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空襲警報是誰發明的有何背景
是法國在第一次大戰發明的……
⑵ 防空警報聲是從哪傳出來的
防空警報是從各個防空警報設施發出的,具體設置情況是根據城市的情況來規劃的,一般安裝在老百姓生活區域附近,有些就安裝在居民樓上。
警報器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按能量轉換方式,分為電動、電聲、氣動和手搖警報器四類;按使用條件不同,分為固定警報器和機動警報器兩種,機動警報器主要是把防空警報器安裝在汽車上。此外,汽笛、有線和無線的廣播、電視、電話、互聯網和鳴鍾敲鑼等,也都可以作為報警的輔助器材和手段。
(2)防空警報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空法》第二十九條 國家保障人民防空通信、警報的暢通,以迅速准確地傳遞、發放防空警報信號,有效地組織、指揮人民防空。
第三十條 國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國的人民防空通信、警報建設規劃,組織全國的人民防空通信、警報網的建設和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的人民防空通信、警報建設規劃,組織本行政區域人民防空通信、警報網的建設和管理。
⑶ 防空警報的由來最早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防空警報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城市受到空襲威脅時鳴響的提醒人們防空的警報。
防空警報的種類
防空警報分為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和解除警報三種。
●空襲警報
空襲警報於可能遭受空襲威脅時鳴響。空襲警報為響36秒,停24秒,反復循環。
●緊急警報
緊急警報於將要或已經遭受空襲時鳴響。緊急警報為響6秒,停6秒,反復循環。
●解除警報
解除警報於一輪空襲已經結束並且短時間內不會遭受下一輪空襲鳴響。解除警報為連續長響。
防空警報的試鳴
中國一些城市安排每年的某一天進行防空警報的測試。測試一般為15分鍾,依照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和解除警報的順序鳴響。一是為悼念該城市遭到的空襲中遇難的人民,二是檢驗人防設備,三是進行國防教育。一些單位也會在這一天安排防空演習。防空警報試鳴之前要在報刊等新聞媒體上公布,以免造成社會恐慌。
一些城市試鳴防空警報的日期
南京:12月13日10:00,為悼念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
桂林:11月30日11:00,為悼念日軍空襲桂林的遇難者。
西安: 9月18日 9:18 ,918紀念
濟南: 5月3 日10:00, 為悼念濟南慘案(五三慘案)的遇難者。
全國:5月19日-5月21日,汶川震災全國哀悼日。
⑷ 發布防空警報的主要器材有什麼
防空警報發布主要使用音響警報器等制式器材,戰時通信、廣播、電視系統必須優先傳遞、發放防空警報信號,還可用汽笛、喇叭、鳴鍾敲鑼等輔助手段。音響警報器按設置地點,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按能量轉換方式,分為電動式、電聲式、氣動式和手搖式。
防空警報設施必須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警報的發布與傳遞,要快速准確,利用多種手段同時進行;加強與上下級和友鄰的通信聯絡,隨時接收空襲情報信息,加強對空中目標的觀察,及時通報空襲情報;根據空襲情況和持續時間,適時發放解除警報信號。
隨著空襲突然性的增大、打擊手段的增多和破壞力度的擴大,防空警報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重視,對防空警報的精確性、及時性和連續發放能力要求更高,防空警報的發放方式也將隨著通信和網路的建設與完善更為靈活多樣。
(4)防空警報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防空警報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城市開始遭受空襲。1917年8月,英國在倫敦成立了防空指揮部,統一發布防空警報。其後,一些歐洲國家相繼組建了警報報知系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防空警報系統開始納入國家防禦體系。戰後,空襲武器的威力、精度、數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空襲危害更加嚴重,世界各國不斷建設和完善防空警報系統。
中國的防空警報系統建設始於20世紀前期。1930年,首次在南京下關電廠主廠房頂部東南角安裝防空警報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音響警報系統,防空警報措施比較簡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建成由軍隊通信網、電信公眾通信網和人民防空專用通信網相結合的防空警報體系,防空警報的發布方式、發布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
⑸ 防空警報是怎麼來的它是怎麼工作的
防空警報分為三種,即為預先警報、空襲警報和解除警報。預先警報是人防指揮部根據空中敵情判斷敵可能空襲本市時發出的預告性警報信號,首先長鳴36秒再停24秒,反復三遍,時間三分鍾。空襲警報就是探明敵空襲即將進入本市時發放的警報信號,聲音聽起來是連續急促的短音,鳴6秒停6秒,反復15遍為一個周期,時間也是三分鍾。解除警報就是判明敵空襲已經結束且沒有其他威脅的時候發放,音響規定為一聲持續三分鍾的長音。
防空警報是戰時各級人民政府及時傳遞和發放防空警報信號,有效組織城市人民防空襲斗爭的基本手段。平時可擔負防洪、防震等自然災害和應付突發事件等緊急任務,為搶險救災服務。據介紹,一年一度的防空警報試鳴,是保障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的重要措施,對增強幹部群眾國防觀念和人民防空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⑹ 防空警報是哪裡發出來的啊
防空警報的聲音通過高音喇叭發出。
要拉響警報需要有控制室和高音喇叭。
1、控制室內只有一部電話、一台短波電台、兩台電腦和兩台黑色的人防警報系統中央控制器。
各個區縣、鎮街以及工業廠礦都有這樣的設備,在這兒拉響的同時,分布在全市各區的警報系統也會同時打開。
2、最終發出警報聲的設備——高音喇叭。設備呈四邊形,每邊四個高音喇叭,讓警報聲傳向四方。
其實每個點位的警報聲覆蓋范圍在一公里左右。這個點的控制系統能夠控制主城九區的所有警報系統。全市所有警報控制系統,就像古代的鋒火台,一個接一個,讓警報聲上天入地無死角。
每年的警報試鳴放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檢驗全市防空警報設施的完好程度,測試警報音響的覆蓋范圍。二是紀念抗日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死難者同胞,警示民眾勿忘國恥,居安思危,增強國防、人民防空觀念。
(6)防空警報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在重點城市開始建設防空警報系統。這個系統當時還不具備集中統一控制能力,大多是通過通信的手段傳遞給相關的人員,由人來操作警報發出信號。現在的系統,已經完全與信息系統同步。
現在的防空警報系統在各大中型城市,包括一些二三線的城市,都做到了集中統一控制。利用現在的通信手段和信息技術,由警報控制中心發放指令,各個警報器在統一指令的控制下,同步發出聲音。
根據區域不同,方式也有區別。比如一個城市有一個總的警報控制中心,通過總的警報控制中心發出指令之後,所有的警報器按這個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同時發出指令的信號;一個省雖然也有這樣的控制中心,但還存在相應的分中心,也就是區域中心。
⑺ 防空警報多少米一個
沒有統一標准,例如農村沒有。
防空警報發布主要使用音響警報器等制式器材,戰時通信、廣播、電視系統必須優先傳遞、發放防空警報信號,還可用汽笛、喇叭、鳴鍾敲鑼等輔助手段。音響警報器按設置地點,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按能量轉換方式,分為電動式、電聲式、氣動式和手搖式。
防空警報設施必須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警報的發布與傳遞,要快速准確,利用多種手段同時進行;加強與上下級和友鄰的通信聯絡,隨時接收空襲情報信息,加強對空中目標的觀察,及時通報空襲情報;根據空襲情況和持續時間,適時發放解除警報信號。
隨著空襲突然性的增大、打擊手段的增多和破壞力度的擴大,防空警報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重視,對防空警報的精確性、及時性和連續發放能力要求更高,防空警報的發放方式也將隨著通信和網路的建設與完善更為靈活多樣。
1917年8月,英國在倫敦成立了防空指揮部,統一發布防空警報。其後,一些歐洲國家相繼組建了警報報知系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防空警報系統開始納入國家防禦體系。戰後,空襲武器的威力、精度、數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空襲危害更加嚴重,世界各國不斷建設和完善防空警報系統。
中國的防空警報系統建設始於20世紀前期。1930年,首次在南京下關電廠主廠房頂部東南角安裝防空警報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音響警報系統,防空警報措施比較簡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建成由軍隊通信網、電信公眾通信網和人民防空專用通信網相結合的防空警報體系,防空警報的發布方式、發布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
⑻ 防空警報有什麼用什麼是防空警報為什麼要防空警報
防空警報是城市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戰備設施,平時用於抗災救災和突發事故情況下的災情預報和緊急報知,戰時用於人民防空,是各級人民政府實施人民防空指揮,組織人員疏散的基本手段。 防空警報設備包含幾個部分: 1.警報器:警報器又分電機型和電聲型二種。電機型是有電動機作為該警報器的主要器件,把機械能轉為聲音。電聲型是由主機功效和揚聲器組成。 2.控制設備:控制設備又分為有線控制和無線控制二種。 3.供電系統:供電系統又分市電供電和自供電二種。 防空警報是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准確傳遞、發放防空警報信號,有效地組織、指揮人民防空,防範和減輕空襲危害的主要手段。 人民防空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根據國防的需要,動員和組織群眾採取措施,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減少國民經濟損失,有效地保存戰爭潛力,為奪取未來反侵略戰爭勝利而採取的重要戰略措施。 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個安定的環境來保障。然而戰爭災害、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工業事故等,總是在經常擾亂人們的安寧。因此,搞好國防建設和人防建設,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警報常鳴,能使我們居安思危,我們應把握防空警報試鳴之機,普及人民防空知識。在我國,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人民防空工作極為重視,並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來規范人民防空工作的實施,這是國家確定的一項戰略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滿意請採納
⑼ 請問防空警報是誰發明的警報的聲音是模仿汽車、輪船、火車和警笛聲音
英國一戰時期發明,是根據消防警笛--其實就是消防警報挪用過來的。
⑽ 警報聲的來源,比如110警報的來源
危急情況的報告或信號。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時警報益亟,有郎官侯懋、李幾凡三人者……私相謂曰:『使敵一不可避,得相與匿於是,宜死生以之。』」明歸有光《上總制書》:「其聞風效尤者,日增月益。警報洶洶,滋不可聞。」郭光《英雄列車》:「你們沒有聽見槍聲么?那就是水庫上放的警報啊!水庫決口了!」
警笛 就給人緊急重要的感覺使用警笛一是為盡快到達目的地,避免在途中耽誤時間,讓行人和車輛避讓,二是威懾敵人,對犯罪分子形成一種震撼,對路人提出的一種警示。1824年,英國內務大臣羅伯特·皮爾在蘇格蘭場創建了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警察部隊。很快,英國人約瑟夫·哈得遜發明了警笛並裝備了警察部隊,約瑟夫·哈得遜也由此組建了J·哈得遜公司。哈得遜先生在這一時期的20年裡,潛心研究警笛類型,生產了許多型制特別的警笛。蘇格蘭場是他的使用大戶,英國其他的一些農場主在田野或庄園里,也使用警笛作為報警或警示之用。警笛之所以替代了那些已經沿用了千百年的傳統敲擊示警通訊工具,它唯一的長處,就是能用牙齒或嘴唇咬住口沿,不再需要用手抓住它就能發出警示聲。警笛的發明,很明顯地解放了使用這些裝備的「大都會」警察官員們的雙手。 這種警笛吹響後,其聲音能在2英里范圍內被聽見。1884年3月22日,警方開通了一條電話線,將各種警笛聲告知公眾,使廣大公眾能夠完全熟悉各種警笛的聲音。 1898年,哈得遜先生對警笛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並由J·哈得遜公司申請了專利,以便在英國市場上增強他們的「壟斷」地位。這時,模仿者或與之競爭的製造商在整個國家紛紛出現。「大都會」警笛今天仍然在英國生產並且提供給警察部隊,盡管製造的方法更加先進了,款式更加多樣了,但基本產品的實質與許多年前還是一模一樣。
參考資料: http://club.police.com.cn/space.php?uid=163&do=blog&id=516