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定價、利潤和成本的公式各是什麼
目標利潤率定價法的要點是使產品的售價能保證企業達到預期的目標利潤率。企業根據總成本和估計的總銷售量,確定期望達到的目標收益率,然後推算價格。這種定價方法需要運用收支平衡圖」。 目標利潤定價法的公式 目標利潤定價法的計算公式為: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1-銷售稅率)]+[目標利潤/(預計銷售量×(1-銷售稅率)] 目標利潤=(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預計銷售量×成本利潤率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1+成本利潤率)]/(1-銷售稅率) 目標利潤定價法與「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有區別的。差別在於「成本加成定價法」公式中的成本只是製造成本,不包括期間費用;而「目標利潤定價法」公式中的成本包括製造成本和期間費用。相應地,兩個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也有所不同。
② 如何定價才能使利潤最大化
設漲x元
利潤y=(60+x-40)(300-10x)=-10(x^2-10x-600)=-10[(x-5)^2-625]
最大利潤為:6250
設降x元
利潤y=(60-x-40)(300+20x)=-20(x^2-5x-300)=-20[(x-2.5)^2-300-25/4]
最大利潤為:20(300+25/4)=6000+125=6125
漲5元最大。
③ 為產品定價的時候怎麼制定利潤空間
利潤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實現的稅後凈利潤.一個企業到底該有多大的利潤空間就在於這個企業的生產指標是多少,比如是做大型工化的那麼企業的利潤空間就會拉高因為這里邊除刨去成本外還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風險,所以在制定相應利潤的時侯一定要有高利潤比,再比如是做小商品加工的那就沒必要制定太高的利潤空間,總之制定利潤空間必須根據自身企業的特質來定,是什麼樣的企業就制定什麼樣的利潤空間,因為行業有行業的標准,作為企業不是小商販可以隨意定價,而是根據各項指數來合理定價
④ 目標利潤定價法的目標利潤定價法的公式
目標利潤定價法公式:實現目標利潤的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銷售量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1-銷售稅率)]+[目標利潤/(預計銷售量×(1-銷售稅率)]
目標利潤=(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預計銷售量×成本利潤率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1+成本利潤率)]/(1-銷售稅率)
目標利潤定價法與「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有區別的。差別在於「成本加成定價法」公式中的成本只是製造成本,不包括期間費用;而「目標利潤定價法」公式中的成本包括製造成本和期間費用。相應地,兩個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也有所不同。
目標利潤定價法又稱目標收益定價法、目標回報定價法,是根據企業預期的總銷售量與總成本,確定一個目標利潤率的定價方法。目標利潤定價法是成本計劃的編制方法之一。
目標利潤率定價法的要點是使產品的售價能保證企業達到預期的目標利潤率。企業根據總成本和估計的總銷售量,確定期望達到的目標收益率,然後推算價格。
目標利潤率定價法的要點是使產品的售價能保證企業達到預期的目標利潤率。企業根據總成本和估計的總銷售量,確定期望達到的目標收益率,然後推算價格。這種定價方法需要運用收支平衡圖」。
在這種定價方法下,把所有為生產某種產品而發生的耗費均計入成本的范圍,計算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合理分攤相應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標利潤率來決定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價格=單位產品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
⑤ 定價策略與定價決策方法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定價決策策略與定價決策方法的主要區別如下:
第一,性質不同。定價策略屬於定性分析,定價決策方法屬於定量分析;
第二,依據不同。定價策略主要憑經驗,定價決策方法必須依靠定價模型。
定價策略中,常見的定價方法有三類:成本導向定價法、市場導向定價法、顧客導向定價法 。
市場營銷組合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價格通常是影響交易成敗的重要因素,同時又是市場營銷組合中最難以確定的因素。
企業定價的目標是促進銷售,獲取利潤。這要求企業既要考慮成本的補償,又要考慮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能力,從而使定價策略具有買賣雙方雙向決策的特徵。此外,價格還是市場營銷組合中最靈活的因素,它可以對市場作出靈敏的反映。
⑥ 應如何定價才能使利潤最大
應定價65元才能使利潤最大
理由:因為,單件商品利潤的值(定價減進價)和所售商品數的值等於70,如,定價為50元,可售5件商品,單件商品利潤為20元,20+50=70。若想使利潤最大,則盡量使利潤的值與和所售商品數的值相等,所以定價65元才能使利潤最大,因為單件商品利潤為35元,所售商品數為35件,兩數相等,這樣才能使利潤最大
⑦ 定價策略的定價法
1。總成本定價法:成本加成,目標利潤
⒉邊際成本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企業定價首先需要考慮的方法。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實際耗費,客觀上要求通過商品的銷售而得到補償,並且要獲得大於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現為企業利潤。以產品單位成本為基本依據,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中外企業最常用、最基本的定價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又衍生出了總成本加成定價法、目標收益定價法、邊際成本定價法、盈虧平衡定價法等幾種具體的定價方法。在這種定價方法下,把所有為生產某種產品而發生的耗費均計入成本的范圍,計算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合理分攤相應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標利潤率來決定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價格=單位產品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 例如,某電視機廠生產2 000台彩色電視機,總固定成本600萬元,每台彩電的變動成本為1000元,確定目標利潤率為25%。則採用總成本加成定價法確定價格的過程如下:
單位產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1 000元
單位產品總成本4 000元
單位產品價格4 000×(1+25%)=5 000元
1.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確定合理的成本利潤率是一個關鍵問題,而成本利潤率的確定,必須考慮市場環境、行業特點等多種因素。某一行業的某一產品在特定市場以相同的價格出售時 ,成本低的企業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率,並且在進行價格競爭時可以擁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計算價格時,對成本的確定是在假設銷售量達到某一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若產品銷售出現困難,則預期利潤很難實現,甚至成本補償也變得不現實。但是, 這種方法也有一些優點:首先,這種方法簡化了定價工作,便於企業開展經濟核算。其次, 若某個行業的所有企業都使用這種定價方法,他們的價格就會趨於相似,因而價格競爭就會減到最少。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價格對買方和賣方來說都比較公平,賣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潤,買方也不會覺得受到了額外的剝削。成本加成定價法一般在租賃業、建築業、服務業、科研項目投資以及批發零售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即使不用這種方法定價 ,許多企業也多把用此法制定的價格作為參考價格。
2.目標收益定價法又稱投資收益率定價法,是根據企業的投資總額、預期銷量和投資回收期 等因素來確定價格。假設上面一例中建設電視機廠的總投資額為80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5年 ,則採用目標收益定價法確定價格的基本步驟為:
⑴確定目標收益率?
目標收益率=1/投資回收期×100%=1/5×100%=20%
⑵確定單位產品目標利潤額
單位產品目標利潤額=總投資額×目標收益率÷預期銷量
8 000 000×20%÷2 000=800元
⑶計算單位產品價格
單位產品價格=企業固定成本÷預期銷量+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產品目標利潤額=6 000 000÷2 000+1 000+800=4 800元
與成本加成定價法相類似,目標收益定價法也是一種生產者導向的產物,很少考慮到市場競爭和需求的實際情況,只是從保證生產者的利益出發制定價格。另外,先確定產品銷量,再計算產品價格的作法完全顛倒了價格與銷量的因果關系,把銷量看成是價格的決定因素,在實際上很難行得通。尤其是對於那些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大的產品,用這種方法制定出來的價格,無法保證銷量的必然實現,那麼,預期的投資回收期、目標收益等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不過,對於需求比較穩定的大型製造業、供不應求且價格彈性小的商品、市場佔有率高 、具有壟斷性的商品,以及大型的公用事業、勞務工程和服務項目等,在科學預測價格、銷量、成本和利潤四要素的基礎上,目標收益法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定價方法。
3.邊際成本是指每增加或減少單位產品所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化量。由於邊際成本與變動成本比較接近,而變動成本的計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價實務中多用變動成本代替邊際成本,所以邊際成本定價法也可稱為增量分析定價法。
在企業經營中,增量分析定價法大致適用於三種情況。
(1)企業是否要按較低的價格接受新任務。
(2)為減少虧損,企業可以通過降價爭取更多任務。
(3)企業生產互相替代或互補的幾種產品。 1、需求價格彈性
⒉供求關系
⒊准確把握顧客心理
需求導向定價是指按照顧客對商品的認知和需求程度制定價格,而不是根據賣方的成本定價。這類定價方法的出發點是顧客需求,認為企業生產產品就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所以產品的價格應以顧客對商品價值的理解為依據來制定。若成本導向定價的邏輯關系
是:成本 +稅金+ 利潤=價格,則需求導向定價的邏輯關系是:價格一稅金一利潤=成本。
需求導向定價的主要方法包括認知價值定價法、反向定價法和需求差異定價法三種,其中,需求差異定價法將專門論述。
1) 認知價值定價法
這是利用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也就是消費者心中對價值的理解程度來確定產品價格水平的一種方法。消費者對商品價值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定價上限,如果價格剛好定在這個限度內,那麼消費者既能順利購買,企業也將更加有利可圖。
如美國卡特匹勒公司用理解價值為其建築機械設備定價。該公司可能為其拖拉機定價 10 萬美元,盡管其競爭對手同類的拖拉機售價只有 9 萬美元,卡特匹勒公司的銷售量居然超過了競爭者。當一位潛在顧客問卡特匹勒公司的經銷商,買卡特匹勒的拖拉機為什麼要多付 1 萬美元時,經銷商回答說:
90000 美元是拖拉機的價格,與競爭者的拖拉機價格相同;
+7 000 美元是最佳耐用性的價格加成;
+6 000 美元是最佳可靠性的價格加成;
+5 000 美元是最佳服務的價格加成;
+2 000 美元是零件較長保用期的價格加成;
110000 美元是總價格;
一 10000 美元折扣;
最終價格為 100000美元。
顧客驚奇地發現,盡管他購買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機需多付 1 萬美元,但實際上他卻得到了 l 萬美元的折扣。結果,他選擇了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機。實施這一方法的要點在於提高消費者對商品效用認知和價值的理解度。企業可以通過實施產品差異化和適當的市場定位,突出企業產品特色,再輔以整體的營銷組合策略,塑造企業和產品形象,使消費者感到購買這些產品能獲取更多的相對利益,從而提高他們可接受的產品價格上限。
2) 反向定價法
所謂反向定價法,是指企業依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終銷售價格,計算自己從事經營的成本和利潤後,逆向推算出產品的批發價和零售價。這種定價方法不以實際成本為主要依據,而是以市場需求為定價出發點,力求使價格為消費者所接受。
競爭導向定價法(Competition-based pricing)
1.隨行就市定價法
⒉密封投標定價法
⒊主動競爭定價法 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形式不僅受價值、成本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還受市場競爭程度和市場結構的制約。在完全競爭或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下,市場中有較多的生產經營者,多數企業無法控制市場價格,市場上同質商品的可選擇性強,市場信息充分,市場經營者對市場信息的反應靈敏,為搶占市場份額,企業紛紛採用多角度應對策略,展開價格大戰。
⒈根據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制定價格策略。
產品市場生命周期可分為介紹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介紹期,新產品初涉市場,在技術性能上較老產品有明顯優勢,而在企業投入上卻存在批量小、成本大、宣傳費等期間費用高的劣勢,該類企業定價決策時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競爭實力和新產品科技含量,若新產品具有高品質且不易模仿特點,則可選擇撇脂定價策略,即高價策略,產品打入市場,迅速收回投資成本;若新產品的需求彈性較大,低價可大大增加銷售量,則可選擇低價薄利多銷的價格策略,產品打入市場,迅速佔領市場份額,以擴大銷售量達到增加利潤總額的目的。成長期,產品銷量增加,市場競爭加劇,產品的性價比仍然保持優勢,企業可根據自身的規模和市場的知名程度選擇定價策略,規模大的知名企業可選擇略有提高的價格策略,繼續獲取高額利潤,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要考慮由於市場進入帶來的價格競爭風險,應以實現預期利潤為目標,選擇目標價格策略。成熟期,市場需求趨於飽和,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狀態,企業面臨的是價格戰的威脅,該階段應選擇競爭價格策略,即採用降價的方法達到抑制競爭、保持銷量的目的。衰退期,產品面臨被更優品質、性能的新型產品取代的危險,因而企業選擇定價策略的指導思想是盡快銷售,避免積壓,可選擇小幅逐漸降價,平穩過渡的價格策略,同時輔之以非價格手段,如饋贈、獎勵等促銷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企業利潤不受損失;若產品技術更新程度高,則選擇一次性大幅降價策略,迅速退出市場,但在運用降價策略時,要注意是否有損於知名品牌的企業形象。
⒉選擇定價策略的前提准備。企業在選擇定價策略時,應具備必要的前提基礎,採用撇脂定價策略和略有提高的定價策略的企業,必須具備較高的技術能力和先進的技術水平,產品的質量應達到國內較高水平,並得到目標顧客的認同,該類企業多屬於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或知名企業,屬知名品牌的產品,其服務的顧客屬中、高收入階層,主要是滿足消費者高品質生活及追逐名牌的心理需要。採用競爭價格策略的企業,特別是發動價格戰的企業,要有一定的生產規模,一般認為,生產能力達到整個市場容量的10%是一個臨界點,達到這一頂點後企業的大幅降價行為就會對整個市場產生震撼性的影響,這一點也是企業形成規模經濟的起點;企業運用競爭價格策略時,把握最佳的價格時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如果行業內價格戰在所難免,一般應率先下手,首發者較少的降價所取得的效果,跟進者需花較多降價才能取得,但降價的幅度應與商品的需求彈性相適應,需求彈性大的商品,降價的幅度可大些,降價的損失可通過增加銷量彌補,而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降價的幅度要小些,避免企業產品的總利潤減少過多;對於規模小,市場份額少,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在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下,通常採取跟進價格策略,主要通過挖掘自身潛力,降低成本,達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壟斷性行業分為完全壟斷市場結構和寡頭壟斷市場結構。
完全壟斷市場,指行業中只有惟一的一個企業的市場組織,該企業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企業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其市場排除了任何的競爭因素,壟斷企業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其壟斷的原因主要為政府壟斷和自然壟斷,如鐵路運輸、天然氣、供水、供電、供熱等部門。完全壟斷企業價格策略的基本原則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通過調整產量和價格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壟斷企業雖掌握市場價格的壟斷權,但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產品價格,還需考慮市場的需求,分析邊際收益、產品價格與需求價格彈性系數之間的關系,當需求富有彈性時,企業定價水平略低,當需求缺乏彈性時,企業選擇高價策略。
寡頭壟斷市場,指行業中企業為數甚少,而且企業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競爭關系的市場,該市場中具有少數幾家企業生產經營,如汽車製造業、電信業,它們中的每一家企業對整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都有控制能力,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根據市場中其他企業的價格策略來形成自己的決策,如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各企業相互影響,紛紛降價,但企業在選擇定價策略的時候,必須考慮到自己的價格決策對競爭對手的連鎖反應,價格戰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因而該類企業的產品價格在經過相互作用達到均衡後,應在一段期間內保持相對穩定,而從產品的性能、質量、宣傳、服務等方面展開非價格競爭。
壟斷雖不利於市場機制的形成,但從規模經濟角度分析,獨家經營的生產效益一定優於多家經營,因而,在某些產品的生產中,壟斷經營是必選方式。在定價決策中,考慮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及承受能力,壟斷企業可選擇差別定價策略,針對不同消費群體,不同消費形式及消費量,提供不同的產品服務,並採用不同的價格策略,如天然氣、水、電、採暖等產品價格,應區別居民、商用、政府部門等不同消費對象,採用差別價格。
⑧ 企業如何定價實現利潤最大化經濟學問題
枚舉可破
先看手套
定價40時賣出5雙,利潤=5*(40-30)=50
定價90時賣出4雙,利潤=4*(90-30)=240
定價120時賣出3雙,利潤=3*(120-30)=270
定價180時賣出2雙,利潤=2*(180-30)=300
定價200時賣出1雙,利潤=1*(200-30)=170
所以手套定價應該為180元
再看圍巾
定價50時賣出5雙,利潤=5*(50-70)=-100(虧本100元)
定價120時賣出4雙,利潤=4*(120-70)=200
定價180時賣出3雙,利潤=3*(180-70)=330
定價210時賣出2雙,利潤=2*(210-40)=280
定價240時賣出1雙,利潤=1*(240-70)=170
所以圍巾定價應該為180元
綜上所述:手套和圍巾都應該定價180元
⑨ 價格策略的定價決策
以下是三種較為簡單易用的定價模型。
赫爾曼·西蒙模型
赫爾曼·西蒙(Hermann Simon)於1979年提出了一個與品牌生命周期相關聯的價格彈性動態模型。
西蒙的研究發現對於企業根據價格彈性的變化制定最優定價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拉奧—夏昆模型
拉奧(Ambar G.Rao)和夏昆(Melvin F.Shakun)於1972年提出了關於新品牌進入市場的價格模型。該模型既充分考慮到了市場結構,又考慮到了在實現價格戰略過程中的企業品牌目標和競爭者目標。
多蘭—朱蘭德模型
多蘭(Robert J.Dolan)和朱蘭德(Abel P.Jeuland)於1981年提出了將成本動態和擴散過程動態考慮在內的最優價格模型。他們分別對靜態需求和動態需求情況下的最優價格問題進行了研究。多蘭—朱蘭德模型反映了在計劃期內最優價格的時間軌跡,對於創新企業在激烈競爭靈活選擇滲透戰略和取脂戰略具有重要的啟示。即:當需求曲線隨時間的推移呈穩定狀態(無擴散)且生產成本隨累計價值的增加而下降時,採取撇脂戰略(即先高價後低價)為最優選擇;在以擴散過程為特徵的耐用品需求情況下,採取滲透戰略(即以低價格、低成本進入市場)為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