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冠冕的發明者

冠冕的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2-05-16 19:21:13

『壹』 劉宋發明的烏紗帽,為何到明朝時才成為官員的標配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在多數人的眼裡,“頭戴烏紗帽,身穿盤領袍,腰掛玉帶,足蹬皂靴”,這就是封建時代官僚階級的標配。

因此,古代官員佩戴的烏紗帽,它自然是寓意著其與眾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自夏開啟了“家天下”以來,歷代統治者為了加強封建專制、君主專制,都喜用服飾來對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進行劃分,藉助允許統治階級使用某些服飾,而禁止被統治階級使用某些服飾,繼而加強被統治階級的服從心態。如西周,朝廷不允許百姓帶冠冕,所謂“士冠,庶人巾”;西漢,朝廷不允許商人穿絲制的衣服,也不允許百姓穿有顏色的衣服(西漢末年,允許百姓穿青綠色的衣服);唐代,朝廷不允許百姓穿黃、紫色的衣服。

而烏紗帽亦是如此,在明代,只有官僚階級才能佩戴烏紗帽,《明史》載:“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自洪武三年,烏紗帽是為官僚階級的專利,普通百姓不得佩戴烏紗帽,只能是佩戴四方平定巾(《明史》載:“洪武三年,庶人初戴四帶巾,改四方平定巾”)。自此,終明一朝,若是見有人頭戴烏紗帽,那必是官僚無疑。

朱元璋

到了明代,隨著漢人重新掌權,而朱元璋又熱衷於恢復漢人“冠冕”制度,及加強君主專制,因此“烏紗帽”順其自然的就被朱元璋定為了官員專屬的帽子。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自此烏紗帽正式成為官員的標配。

當然,明代的烏紗帽,完全有別於唐宋的烏紗帽。首先,它的樣式被規范:“以藤絲或麻編成帽胎,塗上漆後,外裹黑紗”,其以藤絲或麻為材料,並塗以漆,待漆膠硬之後,帽固定成形,再外裹黑紗,同時其形制與唐宋的烏紗帽相仿,前有半圓的頂,後腦部分有後山高起,兩旁有展角。

而對於烏紗帽的品級之分,《明史》載:“凡職官,一品、二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彩綉,帽頂、帽珠用玉;三品至五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帽頂用金,帽珠除玉外,隨所用;六品至九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帽頂用銀,帽珠瑪瑙、水晶、香木”,明代,一品、二品官員的烏紗帽,其帽頂、帽珠可用玉裝飾;三品至五品官員,其帽頂用金裝飾,帽珠除玉外,皆可用;六品至九品,帽頂只能用銀裝飾,而帽珠則只能用瑪瑙、水晶,或香木裝飾。

此外,需注意的是,明代的官帽可不只有烏紗帽,它只是明代官員上班常戴的官帽。在這之外,還有梁冠、襆頭等官帽,其中梁冠是文武百官在國家重大祭祀典禮,及正月初一進朝賀年、冬至、皇帝生日、聖旨開讀,進呈奏表等重大節日,所戴的官帽;襆頭是文武百官在重大的朝廷集會、奏事、謝恩時所戴的。

『貳』 皇帝頭上戴的冕旒

我們都知道皇上在上朝的時候,頭上都會帶一個垂珠,叫做冕旒,來歷就是起於黃帝的,而且周代等完備了,而且上面的珠子也是有講究的,帝王是九,為玉珠是12串的,代表的是帝王的位置。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這些畫像人物頭戴冕冠,身穿冕服,冠冕堂皇,儀表威嚴。但今天能見到的冕的實物,除了袁世凱復辟時穿戴的那件未被國人認可的「皇帝冕」。

因此古代的朝代頭上的冕旒,有著很多的作用的,也是代代相傳的,都是有著比較傳統的習俗,和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耀的。所以當時的玉珠對皇帝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叄』 帽子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據說是華夏始祖黃帝首先發明了帽子。奴隸社會時期帽子一開始只是在官僚統治階層普遍使用,不是為了防熱御熱,而是它的裝飾和標識作用。象徵著統治權力和尊貴地位。這是的帽子應該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標示其地位和權力的大小,形成一種科層官僚秩序,就是所謂的中國古代冠冕制度,《釋名》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見只有士以上的人才可以帶帽子,其他平民百姓都沒有戴帽子的權利。最初的時候皇帝戴的叫「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後來互用,皇帝戴的一律叫「通天冠」當然還有其他細化的規定。春秋戰國時期,像孔子,孟子這樣的大學者也不能戴帽子,而是用「帕頭」裹頭,而且教育學生要樹立「軒冕之志」,軒是車子,冕是帽子,就是當官走仕途,可見當時坐車子和戴帽子是官員僅有的的特權。一般平民老百姓只可以用「巾」把頭發束起來,窮人可以說是披頭散發或者用麻繩把頭發束起來。 帽子作為統治階級內部地位和權力的標示和象徵,雖經歷朝歷代的轉變,可以一直沒有改變過,樣式起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標識更加細化,更加精確,直到清朝結束,民國建立才被取消。 隨著社會的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冠冕開始流行於民間的儒人雅士。晉人陸機《幽人賦》中有「彈雲冕以辭世,披霄褐以延佇」。這時北方的胡人帶來一種真正的「帽子」,「皮帽」,但是因為普遍「漢化」並沒有流行起來。隋唐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風氣逐漸開放,特別是盛唐時期的開放風氣,帽子特殊象徵逐漸淡化,但是仍作為一種地位的象徵逐漸下流向於民間:一般的讀書人和有錢商人及其子弟可以戴帽子,但是仍有區別,有規定的樣式,有典型的書生帽和商人帽,在五代和宋時期比較流行。一般老百姓還是用布把頭發束起來包裹起來,叫「方巾」。元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帽子開始逐漸流行中原,有皮帽,氈帽,元朝皇帝戴的帽子也有也是珍貴的皮毛做的上面鑲有珍珠。明朝的建立,又恢復了漢人的「冠冕」制度。清朝入主中原以後,帽子可以真正流行起來,上至皇帝,下至貧民都可以帶帽子。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西洋文化的傳入,西洋的帽子文化傳入才使「帽子」在社會上普遍流行起來,上至官僚商人,下至車夫乞丐,在影視劇中可以看到出席宴會頭戴高貴禮帽的紳士以及頭戴氈帽拉黃包車的車夫,甚至用帽子放錢的乞丐。帽子普及了,它的實用價值開始起作用。 在古代女人可以說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歲便束發戴笄,用「巾幗」在後面挽頭發或者把頭發包紮定型。當然除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慶典時戴帽子,但那隻是一種裝飾品。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兩種一時皇後貴妃和公主之類的貴族婦女,有戴「鳳冠」「花冠」之類的特權。還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唐朝時曾在上層貴族婦女中流行過從胡人那兒傳過來經過改進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紗縵圍繞,用來防沙,「遮臉」,防止陌生男人偷看自己的「女人」,相當於今天的伊斯蘭地區婦女的黑紗。中國女人普遍帶帽子的傳統是從清末開始的,是學習西洋女性的,各種涼帽,擋風帽,起初也可以說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後來體現的便是徹底的裝飾品和實用價值。 從帽子的起源和演變,完全體現的是男權社會權力和地位,以及這種歷史發展和逐漸瓦解的歷史。 關於帽子的文化,我們可以分為兩大派,一是官僚文化可,以用「烏紗帽」概括。唐人杜佑《通典》雲「隋文帝開皇初,嘗著烏紗帽…」,烏紗帽後來就成為中國官僚文化的象徵。另外是民間文化,可以用「綠帽子」概括。 「烏紗帽」文化有:軒冕之志,樹立當官的理想;冠冕堂皇,庄嚴正大,很有氣派;彈冠相慶,相互祝賀高升;衣冠楚楚,很有氣質和風度;衣冠禽獸,貌似高尚的虛偽小人;怒發沖冠,發怒到極點;張冠李戴,顛倒了地位。沐猴而冠,比喻小人的無知無禮的丑態。這些成語可以說很很好地體現了「帽子」的權力,地位,正統,美好的象徵意義,跟統治階級,跟男人聯系在一起,可以說是帽子中的官僚文化,男權文化。 「綠帽子」的民間文化,只有跟女人聯系在一起,是作為女人對男人的「不忠」,對男人地位的挑戰的反面教材來出現的,也是對女人的警告,不要給丈夫戴「綠帽子」。 從帽子的歷史演變來看,中國最初的冠冕不能算作是「帽子」,帽子是從胡人那兒傳入中原以後,經過改進才流行起來的。現代帽子則是從西洋直接傳入的。 在現代社會「帽子」可以說在向歷史的「反方向」發展,不再是地位和權力和象徵,成為一種裝飾品和防熱禦寒的工具,戴一種新潮的帽子成為時尚女性的一種追求美的體現,男人反而很少戴帽子,最多是休閑帽子。 不可否認的是帽子在一些特殊行業和狹小領域仍舊是一種象徵和標識別,甚至是權力的象徵,比如軍帽和警帽和醫生護士戴的白帽子,學位帽,宗教人士帶的帽子等。安全頭盔則是專業護頭用的

『肆』 世界上第一把雨傘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把雨傘是魯班的妻子雲氏。

傳說魯班妻子雲氏也是一位巧匠,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

在中國,傘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

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雨傘;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4)冠冕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關於魯班妻子雲氏發明雨傘的故事是:魯班常在野外作業,如果遇到下雨,常被淋得渾身濕透。古籍上記載:「雲氏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

意思是說,魯班妻子雲氏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像「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而這就是傘。

故事畢竟是故事,已經難以考證。而有確切依據的是,據專家考證,「傘」(「傘」)是南北朝時期始造的新字。這是個象形字,其字本身包含了「傘」的全部要素。當然,如果代表這個事物的文字都出現了,那麼這個事物本身一定已經在社會上廣泛存在了。

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當然,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最直接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遮陽、擋風、避雨。

『伍』 算盤的發明者是誰,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發明的

算盤是隸首發明的,隸首是黃帝時代的人。隸首為何發明算盤?事情還得從黃帝說起。

黃帝打敗了炎帝,天下的產權都歸黃帝所有。黃宮的財物越來越多,算帳成了大問題。那時候算帳方式是結繩記事、刻木為號。就是在繩子上打結或在木板上刻上記號。比如張三借給李四穀子十斤,張三就得在繩子上打十個結,或者在木板上用刀刻上十個記號。百姓之間的小帳用結繩刻木還能對付,黃宮財產收入若用結繩刻號來計算,估計每年算帳累死的人和現在的礦難有一拼。負責黃宮財務的官員們嫌結繩刻號太麻煩,集體偷懶發明了一句成語:「不計其數」。每年秋後向黃帝報帳時,都在帳本上寫上「不計其數」。這些人的小聰明騙得了自己,卻騙不了心中有數,集聖明英明於一體的黃帝。

黃帝每天和素女研究、探索房中術之餘,也研究「不計其數」是個什麼數?雖說天下都歸了黃帝,可黃帝的心眼還是很小的,對「不計其數」疑心大起。難怪黃帝起疑心,那些記帳的官員們打著「不計其數」的幌子,做貪污腐敗的勾當。老百姓看在眼裡,怒在心裡,罵在嘴裡。也只是罵罵而已,誰也想不出對付「不計其數」的辦法來。黃帝下詔,普天之下徵集能工巧匠製造算數工具。隸首的機會來了。

隸首不是人名,是個職稱。炎帝敗於黃帝,手下的人不是戰死就是做了黃帝的俘虜。那時候對俘虜沒有優待這一說,凡是俘虜都當作奴隸對待。隸首,奴隸之首也,說白了是奴隸的頭頭,說學術了是以奴制奴,與後世的「以夷制夷」異曲同工。

隸首的聰明,是公認的。別人在繩子上記事打結打的是死結,隸首卻能打出蝴蝶結。後來,蝴蝶結的技術傳到了西方,與西裝搭配引導了服裝新潮流。隸首是蝴蝶結之父。

當然,發明算盤可不像打蝴蝶結那麼簡單。蝴蝶結起碼有蝴蝶作參照物。算盤沒有,只能憑空想像。隸首絞盡腦汁,天天想、夜夜想、時時想、刻刻想;吃飯想、拉屎想,終於在上廁所的時候想出了算盤的載體(形狀)。

那天,隸首胡亂吃了些發餿的飯菜。片刻之間,腹內疼痛,隸首直奔茅房。叉腿解帶,脫褲蹲身,括約肌動;潑刺作響,便溲俱下;腹內輕松,通體舒泰。隸首無意中看見兩膝之間的長方形茅坑,大喊一聲,「TMD」!

隸首無師自通,首開「TMD」之先河,是國罵之父。



就像牛頓看見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看見水壺蓋振動發明了蒸汽機、阿基米德在浴缸泡澡泡出了浮力定律一樣,隸首在茅房發現了算盤的載體。古代的民間茅坑大都是長方體,其形狀一直延用至今。隸首是這樣想的,長方形的茅坑能夠載屎載尿,我設計的這個東西也應該像茅坑一樣方便實用。

算盤的載體有了,往裡面添加什麼內容又成了隸首頭疼的問題。隸首有個毛病,心裡有事,睡不好覺、吃不下飯,食慾不振。這天隸首在屋裡憋得頭暈目眩,來到街上轉悠。恰巧有個買糖葫蘆的小販吆喝著從隸首身邊經過。隸首一下子有了胃口,買了一串糖葫蘆。吃到第五個也就是最後一個糖葫蘆的時候,隸首大喊了一聲「TMD!」賣糖葫蘆的小販誤解了,大聲回敬隸首,「你TMD!」

隸首吃糖葫蘆找到了算盤檔和算盤珠,天下第一個算盤伴著「TMD」粗口誕生了。隸首一鼓作氣,大喊N聲「TMD」,發明了珠算加減法口訣。

幾乎與隸首發明算盤的同時,黃帝和素女搞出了中國特色的性學名著《素女經》。黃帝號召天下的百姓學習。隸首買了一本《素女經》反復學習、揣摩N遍,寫了讀經感,然後帶著算盤拜見黃帝。



黃帝見到隸首,問他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隸首說是算盤。帝曰,何為算盤?隸曰,算乃數矣,盤則盤古,兩者合一,夫算盤焉。帝報數試之,首念念有詞,雙手撥珠,噼啪作響,其算神速,令帝驚之。黃帝問隸首算盤是怎麼搞出來的?隸首拿出筆記,侃侃而談。我看見陛下冠冕上的長方形版(也叫延),發現了算盤的載體;看見冕延掛著一串串的玉珠,想出了算盤珠;讀完《素女經》,找出了隱藏其中的加減法口訣。如「一上一」來自「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九去一進一」,實為「九淺一深」。雲雲。黃帝聽罷,龍顏大悅。加封隸首為宮廷會計師,每月享受黃家津貼。

明眼人一看便知,隸首是在扯淡。那麼隸首為何在黃帝面前扯淡吶?他不怕掉腦袋嗎?



黃帝一統天下,對奴隸從來沒有放心過。這一點隸首心知肚明。雖說自己貴為隸首,在奴隸眼裡像個人似的,在黃帝眼裡其實還是個奴隸,人家只不過是利用你的聰明而已。隸首發明算盤,除了想證明自己比別人聰明之外,更想在黃帝面前提高身份。前面說過,隸首的算盤與黃帝的《素女經》幾乎同時問世。隸首想證明算盤實用好用,成為天下人的算數工具,必須得到黃帝的認可。中國古代很多發明沒有流傳下來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得到皇帝們的認可。不是失傳就是流傳到西方,讓洋鬼子們佔了便宜。隸首有先見之明,買了一本《素女經》活學活用,為算盤尋找黃家理論依據。假如隸首不在黃帝面前扯淡,實話實說。我這算盤是上茅房、吃糖葫蘆發明的,黃帝會怎麼想?朕冒著陽萎的風險,奮不顧身翻雲覆雨地和素女搞房中術,好不容易搞出了《素女經》,你小子上趟茅房拉泡屎、吃個糖葫蘆就發明了算盤,天下人知道了,豈不是說你小子比朕還聰明?一般來講,凡是被人稱作聖明或英明的人都不喜歡比自己聰明的人。隸首要想得到黃帝認可,不扯淡是不行的。

扯淡,不能瞎扯。尤其在黃帝面前不能瞎扯,得一本正經地扯,推陳出新地扯、古為今用地扯、投其所好地扯。隸首天才地運用了四扯淡經,扯得黃帝心悅誠服。「盤則盤古也」,隸首就扯的深得帝心。黃帝說他的先祖是開天劈地的盤古,坐天下根紅苗正天經地義。其實黃帝的說法更是扯淡,假如炎帝坐了天下也可以說自己是盤古之後,這句話的強權在於誰也不敢去證明其真偽。

隸首靠扯淡當上了黃宮會計師,總算出人頭地。但他並不快樂。算盤並沒有按照他原來的設想,成為天下人的算數工具。黃帝打算讓天下的男人女人都來學習《素女經》,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來推廣,隸首正好派上了用場。黃帝愛聽扯淡可並不傻,命隸首寫算盤和《素女經》之辯證關系,以其人之扯淡,還治其人之扯淡。隸首不敢違抗黃帝的命令,埋頭論證扯淡。



算盤和《素女經》到了百姓手裡,反響卻出乎黃帝和隸首的預料之外。百姓對算盤和《素女經》的熱情並不高,覺得太麻煩。想學算盤的人對《素女經》不感冒,喜歡《素女經》的人覺得背口訣不如「九淺一深」來得痛快。要命的是算盤和《素女經》是黃帝指定的必修課,二者缺一不可。老百姓每天幹活累得要死要活的,哪有閑心學這玩意。結繩記事用了多年,雖說麻煩可也習慣了。做愛不是數數,只要老婆能把孩子生出來,誰還在乎九淺一深?

黃帝倒是「九淺一深」了,素女生出的兒子一個比一個白痴。有一次,黃帝對老兒子說,你去把門關上。結果連城門都關上了。大兒子跟蒼頡學字,學到「三」就不學了。黃帝問他為何不學。大兒子說,一是一橫,二是二橫,三是三橫,後面的不用學了,我都知道了,當老師太簡單了。黃帝半信半疑,找個小孩當大兒子的學生。那時候學生識字,先從名字開始。大兒子提筆在手,問小孩叫什麼名字。小孩說我叫萬百千。大兒子開始一橫一橫地寫萬字,從宮內橫到宮外。黃帝問你這是幹啥?大兒子說,我在寫萬字,才畫了一千橫。差點把黃帝氣死。兒子們不中用,黃帝只好把天下交給了學習《素女經》的積極分子,堯。

一些游手好閑的人添枝加葉把《素女經》改編成色情讀物,老百姓稱之為「黃書」,一時間暢銷天下。黃帝知道了非常生氣,命隸首清除精神污染。隸首帶人搜查,燒了一批「黃書」,殺了一些人。老百姓害怕,紛紛拿起掃帚將「黃書」掃地出門,史稱「掃黃」。隸首郁悶終生,算盤也沒有成為天下人的算數工具。直到後世的孔子和董仲舒出現,算盤才起了變化。



春秋之際,諸子百家爭鳴。孔子是聖人,一眼看出,所謂的百家爭鳴爭的只是王權這一家。孔子不甘心當子路等人的老師,要當帝王之大師。孔子看見算盤,悟出「以聖為王」之道。小小的算盤好比天下,臣民如同算珠。只要帝王們掌握了運算口訣,治理天下如撥算珠。即便那個帝王用錯了口訣,撥亂了算珠。後來者只需搖晃一下算盤,撥亂反正,一切如初,天下久也。孔子為自己的新發現激動不已,周遊列國推銷聖王之道。遺憾的是,那些打打殺殺的霸主們目光短淺,誰也不在乎什麼聖王之道。孔子懷才不遇,逝者如斯夫,嗟嘆長已矣。

孔子失敗的原因是不識人間煙火。霸主們奉行的是刀把子裡面出政權,孔子偏偏強調「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你說周王文武哥倆好,等於說現在的王不好。既然看不起現在的王,人家也沒必要接受你的理論當你的學生。

又過了N年,西漢的董仲舒領悟了孔子學說的真諦,向漢武帝講解聖王之道的種種好處。漢武帝覺得此道有利可圖,罷黜了百家,全盤儒化。漢武之後的皇帝們紛紛效仿。算盤傍著聖王之道,打遍天下無敵手。直到遇見洋鬼子的PC。

洋鬼子們先用大炮打開了算盤的天下,後用PC搶佔了天下的算盤。久經歷史考驗的算盤成了雞肋。



天下人的思維逃脫不了算盤的桎梏。什麼東西一旦成了天下思維的產物,也就成了思維天下的犧牲品。儒術如此,算盤亦如此。 「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孔子這盞明燈照亮千年,油枯耗盡。遇見火力強大的電燈豈有不暗之理?算盤打了數千年,依舊是九去一進一,一下五去四,怎能與日奔月騰的PC相比?

算老珠黃,隸首在天之靈,嘆息之餘,吟詩一首。

算盤裡面有扯淡

扯淡裡面有算盤
算盤裡面的扯談是算盤

扯淡裡面的算盤是扯淡

扯淡裡面有多少算盤

算盤裡面有多少扯淡

算盤裡面的扯淡不是扯淡

扯淡裡面的算盤不是算盤

扯淡成算盤

算盤成扯淡
其實算盤就是算盤

扯淡就是扯淡

『陸』 牛頓的資料

牛頓簡介

牛頓(Isacc Newton,1642—1727)是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

1642年12月25日出生於英國北部林肯郡的偏僻農村——伍爾索朴的一個農民家裡,出生前2個月,牛頓的父親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名叫伊薩克,可他的母親仍把兒子的名字叫做伊薩克,牛頓出生時才3磅,接生婆甚至沒料到他能活下來,更沒有料到他竟活到85歲高齡,而且是世界上出類拔萃的科學家。

牛頓兩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名叫巴頓的牧師,從此牛頓就由外祖母撫養。到了學齡期,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12歲時進中學,寄宿在一家葯鋪里。在學校里,他讀書成績開始並不突出。他沉思默想,喜歡動手製作小玩具。例如讀小學時,就製成了令人驚訝的精巧的小水車,在讀中學時,自製了一個小水鍾。黎明,水會自動滴到他臉上,催他起床。後來,巴頓病故,母親領了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回到了家。母親希望牛頓放牧耕種,14歲的牛頓就輟學在家。

牛頓充滿理想,雖停學在家,還是一心想著各種學習問題。他在自家石牆上雕刻了一個太陽鍾,爭分奪秒地學習,母親要他放牧,他牽馬上山,邊走邊想著天上的太陽,待走到山頂想騎馬,可是馬跑得不見了,自己手裡只剩下一條韁繩。叫他放羊,他獨自在樹下看書,以致羊群走散,糟塌了莊稼。舅父叫傭人陪他一道上市場熟悉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可是牛頓卻懇求傭人一個人上街,自己躲在樹叢後看書。有一次,他在暴風雨中測風速,渾身濕透。母親簡直驚呆了,怕他發瘋,只好讓他回到中學讀書。牛頓如痴似瘋地學習,一生鬧了許多笑話。一次,他邊讀書邊煮雞蛋,待他揭開鍋子想吃蛋時,鍋子里竟是一塊懷表,還有一次,他請一位朋友吃飯,菜已擺在桌上,可是牛頓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獨自進了內室,很久還不出來。朋友等得不耐煩了,就自己動手把那份雞吃了,骨頭留在盤里,不告而別。隔一會兒,牛頓走了出來,看到盤子里的骨頭,自言自語地說:「我還以為自己沒有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傳說牛頓在其重要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後的一天,強迫自己到劍橋大學附近的一個幽靜的旅館里去休息一下,但他怎麼也靜不下來。他見到人家洗衣盆里肥皂泡薄膜在陽光下呈現美麗的色彩,尋思著這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光學道理。於是就用麥稈吹起肥皂泡來,一本正經地吹著吹著。店主看了,頗為他惋惜:「一位快50歲的挺體面的先生,竟瘋成這樣子,整天吹肥皂泡。「

1661年,牛頓考上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院的巴羅教授發現牛頓是個人才,推薦他當研究生。1665年,畢業後牛頓留在大學研究室。這年6月間,鼠疫流行,學校關門,牛頓只好回到家鄉。這期間,他把主要精力集中於科學研究。他系統地整理了大學里學習過的功課,潛心研究了開普勒、笛卡爾、阿基米德和伽利略等前輩科學家和主要論著,還進行了許多科學試驗。

牛頓在家鄉避疫的兩年間,幾乎考慮了一生中所研究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他一生中的幾項主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經典力學、流數學(微積分)和光學等基本上都萌發於1665——1666年間。瘟疫過後,1667年3月,牛頓又回到大學里當研究生。1668年,獲碩士學位。1669年,由巴羅教授推薦,27歲的牛頓當了數學教授。他擔任此職務,前後共26年。

牛頓不善於教學,在講課方面,並不太受學生的歡迎,但在解決疑難問題方面,卻遠遠超過眾人。

牛頓在科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是舉世公認的。恩格斯曾指出:「牛頓由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建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的確,牛頓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作了奠基性的貢獻。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是他在自然科學中最輝煌的成就。在同一時期,其他一些科學家如雷恩、哈雷和胡克等都在探索天體運動的奧秘。1679年,皇家學會幹事胡克意識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但沒法證明。因為他缺乏牛頓的數學才能,也沒有能俯開普勒的等面積定律。胡克為此事還寫信給牛頓,探詢牛頓在研究引力問題方面的進展情況。牛頓沒有給他滿意的回答。其實,牛頓這時候對於引力問題也還沒有搞得很清楚。因為第一,他曾想根據平方反比關系對月球的軌道運動的向心加速度和地面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作比較,但當時所知的地球半徑之值不精確,計算誤差較大。第二,牛頓尚沒能精確地證明,在計算距離時,可以把月球和地球看它們的質量都集中在它們各自的球心。這個問題直到牛頓發明了流數術(微積分)以後才得到解決。1684年,雷恩、哈雷和胡克等人又提出要推動這一問題的研究,也就是要從天體間引力的平方反比關系得到橢圓軌道的結果。同年8月,哈雷專程來到劍橋大學,登門拜訪了牛頓,發覺牛頓已解決了這個難題。牛頓一時未打到手稿,答應再寫一篇寄給他。同年11月,牛頓便把重新計算的稿紙連同有關的材料都寄給了哈雷,哈雷極其興奮而又激動地看完了牛頓的計算底稿,又趕到劍橋大學,竭力勸說牛頓發表。牛頓起先寫成了《關於運動》的論文,在皇家學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後來又是在哈雷的熱心勸說下,牛頓在1685年春完成了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初稿。依舊還是哈雷奔波調停,聯系出版,可是皇家學會卻推說經費不足,暫緩出版。這時,熱心的哈雷慨然解囊,資助了全部出版費用,這樣才使這部劃時代的巨著得以在1687年問世。牛頓為此激動地對哈雷說:「哈雷!為了這部書的出版,你費了不少心啊!沒有你的努力,也許就沒有這部書。幸虧沒有給你帶來什麼麻煩,總算放心了。」

麻煩的事畢竟發生了。早先,堅持波動說的胡克與堅持微粒說的牛頓為了說明光的本性問題,曾有過不愉快的爭論。這回,為了誰最先發現萬有引力的問題,發生了又一次的不愉快的爭論。最後牛頓還是作了讓步,把胡克作過研究的那部分作了說明,歸功於他。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分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論部分,包括定義、注釋和運動的基本定理或定律,第二部分是這些基本定律的應用,共分為三編。

導論部分雖然篇幅不大,內容卻極為重要,對一些重要概念:如物質的量、運動的量、物質固有的力(慣性)、外力、向心力以及牛頓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等都下了定義或是作了說明。關於運動的基本定理或定律主要敘述了機械運動的三個基本定律,接著又給出了六個推論,包括力的合成與分解、運動的疊加原理和動量守恆定律、經典力學的相對性原理及虛位移原理等。第二部分中,標題為「物體的運動」的第一編討論了萬有引力, 題名為「物體(在介質中)的運動」的第二編,證明了笛卡爾的漩渦模型不能說明觀測到的行星運動,還論述了有關流體性質的若干定理和推測。第三編解釋了行星的運動和潮汐之類的引力現象。在本編的開始還闡述了「哲學中的推理法則」。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標志著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所謂經典力學體系,簡單地說來,是以四個絕對化的概念:空間、時間、質量和力為基礎,以三個基本定律為核心,以萬有引力定律為它的最高綜合,並用微積分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因果律。這是一個立足於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的,結構嚴謹、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是這個體系的集中表現。

要指出的是運動基本三定律的研究和發現,經過了許多科學家和思想家的長期探索的過程,明顯地呈現知識發展的繼承性。例如,慣性定律最初是由伽利略提出,後來由笛卡爾完善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是由活利斯、雷恩和惠更斯發現和驗證的。運動第二定律才是牛頓在1684年發現的。這三個定律從孤立地個別地被發現到作為一個整體,成為「基本」定律,是有一個過程的。1684年10月左右的牛頓手稿中還曾經提出過運動基本六定律,至1685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初稿完成時,把「基本六定律」改為「基本三定律」,而把其餘的定律作為三定律的推論。因此,把運動三定律作為一個整體,並把它們確認為動力學的基本定律和經典力學的基石之一,這個功績應當歸於牛頓。

牛頓確立基本三定律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牛頓只有道德認識了運動的變化和力的關系之後,才可能建立萬有引力定律。同時,在太陽系中,兩個天體相互作用的引力計算的檢驗,嚴格地說,應綜合考慮各個天體相互作用的因素。因此,第三定律就成了萬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前提。而且,如前面所指出的。微積分也可以說是應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需要而創立的。由此可見,構成經典力學的幾個主要基石——運動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這個有力的工具等多項重大成就,可以說牛頓是作了綜合考慮,一並完成的。

牛頓在光學方面的成就也是極其偉大的。早在1664年,牛頓還在學生時代,就作了關於日冕的觀察,1666年,牛頓打到了一塊三角玻璃棱鏡,用它試驗了用白光分解為有顏色的光。在牛頓之前,已有一些人使用棱鏡對光的折射現象作過研究。但都認為是棱鏡產生了色,而不是僅僅把已經存在的色分離開來。

牛頓在進行棱鏡折射現象研究的同時,對改進折射望遠鏡發生了興趣。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球面像差和色差現象。同時代人盧卡斯採用了跟牛頓所用的不同品種的玻璃棱鏡做實驗時,得到的光譜的長度和寬度跟牛頓的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分岐。由於牛頓那時碰巧使用了具有相等色散率的一個玻璃棱鏡和水,他重復過多次測量,豎信自己沒有弄錯,沒有考慮為什麼人家會得出跟自己不同的結果。正因為他在這點上沒有採用通常的謹慎態度,錯過了一個重要的發現——根據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色散率的特性,正可以製成消色差透鏡。

牛頓雖然沒有在改進折射望遠鏡方面取得成就,但是他成功地研製了反射望遠鏡,成為反射望遠鏡的發明人之一。早先羅馬人祖基法國的默森的蘇格蘭的格里戈里都進行過有關反射望遠鏡的設計,但都沒有成功,牛頓是第一個製造反射望遠鏡的人。1668年,他造的第一個反射望遠鏡有六寸長,直徑一寸,放大30到40倍。1672年,他送給皇家學會一個更大的反射望遠鏡,上面的題詞是:伊薩克·牛頓發明並於1671年親手製造的。就在這一年,牛頓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他提交給學會的一篇《光的顏色的新理論》的論文,提出了光的粒子性,這是牛頓的第一篇論文。不料,他的論點同皇家學會創始人之一、大科學家胡克的波動說沖突,於是引起了一場大論戰(此場論戰後來一直持續了近三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以光的波粒二象性為結論而告一段落)。牛頓從消極方面吸取那篇論文引起爭論的教訓,他給朋友的信上說:「¼¼我失去了平靜而有意義的幸福生活,而被這無聊的爭吵弄得心緒煩亂。這真是無聊透頂。我越來越後悔,不該輕率地發表那篇論文。「從此牛頓對自己著作的出版不再熱心了,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手稿鎖在箱子里,算是完成了任務。正如前面說過的,要是沒有哈雷的積極鼓勵,後來甚至像《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也許就不會出版了。

牛頓在光學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除了前面所說的關於光的折射、像差和色差外,還發現了牛頓環,描寫了光的衍射現象以及光的振動理論,提出了光的「猝發間隔」。這跟後來波動說中的波長相似。有人甚至說,牛頓實際上是測定光的波長的第一個物理學家(盡管他堅持光的粒子說)。牛頓在光學方面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以致有人說,只憑牛頓在光學方面的貢獻,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後,就投入了政治活動。1688年,他被選為議員,可是他沒有辯才。在一次關於憲政辯論會上,牛頓只發過一次言——要求會場中的招待員關一關窗戶。後來,英國因貨幣制度混亂,在國內外已失去信用,1696年,當時任財政大臣的牛頓的同學蒙特洛請他當了造幣局督辦,牛頓極其守職,工作很有成效。1699年,牛頓任造幣局局長。

1692年,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件。某晚,牛頓外出未熄滅蠟燭,可能是貓兒闖的禍——打翻了燭台,把他多年積存的論文和著作化為灰燼。

1703年,即胡克逝世的這一年,60歲的牛頓被推為皇家學會會長。1704年,牛頓的《光學》一書問世。同年,又出版了《三次曲線枚舉》、《利用無空級數求曲線的面積和長度》、《流數學(微積分)》等數學著作。

說起微積分的創始,牛頓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之爭曾引起一場爭論。牛頓早在1665年5月20日手寫的一頁書稿中就有「流數術」的記載,由於牛頓一直把書稿鎖在箱子里,以致流數術直到1687年才首次公開出現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而萊布尼茲的微積分是在1684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前三年)在雜志上就公開發表了。牛頓和萊布尼茲是各自獨立地創建微積分學的。牛頓在世時,萊布尼茲和他曾有過友好書信交往,切磋學術。只是由於1699年瑞士人丟利埃硬說是萊布尼茲剽竊了牛頓的成果,1700年萊布尼茲才著文反駁。爾後出於民族偏見,在牛頓和萊布尼茲的門徒之間,才展開了一場綿延100多年的無謂爭論。

1705年,英國女王授給牛頓爵士頭銜。1711年,牛頓發表了《使用級數、流數等等的分析》。1727年3月,84歲的牛頓出席了皇家學會的例會後突然病倒,於當月20日逝世。牛頓終生未娶。他作為有功於國家的偉人,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頓在自然科學領域內作了奠基有貢獻。他繼承了英國唯物主義的始祖培根重視歸納法有傳統,主張科學研究要通過實驗發現現象,然後運用歸納法總結為定律,再用數學推演建立理論體系。《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正是這樣寫成的,這無疑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對後來的科學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牛頓的哲學思想基本上屬於自發的唯物主義,由於他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相信上帝,特別是到了晚年,埋頭於寫以神學為題材的著作,在唯心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致墮落為一個宗教狂。當他無法解釋行星的切向運動,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的謬論。對此,恩格斯曾指出:「哥白尼在這一時期的開端給神學寫了挑戰書,牛頓卻以關於神的第一次推動的假設結束了這一時期。」

牛頓對自己的科學成就是怎樣認識的呢?他說:「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麼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象是站在海濱上玩耍的孩子,時而拾到幾塊瑩潔的石子,時而拾到幾片美麗的貝殼並為之對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然在我的前面未被發現。」「如果我所見的比笛卡兒要遠一點,因為我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的緣故。」牛頓的這種謙虛精神永遠值得後人敬仰和學習。

『柒』 阿基米德發明了什麼東西

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Archimedes, 公元前287~212年)是古希臘數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公元前287年生於古希臘在西西里島的城邦敘拉古.他的父親菲迪阿斯是一位天文學家,與敘拉古國王亥尼洛二世有親戚關系.阿基米德是機械理論的創建者,當時社會對機械方面的創造發明是不重視的,認為這不是真正的科學,而阿基米德恰恰在這方面作出巨大貢獻,以致聞名於世.阿基米德在11歲時,到埃及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城去學習,進入歐幾里德創辦的數學學校.他的老師是歐幾里德的學生卡農.阿基米德在那裡學習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經常幾天不離開博物院、珍藏各種圖書的大圖書館.他在埃及期間發明了提水的螺桿.這是一根很長的螺桿,裝在一個圓筒里,把木螺桿底部放在水裡,上部裝在岸上,搖動木螺桿上的手柄,水就抽上來了.這種被稱為阿基米德螺桿的吸水工具,至今還在埃及用來灌溉,在荷蘭用於沼澤地區排水.阿基米德在亞歷山大學習結束後就返回敘拉古,致力於數學研究,他不願意充當「一名被人看不起的象叫花子那樣唯利是圖的商業和戰爭機器的製造者」,但是為了抵禦羅馬人的進攻,他接受了亥尼洛國王的命令,製造許多作戰機器.亥尼洛國王逝世後,羅馬人終於出兵攻打敘拉古,羅馬將軍馬塞拉斯率領陸軍和一個艦隊攻城.阿基米德的奇才在戰爭中顯露出來.據說他發明的放石炮、帶著鳥嘴般巨大鐵鉗的木桿等,給敵軍以沉重打擊.公元前212年,羅馬軍隊趁敘拉古人狂歡放鬆警覺的地方,偷襲攻入城內.當時阿基米德正在家中解答一個數學問題,他那樣專心致志,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一個羅馬士兵闖入他家中,踩著阿基米德畫在地上的圖形.引起這位七十五歲的老人的極大憤慨.野蠻的侵略者竟一刀殺死了阿基米德.王冠之謎和阿基米德原理相傳亥尼洛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國王要阿基米德查出它是不是純金製成,並且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象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他忘記了自己裸露著身子,從浴桶中一躍而出奔向街頭,狂呼「攸勒加、攸勒加!」(找到了)發現真理時精神上的快樂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這一歡呼聲就是流體靜力學誕生的慶鍾!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質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進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看有多少水排出.他發現,雖然金塊和銀塊一樣重,但銀塊排出的水卻多得多.於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質量相等的金塊,放進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再把王冠放進盛滿水的容器里,看一看排出的水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根據各種歷史記載,我們不能肯定工匠是不是老實,這不是本質問題,我們不必花過多的精力去追究,而從這個實驗卻引出了重要的物理原理.阿基米德提出了物質密度的概念,製造出液體密度計,他還在《浮體論》一書中寫道:物體浸在水中所減小的重力,等於其所排開的水重力.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我將能移動地球阿基米德創始了機械學,發現了杠桿、滑輪、螺桿等的工作規律,利用這些機械可以挪動重物,改變用力的方向,或者增加物體運動的速度.傳說有一天亥尼洛國王和阿基米德聊天,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站立的地方,我將能移動地球.」亥尼洛笑著說:「你的聲明是永遠可靠的,因為你無法用事實證明它.」阿基米德並不服氣,要求國王找一個非常重的東西,由他一個人來搬動.國王挑了一艘三桅大木船,要求阿基米德搬動它.阿基米德做了充分准備,在預定的那天,看熱鬧的人擠得人山人海.阿基米德在船塢上裝了一個螺旋,還有一根很長的帶搖柄的螺桿,密密麻麻的繩索和滑輪從大船連到螺桿上.阿基米德面對著國王不慌不忙地搖著手柄,奇跡出現了,大船果真在移動.阿基米德還讓國王親手搖動手柄,大船聽話地向前移動.國王立即向大家宣布:大家聽著,我下令,從今天起,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墓碑上的圖案人們懷念阿基米德,根據他的遺願,在他的墓碑上刻著一個有內接球體的圓柱體圖案.為什麼要選用這個奇特的圖案?阿基米德生前找出了圓柱體的容積和其內接球體的體積之間關系,他製造了一個高度和直徑相等的圓柱形的杯,和一個恰好能嵌入這個圓柱體的球體.阿基米德在圓柱形的杯中注滿水,將球體放入杯中,水從杯中溢出,比較溢出的水和原有的水的體積,發現內接的球體的體積恰好等於圓柱體容積的三分之二,他對此發現引為自豪,要求在他死後銘刻在墓碑上.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臘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國,出現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奮好學,專心一志地獻身於科學,忠於祖國,受到人們的尊敬與贊揚。阿基米德曾發現杠桿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並利用這些定律設計了多種機械,為人民、為祖國服務。關於他生平的詳細情況,已無法考證。但關於他發明創造和保衛祖國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杠桿定律的確立

人們從遠古時代起就會使用杠桿,並且懂得巧妙地運用杠桿。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時候,奴隸們就利用杠桿把沉重的石塊往上撬。 造船工人用杠桿在船上架設桅桿。人們用汲水吊桿從井裡取水,等等。但是,杠桿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在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定律之前,是沒有人能夠解釋的。當時,有的哲學家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口咬定說,這是「魔性」。阿基米德卻不承認是什麼「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種種現象,總有自然的原因來解釋。杠桿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決心把它解釋出來。阿基米德經過反復地觀察、實驗和計算,終於確立了杠桿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換句話說,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長力臂就應當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長。阿基米德確立了杠桿定律後,就推斷說,只要能夠取得適當的杠桿長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舉起來。據說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豪言壯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

敘拉古國王聽說後,對阿基米德說:「憑著宙斯(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主管天、雷、電和雨)起誓,你說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國王解釋了杠桿的特性以後,國王說:「到哪裡去找一個支點,把地球舉起來呢?」

「這樣的支點是沒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說。

「那麼,要叫人相信力學的神力就不可能了?」 國王說。

「不,不,你誤會了,陛下,我能夠給你舉出別的例子。」阿基米德說。

國王說:「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動一樣重的東西,看你講的話怎樣。」當時國王正有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後,動員了敘拉古全城的人,也沒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說:「好吧,我替你來推這一隻船吧。」

阿基米德離開國王後,就利用杠桿和滑輪的子理,設計、製造了一套巧妙的機械。把一切都准備好後,阿基米德請國王來觀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繩的末端交給國王,讓國王輕輕拉一下。頓時,那艘大船慢慢移動起來,順利地滑下了水裡,國王和大臣們看到 這樣的奇跡,好象看耍魔術一樣,驚奇不已!於是,國王信服了阿基米德,並向全國發出布告:「從此以後,無論阿基米德講什麼,都要相信他……」

稱量皇冠的難題

在一般人看來,阿基米德是個「怪人」。用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話說:「他象是一個中了邪術的人,對於飯食和自己的身體全不關心。」有時候,飯擺在桌子上叫他吃飯,他好象沒聽見,仍舊在火盆的灰里畫他的幾何圖形。他的妻子,要時時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時候,便呆坐著用油在自己身上畫圖案,而忘記原來是作什麼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這個笑話是因為國王的一個新冠冕而引起的。

國王在前不久,叫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國王給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數量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製做的皇冠精巧別致,而且重量跟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製造皇冠時,私下吞沒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國王聽後,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德找來,要他想法測定,金皇冠里摻沒摻銀子,工匠是否私吞黃金了。這次,可把阿基米德難住了。他回到家裡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每天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也不洗澡,象著了魔一樣。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匯報。他妻子看他太臟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時候,腦子里還想著稱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注意到,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同時,他覺得入水愈深,則他的體量愈輕。於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邊跑,一邊叫:「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

他進皇宮後,對國王說:「請允許我先做一個實驗,才能把結果報告給你。」國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將與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一塊銀子和皇冠,分別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摻了銀子!」國王看了實驗,沒有弄明白,讓阿基米德給解釋一下。阿基米德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我把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而銀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樣重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的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所 以同樣重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那麼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的水量少。剛才的實驗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多,說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塊的密度小,這就證明皇冠不是用純金製造的。」阿基米德有條理的講述,使國王信服了。實驗結果證明,那個工匠私吞了黃金。

阿基米德的這個實驗,就是「靜水力學」的胚胎。但他並不停留在這一點上,繼續深入研究浮體的問題。結果發現了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把物體浸在一種液體中時,所排開的液體體積,等於物體所浸入的體積;維持浮體的浮力, 跟浮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相等。

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觀

公元前213年,羅馬的軍隊由瑪爾凱路率領進犯阿基米德的國家敘拉古。這時,年已七十五歲的阿基米德,也立刻竭盡自己的所有才能,幫助祖國,打擊敵人。

羅馬統帥瑪爾凱路,接連攻下敘拉古的兩座城後,更加狂妄自大。他認為,只要用五天的准備時間,就可以攻陷國都敘拉古城。但他恰恰沒有想到,就是因為有一位熱愛祖國的白發蒼蒼的老人阿基米德,就把他的一切計劃打破了。

這場距今二千一百九十年前的戰斗,被歷史學家們稱為: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觀!

瑪爾凱路率領著船隊,從水上進攻敘拉古。他的每隻戰艦上的士兵都裝備著弓箭、投石器和輕鏢槍,要把敘拉古的守衛者趕下城去,然後通過架在戰艦上的攻城機,讓士兵沖進敘拉古。可是,阿基米德做了充分的准備。當敵人的艦隊接近的時候,阿基米德就開動他製造的那些巨大的遠程投射機器。遠程投射機器能把二百多公斤的石塊,投射一千多米遠(相當於18世紀大炮的射程)。這些巨大的石塊,象冰雹似地打在戰艦上,打得瑪爾凱路手忙腳亂,船沉兵死,一片驚慌。瑪爾凱路只得急急忙忙把剩下的戰艦撤走。

瑪爾凱路又決定夜間進攻。他以為夜間阿基米德看不遠,等艦隊到了城下他那些巨大的遠程投射機器就用不上了。可是,當瑪爾凱路夜間進攻的時候,又倒了大霉。阿基米德短射程的機器開動了,這些機器不斷地投擲出短鏢槍、石塊,使羅馬軍隊又一次遭到沉重打擊,連瑪爾凱路也差一點喪命。

瑪爾凱路不甘心放棄佔領敘拉古的企圖。他還是催促軍隊和強迫他的工程師們,繼續同阿基米德較量。結果,都是徒勞。有時,羅馬把帶有攻城機的戰艦沖到敘拉古的城下,守城者就把一種掛著「長嘴」的機器開動起來,一塊塊石頭從「長嘴」里傾落下來,不 但把攻城機打得粉碎,而且也把戰艦砸個稀爛,使羅馬的士兵陷入絕境。有時,還從城上放下一種鐵鉤,這種鐵鉤用機器操縱著十分靈活,鐵鉤能鉤住羅馬兵船的船頭,然後把兵船拉起來,使兵船向一邊翻倒,扣進水裡。

瑪爾凱路使盡了各種進攻手段,都被阿基米德的發明打破了。羅馬軍隊變得膽小如鼠,一看見從牆頭上伸出條繩子,就抱頭鼠竄拚命逃跑,並叫喊著:「阿基米德又使出一種機器來作弄我們了!」

瑪爾凱路最後沒有辦法了,只得把敘拉古城團團圍住,妄圖把城裡的人困死。他的這種辦法,使得阿基米德也無能為力了。羅馬 軍隊一直圍困了八個月,最後乘敘拉古人歡度節日,而疏於防範的機會,從一個冷僻的城門偷襲進去,才把敘拉古攻陷。

當羅馬軍隊沖進城的時候,瑪爾凱路曾下令不要殺害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可是那時,阿基米德正在他的實驗室里畫他的圖形。士兵沖進後,腳踏聲驚擾了他。這種驚擾,使他驚醒過來,憤怒地喊道:「喂!你弄壞了我的圖畫,趕快跑開些!」結果,他的憤慨激怒了羅馬士兵,阿基米德便死於刀下。

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雖然遇難了,但是,他在科學上給人類做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捌』 黃帝的發明

黃帝發明的車、弩、釜、甑和冠冕,發明炊灶水井,指南針

『玖』 阿笠博士的所有發明

1.蝴蝶結變聲器

首次出現TV:03《偶像密室謀殺事件》漫畫:Vol.1File.7《沾血的青春偶像》蝴蝶結的背後可大有玄機呢,撥動裡面的刻度盤,就可發出「無論男女老幼任何人的聲音」(阿笠博士語)。這雖是柯南最早一件高科技工具,確實十分能嚇唬人的。柯南一開始還對喬裝別人聲音的事頗有些心虛,後來好像就漸漸心安理得了。而且對變聲器的構造也越來越熟悉,一聽到人聲就馬上能調對相應的號碼。另外,從此以後,柯南就只能盡量穿能佩戴蝴蝶結的衣服了……幾乎集集都用。也難怪……如果不用這個工具,別說當眾推理了,話還沒說半句就被小五郎以「干擾工作」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從窗戶給扔出去了。露餡時刻《怪獸哥梅拉殺人事件(65)》中柯南以阿笠博士的聲音道出真相時,不幸被步美等人看到了……不過這些個頭腦比較簡單的一年級小孩並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另外,阿笠博士後來又用同樣的機械發明了「變聲筆」,申請專利並大賺了一筆。幸好小蘭他們也沒看出其中的關聯。常用於1.毛利小五郎便於用他的聲音的聲音推理(當然是在麻醉了他以後)。2.工藤新一(可憐,自己的聲音也要裝)都用於拿「我有事難以脫身,辦完就回去」之類老掉牙的借口來哄小蘭,或用於請警方協助。有電話作掩護,自然無驚無險,屢試不爽。3.鈴木園子小五郎替補,也以沉睡推理著稱4.阿笠博士「名偵探」中不用沉睡的一位5.工藤有希子新一得負責捧紅他老媽嘛6.山村操(唯一被麻醉的警察)

2.手錶型麻醉槍

發明者手錶型麻醉槍是由阿笠博士發明的。《名偵探柯南》中柯南使用的道具讓小蘭的父親成為「沉睡小五郎」的「元兇」就是它啦。初登場TV:6.情人節遇害事件漫畫:Vol.3,File.5.黑暗中的殺手使用方法首先按動按鈕(就是普通手錶用來調整時間的那個旋鈕),表蓋會豎起來。其次用表蓋瞄準器的瞄準中心對准被麻醉者的肉體(一般是脖子)。最後按動按鈕就可發出一枚能使人瞬間麻醉的麻醉針。不過呢,麻醉針只有一枚,萬一失了手(他的確沒少失手)就一籌莫展了。一般說來,柯南一旦動了這個念頭,能逃開挨一針命運的人少而又少--數來數去只有小蘭和Irish(愛爾蘭)兩個。柯南不止一次地向她發了針,甚至還射到過一次(在TV54.《電玩公司殺人事件》),當然那次的結果大家心裡也有數。這里最倒霉的是園子,那幾次射向小蘭的針全都讓她以身代之。當然另外一位倒霉蛋就是小五郎了,我倒很想研究研究他脖子後面究竟有幾個針孔了,那些醫生居然沒一個發覺到嗎?=使用頻率絕大多數集都用。(否則「沉睡小五郎」的「尊稱」從何而來?)主要用途1.麻醉小五郎,以便用他的聲音推理;沒有小五郎時,麻醉園子(否則園子怎麼會有推理女王的稱號?);要麼麻醉其他說話有影響力的偵探或警察。例如第67集《舞台女演員殺人事件》麻醉小五郎的師傅監田平八郎,第58集《福爾摩斯˙詭異的殺人事件(下集)》麻醉服部(因為服部要看穿柯南的真面目了,而柯南當時不熟悉服部,不想讓服部看穿自己的真面目),還麻醉了山村警長(在後面的劇集(劇場版13)里升職為山村警長),第96集《走投無路的名偵探!連續兩大殺人事件》。2.麻醉犯人,用於找不到可踢之物的時候。好像麻醉犯人並用其聲音認罪是個好主意,至少省了找物證的時間,可惜柯南從沒這么干,嘻嘻。3.新一將要變成柯南,小蘭還握著手不放時,射了毛利蘭。4.第345集《與黑暗組織直面對決!滿月之夜的二元神秘事件》中,先射了灰原哀,後來自己被貝爾摩得用自己的麻醉槍射了自己。露餡及關鍵時刻出問題最大的顯然是在漫畫版Vol.13,File.4.《悲哀的兄弟羈絆》,柯南數度對准園子又數度被小蘭逮到。「他用這奇怪的表對准你」--小蘭這樣對園子說,--然而到最後園子還是沒逃過柯南的那枚針。另一次就是麻醉服部後不提防服部提前醒了--結果時柯南身份敗露,從此天天提心吊膽怕沒事愛「說相聲」的服部一不小心把這事兒給捅了出去。相比之下,柯南失手的次數就多了。幾次想射小蘭卻射到園子還算說的過去,一次射到小蘭褲袋裡的號碼牌(56《電玩公司殺人事件》)也畢竟是起到了弄昏小五郎的作用,可是在Vol.19,File3.《1/2的頂點》中他可就徹底射錯了人,沒轍了。在「魯邦三世vs名偵探柯南」中柯南瞄準毛利小五郎(魯邦假扮)時被他躲了過去,反而射中了錢行警官,柯南正准備用錢行警官的聲音來解析案件時,錢行警官就醒來了(能讓大象沉睡30分鍾的麻醉針啊!),麻醉針效果第一次受到質疑。中針後仍能清醒的是黑暗組織的護法GIN,在《與黑暗組織的在會——灰原篇》中他向自己中針的右臂開槍而沒有倒下去,不愧是黑暗組織成員,夠狠。在M8中,由於是在顛簸的飛機上,想射毛利小五郎卻不慎射中了妃英理,還變聲錯誤(一開始變成了鈴木園子,囧)1.《與黑暗組織的在會——灰原篇》中射向黑暗組織成員Pisco從槍口下救了哀。2.《一個信念》在落入兇手手中且身受重傷時仍含笑對准兇手的眉心發針。救了自己的命。

3.假面超人變音效卡

【首次登場於第163話】蝴蝶結變聲器的姐妹作之一,可錄制聲音並慢速播放。

4.口罩型變聲器

【首次登場與第191~193話】口罩版的蝴蝶節變聲器,姐妹作之二,同樣可以自由變換聲音,當有需要隱藏面貌時特別好用。

5.追蹤眼鏡

【首次登場與第5話】這隻眼鏡功能可多得呢!!!眼鏡右側夾住耳朵的部分裝有高性能集音接收器,通過裝在左測的特殊音波刺激耳鼓。柯南就是用這個將竊聽器放在想竊聽的地方,即可到別地方帶著眼鏡竊聽任何聲音。附加道具為發信貼紙,平時一疊十張就貼在柯南那件小西服的扣子,使用方便,省時省力。距離貼紙發信器的位置半徑20km以內都可以接受信號,表現在眼鏡左側的顯示屏上。少年偵探團所佩帶的偵探臂章也同樣搭載發信器,如果偵探團中有人行蹤不明,就可以用追蹤眼鏡找出對方的所在地。但是缺點為必需充電,所以常常英雄無用武之地。另外在世紀末的魔術師中將鏡片做了強化,連子彈也打不破。在通往天國的倒計時中還追加了夜視鏡及望遠鏡的功能。

6.腳力增強鞋

【首次登場於第5話】通過電力和磁力刺激足部穴位,使肌肉的力量發揮到極限。通過右側的旋鈕調節,有3種不同的力量。在把踢力設定在中級踢出的球,就可以把一顆樹給擊倒。這是為了彌補新一變小後,足部力量減低所研發出的鞋子。

7.手錶型手電筒

【首次登場於第136、137話】調整手錶的旋鈕可以從文字盤上發出像手電筒一樣的光線。少年偵探團的工具。

8.飯盒型傳真機

【首次登場於第10話】便當盒與傳真機的結合==……按下中間的那顆酸梅,傳真機就會彈出來了,功能與普通傳真機相同。不過便當盒裡裝的可真是好吃的東西呢,有炸蝦、章魚香腸、檸檬、蛋糕卻……僅僅出現過那麼一集,大概覺得不好用吧。

9.太陽能滑板

【首次登場於第12話】附有渦輪驅動引擎的滑板,以太陽光線為動力源。最高速度由太陽能決定,大約80km,不過不只在白天才能使用,已經改良為經過白天的充電,晚上也可以使用30分鍾。在原作中不常見,但在電影版卻是灑狗血動作特技表演的必需品。

10.偵探臂章

【首次登場於第12話】內藏超小型電訊發信器的徽章,DB(detectiveboys)少年偵探團用它來互相通話,結構非常精密。

11.伸縮吊帶

【首次登場於第20話】採用特殊形狀記憶材料纖維製造的彈性背帶。把吊帶兩端綁在重物上,在按下中央的按鈕,吊帶便開始伸縮,以小孩子的力量不能移動的東西都可以很輕松的搬動。

12.耳環型手機

【首次登場於第80、81話】耳環形的小型攜帶電話,是為了通訊而研發的。在連載初期至中期這段期間,學生拿手機的情況還不大普遍,為了讓柯南方便通訊所開發出的道具。由於耳環電話的體積小,因此在各種場合也十分適合攜帶。

13.筆記本電子地圖

【首次登場與第86話】電子地圖做成筆記本的樣子,攜帶方便,收訊范圍為半徑一公里,可任意調整比例尺大小。但也是一次道具。

14.射球皮帶

【首次登場與第309話】皮帶的扣環部分設有壓縮的汽球和小型打氣機的搜藏空間,足球型的氣球在膨脹後可當作臨時的武器。足球的大小跟汽球的伸縮性可自由調整,可擴充到跟俇告氣球般大。但是,足球的形狀只能維持十秒。

15.阿笠人偶

【首次登場與第29話】為啟動汽車防盜系統製造的阿笠博士迷你人偶,是不止在動畫中出現的商品。

16.紐扣竊聽器(同時兼備擴音功能)

擴音器以收集蝶型領帶變聲器的聲音

17.小型氧氣筒

只要把它拉開,用嘴咬住,就可以吸入10分鍾的氧氣。(《紺碧之棺》)

18.飛行傘

似乎專門為追蹤基德准備,對付基德的滑翔翼的.(《銀翼的魔術師》35分05秒)

19.發光彩虹

【首次登場與第156、157話】是一種炸彈,在爆炸後會發出七彩的光,因此而得名,在157話中用於炸掉杯戶美術館。

20.袖扣型竊聽器

首次登場:M9水平線上的陰謀外形類似袖扣,具有竊聽功能,可以通過犯人追蹤眼鏡聽到由此道具傳出的聲音。

『拾』 阿基米德發明了什麼東西,其中有什麼故事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臘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國,出現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奮好學,專心一志地獻身於科學,忠於祖國,受到人們的尊敬與贊揚。阿基米德曾發現杠桿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並利用這些定律設計了多種機械,為人民、為祖國服務。關於他生平的詳細情況,已無法考證。但關於他發明創造和保衛祖國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杠桿定律的確立

人們從遠古時代起就會使用杠桿,並且懂得巧妙地運用杠桿。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時候,奴隸們就利用杠桿把沉重的石塊往上撬。 造船工人用杠桿在船上架設桅桿。人們用汲水吊桿從井裡取水,等等。但是,杠桿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在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定律之前,是沒有人能夠解釋的。當時,有的哲學家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口咬定說,這是「魔性」。阿基米德卻不承認是什麼「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種種現象,總有自然的原因來解釋。杠桿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決心把它解釋出來。阿基米德經過反復地觀察、實驗和計算,終於確立了杠桿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比例。」換句話說,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長力臂就應當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長。阿基米德確立了杠桿定律後,就推斷說,只要能夠取得適當的杠桿長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舉起來。據說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豪言壯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

敘拉古國王聽說後,對阿基米德說:「憑著宙斯(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主管天、雷、電和雨)起誓,你說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國王解釋了杠桿的特性以後,國王說:「到哪裡去找一個支點,把地球舉起來呢?」

「這樣的支點是沒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說。

「那麼,要叫人相信力學的神力就不可能了?」 國王說。

「不,不,你誤會了,陛下,我能夠給你舉出別的例子。」阿基米德說。

國王說:「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動一樣重的東西,看你講的話怎樣。」當時國王正有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後,動員了敘拉古全城的人,也沒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說:「好吧,我替你來推這一隻船吧。」

阿基米德離開國王後,就利用杠桿和滑輪的子理,設計、製造了一套巧妙的機械。把一切都准備好後,阿基米德請國王來觀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繩的末端交給國王,讓國王輕輕拉一下。頓時,那艘大船慢慢移動起來,順利地滑下了水裡,國王和大臣們看到 這樣的奇跡,好象看耍魔術一樣,驚奇不已!於是,國王信服了阿基米德,並向全國發出布告:「從此以後,無論阿基米德講什麼,都要相信他……」

稱量皇冠的難題

在一般人看來,阿基米德是個「怪人」。用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話說:「他象是一個中了邪術的人,對於飯食和自己的身體全不關心。」有時候,飯擺在桌子上叫他吃飯,他好象沒聽見,仍舊在火盆的灰里畫他的幾何圖形。他的妻子,要時時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時候,便呆坐著用油在自己身上畫圖案,而忘記原來是作什麼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這個笑話是因為國王的一個新冠冕而引起的。

國王在前不久,叫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國王給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數量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製做的皇冠精巧別致,而且重量跟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製造皇冠時,私下吞沒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國王聽後,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德找來,要他想法測定,金皇冠里摻沒摻銀子,工匠是否私吞黃金了。這次,可把阿基米德難住了。他回到家裡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每天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也不洗澡,象著了魔一樣。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匯報。他妻子看他太臟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時候,腦子里還想著稱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注意到,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同時,他覺得入水愈深,則他的體量愈輕。於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邊跑,一邊叫:「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

他進皇宮後,對國王說:「請允許我先做一個實驗,才能把結果報告給你。」國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將與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一塊銀子和皇冠,分別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摻了銀子!」國王看了實驗,沒有弄明白,讓阿基米德給解釋一下。阿基米德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我把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而銀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樣重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的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所 以同樣重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那麼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的水量少。剛才的實驗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多,說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塊的密度小,這就證明皇冠不是用純金製造的。」阿基米德有條理的講述,使國王信服了。實驗結果證明,那個工匠私吞了黃金。

阿基米德的這個實驗,就是「靜水力學」的胚胎。但他並不停留在這一點上,繼續深入研究浮體的問題。結果發現了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把物體浸在一種液體中時,所排開的液體體積,等於物體所浸入的體積;維持浮體的浮力, 跟浮體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相等。

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觀

公元前213年,羅馬的軍隊由瑪爾凱路率領進犯阿基米德的國家敘拉古。這時,年已七十五歲的阿基米德,也立刻竭盡自己的所有才能,幫助祖國,打擊敵人。

羅馬統帥瑪爾凱路,接連攻下敘拉古的兩座城後,更加狂妄自大。他認為,只要用五天的准備時間,就可以攻陷國都敘拉古城。但他恰恰沒有想到,就是因為有一位熱愛祖國的白發蒼蒼的老人阿基米德,就把他的一切計劃打破了。

這場距今二千一百九十年前的戰斗,被歷史學家們稱為: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觀!

瑪爾凱路率領著船隊,從水上進攻敘拉古。他的每隻戰艦上的士兵都裝備著弓箭、投石器和輕鏢槍,要把敘拉古的守衛者趕下城去,然後通過架在戰艦上的攻城機,讓士兵沖進敘拉古。可是,阿基米德做了充分的准備。當敵人的艦隊接近的時候,阿基米德就開動他製造的那些巨大的遠程投射機器。遠程投射機器能把二百多公斤的石塊,投射一千多米遠(相當於18世紀大炮的射程)。這些巨大的石塊,象冰雹似地打在戰艦上,打得瑪爾凱路手忙腳亂,船沉兵死,一片驚慌。瑪爾凱路只得急急忙忙把剩下的戰艦撤走。

瑪爾凱路又決定夜間進攻。他以為夜間阿基米德看不遠,等艦隊到了城下他那些巨大的遠程投射機器就用不上了。可是,當瑪爾凱路夜間進攻的時候,又倒了大霉。阿基米德短射程的機器開動了,這些機器不斷地投擲出短鏢槍、石塊,使羅馬軍隊又一次遭到沉重打擊,連瑪爾凱路也差一點喪命。

瑪爾凱路不甘心放棄佔領敘拉古的企圖。他還是催促軍隊和強迫他的工程師們,繼續同阿基米德較量。結果,都是徒勞。有時,羅馬把帶有攻城機的戰艦沖到敘拉古的城下,守城者就把一種掛著「長嘴」的機器開動起來,一塊塊石頭從「長嘴」里傾落下來,不 但把攻城機打得粉碎,而且也把戰艦砸個稀爛,使羅馬的士兵陷入絕境。有時,還從城上放下一種鐵鉤,這種鐵鉤用機器操縱著十分靈活,鐵鉤能鉤住羅馬兵船的船頭,然後把兵船拉起來,使兵船向一邊翻倒,扣進水裡。

瑪爾凱路使盡了各種進攻手段,都被阿基米德的發明打破了。羅馬軍隊變得膽小如鼠,一看見從牆頭上伸出條繩子,就抱頭鼠竄拚命逃跑,並叫喊著:「阿基米德又使出一種機器來作弄我們了!」

瑪爾凱路最後沒有辦法了,只得把敘拉古城團團圍住,妄圖把城裡的人困死。他的這種辦法,使得阿基米德也無能為力了。羅馬 軍隊一直圍困了八個月,最後乘敘拉古人歡度節日,而疏於防範的機會,從一個冷僻的城門偷襲進去,才把敘拉古攻陷。

當羅馬軍隊沖進城的時候,瑪爾凱路曾下令不要殺害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可是那時,阿基米德正在他的實驗室里畫他的圖形。士兵沖進後,腳踏聲驚擾了他。這種驚擾,使他驚醒過來,憤怒地喊道:「喂!你弄壞了我的圖畫,趕快跑開些!」結果,他的憤慨激怒了羅馬士兵,阿基米德便死於刀下。

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雖然遇難了,但是,他在科學上給人類做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閱讀全文

與冠冕的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