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時我國和韓國也的關系是怎樣的
朝鮮王國,又稱「李朝」,是由高麗大將李成桂於1388年建立。朝鮮王國從立國開始就奉行高度的親明政策,用「事大」來形容對明朝的關系。朝鮮國王不象越南,他們不敢稱帝,對內也只是稱「大王」,一直到甲午戰爭滿清戰敗,朝鮮內部也對「反清復明」不抱幻想以後,才短暫的出現了一個「大韓帝國」,隨即被日本人廢黜。
明太祖把朝鮮列為「不征之國」之一,但是朝鮮方面始終以臣禮事明。朝鮮每年都派三名正式使至前往明朝.有恭賀新年的賀正使,慶祝明皇誕辰的聖節使,祝賀皇太子誕辰的干秋使。後來,還定期派使臣去紀念過冬至節(冬至使)。此外、無論朝鮮還是中國每逢先君亡故、新君繼位或王後選出都要派使臣吊賀。壬辰倭亂以後,朝鮮方面感謝明政府的再造之恩,全國上下自覺形成了一股更加強大的親明風氣。國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幫助明朝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動中未盡全力,被朝中的親明大臣推翻,仁祖繼位,史稱「仁祖反正」。自此,明朝雖然滅亡,朝鮮被迫臣事滿清,但是朝鮮君臣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出現了以上的幾種現象。
滿清對朝鮮執行完全不同的政策。先前,不但兩度大規模入侵朝鮮(朝鮮史書上稱為「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還強迫朝鮮世子入北京扣為人質。清政府把朝鮮當成天經地義的蕃屬,二等國和濫施淫威、索拿卡要的對象,多次直接干預朝鮮內政。但是這都不能動搖朝鮮君臣對明帝國的追慕和忠心,一個又一個從北京回來即位的世子往往更加堅定了「反清復明」的決心,同時會更加巧妙地處理同清廷的關系。朝鮮李朝視清朝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除對清朝的公文賀表之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直到清末,仍有私人筆記書寫崇禎年號,以至竟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1704年甲申,明朝滅亡六十周年,李朝肅宗自宜春門詣禁苑壇,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又命漢城府在後苑春塘台設「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1749年又以明朝太祖、神宗、毅宗並享大報壇,並於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禮。李朝孝宗則以光復大明天下為己任,倡議北伐。他對大臣說:「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聽者,天時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機會來時。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以大志舉大事,豈可保其萬全也。大義則明,則覆亡何愧,益有光舉於天下萬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為似無覆亡之虞也」。朝鮮方面對於「反清復明」的大舉進行了積極的准備工作。朝鮮的「守孝」「雪恨」之舉,被西方人理解為「隱士之國」。朝鮮反清派期望的漢民族武裝反抗、滿清統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沒有實現,直到甲午戰爭的爆發,朝鮮一方面走向亡國,另一方面君臣百姓也對中國的局勢徹底失望,朝鮮的歷史和朝鮮的思想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
古雲「患難見真情」,朝鮮王國對明帝國的忠誠之至真是讓人感動落淚,也為我國民後面的麻木健忘而感到慚愧。感幸前有洪秀全,後有孫中山前仆後繼,才使我輩未曾抱恨。
朝鮮王國對明帝國的忠誠,絕對事出有因,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一、李成桂竊居大位,需要中原政府給予承認,同時需要借重中原帝國的權威打擊內部的反對勢力;
二、明政府的無私援助和清朝政府的貪暴無恩形成鮮明的對比;
三、朝鮮一向自詡為「小中原」,不會承認蒙元、滿清的合法性和正統性;
四、朝鮮相信儒家狄夷統治中原不會滿百年的信條,不願意得罪遲早會「恢復中華」的漢人;
五、最重要的一點,朝鮮國王希望臣屬忠於國王就象國王忠於明朝皇帝一樣。這種忠誠的觀點直接影響到了朝鮮的民族性格。
2. 朝鮮文字是什麼時候創造的
一四四六年,朝鮮第四代王世宗大王發明創造了本民族文字——「訓民正音」。
十四世紀之前,朝鮮一直沒有自己的文字,沿用漢字達一千多年之久,書寫歷史、記錄典籍、發布法令……都用漢字。但是,只有朝鮮貴族、官員會使用,普通平民根本不認識漢字,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化交流。平民的生活知識、農耕經驗和耕種方法,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記錄下來,無法長久地流傳下去,民眾對擁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願望比較強烈。
中國的明朝時期,朝鮮是中國的附庸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上都得到一定的發展。第四代王世宗大王為了發展民族文化,推進國家獨立,解決老百姓識字問題,開始苦思冥想,夢想創造出一種獨特而又易學易懂的本土拼音文字,讓普通平民也可以輕松自如地駕馭朝鮮語言。於是他本人和「集賢殿」的許多優秀學者組成一個班子進行研究,還特意派遣一位知名學者,前後十幾次到中國學習、研究漢字精髓,歷時三十年之久,最終在一四四六年發明創造了本民族文字——「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的發明創造,雖然意味著朝鮮文字的正式誕生,但是並不意味著真正使用。由於中國漢字在朝鮮的強大文化影響力,朝鮮文字一直作為「朝語拼音」而存在,被婦女和沒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使用,被稱為二流文字,而朝鮮的貴族、官員還是繼續使用漢字。
不過,「訓民正音」的發明創造,雖然意味著朝鮮文字的正式誕生,但是並不意味著真正使用。由於中國漢字在朝鮮的強大文化影響力,朝鮮文字一直作為「朝語拼音」而存在,被婦女和沒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使用,被稱為二流文字,而朝鮮的貴族、官員還是繼續使用漢字。
朝鮮拼音文字的廣泛使用是從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的,比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晚了四百五十年。有人指出原因是清皇朝的衰落,對外影響力下降,朝鮮要文化獨立,還有朝鮮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與中國的漢藏語系不太一樣,漢字無法充分表現朝鮮語的發音和朝鮮民眾的思想感情。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北方兩次廢除漢字,在使用的「朝鮮文」中,不允許加入漢字,中國吉林省朝鮮族自治區的學校所傳授的語言文字,就是純朝鮮文。南方則在「韓文」中,允許少量使用漢字。世宗大王創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鮮被稱為「朝鮮文」,在韓國被稱為「韓文」,其實都一樣,區別只是韓文中加進少量漢字。大韓民國《憲法》中使用的漢字就佔全文的四分之一。
二○○五年二月九日,韓國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志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並且提出了《推動漢字並用方案》,為了發展韓國的傳統文化,促進與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積極交流和推動韓國觀光事業的大力發展,將目前完全使用韓國文字的公務文件改為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以解決韓文難以清楚地表明漢字含義的歷史難題。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歷史用語等不寫漢字就容易發生混亂的語匯,均在韓文後面註明漢字。為了給中國和日本的觀光者提供方便,將逐步在道路交通標志上實行漢字和英語雙重標記。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說:「韓國的各種歷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國漢文書寫,如果無視中國漢字,將難以理解我們的古典文化和歷史傳統,有必要實行韓、漢兩種文字同時並用。」韓國的許多專家、學者和居民都強烈呼籲加強漢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復使用中國漢字。
在韓國,開設中文課程或專業的大學,上世紀八十年代只有二十多所,如今已增加到三百四十七所。韓國教育部長表示,到二○○七年全國所有中小學都會普遍開設漢語課程。漢語水平考試的成績,已經成為許多大企業用人及升職的標准之一。韓國在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已逾五萬人,他們成為中韓經濟文化交流的骨幹。
研究東亞文化卓有成效的專家令人信服地指出,中國人幾千年的文明是韓國、朝鮮、日本的母體文明,這些國家以中國文化為基礎,融合本國文化之後成為東亞的亞文明,子體的亞文明必然與母體文明形似。文化上的「廢除」行為,卻使他們逐漸失去了母體文明的靈魂!如果不與中國母體文明再次聯接,韓文、朝文、日文、甚至越南文,都將成為風幹了的、沒有靈魂的文化木乃伊,所以韓國政府全面恢復使用中國漢字是必然和明智的歷史抉擇!
3. 韓語怎麼誕生的
朝鮮語又可以稱為窗式語言 。傳說世宗大王和他的大臣在思考,如何讓學起來簡單的語言代替深奧復雜的漢語,創立自己本國的語言,思考了一天無果,正在這個時候陽光照過古代窗戶的空隙照在地上 朝鮮族
。世宗大王把這些投影組成的符號拼接成字元,就成為了如今朝鮮語組成部分。而朝鮮語中的「ㅇ」則來源於當時窗外的太陽的形狀。
朝鮮語,韓國稱韓國語,是一種流行於東北亞朝鮮半島及其附近區域的語言。以朝鮮語為母語的人在全世界約7600萬人,其中朝鮮2240萬人,韓國4710萬人,其他地區約700萬人。對於朝鮮語的系屬劃分直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一般劃為語系未定的孤立語言。有部分學者主張屬於阿爾泰語系。有人認為朝鮮語屬於阿爾泰語系,但朝鮮語跟阿爾泰語系的其他語言之間的同源詞彙卻非常少,反對該觀點的學者一般都以此作為反駁的力證。另一種觀點認為朝鮮語跟日語共屬於一個新的語系。持該觀點的學者們認為朝鮮語的語法與日語的語法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兩者歷史上又共同受過古漢語的影響。但是朝鮮語跟日語之間缺乏同源詞也成了異議的學者們反駁該觀點的力證。 有部分學者認為,朝鮮語和廣東話、福建話當同屬於漢唐到明朝時期的古漢語發音。三者的發音是一樣或者相似的,普通話則與前三者差別巨大。例詞如下: 1.「人間」,朝鮮語念「音干」,粵語念「yam gan」,福州話漢語念「音干」,普通話念「ren jian」。 韓國總統「李承晚」,在朝鮮語里念「里新滿」,粵語念「lei sing man」,福建福州話里念「里新滿」,普通話念「li cheng wan」。 2.「仁」,朝鮮語念「音」,粵語念「yam」,福建福州話念「音」,普通話念「ren」。 3.「街」,朝鮮語念「該」,粵語念「gai」,福建福州話念「gei",普通話念「jie」。 4.「金」,朝鮮語念"gim或kim",粵語念「gam」,福建福州話念「gin",普通話念「jīn"。 5.「救命」朝鮮語念「giumain",粵語念"gaumaeng",福建福州話念「giumiang",普通話念」jiuming"。 6.「萬」,朝鮮語念「滿」,粵語念「man」。 7.「城」,朝鮮語念「僧」,粵語念「sing」,福建福州話念「想」。 8.「平壤」朝鮮語念「平陽pyeongyang",粵語念"pingyoen",福建福州話念「辦淵」。 朝鮮語的文字,由李氏朝鮮第4代世宗大王親自創制,被稱為「訓民正音」。1443年創製成功,1446年正式頒布使用。過去被稱為「諺文」,20世紀初期,學術界開始稱之為「韓文( hangeul)」。二戰後,半島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之為「朝鮮文」,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稱之為「韓文」。 朝鮮語
從廣義上來說,「朝鮮語」和「韓國語」指的是同一門語言。狹義上來說,「朝鮮語」特指朝鮮方面慣用的表達方式,「韓國語」特指韓國方面慣用的表達方式。「朝鮮語」和「韓國語」在語調、字母排列順序、子音字母數目上有較大區別。
4. 韓語是什麼時候產生的韓文又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二者怎麼產生的
韓語起源
一般認為是在公元6-9世紀左右高麗語開始大量使用漢字標記(之前無法記錄語言),由於長期和中國文化的接觸,漢字長期為朝鮮民族唯一官方文字。直到20世紀初朝鮮諺文才開始在朝鮮王國的官方民間大量使用。
由於漢字是為標記漢語而創造的文字體系,要標記和漢語完全不同的朝鮮語/韓語則非常不適應。因此從6世紀開始就不斷有人嘗試用漢字來標記韓語。
最後發現用兩種方法來標記。一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漢字的表音功能。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義,來標記韓語發音"고"。
第二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漢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書寫韓語單詞。如在新羅時代,使用"水"字來表示韓語單詞"물"。同樣用該方法可標記人名和地名。
用漢字標記韓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沒有停下來,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誓記體表記法和吏讀,鄉札。誓記體表記法是把漢字的排列結合到新羅語的語順。吏讀則是對誓記體表記法進行語法補充,讓文脈更加清楚。
推測吏讀大約在公元7世紀左右形成完整的體系,從高麗開始,朝鮮民族一直使用到19世紀末。但是吏讀主要是吏胥專用的特殊書面語,還用於漢文書籍的翻譯。
韓文起源
朝鮮王國的世宗大王於1443年(世宗25年)12月創建訓民正音(即朝鮮諺文),在全國廣泛發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標記韓語方面有著獨創性和科學性。
字母和音素上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如字母「ㄴ」表示舌頭接觸口腔上壁。字母「ㄷ"和字母」ㄴ「都是舌音,但發音更強,所以在」ㄴ「上面加畫構成字母「ㄷ"。其他字母『ㄱ .ㅋ』, 『ㅁ .ㅂ .ㅍ』, 『ㅅ .ㅈ』, 『ㅇ .ㆆ .ㅎ』 也是根據這樣的語音原理創制。
雖然朝鮮國創建了自己的文字系統,但是在朝鮮國的統治階層兩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訓民正音的表音字母系統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使用。
(4)明朝發明韓文擴展閱讀
韓國通用韓國語。
韓國在19世紀前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仿照漢字外型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由於當時朝鮮上層階級的官員貴族們和正式書籍文本仍然使用漢文,諺文在數世紀間未能成為正式文字。
諺文因多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群中使用,而被兩班抵制。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並後,諺文方逐步成為主要書寫工具。二戰結束,朝韓分裂後,韓國一度廢除漢字(國語純化運動),但由於拼音文字所產生的諸多不便,後又恢復漢字基礎教育以分辨同音詞彙的不同意義。
韓國的語言中10%左右是朝鮮語固有詞,69%左右是漢語的變音,還有10%是英語的變音,剩下的則是其他語言的變音。韓語與朝鮮語基本相同,但在發音和外來語以及部分語法及單詞的用法上稍有不同,其中在發音和外來語上表現尤為突出。
因為政治原因,朝鮮半島在內戰後南北長期分裂,使得南北語言也出現差異,主要表現在口音和用詞方面。
5. 韓文是什麼時候造出來的
韓國文字是一種字母文字,建字於1446年。據考證,在此之前,韓文是用漢字書寫的,韓國文字本身是獨創的結果,一字一音,發音參考了中文的音韻學,是根據身體的發音器官和天、地、人創造出來的字母,韓國語共有40個字母,其中21個母音,19個輔音。
韓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與漢語相區別的固有語言,但由於沒有固有的文字而給文字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因此,韓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得不借用中國漢族的文字—漢字。考慮到這個現實情況,朝鮮時期的世宗大王創制了值得在世界上炫耀的具有科學性和獨創性的韓國文字。從此以後,韓民族一直使用與中國的漢族完全不同的自己的文字和語言。韓國人由此成為使用自己固有的語言來進行思考的世上僅有的民族之一。
韓國文字是1446年朝鮮時期由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者們制定、公布的具有獨創性的文字。韓國文字是一種非常科學的表音文字,其特點是不僅容易學習、有組織性而且任何發音都可以隨意表現出來。因此,認為表音文字的韓國文字是與表意文字的漢字結合而形成的觀點應該予以校正。中國和美國的教科書中所敘述的關於韓國文字是結合或模仿引用中國語而創制的內容是錯誤的。
菲律賓的某一教科書中將韓國語和日語進行比較,認為它們雖然不屬於同一個語種,但是兩者互相有關聯,而且還認為韓國文字借用了中國的書寫方法。
一些外國人想通過中國尋找韓國文化根基的視角是有問題的。韓國文字是受中國漢字的影響而形成的認識也是錯誤的。國外學者的這種認識應立即予以改正。
「訓民正音」是在1446年被頒布的。台灣教科書不僅記錯了年代,而且使用「李氏朝鮮」這一稱謂也是很不恰當的。這個問題將在第16項中做具體的論述。
-------
PS:網上搜集
6. 為什麼韓國古代還是用的中國字,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自己的韓文的
韓語(朝鮮語)是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在十五世紀中期發明的,世宗大王發明韓語時候,看到窗子受陽光的照射在地上留下了一個個窗格的影子,於是他靈機一動,就根據地上的一個個窗格影子發明了韓語的各個聲母和韻母,最終由聲母和韻母組合成了韓語。
1446年,朝鮮王國世宗李祹正式公布新創制的文字,詔書稱為「訓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正式名稱為「諺文」(非正式文字),新文字發明後,世宗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他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
發明韓語以前,高麗王朝使用的文字都是漢字,無論是大臣上書皇帝,還是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用的都是中文,因為一直以來中國的文化對古代韓國(即高麗)影響極大,歷代高麗王朝都向我國的中原政權(除了宋朝)稱臣。
由於我國古代在政治和文化上對高麗的巨大影響,韓國古代通用漢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6)明朝發明韓文擴展閱讀
組字規則
朝鮮文組字的時候以音節為單位,一個音節組成一個朝鮮字,每個字母的排列遵循「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這兩個基本規則。朝鮮語的音節由初聲輔音、中聲母音和終聲輔音三個部分組成。
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有的音節備全了三個部分;有的音節只有初聲輔音和母音,沒有終聲輔音;而有的音節沒有初聲輔音,卻有母音和終聲輔音;更有甚者只有母音。
聲母-韻母的音節:根據母音字母所屬的種類不同,組字的規則分做三種
輔音字母添加在豎立類母音字母的左邊(從左到右);輔音字母添加在躺卧類母音字母的上方(自上而下);輔音字母添加在復合類母音字母的左上方。
只有韻母的音節:用不念聲的輔音字母「ㅇ」充當音節的聲母部分。然後根據聲母-韻母的音節的組字規則組字。有韻尾的音節:韻尾字母一律添加在「聲母韻母結合體」的正下方。
7. 世宗創立韓國語的時候,對應中國的哪個朝代
朝鮮世宗(儒略歷1397年5月7日-1450年5月18日),姓李名裪,即位前被封為忠寧專大君,是朝鮮王朝第4代國王。屬世宗生於1397年,是朝鮮太宗的第三個兒子。
1405年:明代宗景泰元年;日本後花園天皇寶德二年,庚午年(馬年),全年365天
8. 韓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宗大王創立了韓文字母(Hangul)。韓文字母由11個母音和28個輔音組成,具有簡單和精確的特點專,沒屬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在幾小時內學會。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說使用韓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世宗則堅持推行韓文。並於正統十一年(1446年)頒布了《訓民正音》。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象拉丁文在歐洲那樣,但是朝鮮的下層人民卻有了一種書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韓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韓文。這兩本著作為韓文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
9. 明朝對創立韓文什麼態度
頒布文字,1446,那就是朱祁鎮時期,明英宗,那時候英宗忙著韃靼和瓦剌,還有宦官剛好掌權,應該理不到朝鮮創造文字一事,加上朝鮮文也只是創造性,官方文字依然是漢文,所以影響未能引起明朝中央重視~
到明英宗時期,朝廷已經對藩屬國的自治文化不作干預,畢竟國家都有側重點,而那時候王振當權,國內又以北方局勢不穩,而重點放在那邊,所以基本上明朝中央不過問此事.文牒,官文,又都是漢文書寫.不會引起重視的~
10. 韓文是誰發明的
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創造朝鮮拼音文。以前在朝鮮民族是一直借用漢字來作為紀錄他們語言的文字,因為漢語與朝鮮語屬於兩個不同的語系,漢字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表意文字。
而朝鮮人民與早期的日本借用漢字一樣,只是將漢字記錄語言,漢字並不能完全准確的表達朝鮮語音的含義,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則很難接觸到。
(10)明朝發明韓文擴展閱讀:
一、背景
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則很難接觸到。
而且結合漢字創制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准確地標記朝鮮語言。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能有一種既適合朝鮮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容易學會的文字。
從統治階級來看,為了便於老百姓貫徹自己的統治政策,也有必要發明一種易於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就這樣在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由鄭麟趾、申叔舟、崔恆、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
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漢字形體的基礎上,於1444年創制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期間朝鮮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於音律學的研究。
二、組字規則
朝鮮文組字的時候以音節為單位,一個音節組成一個朝鮮字,每個字母的排列遵循「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這兩個基本規則。朝鮮語的音節由初聲輔音、中聲母音和終聲輔音三個部分組成。
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有的音節備全了三個部分;有的音節只有初聲輔音和母音,沒有終聲輔音;而有的音節沒有初聲輔音,卻有母音和終聲輔音;更有甚者只有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