,不斷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根本動力也在於改革開放。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貫徹到科技領域,努力在科技改革發展上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技體制改革始終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全過程。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圍繞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在發展中日益完善,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區域創新和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激勵企業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科技與金融結合日益緊密。這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帶來的根本性重大變化。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一些突出問題仍然制約著科技創新,特別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牽引還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還不強,科技創新的基礎也還不牢。

解決好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根本出路在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在繼承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科技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我們要堅決落實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快科技改革發展步伐。

始終堅持把解決科技與經濟相結合問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中心任務,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完善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積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有機銜接,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統籌協調和協同創新,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管理科學化和資源高效利用。統籌各類創新人才發展,完善人才激勵制度,建設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以人才強促進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

完善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配套政策,總結推廣相關試點政策,積極研究制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有關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准、激勵機制、轉化機制,不斷形成激勵創新的正確導向。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健全科技政策法規體系、創新法治環境和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大力倡導創新光榮,強化科學道德建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創新文化土壤。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政策環境,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陸』 如何激發科技人員持久的創新動力

調動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應該讓科技人員應該「名利雙收」。科技人員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促進了經濟發展,榮譽加身是對他們的精神褒獎,上有國家科技進步獎,下有各類科技表彰,營造尊重知識,重視科技,珍惜人才的氛圍,給科技人員以「名」,有利於提高科技人員的創新動力。但僅僅止步於「名」是不夠的,還要給予「利」。科技人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財富,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合理合法富起來」,必要的物質激勵給科技人員提供了生活保障,也能激發創新者的內在動力,讓他們耐得住寂寞,也能守得住繁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人員,調動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讓科技人員「名利雙收」,兩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強。一方面全社會應該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重視科技創造,重視科技人員;另一方面應該改革創新收益分配機制,落實科技創新獎勵政策,支持科技人員科技創新,創業致富。

『柒』 讓科技創新人才群星閃耀應採取哪些措施

1. 對科技創新的再定位

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將集中地體現在科技的創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創新所產生的產業輻射和帶動作用,必然成為一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當今世界,在某些發達國家中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70-80%,甚至更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21世紀誰擁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誰就將牢牢地把握世界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主動權。

入世之後,我們固然可以利用wto所制定的對發展中國家有益的條款開展一些技術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但同時,wto規則對知識產權、科學技術項目的保護措施和有償使用條款,也給中國的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集中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入wto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使我國普遍存在的「盜版」現象、「假冒產品」現象受到空前的制止和打擊,這固然具有長遠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在當前我國人口眾多、消費者購買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無疑將會使眾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普及失去廣泛的群眾基礎,對企業而言,則意味著生產成本的空前增加,意味著產品競爭力的大大下降;二是加入wto後,我國產品的出口將受到大量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影響。這就意味著,今後我國的技術商品在進入發達國家時,將受到涉及電子貿易、網上招標、商品標識、計算單位、條形碼等領域的大量法律、法令、條例、規定、技術標准、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貿易壁壘的嚴格制約,凡不符合要求的,都將被限制進口和入關。這不但大大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增長水平,而且也使出口企業面臨嚴重的市場銷售危機。

因此,無論是我們自身的發展需求,還是入世後外界對我們的壓力環境,都促使我們把科技創新放在一個事關存亡的戰略高度,也只有這樣的定位,才能促使我們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積極地為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2. 科技創新的發展潛力評價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們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指引下,在「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同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按照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標准來衡量,我國的科技實力從總體上來看還是相當落後的。據統計,當前我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有30%左右;中國企業中的生產設備僅有24.6%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卻有30%處於國際落後水平;中國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5.3%,研究與發展人員投入佔全部職工的比重僅為1.09%;中國每萬人的授權專利僅為0.73項,等等。這些數字均大大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有些甚至低於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這就是當前我國科技發展的基本國情,也是我們推進科技創新的根本立足點。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樂觀地看到,在21世紀,在我國加入wto並進一步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大環境中,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認識:

2. 1 政局平穩、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創造了科技創新賴以發展的良好環境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和平與發展是人心所向,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成為老百姓最朴實的要求。在這樣的氛圍中,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無疑具有最廣大的群眾支持基礎,而有了最廣泛的群眾支持,科技創新就有了最根本的保證。

2.2 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最廣大的需求空間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能保持7%以上的速度增長,可以說科技創新功不可沒,而進入21世紀的中國經濟,同樣離不開科技創新所提供的巨大支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包括農業、基礎產業、加工工業、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內的各主導產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幾乎是全方位的、無止境的,這就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提供了最大的市場需求。

2. 3 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資格局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支持

加入wto後,國際投資更容易、更多地進入中國,我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資規模也日趨擴大,加之逾來逾多的大中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具有了更大的投資能力和更多的投資選擇,中國科技創新所需要的風險投資資金已經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證。這種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資格局,不但提供了科技創新所必須的物質支持和資金保障,也為科技創新創造了一個資源流向更合理、競爭環境更激烈、科研成果轉化更有效的良性發展條件。

2.4 科技發展水平的落後使我們同時具有了「後發優勢」

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在對外開放中與世界各國將進行更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其它國家一些成熟的科學研究體系、科學研究方法,甚至一定范圍內的科技創新成果,都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對象,使我們在這些領域的探索中少走一些彎路,從而降低我們的研究成本,這種「後發優勢」在一定時期內對像我們這樣的落後國家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們一定要打破過去在姓「資」、姓「社」問題上的種種困惑,主動出擊、擴大交流與合作,盡快趕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步伐。

3. 科技創新與多種要素的良性互動

科技創新事業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社會發展總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促使其它要素變動的過程中,同時也受到其它要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與多種要素的良性互動。

3.1 思想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前提

這里所說的思想,不僅僅包括一個自然人在進行科技創新過程中所必需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指一種觀念、一種意識。如,wto是以一整套國際貿易規則為基礎的世界貿易組織,因此,「規則意識」就需要我們在原有的意識體系中進行創新並樹立起來,從而適應一種全新的模式。思想創新是創新的前提,也是創新的源泉,在當今世界,誰最先、最好地進行了思想創新,誰就掌握了包括科技在內的一切創新的先機。

3.2 資源流動是科技創新的動力

「流動才有活力,流動才生效益」這是市場經濟的法則,也是科技創新的動力所在。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資金資源,只有通過流動,達到它所能發揮最大效力的最佳位置,才可能創造出最大的科技創新成果。因此,我們必須盡快建立健全一整套促進人才和資金充分流動的機制和途徑,最大限度地為科技創新提供有效的動力支持。

3.3 教育的發展進步是科技創新的基礎

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的創新,而沒有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就無從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因此,科技的創新必然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基礎。當前,我國在教育投入、教學內容設置、在校師生比例、教師學歷、教師工資水平等各方面都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在這種條件下,要求我們的教育部門培養出像發達國家那麼大比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幾乎是不可能的,又怎能要求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在短時間內就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呢?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盡可能地加大對教育的支持力度,為科技創新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3.4 制度創新是科技創新的保證

這里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沒有制度創新,持續的科技創新規模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二是沒有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即使已經完成,也不可能順利地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生產力,從而使科技創新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反之,積極的制度創新,不但為科技創新的完成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制度保證和實現途徑,也為科技創新事業的健康、公平、有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捌』 如何激勵科研人員的方法

首先是如何留住人才,謀求更大發展,採用何種的手段 和方法,來激勵人才為自我價值實現、為社會進步做出應有貢獻,才能體現價值 的回歸及所在。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客觀、公正、量化和長效的創新能力激勵機 制,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以提升企業或科研機構的自主知識產權水平和綜合 競爭力為目標,結合國際慣例,以人為本、激發科技人員創造力使之成為行之有 效的措施。 激勵能使人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從需要的產生到目標的實現, 人的行為是一個周而復始、不斷進行、不斷升華的循環過程 事實上,在正確的激勵工作中,需要的是各種理論的融會貫通。既是組織成 員個人努力、取得成績、得到獎勵、達到個人目標的過程,也是各種激勵理論正 確運用、選擇的過程。這同時表明了激勵工作充滿科學性與藝術性,決不能採取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做法。 激勵方法的根本就是新的知識經濟體制。讓擁有知識的人來創造價值,更應 該讓他們擁有應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樣才能留住人才,企業才能發展壯 大。同樣的資源在不同體制下,會發揮不同的創造力和帶來截然相反的經濟效益。
對於民營企業的員工來說,不同層次、崗位、年齡的 員工,需求滿足的內容是不同的,應該採用不同的激勵措施,滿足不同員工的需要。 改革是涉及到利益的調整,始終把維護科技人員的正當利益作為重要的工作之一。 制定科學合理、有利於形成高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的股權結構顯得尤其重要。 為使現在和將來從事技術研究開發的技術人員能夠安心、積極的、發奮的 工作,也為了今後轉製成功的科技企業擁有一大批創新能力強、勇於開拓、不怕 困難和挫折的技術人才。

『玖』 如何看待科技部等部門稱「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人才評審中同等條件下女性優先 」

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科技事業十分重要的力量。為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更好發揮女性科技人才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的重要作用,現提出如下措施。一、深刻認識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女性科技人才隊伍規模逐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能力顯著提升,在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工程實踐等各個方面作出傑出貢獻,充分彰顯出巾幗力量。但從總體上看,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仍較為缺乏,女性科技人才在職業發展中仍面臨一些瓶頸問題,符合女性科技人才特點的專項政策不足,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在「十四五」和今後相當長時期內,要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進步、施展才華、發揮作用創造更好環境,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女性科技人才,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拾』 讓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有什麼現實意義

創新需要自由空間,沒有科研人員的自主意識,創新之樹就難以常青。在全社會倡導尊重知識內尊容重人才,首先要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給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一片自主天空,這樣換來的一定是國家科技創新的大突破大繁榮。
科技創新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力爭在科技關鍵環節取得原始創新成果;「立地」就是面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科技強國,科技人員是關鍵。要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動力,收益分配機制就需要創新。對科技創新作出貢獻者,有理由,也應該富起來

閱讀全文

與科技局激發科技人才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